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2024-09-19

s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6篇)

s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读感悟,理解什么是“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度过一天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阅读思考:佩佳是怎么失去这一天的?

三、细读感悟

1、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

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失去的一天

睡、坐、吃、嬉戏 ——游手好闲

s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篇2

师: (板书:卧游) 你们知道“卧游”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吗?

生: (纷纷回答) 游泳?睡觉?……

师:我来告诉大家, 卧游指的是读书。古人认为, 读书是一种最省钱的旅游方式。在书中畅游, 即使只是坐在家里, 也能看遍世界。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 在书中畅游, 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今天, 我要带领大家经历一次奇异的旅行。真正地卧在地上, 感受一次特别的经历。我曾经有一次躺在地上旅行的经历。那次, 我去山区游玩, 发现那里生长的草都很茂盛, 比我们小区里的草坪要高很多。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草, 都是经过修剪的, 而野外的草都长得自由自在。 (师在黑板上画图:一个人躺在地上, 周围长满草) 我躺在草丛里, 再看那些草时, 因为视角变成了仰视, 它们变得更高大了, 棵棵都像大树一样粗壮。在草的根部, 还密集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小虫子。我侧过头, 发现许多虫子在草茎上奔忙;我抬起头, 望着上方, 看到蝴蝶在头上飞舞。这些景物, 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这些小虫子就在我的眼前, 爬过去, 飞过来, 我躺草地里, 静静地观赏了四五个钟头。

生:太有趣了, 可我们也不能经常去山区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只不过你们没有留心观察。你们瞧, 我们教室窗外的这棵大树, 是什么时候开始枯萎的, 你们知道吗?

生: (争论) 秋天!冬天!

师:不必争论了, 我已经把一切都记在了我的日记本里。那是初冬时节的一个星期四, 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 树上的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雪停之后, 它们就枯黄了。第二天, 气温降低, 树上的叶子就落了不少。只要你们善于观察, 生活中的景色都会让你感到惊喜。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是《草虫的村落》, 作者的经历竟然与我在草丛中的“卧游”惊人的相似。读着这篇课文, 我总觉得这篇文章应该由我来写, 怎么被他抢先了呢?看来, 美好的大自然可以打动每一颗心。现在, 请大家朗读课文, 走进“草虫的村落”。

第一课时:浅尝, 通读全文理解爱

师:先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分成三大段, 用双斜线在每大段的末尾标示出来。 (学生为文章分段, 师指导)

师:请A同学来说一下, 你是怎么分段的?

生: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是一段, 从第三自然段到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成一段。

师:为什么要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分成一段呢?第二自然段就已经开始写作者的所见了, 你想一想, 是不是应该把第二自然段和下面的自然段分在一起呀?还有, 后面的分段也有问题。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继续在写作者的所见吗?

生:不是, 他已经回到了现实。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句话说明作者已经从神奇的旅行中回到了现实。

师:现在, 你知道该怎么分段了吧?

生:第一自然段是一段, 第二自然段到倒数第三自然段分成一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一段。

师:这次你分对了。给文章分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 把握主要内容。每到应该分段的地方, 情节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这篇文章, 主要写的是我被草虫的村落陶醉了, 陶醉得已经忘记了自己, 可是到最后呢?“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时候, 我又从草虫的村落返回了人间。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安排, 正是给我们分段提示的地方。作者先概括介绍自己的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 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然后详写在草虫的村落里的所见所闻, 最后,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他唤醒, 他还要拉着读者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中去散散步。透过这些内容, 你们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 表达了作者对花草树木和小昆虫的热爱。

师:作者热爱的仅仅是树木和昆虫吗?他在文中写道:“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这句简单的话, 单独一个自然段, 后面还加了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呀?

生:还有很多景物, 作者都没来得及写,

师:是呀, 田野的广阔和静谧, 虫鸟的鸣叫和活动, 这些都是作者热爱的事物。你们说, 作者热爱的是什么呢?

生:是大自然, 他热爱大自然!

师:谁能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生:这篇课文通过写“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发现了小虫子的快乐天地这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真好, 你巧妙地摘录文中的句子, 概括主要内容, 与思想感情紧密相连, 简洁而又准确。

第二课时:细品, 字里行间寻找爱

师: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表达的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是, 作者到底是怎样表达热爱之情的呢?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只有真正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才能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一切。下面, 请同学们在《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中找一找, 哪句话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请你解释一下, 通过那句话, 你是怎样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下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认真思考。 (生默读课文、思考,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二自然段, 最后一句话。“我真想跟它们寒暄几句, 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这句话说明作者特别想要跟小虫子说话, 他为无法说小虫子的语言感到遗憾。

师:你找到的这个句子很好, 可是并没有解释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你只是为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 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虫子的态度是特别关爱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寒暄!

