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2024-08-02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6篇)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篇1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2

摘 要 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其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了毕业生择业的意向,以便让学生们认清目前就业形势,同时为今后开展就业辅导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择业意向 就业 体育专业毕业生

一、前言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择业意向。择业意向顾名思义,是给人选择职业的自主意向,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求职方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市场需求有限,特别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就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压力。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2013届毕业生30人进行了择业意向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其中问卷发放了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

三、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对于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讲,一个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是今后择业就业工作中的第一步。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学期间是否规划过职业目标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过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

(二)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原因

通过调查,有29名学生认为毕业后应直接参与就业,在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原因的调查中认为实现人生目标和为生存需要而选择就业的人数占了较大比例,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人数3,百分比10.0;为实现人生目标人数8,百分比26.7;为建设家庭奠定基础人数5,百分比16.7;为生存的需要人数9,百分比30.0;其他人5,百分比16.6,可见毕业生们已经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有所认识,并且对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可能面临的压力有所准备。

(三)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意向

就业区域的选择是毕业生就业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在户籍所在地工作,其次选择在乡镇等边远区域工作,大多数的选择在户籍所在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就业更有利于自己人际关系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根据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工作地点选择的原因调查统计,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人数6,百分比20.0;与国际接轨人数0,百分比0;生活条件好人数4,百分比13.3;在熟悉的地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人数12,百分比40.0;看中创业环节数5,百分比16.7;回报家乡人数3,百分比10.0。

(四)毕业生对工作领域的选择意向

在工作领域选择上的意向调查结果中表明,呼伦贝尔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领域的选择问题上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差异。认为从事教师行业的毕业生比例不足半数,经过访谈了解,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行业虽然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教师行业入门难,尤其体育教师,需求量较低。

(五)工作待遇上的期望

最近几年,“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广大学子经常挂在嘴边调侃的话题,事实上“就业难”也已经成为近几年困扰毕业生们的主要问题。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近期发布的大学生收入报告,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具体来看,69%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最低为500元,最高达10万元,起薪为5000元以上的毕业生仅占3%。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工作后第一份工作的起薪预期大多数在于1000-3000之间,其中多数在2000以上,基本符合当前毕业生的平均工薪水平。

(六)体育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七)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信息的了解

通过调查,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的择业、就业准备不充分,只是空泛的意识到社会就业压力,但没有具体的研究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经访谈了解到,毕业生群体对人才市场的功能作用不是十分了解,同时也没有经历去顾忌过多的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影响呼伦贝尔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其中关键的是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在毕业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工作领域的选择上与呼伦贝尔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偏离,对各种就业政策和信息的了解不及时。

(二)建议

学校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建设,让学生正视自身条件,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学生根据所指定的规划付诸行动,以增强竞争力。在应用型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多方培养,满足学生的各类就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搜集各类就业政策法规,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查阅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实践方式,延长实践时间,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机会并且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校给与最大程度上的帮助的同时,建议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做到自信、自力、自强,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努力做到夯实基础,丰富经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而为今后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志文,孙丽芝.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准备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17):91-94.[2] 郭学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济南市五所高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2012(3):70-73.[3] 展利民.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4] 张孟红,王军,关新枝.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61-63.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篇2

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将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多出52万。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将超过33万人,加上延缓就业和省外到粤求职者,预计将有超过50万名大学毕业生在粤求职。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就业形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因此,深入了解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并根据目前形势提出就业指导方案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广州体育学院2009届硕士毕业生49人、广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106人,共155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55份,有效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98.71%。调查专业涉及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与传播等四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79人,占51.63%;社会体育专业67人,占43.79%;运动人体医学专业4人,占2.61%;新闻与传播专业3人,占1.96%。广州市生源45人,广东省(除广州市外)生源61人,外省生源47人。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2.1.1 就业地域意向。

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希望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的有45人,占29.41%;希望在珠三角地区(此处指除广州以外的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等地)工作的有69人,占45.10%;希望去贫困山区的有6人,占3.92%。

2.1.2 工作类型意向。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成为教师的有69人,占45.1%;希望成为公务员的有44人,占28.76%;希望成为教练的有7人,占4.78%;希望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有20人,占13.07%;希望自主创业的有8人,占5.23%;希望从事其他职业的有5人,占3.27%。

