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共10篇)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篇1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转型、价值观的多元化,夫妻离异现象日趋增多;学校中单亲子女也随之逐年增多。这无疑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让这些学生走出生活的阴影、迎着阳光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内向、忧郁、离群和成绩不理想现象,也就是说,他们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上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善治水者,要识水性;善教者,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是否懂得学生的心理乃教育工作的收效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大
单亲学生多数不大爱说话,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孩子甚至行为怪异,如果受到不健康的影响,容易步入歧途,甚至导致犯罪。
家庭破裂对于年幼的孩子是多么沉重的打击,遭受了这样的暴雨狂风,生活的路他们究竟怎么走?他们渴望关爱、渴望融入集体。我作为班主任,与班里的单亲孩子交朋友、交心、资助他们,以真诚和友谊为基点,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
二、给学生松开心理的“结”
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让别人知道,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自尊,因而不能让他们在公共场合受窘。我找班里单亲学生了解情况、谈心,以及送给他们学习用品都是在避开其他同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毕业其他同学都不知道班里还有单亲家庭子女,这使他们觉得老师很值得信赖,很尊重他们。
三、爱心滋润单亲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对老师很敬畏,他们几乎不主动与老师接触,经常是能躲就躲,老师找他们谈话,也是迫不得已一问一答,不问则不吭声、冷场。遇到难题,宁可不会,也不愿意去请教老师;碰到困难,宁可忍着,也不敢找老师帮助。
我知道单亲孩子十分需要大人的呵护和心理开导,为此,我经常找他们单独谈话,态度和蔼,嘘寒问暖,像家长似的,还经常摸摸孩子的头,轻轻拍拍孩子的肩,细微之处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和爱心。
四、耐心辅导,提高学习成绩
单亲孩子心情是痛苦和迷惘的。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手段,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走出自我,融入集体,从而确保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逐步引导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充满憧憬。
我经常给他们讲不幸的生活遭遇,会造就出非凡的人才,世界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是屡遭磨难的。如贝多芬耳朵聋了,但没有阻止他创作出世间最动听、最美妙的乐曲;柴可夫斯基自己生活十分悲惨,却创作出不朽的《天鹅湖》和《悲怆交响曲》;托尔斯泰一生经历曲折才写出旷世之作。我经常教育单亲孩子要像伟人那样在逆境中崛起,与命运之神顽强地抗争,努力学习,达到理想的彼岸。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学习上给他们单独辅导,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各方面就随之健康发展了。
我从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让单亲孩子懂得自己的处境,并产生对生活的热情与自信,掌握生活的技能,自立自强,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老师的关怀下,单亲孩子带着健康的心态和很好的成绩,顺利升入了高一级学校。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篇2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婚姻关系破裂, 离婚率不断上升, 单亲家庭数量猛增, 单亲子女的数量随之急剧上升。他们的思想、学习、性格、健康带有极大的特殊性。面对数目庞大并日益增多的单亲家庭子女, 社会、家庭如何关爱他们, 特别是广大学校教育者们如何有效开展教育工作是一个厄需解决的问题。
一、单亲子女行为变化表现
婚姻关系破裂对夫妻双方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 但对子女来说无疑是个灾难, 成长环境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关系的变化导致子女在学习、情绪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化, 如:注意力易分散、作业完成不了, 成绩下降、谎言等。父母离异后, 子女情绪也有较大变化, 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 性格变得孤僻。这种失衡的心态若不及时发现、纠正, 从长远来看会扭曲性格, 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严重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 还有部分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单亲家庭子女易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调查, 单亲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1%—3%, 而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单亲家庭子女占六成以上, 这一群体呈现出以下问题:
(一) 冷淡, 孤僻, 交往意愿低。这类单亲子女给人内向, 沉默寡言的印象, 他们与人相处没有热情,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本就不关注。
(二) 自卑、凡是悲观, 精神状态不佳, 缺乏进取精神。这样的学生, 一般缺乏自信, 遇事不敢发表意见和建议, 兴趣降低, 学习没有动力, 活动没有激情, 总想着尽快离开学校去独立生活, 或者干脆“宅”在独立的空间足不出户, 表现出抑郁的症状。
(三) 性情怪癖, 标新立异。一般不愿谈论自己和家庭, 难于沟通、漠视规则、不受约束, 易表现出一些非常态行为。
三、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 家庭、学校、社会合力关爱单亲家庭子女
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了单亲家庭子女每天学习、生活、成长的全部环境, 三者对于其成长缺一不可。如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处理不好, 单亲子女的成长就会失衡。因此,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营造和谐的系统环境, 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关系, 共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者, 要注重与单亲家庭的父母进行沟通, 建立畅通、及时、有效的联系沟通模式, 将其子女在校的情况及时知会其父母。
(二) 家校共育, 学校协助家庭提高育人科学性
1.学校应主导开展单亲家庭专题活动
学校教育是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各项针对性工作。如开设单亲家长辅导班, 定期开展家长学习活动, 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家庭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或邀请个别单亲家长分享育子心得, 相互交流。同时, 还应号召其他家庭共同关心、帮助单亲子女。
此外, 学校还应加大对班主任在处理单亲家庭子女这一方面的培训及指导。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处理非正式群体的各方面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在班级中比较特殊, 学校可邀请校内外教育学者、心理专家等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帮助他们增加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 注重引导他们多关注这些问题学生。
2.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针对异常个案, 学校应根据情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防止心理危机导致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心理联络员的作用。同时, 建立多级预防体系, 将学生工作、医务部门及学生组织纳入联动体系, 通过学校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起到保障作用。
3.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及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发展水平还很低, 各学校应重视, 增加专设机构、增加专业人员、增设专任岗位。
4.学校开展课题研究, 以研究带动工作
学校可成立课题组, 进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专题研究。可加强与同级学校交流, 取长补短, 也可向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寻求支持。还应利用好新媒体及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好国内国外新理论、新进展、新成果, 深化理论研究, 指导实际工作开展。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此, 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的重视, 更需要专业机构、专业队伍, 并且保证落实, 而不虚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凤栋张慧琴.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行为特征与教育[期刊论文].华北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1509-4520 (2003) 02-0032-02.
