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2024-06-23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通用11篇)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篇1

《校园设计》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

一、设计背景:

现在学校里的一些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随便,在活动时追逐打闹;在厕所墙上乱图乱画等很多不文明现象。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师生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时刻提醒大家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我是校园设计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最了解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共同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具有人性化氛围的教育环境。

本活动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实地调查”。通过分组调查,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标牌,为什么要设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第二部分,“设计制作提示语标牌”。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标牌,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

提示语的综合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4在学生的精心布置下,创造一个美丽温馨和谐的校园。

三、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各种板材(吹塑纸、泡沫板、纸板、彩色复印纸等)。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五、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引入活动主题

上课前,教师播放多媒体录像(教师课前录制好的)

(内容为:草坪上,小朋友乱踩小草;过道里,小朋友奔跑摔跤;厕所里,洗手后忘关水龙 1 头„„)

师:你们感觉他们的这些做法对吗?

生:不对。师:我们应怎样做? 生:„„

总结: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秩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时刻提醒大家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温馨的提示语。板书课题:我是校园小小设计师

师:让你做我们学校的小小设计师,你应当做哪些事情?先想一想,然后讨论你的计划。

(学生讨论出以下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实地调查,发现哪些地方应放提示牌。第二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提示牌)

第一部分:实地调查

(一)活动准备材料: 表1:学校违规现象统计表

地 点

现 象

表2:校园温馨提示语集锦

校 园 提 示 语

安置地方 作用

(二)活动过程:

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让学生自主分成两大组。

(1)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学生违规现象及地点。(2)校园温馨提示语集锦组:让学生搜集各种校园提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1)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学生违规现象及地点。填写《学校违规现象统计表》,还可以用照相机、录像拍摄下来。

(2)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校园温馨提示语,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安置的地方。

第二部分:设计制作校园提示牌

(一)谈话导人:

1.课前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调查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其它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根据同学们调查的情况,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学校哪些地方需要设置提示语,为什么?

2.学生自主发言。

3.小结:同学们发言很积极,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后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些提示标志牌,让它时时提醒同学们的言行。

(二)活动实施:

1.讨论交流:(1)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校园内哪些提示语设计得比较好,为什么?它们 有什么特点?(2)你觉得哪些提示语应该进行改进?在哪个地方还应该设立相应的提示语?

2.设计提示语:

(1)你准备为学校的哪个地方设计提示语?

(2)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尽情地发挥。鼓励学生在进行语言设计和版面策划时,大胆想象和创新。突出儿童化的特点。

(3)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制作提示牌:

(1)提出活动要求,组内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先设计版面。(2)各组根据提示语内容和实际环境要求来选择材料,再动手制作。(3)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各组作品,大家共同参观。2.评选出优秀作品并颁奖。

(四)活动总结: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根据活动情况教师做总结评价。着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能力表现以及创新精神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评价建议

(五)活动延伸:

将评选出的作品制作成标牌放置在校园相应的区域内,写上设计者的班级和姓名,观察其作用及师生的反响。然后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再创作。

(六)、活动反思:

环境教育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立足于“校本化”,与学校的“绿色学校”、“创建温馨和谐校园”溶为一体。让学生对照中小学生一是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条例,结合本校实际,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规范的理解和感悟。

同学们: 你认识到校园内安置提示语的重要性了吗?

你能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吗?

你设计的提示牌起作用了吗?

活动过程中你积极投入吗?

“不要跑,不要跳,不要打闹向右靠”,“小草也在上课,请勿打扰”,“ 停止您的一小步,校园文明一大步”“ 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墙壁穿新衣。请你要珍惜”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请你近距离投篮”,“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当一块块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校园温馨提示语标牌,被布置在走廊上、花坛里、水龙头旁,给校园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这些温馨提示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达到了德育与艺术创作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篇2

那么, 如何使方法指导课更具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呢?这里, 笔者结合一些案例的描述、反思, 从一线指导教师的视角谈谈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的行为策略。就笔者拙见, 以下六方面是较为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内驱, 让方法指导更具趣味性

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 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内驱力。在方法指导课中, “激活内驱, 引发需要”尤其显得重要。教师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通过自己精心预设并智慧实施的组织引导、有效引发上。

对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丰富的高年级学生, 可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对某种活动方法的原有认识或初步经验来进入方法学习的情境。

