公安消防部队从严六项(共8篇)
公安消防部队从严六项 篇1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
(试行)
总则………………………………………………………………………………………1 入伍训练………………………………………………………………………………………6
(一)条令教育………………………………………………………………………………6 课目 一内务条令…………………………………………………………………………6 课目 二纪律条令…………………………………………………………………………6 课目 三队列条令…………………………………………………………………………6 课目 四执勤战斗条令……………………………………………………………………7
(二)思想政治教育…………………………………………………………………………7 课目 一宗旨与职业道德…………………………………………………………………7 课目 二法律常识…………………………………………………………………………7 课目 三时事政治…………………………………………………………………………7 课目 四队史、驻地、民族风俗简介……………………………………………………7
(三)业务理论学习…………………………………………………………………………8 课目 一燃烧常识…………………………………………………………………………8 课目 二常用灭火剂和灭火器……………………………………………………………8 课目 三建筑防火常识……………………………………………………………………8 课目 四安全防护常识……………………………………………………………………8
(四)技能训练………………………………………………………………………………8 课目 一着装和着装登车…………………………………………………………………9 课目 二水带铺设…………………………………………………………………………9 课目 三操作呼吸器等防护装备…………………………………………………………9 课目 四翻越障碍…………………………………………………………………………9 课目 五射水………………………………………………………………………………9 课目 六常用装备熟悉……………………………………………………………………9
(五)体能训练………………………………………………………………………………10
(六)卫生及救护常识学习…………………………………………………………………10 课目 一卫生常识…………………………………………………………………………10 课目 二救护常识…………………………………………………………………………10
(七)选训……………………………………………………………………………………10 课目 一登高………………………………………………………………………………11 课目 二心理………………………………………………………………………………11 课目 三吸水管连接………………………………………………………………………11 课目 四破拆………………………………………………………………………………11 课目 五救生………………………………………………………………………………11 课目 六通信………………………………………………………………………………11 课目 七射击………………………………………………………………………………12 士兵训练………………………………………………………………………………………12
(一)共同训练课目…………………………………………………………………………12 课目 一法律法规教育训练………………………………………………………………12 课目 二心理训练………………………………………………………………………12 课目 三安全防护与救生………………………………………………………………12 课目 四通信……………………………………………………………………………12 课目 五体能训练………………………………………………………………………13
(二)战斗员训练课目……………………………………………………………………13 义务兵………………………………………………………………………………………13 课目 一业务理论………………………………………………………………………13
课目 二专业技术………………………………………………………………………14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14 士官…………………………………………………………………………………………14 课目 一业务理论………………………………………………………………………14 课目 二专业技术………………………………………………………………………15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15
(三)驾驶员训练课目……………………………………………………………………15 义务兵………………………………………………………………………………………15 课目 一业务理论………………………………………………………………………15 课目 二专业技术………………………………………………………………………16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16 士官…………………………………………………………………………………………16 课目 一业务理论………………………………………………………………………16 课目 二专业技术………………………………………………………………………16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17
(四)通信员训练课目……………………………………………………………………17 义务兵………………………………………………………………………………………17 课目 一业务理论………………………………………………………………………17 课目 二专业技术………………………………………………………………………17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18 士官…………………………………………………………………………………………18 课目 一业务理论………………………………………………………………………18 课目 二专业技术………………………………………………………………………18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19
(五)班长训练课目………………………………………………………………………19 课目 一业务理论………………………………………………………………………19 课目 二指挥技能………………………………………………………………………19 课目 三辖区情况熟悉…………………………………………………………………20 课目 四训练组织………………………………………………………………………20
(六)其他岗位训练课目…………………………………………………………………20 课目 一消防船艇操控人员……………………………………………………………20 课目 二搜救犬训导员…………………………………………………………………21 课目 三摄像员…………………………………………………………………………21 课目 四潜水员…………………………………………………………………………21 课目 五消防机器人等特种装备操控员………………………………………………22 警官训练……………………………………………………………………………………22
(一)共同训练课目………………………………………………………………………22 课 目 一法律法规………………………………………………………………………22 课 目 二公文写作………………………………………………………………………22 课 目 三业务理论………………………………………………………………………22 课 目 四安全防护与救护………………………………………………………………22 课 目 五通信……………………………………………………………………………23 课目 六心理训练………………………………………………………………………23 课 目 七体能训练………………………………………………………………………23
(二)大(中)队警官训练课目…………………………………………………………24 课 目 一辖区情况熟悉…………………………………………………………………24 课 目 二装备熟悉与使用………………………………………………………………25 课 目 三指挥技能………………………………………………………………………25 课 目 四灾害事故处置程序与方法……………………………………………………25 课 目 五灭火救援力量估算……………………………………………………………25 课 目 六灭火救援计算机软件应用……………………………………………………26
课 目 七初期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方法……………………………………………26 课 目 八战术作业………………………………………………………………………26
(三)总(支)队机关警官训练课目……………………………………………………26 总(支)队首长训练(含担任战备值班的部门领导)…………………………………27 课 目 一执勤实力及辖区情况熟悉……………………………………………………27 课 目 二指挥技能………………………………………………………………………27 课 目 三灭火救援力量估算……………………………………………………………27 课 目 四灭火救援计算机软件应用……………………………………………………28 课 目 五学习与研究……………………………………………………………………28 司令部警官训练课目………………………………………………………………………28 课 目 一灭火救援业务规章制度………………………………………………………28 课 目 二执勤实力及辖区情况熟悉……………………………………………………28 课 目 三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及方法……………………………………………………28 课 目 四灭火救援力量估算……………………………………………………………29 课 目 五灭火救援计算机软件应用……………………………………………………29 课 目 六战术研究………………………………………………………………………29 政治部(处)警官训练课目………………………………………………………………30 课 目 一训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30 课 目 二灭火救援中的思想政治工作…………………………………………………30 课 目 三干部情况熟悉…………………………………………………………………30 后勤部(处)警官训练课目………………………………………………………………30 课 目 一训练中的后勤保障……………………………………………………………30 课 目 二灭火救援中的后勤保障………………………………………………………31 防火部(处)警官训练课目………………………………………………………………31 课 目 一初期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方法……………………………………………31 课 目 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设施及消防水源熟悉………………………………31 合成训练……………………………………………………………………………………32
(一)班(组)训练课目…………………………………………………………………32 课 目 一侦察……………………………………………………………………………32 课 目 二警戒……………………………………………………………………………32 课 目 三救生与疏散……………………………………………………………………32 课 目 四灭火进攻………………………………………………………………………32 课 目 五供水……………………………………………………………………………33 课 目 六阵地转移………………………………………………………………………33 课 目 七破拆……………………………………………………………………………33 课 目 八排烟……………………………………………………………………………33 课 目 九照明……………………………………………………………………………34 课 目 十堵漏……………………………………………………………………………34 课目十一输转……………………………………………………………………………34 课目十二洗消……………………………………………………………………………34
(二)中队训练课目………………………………………………………………………35 课目 一火灾扑救………………………………………………………………………35 课 目 二抢险救援………………………………………………………………………35
(三)大队训练课目………………………………………………………………………35 课 目 一力量编成………………………………………………………………………35 课 目 二实地演练………………………………………………………………………36
(四)总(支)队训练课目………………………………………………………………36 课 目 一火灾扑救………………………………………………………………………36 课 目 二抢险救援………………………………………………………………………36 课 目 三社会联动演练…………………………………………………………………36 课 目 四跨区域演练……………………………………………………………………37
课 目 五大型活动现场消防勤务演练…………………………………………………37 附录一新兵体能训练标准………………………………………………………………38 附录二士兵体能训练标准………………………………………………………………39 附录三大(中)队警官体能训练标准…………………………………………………40 附录四总(支)队机关警官体能训练标准……………………………………………41
公安消防部队从严六项 篇2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复合人才
近几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广大研究人员和审计工作者开始关注和讨论绩效审计的有关问题。推进绩效审计是公安消防部队审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公安消防部队审计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应对策略结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做了初步的调查和研讨。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 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其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 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 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应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建议, 促进深化部队后勤改革和规范财务管理。
1 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存在多种对绩效审计发展不利的思想观念
目前, 对于公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少障碍, 其中两种模糊观念较有代表性。一种观念认为, 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而言的, 对于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的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机构则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 因此, 对军事部门与其他非营利机构也就无须进行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这种认识的实质是仍未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际上, 军事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机构虽然一般不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及其他经营性服务活动, 但其开展的工作或从事的事业却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人民生活。另一种观念认为, 我国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真实性审计, 开展绩效审计会影响和妨碍真实性审计。诚然, 当前我国财经领域存在一定违法违规现象, 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短期内确实不能放松真实性审计且必须以之为重点。但必须看到, 实施绩效审计并不排斥真实性审计, 前者与后者本质上是统一的。评价经济效益的优劣必须以真实性审计确认的事实为基础, 实施绩效审计若不对有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 其审计结论便站不住脚。
1.2 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评价标准是关乎绩效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 是完整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 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提供指南。然而, 较之于财务审计而言, 评价标准难以确定问题一直是制约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技术因素。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3E”的审计均可归结为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和比较。由于消防部队的活动范围主要涉及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与火灾统计, 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无形的、非营利性的, 这就给成本与效益的估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也给绩效审计的评估造成直接的困难。因此, 能否解决评价标准是关系到绩效审计能否规范化开展的关键。
1.3 受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 绩效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现行军事审计体制形成了本单位首长、本级后勤机关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领导“三重领导”关系, 而审计部门人员的任免和奖惩以及其他影响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的因素都是由单位首长和后勤机关领导决定。从而出现了权、责、利不统一, 当利益出现冲突时, 对上级审计部门负责和如实汇报工作必然会让位于对本单位首长和本级后勤机关领导负责, 审计的独立性很难保证, 审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也受到影响。现行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体制存在的缺陷是制约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根本因素。
1.4 审计人才结构单一, 人员素质尚难以胜任绩效审计要求
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 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 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 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 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高质量的绩效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消防部队工作绩效的意识, 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深刻地理解消防部队的工作, 并有能力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单位的业绩, 以对其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在消防部队, 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技能素养差距大的非均衡特点, 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人员占了大多数, 而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法律、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则严重缺乏, 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这种人员配置状况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 将不利于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调查显示, 公安消防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体, 比重达62.55%, 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仅占13.13%, 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
1.5 传统财经审计工作比重过大, 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目前以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财务审计为主的传统财经审计在消防部队审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是审计部门每年必须要做的工作。这种状况的存在意味着审计部门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常规审计工作中去, 使得审计部门常常处于力不从心的被动状态, 绩效审计工作则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而不能正常顺利地开展, 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 也增加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2 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 消防部队审计的领域尽管仍然主要是传统的财务合法性审计, 但是绩效审计也已初见端倪。如最近几年兴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本文认为要更好地推行绩效审计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更新思想观念
