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

2024-05-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借代(共6篇)

借代 篇1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诗句与人

1、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5、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15、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116、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7、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8、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9、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20、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句话评书

1、《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3、《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4、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5、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6、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7、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8、旧时代的葬歌: 《骆驼祥子》

借代 篇2

一.借代的分类

英语的“借代”分为三类:转喻 (metonymy) 、提喻 (synecdoche) 和换称 (antonomasia) 。也有人把提喻归属于转喻行列。但是提喻的“本体”与“代替”关系比转喻更加明确、清晰、辨别度高, 此处就把它们分别归类。 (在摘要中为了方便陈述, 都是用了metonymy指称“借代”)

1.转喻是用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名称的方式。

(1) 用容器指代其内的东西或内容

例:Linda has to take a few bottles every night to avoid agrypnia.

这里用“the bottle”指代其内容“酒”, 从而联想得知“Wendy”在其丈夫离开后开始酗酒了。)

(2) 用作者的名字代替其作品

例:Don't leave so soon.You haven't seen Picasso yet.It's in my study.

毕加索肯定就不是说画家本人了, 而是借其名代其作。

(3) 用人体器官代替其功能

用人体器官的名称来代替其功能意义或者其他延伸意义是中英文语言中常见的表达之一, 也是认知语言学家一直关注的地方。因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及其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 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 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 (王寅, 2006, p.57)

例:I am not that kind of person who lets his or her heart rules mind.

“heart”和“mind”分别代替“sensibility和“sense”。因为“heart”是感受各种情感的器官, 它指感性。而“mind”则是人们的思考工具, 指理性。所以, 联想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是那种让情感控制理性的人。”

(4) 用地名代替政府机构、名称、事件

例:What worries me is that White House's influence is not translating support on the hill.

这里的“White House”和“hill”都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美国式三权分立的国家, 这两者分别代表行政部门和国会。所以可以说白宫方面对国会有影响。

(5) 以有鲜明的特点的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例:You as a congressman are more useful to me on the Hill than in handcuffs.坐牢的一个标志就是手要带镣铐以显示犯人与自由人的区别。“inhandcuffs”的联想意义之一就是蹲监狱, 坐牢的特点之一就是带镣铐。像这样的代替还有“setfoot behindthe bars”。这里就是用牢房的结构代替监狱这个地方。

也有用事物本身的明显特点来代替自身。如:当描述“foreign people”的话, 可以用“big nose, blue eyes and yellow hairs”代替;“Armchair General”代替纸上谈兵的人们。

(6) 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概念 (张瑛, 2009, p.263)

例:Whipping votes is Francis Underwood's strong suit in House of Cards. (鞭策投票是《纸牌屋》里弗兰西斯·安德伍德的强项。)

“suit”在这句话里的意思语境延伸到抽象意义, 脱离其“衣服”和“西装”的意思。

(7) 用抽象的事物代指具体的事物

例:As far as I know, people don't show much interest to the things happen to the help. (据我所知, 人们对佣人的事不怎么关心)

2.提喻是用事物的部分代替整体, 或者是用整体代替部分;以及以种代替类, 以类代替种。

(1) 用部分代替整体

例:The employer pays fifty bucks a day for each head.

“head”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 在这里代替了“worker”。

(2) 用整体代替部分

例:Most of my friends speculate that Brazil will win the2014 World Cup.

在2014年的世界杯比赛中, 巴西队的气势很震撼。这里用“Brazil”国名代替巴西足球队。

(3) 以种代类

例:Spring has vanished with the rose.

“rose”属于花类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此处用“rose”代替“flowers”。

(4) 以类代种

例:The poor creature can not stand the pain of cancer any more.

“creature”作为生物的总称, 在这里代替的是“人”。

3.换称是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称谓, 或者是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也就是用专有名词来替代普通名词, 或者是用普通名词代替专有名词。也有学者把它归属在转喻一类。由于其替代的方式特殊, 而且“本体”和“代体”的词性比较固定, 很容易区分;所以此处把它另外分类。

(1) 以普通名词代替专有名词

例:常见的有“IronLady”代替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His Majesty”代替国王等。

(2) 以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

例:Theimmediateeffect would plainly be a Dunkirk for US foreign policy.

