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2024-10-03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通用14篇)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1

我的奶奶住在乡下,那里的山,连绵起伏;那里的塘,碧波荡漾,美丽极了。

穿过那细细的羊肠小道,眼前是一片片竹林,一到春天,生机勃勃。竹子们有的长得笔直,高大粗壮;有的弯着身子,像一位驼背的老爷爷;有的又嫩又小,弱不禁风。那碧绿的叶子打扮着这些竹子,一阵微风吹过,那是乐器正在为春演奏着优美的赞歌。小笋子从地下探出头来,仔细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下山后,如果是晴天,山塘就波光粼粼,有时候,渔翁还会来钓鱼呢!这里面常常有鸭子在玩耍,有小鸟在嬉戏,景色十分迷人,是我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这就是美丽的家乡一角,我爱这里俊秀的风景,我爱我的家乡!

作者:石欣平

公众号:明日之星网络文学社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2

一、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巧借教材,感悟写法

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

(1)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严监生临死的经典动作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在这个经典的细节描写中,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2)准确用词,表现人物特点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三、及时交流,学会修改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每一次专门的细节描写练习或作文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这种交流。

一方面,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如在学习了《金钱的魔力》后,学生已深刻领会了托德“笑”中的含义,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中人物各种各样的“笑”,并让他们练习进行细节描写。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典型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运用所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描写微笑):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放心的微笑,“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原文)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雨过天晴的微笑,像那朝晖照亮黎明般热烈,像彩虹悬挂晴空般轻盈。“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改文)

第二句的描写显然精彩多了,用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妈妈慈爱的笑容,以及这笑容带给“我”的温暖。

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欣赏有关著作中描写“笑”的文章片段,如马克·吐温《金钱的魔力》中多处描写托德的“笑”的精彩语段,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逗笑的精彩片段,范进中举时的“狂笑”片段。通过这些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描写未来的家乡小学作文 篇4

跨进可以时光电梯里,我看到了未来的家乡。那时候,我上大学回来想看看我的母校。现在它已像花园一样美。同学们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因为现在的电源已全部使用上了太阳能电源。走进世纪公园,现在的世纪公园像仙境一样美。一抬头就可以看见茂盛、粗壮的大树。小河清澈见底,捧起来就可以饮用。走进小区,让我目瞪口呆。天上,鸟儿鸣唱着,从我的头上掠过。前面是层峦叠翠、连绵起伏的山和茂密的森林,屋前鱼儿们在小河里尽情畅游,远处小鹿在森林里欢快的奔跑,树上,小松鼠正拿着它心爱的松果欢蹦乱跳。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一切都是那么的美。

对了,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还要去现在的家乡帮忙呢,这样我的家乡才能更美,将来才能真正的走入到未来的家乡。

小学生描写家乡美景的作文 篇5

导语:我的家乡非常美丽,你们想知道我来自哪里吗?就让我来介绍给大家听吧。下面是yjbys作文

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乡的美景作文_第1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也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个角落。我的家乡很美,是有名的牡丹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13朝皇帝在此建都,有很多名胜古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天子驾六博物馆、王城公园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洛龙区的音乐喷泉,因为他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而且离我家很近,快看,喷泉开始了:“哗!”喷泉喷起来了,音乐也跟着响起来了,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乐曲,喷泉也和着音乐,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一排排喷泉有节奏的喷着,一会儿像蜿蜒盘旋的巨龙,一会儿像突兀森郁的山峰,一会儿像正在演奏音乐的竖琴。真是美极了,我的心还在跟着音乐跳动,这时喷泉又时高时低:高时,微风吹来,像顿时抛撒万颗珍珠,落地时溅起千朵银花;低时,十分富有弹性,像一个个蹦蹦跳跳的小孩子,真是美不胜收。跟着又响起了另一首音乐。这是一首抒情的音乐,喷泉也变得柔和起来。一会儿变成心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五角星,一会儿变成火箭直飞冲天,下来后水花四溅,美极了!快极了!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变着各种好看的东西,连我也陶醉在这可爱的喷泉中了。“呼!”音乐又停了,但是停的时间不多,很快就又响起了一首《西班牙斗牛士》。这个音乐激情迸发,喷泉喷得足有20米高,在空中一飞一飞的,如飞珠滚玉一般,像一个身材很好的舞蹈家在舞动着她美丽的身姿。这时一道紫光射过来,喷泉上仿佛起了一层紫色的烟云,似水,似云,似烟,似雾,有一种似乎神秘的感觉。后面又放了一首《秋日的私语》,我仿佛也漫步在那美丽的秋色中,好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忽然,音乐停了,喷泉也停了,接着,广播响了起来:“音乐喷泉到此结束,谢谢观看。”听了广播后,我才一下子如梦初醒,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我想大家也猜到了我的家乡是哪里?对了,就是美丽的洛阳,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