公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首先要树立“绩效观”。目前, 我国审计法和公安消防部队的审计条例虽然对效益审计有要求, 但其范围更多地界定在财政、财务收支上, 还没有真正从财力、人力、物力、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各类“资源”角度考察绩效。尤其要重视和研究项目实施和改革措施的绩效, 树立全方位绩效观, 摒弃落后观念。
2.2 革新审计标准
绩效审计标准的制定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环节, 是形成审计内部沟通交流的共同基础。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并未完全展开, 现有的一些审计标准不适应绩效审计的要求, 必须进行标准创新。如前所述, 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的军事性、综合性、时效性、统一性是制定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标准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 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难度较大, 可以先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 借鉴国际公认的绩效审计的标准先期开展工作, 等到积累一定经验后, 再结合部队实际制定自己的标准。
2.3 变革审计体制
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体制是包括开展绩效审计在内的公安消防部队审计运行机制的根本保证。要想真正完成好公安部赋予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人员的各项任务, 拓宽审计业务, 开展绩效审计, 必须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安消防部队审计的独立性, 减少行政干预, 改革现有的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体制模式。
2.4 培养复合人才
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评价, 并对被审计单位采取必要的修正和控制措施提供建议性意见, 以寻求提高被审计单位绩效的途径。因此, 在组织绩效审计中, 审计人员要检查并确定政策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方法所依据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公安消防部队绩效审计的展开, 人才因素同样是首位。因此, 培养和引进相关复合型人才是公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
2.5 推行试点审计
在开展绩效审计中可以先进行试点项目。开始时, 选择那些规模小的项目, 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总队的项目作试点, 为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宝贵经验。
浅论公安消防部队绩效预算 篇3
【关键词】 消防部队 绩效预算
近年来,随着军队和地方预算制度的改革,公安消防部队的预算管理也有很多新变化,但长期以来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仍然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推行绩效预算,提高公安消防部队资金使用效益,成为消防部队预算管理的新课题。
1.绩效预算的概念和特征
绩效预算,又称效益预算,是指要阐述和明确请求拨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编制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更是管理理念上的一次革命,与传统预算相比,绩效预算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不仅注重财政资金的投入,更注重支出取得的效果;二是可量化衡量的预算,通过设立绩效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进行量化;三是年度内目标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的预算,制定绩效指标时必须结合中长期规划来设计,并细化到每个年度,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四是管理者享有充分自主权的預算,以灵活安排资金,实现管理绩效;五是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预算,对预算绩效实施必要奖惩;六是参与性很强的预算,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效整合;七是对结果全面报告的预算,既是对绩效考评工作的总结,也是以后年度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
2.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专门部署《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公安现役部队,依照《消防法》履行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也是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履行政府行政职能。
一是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绩效预算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注重绩效,消防部队预算支出只有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绩效预算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转变行政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增强消防部门的责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消防部队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使行政行为更加务实有效。
三是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绩效预算管理,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迫切需要。推进消防部队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可以解决并回应预算信息公开后可能面临的一些社会质疑问题。
四是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绩效预算管理,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构建较为规范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3.公安消防部队如何推进绩效预算管理
公安消防部队推进绩效预算管理,就是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绩效预算管理机制。
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预算绩效计划。绩效目标是绩效预算管理的前提,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预算绩效计划是详细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资金需求、信息资源等,并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公安消防部队要根据财政部门具体部署和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测算预算资金需求,设定明确、清晰、一定时期可以实现并与部门职能密切相关的绩效目标。
二要跟踪监控绩效目标的运行。绩效预算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安消防部队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跟踪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要科学实施绩效评价。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管理的核心。预算执行结束后,公安消防部队要及时对预算资金的支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要结合消防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要本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便评价指标便于操作且贴近实际;同时要选择合理的指标值,应适度高于实际情况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既不因目标值过高无法达到而挫伤工作积极性,又不因目标值过低不能充分体现工作效率。绩效评价应提交预算绩效报告,将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歪切,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
四要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公安消防部队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充分体现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绩效问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逐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倾听社会各界的呼声,接受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孔志锋:绩效预算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2]马洪范:绩效预算信息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
[3]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文件,2011(7).
[4]廖晓军: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中国财政杂志,2011(11).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篇4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二 章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第 三 章第 四 章第 五 章第 六 章第 七 章第 八 章第 九 章第 十 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训练事故防范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装备事故防范 火灾事故防范 船艇事故防范 淹亡事故防范 触电事故防范 中毒事故防范 医疗事故防范 其他事故防范 自然灾害防范 附 则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增强预防各类事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及有关安全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事故,是指因人员过失、装备故障和管理缺陷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变故或者灾祸。
第二章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第三条
各级应当重视车辆交通事故防范。消防部队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和部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防止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过失或者意外造成车辆交通事故。
第四条
消防部队人员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正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消防部队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经批准需要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部队组织的专门复训,时间不少于42个学时,经考核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落实车辆检查和保养制度,出车前和行驶中及时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回场后及时保养,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六条
各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驾驶员应集中居住、统一编 班,并指定专人归口管理。要统一保管车辆钥匙、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出车时领取,归队时立即交回。
第七条
车辆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守则:
(一)严禁无证驾驶;
(二)严禁酒后驾驶;
(三)严禁疲劳驾驶;
(四)严禁超速行驶;
(五)严禁私自出车;
(六)严禁强行超车;
(七)严禁带故障行车。
第八条
车辆动用,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严格派遣手续,由业务主管部门开具派车命令,经值班领导或者主管领导批准,营门卫兵查验后方可动用车辆;
(二)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严格控制车辆动用;
(三)严格控制长途用车,驶离驻地地级行政区域的,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值班首长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各地进京车辆,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军政主官批准,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期间应报部局警务部门备案;
(四)严禁擅自派遣部队车辆用于探亲、休假、旅游;
(五)严禁擅自将特种车辆作为乘坐车使用;
(六)严禁出租出借部队车辆和号牌。第九条
车辆乘载,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不得超过车辆核定的载人员额;
(二)不得违反车辆载重规定超载行驶;
(三)不得使用罐车、挂车、平板车等非载人车辆乘载人员;
(四)不得在车辆车厢外部乘载人员;
(五)人员集体乘车时必须严格挑选驾驶员和带车干部,指定车长和安全员;
(六)装载货物不得超宽、超长、超高;
(七)严禁人员和货物混载。
第十条
驾驶员、带车干部和乘车人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选择快捷安全的行驶路线;
(二)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三)驾驶员驾车时严禁使用移动通信工具,不得吸烟、吃东西或者聊天;
(四)带车干部必须全程监督行车安全,及时制止违章行为,严禁怂恿驾驶员违章驾驶;
(五)长途连续行车超过2小时应当休息1次,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六)进入危险路段前,必须停车检查车辆、勘察路况,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
(七)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或者山路、坡 道行车时,必须降低车速、低档行驶、加强观察、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纵失误;
(八)必须正确选择超车的时机和路段,会车时主动让道,不得占道、抢道行驶和盲目蛮干;
(九)车辆编队行驶时,应当严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十)当制动失效、车辆失控时,必须正确果断采取规避措施,就近寻找树木、石墩、门柱等坚固物体停靠,防止车辆冲撞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章 训练事故防范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根据训练任务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组训施训,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训练安全。
第十二条 开展业务训练,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对参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查;
(三)督促安全员认真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四)训练前组织参训人员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
(五)训练后组织进行适当的身体整理活动并进行安全讲评。第十三条 在进行高危项目训练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相关规定:
(一)在攀登、高空训练中,必须对参训人员采取安全绳索保护,对消防梯、绳索、滑轮等训练器材进行荷载测试,接触绳索的建(构)筑物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展训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训练规程,控制作业速度,并与安全保护人员保持联系、协同一致;
(二)在利用烟热、轰燃、深井、化工等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专业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参训人员情况,严格控制发烟、点火、爆物和燃油的使用,必须检查装备安全性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利用举高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装备开展训练时,要对车辆装备性能进行检查,严禁带故障操作,并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在实战演练中,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内外部情况,在单位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人员、车辆必须严格落实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四章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第十五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定,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操作失误、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灭火救援事故。
第十六条 在灭火救援出动过程中,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战斗人员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二)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乘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外;
(四)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遇有复杂天气条件、路面和交通设施时,应当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五)车辆到达灾害现场时,应当停靠在灾害现场上风或者侧风方向和安全、坚实、便于展开转移的位臵,并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六)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落实防火防爆措施;
(七)在处臵公路交通事故时,执勤车辆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十七条 战斗人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危险特性,严格按照防护等级佩戴安全防护装具,由现场安全员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第十八条 现场安全员应当对进入现场内部人员进行登记,及时掌握战斗人员身体状况和安全防护装具使用情况,保持与进入现场内部人员的通信联络,及时提醒战斗人员更换空(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适时进行人员轮换,确保战斗人员安全。