“Dunkirk”是个地名。二战时英军失利、形势紧迫, 被迫从此地撤军回国。因此, 在这里是用它来指代美国外交将面临严重危机。

二.“借代”的翻译

1.直译法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大环境里, 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域的人们都会有相同的体认与认知。因为人们对生活环境、生产、生活、生理和心理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与世界接触得到的, 所以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认知。英汉语言中用同一个“代体”代替“本体”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因此, 在“借代”翻译里, 原语和目的语会出现“代体”对等的局面。这种情况下直译就是信手拈来。

例:I've stared at your desk in the Oval and coveted it.The power, prestige, those things have a strong pull on someone like me who came from a small South Carolina with nothing.

“came......withnothing”在这里直译为“白手起家”。这样不但更加符合语境, 而且能够用具体代替抽象, 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内容更加形象。

2.意译法

之前用直译法是在源语和目的语都有相同的“代体”情况下使用的。然而, “借代”是反映不同民族文化以及其思维方式再现的语言表达。跨地域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导致了“借代”的语言表达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意译法是用在源语的“代体”所表达的修辞意义在目的语中没有同样的修辞内容。而是要靠译者对原语修辞隐含意思的掌握并运用目的语其他词语组织翻译。这种译法经常发生在“借代”的抽象与具体互译的情况中。

例:Palestinian strikes and Israel curfews are the tit for tat of a lengthening that is causing economic distress on both sides of the battle lines.The pain is great but so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dversaries to soldier on, unaware that a two-way sword takes double toll.

“a two-way sword”在这里借其与流血相关特征来指代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冲突。“toll”是“损失”的意思, 用在这里就可以意译了, 从而使得句子翻译的更加贴切现实。“a two-way swordtakesdoubletoll”翻译成“冤冤相报, 两败俱伤”更加形象、生动。也符合我们汉语四字成语的表达方式, 从而易于读者接受。

3.增译法

增译法是直译后用目的语其他词语来解释说明原语“代体”所表达的内容的方法, 解释性较强。其主要原因在于原语的“代体”在目的语中信息不充分, 目的语读者对其没有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和备注的功能相似的译法, “即直译加解释法或直译加异译法”。 (韦孟芬, 2011, p.82)

例:StillanotherChinese proverb says, “Ther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It simply means that the masses have great creative power. (吴忠齐, 2006, p.51) (中国还有一句成语, “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 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由于中西民族文化的不同, 西方人不太能接受把“cobblers”和一个人不太了解的人相比, 所以添加“themastermind”修饰“ZhuGeliang”是的译文更加清晰合乎语境。

三.结语

“借代”作为中英语言通用的表达方式、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二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非常重要。因为除了那些共同的认知体验所形成的共有的“借代”方式, 还有许多“借代”在两文化内的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一点在翻译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当然, 除了直译法、意译法、增翻法还可能有其他的翻译方法。无论如何, 译者都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掌握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和如何翻译才能使读者与文本有更好的沟通上。

参考文献

[2] .Shakespeare, W. (2004) .Macbeth.收入刘海平, 朱雪峰 (主编) , 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Plays and criticisms (pp.21-121)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王寅. (2006) .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

[4] .周立三. (1985)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北京:商务印刷馆.

[5] .韦孟芬. (2011) .英汉借代修辞的比较与翻译.攀枝花学院学报.28, 80-82.

[6] .吴忠齐. (2006) .借代与翻译.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 篇3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脸色,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常见的教学资料中,一般把第二句中的“‘圆规'很不平”中的“圆规”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为借代手法,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一般也都沿袭这种说法,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搞清楚借代和借喻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根本区别: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喻是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的一种,借喻在使用过程中,只出现喻体(乙事物),而本体(甲事物)和喻词都不出现。

具体说来,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有以下三点:

第一,借代侧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借喻侧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第二,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是代中有喻。