例如:笔者在执教“设计调查问卷 (以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为例) ”的方法指导课前, 特意组织了一个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现场模拟采访活动。采访完毕, 我抛出了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采访, 我们对几位接受采访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 甚至全校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 该怎么办?是不是也去一一采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众说纷纭。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我继续引导:是呀, 如果调查的内容有很多, 调查的对象也很广, 我们就不能用采访的办法来得出调查结果了, 我们需要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得出结论。而且, 要使问卷调查取得成功, 有一项准备工作很重要。你知道是什么吗?对, 问卷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 问卷的好坏决定着问卷调查活动的成败。那么, 调查问卷到底该怎么设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 好吗?

通过课前谈话, 使学生首先就明白问卷调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的。其次, 明确问卷质量高低的重要性和本堂课的主要任务,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 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关注学情, 让方法指导更具层次性

方法指导就是为了服务学生, 服务活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中必须关注学情, 尽可能抓准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兴趣点、困惑点、生长点, 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情, 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 把握方法指导的起点。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询问以往指导教师等途径, 了解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什么、对活动方法系列中常用方法的掌握程度怎样等信息, 从而对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现实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还可以在学生活动展开的过程中, 通过跟踪观察、检查活动档案等方式, 客观地评估学生运用活动方法的实际水平, 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于方法指导的实际情况。

关注学情, 更应在方法指导中体现出一定的层级和梯度。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 方法指导和实践应由浅入深, 前后衔接, 呈螺旋上升。指导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对初次采用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详细、规范地进行指导, 对已多次采用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突出某个方面, 深入地进行指导。

还是以“设计调查问卷”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制问卷时, 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 应侧重指导设计和运用简单的“判断式”或“选择式”等单一题型的问卷;年级增高后, 可适时指导他们学习“开放型问答式”和“综合性”问卷, 并进行小范围测试, 修改设计的问卷, 在设计的问卷题目中考虑用语、排序、版面、题型等因素。最终形成一张比较完整的问卷。

三、先做后导, 让方法指导更具针对性

方法指导课中的“先做后导”就是指借助学生正在参与的具体活动, 让学生先尝试经历探究方法, 然后再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方法、掌握方法, 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 笔者执教的“资料的整理”方法指导课就是借助正在开展的“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主题实践活动而进行的。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一小组都收集了许多资料, 但这些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 而且大家也不知道怎么来整理、取舍, 并进行合理的展示。于是, 我先让大家充分体验, 让学生自己尝试整理资料, 自己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来呈现收集的资料。在方法指导课中, 我让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杂乱的资料进行分类;再带领大家通过“删、加、补、换、留”等方法进行整理;最后, 同学们根据学到的资料整理的方法对自己小组的资料进行再整理, 对一些资料进行小组间的交换, 并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本节方法指导课若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如何操作,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在大家充分体验资料整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指导, 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些教师怕学生犯错, 怕造成方法指导的困难, 其实, 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 让学生在尝试中认识方法, 在发现中明确方法, 在纠错中掌握方法, 在总结中形成方法。

四、范例引领, 让方法指导更具科学性

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 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水平。怎样让学生借鉴别人的经验, 轻松地走进活动中, 自主地掌握活动的技巧和方法, “优秀范例”在其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方法指导课中, 当学生感到困惑时, 教师若出示一个优秀范例, 让学生经历“感知—模仿—创新”的过程,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笔者在执教《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指导课时, 设计了“分析范例, 认识问卷”的教学环节:

1. 说说生活中的调查问卷 (交流展示)

师:课前, 我请大家去收集一些调查问卷, 现在, 请你来交流一下, 你从什么地方收集到了哪些问卷?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调查问卷?说说从这份问卷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调查者想了解什么?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调查者的目的是什么?) 。

2. 课件出示《谢塘镇居民环保袋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师:看来,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调查问卷还是很实用的!在同学们的信封里, 也有一份调查问卷, 轻轻拿出来, 快速浏览一下, 你觉得, 这份调查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你可以用笔在问卷上标一标, 划一划。 (巡视, 选择上台交流的同学)

3. 围绕范例,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了解问卷的基本结构

(1) 调查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 (2) 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 假如你是受调查者, 你喜欢哪些题型?为什么? (5) 这些问题在排列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6) 小结问卷的基本结构。