第十九条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灾害现场应当设臵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迅速清理无 7 关人员、车辆,并对进入现场人员做好检查登记。易燃易爆灾害事故现场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发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条 深入灾害现场内部侦察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搜救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单独行动。侦察、搜救人员应当在水枪冷却掩护等保护措施下开展灭火或者救人行动。现场应有医疗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对受伤官兵实施抢救。
第二十一条 灭火救援行动中,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坚持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
(二)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及方式,采取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实施灭火救援;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施救和被救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工作平台严禁超载;
(四)实施火场破拆时,应当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严禁盲目破拆建筑承重构件,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五)实施火场排烟时,应当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防止造成烟火,扩大蔓延,威胁人员安全;
(六)火场供水中,应当对供水器材、线路采取必要的安全固定措施,保持压力稳定和线路的畅通;
(七)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绳索固定时要至少两个支点以上;
(八)建筑物倒塌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 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并正确选择、使用破拆、起重、剪切等救援装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被救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
(九)关阀堵漏时,必须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实施,并采取水枪冷却稀释等安全防护措施;
(十)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洗消后的污水应当妥善处理;
(十一)遇有带电火灾及救援任务时,要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到场排险,战斗人员要配齐防触电装备,并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严禁使用直流水枪直接灭火;
(十二)根据灾害现场情况,采取统一信号或者联络方式,确保安全撤离。
第二十二条 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中,凡调整战斗力量部署后,必须对战斗人员和车辆装备器材进行清点。
第五章 装备事故防范
第二十三条 各级装备部门和部队,应当严格遵守消防装备安全使用相关管理规定,突出装备采购、仓储、使用管理、改进改装、维修保障、检测检验、退役报废等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防止因装备质量缺陷或者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装备事故。
第二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组织装备采购配备立项综合论证,应当着眼灭火救援需求和安全需要,在确保装备作战性能的同时,科学确定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履行装备购臵程序,防止装备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有关装备部门在拟定装备采购目录或者采购范围时,必须严格审查3C认证、型式检验报告等市场准入资质材料,严禁配备、使用未取得市场准入资质的产品。与厂家签订装备购臵合同后,应当加强质量监控,督促装备承制单位使用成熟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加强对装备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保证装备符合生产定型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六条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使用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装备改进、改装的管理。装备改进、改装仅限于不影响装备安全性能的小改革、小发明,不得对消防车辆底盘和主体结构进行改动;不得对动力设备、传动装臵、举升装臵、带压设备、电气主体装臵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装臵、设备进行改动;不得对车辆等大型装备的外观轮廓、负载、总重等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改动;不得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改装、改制;不得对侦察、侦测、标定等计量设备进行改装等。
改进、改装装备必须进行试用,严格限定改进、改装装备的试用单位、试用时间和试用程序,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预案和程序实施,切实保证试用单位官兵的人身安全,全面测试 和评估装备的安全性能,作出科学结论。对于改造工作量较大,改造后安全性能不能保证的,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到指定机构进行质量性能检验,方可投入部队使用。
第二十七条 有关装备部门与装备承研承制单位签订装备科研、采购合同或者协议,应当明确安全标准、安全责任,以及技术维护、零备件供应、产品升级换代、售后服务、安全操作培训等事项。
第二十八条 有关装备部门应当督促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及时提供详细的装备技术说明书、使用规程和维护修理技术规范,明确编配用途、技术性能、操作程序、维护方法和安全规定,保证各类技术资料配套齐全。战训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装备管理部门,在新装备配发部队的同时,编写下发新装备操作规程。
第二十九条 消防装备进行大宗采购时,订购单位可委托公安部消防局相关部门依据装备采购协议,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督促整改,必要时责令停止生产。
第三十条 装备仓储要严格按照储存条件进行管理,定期查验、维护。超过装备保管期限或者装备状况无法判定时,严禁出库装备部队。
第三十一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仓储、使用、维护保养、退役报废等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并定期组织对部队在用装备使 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二条 操作使用装备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装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要求,不得带故障或者超性能操作使用装备;按照规定对装备进行测试、检测,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出现机械性故障或者造成装备损毁。
第三十三条 公安部消防局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部队在用装备进行质量抽检,并及时公布检验情况。有关装备部门应当视情组织对采购装备、库存装备、在用装备的质量抽检,切实保证装备技术状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第三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维修、校验、标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装备技术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待修装备进行维修,维修后的装备必须进行相关技术性能的测试、鉴定方可投入部队使用;定期对装备进行相关校验、标定工作,校验、标定后的装备应当在装备明显部位标明校验、标定时间及有效期。
第三十五条 对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寿命的装备,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作报废处理;需要继续服役的,应当经技术鉴定,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对延长使用寿命的装备,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加强维护保养,控制使用强度和使用频率,确保使用安全。
第六章 火灾事故防范
第三十六条
各级应当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防止人 为因素或者自然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第三十七条
各级应当加强营区火灾防范和新建营区、新建工程的防火设计审查,按照规定完善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设臵消防和疏散标志,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及时更新。
第三十八条
部队单位对外出租房地产,应当严格控制租赁用途,严格审查租赁对象和经营范围并与承租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允许在出租的房地产内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终止租赁。
第三十九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点单位:
(一)各级指挥机关;
(二)各类仓库;
(三)担负科研试验任务的单位;
(四)集中存放重要装备器材的单位;
(五)有重要文物保护建筑的单位。
第四十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要场所:
(一)指挥、信息和通信枢纽等。
(二)会场、礼堂(剧院)、大(中)队营房、办公楼、车库等;
(三)实验室、装备修理车间等;
(四)档案馆(室)、资料室、图书馆等。
第四十一条
各级应当加强对火源的管理与控制,严格遵守 下列安全规定:
(一)使用明火必须避开易燃物体和林区、草场等场所;
(二)严禁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燃料点灯、取火;
(三)严格管控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
(四)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时间和场所;
(五)进入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前必须收缴火种;
(六)在仓库、礼堂(剧院)、油罐、加油站等场所,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七)在指挥中心、档案馆(室)、资料室、码头等重要场所,限定吸烟区域,设臵明显标志;
(八)定期检修维护电源线路、避雷设施和用电设备,防止用电线路老化和设备年久失修;
(九)严禁乱拉电线和擅自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大功率电
器;
(十)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清理作业现场的易燃物品。
第四十二条
部队在礼堂等重要防火场所组织集体活动,或者礼堂借给地方举办重大活动,必须在所有出口指定专人执勤,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第四十三条
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消防设施、器材缺失以及不配套,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定期更换损坏、失效的消防器材,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第七章 船艇事故防范
第四十四条
水上消防部队应当遵守船艇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因组织不力、人员操纵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船艇碰撞、触礁及搁浅、失火、爆炸、舱室浸水等导致船艇倾覆、浸没或者船体、装备器材损坏或者报废,以及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船艇损坏等船艇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五条
防范船艇事故,应当重点做好下列活动和可能发生情况的安全防范:
(一)组织大型演练;
(二)船艇触礁、搁浅、沉没;
(三)船艇失火、爆炸或者人员气体中毒;
(四)船艇与其他船只碰撞或者危险接近。
第四十六条
船艇航行时,应当遵守避碰规则、船艇编队运动规则和沿海港口航道特殊规定,加强观察了望,及时通报信息,实施正确机动,防止发生碰撞。
第四十七条
船艇上人员使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装卸和使用燃料、电器设备,必须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失火或者爆炸。
第四十八条
船艇出航时,有关指挥和操作人员应当精心准备,熟悉航道、航线等情况,正确操纵,严格执行航行计划,采取有效避险措施,保持水密、稳性、正常浮态,防止船艇触礁、搁浅、沉没。当船艇出现船体破损、舱室进水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船艇损害管制规定,及时采取防沉措施;当船艇即将沉没时,必须按照规定采取避险措施。
第八章 淹亡事故防范
第四十九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水上航渡、游泳训练、水上(或者水下)作业等活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严格人员管理,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淹亡事故。
第五十条
防范淹亡事故,应当突出下列重点时机:
(一)组织实施游泳训练;
(二)组织实施水上作业、潜水作业;
(三)组织实施水上救援、抗洪抢险。
第五十一条
部队组织游泳训练,应当了解掌握水域情况和人员水性、体能情况,严格把握组织指挥、漂浮器材携带、观察救护等关键环节,做到人员不编组不下水、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下水、身体不适者不下水、器材装具不检查不下水、观察救护组不到位不下水。
游泳训练应当循序渐进。参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划定区域,不得脱离编组,不得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得进行与训练内容无关的潜水、跳水等活动。
第五十二条
部队组织水上作业、潜水作业,应当事先了解掌握作业水域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作业时间,防止蛮干,并随 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水上作业人员应当穿戴救生服,使用安全带,严防意外落水。潜水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后,方可实施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时应当穿戴专用防护服,熟悉信(记)号规定,严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
第五十三条
部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应当合理安排水上输送,指定技术熟练的人员驾驶;运用冲锋舟、竹排、浮桥或者滑道、绳索抢救转移受困群众时,必须安排涉水能力较好的人员执行任务,穿着救生防护服,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人员淹亡。
第五十四条
部队应当加强人员管控,严禁私自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水塘、水渠等处游泳、洗澡、捕鱼、漂流,防止人员溺水淹亡。
第九章 触电事故防范
第五十五条
各级应当加强用电安全常识教育,防止官兵因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或者其他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各级营房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用电的监督管理,督促部队严格执行安全用电规定。
第五十六条
架设输电线路、安装用电设备,必须遵守有关
安全规定,由专业人员操作。营区变压器、架空供电线路、营房室内供电线路等的设计、安装,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距离和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在坑道、地道、地下 室等处敷设电线,必须固定在墙壁、棚顶或者专用设备内。不得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不得将电话线或者不合格的电线在交流电路上使用。各种动力机械用电,必须接好地线,经常检查维修。
第五十七条
架设输电线路不得带电作业,不得将动力线、照明线与电话线、广播线等混架、交叉或者搭接。严禁在床上架设台灯,严禁在金属物体上拴系电线,严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第五十八条
发现电源线断落、破损或者电器漏电,必须立即报告,控制现场,及时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处理。抢救触电人员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品挑开电线。
第十章 中毒事故防范
第五十九条
各级应当加强预防各种中毒常识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制度,防止因无知或者管理不善,发生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生物中毒等各种中毒事故。
第六十条
防范气体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安装炉具时应当认真检查和试燃,使用过程中应当经常检查,发现漏烟漏气及时修理;
(二)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当安装换气设备,保持通风。
(三)用炉火取暖的房间,必须安装烟筒或者通风扇,保持烟道通畅,封火时不得堵塞烟道;查铺时应当认真检查炉火和室内通风情况;
(四)车库应当安装废气排放设施,严禁在密封的汽车及车库内开着车载空调休息;
(五)在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贮水池、深水井等区域进行作业时,应当进行安全检测,排除有毒气体,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六十一条
各级应当重点加强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防范,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购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二)不得食用变质和被污染的食品;
(三)不得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
(四)不得将有毒物品与食品混放;
(五)不得混用制作生、熟食品的厨具;
(六)餐具必须及时清洗消毒;
(七)食品储藏应当防止霉烂变质;
(八)不得饮用不洁净水;
(九)不得食用不明菌类和不明野生植物;
(十)防止食品、饮用水被污染、投毒;
(十一)防止啮齿类动物和蚊、蝇等害虫污染食物;
(十二)食品要留样备查;
(十三)参与食品制作人员不能有以下症状:黄疸、腹泻、呕吐、发烧、可见的感染性皮肤损伤。
第六十二条
防范生物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针对任务和环境特点,及时进行有毒生物常识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
(二)在山区、丛林执行任务时,应当利用就便器材、工具避开有害植物,防止身体直接接触;
(三)野外活动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毒蛇、毒蜂、毒虫等有毒生物的侵害;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进行科学救治。
第十一章 医疗事故防范
