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精选3篇)
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篇1
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2011年10月13日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工程师梁友贵反映,随着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普遍存在,究竟是企业岗位需求不大,导致供过于求,还是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呢?大学毕业生难于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是主因,其根源在于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和提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虽然高校都细分了专业,但这些专业究竟今后对口哪些企业,那些企业究竟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很多院校和专业都弄不清,导致“教只为教,学只为考”,教师对“我要培养出什么人才”不清楚,学生对“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也不清楚。
2.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设计时,缺乏对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导致课程设置老化,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其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解释与分析,缺少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有案例分析的,有些使用着过时的案例),导致部分课程实用性差,以至于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另外,课程设计过多,学生负担过重,导致他们的普遍目标是通过考试,而考试之后立刻全身心投入下一门课程,之前学的基本上“还给老师”了。
3.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有一些专业课的教师或课题导师,本身并非专业出生,只是相近专业转型过来,他们对专业的深层次理论和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科班出生的资深教师,有些投入很多精力去“淘金”(做科研项目),在课程改进和教学方法改进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大多从书本上获得,因此不能有效地把理论结合到实际应用中去。
4.缺乏能力培养机制
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重考试、轻应用,导致毕业生不缺知识,只缺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能力。学校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此建议:高校和企业应紧密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1.培养目标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这要求学校要
和专业对口的重点企业经常进行全面的交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修正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方式。对于应用型高校,可与企业进行“联合开班”或“定向培养”等合作模式,双方互相利用资源和优势,达到互利。
2.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应需求而变化,教材内容每年要不断更新,必要时应邀请企业内的专业人士对教材进行修正和更新。同时,除专业可外,应设立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多结合实际应用。同时,可委派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锻炼自身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另外,做科研课题的教师,一定要参与实际授课,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在企业和高校联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学校也要在思想上让学生有合理的自身定位和对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首先要让大学生可以认识接受从基层做起,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从动手的工作做起,要能够吃苦耐劳——这些品质都是企业非常需要的;其次要让他们理解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很多种,并非操作工就一直是操作工,也不是成才之路只有“当领导”一条路;最后要为学生多开辟社会学习和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以增强见识和经验,并修正自己的学习观念。
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关闭窗口】
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篇2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人才培养 企业 紧密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计算机专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但因社会各地的产业结构、行业人才的需求不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智能结构也不同。那么,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密对接呢?
(一)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对本地区计算机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花大力气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把每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职业方向,大致归纳为办公文秘、网络工程技术、网页制作、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硬件维修、数据库管理等职业岗位。从而确定相应的专门化培养方向,明确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架构,为中职计算机专门化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2.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为了适应计算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市场需求,实现以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门化模式,必须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专业课课时,突出务实训练,强化主干课程教学。在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时,可以采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文化课中突出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在专业基础课中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具备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学习专业技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技能课中突出专业实操、巩固专业理论。在实操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在实践课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使学生在专业实训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及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职位的能力。推行学分制,在选修课中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
(二)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
1.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删减、补充、更新,使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第一,确保教学内容的易学性。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举一反三、综合归纳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学内容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教学内容的层次深度,从够用的角度出发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第二,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应充分把握当前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人才需求,贴近市场,面向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第三,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以便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企业用人需求,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具有专业优势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教学安排以第一学年打基础为主,教学内容简单、容易掌握;以第二学年学习技能和实战训练为主,教学内容丰富、翔实完整、层次较深;以第三学年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教学内容直接面向企业岗位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可拓展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项目实训为主线的构建实训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要突出任务设置和情境设置,多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接触企业项目,接受设计和开发任务,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设计、实际开发、实际操作的全过程。
如何去构建以项目实训为主线的实训教学平台呢?加大专业课的实训力度,确保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时间,突出务实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技能教育的目的;消除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节现象,构建一支既懂理论又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社会兼职教师的储备,提高实践经验的传授和追踪市场的敏感;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专业实训场所,购置专业新型计算机设备,让学生乐于实训场所操作,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和现代化生产技能训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对外承担设计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社会技术开发和设计。推行校企合作,拓展岗位技能培训基地。加大与实习企业的合作,把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企业岗位上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为企业用人提供选择。注意对从事企业一线项目管理、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少数兼职教师的聘请,如聘请软件设计师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课题指导;聘请数据库系统设计师进行数据库管理与项目开发的课题指导;聘请网络工程师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项目的课题指导,等等。
(三)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
1.以企业管理制度为蓝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许多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学校可安排实训指导老师收集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并将其作为实训管理制度,让学生严格遵守,按照企业模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2.以示范、指导、项岗实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可将往届优秀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谈谈工作体会和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聘请企业管理人员的或岗位能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讲解和示范从业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职业规范;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晓敏等.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7,(7).