第三,借代不能变成比喻;而借喻可以变成明喻。

明白了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前面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上面提到的第一句中的“我吃了一吓,……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中的“圆规”是比喻毋庸置疑,因为“豆腐西施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的样子,和细脚伶仃的圆规的确有相似性,可以构成比喻,是比喻中的明喻。其中“圆规”是这个比喻中的喻体。第二句中单独使用的“圆规”来自于上面的比喻,因此说第二句中单独使用的“圆规”是借代的说法站不住脚,很显然,这里强调的是“圆规”和“豆腐西施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的样子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而不是相关性。第二句中的“圆规”不仅仅是简单的代替,而是代中有喻,代替时侧重了被代替事物与代替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和细脚伶仃的圆规的特点非常相似)。从被代替物和代替物二者的关系来看,“圆规”仍可还原为明喻,这些都符合“圆规”是借喻的条件,而把它理解为借代手法就讲不通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关于第二句话中的“圆规”理解为借喻比较合适,而不应该理解为是借代。

总之,“学贵疑”,对于一些传统的说法,我们要敢于怀疑,敢于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篇4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人像白熊一样答应了我的价钱,显然不成句子。

总之,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喻,与客体(喻体)相应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代,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如果从以上三方面进行辨析,就不难将借喻和借代区别开。如丈夫难过了,她却觉得安慰,到底,萤火虫飞回了车间,她自己也没影响工作。(《离不开你》)这句是借喻用法。

首先萤火虫光虽弱但也要奉献给社会,与耿玉亭身体残废却坚持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二者有相似性,其次与客体(萤火虫)相应的词语飞采用了比喻说法,由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以下句子中同样运用了借喻手法,分析从略。

1、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1、2选自《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

下列句子运用了借代手法,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4、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包身工》)

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去了。(《分马》)

6、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

举例说明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篇5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借代 篇6

借代手法,指的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我们可以试着把句法应用到写作时的章法中来。

一、用典型代整体,加深读者印象

杜甫在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没有直接铺叙富贵人家的奢侈挥霍,穷苦人家的受冻挨饿等情景,而是刻画了“酒肉臭”和“冻死骨”的“典型”场面:富贵人家门前飘出了酒肉的味道(一说酒肉腐烂变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这样不仅能让读者想象富贵人家如何的浪费奢靡、暴殄天物,穷苦人家如何的衣不遮体、揭不开锅,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概括性极强,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因此,在选材成文时,写“全部”不如写“典型”,巧妙地用“典型”来代替本要写的全部内容,就能起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如,在写《陶醉》这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素材是“陶醉在乡村、自然的美好景色中”,于是大篇幅地铺叙乡村、自然景色之美好,结果很多人选材类似、缺乏新意,不能给阅卷者留下印象,哪怕写得再精彩,分数自然还是平庸。我们可以试着在选材时应用一下“借代”手法,比如用“蛙声”或“萤火虫”来借代乡村、自然,只需描写几处蛙声,或者刻画几次看到萤火虫的经历,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部分代整体,以小见大

曾经批改《相遇》这篇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写“与某某人相遇的一个故事”,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陌生人也好,千篇一律,让人看了索然无味,只有一个同学写了“与一个农民工的眼神相遇”的情节。这篇文章用一个农民工的眼神借代这位农民工,着力刻画了他眼神中的希望与憧憬,并将此眼神的寓意深化为社会上所有打工一族的期待。正是因为选材时用部分代了整体,所以在具体叙事过程中能更多地运用细节描写,更细致传神。

不仅刻画人物时可以运用“借代”手法用部分代整体,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也可以精选情节中的一个片段甚至是一个动作进行描写。如,有学生就用“切苹果”的动作贯穿整篇文章,全文就写了三个动作片段,分别是:母亲熟练地为专心看书的我切苹果,我笨拙地为生病的母亲切苹果,又回忆插叙了母亲为年老体弱的外婆切苹果,表达了三代人浓浓的血脉亲情。文章没有大篇幅絮絮叨叨一些琐碎的小事,仅仅通过刻画三次切苹果的动作就水到渠成地凸显了主旨,可谓以小见大,让读者回味无穷。

以上是“借代”手法运用于记叙文选材时的两种方法,若能在平时写作时适当应用,就能让普通的情节出彩,让读者印象深刻,耳目一新。

【借代】推荐阅读:

借代与翻译12-17

借喻和借代教学设计07-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办公室白领如何合理搭配饮食来提高记忆力下一篇:销售经理的主要职责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