第六十三条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规定,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第六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并定期组织考核。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管理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并进行注册后,方可独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务工作制度和医德规范,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必须充分论证,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医疗事故的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十六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规范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严防药品受潮、霉烂、变质、虫蛀、鼠咬以及过期失效;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推行合理用药制度;对麻醉、精神、医用毒性、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实行并严格落实 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存放、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账物相符,严禁违规发放;严格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开展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准确、可靠。
第六十七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适时组织医疗事故隐患专项治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一)擅自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
(二)错用药品、滥用药品、用假药品;
(三)违反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四)擅离岗位或者不按规定交接危重伤病员;
(五)带教人员擅自授权实习人员独立诊治;
(六)发生医疗事故后隐瞒不报、推卸责任;
(七)医疗垃圾不按规定处理;
(八)院内感染控制不当;
(九)其他医疗事故隐患。
第十二章 其他事故防范
第六十八条
部队应当结合任务、驻地环境和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暑、冻伤等季节性事故的防范,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第六十九条
部队在炎热季节,应当适当控制人员的活动量,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训练、作业和劳动时,应当有饮水供应,并适量饮用 淡盐水;室内或者车、船内,应当保持通风。
第七十条
部队在严寒条件下训练、执勤,应当准备御寒的被装和防冻药品,教育所属人员保持衣、帽、鞋、袜、手套的干燥和清洁,加强手、脚、耳、鼻的保护,训练、作业、劳动休息时不得静立或者坐卧过久,乘坐车辆的人员应当适时活动,必要时缩短室外警戒值勤人员每次执勤时间。
第七十一条 部队应当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的教育、预警和防范机制,在政府部门、上级机关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人员感染和传播疫情。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防范
第七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制定自然灾害防范措施,配备救生器材,开展紧急避险演练,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各单位应当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和灾情通报机制,加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
第七十三条
驻沿海以及其它易受台风危害地区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台风工作,及时了解气象预报、台风警报,掌握台风可能登陆的时间、地点、等级,分析预测对部队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规定进入防台风部署,视情组织船艇疏散避风、设施设备加固、人员和物资疏散转移。第七十四条
驻地震带或者震灾频发地区的单位,应当组织官兵学习掌握避震知识,建立健全震灾避险预案,进行必要的避震演练,及时了解震灾预警信息,发现地光、地声和异常现象等震前征兆,冷静判断,迅速上报,视情组织部队安全转移。
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应减少耗氧量,防止吸入大量烟尘而窒息。
第七十五条
驻地易遭洪水、泥石流危害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气象、地质、水文情况,做好防范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准备,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和汛情通报,掌握强降雨的中心和范围,了解掌握洪峰形成的时间、地点、走向,分析预测可能造成危害,加强值班警戒,密切监视水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视情组织人员、装备、物资疏散转移。
部队撤离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险情,必须加强观察,分组快速通过。情况危急时,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部队紧急避险。
第七十六条
部队应当在仓库、营房等建筑物采取可靠的避雷措施,科学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合理设臵避雷针位臵,定期对避雷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和检查维护,防止雷电等产生的各种 放电现象对人员和装备、财产造成损害。
雷雨天气时,人员不得站在室外突出的高处,不得在树下、电线杆和高压线下避雨、逗留。
第七十七条构的船、艇。
第七十八条
第十四章 附则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全) 篇5
1、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C)的指导思想。A、先控制,后消灭
B、全警出动,快速施救 C、救人第一,科学施救
D、加强第一出动
2、在灭火战斗中,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危急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A)命令。
A、撤离
B、撤退
C、掩护
D、避险
3、《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灭火战斗中非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原则是:统一指挥和(B)。
A、授权指挥
B、逐级指挥
C、计划指挥
D、临机指挥
4、下列不属于全勤指挥部战备职责的是(D)。
A、实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战备值班制度,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接受下级的请求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
B、掌握辖区各类灾害事故的特点、处置对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关情况和本级执勤战斗预案相关内容
C、掌握公安消防部队、专职消防队伍执勤战斗实力
D、发生火灾,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提供灭水救援相关信息,协同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5、下列不属于作战指挥中心战备职责的是(B)。A、掌握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情况 B、划分火灾等级,制定消防力量调度方案 C、统计、分析接警和出动情况
D、掌握辖区社会相关单位灭火与应急救援力量情况及联系方法
6、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A)、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A、经常性战备
B、日常性战备
C、三级战备
D、常规性战备
7、《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公安消防中队执勤人员听到出动信号,必须按照规定着装登车,首车驶离车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B)。
A、45秒
B、1分钟
C、1.5分钟
D、2分钟
8、某地区发生重大灾害,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B)战备状态。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经常性
9、(B)属于二级战备要求。
A、召回在外全部人员
B、严格控制人员外出
C、力量进入执勤区域
D、停止人员请假外出
10、公安消防部队火场组织指挥通常分为(C)个层次。A、3
B、4
C、5
D、6、11、某地区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时,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A)战备状态。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经常性
12、为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公安消防部队实行(D)制度。A、值班备勤
B、指挥长
C、领导带班
D、等级战备
13、公安消防部队为完成日常执勤战斗任务所保持的准备任务状态时所保持的战斗准备状态为(D)。
A、一级战备
B、二级战备
C、日常性战备
D、经常性战备
14、公安消防部队在保卫任务繁重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遇有特殊保卫任务或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所处的战斗准备状态为(B)。
A、一级战备
B、二级战备
C、日常性战备
D、经常性战备
15、公安消防部队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全国或部分地区处于紧急状态,遇有特别重要的消防保卫任务或发生特别重大灾害、事件时所处的战斗准备状态为(A)。
A、一级战备
B、二级战备
C、日常性战备
D、经常性战备
16、《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交接班时听到出动信号,由(B)负责出动。A、接班人员
B、交班人员
C、全体人员
D、交接班商定人员
17、公安消防大队对所属部队应当(B)至少进行一次战备检查。A、每天
B、每周 C、每月
D、每季度
18、公安消防支队(C)对所属部队至少进行一次战备检查。A、每天
B、每周 C、每月
D、每半年
19、事故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消防车要选择(A)的适当位置停靠。A、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侧上风方向
D、下风方向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槽车泄漏事故的特点。(D)
A、事故地点不确定
B、物质性质难判定
C、事故危险性大
D、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1、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一级个人防护为(B)。A、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B、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C、全身、简易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D、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2、公安消防部队在参加抢险救援行动中进入剧毒重度危险区时,应实施(B)级防护。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23、公安消防部队在参加抢险救援行动中进入剧毒轻度危险区时,应实施(C)防护。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24、灭火救援中要加强(A)和安全措施,确保行动安全。
A、个人防护
B、协同配合 C、信息反馈
D、火场供水
25、事故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消防车要选择(A)的适当位置停靠。A、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侧上风方向
D、下风方向
26、事故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在扩散区(A)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
A、A、上风、侧上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侧上风方向
D、下风方向
27、《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灭火战斗中非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原则是:统一指挥和(B)。A、越级指挥
B、逐级指挥
C、计划指挥
D、临机指挥
28、处置高速公路事故时,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D)米处设置明显的警戒和事故标志。
A、100
B、200
C、300
D、500
29、火情侦察一般不少于(A)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A、三
B、四
C、五
D、七
30、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兵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C)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A、房间中部
B、隔墙
C、承重结构
D、门窗
31、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A)停放
A、洞外右侧
B、洞内右侧
C、洞外左侧
D、洞内左侧
32、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时,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C)。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五级
二、多选题
1、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按照(ABCDE)的要求,组织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A、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
B、第一时间到场展开 C、第一时间实施救人
D、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 E、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2、灭火救援执勤人员应由(ABCD)组成。
A、值班人员和带班首长
B、通信指挥中心(室)人员 C、基层战斗中队
D、作战保障人员
3、公安消防部队实行等级战备制度,战备等级分为(ACD)。
A、经常性战备
B、日常性战备
C、一级战备 D、二级战备
E、三级战备、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的基本要求有(ABCDE)。
A、进行战备动员
B、各级首长和值班人员在岗在位
C、调整执勤力量
D、停止批准休假,严格控制人员外出
E、落实各项执勤战斗保障
5、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基本要求有(ABCDE)。
A、进行临战动员
B、停止探亲休假和外出及节假日休息,召回在外人员
C、立即调整人员、车辆,充实加强一线和重点地区执勤力量 D、总队、支队值班首长、指挥长在作战指挥中心值守
E、根据需要派出力量进入重点场所现场监护
6、公安消防总(支、大)队交接班主要内容有(ABE)。
A、通报执勤战斗情况
B、明确战备任务
C、检查清点器材装备
D、汇报执勤工作
E、安排执勤工作
7、公安消防中队交接班由执勤队长组织,主要任务是(ABCE)。
A、通报执勤战斗情况
B、调整执勤力量 C、检查清点装备 D、汇报执勤工作
E、安排执勤工作
8、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开展经常性战备教育,在(ACD)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必须进行战备教育。
A、补兵退伍期间
B、重大自然灾害
C、重大节日
D、重要活动
9、执勤训练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BCD)等方面。
A、安全教育制度
B、装备安全管理制度
C、训练安全制度
D、灭火救援行动制度
10、执勤训练安全管理教育主要包括(ABCDE)。
A、安全责任制
B、安全教育学习
C、事故分析
D、处理
E、奖惩
F、行动安全
11、进入(ABD)等区域作战时,必须着隔热服、避火服、防火防化服或防爆服。
A、高温
B、强热辐射
C、浓烟
D、有爆炸危险
E、缺氧
12、进入一级战备的时机通常是(ABCD)。
A、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B、全国或者部分地区处于紧急状态
C、国家发布戒严令
D、发生特别重大灾情时
13、氯气泄漏事故处置中,可喷射(AC)等物质溶液进行化学中和。
A、碳酸氢钠
B、次氯酸钠
C、氢氧化钙
D、二氧化碳
三、判断题
1、灭火救援执勤人员应由值班人员和带班首长、通信人员、基层战斗中队及作战后勤保障人员组成。(×)
2、指导其他消防队伍的战备工作是司令部的执勤职责要求。(√)
3、结合部队战备工作情况,适时、灵活地开展政治思想和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是政治处的战备职责要求。(√)
4、参与制定执勤战斗预案,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是防火监督处的战备职责要求。(√)
5、熟悉器材装备参数性能,建立装备档案是后勤处的战备职责要求。(×)
6、制定各类灭火救援调度方案是作战指挥中心的战备职责要求。(×)
7、组织实施消防站定期开放工作是大队首长的职责要求。(×)
8、战备等级是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执勤战斗准备的程度区分。(√)
9、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一级战备、二级战备和三级战备。(×)
10、经常性战备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完成日常性执勤战斗任务的准备状态。(√)
11、二级战备要求部队停止批准休假,严格控制人员外出。(√)
12、一级战备要求召回在外人员,实行全员在岗执勤。(√)
13、一级战备命令必须由公安部消防局首长批准后发布。(×)
14、作战指挥组通常由全勤指挥部人员组成,由指挥长任组长。(√)
15、大队每月要对所属部队至少进行一次战备检查。(×)
16、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严格的战备值班制度,保证不间断值班。(√)
17、交接班时,听到出动信号,由接班人员负责出动。(×)
18、执勤战斗装备使用后必须检查、保养,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或补充。(√)
19、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严格的执勤战斗信息报告制度,按时上报执勤实力变化和执勤战斗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20、执勤训练安全管理制度是为预防执勤训练安全事故制定的行为规程或行动准则。
21、《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所称执勤战斗,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为完成火灾扑救、应急救援任务以及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而实施的准备与行动。(√)
22、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接到报警或者命令立即出动,迅速、安全地赶赴现场,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
23、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24、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全警出动,快速施救”的指导思想。(×)
四、简答提纲
1、制定《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了规范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行动,保障执勤战斗任务的完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令。
2、公安消防部队在执勤中必须做到哪些?
