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调(精选4篇)
排调 篇1
排调河1号特大桥为双线分离式特大桥, 处在半径6000m的曲线上, 左线桥长598.4m, 右线桥长647.9m, 墩身最大高度126m, 最大桥高181m;左线主桥上部结构类型为4×30m单箱双室连续箱梁+ (105+200+105) m连续刚构+2×30m单箱双室连续箱梁, 右线为6×30m单箱双室连续箱梁+ (105+200+105) m连续刚构+2×30m单箱双室连续箱梁, 下部结构主要为空心墩、板式墩和双柱式墩, 桩基础;桥梁概算总造价约1.53亿元。
在桥梁施工工艺方面, 桩基主要采用人工开挖成孔的方式进行施工, 搭设脚手架绑扎、下放钢筋笼, 直接浇筑混凝土 (采用干灌的方式进行) ;大体积承台施工采用两台输送泵配合滑槽的方式进行浇筑, 并在浇筑开始3-4h开始进行冷却管通水降温, 通水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成4天后方可停止。墩身施工采用普通翻升模板施工工艺进行, 为了保证人员上下墩身的安全和方便, 提高作业效率, 我项目部特配备了足够数量的塔吊和电梯, 以保证墩身施工安全和质量;连续刚构根部高度12m, 合拢段处高度4.5m, 设计为纵、横、竖三相预应力, 采用挂篮进行对称悬臂浇筑, 线路方向相邻两个“T”构同时开始节段施工, 待节段施工完成后, 根据设计要求, 按照先边跨合拢、后中跨合拢的顺序进行施工。
二、建立主桥主控制网
考虑到该桥的地理环境因素 (线位高差) 以及施工难度, 对线下和线上建立了两个相互联测且独立的大地四边形, 采用TCR1201 (1秒1+1.5ppm) 全圆方向观测法, 边角测回9个, 对向观测高差的高精度测量的三等维控制网。在做线下工程时采用A′网, 例如桩基、承台、墩身。
三、桥基础施工放样
1、桩基承台的控制模式
桩基、承台施工时在A′网的基础上都在各墩台位场地平整后用单支导线的形式在每个墩台位敷设一个固定支导线点方向观测法 (测角6测回并对边长及高差对向观测) 。每个墩台位的桩基承台单位工程都用各自的同一固定单支导线点控制直至承台施工结束, 过程中均不能采用仪器自带的自由测站形式进行放样。
2、墩身施工的测量控制模式
前面工程概况有介绍辅助桥墩与地面的最小高差就有76m, 主墩高差达到126m, 为了更好更快的为施工生产做好服务工作, 并且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在承台施工完成后, 采用A′网精确的放样出墩身轴线然后在墩身轴线的周围做16个永久作为桥基础的沉降观测点, 同时也可以将这些点用来控制墩身施工, 采用垂直仪和水平管尺配套操作, 依据各控制点与墩身轴线的几何尺寸关系校正每一模墩身节段施工的模板, 但必须每隔五模左右采用A′网和A网相互校对一下。在各墩身临近封顶的最后二模通过用A网复测, 各项技术指标条件都满足了规范要求。
四、线上箱梁节段的线形控制
为了保证箱梁施工质量和施工控制工作的可靠性, 箱梁施工前成立了由业主专门招标具有权威资历的武汉岩土所做分析计算小组和本单位的现场测量小组组成的施工控制组, 负责进行施工控制的具体技术工作。工作开展前制定了周密的测控方案。
1、标高测控计算
施工过程中, 现浇箱梁节段的高程是实时变化的, 需要根据设计的线性高程以及实时测量。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使悬臂梁端的实际高程与控制高程之间有较大的误差也就是说若按照计算的预抛高值施工最终成桥状态不一定是理想状态, 因而必须对其进行误差分析。前提条件是现场测控小组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测量数据, 来调整计算参数和修正计算模型, 通过下节段箱梁节段标高的调整, 使误差在控制范围内。
2、箱梁施工线性控制网及测点的敷设