在本案例中, 通过生活中的调查问卷范例的收集、交流以及教师提供的调查问卷范例的分析、总结, 使学生对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形成了最直观的认识,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五、及时运用, 让方法指导更具实效性

方法的价值在于有效运用、解决问题。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源于实践, 同时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以逐渐深化。方法指导课中, 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初步掌握的方法开展应用性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所学方法的价值, 正确把握运用方法的具体要求, 获得运用方法的实际经验。

例如, 笔者在执教《采访问题的设计》方法指导课时, 在“看一看活动剪影;研一研设计技巧;评一评采访问题”的基础上, 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以便及时运用:

1. 试一试问题设计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这个主题, 以老师或同学为采访对象, 运用刚才所学的技巧, 至少设计三个以上的主要问题。

在小组合作实践和交流的基础上, 选择几个小组设计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讨论, 分享小组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帮助全体学生准确把握采访问题设计的具体要求, 明确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2. 做一做模拟采访

师:刚才各小组都设计了采访问题, 究竟这些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 下面就请同学们进行现场采访, 接受实践的检验。采访结束的时候, 别忘了请老师或同学对你们设计的问题作出评价。

3. 说一说经历感悟。各组讨论归纳在采访中的表现, 并在全班交流

方法指导课往往会陷入知识的系统讲授的局限。我们必须打破这个局限, 努力将方法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结合起来。这样, 方法就能从知识的形态逐步走向技能的形态, 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六、全程追踪, 让方法指导更具过程性

从认识和理解方法到真正掌握方法、有效运用方法, 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因此, 在努力提高方法指导课教学水平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确立全程追踪、即时指导的意识, 根据所处活动阶段的任务和要求, 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的方法指导。

在全程追踪的方法指导中, 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活动进程, 随时提醒学生运用方法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 呈现经验、暴露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评价、建议等方式的讨论活动, 互相启发, 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创造性, 解决方法运用中的实际问题, 实现对方法的优化和提升。我们还可以重点关注几个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小组, 全程跟踪, 全程咨询, 全程掌握方法实践的情况, 而后推而广之, 以克服方法指导的断层和缺位现象。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篇3

一、适时点拨,情感互动,把握好学生“生活经验”和对“主题认识”的关系

对于开题课,教师的指导重点应在于引导学生挖掘主题,帮助学生感受主题价值,选择研究方向,明确活动思路。要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深入思考与挖掘,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关键,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生活经验和对主题认识的关系。除了主题需来源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实际,教师需适时地给予学生思维的点拨与情感的激励,教师还要以一种平等互助的姿态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从表面走向深入,从大概走向细节,从而形成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如在指导《关于肯德基的研究》时,学生提出了很多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怎样吃肯德基才健康”“我校学生爱吃肯德基的人数调查研究”“肯德基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关注拘泥于“肯德基好吃,但是垃圾食品”这一概念上,思维的广度没有打开。于是,我请学生再想想:“肯德基如此畅销,除了口感上深受青少年儿童欢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一听到我这样提示,学生立即纷纷举手:“肯德基的食品包装很卫生,环境也不错。”“肯德基里有小小的游乐园。”……对于学生的这些发言,我一一给予了肯定的赞扬。学生对于肯德基的探究兴趣从“口味好”慢慢地向“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和销售模式”上发散,思路开阔了,主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拓展了。

其实,学生的生活经验远比我们想像得丰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比我们认为的细致,很多时候,是我们教师缺乏一定的意识和机制去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提出意见,方法引领,把握好“问题”和“课题”的关系

课题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研究能力和范围,对具体问题进行汇总、筛选、整合,进而精选、提炼出来的。问题是多元化、宽泛化的,而课题是具体化,实际化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排列,形成围绕主题的问题群,然后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筛选、整合问题的标准或意见,让学生在斟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地整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如在指导《走近动漫》时,学生提出了许多想要研究的问题,“动漫发展史的研究”“适合小学生观看的动漫的研究”“动漫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动漫的由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涵盖面很广,有的有所重复,有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向学生出示了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筛选的注意点:1.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2.课题适合小学生研究。3.表达是否清楚、科学。学生根据这一提示很快就发现,“动漫发展史的研究”和“动漫的由来”可以归并整合为“关于动漫的历史与发展的研究”;而“动漫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在表达上不能作为一个课题,可以提炼为“关于小学生爱看动漫的原因的调查研究”。