师:你找的词是正确的。寒暄这个词的意思是问寒问暖, 通常指两个朋友之间的问候, 而且说的都是些闲聊的话。你说一说, 为什么通过这个词, 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喜爱小虫子的。

生:作者把小虫子当成是自己的老朋友, 想要和小虫子说些家常话, 所以表现出作者十分喜欢小虫子, 热爱自然。

师:这一次, 你解释得不错。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在第五自然段, 有这样一句话, “优美的音韵, 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如果作者的心情烦躁, 如果作者不喜欢虫鸣, 也不喜欢大自然的景色, 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很美了。作者把声音比喻成泉水, 说明这个声音在作者听来, 是特别美妙的。

师:说得真好。你知道这句话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吗?

生:是灵泉的“灵”字吧?

师:对呀!可是, 你刚才只是把它理解成了泉水, 泉水与灵泉绝不是一个档次的。灵泉是灵验的泉水, 喝了它, 就会祛除百病, 永葆青春。在作者的心中, 虫鸣声是那样的神圣, 有个词儿叫“天籁之音”, 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的。C同学, 你认为哪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生:在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如果作者不喜欢自然, 不喜欢这个地方, 就不会想再去了。他去过一次后, 还想邀请朋友去, 说明他对这个地方十分喜爱。

师:你解释得很好, 能让人想去散步的地方, 一定是美丽的, 让人向往的。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 (思考) 好像没有了。

师:我认为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每一句话?太夸张了!

师:一点也不夸张。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可以向我提问, 你们认为哪句话不能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看我怎样给出爱的答案。

生:太好了!老师, 倒数第三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这句话怎样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师:一句话单独成一段, 通常是这句话非常重要。单独分成一段, 才显得突出。这句话说明作者见到的景物很多, 要是一个一个说出来, 就不是一篇文章能交代明白的了。作者见到的事说也说不完, 他的爱无止境。

生:老师这样一解释, 我确实感觉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让我也联想到这片草丛中其它有趣的事情。

师:哈哈, 这说明你确实融入到作者的文章中去了。还有哪位同学需要提问呢?

生:第四自然段, 有一个字“看”, 这与作者热爱大自然有关系吗?

师:你注意了吗, “看”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单独的一个字, 后面还加了感叹号, 这样的字你可不能小瞧啊。这个单独的停顿, 表现出作者的惊喜。蜥蜴本来是吃小昆虫的, 但作者却见到了它和小昆虫成了朋友, 背着小昆虫走亲戚。这时的作者, 内心一定充满了爱。这样的场景是温馨的, 怎么能说作者对大自然没有爱呢?

生: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写红鸠鸟的鸣叫声把作者唤回来, 这句话怎么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师:作者走进草虫的村落, 忘记了时间, 完全沉浸在快乐的天地里。当夕阳西下时, 才被鸟鸣声拉回到现实的世界, 这说明作者已经陶醉在一片美丽的景色中了, 这个时候的作者, 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作者在欣赏这一切时, 仿佛走进另一片天地。你们说, 这句是不是也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生:开头这句话呢?“今天, 我又躺在田野里”。

师:我把这句话改动一下, 你们看意思有什么不同。“今天, 我来到田野里。”我把“又躺在”改成了“来到”。

生:原文中的“又”, 说明作者经常来这里, “躺”说明作者与田野非常亲近, 这都是在表现爱。如果改成“来到田野里”, 就变成了没有什么感情的平淡叙述了。

师:不用老师回答, 你已经把一切都说明白啦!

生: (连连点头) 的确是每一句话都能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只要你们认真去读文章, 认真去分析文章中的话, 一定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即使是坐在家中读书, 也一样可以得到最大的快乐。希望今天的这堂课, 能让同学们记住这次特别的旅行——卧游。下课!