(1) 梁施工线性控制网的敷设。箱梁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部分, 网的建立以A网为基础, 在Z4, Z5, Z6, Z7, Y6, Y7, Y8, Y9号上下游0#块及盖梁上共加密8个点 (最好是敷设在结构物的中心线上, 便于视准线法控制梁的中线) 联测东西岸A, B, C, D和GPS053五个A网控制基准点, 构成箱梁施工控制网。平面和高程兼用。平面网采用TCR1201全站仪 (测角1'测距, 1+1.5ppm) 全圆方向观测法9测回边角观测, 严密平差后的最弱点Z4号点位中误差MP≤±1.22mm, 高程网也采用TCR1201全站仪以高精度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 经过严密平差后,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1.08mm权中误差Mw=±1.68mm精度达到三等水准网指标。
(2) 桥梁0#块上施工控制基点的敷设。为了满足施工过程中控制箱梁各悬浇节段的中线位置, 单靠8个加密控制点是不够的, 又分别在各主墩的“T”箱梁的0#块上敷设了9个 (包含1个加密控制点) 中线控制点标志采用Ø20mm, 长约60cm的螺纹钢制作, 埋设需露出混凝土顶面10mm露出端顶部磨圆并刻上“+”, 周边涂上红漆, 埋设位置及相互之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埋设时测点钢筋应与箱梁顶板中上下层钢筋焊接牢固, 其底板要抵紧底板的模板, 并在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踩踏、碰撞。
五、箱梁节段施工的测量放样
1、现浇梁节段的挂蓝立模测量控制
为了及时、快捷的将各节段挂蓝线位立模标准进行调节到位, 从0#块施工开始就在如下图所示的每节段的线位收回15cm的位置埋设5*10*5 (cm) 的木块4颗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A网导线点, 将桥轴线的横桥向方向用钉子敷设在埋设的木板上, 并求算出各点位的具体纵向的线位里程, 这样就根据三点一线原理可以从2#阶段采用此方法进行挂蓝的线位调节。然后根据箱梁节段立模标高通知单, 安装底模、顶模和侧模, 用水准仪控制标高, 调整挂蓝前吊杆高度等方法使底模标高、顶模标高满足立模条件 (标高通知单误差小于±15mm (高程) 5mm (中轴线位置) ) 。
2、现浇箱梁节段标高的控制
以0#块水准网点作为工作基点, 来精确测定顶板测点和底板测点的高程值, 但是, 高程是一个动态控制过程, 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施工中, 其自重作用使得悬臂端向下位移, 当张拉预应力钢束时又将使梁体向上位移, 同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和收缩机理复杂, 结构发生的非线性变形不易精确确定, 其次施工中所用材料的变异性, 实际结构的受力条件及施工中温度变化因素, 将使得悬臂浇筑的箱梁标高与设计标高明显偏离, 因此对于每个悬浇梁段进行6种工况的线形控制观测, 此外, 针对箱梁高程控制要求, 在标高测量中采用了以箱梁顶与底板相互校对的措施, 另外也要关注施工挂蓝的变形测量, 在挂蓝拼装完成时就要进行预压并测算其非弹性模量, 意在其进行立模标高分析时加以考虑, 且在施工每一个环节时都要进行变形观测。
参考文献
[1]李运涛.钻 (挖) 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主要技术环节[J].山西建筑, 2006 (05) .[1]李运涛.钻 (挖) 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主要技术环节[J].山西建筑, 2006 (05) .