答: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接到报警或者命令立即出动,迅速、安全地赶赴现场,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
3、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与抢险救援战斗中,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4、公安消防部队指战员在执勤战斗中的要求是什么?
答:公安消防部队各级指战员必须做到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忠于职守,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
5、战斗员战备职责是什么?
答:
(一)了解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重点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保持个人防护装备和分管装备完整好用,熟悉装备性能,熟练操作使用;
(三)掌握辖区主要灾害事故处置的行动要求,熟悉中队执勤战斗预案中本岗位的主要任务。
6、消防车驾驶员战备职责是什么?
答:
(一)熟悉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和消防安全重点卫单位地址等相关情况;
(二)熟练掌握车辆构造及车载固定装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能够及时排除一般故障;
(三)负责车辆和车载固定灭火救援装备的维护保养,及时补充车辆油、水、电、气、灭火剂,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7、公安消防中队交接班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通报执勤战斗情况,调整执勤力量,检查、清点装备,安排执勤工作。
8、公安消防部队实行等级战备制度,战备等级分为哪几级?
答:分为经常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9、公安消防部队各个战备等级分别有哪些规定?
答: 公安消防部队为完成日常执勤战斗任务所保持的准备状态为经常性战备;公安消防部队在保卫任务繁重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遇有特殊保卫任务或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进入二级战备。公安消防部队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全国或部分地区处于紧急状态,遇有特别重要的消防保卫任务或者发生特别重大灾害、事件时进入一级战备。
10、火场供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火场供水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正确使用水源,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力争快速不间断:
(一)就近占据水源,集中主要的供水装备保证火场主攻阵地特别是内攻救人灭火力量的供水;
(二)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时,应当根据给水管网的形状、直径和压力确定消火栓的使用数量;当火场供水压力不足时,应当通知供水部门增大水压;
(三)根据消防车泵的技术性能和水源与火场的距离,合理选择直接供水、接力供水或者运水供水的方式,并尽量使用大口径水带铺设供水干线;寒冷地区冬季灭火供水时,应当防止供水线路结冰冻结;
(四)在市政消火栓不能满足火场供水时,应当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水源设施供水;
(五)当多层、高层建筑物或者地下工程、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应当尽量使用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同时利用移动装备供水。
11、战评一般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受理报警、力量调度和出动情况;
(二)灾情的发展变化、作战方案以及采取的战术技术措施情况;
(三)各环节的组织指挥、战斗行动、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
(四)现场纪律、战斗作风与完成任务情况;
(五)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12、抢险救援工作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主要承担下列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
(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四)建筑坍塌事故;
(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空难事故;
(七)爆炸及恐怖事件;
(八)群众遇险事件。
13、预先展开有何要求?
答:从建筑外部能够看到火焰和烟雾时,指挥员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携带战斗装备接近起火部位,铺设水带干线供水,做好进攻准备。
14、二级战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二级战备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战备动员,通报情况任务,研究制定执勤作战方案;
(二)各级首长和值班人员在岗在位,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成员集中值班,指挥长在作战指挥中心值守待命;
(三)停止批准休假,严格控制人员外出,总(支)队机关现有官兵95%的人员在所在城市待命,大(中)队现有执勤人员在岗在位率不得低于95%;
(四)责令专人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及时对灾情、任务进行分析评估;
(五)根据需要调整执勤人员,充实一线执勤人员,落实各项执勤战斗保障;
(六)必要时派出力量在重点区域执勤。
15、一级战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一级战备基本要求:
(一)进行临战动员,通报形势任务,研究制定执勤作战实施方案;
(二)部队所有官兵停止探亲休假和外出及节假日休息,召回在外人员,各级首长和各类执勤人员全部在岗在位;
(三)立即调整人员、车辆,充实加强一线和重点地区执勤力量,各项执勤战斗保障到位;
(四)总队、支队值班首长、指挥长在作战指挥中心值守,执勤中队人员视情着战斗服装待命;
(五)根据需要派出力量进入重要场所现场监护。
16、组织指挥的程序是什么?
答:迅速调集作战力量,启动指挥决策系统,侦察掌握现场情况,制定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指挥战斗行动,落实战勤保障。
17、灭火战斗中,公安消防部队的组织指挥原则是是什么?
答:组织指挥应当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紧急情况下,指挥员可以实施越级指挥,接受指挥者应当执行命令并及时向上一级指挥员报告。
18、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通常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
19、战斗展开有哪几种形式?
答:准备展开、预先展开、全面展开20、中队指挥员,由中队值班队长担任。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
(一)组织现场侦察,确定救人、灭火、排烟、排险和保护、疏散物资等战术措施,及时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视情请调辖区内的其他力量和专业救援队伍;
(二)向各战斗组(班)下达战斗任务,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定进攻路线和阵地,指挥灭火与应急救援攻坚作战行动,组织火场供水,检查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调整力量部署;
(三)在上级指挥员未到达现场前,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及时向增援力量布置任务,组织协同作战行动。
21、公安消防中队遇有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出动。
答:
(一)接到火灾及其职责任务范围内的报警或者上级命令时;
(二)上级检查执勤战备情况,发布出动命令时;
(三)其他需要立即出动的情况。
22、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应当做到什么?
答: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应当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等战术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行动。
23、火情侦察的方法有哪些?