2.1.3 薪酬意向。

数据表明,被调查的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501—3500元之间,有96人,占62.75%;而希望薪酬在1501—2500元和3501元以上的人数分别为33人和24人。

2.1.4 就业压力及自信心。

调查表明,2009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压力很大的有93人,占60.78%。由于就业压力而直接导致其自信心不足,因此在被调查者中感觉很有信心的仅有21人。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的掌握比较有把握,因此58.82%的被调查者对就业有一定信心。

2.1.5 影响就业因素。

被调查的毕业生普遍认为个人能力和社会经验、社会关系是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占55.56%、27.45%和14.38%,而认同学习成绩是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的毕业生甚少。

2.1.6 择业观念。

数据表明,大多被调查者都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有94.11%的被调查者认可跨专业就业的理念,有的更是认同自主创业。

2.2 结果分析。

2.2.1 就业理念调整。

2009年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迫使大学生放下往日精英的身份,不断转变就业观念。从本次调查来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无论是在就业性质还是在薪酬上都逐步趋于理性。根据智联招聘对全国2517家企业(广州274家)的薪酬盘点后发现,2009年硕士毕业生起薪点预计同比将下滑11.96%,为2731元;本科毕业生起薪点将下滑11.84%,为1846元。据此,被调查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从就业地域的选择方面来看,毕业生普遍要求过高,大多数希望在广州或珠三角地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而农村、贫困山区等目前最需要人才的偏远地区却少人问津。根据以往数据显示,有的毕业生即使是去了农村或贫困山区也不能长久。因此,当前的毕业生应该树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工作踏实,同样能够创造不可估量的成就。

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从自身的角度来看,个人能力和社会经验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毕业生的认同。但是有部分学生却一味注重参与社会实践,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使得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因此,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注意学习成绩是根基,只有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提高个人能力和增加社会经验,才能为就业打下全面良好的基础。

2.2.2 就业面扩大,自主创业意识增强。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无论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还是其他体育专业,都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除了常规的体育教师、公务员等职业以外,应该大胆创新,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去,如酒店服务、俱乐部教练陪练、社区指导员等,甚至可以自主创业,开办各种运动项目的培训班等。根据往届体育学院毕业生的走向情况,教师比例占50%左右,并且比例正在逐步减少;公务员比例约占7%。随着群众体育的大力发展,各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社会需要大量的健身指导员、教练、陪练等,如高尔夫、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美健身、国标舞、瑜伽、武术、跆拳道、游泳、轮滑等多个项目,全国的教练、陪练缺口相当惊人。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关注,对一些体育人才也有一定需求。又如一些宾馆酒店为了满足顾客的健身需求,也需要一些体育人才的加入。可以说,目前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越来越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些中小城市甚至乡镇也对体育人才有相当的需求。因此,毕业后从事教练陪练行业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从本调查数据显示,2009届毕业生对就业类型的选择,除公务员偏高外,其他基本与往届相符,且希望进入服务行业的人数正在增加,说明本届毕业生的就业理念趋于理性。

3. 对策研究

3.1 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理论。

对于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理论是极为重要的。当代的体育人早已不仅仅是“野蛮其体魄”,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用知识武装头脑。因此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体育术科专业的毕业生,都应当首先深入理解本专业的特点,尤其是术科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是“一专多能”、“理论精准”的复合型人才。自身的本领过硬,是就业自信心的重要来源,足够的自信心将为就业打开顺利之门。

3.2 加强就业指导。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目前处于金融危机时期,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充分认清当前社会各界对体育人才的需要量,认清当前省内外各大中小城市乃至镇乡村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只有认清了就业形势,才能“量身订做”,把握好就业方向,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求职是一种职业选择的双向过程,能否求职成功决于人个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就业心理问题,学生要防止出现因为个人目标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落差而产生的自卑、怯懦心理,更应杜绝自暴自弃的想法产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准备意识,保持宽容心态,努力完善择业心理,预防就业受挫都是毕业生应有的心理。

求职是一门艺术,讲究技巧。在求职过程中少不了面试、复试等环节,因此,在求职前,毕业生应该加强求职技巧训练,以一个“礼貌理智、踏实进取、技术全面、理论精准”的面貌出现在用人单位面前,为求职成功添加一个重重的法码。

因此,加强毕业生对当前形势、就业心理和求职技巧的指导尤为重要,各体育院校应该及时有效地利用讲座、座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毕业生有的放矢地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复试。

摘要:本文作者对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153名2009届硕士、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 分析了当前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理论、加强就业指导等建议, 希望对2009届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1]任军立, 徐军, 鞠湘泓.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6, 第9卷, (2) .