排调 篇2
一、基层涉铁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涉铁矛盾纠纷调处是否到位,是否防范于未然,与排查是否到位及对问题是否掌握清楚有很大关联;如问题排查出来了,基层铁路护路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不推诿、不扯皮,依法依规及时处置和化解,则涉铁矛盾纠纷迎刃而解;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基层铁路护路干部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小事也不至于拖延;如确需上级协调解决的,基层铁路护路干部逐级报告了,并做到跟踪处置,问题将不会发生。如是依次处置,则可以做到80%的涉铁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和乡镇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铁路护路联防组织对涉铁矛盾纠纷没有或未完全排查到位,问题未发现,以至一些涉铁矛盾纠纷积淀,影响铁路治安安全和社会稳定。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缺乏主动性。大多数基层铁路护路联防组织没有按市县铁路护路联防组织要求,对辖区内的涉铁矛盾纠纷等问题做到三日一排查。经调查,村级铁路护路联防组织由于没有经费保障,从事护路工作的人员又是兼职,仅仅是义务工作;村干部在与村民接触时,也很少主动了解涉铁矛盾纠纷隐患等问题;乡镇铁路护路联防干部也是身兼数职,对涉铁矛盾纠纷主动过问较少。为此,基层铁路护路联防组织落实三日一排查要求的不多,有的甚至没有落实,直至问题显现、矛盾暴发就算是排查出来了。
(2)缺乏针对性。由于部分基层铁路护路联防干部或兼职护路人员日常工作杂、任务重、琐事多,特别是个别村组干部或兼职护路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铁路认识不足,更谈不上针对性地研究涉铁矛盾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排查涉铁矛盾纠纷靠经验、凭直觀、找感觉;至于处置用什么样的手段,走怎样的渠道,从哪些方面、抓哪些重点全然无计划、无预案。
(3)缺乏组织性。由于有些乡村没有铁路,个别上级部门在部署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时,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容易忽视或遗漏,更谈不上落实涉铁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了;同时,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的自治组织,治保会、调委会两个机构一般都是一名副主任兼任,实际上是单枪匹马在组织协调工作,而村委其他班子成员大都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开展工作较难;而部分乡镇的综治部门对村组护路工作指导又少,造成铁路护路工作脱节。
(4)缺乏畅通性。基层对涉铁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因责任落实、考核机制,以及有些乡镇比较偏僻,部分村组处在深山里等多方面原因,对发生的涉铁矛盾纠纷往往是组不报村、村不报镇,致使部分组、村委、乡镇三者之间不能在第一时间内高效传递,造成涉铁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处置,增大后期调处难度。
二、基层涉铁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涉铁矛盾纠纷排查出来,问题显现了,调处是关键,调处成功,矛盾化解了,问题也解决了;但在现实中,很多问题为什么调而未决,固然有涉事者本人诉求过高的问题,但更多的是调处者认识不深刻、工作少作为、经费无保障等原因造成。
(1)认识不深刻。部分基层铁路护路联防干部对涉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维护铁路安全畅通的意义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在实际工作中,认为保铁路安全不是自己的职责,是铁路部门的工作和任务,排查不主动,对可能发生的涉铁矛盾纠纷缺乏敏感性,对已发生的涉铁矛盾纠纷调处不作为;还有些护路干部参与涉铁矛盾调处时,由于存在乡里乡亲不好处置的狭隘观念,对调处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的栽种、搭建违章构建物,高铁桥下挖沙取土、存储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路外伤亡引发的涉铁矛盾纠纷时,认为对铁路安全影响不大,没有危害;特别是对拆迁补偿、农田毁损、道路水渠修复、劳资纠纷等涉铁矛盾纠纷时,没有站在公正立场说话,明里调处,暗里偏袒村民,站在村民一方寻找理由说服调处人员,导致一些容易处置的涉铁矛盾无法调处或增大调处难度,对后续涉铁矛盾的处置造成示范效应。
(2)工作少作为。相对于其他矛盾,基层护路干部或人员认为涉铁矛盾是铁路部门自己的事,不在自己管辖范围内,调处好了于己也不会有太多利益,以至组织调处涉铁矛盾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足,出现少作为,处置慢行动,甚至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3)经费无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铁路线不断延长,护路人员增多,费用支出增大,确保铁路治安安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近几年,铁路护路联防经费保障基本没有增长,而且呈下降趋势,为此,对基层的护路联防经费投入是不足的。尽管个别财政较好的地方,按照“三个一点”的原则,在政府支持一点的基础上,由所在地给予了补贴,但大多数县、乡镇财力还是相当紧张,无力保障基层的护路联防经费,造成护路干部对调处工作干劲不足。
三、抓好基层涉铁矛盾纠纷排调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现状,化解涉铁矛盾纠纷任重道远。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涉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笔者认为,提高基层铁路护路联防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是基础,完善涉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前提,加强平安铁路创建和法治建设是保障。