家乡的美景作文_第2篇:/ 6

我的家乡在镇里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泰山那样雄伟的山峦,也没有香山那样似火的枫叶,但她有令人向往的美丽风景。

从县城去家乡是一条柏油马路,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开满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小野花的后面,长着一片片茂密的松树林,松树林的松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松树林旁边,是一片连着一片金灿灿的稻田,稻子成熟了,沉甸甸地低下了头,秋风徐徐吹过,稻子翻起层层波浪,稻田顿时成了金色的海洋,美丽极了。果园里,那满枝满树的梨,黄澄澄地让人看一眼就会流口水;水灵灵的是葡萄,大串大串的挂满了架子,摘一颗放进最里,酸溜溜,甜丝丝的。

一条弯弯的小河像乳白色的绶带从田野流过,小河上有座小桥,从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沙子、石块都清晰可见。河里的水川流不息,“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好像在演奏一曲优美的交响乐,听了使人心旷神怡。

小村庄的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竹林,竹子的叶子呈椭圆形,又瘦又长,绿绿的叶子是那样的鲜嫩,蒙蒙的雾水洒在竹叶上便成了一颗颗滚动的珍珠,那竹叶显得青翠欲滴,又犹如一把把用翡翠制成的小碧剑。一缕缕微风拂过,使这里的空气变得更清新和芬芳,竹林发出沙沙的微响,像少女的低低絮语,十分好看。

我的家乡真美啊,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美景作文_第3篇:

我家的家乡春、夏、秋,这三个季节的景色美不胜收,你去了总会钩住你的脚。

那就让我们先走进春天吧!春天到了,春姑娘带着一片绿色悄悄的来到了人间,她让大地回了春,让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让大树妹妹长出了嫩绿的长长的头发,还给大树妹妹换了一身新的衣服,让世界上的大地万物复苏过来。

夏天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走进田野,像是走进了金色的海洋中一样,浪花金黄金黄的,金黄的发光,金黄的发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远处的发点金黄,近一点儿的菊黄菊黄的,一层一层,最后连成一片和茫茫的蓝天相连。

夏天的早晨,露珠沾满了整个田野,庄稼绿油油的,人们赶着马车去干活,庄稼旁的河水清淩淩的,那绿绿的庄稼倒映在清淩淩的河水里,显的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淩淩的河里,显的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淩淩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秋天来了,庄稼都成熟了,红红的高梁弯着腰,又香又甜的玉米成熟了,果食们你挤我,我挤你都等着让人们来摘呢!各种果食蔬菜连成一片,像一块五色的大地毯。秋天的晚上更是美丽了,天边的红霞照耀着整个大地,白胡子老爷爷在收割时,有人看到他的白胡子变成了金色的了。

描写家乡变化小学作文 篇6

以前,交通发达,更别说家乡了,有辆自行车或三轮车令人羡慕了。但,还看斑马线,能常常小轿车在马路奔驰了。切我,家乡那里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了。