答:通常情况下,火情侦察可以采取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监控、深入内部侦察、仪器探测等方法。
24、对实施火情侦察人员有什么要求?(此题作废,与新规定不符)
答:侦察人员应当佩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具,配备必要的探测仪器,并指定专人负责,明确侦察任务,通信联络方法,注意事项等。
25、火情侦察应当查明哪些情况? 答:
(一)有无人员受到火势威胁,人员数量、所在位置和救援方法及防护措施;
(二)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蔓延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消防控制中心和内部消防设施启动及运行情况,现场有无带电设备,是否需要切断电源;
(四)起火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毗连状况,抢救疏散人员的通道,内攻救人灭火的路线,有无坍塌危险;
(五)有无爆炸、毒害、腐蚀、忌水、放射等危险品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等次生灾害;
10公安消防部队士官管理规定 篇6
内容:《公安消防部队士官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士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确保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依据解放军四总部和武警部队《士官管理规定》,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士官是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或者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并被授予相应警衔的志愿兵役制士兵,士官实行分级、分期服役制度。第三条 士官管理应当贯彻依法从严治警方针,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纪律作风严明,骨干作用明显的士官队伍。第四条 各级司令部门主管士官管理工作。司、政、后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下列工作:(一)司令部门负责士官的编配、选取、培训、调配、警衔的授予与晋升、处分、行政管理、统计和退出现役等工作。(二)政治部门负责士官的思想教育、政治待遇,奖励、婚姻、家属随军和子女入托入学、抚恤优待以及劳动教养、开除军籍等工作。
(三)后勤部门负责士官的工资、津(补)贴、伙食、被装、住房、生活福利、卫生医疗、劳动保护和评残、保险以及家属医疗等工作。
(四)士官的专业技术训练、考核和等级评定,由司、政、后等所属有关业务部门分别负责,第五条 各级党委、领导对本规定的实施负有重要责任,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第二章 配备使用
第六条 配备使用士官要严格执行士官编制标准和编制员额的规定。未编士官的单位,不得配备使用士官;士官人数满编的单位,不得选取义务兵进入士官队伍。
第七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严格执行士官分期编制职务等级的规定。坚持逐期麟选,梯次配备,不得随意高配。本期士官岗位缺编的,其指标可以配备到本期以下各期士官。编制标准规定的特殊专业岗位可以配备使用女士官,女士官服现役的期限原则上为第一期。
第八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严格遵循训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各专业技术岗位之间,不得相互占用或挪用士官编制员额。
第九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优先保障特勤、特种装备操作、维修和正、副班长岗位的需要。
第十条 机关和勤务保障单位不得占用基层士官的编制员额。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借用的,须经本级司令部主管领导批准,由主管部门承办,借用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第十一条 士官一般不安排代理警官职务。确因工作需要代理的,须经支队以上单位主官批准,通常代理副连职以下职务,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士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选非所用和随意改行。确需调整专业的,须经具有选取批准权限的单位审批。
第十三条 士官原则上不准调动。确因工作需要,在总队范围内调动的,由总队司令部主管领导批准;跨总队、军、警种调动的,由公安部消防局批准。第三章 选 取
第十四条 选取士官应当坚持依法办事、注重素质、发扬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依据选取计划、条件和程序进行,按照规定时间和批准权限办理,确保选取质量。第十五条 选取士官的计划,由支队级以上单位司令部门依据士官编制和现有情况拟制,逐级上报,经公安部消防局批准后下达执行。第十六条 士官的选取条件:(一)志愿献身消防部队建设;(二)能胜任本职工作;
(三)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四)身体健康;
(五)经支队级以上单位的相应训练机构或学校培训的;(六)选取为高一期士官的,必须在本期各考评中达到称职(含)以上标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经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合格;获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担任过班长、副班长或者相当于班长职务并符合士官选取条件的,应当优先选取。
第十七条 选取士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本人申请。由本人在选取前一个月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
(二)群众评议,由中队级单位召开军人大会进行评议,群众评议时,支部应当向士兵公布士官选取、晋升的名额、条件和标准,并按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评议。(三)基层推荐。基层党支部综合群众评议的结论,根据本单位士官缺额、选取条件和申请人的现实表现等,提出预选对象上报,未经党支部推荐的,不得列为选取对象。(四)机关考核。由有选取批准权限单位的司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选取对象进行考核和体格检查,择优提出拟选取人员名单。
(五)组织审批。党委根据司令部门提出的士官选取方案,集体讨论决定选取事项,属于本级审批选取的士官,以军政主官名义下达选取命令;属于上级审批选取的士官,报经具有选取批准权限的党委审批,并下达选取命令。
(六)符合选取条件的,须填写公安部政治部统一制发的《士官选取报告表》,并装入本人档案,选取批准时间统一填写当年12月1日;正常晋升衔级(工资)档次的办理时间为每年的一月一日。
第十八条 选取士官应当与当年义务兵退伍工作结合进行,在退伍教育展开前完成。士官参加短期轮训期间(含地方、军队和出国进修)选取为高一期士官的,由送训单位办理。入士官学校学习二年以上的士官学员选取为士官或者高一期士官的,毕业时由培训单位办理。第十九条 士官选取的批准权限为:(一)第一、二期由支队批准;第三、四期由总队批准;第五、六期由公安部消防局批准。
(二)总队级以上单位对机关直属单位和所属部门士官的选取,由司令部门归口办理。
第四章 培训
第二十条 士官选取前必须经过相应训练机构培训。预选士官(技术兵)的培训对象主要从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中选拔;专业技术复杂岗位的士官培训对象,主要从具有相应专业基础和文化程度,服现役第二年的义务兵和第三年的士官中选拔。培训时间根据专业技术的复杂程度按照3至6个月安排。
义务兵进入士官学校学习,须经统一入学考试,学制一般为2年,毕业后,原则上应当服满第三期。根据需要,可优先晋升高级士官。
第二十一条 预选士官(技术兵)的培训由总队统一组织(有条件的也可由支队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由司令部牵头,司、政、后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训练机构具体负责施训。具体分工:(一)培训的计划,技术兵的挑选、录取、分配等工作由司令部门负责;
(二)训练内容、教材供应、专业技术指导、技术考核等工作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三)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由政治部门负责;
(四)培训所需的各种物资、器材和经费由后勤部门按照培训计划、供应标准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建立士官分级培训体制。专业技术特别复杂的士官培训对象,由士官学校承训;其他专业技术士官培训对象,由总队以下训练机构承训,士官学校和训练机构未设臵专业的士官培训对象,应由总队以上单位统一组织短期培训,或者送军队、武警和地方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培训。第二十三条 在职士官的培训由支队级以上单位根据部队建设和士官队伍素质状况的需要,有计划适时组织培训,以提高士官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利用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士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使初级士官达到中专(中技)水平、中高级士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第二十四条 学员培训毕(结)业时,合格的发给毕(结)业证书。对中途退学的,退回原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使用。第五章 教 育
第二十五条 各级党委(支部)、机关应当经常分析研究士官队伍的思想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士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第二十六条 从士官的思想实际和履行职责的需要出发,组织士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士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职能意识,培养良好的军人道德,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第二十七条 根据部队情况和教育内容,确定士官教育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士官的教育一般与义务兵同时进行;围绕解决士官带倾向性思想问题的教育可单独组织。必要时,应当对中高级士官进行集中教育。第二十八条 做好士官的经常性思想工作,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加强行为引导,解决好士官在服役态度、晋级晋衔、求知成才、婚恋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反映出的现实思想问题。组织士官积极参加“双争”评比活动,激发他们训练当尖子、学习当模范、守纪当标兵、技术当行家的积极性,重视解决士官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第二十九条 按照军队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在士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士官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它们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三十条 士官应当认真履行士兵职责,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部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协助警官做好工作,为义务兵做好表率。
第三十一条 建立士官定期述职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和检查分析制度,士官每半年应当在一定范围内汇报履行职责情况,通常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进行;基层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对士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群众评议;支队级以上单位应当每年对士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总结经验,纠正存在问题。
第三十二条 士官不准单独居住。基层中队的士官必须住建制班,在机关工作的士官,必须相对集中居住,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工作期间由使用单位管理,非工作期间由管理单位负责。
第三十三条 士官不得调回“家门口”(按地、市、州、盟行政区域划分)部队服役。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100公里以内)和本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对孤儿、伤残人员和个别年龄超过30周岁且回原籍找对象确有困难的士官,应当从严掌握,报总队审批,在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划定的边远区中的三类区的个别中级以上士官,本人提出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的,必须符合当地民族政策,由支队以上政治部门与当地县级民政部门协商同意,经总队以上政治部门批准,并签定转业军人就地安臵协议书的,方可允许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结婚,士官不得将不符合随军条件配偶、子女户口迁到部队驻地或在部队驻地为其购臵户口。
第三十四条 士官除家属临时来队期间外,必须在本单位食宿。家在部队驻地附近的已婚士官,节假日不担任值班或其他勤务时,经大队以上领导批准,可回家住宿,节假日结束时按时归队,偏远艰苦地区单位,如生活和居住条件允许,经总队司令部门批准,二期以上已婚士官的家属可来队居住,单位需要招聘工人时,应优先聘用士官家属,经组织批准家属随军的,按家属随军的警官留营住宿制度规定执行。第三十五条 士官必须与义务兵同吃、同住、同执勤、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必须按规定着装,在营区内不准着便服,非因公外出可着便服。
第三十六条 士官档案由相应批准选取单位的司令部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其办法按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七条 士官的来信来访工作,按照职责分工,由有关部门接待和处理。第七章 考 核
第三十八条 士官的考核分为选取前的考核和考核,按照士官选取的条件和所任(拟任)职务、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考核结果应当区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作为实施奖惩或者选取士官的基本依据,并装入本人档案。第三十九条 士官选取前的考核,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由司令部门牵头,司、政、后等有关业务部门组成考核机构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四十条 考核内容及形式,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专业技能、作风纪律和骨干作用等方面。现实表现情况,可采取官兵座谈、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和民主测评等形式进行考核;业务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按各期各类士官不同专业拟制考题,理论考试采取问卷方式,实际操作考核采取现场作业测试。各单位可以采取集中统一或者分片考核的形式组织实施。
第四十一条 士官的考核工作由基层单位结合年终总结进行,按照本人述职、民主评议、综合测评、组织鉴定的程序,全面考核士官的现实表现,作出考核结论,并以适当方式同本人见面。
第四十二条 未经考核、考试不及格或考核不称职的不得选取士官或晋升档(期)。第七章 待 遇
第四十三条 士官实行工资制和定期增资制度。士官的基本工资由警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警龄工资组成。士官从选取当月起发给工资。
第四十四条 士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下列津贴、补贴、补助:(一)士官按照警衔级别享受军人职业津贴。
(二)士官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享受伙食补贴、福利补助和生活补助。
(三)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管理职务的士官,按照规定标准享受职务津贴。
(四)士官按照规定标准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五)士官符合规定条件的,享受子女保育、教育补助。(六)士官的生活补助、伙食灶差补助、防暑降温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生活待遇和地区津贴、专业岗位津贴、有毒有害岗位保健津贴,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五条 士官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保险待遇和公费医疗,符合规定条件的士官,可享受夫妻分居补助,经批准也可享受随军配偶生活困难补助。
第四十六条 士官退出现役,分别按照复员、转业、退休费标准计发退役费,士官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未服满本期规定年限,经批准退出现役的,其复员费、转业费按以下比例计发:未服满本期第一年的为50%;未服满本期第二年的为60%;未服满本期第三年的为70%;第三、四期士官未服满本期第四年的为80%。
第四十七条 士官牺牲、病故后,按照规定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其随军遗属享受定期生活补助。
第四十八条 家属随军:第五、六期士官经总队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可以随军,是农村户口的转为城镇户口,批准家属随军的第五期士官,其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福利待遇,与家属随军的营职警官相同,第六期与家属随军的团职警官相同,第四十九条 探亲休假:
(一)未婚士官同父母分居两地的或者已婚士官夫妻分居两地的,第一期士官任期内享受探亲假两次,每次假期20天。(二)第二期以上士官,每年享受探亲假一次,已婚的假期40天,未婚的假期30天;第二期以上士官当年未探亲的,第二年增加探亲假15天。
(三)高级士官夫妻在一地、父母在异地的,每四年享受探望父母假一次,假期20天;家属随军的每年休假一次,服现役不满二十年的假期20天,满二十年的假期30天。(四)实行晚婚的士官,结婚当年享受一次晚婚假,假期7天;符合晚婚规定、夫妻分居两地享受探亲假的第二期以上士官,男方在女方分娩第一个孩子的当年,增加探亲假15天。第五十条 士官探亲休假批准权限为:一期士官由大队级单位领导批准,未设大队的支队由司令部主管领导批准;二期以上士官由支队以上单位领导批准。探亲、休假的人数比例由支队司令部门根据部队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士官总人数的10%,士官夫妻分居两地或有特殊情况的,在不影响部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经支队领导批准,可酌情将当年内的假期分两次安排,往返路费按全军统一规定标准报销一次。探亲假、休假假期不含途中时间,往返路费按规定标准报销。每年的事假时间,应当从当年探亲假中扣除。第五十一条 亲属来队:
(一)第一期士官在服役期内,应当劝说亲属不要来队,确需来队的,领导要从严控制。来队留住时间:直系亲属不超过10天;非直系亲属一般不得留营住宿,因特殊情况需留营住宿时,经大队或支队司令部领导批准,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天,(二)第二期以上士官夫妻分居两地,配偶每年可来队探亲一次,配偶来队留住时间一般不超过45天,其它直系亲属一般不超过15天。
(三)基层中队级单位,同一时间来队探亲的士官配偶原则上不得超过已婚士官人数的10%。士官符合规定条件享受夫妻分居补助。第九章 退役安臵
