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天覆地的四十年作文

2024-06-13

翻天覆地的四十年作文(共4篇)

翻天覆地的四十年作文 篇1

翻天覆地的四十年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我生活在这个富强、文明、和谐的大家庭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听爷爷说,在他小时候,买东西只有凭借粮票、饭票等各种票券才能购买。不仅这样,而且还是限量供应呢,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整个村就那么几户有钱人的家里才有自行车。普通人家外出,不管路途多远,只能靠一双脚,和现在相比简直天差地别。如今,小轿车随处可见,满街跑的可欢了!电视机曾经是多么奢侈的东西。而现在,各种液晶、超薄电视看得人眼花缭乱。“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爷爷时常感慨地说。

听了爷爷的“唠叨”,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仿佛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在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上购物快速便捷。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购买,大大节省了时间。

“宝贝,快来看看这件衣服满意吗?”一听,准是妈妈又上网给我买新衣服啦。只见琳琅满目的衣服呈现在眼前,我精心挑选了几件喜欢的,随后妈妈简单几个步骤就完成了购买。看得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我照着妈妈刚刚的步骤,先是在网站上搜索了我梦寐以求的书籍,之前逛了好多书店都没有找到,没想到互联网上的东西这么齐全。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点击了购买,输入了家庭住址,并通过支付宝完成了线上支付。简单三步,就结束了一场愉快的购物。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网购可真是方便啊。第二天,快递叔叔就将我心心念念的书籍送到了我的手中,我不得不称赞起快递的神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拥有了许许多多辉煌的成就。我知道这是我国人民不断奋斗的成果,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并且更加用功读书,将来争取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谎言的四十年 篇2

偶尔的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动,匆忙将它记了下来,无论好与不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因为那的确是一个很特别、很真实的故事……

他和她的相识是在一个宴会上,那时的她年轻美丽,身边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却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因此,当宴会结束,他邀请她一块去喝咖啡的时候,她很吃惊,然而,出于礼貌,她还是答应了。

坐在咖啡馆里,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尴尬,没有什么话题,她只想尽快结束,好回去。但是当小姐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他却突然说:″麻烦你拿点盐过来,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当时,她都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于他的脸都红了。

小姐把盐拿过来了,他放了点进去,慢慢地喝着。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于是很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加盐呢?″他沉默了一会,很慢地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小时候,我家住在海边,我老是在海里泡着,海浪打过来,海水涌进嘴里,又苦又咸。现在,很久没回家了,咖啡里加盐,就算是想家的一种表现吧,可以把距离拉近一点。″

她突然被打动了,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男人在她面前说想家,她认为,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顾家的男人,而顾家的男人必定是爱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种倾诉的欲望,跟他说起了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冷冰冰的气氛渐渐变得融洽起来,两个人聊了很久,并且,她没有拒绝他送她回家。

再以后,两个人频繁地约会,她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大度,细心,体贴,具备她所欣赏的所有的优秀男人应该具备的特性。她暗自庆幸,幸亏当时礼貌,才没有和他擦肩而过。她带他去遍了城里的每家咖啡馆,每次都是她说:″请拿些盐来好吗?我的朋友喜欢咖啡里加盐。″再后来,就像童话书里所写的一样,″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确实过得很幸福,而且一过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

故事似乎要结束了,如果没有那封信的话。

那封信是他临终前写的,写给她的:″原谅我一直都在欺骗你。还记得第一次请你喝咖啡吗?当时气氛差极了,我很难受,也很紧张,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对小姐说拿些盐来,其实我不加盐的,当时既然说出来了,只好将错就错了。没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这一下,让我喝了半辈子的加盐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诉你,可我怕你会生气,更怕你会因此离开我。

现在我终于不怕了,因为我就要死了,死人总是很容易被原谅的,对不对?今生得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来生,我还希望能娶到你,只是,我可不想再喝加盐的咖啡了,咖啡里加盐,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古怪。咖啡里加盐,我当时是怎么想出来的!″

信的内容让她吃惊,同时有一种被骗的感觉。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诉他:她是多么高兴,有人为了她,能够做出这样一生一世的欺骗……

——摘自天涯社区

四十年的满分作文1200字 篇3

我只见外婆眼睛里含着热泪跟我说:宝贝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可能是外婆太激动,没把事情说清楚,于是我带着疑惑问外婆:您找到什么了?外婆说:我找到以前帮助过我的那些同事了。这是20xx年暑假发生的事情。