以前,那里的超市多,里面的品种不多。但可就完全不同了,街,有之超市呢!并且里面的品种全了,连密码本、篮球……都。切我,家乡那里的物资增多了。

以前,一眼望去那里全平房,每天都下田耕地。但后来,住上三层楼房了,也不用三天两头的下去耕地了。有钱买房了,都搬到合肥那儿住了。切我,家乡那里的好转了。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7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 推敲、锤炼语言, 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在作文中, 为了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文章更加生动真实, 就应该学会巧妙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是构成艺术作品的细胞, 正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增添了不朽的魅力。因此高年级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应注重细节描写的指导。

一、引导感悟细节描写, 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章大多文质兼美, 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 阅读课上, 教师要注意在讲授课文过程中通过对具体细节描写片段的分析讲评, 引导学生认识细节和细节描写, 进而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和种类, 使学生认识到细节描写其实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认识到细节描写的种类, 常用的有人物细节描写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以及场景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等。只有对细节描写有了认识, 熟悉并领悟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学生才会借鉴模仿。

二、教会仔细观察生活, 积累细节描写素材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 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 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和基础。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走出课堂, 步入五彩的生活, 寻找丰富的源头活水, 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用如同美术中的素描和速写的手法, 及时记录下来, 将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写成心得。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假如教师能够交给学生观察任务的同时, 又能够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 如有顺序、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 那么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就更强了, 写出习作的条理性也就更强了。

三、利用多种写作技巧,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细节描写, 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来对细节描写进行强化训练。

1.锤炼词语, 精雕细琢。怎样才能描写好典型细节, 使之生动传神, 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呢?关键是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 以期以少胜多, 乃至一字传神。好词不在多, 而在准。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 然后仔细推敲词语, 从而找到最传神达意的那个词语, 而这种磁性极高的词语往往能如闪亮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巧用修辞, 生动传神。在描写典型细节的同时, 还要学会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为有形,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展现人物个性, 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 看到更为精彩的画面, 真正触及到内心的动情点。而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 让读者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 生机盎然, 同时文章也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3.想象联想, 跨跃时空。在细节描写中加入联想与想象, 作文的思路就像插上了翅膀, 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 冲破空间的阻隔, 反映无限广阔的天地, 同时将细微的生活变单调为神奇, 变平淡为光彩照人。

小学语文中侧面描写手法浅谈 篇8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语文;侧面描写;案例分析

一、侧面描写手法的内涵

侧面描写手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所需描写的目标事物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对周边的事物对象进行直接描述从而达到渲染或烘托目标对象,创造出一种婉转而非直接的艺术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烘托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相比直接描写会更含蓄,因此也会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会对目标描写对象起到一种更深刻更形象的效果,让读者对抒发内容更具有咀嚼空间。

二、侧面描写的主要手法

1、从侧面描写的内容分类。

(1)通过周边人物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对象。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些文字内容虽然表面上是描写其他人物的语言以及情感体验,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些反差衬托来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来体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从而让读者能够在这些文字里,能从这对地震中父子身上获取更多的正能量。反过来,如果文章仅仅只是直面去描写父子在地震中的举止来表现父与子在地震中的精神,反而显得苍白,不具有说服力,最终难以达到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2)通过周边事物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不直接对所需要体现的目标人物进行描写,而是描写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进行烘托与渲染。比如《七根火柴》,该文章的一个最大的出彩点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公,通过对草地上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以及当时那荒凉的环境描写,给读者呈现一个极其艰辛且困难的行军环境,从而反衬出红军在行军过程中不怕苦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这样一个环境的描写,也让读者了解到一根能够给人带来温暖的火柴是多么重要且一根难求,更加深刻地体现那些无名战士的高尚品格。

又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虽然表面上全文都是以“花”为主体来进行描述:“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文章以一种委婉道来的方式对德国人家周边的花进行描述,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去表现花儿有多么的美丽与鲜艳,而是想要赞扬德国人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超境界。

3、通过周边物体描写烘托目标物体

即不直接对目标事物进行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周边物体的描写来进行渲染。如《颐和园》中,文章主要是对整个颐和园中各种景色与实物进行描述,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整篇文章是把颐和园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进行赞美,对某处景色的描写从实质上讲更多是对另一处景物的赞美,各处景物描写的意义不再是简简单单只针对该事物的描写,而是对整个颐和园各个景物的衬托与渲染,各处景物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对颐和园的赞美,达到对中国人类智慧结晶的钦佩。