教师在做适当指导、发表意见时,要注意表达方式,不能生硬地否定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而可以说“我认为还可以……”“你觉得这里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等,切不可“一手策划”或“全盘否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思考锻炼的机会。

三、深入讨论,力求平实,把握好活动方式的“自主选择”和“学生评议”的关系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和学生评议的关系,在小组确定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对其他组的活动设想进行评价、分析、建议,多角度、多层次地质疑、讨论、答辩,逐步完善方案,从而理清活动思路,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为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顺利开展活动,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保持较高的活动热情,教师在指导这一环节时要深入、细致,既有小组的讨论,又有全班学生的评议;既有组内的分工,又有组外的互助,形成一份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如在指导《走近溜溜球》时,学生对于“安全地玩溜溜球的调查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后选择以上网查资料、访问校医、发出宣传倡议、拍摄图片等方式来开展研究活动。他们所提交的活动方案只有简单的几句活动设想,活动时具体由谁来负责哪一项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活动如何一步步开展,有哪些注意事项都没有规划。如果以这样一份方案没有头绪地去实施,学生一开始就要碰壁。于是,我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讨论,先请同学说说有哪些比较好的方面,再谈谈哪些可以改进一下,从而可以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效。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有了较明晰的研究思路,更细致地了解自己的研究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这对于他们顺利开展活动,树立活动信心是十分有必要的。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篇4

饮料与生活

选题指导课教案

一、导入:

师: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录像。(播放可口可乐广告录像)。问:广告中说的是什么啊?

生:饮料、可乐……

师:我们平时喜欢饮料,那同学们能说出哪些饮料的品牌? 生:可乐、雪碧、果粒橙……

师: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和饮料有关的话题。板书:饮料与生活

二、幻灯片播放部分饮料的图片

王老吉、雪碧、椰汁……

由学生对上述饮料进行分类。

三、问:关于饮料,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1、学生填表格。(小组讨论)

师:在同学们提问的过程中,请注意你的问题应遵循以下条件

有研究价值 范围适中

可操作性

四、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生成子课题:

板书: 关于饮料种类的研究

关于饮料成分的研究 ……

五、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迅速分组,自由组合(学生自由分组)

六、师:根据个人特长,推选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组长。

七、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方案表

八、总结:

我们今天不仅了解了一些跟饮料有关的知识,更学习了关于综合实践课选题的方法,同学们在提问题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感兴趣的;

2、范围适中;

3、具有操作性。

阅读课读书方法指导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激发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即想读书)。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即爱读书)。

3、教会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即会读书)。

4、构建学习型班级,让班级弥漫书香,形成追求高雅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品位的提升(即培素

养)。

五步读书法介绍:

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

有个大体的了解。

发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

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 题目上否获得

了正确的理解。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读书笔记方法指导: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方法。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必须得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渗透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叙述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① 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实这就是内容纲要型读书笔记的方法

渗透。)

② 你觉得应该向书中的哪些人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看

法?……(这是感想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挥,说内容,谈感受,渐渐地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

读书笔记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

①找找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划出来或抄下来,再背一背。(这就是批注型、摘抄型读书笔记

方法的渗透)

②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段落或词句。(感受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同样的,这样的训练使读书笔记成于无形当中,不枯不燥、不厌不倦,而又不折不扣,一切水到渠

成。

2、专门的阅读课中指导。阅读课做些什么?有的老师不知所措,觉得阅读课,只是让学生看看书,教师也没什么用。其实,阅读课,除了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维持秩序外,更重要的就是指导做读书笔记。没有什么比在实践中指导更有效的途径了,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当中直接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的体会真切、深刻,对读书笔记的方法掌握熟练。主要的指导方法与阅读课中基本相似,只是更加集中,更具系

统性、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现场交流。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方案一:可以先统一推荐学生看某篇文章,在根据文章的特点,或摘记,或说要点,或谈感受等;

再应用此方法,学生自主看书,做笔记,再交流。

方案二: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自主看书、做笔记,教师不断巡视观察,时刻进行个别

指导,选取典型例子做具体指导。

3、日常阅读笔记批阅中指导。毕竟像阅读课中这样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很少,因此,读书笔记的批阅就可以作为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有效途径。那么批阅的次数是多少?批阅中又应该写些什么呢?