[2]姚霞.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管理CASEANAL-YSIS实战案例, 2007.6.

[3]叶彩华, 朱文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7.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篇3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2009年有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198人。其中,本科物理学专业90人,包括05物本班55人、07物专升本班35人;本科2005级电子信息工程(以下简称电信)专业85人;专科2006级应用电子技术(以下简称应电)专业23人。物理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其他为非师范类专业。2009年2月,我们对该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了一次问卷调查,100%回收问卷。下面根据问卷统计,我们对该系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作出分析。

一、你希望就业的地区

从图表所示可以看出:

1.全系边远地区无人问津。边远地区可能条件相对艰苦些,待遇相对差些,但那里缺乏人才,也需要人才。因此在鼓励、动员毕业生去边远地区就业这方面,我们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亟需加强。

2.全系去中西部地区意向的百分比偏低。其实中西部地区就业市场很大,有的地区因近年经济发展较快,凸现人力荒;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人才,是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所以,在就业去向的选择上,毕业生应摒弃对中西部地区的偏见。

3.物理学专业的就业地区意向,除“无特别要求”占32.2%外,主要是生源地和中小型城市,分别占23.3%和20.0%。但同专业的05物本班与07物专升本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也存在细微差别。05物本班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占16.3%,是后者的5倍多;而后者选择中西部地区的占20.0%,是前者的11倍多。这说明,四年制本科毕业生较之专升本的在就业上更有闯劲。

4.应电专业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的占半数多,而物理学专业选择“无特别要求”、生源地及中小型城市的百分比较大。这初步反映出该系毕业生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在就业去向上的差别和特点。师范类的就业市场相对固定、均衡;非师范类的就业市场往往不在生源地,而根据生产力布局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定。

5.电信专业选择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占半数强,而选择其他地区的都较少。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这明显反映出该系毕业生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因专业不同而就业去向选择的不同。不过,这也与同属非师范类的应电专业选择去中西部地区的百分比最高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因,除专业不同外,另一个恐怕是学历层次不同。

二、你是否愿意到企业就业及意向企业的类型

从图表所示可以看出:

1.全系绝大多数毕业生愿意到企业就业,尤其非师范专业100%愿意。这个大前提是好的。

2.但在意向企业的类型中,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选择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均为十几个百分点;选择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均不到十个百分点;选择最少的是私营企业,只有3.6%,且07物专升本班和应电专业选择私营企业的百分比均为零。可见,在具体企业类型的选择上,毕业生的观念还存在企业经济成分的偏见。在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民营和私营企业的生产规模占当地GDP的比重过半。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及国家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不论何种类型企业,只要有人力需求,只要有待遇,只要有发展前景,毕业生都可以选择就业。

3.不同专业对企业类型选择的百分比是不同的,显著的不同是电信专业最不看重国有企业,这一选择的百分比只有31.3%,与选择合资企业的百分比持平,不及另两个专业选择国有企业的百分比的一半;而应电专业最看重国有企业,这一选择的百分比高达73.9%。

三、你希望就业的工资待遇

从图表所示可以看出:

1.全系毕业生76.5%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在1200以上,其中1500-2000档次的百分比最高,为30.6%。

2.不同专业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相差较大;大体上是,电信专业﹥应电专业﹥物理学专业。电信专业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最高,近一半选择在1500-2000档,其次37.4%选择在2000以上档,而没人问津1200以下档。应电专业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集中在1500-2000档次,其他档次选择的百分比不高,但500-800档次无人过问。物理学专业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各档次均有;相对来说,选择1200-1500档的百分比最高,达38.9%;其次是1000-1200档,达28.9%。

3.不仅电信专业的工资期望值远高于物理学专业的,而且应电专业(专科)的工资待遇期望值也高于物理学专业(本科)的。这充分说明专业的不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工资待遇的差别的主要原因;非师范专业的高于师范专业的,或者说,应用专业的高于理论专业的。

4.电信专业的工资期望值也明显高于应电专业的,这除了表现在1200以下档电信专业无人选择外,还表现在2000以上档电信专业选择的百分比是应电专业该档选择百分比的四倍多。究其因,尽管两者专业不同不好直接比较,毕竟都属于非师范类应用专业,因此,恐怕学历层次不同是主要原因。