2、从侧面描写方式的分类。

(1)侧面描写烘托正面。通过对侧面人物的语言行为的直接描写实现对目标人物的正面描写。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文章主要通过毛主席为一村落打井的故事来体现毛主席心系人民群众的故事。但是文章更多是通过村民的语言描写来体现毛主席的偉大。解放以后,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村民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强烈地体现毛主席心怀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博爱精神。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描述毛主席来的更有冲击力。

(2)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来反衬目标正面人物。通过对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直接描写从而来衬托出目标人物。如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中,文章并不是直接通过铁路工人的角度去阐述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件多么艰辛的事,其环境是多么的恶劣。而是通过描写西方一些媒体大肆预言该举动是不可能成功的,煽风点火,到处造谣,打击士气的举动来反衬该工程的难处。可见不仅是环境恶劣,该工程还遭到很多外界阻力。就是因为这么困难存在才更体现出中国铁路工人不怕苦不怕难,依靠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完成整个工程,凸显他们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侧面描写的意义

1、侧面描写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对目标事物进行直截了当的描述,能使读者从侧面描写的几个字、几个词或是几句话去进行无限的想象。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通过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去体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文中的“抽出”一词,对小鹿在小兴安岭的生活的描述,雪水融化汇成小溪的描写,都可以让读者去无限想象小兴安岭在各个季节的美丽。比起直接说小兴安岭多么美丽更具有说服力与想象空间。

2、侧面描写有力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对人物形象进行语言描写,有时候会写的过于苍白无力。通过侧面表现能够更有效的去塑造人物形象。如《落花生》一文中,文章通过描写花生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赞美来体现花生的高贵品格,从而把它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让读者通过对花生生命过程的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人应该具备怎样高尚的品格。比起直接用文字写出要我们学习做怎样高贵的人,这样的方式会让读者觉得更深刻。

四、结语

通过侧面描写的不同方式可以达到让作者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让读者更有想象的空间,能让人物形象更深刻,但它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相比直接干脆了当的描写手法,有时候侧面描写手法会更有渲染力与说服力,因此我们也要学会在适当时候采用适当的方式去进行侧面描写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描写家乡美的小学作文 篇9

邛海里面的水,非常清,连水里的鱼儿都看得一清二楚。岸上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整整齐齐地排在邛海边。湖面上,那洁白美丽的天鹅在自由地游来游去,渔船和游艇也悠闲地飘荡着。温和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艘快艇开过来,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波浪,把渔船和游艇弄得摇来晃去的。海边的林荫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漫步,尽情观赏着湖边的美景。

海边的泸山,苍松翠柏,相互掩映,把上山的路遮得严严实实的,灿烂的阳光都无法照到地上。调皮的猴儿们,争着在树上打秋千,做怪相给人们观赏。有时候,趁人们不防备时,突然从人们手上抢走食物和水果。爬上山顶,俯视邛海,啊,邛海就像一个巨大的明珠!

原来我的家乡是那么美。

我爱我的家乡——西昌。

★ 描写家乡的一年级作文100字

★ 描写家乡环境小学作文

★ 家乡的猕猴桃小学作文100字

★ 小学描写新年的作文100字

★ 描写家乡范文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10

春天到了,火红火红的木棉花绽开了笑脸。你看,那木棉花开在高大笔直的木棉树厂,色彩鲜艳,红得似火,给人温暖、坚强、向上的感觉,难怪木棉花又叫英雄花,还被选为广州市的市花呢。

夏天,公园里大大小小的池子里开满了芳香扑鼻的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把把撑开的小圆伞。一阵风吹过,荷花仙子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舞动,真美丽呀!