备课笔记

美文与美食

学生作文里的一个比喻句, 让我难忘。他写道:“张老师讲的课, 像特级厨师为我们做出的美味可口的饭菜, 令人着迷。”用特级厨师来比喻一位好老师, 新颖而又准确。如果每位老师, 都有能力把课本里的知识变成美味可口的饭菜, 让学生百吃不厌, 那真是教育的大幸。

可是, 课本里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太多了, 老师没工夫添油加醋、熘炒烹炸, 于是, 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硬的灌输。

生硬的灌输发生在语文课堂上, 实在不应该。因为那一篇篇课文已经是制作美食的上好原料, 人们把它们称作美文。美文不是专指文辞优美的文章, 美乃好也, 美文泛指一切好文章。怎样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美好, 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这个发现美好的过程, 就是烹制美食、享用美食的过程。过程是最美好的, 而不是结果, 因为当我们享受美好的过程时, 不必多虑, 一定有美好的结果等着你。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3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4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较浓。从上期期末语文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中两极分化的严重,优秀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而且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大都有着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正确拼读、识字,书写美观,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但仍有近十个学生却学得十分吃力,拼音不能准确读写,识字量少,会写的字也远远达不到要求,“欠债”太多,新知识以很难掌握,加上自身信心不足,懒惰,学起来十分吃力。从整体来看,阅读,作文仍是难点,必须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梯次展开,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并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有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要求,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后面,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或“指南针”。

四、教材的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改进“语文百花园”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

五、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对人诚实守信,激发民族自豪感,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71个字,会写201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制定的课文(段落),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9、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总结和倡议书。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地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进一步学习习作,能正确使用标点,做到语句通顺,有话可说,初步做到说话有条理,能抓住重点。

七、课改专题内容要求及日程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使个人情感与文本生成的情感因素形成共鸣,是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阅读兴趣的前提。

(2)从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凭借。

3)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和文本产生对话,是学生生成较高质量的阅读兴趣的保证。2.注重训练在提高阅读质量中的作用

3.提高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的功效

(1)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朗读的时间。

(2)要引导学生理解着读,入境入情地读。(3)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注意层次。

(4)在指导读长句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时,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5)不在增加学生朗读的遍数上下功夫,而在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上下功夫。

(1)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2)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画,画出重点,标出疑问。

(3)要给学生提出默读的具体要求。

(4)要根据默读内容的长短和要求的难易调整默读时间,既不要因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又不要因时间过长挤占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4.继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5.加强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日程,贯穿于每堂课

八、课外活动内容时间及活动方式

1、结合每个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文大课堂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

2、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相关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七、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识字写字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加强对学生钢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教学方面: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词句训练,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指导学生精心阅读,领会方法,并向课外扩展延伸。

4、口语交际教学:要明确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口语交际训练和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5、习作教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八、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18课

54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

12课

24课时左右

语文百花园

6次

24课时左右

写字

每周1课时 18课时

复习

2次

12课时

检测

8次

20课时

总计

152课时

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

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

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教学后记:

金奖章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宫、渣、仆、彬、耿、荐、怦、蔓”;会写“宫、渣、沾、仆、鹊、获、配、嚷、彬、忠、耿、盒、荐、怦、颈、腐”等。掌握“残渣碎屑、风尘仆仆、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怦怦乱跳、脖颈、腐烂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能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享有荣誉,最受人尊敬。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宫、渣、仆、彬、耿、荐、怦、蔓”;会写“宫、渣、沾、仆、鹊、获、配、嚷、彬、忠、耿、盒、荐、怦、颈、腐”等。掌握“残渣碎屑、风尘仆仆、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怦怦乱跳、脖颈、腐烂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荣誉面前,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见荣誉就争,有的为大家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要怎样对待荣誉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金奖章》这篇童话,看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

王宫、荣获、盒子、残渣碎屑 蔓延注意读音màn这个字还念wàn,你能组词语吗?

脖颈:分别查查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脖、颈这两个字意思相同。)

在本课词语中,你还发现有这样的词语吗?(腐烂、推荐)

想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彬彬有礼:什么意思?

怦怦乱跳: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之处?AABC 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忠心耿耿:什么意思?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风尘仆仆、金光闪闪)你还知道有哪些词语是这种构词形式?

3、整体把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1——14,15——25。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老师为什么让同学这样读?

引导学生认识到:1——14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群鸟纷纷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15——25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重。

(2)你能照着板书,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问题。

梳理学生问题,提出探究专题——群鸟为什么开始争奖章,最后都十分尊敬乌鸦?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奖章》。回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1.以读代讲,学习1——14自然段。

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

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②指名读。

③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有力气抢;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

④小结:群鸟们就是这样一扫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更有像喜鹊这样借机溜须拍马的,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群鸟争章、争论不休„„)

(2)乌鸦: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经蒙蒙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旧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①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图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默默奉献、辛勤劳动„„)

读出乌鸦和群鸟的迥然不同。

(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教师适时总结思考方法:思考问题应从乌鸦和群鸟两个角度谈出在荣誉面前,乌鸦和群鸟的不同。)2.分析重点词句,学习15——25自然段。