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做读书笔记的初期阶段,学生对读书笔记不很了解,每周就可以批阅3-4次,评语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可以摘记好词好句”、“真正优美的句子才记下来”等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做摘记的概念,直至渐渐熟悉方法;如果是中后期阶段学生,他们对这些方法比较熟练,主要是写一些能够指明今后努力方向的评语,如“除了摘记,可以写一些自己读了文章后的看

法”、“多看些文学类的书”等等,每次批阅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帮助。

4、课外不定时的指导。这种课外不定时的指导,是指利用课间、放学前等一些非上课时间,到学生中间去,与个别学生做交流过程中的指导。这一方式作为指导方式的补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方

式学生容易与老师拉近距离,平等对话,容易接纳,效果更佳。

二、读书笔记习惯的深化。

(一)多方位交流,深化习惯。

1、阅读课即时交流。在阅读课中,即时地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既直观又感性,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熟悉读书笔记的方法,深化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提高兴趣。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读笔记内容、谈感受,或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等。

2、专门汇报课交流。专门的“读书汇报课”并不是教务处安排的由教师任课的,而是由语文老师提议,班委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安排的集中交流的形式,一般都会要求语文老师到场。主要内容是,把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读书的收获、想法等等进行交流,主要会有演讲、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不怎么插话,只有等到快结束时,做一点小小的总结。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较为喜欢,跟“谈天说地”有些相仿。

3、平时交流与展览。平时读书笔记的交流,有在课前课后的,也有在课余的,是老师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不受什么时间限制。这些交流往往与一定的展览相结合,用活生生的例子示范、参考,更有效果。

(二)采用多种措施,保持动力与积极性。

做读书笔记作为一种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即“从游泳中学习游泳”的道理。方法指导固然好,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惯的培养中更加具有动

力和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各种不同的激励措施,使学生会做笔记、爱做笔记。

1、定期评比展览。定期举行评比活动,评出优胜读书笔记,并给予展览。这不但增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要知道,只有竞争才有进步,学生在这种评比中,与同伴竞争,产生了足够的动力,促使自己去追赶别人,超越别人,使做读书笔记成为自己的一种“吃饭般”的学习方式,渐渐形成一种舍之不去的习惯。同时,这一过程,会使得那些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感到一些自

豪、满足,不至于学生对此丧失了乐趣。

2、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表扬和鼓励是评价的艺术,在任何的领域都有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做读书笔记方面,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学生取得好成绩,进步了当然要表扬,不表扬以后就不会缺少乐趣,消损动力。那么,后进的呢?鼓励,则会成为一种魔幻

综合实践课教案第三课阶段交流课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分享与交流,反思自己在前一阶段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获取解决困难的方法;

2、通过本节活动,学会借鉴和分享,形成团结合作意识。活动重难点: 知道从哪些方面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活动准备:

教师: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学生:前期活动记录、体会。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阶段大家根据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我知道有些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也有小组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节课,我们一起汇报交流一下各组的经验,汲取别组的有点,解决自己小组的难题,好不好?

二、展示交流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然后汇报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为集中交流打基础。使得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

2、小组分别展示汇报。

活动重点: 各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以及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对汇报小组进行简单评价、提出疑问,进行交流。最后各小组根据交流和教师的指导重新整理、筛选资料,完善初步成果。

指导重点:

1.通过交流相互沟通各个组的活动过程、方法,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本组活 动的亮点和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别的小组精彩之处。

2.学生收集的资料会具有多方面的交叉性,让学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 比较、整合,结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完善本组的资料。

3.资料是否合理、突出、完善。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交流探讨,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请各个小组认真参考,课余时间相互交流,进一步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预祝大家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四、作业

1、继续进行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篇7

一、关注流程与注重创新

选题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很重要, 这是构建选题课的骨架。选题课的常规流程是创设情境, 导入活动;主动探究, 生成问题;归纳提升, 确定小课题;合作分组, 制定课题计划。一般选题课都是从创设问题域情境开始, 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和积累, 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提出其感兴趣的各类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课题, 表述课题, 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 如从挂图、插图、声像等素材中发现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从各种俗语中发现问题, 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从自身体验中发现问题等。