秋天来了,最美的当然是菊花啦。瞧,菊花有紫红的、黄的、白的、白里透黄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菊花发出的淡淡清香,使人心旷神怡,就连小蜜蜂、花蝴蝶都被吸引来了。冬天,广州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迎春花会。花市上有雪白的水仙、百合,有红色的剑兰,粉红色的桃花,有金灿灿的年桔,紫色的蝴蝶兰……我最喜欢的花是蝴蝶兰,我忍不住叫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束。

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篇11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12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13

春天的溪水,在阳光温柔的普照下,正叮咚叮咚地流淌着,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唱着既美妙又欢快的歌曲呢!

我走出家门,轻柔的春风阵阵吹来,似乎一双柔嫩的小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我家房前的两位柳树姑娘,笑眯眯的挥动着碧绿碧绿的枝叶,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似的。

春姑娘到来时,冬爷爷就悄悄离开了。春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暖洋洋的,可真舒服!蓝天下,燕子飞回来了,它们在天空中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真美丽呀!”树底下,小花小草们偷偷地冒出小脑袋,也来欣赏春天的美景!那五颜六色的花儿,就像是春天给地球妈妈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裳!

瞧!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们正在油菜花丛中飞舞,它们一边采蜜,一边发出“翁嗡嗡”的声音,原来是在和花朵道谢呢,蜜蜂说:“谢谢花朵姐姐,是你们让我们吃到世界上最美味的花粉!”

描写家乡的小学优秀作文 篇14

一、第一学段——重“识”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 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蕴含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形式等要素。在对话描写的教学中, 我们如何让学生“识”得这种形式呢?

1. 圈点勾画, 认识“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指导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学习词语, 讨论句子, 关注言语形式等。例如,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是第一次出现人物对话, 教学时让学生用横线画一画“大雨点儿”的话, 用波浪线画一画“小雨点儿”的话, 再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学生在勾画朗读中形成了对话的最初认识。

2. 真情朗读, 还原情境

文字以静态、无声的方式出现, 朗读如同赋予文字动态、有声的生命, 既会意生情, 又表意传情。在品悟之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对话”,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 融入故事情境, 释放真实、自然的情感。如《夏夜多美》一文中, 小动物的对话较多:“我不小心掉进池塘, 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谢谢您, 睡莲姑姑!”这些是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中, 教师创设配乐朗读的情境,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角色间的表演朗读, 在快乐地表演和具体的对话中, 体会小动物们的心灵美。角色表演易让学生角色化进入故事的情境, 关注说话人的身份, 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在读中建立人物形象, 理清人物关系, 了解事情经过, 产生情感共鸣, 思维碰撞。同时它也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3. 演演说说, 迁移结构

低段教材以童话、故事、寓言为多, 重复的结构刚好与对话的问答往复出现吻合, 适合教师适度拓展文本, 进行仿演仿说。如《小壁虎借尾巴》,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写出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表演朗读中拓展到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时, 不妨再深入一层“如果你是断了尾巴的小壁虎, 你会怎样向它借尾巴呢?”学生在“小壁虎爬呀爬……”的语言带动下, 自然运用课文中积累起来的语言结构来续编故事。又如,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谁和谁好》诗歌中, 没有出现人物对话的形式, 一问一答, 学生易于模仿, 迁移生成新的诗歌。例:

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 橡皮来帮助。

谁和谁好?老师和同学好。同学有疑问, 老师来解答。

二、第二学段——寻“道”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教师应该在文本的精彩“对话”教学中, 让学生感悟“对话”的特点, 才能迁移运用“对话”来写具体一件事, 展开故事情节。

1. 形式丰富, 灵活运用

对话丰富的表现形式, 不仅为了表现说话者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 更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认识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 感受其作用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例如,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学习引用人物说的话时, 先投影出示,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 引语都相同, 但是提示语可以置前、置后或置中, 标点也发生变化。到课文中找找相应的例子, 并迁移让学生变化形式。如在习作课《零食们的花招》中, 教师先出示:

同学们大叫起来:“哇, 是好吃的零食耶!”