(1)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注意从两个角度思考、汇报)

①群鸟:15——21 A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只见他捧着一个系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制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此时鸟儿们什么样?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 B抓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乱跳、叽叽喳喳、个个伸长脖颈、盼望等描写体会鸟儿们的急切心情。

分角色读,读出鸟儿们迫切地想得到金奖章。

②乌鸦: A十分谦虚: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乌鸦的话。

朗读。

乌鸦大吃一惊地说——

乌鸦着急地说—— B对环境贡献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a读介绍乌鸦贡献的语句。

b你还知道乌鸦对环境保护还起到哪些作用?(可结合学习链接、课外阅读资料、网上资料。)

③角色换位,明白道理。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乌鸦。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此时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敬他什么?

对比自己刚才的表现,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大家说些什么? 3.拓展延伸

如果还有一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说明理由。教后记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起因: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1——11)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

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 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教后记:

大拇指汤姆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 家。

重点:剖(pōu):读准字音。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记?

重点: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国王让汤姆带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 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教后记:

坚定的锡兵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二)新课: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 2.新课:

①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②围绕“坚定”,品读课文。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

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 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总结: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教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

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教学难点: 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

2、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活阶段)

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 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我们要挑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请看这组同学的表演。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2)语言:生动,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点击课件,出示天使画面)

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上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2.这么多童话人物聚集一堂,他们每个人可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他们中的不是同一课书出现的三位随便凑在一起,就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一幅或两幅)(画一画),画好之后说一说童话故事。(说一说)

5.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评一评)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自己给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教学后记: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

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准备: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谁体会到了?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析】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教后记:

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痛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辨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2、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教后记: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

“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 现象传递的信息 大自然中的现象 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________就能___(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1—2处为A级

错3—5处为B级

错5处以上为C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六、仿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

七、作业

拓展阅读 教学后记:

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又是一种怎样的树?

2.交流汇报。3.学习生字词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3.将四部分内容相连,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顺学而导。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

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胡杨“生前战斗”是为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

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从而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

(2)图片渲染,配乐朗读。

(二)感受胡杨之悲,体会期盼之情

过渡: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

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今天又遭遇着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课

文的5—8自然段。1.交流汇报

2.补充文字资料,了解胡杨的生存现状,体会作者的担心。3.因此,文中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期盼,作者期盼的是什么? 4.理解“祈求”一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对环境

保护的关注。

5.此时此刻,假如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又

会期盼什么呢?补充句式“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

求„„祈求„„”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对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后记

我家门前的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六、板书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难点: 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教学重难点 交流、总结本单元的阅读收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在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学生开头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 山

走进天山深处: 花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参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习撰写倡议书。

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

材料。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4、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

教学过程: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 特点 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五)学生自主习作

(六)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教学后记: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

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ï)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教后记: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寇、冀、葛、绷、冀、涧、拧”6个生字,学会“冀、庙、榴、弹、抡、绷、坠、拧、雹、眺”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晋察冀、奉命、手榴弹、抡胳膊、拧开、瞄准、坠落、雹子、眺望、豪迈、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悬崖峭壁、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3、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寇、冀、葛、绷、冀、涧、拧”6个生字,学会“冀、庙、榴、弹、抡、绷、坠、拧、雹、眺”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晋察冀、奉命、手榴弹、抡胳膊、拧开、瞄准、坠落、雹子、眺望、豪迈、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悬崖峭壁、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习的成果。

(一)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二)读读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三)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四)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

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三、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后,填写课后p63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

四、指名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受到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对狼牙山已经有一些了解了吧!能形容一下你眼中的的狼牙山吗?

(山势陡峭,三面悬崖,高耸入云„„)

(二)这狼牙山因为五位战士可歌可泣的事迹而闻名,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壮士”?课文是分哪几部分介绍的?

二、深入学习

(一)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依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思考题深入学习。

自学思考题:

1、认真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画出描写五位壮士的动作和神态,并在最感动自己的地方作好批注。

2、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全班交流自学汇报成果。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吗?说的时候要先读读你画的句子,再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

1、第3自然段:引上绝路。(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下面的文字片)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2)他们为什么要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转移?

(3)五位壮士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体会)

(4)通过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内心想法来感受到他们选择道路的坚定的决心,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在顶峰上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他们对敌人的痛恨。)

(2)师:是的,敌寇杀死我们的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我们先来自由练习朗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齐读)

3、第6—9自然段:壮烈跳崖

(1)我们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再结合书上的插图,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2)从五壮士的表现中我们能知道他们当时想的是什么?