不管怎样, 教学流程只是一种范式, 不能死守不变, 不然只能是邯郸学步。

二、关注预设与注重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如一位老师在指导《探秘空气凤梨》一课的小课题生成环节, 老师原先预设的小课题是关于“叶”“花”“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养护”“装饰搭配”等研究小课题。但课堂上学生对“空气凤梨的装饰搭配”并没兴趣, 而是对凤梨叶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植物的本原探究, 研究空气凤梨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不能让学生进入课前预设的研究子课题, 不要拼命把学生往自己的“套”里引, 或是不停地“抛绣球”让学生接, 老师也不应用对话“掏”出学生课题内容, 不然就与课程主旨大相径庭。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达的言语中、撰写的问题中、参与的行动中、展示的结果中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将它燃烧起熊熊大火, 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出教师的睿智, 凸现出教学的机智, 呈现出师生的才智。

三、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 老师更要学会静听花开的声音, 最怕急于求成, 把提炼出几个适合学情的小课题作为最终结果。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在请一些同学向朋友推荐家乡的小吃并且认识一些小吃后, 老师说:你还想了解这些小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小吃是否卫生?小吃是怎么做成的?小吃有没有营养?小吃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小吃的由来?羊肉串是怎么制作的?意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北京烤鸭怎么做?日本寿司怎么做?……这里问题众多, 有的重复, 有的提法不太科学, 教师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整合、归类, 从而形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营养卫生”“天下小吃”等几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这个过程, 老师要舍得花时间, 帮助学生梳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应从问题入手, 对同一个主题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 删除重复的或暂时不可能开展研究的, 合并那些同一指向的问题, 使研究大主题得以成功分解, 为学生的分组研究奠定基础。选题指导课要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四、关注方法与尊重问题

选题指导课不能为了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一味将贴近生活、容易操作、具有价值作为标签, 对学生所提问题简单判断, 轻易否定。

其实, 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已属不易, 至少代表着他思考的轨迹、困惑和疑问。在活动起始阶段, 学生研究那些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未尝不可。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推进, 再引导学生研究那些“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或蜻蜓点水, 用现成的粘贴代替分析的必要;或唯我独尊, 用课件的冲击代替学生的质疑……这样的指导省事了, 省心了, 却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探究的足迹, 判断的意义。

五、关注规范与关心现状

研究性学习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名称需要规范、简洁的语言去表述。开展课题研究得有计划、有步骤。课题计划表得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要素。但对小学生来说, 完成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先给学生铺设一些台阶, 给予一些范式指导, 如提供范式“关于______的研究”来填写课题名称。列好计划表的一些项目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 便于操作。

其实, 方法是为活动服务的, 而不是简单地外加。在研究过程中, 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明晰。研究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方法, 就是一种思考, 也是一种研究。没有研究, 就来规范, 是削足适履。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从孩子的现状出发, 贴近学生的实际指导。这样的指导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

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8

摘 要:近几年笔者学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促进了该学科的良性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求职以及工作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课 题:山东省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与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2-Y076。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非常强的课程。2012年以前笔者学院一直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灌输式、说教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反映“就业指导课听起来激动,找工作没用。”因此,从2012年暑假开始,笔者在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中,根据就业指导课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做出了适当的改革和探索。

一、就业指导课改革指导思想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就业指导课改革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按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把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融合在教学全过程中,激活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就业指导课的改革与实践

1.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是技工院校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技工院校学生的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许,但职业素质偏低却久受诟病。因此,在确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时,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重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目前,学院选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职业指导》(第二版),全书共4个单元12个课题,内容十分丰富。为了便于开展教学,我们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学生的学制,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一共设计7个课题。

一是专业与职业。结合笔者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范例,介绍本专业学习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胜任的工作岗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就业观念。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及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并掌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企业的用人观和企业文化,明确职业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就业观。

四是择业心理调适。针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心理表现,进行心理辅导。

五是求职与面试。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获取就业信息,学会撰写求职简历、求职信。掌握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的技巧、面试后的应对等知识要素,进行模拟面试。

六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以高技能人才楷模为榜样,树立终生学习、岗位成才的理念。

七是人际交往与角色适应。掌握工作中如何与领导、师傅、同事和谐相处的方法,实现由学生角色到员工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企业文化,早日成长为优秀员工。

2.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分课题授课,该学科整合设计的7个课题之间相对独立,课题的整合设计和授课思路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每个课题的执教人员可以根据课题内容灵活安排,既有学校内部的专家、教授,也有社会精英或企业老总。授课地点不局限在教室,可以安排在礼堂、车间,也可以安排在操场、餐厅。授课时间不再安排在一个学期内集中授课,而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在新生入学时、专业学习中、就业面试时以及毕业离校前几个特殊时间段。