让学生将提示语置后, 置中说一说, 读一读, 再创设情景写一写零食们的花招。如:

“我先说。”火爆鸡筋首先发表想法, “我在身上多涂一些鲜香麻辣的调料。这样远在百米之外的小动物也能闻到香味, 被香味牵着鼻子不知不觉地往这里走。”

“该我了!我在肚子里装了一张魔术卡, 上面还有大名鼎鼎的刘谦教他们魔术。小动物一定会买我的。”魔法士干脆面很有把握地说。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组教材《奇怪的石头》认识提示语在对话人物明确时, 可以省略分行表达的写法。丰富的对话形式, 让文本在变式中显得灵活生动, 减少读者审美疲劳, 符合语境的需要。

2. 提示用语, 丰盈细节

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片段, 我们不妨让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精彩的对话, 引导学生留心提示语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如《小木偶的故事》对话片段去掉修饰语后成:

小红狐说:“放开!放开!”

一只穿警服的熊说:“吵什么!”

小红狐又说:“报告警官, 他抢我的包!”

……

让学生将去掉修饰词的对话与课文比较有哪些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出:课文中对话描写的提示语非常精彩。教师强调提示语实际上就是对话情景中的细节, 非常重要, 它会使对话描写有血有肉, 生动可感。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提示语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 声音特点等, 在习作中学生也能加以运用。

3. 标点符号, 传情达意

标点符号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顿之外, 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同样一句话, 仅是标点不同, 传递的情感就会迥然不同。为此, 在学习“对话”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标点符号所传递的情感信息, 感悟人物形象。如《巨人的花园》文中写到巨人的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两个叹号传递出巨人的傲慢和自私, 如果将第一个叹号改成问号, 就柔和了巨人的冷酷。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关注学生不会留意的内容,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文字表达, 而且要学标点的运用, 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领悟人物形象, 揭开文本内部朦胧的面纱。

4. 言语顺序, 突出效果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 作者在写对话时, 对语言也是字斟句酌。例如《陶罐和铁罐》的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轻蔑的神气。

文中的铁罐话语“你敢碰我吗?”是挑衅, “陶罐子!”是鄙视, 如果将两句调整为“陶罐子你敢碰我吗”, 显然削弱了铁罐的骄傲。把重要的“话”置前或置后, 就会起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第三学段——得“法”

苏联作家马卡连科说:“对话——这是文章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我们的青年作家最差的一面也是对话。”到了第三学段, 教师不能因为对话的形式而形式, 要引领学生感悟对话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话中之意, 学习语言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 并在习作中运用得体、精准的人物对话来表达, 塑造人物形象。

1. 由表及里, 丰富言语

话语的意义不仅有字面意义, 文本中的意义, 还有第三个层次的深层意义。话语的多义性使有限的语言包含了尽可能丰富的意义, 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读者咀嚼、回味、思索的广阔空间。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理解鲁迅谈的“碰壁”“四周黑洞洞的”时, 必须了解鲁迅先生生活的环境, 才能明白“四周黑洞洞的”象征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 看不到一点光明, 人民没有一点自由和民主, “碰壁”指和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体会鲁迅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探寻言语的秘妙, 也认识语言的准确丰富性, 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言语。

2. 由言及人, 展现性格

著名作家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 性格各殊, 谈吐亦异。”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中语言简洁生动, 通过对话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 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 双方辩词的锋芒, 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 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看楚王的“冷笑一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打发你来了”展示了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动作、神态描写, 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 让我们体会到晏子的冷静、机智和能言善辩。《将相和》中廉颇的话不停地出现“我廉颇”, 廉颇居功自傲的形象跃然纸上。

3. 由“场”及“场”, 精准语言

对话中的语言是人物口中直白的话, 相对而言, 不太会出现长句, 语句会更简约, 切合人物的身份素养等, 更要符合特定的场景需要。如《桥》一文中老汉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三个句子简短有力, 清楚明白, 渲染了当时的紧急气氛, 也将当时环境下老汉的果断表现出来了。两次“吼”儿子的语言, 配合不同的动词“揪”“推”真切写出老汉“党支部书记”“父亲”双重身份的高大。

4. 由“话”及“篇”, 直奔中心

上一篇:关于基层扶贫干部演讲稿经典下一篇:走村入企民情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