(1)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护路干部的认识和履职能力。一是加强教育,提高基层护路干部的认识。铁路里程不断增多,线路等级也越来越高,铁路对治安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细小的治安问题或涉铁矛盾纠纷都可能酿成大问题或车毁人亡事故。为此,铁路沿线地方党委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基层护路干部高度认识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对任何的涉铁矛盾纠纷,无论大小,都要发现一起调处一起,决不能以“小问题无大碍”而熟视无睹。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护路干部的履职能力。目前,护路人员的培训模式是省培训市县(市、区),市培训县(市、区)乡(镇),县培训乡(镇)、村,县(市、区)在护路人员培训中,由于授课老师自身铁路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涉铁矛盾的成因、趋势判断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不熟悉,培训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基层护路人员变动较大,以至受培人员培训后,工作又发生了变动。所以,市级铁路护路组织要承担起对基层护路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培训铁路法律、法规,铁路安全方面的实用知识;为保证培训人员发挥最大作用和相对稳定,培训对象宜为村支书、村主任、治保主任,有条件的扩充至村民小组长。省护路办对乡村组护路干部也要有一个培训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三、五年培训规划,实现乡村组护路干部培训全覆盖,切实提高乡村组护路干部排查调处涉铁矛盾纠纷的能力和素质。三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信任。县乡护路组织和干部要利用到村组送法宣教或解决问题时,全面深入了解铁路沿线村居民诉求,主动协调解决问题,不断增强铁路沿线村居民对护路组织和护路干部的信任,以利妥善处置和化解涉铁矛盾纠纷。
nlc202309040427
(2)齐抓共管,着力解决矛盾排调组织网络问题。一是规范基层铁路护路组织职责等制度。市或县级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应出台完善基层铁路护路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涉铁矛盾调解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应急装备、工作报酬等等。二是重点完善村级涉铁矛盾调委会。目前,每个村都建了矛盾调解委员会,但很多调委会没有将涉铁矛盾纳入工作之中。为此,县、乡两级铁路护路联防组织应重点指导村委会将涉铁矛盾工作纳入村调委会工作中。为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村调委会人员熟、情况明等优势,将调委会成员发展为涉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员,他们可以与铁路护路队员、中心户长、网格长等人员一道,把触角延伸到村民家中,确保对涉铁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三是完善涉铁矛盾排调网络。绳子严防细处断,建立了村级涉铁矛盾纠纷调委会,就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县(市、区)、乡(镇)铁路护路联防组织就要经常指导村级涉铁矛盾纠纷调委会工作,使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能迅速化解,要求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迅速向上级反映或传递,县乡两级按照职责权限予以推进和落实,形成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涉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同时也使村级这个网链末梢作用充分显现,使化解矛盾纠纷真正体现“兵团作战”的合力,避免村组干部“单打独斗”。
(3)加强制度建設,促进涉铁矛盾排调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建立基层铁路护路经费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下,市或县级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要出台保障基层涉铁矛盾纠纷排调经费规定,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涉铁矛盾纠纷调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基层涉铁矛盾纠纷排调奖惩制度。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前提下,为使基层干部对涉铁矛盾纠纷不放任自流、不敷衍塞责、不互相推诿、不隐瞒不报、不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要根据涉铁矛盾纠纷排查时效和调处难易程度,建立奖惩制度,对调处成功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未履职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理;对合法诉求,依据法律政策应当解决而不解决的,损害责任人权益,导致非访的,依法查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求对每起涉铁矛盾纠纷做好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调解档案,并定期跟踪回访,有效防止涉铁矛盾纠纷反弹。三是完善涉铁矛盾排调例会制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基层矛盾排调定期例会制度,基层组织要定期召开有乡村调委人员参加的例会,汇报前期工作及当前和今后计划情况,在例会上对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做到对本乡、本村组的矛盾纠纷心中有数,并对其发展趋势有正确的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矛盾解决在本村本组。在协调解决问题时,做到不能马上解决的,列出清单,采取措施;对村民或企业反映的带有普遍性的涉铁矛盾,要统筹研究解决;对个性问题要“一事一策”,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对筛选出无法调处的急大难涉铁矛盾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上级部门协助解决。四是完善涉铁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度。为把矛盾解决落实到位,要按矛盾纠纷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复杂性等因素建立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村支书、村主任,调委会主任包案制度,做到包组织力量、包情况调查、包处理措施、包结果反馈,一包到底,直至问题解决。