5.可见,决定毕业生工资待遇期望值高低的因素,首先是专业,其次是学历。

四、你就业时是否考虑专业对口

从图表所示可以看出:

1.全系毕业生选择“必须专业对口”和“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百分比都较小,60.2%的毕业生对就业时是否考虑专业对口采取柔性态度,还有31.1%的毕业生明确表示“可以不考虑专业”。这表明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因专业而限制自己的就业。

2.其中电信专业各选项的百分比有点突出:要求“必须专业对口”的百分比与选择“可以不考虑专业”的百分比同为各项最高,而“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百分比为该项最低。这说明该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的认同感更强,但又不囿于专业而影响就业。

五、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就业

从图表所示可以看出:

1.全系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学校联系与自己家庭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就业,也有21.4%毕业生选择“自己灵活就业”的方式实现就业,而选择单纯靠“学校联系”或“自己或家庭联系”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很少。

2.全系“学校联系”项比“自己或家庭联系”项高出两个百分点。这能说明,总体而言,在联系就业上学校比自己或家庭更重要。

3.“自己灵活就业”项的百分比,非师范专业要高于师范专业;而非师范专业中,应电专业要高于电信专业;师范专业中,07物专升本班高于05物本班。

六、毕业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打算

从图表所示可以看出:

1.全系毕业生大部分选择“降低期望值”或“等以后视情况而定”或“自己创业”再或“自己家里联系工作”,而选择“不就业”的很少,尤其是物理学专业毕业生该项选择为零。这说明毕业生还是很期待就业的。

2.“自己创业”项的分析,与上文五大点三小点对应一致。这也说明我们问卷调查的真实可靠性。

3.对“降低期望值”项与“等以后视情况而定”项这两大块,不同群体选择的百分比有较大差距。在“降低期望值”项,05物本班选择的百分比达58.2%,其次为应电专业的43.5%,最低是电信专业的27.7%;在“等以后视情况而定”项,电信专业选择的百分比达43.4%,其次为07物专升本班的42.9%,最低是05物本班的18.2%。这是否说明05物本班和应电专业的更迫于就业,而电信专业和07物专升本班的更有条件等待就业。

综上所述:1.相对该系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及专业结构和特点来说,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愿去边远地区、不愿到私营企业工作、有的工资待遇要求偏高、有的不愿意就业等。2.在就业意向的具体选项上,不同专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不同学历、不同学制的群体选择的百分比存在差异,有的甚至差异明显。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就业指导[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篇4

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某学院的市场调查员,正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调查工作,旨在了解大家的志愿意向,以及填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本调查问卷严格保密,请大家认真阅读,放心填写。谢谢您的参与!

注:如有其它和选项不同的答案可在括号中写出。

1、你考虑过高考后对大学的选择问题吗()

A、想过,有很明确的目标B、想过,但对这些不怎么了解

C、没考虑过

2、你希望自己以后的大学在以下哪个地区()

A、本省B、周边省份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D、西部

3、在选择大学时你更注重哪个方面()

A、名气B、地理位置C、专业D、其它

4、你对大学的了解是通过()(可多选)

A、网络B、父母C、朋友D、老师或学校

5、你对大学专业了解吗()

A、了解B、不了解C、还可以

6、你父母对大学专业了解吗()

A、了解B、不了解C、还可以D、我不知道

7、你对哪种类型专业比较感兴趣()

A、经济类B、文学类C、政治类D、科学类

8、你确定报考专业方向受哪些方面影响()(可多选)

A、父母意见B、个人喜好C、大家介绍D、国家调控

9、根据你平时的月考、模拟考试,你觉得你大概能考上()

A、一本B、二本C、三本D、专科

10、在选择大学时你会考虑自家的经济条件吗()

A、会B、不会C、没考虑D、不知道

11、老师的填报建议会对你产生影响吗()

A、会,很大 B、会,不大C、基本不会D、很大

12、对高校选择的信息你目前获取的有效情况怎样()

A、获取信息量充足且有效B、信息量多,但不知是否有效

C、信息量少且不知是否有效D、完全没有信息

13、高等院校在你所就读高中是否宣传()(选B跳过14)

A、宣传B、未宣传

14、宣传对你是否有影响()