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模式也就彻底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参观、采访、演讲等种种体验方式,参与教学过程,更深入地体验了职业观念、职业理想和面试技巧等知识与技能。

3.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实践应用,在教学上尽量增加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内容。因此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

(1)参观法。《专业与职业》是本学科的第一个课题,安排在学生一入学时进行。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所选专业是在家长和别人的介绍下被动的选择。

该课题需要根据学生专业分别授课,上课前先由各班班主任带队,让学生到实习车间和校办工厂进行参观。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习车间对所学专业建立初步的感官体验。然后再由专业课教师配合任课教师共同授课。

(2)演讲法。《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后进行,同样需要根据学生专业分别组织授课。这个时期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到车间进行过见习或实习,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学生加强专业学习非常有益。

巩固该课题的教学效果适合组织演讲比赛,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独立撰写演讲稿,然后进行班级初赛、系部复赛、全院决赛。经过一系列比赛,基本上所有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进行规划做到了熟练掌握。

组织该课题时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趋势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综合实践课方法指导课 篇9

主题生成课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近视的苦恼和造成近视的成因,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

3、向学生进行用眼的卫生保健教育,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经历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汇报交流近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成因过程中,合作探究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养成良好的用眼

卫生习惯,保护好眼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又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了,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特别的开心。又能和大家一起去探讨一起去发现我们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啦!你们开心吗?

太棒了!那么为了庆祝我们这美丽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想玩吗? 那就看看谁最聪明。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哈!真厉害!眼睛对我们的生活来说真的太重要了,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不但能美丽我们的容颜,更能让我们欣赏美丽的大千世界。可是,这位同学是什么情况啊?

是啊,近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烦恼、遗憾甚至危险。同学们,保护我们的视力更是刻不容缓。这一次就让我们以“保护眼睛远离近视”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主题确立课。(板书)

这是一次长线活动,老师初步把它的研究时间定为一个月,从今天开始到5.24结束(板书 4.25---5.25)

二、提出问题 确定子课题

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对于近视,你想提出那些问题进行研究呢?

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大大方方、工工整整的写在你面前的卡纸上,写完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进行梳理筛选,将重复的问题保留一个,然后把保留下来的问题贴在黑板上,注意到前面来动作要轻、要快。听清楚了吗?

2.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保留下来的问题,快速浏览,用你的火眼金睛看一看,还有重复的问题吗?重复的保留一个。

3、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问题,他们都属于什么类呢?谁能给他们归归类。

4、我们先来看“近视的原因”这一类,除了上面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5、近视的危害

6、近视的预防

7、近视的现状

8.同学们,刚才那么多问题,这么短时间内就被我们简化成几类了,同学们不仅梳理问题的能力强,而且还能就问题进行补充、增添。可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把这四个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自主选择 成立活动小组

1.在这四个课题中 你对那个课题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选好你想研究的课题。

2.下面我们重新分一下组,喜欢研究第一个课题的同学到这个位置-----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找到自己的小组,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坐好,开始!

3.看来同学们对研究活动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坐在你身边的就是你的学习伙伴了。为了使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我们还需要制定活动计划。好,每个小组先派个代表到老师这来取表。

4.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选好组长,给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然后进行合理分工,完成计划表,一会我们来汇报。注意:在写的时候:字迹要工整大方不涂改。

5.汇报

哪个小组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活动计划?

6.同学们提出计划非常好,回去后小组之间在好好讨论研究一下,争取提出更多的好建议 回去后进一步完善你们的小组活动计划,好吗?