(4)加强基层平安铁路创建工作。争创平安铁路是有效化解涉铁矛盾纠纷的重要载体。为不断促进基层开展平安铁路的创建工作的开展,市县两级铁路护路组织要加大对基层铁路平安创建工作的指导,把涉铁矛盾不出村、不上交、不激化目标列入平安乡村创建标准;对工作突出的,表彰奖励,大力宣传。让乡村组织对参加平安铁路创建工作有荣誉感;让在化解涉铁矛盾纠纷工作中,作出成绩的乡村干部、村民受到表扬和奖励。以此调动基层护路组织深入开展平安铁路创建工作,让平安铁路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5)以法治为引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基层铁路护路联防组织在化解涉铁矛盾纠纷时,要严格按照“群众有理、工作有失、问题有解”的三个推定,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要以法治思维直面群众反映的问题,以法治的方式提出合理合法的处置意见,按照承诺的时间节点给予答复,迅速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处置过程中,意见一定要清晰、适用、可操作性;当涉事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当损害时,可以引导通过正当程序索赔并追究制造方的责任;同时明确受害方不能用妨碍社会秩序、干扰政府正常的工作的过激方式讨公道。特别是在处置困难村民的涉铁矛盾纠纷时,可实行先行救助,不致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造成村民以闹访的方式索要不合理的经济补偿。调处一方对于作出裁决、赔偿结果不能接受或认可时,可引导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经济快速发展,人的观念发生变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涉铁矛盾纠纷形式也将呈现多样。基层铁路护路联防组织和护路干部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方法,创新新手段,运用网络大数据等方式解决涉铁矛盾纠纷。
县排调办个人工作总结 篇3
日常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健全“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严格落实各级大调解中心登记、受理、分流、督办和反馈等制度,充分发挥其组织、协助、指导和督办等职能作用。今年,在抓好原有县、乡“三位一体”大调解中心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配合。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受理衔接程序,狠抓了三种调解的衔接机制,增强调解工作合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县10个乡镇(街道办)及所辖188个村街(居)、45个县直行政部门及下属23个企事业单位、县法院及3个基层法庭等都建立了“三位一体”大调解衔接机构组织,明确单位分管领导和2名以上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各衔接机构,一般内设在本级调解机构之中,或与本级调解组织合并工作,切实发挥了职能互补,将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的作用。今年全年共组织全县“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大型督导活动3次,发布通报2期,扎实推进了“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的进行,
总结
目前,全县民调组织总数达到319个,调解员(信息员)总数达到了9401人,并基本落实了“五有六落实”要求,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调网络。
在春节、“两会”百日活动期间,在原有日常重点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周报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实行了日报告制度,即要求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按照排调活动的.要求,入村入户、入企入工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建立工作台帐,每天将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上报县排调办,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排调办经过汇总梳理后,将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逐案分别督办,限期解决,并对案件调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我办通过对乡镇、部门及村街(居)、企业排调报表的汇总,将全县排查出的167件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按照是否会越级上访或可能形成 件的不同程度分a、b、c三个等级进行了影响社会稳定形势的风险评估,同时全部进行了目标责任分解,为领导决策和工作部署提供了完善的资料信息。现排查出的167件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通过实施攻坚行动大部分已化解完毕,剩余少数案件已全部落实稳控措施。
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安全整治和重点人员排查教育疏导专项活动期间,分别组织县各单位综治办及“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人员通过入村入户、入企入校入工地深入细致地排查,共排查出长期缠访闹访人员18人,刑满释放不稳定人员2人,全部实施责任分解,进行教育疏导,切实消除了安全隐患,化解和管控率达到了100%。
排调 篇4
典型交流材料
——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也改村位于排调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3公里,素有“锦鸡发源地之村”的美称。2011年底,全村共有3个自然寨,辖8个村民小组,203户,818人。也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村寨,民族风情古朴淳厚。为进一步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镇党委将我村设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单位之一(排党通[2011]7号),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我村着力发挥了农村党组织党员在基层建设的作用和积极地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现将经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创新社会管理