第五十二条 士官退出现役后,第一、二期士官作复员安臵;服现役满10年的第三期以上士官作转业安臵,本人要求复员,并经组织批准,也可以作复员安臵,入伍前是农村户口的,可以转为城镇户口;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岁的第五、六期士官作退休安臵,根据地方需要和本人志愿也可以作转业安臵。丧失工作能力的士官作退休安臵。
第一、二期士官退出现役作复员安臵的,由支队级单位批准;第三、四期士官退出现役作复员、转业安臵的由相应选取批准权限单位批准;第五、六期士官作复员、转业、退休安臵的由公安部消防局批准。
第五十三条 士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退出现役:
(一)服现役满本期规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继续服现役的;(二)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岁的;(三)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四)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
(五)经总队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宜继续服现役的。第五十四条 退出现役士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复员安臵:
(一)服现役满第一期或者第二期规定年限的;(二)符合转业或退休条件,本人要求复员并经批准的。第五十五条 退出现役士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作转业安臵:
(一)服现役满10年的;
(二)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
(四)服现役未满10年,因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五)附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的。第五十六条 退出现役士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作退休安臵:
(一)年满55周岁的;(二)服现役满30年的;
(三)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特等、一等伤残等级的;
(四)服现役期间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并经总队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总队以上卫生部门鉴定确认的。
第五十七条 士官服现役未满本期规定年限,严重违反纪律或无正当理由坚持要求退出现役的,经批准可按义务兵作退伍处理,家居城镇的,人民政府不负责安排工作。士官无正当理由坚持要求退出现役的,须附本人书面申请。第五十八条 士官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服现役未满本期规定年限要求退出现役的,需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证明,经有选取批准权限的单位批准,不满10年的作复员安臵,满10年的作转业安臵。
第五十九条 士官复员后,由征集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按退伍义务兵的有关规定妥善安臵。农村入伍的初级士官服现役期间,保留承包土地、自留地;中级以上士官复员后,没有承包土地、自留地的,重新划给,农村入伍符合转业条件的士官,本人要求并经批准作复员安臵的,允许落城镇户口。第六十条 作复员和转业安臵的士官退出现役后,原则上回入伍时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安臵,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异地安臵:(一)国家或部队建设需要的;
(二)服现役期间,家庭常住户口所在地变动的;
(三)结婚满2年且配偶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有生活基础的;(四)因其他特殊情况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安臵部门批准的。第六十一条 士官退出现役后,必须在30天以内到安臵地的退伍军人安臵机构报到;报到前发生问题的由原部队负责处理;逾期报到期间发生问题的由本人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第六十二条 士官退出现役,填写《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退休士官还应填写《退休士官安臵登记表》;改按义务兵退伍的,填写《士官改按义务兵退伍审批表》,司令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安臵方式的要求,对退出现役士官的档案进行审查整理,按照规定实施移交。
第六十三条 退出现役士官的离队时间,作复员安臵的与退伍义务兵同时离队,作转业安臵的按照地方安臵部门《接收安臵通知书》规定的时间离队,作退休安臵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 士官退出现役费用结算,作复员安臵的发至离队当月止,作转业安臵的发至离队当年七月止,作退休安臵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士官改按义务兵退伍的,按照义务兵退伍费用发放规定执行。第十章 奖励、处分
第六十五条 士官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有相应批准权限单位的主官批准,其衔级工资档次从奖励实施的下月起,可提前增加一个本衔级工资档次(已达到最高工资档次的不再增加):(一)荣立二等功的;
(二)累计荣立三等功二次的;(三)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班长的;
(四)所领导的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五)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四等奖或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的。
第六十六条 提前增加衔级工资档次的,初级和中级士官,由总队司令部审批;高级士官由公安部消防局审批。第六十七条 士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考核不称职的,经有相应选取批准权限单位的主官批准,从批准之日的下月起,暂缓提高工资档次3一6个月。
第六十八条 士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有选取批准权限单位批准,其警衔级别工资从翌年1月起停止定期增资1年:(一)当年受行政记过或受党(团)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二)擅自离队连续15日以上的。
第六十九条 士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有选取批准权限单位批准,从批准的下月起降低一个工资档次,担任职务或享受岗位津贴的士官,取消其职务和岗位津贴,时间为6个月(有本条第三款情况的士官同时调离原单位):(一)士官玩忽职守、消极怠工的;
(二)配偶、直系亲属及非直系亲属来队超出规定的留住时间,以及私自将外地的配偶及子女户口迁到部队驻地或在驻地附近落户,或者租房安排配偶在部队驻地做工,经动员教育拒不改正的;
(三)违反规定私自在部队驻地和部队内部找对象的。第七十条 士官不起骨干作用、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经有相应
批准权限单位批准,实施留用察看。留用察看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留用察看期间的工资执行义务兵的最高津贴标准。第七十一条 士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由选取批准权限单位批准,取消士官资格,按义务兵退伍处理:(一)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二)留用察看期间仍表现不好的;
(三)服现役未满本期规定年限,无正当理由要求提前退出现役的;
(四)违反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已批准转业、退休,接到地方报到通知后,非组织原因超过30天拒不报到的;
(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第二胎以上的;(七)擅离部队或逾假不归30天的。
第七十二条 士官服刑、劳动教养期满后,即按义务兵退伍处理。服刑、劳动教养期间不计军龄,并停发工资,按有关规定供应生活费。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本规定未涉及的问题,按条令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公安消防部队从严六项 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明确赋予了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法定职责,作为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社会经济发展对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是指消防部队圆满完成法律赋予的应急救援任务的本领,亦即战斗力。人员、装备、组织管理指挥体系和社会救援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管理、训练形成了基层公安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
2 救援人员
人是战斗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人员要素主要由救援人员的数量、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三部分构成,本文的救援人员是指基层公安消防部队的干部、战士。
2.1 救援人员的数量
基层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人员的数量包括基层干部和战士的数量,其数量主要取决于部队辖区应急救援任务量的大小,任务重,则人员配备就应多些,反之亦然。基层消防部队人员数量是否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用人均工作强度来衡量。人均工作强度是指每一名消防员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包括参加灭火救援的时间和进行业务学习、训练及体能训练的时间。人均工作强度可以反映基层公安消防部队警力配备的情况,如人均工作时间超过8h,则表示警力配备不足,反之,则表示消防部队警力配备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需求。
以某消防支队为例,据统计,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支队灭火救援共处警2084次,经对处警时间分析,中队战士每天每人平均参与灭火救援时间为16.4min。其中,每天每人平均参与灭火救援时间最多的中队的平均时间为58.56min,最少的中队每天每人平均参与灭火救援时间为1.5min。根据《训练大纲》要求,年度训练时间不少于100天,体能训练每天1h[2],年度业务、体能训练共计1050h,平均每天4.2h。灭火救援和训练时间每天平均为4.2h至5.2h。根据每人每天的平均工作强度,可以得出该支队人员能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需求。
2.2 救援人员的基本素质
救援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干部战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四个方面[3]。当前,消防应急救援任务日趋复杂艰巨,对消防救援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素质方面要求救援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消防事业,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乐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救援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良好的学习能力。救援人员当中,要求干部的文化素质要高于战士;救援人员的文化素质越高,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现代消防救援工作需要。
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救援人员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要适应消防应急救援工作急、难、险、重的需要。
心里素质方面要求救援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防救援工作时常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完成好救援任务的;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如根据对我校来自全国31个省市消防总队206名学员的调查,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生长环境、工作环境、级别特征,从任职经历看,来自特勤中队的战士心理素质较好,而来自普通中队的战士心理素质相比要较差;二期士官要好于一期士官,一期士官要好于士兵。主要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特勤战士心理素质普遍好于非特勤队战士,这主要是因为特勤战士主要承担特种灾害事故处置等急、难、险任务,出警任务较为复杂,工作期间接受各种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多。二期士官好于一期士官,一期士官要好于士兵,表明随着服役时间的推移,接受的训练和培训较多,参与处置的灾害事故越多,心理承受能力强,心理素质越好[4]。
2.3 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
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指救援人员从事应急救援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通常包括学习应急救援知识的能力、应急救援知识的掌握状况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救援人员通过学习应急救援理论、案例来获取救援知识,通过装备使用训练、模拟情景训练获取救援技能;通过在实战中学习应用学知识和技能来获取解决实际救援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救援人员的学习、训练情况和任职经历有关。
救援人员任务是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实施事故现场救护,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因此,救援人员的任职经历对于开展应急救援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基层指挥员具有丰富的应急救援经验,则遇到灾害事故时,就会临危不惧,指挥有条,处置措施得当;反之,则遇事慌乱,不能对灾害事故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指挥不当,影响应急救援的开展。同样,对于战士队伍也一样,如果战士经常参与灾害事故的处置,则不仅在处置行动上熟练操作、有序开展,同时在心理上能克服对灾害事故现场的恐惧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3 装备保障
应急救援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开展应急救援的基础,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装备包括救援车辆和救援器材两大类。救援装备的种类、数量、质量、维护保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笔者认为基层公安消防部队的装备配置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地理环境以及灾害事故类型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针对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的类型特点配备相应种类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3.1 配备与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装备
基层消防部队应针对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的类型特点配备相应种类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以某消防支队为例,对辖区各类应急救援出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的主要类型,配备与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器材装备。
从该支队2007-2009年处置的主要灾害事故情况看,该支队在灾害事故救援中,以交通事故救援和救人救援为主。其余灾害事故处置中,依次为危险化学品事故、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备)事故、建(构)筑物事故,但任务量不大,四类事故之和不超过10%,如图2所示。
该支队开展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为市民开门、取马蜂窝、抓动物三种,表1为该支队2007-2009年开展的社会救助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在社会救助中,以为市民开门为主,占社会救助出动的45%以上,但从数量上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969起下降到2009年的472起,减少了一半多。
由此可见,该市的应急救援主要为交通事故救援、救人救援和为市民开门三类,因此,在装备配备种类上应以具有破拆、牵引、起吊功能的器材装备为主。
3.3 正确处理当地应急救援任务与配备标准的关系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GA 622-2006)是针对全国制定的统一标准,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差较大、应急救援任务不同,要求配备的装备也不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消防部队配备的器材装备已远远超过了《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当地的应急救援任务较多,所配备的器材装备还不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较落后地区,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消防部队配备的器材装备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当地的应急救援任务较少,所配备的器材装备还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6,7]。因此,装备配置应主要考虑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不能机械地执行标准,造成要么装备超负荷使用,要么长时间闲置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各地应结合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与当地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应急救援装备,既满足消防部队有效、快速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挽救人员生命,控制灾情发展,消除危险源的需要,又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 组织管理指挥体系
组织管理指挥体系的作用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物和资源等相关要素的效能,最终形成最大的战斗力。高效的组织管理指挥体系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快速有效的指挥机制、简捷的指挥流程和训战结合的训练机制。