四、总结

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10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感恩

活动成员:三年级(3)班全体学生 活动背景: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却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难点:激发学生感谢、关注父母的情感。活动准备:

1.思想准备:想一想,怎样感谢父母,怎样为父母分忧。2.物质准备:收集家庭生活的照片及有关父母关爱我们的生活资料以及歌颂父母的录像带、铅笔、小红花。

3.组织准备:活动时采取个人表达、小组交流、角色表演和班内展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播放音乐《爱进我家》

2、主持人在音乐声中出场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与疼爱之中,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他们操碎了心!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了几位家长参加我们的活 动,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叔叔、阿姨的到来,同时也真诚地希望家长对我们的活动予以指导。

(二)感受父母的爱 1.问卷调查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谁来说说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呢?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参与进来,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请这位学生的家长来验证,体现一种教师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现在我想问问叔叔阿姨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孩子是生日吗?(请家长回答)

通过这个小小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有大多数的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生日,而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生日却相当清楚。唉!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因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要多于我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爱,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了解才会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多,所以他们对我们的生日相当清楚。同学们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2.调动情感

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把你放在心中,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下面请听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从狼嘴里交换来的母爱》。(生讲故事,播放音乐《天下父母心》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偎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然而天下不孝的子女啊,却在摧残着我们生命中的守护神。下面请欣赏《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三)话说父母的爱

主持人:爸爸妈妈全力保护我们,呵护我们,让我们从小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爸爸妈妈把我们抚养大,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我相信每个同学的爸爸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下面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来夸夸我们的爸爸妈妈吧!让每个同学都了解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

(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资料,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四)回报父母的爱

1.主持人:看到这一张张承载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的照片,听着那一段段令人怀念的故事,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已深深牢记,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感谢爸爸妈妈这些年对我们的爱吧!

2.妈妈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教我们学会走路、做人,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脚印都有爸爸妈妈的汗水和眼泪,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和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在今后大家能向你所说的那样去做,去爱你的爸爸妈妈好吗?有几位同学想通过朗诵诗歌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下面请听诗歌《献给爸爸妈妈》。

4.这些同学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意,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吧!请看几个小片段。(投影出示几个提示,同学表演,之后集体讨论)(1)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

一名同学扮演爸爸,一名同学扮演妈妈,下班回家时,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帮助爸爸妈妈把拖鞋准备好,让爸爸妈妈换上,给爸爸妈妈倒一杯水。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的对吗?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2)添饭,妈妈也添饭时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我们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做的呢?(接着看完片段)

(3)爸爸妈妈过生日时

一名学生自语: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一定要给爸爸一个惊喜(边说,边扫地,擦桌子)爸爸回来,很高兴,夸奖孩子:你长大了,真是爸爸的好孩子。

主持人: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为爸爸妈妈打扫房间,那你准备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怎么为爸爸妈妈过呢?(指名回答)

(五)、感恩

1.主持人: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学习上,生活上处处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爸爸妈妈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还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为我们日夜操劳,最辛苦,最任劳任怨。他们每天不顾自己上了一天的班劳累,不管刮风下雨,都接送我们上下学,为我们辅导功课,而且无怨无悔。每个父母,都不会计较辛苦的付出。父母的恩情深似大海。我们应该从现在起,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

2.让我们给爸爸妈妈戴上一朵小红花,这花虽小,但都是我们亲手制作的,表达了我们对您的一片真诚的爱心,爸爸妈妈,请接受我们的爱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3.下面请班长公布班委会倡议书,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家长在今后的生活中来监督我们。(向全体同学发起倡议)

4.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参加了我们的班会,请家长们谈一谈他们的感受。(家长自由发言)

5.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伴着这首动听的歌曲,我们的主题班会将要拉下帷幕,最后,让我们集体把对爸爸妈妈的爱通过歌声告诉他们吧!

6.齐唱:《感恩的心》

附:

班委会倡议书

同学们:

从今天起,我们都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班委会号召每个队员,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片孝心。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 篇11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运用实物、录像、画面、录音、电脑软件、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身临其境,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实地录像,再适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处理的话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在实际情境体验中,内心深受触动,增强了学习兴趣,并能从中找出答案,掌握教学要点,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

二、选取生活课题,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切体会春天的变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三、打破时空限制,灵活安排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所以,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特点,制订了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弹性课时制。根据实践课题的实际情况,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可以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学生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四、开放教学形式,放飞学生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而其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开放、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教学《美丽的秋天》一文时,我以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为指导,带着学生到郊外去寻找秋天的踪迹,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双手去摸,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活动之前,我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汇报对秋天的感受,可以写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出一份手抄报,也可以写一篇作文等。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印象尤其深刻。在汇报课上,我欣赏到了学生一份份独具匠心的作品,更加体会到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所带来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多元生活时空,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通信及交通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上一篇:敬爱的何老师作文400字下一篇:折杨柳行,折杨柳行谢灵运,折杨柳行的意思,折杨柳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