A、有B、无

15、你听说过某学院吗()

A、听说过B、没听说过C、听过一些

16、经过介绍了解你会填报某院校吗()

A、会B、不会C、还需考虑

谢谢您参与此次调查活动,一份小礼物送给您留作纪念。感谢您的配合。

请留下您的个人信息:

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联系方式 _____

您所就读的高中 _____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篇5

我国西部地区 (1) 资源丰富, 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才总量不足, 分布失衡;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尽合理, 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缺乏[1]是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七年, 实地考察东西部30个县后, 得出的数据值得关注:东部地区平均每100人拥有科技人员18名, 西部仅为2名;东部地区乡镇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 西部则不足20%;东部居民平均受教育时间达10年零8个月, 西部居民则为3年零6个月。表1中数据也显示, 西部地区各种高学历的人才都比较匮乏。由此可见, 西部地区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 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大学生西部就业的工程建设非常紧迫。

资料来源:根据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2006) 和中国统计年鉴 (2007) 整理。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4届毕业生1100人。

2.调查时间:2014年3月1日-3月20日。

3.调查形式:自填式问卷调查。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 从通达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18个专业随机抽取1100个样本。发出问卷1100份, 收回问卷1053份, 回收率95.7%。

4.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资料, 主要包括性别、专业、年龄、家乡等基本信息;二是具体问题, 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西部地区的了解、就业选择意向、影响毕业生西部就业的因素等内容。

5.筛选有效问卷:建立数学模型, 提取关联选项进行问卷有效性分析。如果有以下情况则做剔除数据处理:

(1) 问卷漏答数过多, 当漏答题数为总题数的2/3时, 剔除该问卷。

(2) 整份问卷所勾选的选项为同一个或有明显规律性的, 剔除该问卷。

(3) 题目为非多选题, 但填2个以上的选项, 剔除该问卷。

以上工作做完之后, 我们建立了相关分析数学模型, 用来剔除那些在概率上很少发生的问卷。符号说明:

关联度最小的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通过以上方法找到对应的ij和uv, 当某问卷中第i题的第j个选项和第u题的第v个选项同时被勾对时, 剔除该问卷。经过剔除无效问卷, 最终确定有效问卷为938份, 即本次调查问卷合格率为85.2%。

三、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4年应届毕业生。通达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严谨的教学管理, 保持与通信信息行业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 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批信息产业建设的合格人才, 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成为造就IT英才的摇篮、步入信息产业的阶梯。据统计938份有效问卷后发现, 参加本次调查的男生713人, 女生225人,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6.1%和23.9%。其中, 理工科学生806人, 占调查人数的85.9%, 文科学生占14.1%。江苏省内学生783人, 占调查人数的83.5%, 省外学生155人, 其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17人, 仅占调查人数的1.8%。

2.到西部就业意向分析。

(1) 对西部地区发展现状的认识

据统计, 77.1%的应届毕业生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太了解, 5.9%的毕业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数据表明, 应届毕业生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缺乏关注, 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了解, 不清楚西部就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措施, 这是制约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地域限制的影响

本次参与调研的毕业生基本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 占调查人数的97.8%, 其中独生子女661人, 占调查人数的70.5%, 有17.9%的毕业生来自农村。分析调查问卷可发现, 81.1%的调查对象认为区域因素是限制独立学院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的客观原因, 其中独生子女居多, 占86.2%;仅有12.9%的调查对象明确表态选择就业岗位时不太考虑地域限制, 其中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占了77.7%。

以上调查统计表明, 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交通落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而独立学院毕业生大多来自城市, 多为独生子女, 且家境较为富裕, 对父母依赖性很强, 独立性较弱, 对西部艰苦的的生活环境较难适应, 这也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家庭因素的影响

根据统计问卷可知, 70.5%的调查对象是独生子女, 明确表示父母比较倾向将自己留在身边 (周边) 发展的有589人, 占调查人数的62.8%, 26.5%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清楚父母的真实想法, 仅有10.7%的毕业生表示父母会愿意支持他们的选择, 哪怕是去相对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

分析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大多数的父母是不赞成自己的子女到西部地区就业, 父母的反对无疑是制约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我们还应关注到, 26.5%参与调查的毕业生, 其家长对他们的就业出路问题还没有明确方向, 这些家庭有可能在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及西部省份人才引进配套措施之后, 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去西部发展。