我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和谐村、文明村、平安村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发展并宣传各类先进典型。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从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1、抓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平安建设根基。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完善了治保会、调委会以及群众义务巡逻队等基层群防群治组织。2011年初,也改在“十户八保”的基础上,实行了“十户联防”。2011年成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民兵应急分队。村九大组织齐全,设有义务治安联防队1支7人,治保委1个14人,调解委1个9人。从2007年至今,全村无一起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矛盾纠纷案件、无越级上访和青少年违法案件,基本实现了“四无”目标。
2、强化矛盾排查调处,确保平安创建健康发展。工作中做到“四抓”。一抓组织建设,完善信访网络。调整充实了村信访工作人员、治安信息员、国家安全信息员、交通协管员等,明确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二抓信
访程序,畅通信访渠道。实行了村干部轮流坐班接访制和定期入户调查制,完善了信访登记、接待等制度,实现了上访为“0”的目标;三是抓排查摸底。做到摸的清,查的细,掌握准。四抓督促检查。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摸底调查,不断健全“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事后追究”的工作长效机制,推进了矛盾纠纷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3、加强农村反邪教宣传工作力度。建立了村反邪教育管理网络体系,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了农村反邪教责任书,开展了农村反邪教育活动。自平安建设开展以来,也改村未发生一起邪教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平安创建氛围
也改村始终把平安宣传放在创建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为目标,着重从五个方面着手宣传。一是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广播、简报、黑板报、横幅、标语、图片等形式进行宣传;二是以综治宣传月、党风廉政教育月等专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把平安建设与其相结合进行宣传;三是利用村公示栏,对本村涌现的好人好事,以及不文明行为进行公示,提高了村民的责任意识,扩大了平安宣传的层面;四是组成平安宣传小组,深入到各个组,走家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平安创建的重要意义。五是利用民间集会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宣传单5050余份,宣传手册350多本,粉刷固定标语1条,举办文艺演出3场(次),设置大型平安固定宣传牌1个,挂宣传布标8条幅。
三、大力加强经济发展
(一)、也该村现共有土地总面积701.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75亩,林地面积434.8公顷,草地面积62公顷,人均耕地0.97亩,人均纯收入达3170元,人均占有粮480.5公斤。住房(砖)瓦化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88%、有线电视入户率90%、家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农民主要以发展蔬菜和优质香米、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每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几十户。
(二)、也改坚持以经济发展推进平安创建进程,以平安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目前,新修防渗渠0.25公里,植树造林430亩,完成乡村道路硬化建设0.2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亩,完成远程教育站
点建设1个,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日益增强,为平安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坚持把项目扶贫、智力扶贫、物质扶贫、科技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身造血”功能,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平安建设开展以来,累计为58户129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9万元,发放面粉6.45吨,发放冰雪灾后重建补助资金3600元。
也改村的平安建设在村“两委”带领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大人民群众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来多次取得县、镇的肯定。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我们深知平安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改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推动平安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全村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更加平安和谐的环境。
【排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