(3)五壮士的壮举令敌人目瞪口呆,那一声声的口号响彻云霄,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受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放课件,影片节选)

(5)五壮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跳下了万丈悬崖,那壮烈的场面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6—9自然段,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齐读6—9自然段)

(三)这么感人的文章,一定会有很多打动你的地方,我们都来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把它背下来。(自由背、指名背)

三:总结

1、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英雄。(出示课件)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授予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授予葛振称、宋学义“勇敢顽强”奖章;五壮士攻上的棋盘陀顶峰建立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四、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

2、阅读赞颂抗日英雄的故事书,观看同类的影片。教后记: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用简练的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

(一)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分仅仅说雨来会游泳吗?

2、雨来游泳本领高。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容。

其实直接说“游泳本领高”都行。)

(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就好像给这部分内容加了一个题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了。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

(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

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评价角度:

1、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

2、你是紧紧抓住雨来的表现体会的;

3、从你的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雨来的勇敢;

4、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人物;

5、你能结合前文帮助自己来体会;

„„

(三)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老师提示读书语言: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学生精彩发言:

1、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是民族英雄。

2、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我为你骄傲!)

(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四、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备。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手指板书中的小标题)

(学生体会到:

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老师建议大家先来读读P72的“指南针”,了解一下什么是简要复述。

(学生自由读P72的“指南针”)

(二)从“指南针”中,我们对“简要复述”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简要复述”: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

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

(三)咱们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的要求呢?

(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背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

按课文顺序:不要打乱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写的就先讲,后写的就后讲;

抓主要内容: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来讲,不主要的一代而过。)

(四)教师追问:

1、这课如何做到按课文顺序?

答:课文写了六部分,我们讲故事时也要讲六部分,顺序还不能颠倒

2、这课怎样抓主要内容呢?我们结合小标题来说。

答:

3、4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该讲的详细一些,其余4部分内容可讲得简单一些。

3、不时重点的内容怎样做到讲得简单呢?

答:可以用

一、两句话概括介绍一下。

(五)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

(六)今天我就当一回咱班同学的妈妈,我的哪个孩子愿意来给妈妈讲故事呢?(指定一名同学复述)别的人要认真听,一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价我孩子的发言呢。

六、提炼课文精彩内容,引领学生继续细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下册一 篇5

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下册(一)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 神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3、冬不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

s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篇6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写句子。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字卡片,课件。

2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揭示课题:“神鸟”的“神”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等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4小结: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三、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写的是有一只很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

第二部分(4—16段):写依尔特戈尔可汗决心把神鸟捉住,但神鸟三次被捉,三次都逃脱了。

第三部分(17段):写可汗确认没办法捉回神鸟就回家了。

四、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看拼音,写词语。

4比一比,组成词。

5找近义词。

尊贵()忠实()吩咐()埋怨()后悔()繁茂()6写反义词。

伶俐()清澈()搭救()忠实()尊贵()婉转()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故事情节,同时也初步认识了神鸟以及其他三个小动物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神鸟和三个美丽的小动物,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质疑上节课后所产生的小组不能解决或有价值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前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4—1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7自然段为最后一部分)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思考:(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2)默读课文,找出适当的句子加以分析。

①不少国家的国王、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据说,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捉神鸟的人多,谁都没有捉到,说明神鸟很厉害,很聪明。)②神鸟的事传到了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他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可汗说完,就回家了。(“非„„不可”这组关联词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捉神鸟的决心很大。“确实”一词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不得不承认神鸟的聪明,从而放弃了捉神鸟。)

③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您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既„„也„„”表示并列关系,而且语意相近,两个“不许”是神鸟的第一步设计,让可汗一步步往自己的套子里钻。结果依尔特

戈尔可汗听完神鸟讲的每一个故事后,都受故事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叹气,神鸟自然而然就从可汗手中逃脱了。)

2小组合作探究。

文中的依尔特戈尔可汗被三个动物深深感动了,神鸟才有机会逃脱。请从文中找出分别描写“狗的忠实、猫的尽职、乌鸦的善良”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体会。

3体会情感。

(1)请你谈谈对它们的看法。(2)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诚善良,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4)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课文通过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猎人错杀了自己忠实的狗;妇女错杀了忠于职守的猫;阿尔拜错杀了勇于救人的乌鸦。他们事后都因伤害忠良而追悔莫及。他们不是本质上的坏人,而是好人犯错误。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形象,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以免伤及无辜,甚至伤害忠良。)

4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动物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应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先让学生自己快速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梗概,记下不明白的问题。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

上一篇:小班艺术课苹果教案下一篇:推荐信怎么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