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技能抽查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1-01
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是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为“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有效服务经济发展”而提出的对毕业生进行技能抽查,从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技能抽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高职应电专业技能抽查工作使简单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转向以质量为导向,以提高技能水平为导向。通过技能抽查统一的评价体系,使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具有横向对比。
2.技能抽查面广,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被抽查,这样便使得让更多的学生必须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以往,在技能竞赛的环境下,各院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因此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培养。技能抽查优势就是面向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因此,对整体学生技能的提升上有明显意义。
3.技能抽查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确定。从技能抽查题库中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对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核心技术是要求基本技能扎实。而以住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开设课程五花八门,有些开出难度很高的课程,这样就使得教学的侧重点会忽略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专业技能抽查现状及问题
1.技能抽查不应该是应试教育
从技能抽查题库训练过程中,为使学生能顺利通过抽查,对题库内容进行加强练习。比如在训练中,学生都是死记电路,至于电路原理,有些元件我们可以不可以修改其参数,有的学生完全一头雾水。那么这种训练就与技能抽查的本意背道而驰了,这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应试教育。
2.技能抽查题库应具有完整性
技能抽查目前作为高职院校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其题库题目应具有完整性。题库中PCB板图绘制模缺少PCB板制作内容,作为一个高职院校评价标准缺少这一内容势必造成各高职院校对这一内容教学渐渐忽略,对其工艺要求、工艺流程等方面都会一笔带过。
三、市场对电子专业人才需求
1.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多面性
企业对电子专业学生要求是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同时,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承担不同的工作角色,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在企业方面一般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社交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型技能人才。
2.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层次性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也越来越丰富。
3.对人才能力综合素质要求
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
四、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提升技能抽查水平的对策
1.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以企业标准为参照来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引导构建特色鲜明的、适应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分析本专业技能抽查题库的细则要求,详细掌握题库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其次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分析地方企业对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在题库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能力是“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尤其对职业素养要求很高。同时电子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又包含人才能力需求的多面性。因此,应用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及优良的职业道德;从事行业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2.對接行业企业需求,调整教学模式
根据企业岗位标准训练技能,在教学实施中加强校企合作教学,使人才培养更具职业性和实践性。把技能抽查内容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平时课堂教学和集中实训等形式,实现教学内容与技能题库内容对接企业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调整考核方式
技能抽查的结果影响着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技能抽查考核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基础上,更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上。参照技能抽查标准,形成更科学的考核学生能力水平体系。综合对素养、技能和理论考核,应以3:3:4(素养3:技能:3理论:4)的比例进行全方位考核,最好能做到教师+企业专家共同考核。
五、结束语
技能抽查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在给各高职院校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改革进程。各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对接行业企业,提升专业建设的发展水平,构建起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利军,李移伦,张文初等.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丛书——应用电子技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毛凌云.技能抽查背景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4(11)
[3]吴振峰.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考评方法比较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推荐阅读: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09-15
关于企业集团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05-11
我国农业企业化问题探讨10-02
关于我国的传统的作文09-24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创新目标探讨08-25
关于我国能源的战略思考08-02
从企业角度分析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06-02
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08-10
关于我国典型围墙民居建筑的探究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