4.1 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
良好、高效的组织管理指挥体系要有高效的警情受理能力、通信调度能力和指挥能力,因此,要重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接处警岗位和指挥岗位,合理地确定警情受理员的数量,提高通信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设置适应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长岗位,实现专职指挥、专业指挥,提高指挥能力。
4.2 训战结合的训练机制
消防部队一线官兵要以车辆器材装备操作训练为基础,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广泛开展装备器材“五知道一熟练”,即知道装备器材名称、功能用途、技术参数、操作程序、保养方法,能熟练应用,达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建立训战结合的训练机制,结合灾害事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模拟训练,不断提高官兵的实战能力。
4.3 建立快速简捷的指挥机制
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必须要建立快速简捷的指挥机制,根据灾害情况和参与救援力量不同,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响应机制遂行化、应急救援指挥程序规范化。实行指挥长制度,进行分级指挥,指挥层级分为总指挥长、一、二、三级指挥长四级。上一级指挥长到场指挥时,下一级全勤指挥部人员全部出动,大、中队指挥员同时响应。中队设指挥员,负责第一出动现场组织指挥,并随时向指挥长报告现场情况。根据灾情等级,指挥长到达现场后,行使指挥权,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力量调度,实现指挥短、平、快。指挥流程如图3所示。在灾害事故不明时,加强第一出动的力量配置。
4.4 建立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平时应建立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制定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要熟知社会救援力量的情况和调集方法,对社会应急处置装备(应急救援物资)的单位名称、类型、数量(吨位)、分布、贮备、功能、用途和调用途径、联系方法、响应时间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如遇建筑物倒塌、各类车辆(特别是化学品、油料等运输车)侧翻等灾害事故发生需要吊车时,就近哪里有吊车,吨位、数量分别是多少等应急资源信息应建立档案。灾害事故发生后,视情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相关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参与处置。如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调动公安、石化、卫生、环保、气象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处置建筑倒塌事故,应调动建设、公安、卫生、通信、供气、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处置交通事故,应调动公安、交通、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参与处置,做到联动反应迅速,配合协调好[8]。
5 社会救援资源
基层消防部队要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必须掌握辖区的社会救援资源。社会救援资源包括辖区内道路交通信息、重大危险源、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救援物资。
5.1 道路交通信息
公安消防部队要快速、准确地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必须要熟知辖区的道路交通信息。消防部队对辖区内道路交通信息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到达灾害事故现场的时间,这一时间可以用接警到场时间来衡量。消防部队熟知辖区内道路交通信息,则所需接警到场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
5.2 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辖区内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公安消防部队应掌握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各类灾害的处置方法和程序,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应的演练,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预先周密的计划和最有效的实施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9,10,11]。
5.3 社会应急救援力量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消防部队通常不是孤军作战,发生的事故情况不同,会有不同部门参与联合救援,如危险化学品企业救援队[12]、矿山救援队等。因此,掌握辖区内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相关信息及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协同救援的运作程序,对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5.4 社会应急救援物资
应急救援物资是应急救援工作中最基本的保障条件,现阶段消防部队要配齐处置所有灾害事故和物资和装备,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充分调动社会应急救援资源。因此,消防部队平时要掌握社会救援物资的类别、数量、所在单位、调用方式等,一旦处置需要,即可快速调用,提高消防部队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
6 结语
在构成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要素中,人员队伍建设是基层公安消防部队能力建设的核心,装备保障和信息资源是能力建设的基础,组织体系是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保障。只有结合本地应急救援任务和部队建设实际,统筹兼顾,才能全面提高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安消防部队主动拓展职能,承担了灭火之外的,以抢救人民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已成为了我国常态下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本文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应急救援工作建设的实际需要,系统的研究了应急救援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并从人员、装备、组织管理指挥体系和社会救援资源四个方面对基层公安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要素的衡量方法,可对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科学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EB/OL].2008.http://wen-ku.baidu.com/view/fc2f026baf1ffc4ffe47ac12.html
[2]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大纲》(试行)1,995
[3]邢娟娟,姜秀慧,杨力.紧急救助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基本要求(二)[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78-81XING Juan-juan,JIANG Xiu-hui,YANG LI.Basic re-quest of the emergency assistant in emergency rescue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1):78-81
[4]吕显智,王永西,葛巍巍,等.消防战士SCL-90测试结果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55):48-50LV Xian-zhi,WANG Yong-xi,GE Wei-wei,et al.The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Mental Health and TheirRelated Factor of Fire Force Soldiers[J].Fire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9,28(155):48-50
[5]邢娟娟,姜秀慧,杨力.紧急救助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82-84XING Juan-juan,JIANG Xiu-hui,YANG LI.The imortantrole of emergency assistant in emergency rescue[J.]Journal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6):82-8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S].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GA 622-2006[S]
[8]朱天舒,国淼发,李建新,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框架研究———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4-7ZHU Tian-shu,GUO Miao-fa,Li Jian-xin,et al.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city emergency unified sys-tem—with explosion accident of dangerous chemical asexampl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6):4-7
[9]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0]邢娟娟.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57-59XING Juan-juan.Technique for drawing up EmergencyResponse Protocol for Severe Accident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41,4(1):57-59
[11]李茂,刘云峰,孙宝亮.西安市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100-103LI Mao,LIU Yun-feng,SUN Bao-liang.Building of Xi'anemergency rescue system of major hazards[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6):100-103
公安消防部队从严六项 篇8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 灭火救援
1、目前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各级灭火指挥员是指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灭火指挥员,构成了公安消防部队自上而下的灭火指挥体系。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但从近几年灭火救援的实践来看,在支队、大队、中队三个灭火指挥层次上,因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有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需要。从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队伍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指挥员主要是以消防学校中专毕业的干部为主,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的干部在消防部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从地方大学毕业的从事灭火指挥或相关理论研究的干部更少,因此干部的生长培养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学历较高的干部和专业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规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现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基层消防部队目前是车多人少,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较重,又缺乏抢险救援的专业人才,而抢险救援范围广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如医疗救护,消防部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再如腐蚀性气体和剧毒气体的泄漏,目前凭消防官兵的知识结构和简单的设备来完成检测、处置也是有困难的。处置核泄漏事故,公安消防部队更是缺乏基础。如建筑物倒塌和生化等恶性灾害事故,一线基层指挥员也是缺乏化工、建筑学等方面知识,很难胜任。
2、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不适应灭大火、打恶仗需要
目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已基本满足常规灭火救援的需要。近几年建立特勤大(中)队进一步提高了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但是由于消防部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从消防装备性能上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灭大火打恶仗的要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消防经费投入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各地消防装备发展不平衡、特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配备种类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是装备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几年,消防部队特勤队装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实战需要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装备条件虽有改善,但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不大,部分执勤车、个人防护装备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扑救一般火灾和对付一般灾害事故的水平上。甚至还有县(市)消防大队车辆器材装备存在欠帐现象,滞后于扑救急、难、险、重恶性火灾事故。二是现配备的一些特种器材装备尤其是进口的器材装备尚不能达到熟练操作。其原因是缺乏类似器材的替代训练产品,反复使用会导致这些器材损坏,这就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战斗力的提高是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而现今的抢险救援工作以官兵发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为主,这非但不能成功处置灾害事故,反而会损兵折将,带来严重后果。车辆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重要武器,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勤装备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变,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全国特勤装备的分布来看,还远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特勤装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特勤大(中)队,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装备还没有达到标准消防站器材装备配备的标准,用于抢险救援方面的器材更是严重缺乏。三是装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少数基层中队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重训练轻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装备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存在一种依赖思想,装備坏了上报上级机关,由厂家负责维修,导致许多装备未能及时修复使用,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
3、消防训练分得太细过散,组织困难,效果欠佳
一是强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有所弱化。目前部队大多数训练项目不再以秒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使参训人员失去了以往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导致消防队员对技术动作标准下滑。二是消防队员少、人员结构层次多、分课目训练多、训练气氛差、训练效果低。有的项目训练只有1至2人,营造不出训练气氛,参训人员训练热情不高。三是机关训练仍未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机关的训练,规定了机关训练的课目和时间,但机关各级各类干部以种种工作忙为借口,使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司令机关是组织训练的职能部门,但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协调措施,使机关训练考核不能正常开展。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担负着多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部队,官兵需要训练和掌握的技术、战术和业务理论繁多。据初步统计,基层中队执勤器材装备有100余种,需要训练和掌握23类177个技术训练课目和80类160个战术训练课目等。繁多的训练课目与有限的训练时间矛盾突出,在开展训练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学施训,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
4、结束语
【公安消防部队从严六项】推荐阅读:
公安消防部队10-22
公安消防部队士官选取07-24
公安消防部队光荣传统10-15
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规定12-06
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的意见08-11
公安消防部队岗位资格考试 三级题库 大题07-22
9公安部“五条禁令”、《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规定》06-08
贵州公安消防总队09-15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