事情还要从四十多年前说起。当时外婆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双丰林业局当老师。当外婆来到双丰林业局时,让她大吃一惊。那里的路哪叫路啊,那分明是有盖儿的泥浆么,踩在路上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呼扇呼扇的走一步就会陷到泥巴里,可想而知当时双丰的环境多么艰苦。

年轻的外婆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是那些同事经常帮助外婆,让外婆度过了一道一道的难关。外婆讲当时单位分给她一个小平房,但要自己糊炕。对于一个北京人连炕都没见过,更不用说糊炕了,这时卜奶奶主动帮外婆糊炕,先把报纸糊在炕上,再在上面糊上牛皮纸,然后刷上黄油漆,最后再刷上亮油。这么繁琐的程序,卜奶奶在外婆那整整干了三天,等这些东西干了以后,炕就变的非常非常光滑了。

在双丰林业局,外婆一个人带着妈妈和舅舅。外婆要抱两个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儿很快就传到卜奶奶的耳朵里,卜奶奶看外婆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她的女儿英贤阿姨住到外婆家,每天早上英贤阿姨抱着妈妈,外婆背着舅舅一起送他们去上幼儿园。英贤阿姨给外婆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

外婆准备调回沈阳的时候,单位为了照顾她,给她分了一点木材,但是木材要运出城必须得有准运证,但是双丰办不了准运证,于是外婆的同事从早上六点钟骑车到县城里把准运证给外婆办下来了,直到晚上六点多钟才回来。

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让外婆记忆犹新。外婆调回沈阳之后一直惦记着帮助过她的人。外婆说我们要知恩图报。可是前,通讯还不发达,当时还没有电话,所以外婆一直给他们写信,但是都杳无音信。到了才有电话。于是外婆就一直给他们打电话,但是还是以石沉大海告终。双丰实在太偏僻了,直到20xx年才有电话。于是外婆又不停的向林业局、学校甚至向铁力市林业局组织部打电话,但一直都没有结果。外婆于是想到了给林业局老干办打电话,但是打了十几次都没有打听到。外婆不肯罢休,一次偶然的机会,外婆又向老干办打电话,这次外婆直接向接电话的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没想到的是接电话的竟然是当年和外婆在一个学校教书的许老师。这可能是外婆的感恩之心感动了上帝,这次好机会绝对是上天赐给外婆的。

于是第二天我和外婆还有妈妈、外公登上了去双丰林业局的火车,我们下了火车,看见眼前的爷爷奶奶,外婆上前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我看见外婆握着他们的手在颤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嘴唇动了两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就听见爷爷奶奶们说:老了,我们都老了,再不见,可能就见不到了。外婆四十年的心愿实现了。四十年的心愿啊!

我们刚到宾馆,外婆就让妈妈出去给爷爷奶奶们买了好多好多东西。现在的双丰虽然有了柏油马路,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但生活水平还很低,爷爷奶奶们的退休金才五、六百元。

翻天覆地的四十年作文 篇4

我是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出生于1947年,家境贫寒,年少时就经历了不少人生的窘迫、屈辱和艰辛。1966年高中毕业恰逢__废止高考,中断了上大学的玫瑰梦,亲眼目睹了__初期的痴迷、疯狂和暴虐,1968年被分配到一个县属小企业当了月工资18元的学徒工。1971年,因涉嫌与一桩经济案件有牵连,我被送入县里的“一打三反”学习班接受审查。冤情洗涮后,大出意料地被调到县工业交通局,走上了专职理论教育的工作岗位。1973年,又被调至县革委宣办即县委宣传部,继续从事理论教育工作。在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我辅导学习过《费尔巴哈论》、《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帝国主义论》等经典著作,宣讲过“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抓纲治国”等中央文件,是“红太阳”毛泽东的崇拜者,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信奉者,充当了宣传“以阶级斗争为纲”、“孔子名高实秕糠”、“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等“最高指示”的“喇叭筒”。当时,我以为这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就是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责任。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此后的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大潮,像滾天而过的隆隆春雷,震醒了愚昧、盲从、混沌中的我,使我受到了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洗礼。自此以后,我尽量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方法论看待并分析所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座右铭,发独立思考之语,为实事求是之文,让自己的脑袋真正长在自己的脖子上即使有可能冒犯天威、遭遇某种风险和不测也在所不惜。