(4) 个人职业因素的影响

根据图1, 我们可知, 考虑到西部就业的不利因素时, 7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地处偏远、条件艰苦”, 74.01%认为是“离家太远, 交通不便”, 56.57%认为是“气候, 饮食不习惯”, 27.13%认为是“工资不高, 待遇差”, 另有3.53%的调查对象表示去西部就业“不体面”。图2数据显示, 选择到西部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67.1%的毕业生选择了工资收入, 54.1%选择了就业前景, 67.1%选择了自己的兴趣, 46.5%选择了工作环境, 仅有15.9%的大学生表示要考虑父母的意见。

以上两组数据表明, 独立学院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能够综合考虑工资收入、个人兴趣、工作环境、就业前景等因素, 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在个人职业发展问题上是经过一定理性思考的, 都希望拥有更大、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或许能够成为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助推器。

四、调查结论

1.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积极树立西部地区正面形象, 大力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

如前所述, 高达83%的大学生表示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不了解或不太了解。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始终被列为重点扶助对象, 大众媒体基本把西部地区描述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和供需渠道不畅、服务水平低等”, 甚至经常报道西部地区负面的新闻事件, 而对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经济转型等宣传报道较少或流于表面, 直接导致很多毕业生对西部地区缺乏理性认识。

2.突破地域限制,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制度。

调查结果表明, 81.1%的毕业生认为区域因素是影响他们选择到西部就业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我国在户口、档案、工资、社保等方面的地域限制, 严重挫伤了毕业生去西部就业的热情。“户口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后再流动, 也就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首次就业选择;档案的多功能, 如政审、提拔、保险等, 也对人才流动牵制很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统筹也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合理配置”[2]。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突破地域限制,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制度。

3.重视家庭因素, 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问卷调查反馈, 浓厚的家庭观念制约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意向选择。为了解决严峻的人口问题,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高达70.5%的调查对象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家庭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少子化背景下的养老安全问题。家庭养老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养老方式, 父母比较倾向, 也有能力将孩子留在身边发展, 方便互相照应。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力天生较弱, 因为独生子女是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很多家庭的计划生育使命早已完成, 父母逐渐进入老年, 国家应该对这些人承担起养老保障的历史责任, 因为他们为国家作出了贡献[3]。

4.坚定理想信念, 构筑精神支柱, 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大, 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4]。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 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成为影响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的不利因素, 但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 青年时代,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因此, 独立学院毕业生“要脚踏着祖国大地, 胸怀着人民期盼, 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 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5], 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6]。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 在20世纪末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2014年3月进行的“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西部就业意向调研”问卷调查, 建立起数学模型, 提取出有效的调研信息, 根据社会学、教育学的一般原理, 深入分析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重要因素, 即区域因素、独生子女因素、家庭因素、个人职业因素和大众传媒因素等。

关键词:就业意向,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文.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谢桂华.转型期的城市劳动力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博文.独生子女家庭成高风险家庭[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

[4]百度百科.西部大开发[D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3834/4995513.htm?fr=aladdin.

[5]新华网.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1/c_117808372.htm.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篇6

1大学生就业准备分析

在就业自信心方面, 7. 5% 的人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38. 3% 的人对自己有信心, 44. 2% 的人认为一般, 对自己就业没信心和非常没信心的人分别占到8. 3% 和1. 7% 。 数据显示有信心者不足总数的一般, 显然多数人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 很紧迫的占到了55. 4% , 认为严峻但还可以接受的占到了42. 5% , 觉得无所谓的只有2. 1% 。由此可见, 学生们对形势的预估还是比较客观的, 盲目乐观的人非常少, 这更能让学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

在被问及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时, 45% 的人选择了有, 而另外的55%选择了没有。超过半数的人在职业定位方面还是比较盲目, 没有为此做过系统的规划。

当被问到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时, 22. 5% 的人选择了很了解, 62. 9% 的人认为说不清, 而认为不了解的人则占到了15. 4% 。了解自己适合从事工作的还不足1 /4, 由此可见, 学生们在就业方面比较被动, 没有在选择工作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2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就业与择业影响因素分析

在被问及就业主导意向时, 21. 7% 的人选择一步到位, 有固定收入, 59. 2% 的人选择了先就业, 后择业, 4. 2% 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 15. 4% 的人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在这个问题上, 毕业生在心态上还是比较积极, 他们了解找工作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继续升学深造方面, 有意向的人略少, 这和学科性质有关。