1979年夏天,在宣讲邓小平年初刚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时,我联想到__中“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基层”导致的惨痛灾难,觉得列宁所阐述和强调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不适合我国国情(马克思虽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但他和恩格斯均没有对其作具体阐述,只说过“共和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而且他们晚年已经修正和放弃了早年提出和坚持的许多思想观点),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一个内容并不妥当,还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比较合适些。于是,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把这个看法写成一篇《我国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吗?》寄给了党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当时,知道这件事的领导和朋友都为我捏一把汗,怕我引火烧身,惹出什么麻烦和灾祸。但我不仅平安无事,还被《红旗》聘为“第一读者”,编辑部每期都把新出的杂志寄给我以征求意见。到1980年底,或许是偶然的巧合吧,邓小平把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也改成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使我受到很大鼓舞,独立思考探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勇气和劲头更足了。从1979年后半年到1982年,我写的《左倾路线与对苏政策》、《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止党政领导干部职业化倾向》,分别得到中央相关部门和权威人士的认可与鼓励(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了被坚持至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_年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标志着已实行三十来年的左的对苏政策的纠正,标志着我国和苏联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有一篇《官僚主义与委任制》在省报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创刊号全文,有两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其中一篇《共产主义信念与理论修养》还被置于理论版的头条。这些文章引起省里有关部门注意,省委党校党委1981年7月决定调我来校任教,经办理相关手续后,我于1983年到职。21世纪伊始,我还应邀兼任了十来年某高校的硕士生导师。

我国有数千年的皇权至上、极权专制历史,浩如烟海、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传统文化没有孕育出“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理念。历代王朝之所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深陷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没有民主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安排是最根本的原因。毛泽东1940年代初曾说,中国最缺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按照这个看法,1949年以后中国已经有了“独立”,最缺的就是实质性的“民主”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也振聋发聩地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政治上发展民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与“经济上实行改革”并列的“两项最重要新政策”之一。1949年以后历次__特别是__的沉痛教训,更从反面证明了政治上发展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基于这些思想认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一直坚持把民主建设、发展民主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旋律”,一以贯之,愈久弥坚。

在主要承担的行政学、政治学和科社类课程教学中,我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贯彻和渗透到各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之中,既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世界和中国历史、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讲清楚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更立足于我国当前客观的现实状况,通过逻辑判断、案例分析、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等方法,着力阐述地方和基层政权建设中发展民主的内容、方式及途径,尽量使学员和学生对民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对政权建设、政府管理及基层群众自治和党政关系、党群关系中发展民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方向、基本要求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把握。受邀在校外一些地方和单位作时事政治专题讲座时,我大体上也是这样做的。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的需求就是科研的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的科研基本上是围绕着民主建设和发展进行的。主要成果,一是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人民日报1981.9.21)、《从制度上保障干部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人民日报1984.2.27)、《政府职能转变与民主化进程》(理论探索1986.10期)、《论不同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质》(山西大学学报19874期)、《还权于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1989.2期)、《“两次飞跃”都是在主要防“左”的过程中实现的》(人民出版社学习杂志1993.12期)、《充分认识领袖的权威和作用》(人民日报.5.15)、《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光明日报.10.1)、《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炎黄春秋.3期)、《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及其实现》(炎黄春秋2007.7期)、《什么是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理论探索.4期)等。二是出版著作十多部,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干部制度改革与民主》(群众出版社1986)、《民主建设论》(人民出版社1993)、《民主探求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三是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课题二十来项,有代表性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地方和基层的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四是20至今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爱思想、共识等网站发表文章上百篇,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看共产党执政》、《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苏共以党治国亡党亡国的历史警示》、《改革地方党委对人大的领导方式》、《强化地方人大行使选举权的法律保障》、《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探索》、《民主集中制不等于民主加集中》、《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人民民主的根本和基础》、《向往民主中国》(电子书)、《党和法均为手段,人民当家做主才是目的》、《共产党领导反思札记》等。

实地调查是科研的必要条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难免要在文章中说空话、套话乃至假话。只要有机会,我就尽量向干部群众了解改革、发展特别是地方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情况。比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前后,我被抽调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主持的本省“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起草小组工作了半年多,与同事一起在全省多个市、县、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就各层次党政关系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搜集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为研究民主建设中的地方和基层党政关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现实依据。

上一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下一篇:退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