关于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时, 2. 1% 的人选择了必须从事本专业工作, 40. 4% 的人认为必须有一定的相关性, 57. 5% 的人则选择了可以从事毫不相干的工作。 管理学专业跨度比较大, 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管理学知识, 因此, 与管理学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是非常少的, 因此, 学生并不会纠结于选项。

关于毕业后是否回生源地就业时, 选择是的占到了57. 5% , 而选择否的只有42. 5% 。乡土情结和地缘优势在毕业生当中还是能够充分体现。

在被问到初入职场时可以接受的最低报酬时, 选择3000元以上的人占到了总量的10% , 选择2500元以上的占到了31. 3% , 选择2000元以上的有42. 1% , 选择1500元以上的有8. 8% , 余下的7. 9% 则对最低报酬没有限制。 大概3 /4的人选择了2000 ~ 2500元这个范畴, 大概是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 毕业生对现在劳动力价值的预判还是比较客观的。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时, 17. 1% 的人认为应该是大四上学期前半段, 45. 4% 的人觉得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更合适, 31. 3% 的人认为是大四下学期前半段, 而觉得大四下学期后半段合适的占到了6. 3% 。学生们的选择和招聘的高峰以及自我定位有关, 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是大中型企业招聘的集中时期, 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多, 这个黄金阶段不会被学生们忽视; 而大四下学期前半段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期, 同时也是很多考研未果者找工作的必然时期, 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段的人很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影响毕业生求职决策因素的重要性, 36. 5% 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薪酬福利, 16. 2% 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单位所在地, 3. 5% 的人对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更加在意, 28. 8% 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前景, 7. 3% 的人选择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7. 7% 的人认为是单位性质。有统计可以看出, 超过六成的学生更看重和待遇相关的现实问题, 而较少人在乎单位性质。

当被问及倾向于哪种性质的单位就业时, 38. 3% 的人选择了国有企业, 22. 5% 的人选择了三资企业, 14. 2% 的人倾向于民营企业, 26. 3% 的人选择了党政事业单位, 4. 6% 的人选择了其他, 而愿意参军入伍的人为0。这样的情况和管理学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 管理学专业学生思维灵活, 思路开阔, 喜欢凭借自己的才能为自己赢得高薪, 而较少看重是否在 “体制内”工作, 这和他们的专业课程以及老生的传帮带密不可分。

关于志愿服务基层或偏远地区的问题, 17. 9% 的人表示愿意, 12. 1% 的选择了不愿意, 58. 8% 的人选择了可以考虑, 还有11. 3% 的人则表示没想过。统计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具有奉献精神的, 他们既能到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智慧, 又能妥善安排自己就业。

当被问到是否会自主创业时, 39. 6% 选择会, 19. 2%的人选择了不会, 而41. 2% 的人则暂时没有考虑 。 选择创业的大概占到了全部学生的四成, 管理专业学生头脑比较灵活, 具有创新意识, 在这方面可以积极引导 。

当被问到已签订就业协议, 又有了更好的就业选择时, 83. 3% 的人选择将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前单位如实汇报, 协商与其解约, 15. 4% 的人会坚持履行原先签订的协议, 还有1. 3% 的人选择了两边都拖着, 走一步看一步 。 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诚信意识, 这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理念, 如果学生们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绝对能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为自己加分 。

在被问到哪种求职渠道最合适时 ( 多选) , 31. 3% 的人认为是人 才市场, 53. 8% 的人觉得 是校园招 聘会, 8. 8% 的人选择了报纸 、 杂志等传统媒体广告, 19. 6% 的人选择互联网, 20% 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 还有2. 1% 的人选择了其他 。 无论人才市场还是校园招聘, 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招聘会, 学生们更依赖于这样的传统模式 。1 /5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 人脉在求职的过程中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 互联网在就业当中有着诸多优势, 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招聘信息 。

摘要:2014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提上日程, 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 笔者根据本学院管理学毕业生的自身特点, 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据此了解并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准备, 希望通过翔实的数据, 更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卉娟, 李静.大学生就业力调研与分析——基于对广西区25家大中型企业的实地调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 :3-5.

上一篇:葫芦丝教学之《映山红》下一篇:简易场地租赁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