[2]王诗堂王海燕.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探索[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 (2005.5) .
[3]傅安球.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篇3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05-02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在一个现实家庭生活之中,父亲和母亲当中的一方缺失的家庭。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但是,伴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单亲子女的数量急骤上升。毋容置疑,单亲子女其思想、学习、性格甚至健康都有别于正常家庭子女,带有极大的特殊性。这个事实,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新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本文选择初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群体在教育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初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心理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个体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初中生身心的发展,心理更加敏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然而,作为微观环境中对人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家庭环境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对初中生的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实际工作中的调查了解情况看,学生在心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心理情感的自我封闭。家庭的变故,使这些子女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及对环境的不满怨愤。这些情绪容易导致他们心理意识上的自我封闭,他们不愿与人交往,有什么问题都放在心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与同学难以建立较好友谊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帮助,这种不良情感会逐渐积累,导致心理上的交往障碍。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她)们基本上都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他们觉得自己处在孤独的世界当中。这样的心理必然导致无法与人有效地沟通。严重的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轻生。
2、单亲家庭的子女比其他正常家庭环境的子女更加叛逆。首先是对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家庭的教育上,他们大多数会认为父母的行为对他们不公平,因而他们对父亲或母亲的许多方面的言行都存在抵制或反叛的心理,对父亲或母亲的教导不愿接受。有时还可能表现得很激烈,甚至于为一些小的争端而离家出走等。对学校里的许多教育也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其次,这种叛逆还表现在不守规则或无规则意识。在集体中不愿遵守既定的规章制度,我行我素,或故意在集体中制造一些混乱,心理上就感觉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对于别人的劝阻不加理会甚至对抗,进而引起更大程度上上的反叛行为。
3、发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强烈的自卑感也是这一群体问题的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家庭发生改变,在孩子们看来是一个不可接受的事实。于是他们的心理的那种自卑感就会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往消极方向思考,在学业上表现为缺乏上进心。从所了解学生的来看,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学习大部分都处于中下的水平,而学习比较好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却较少,并且他们的成绩的取得明显伴随着压抑感和艰难的努力。自卑感还让他们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不敢提问,长期积累将会造成沟通障碍。
二、由于心理上的刺激,或缺乏良性引导,导致行为上也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1、单亲家庭子女相比其他同龄人来说更易于染上不良习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根据直接和间接的调查,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子女都有许多通宵达旦上网的经历,比健全家庭子女比例高得多。除此之外,抽烟、喝酒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长期的有效的家庭管理,更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交。“‘群体动力学”代表人物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或结果”、“人的行为是个人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①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本身就存在着比较强的叛逆思想,又处在初中这样一个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对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的种种行为,认为与众不同,很容易被诱惑,从而去与这些不良社会分子结交,甚至与这些不良社会分子称兄道弟,与这些不良社会分子拉帮结派,并有意无意之中把这些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带入校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学习气氛带来消极影响。
3、单亲家庭子女的组织纪律性更为松散。在课堂学习上,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比如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与其他同学讲话聊天。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不关心讲课的内容。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之中,不愿遵守集体纪律,组织纪律性十分淡薄,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散漫自由。对于他们的教育,他们有的不愿接受,不以为然;有的虽愿意接受,但是长期散漫自由的习惯已经养成,又缺乏毅力,难以改变。在生活之中,亦由于经常触犯一些既定的规则,发生许多冲突。
三、单亲家庭子女许多问题的形成、积累还会造成某些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许多方面:首先,不利于社会对个人提出的社会化要求,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单亲家庭情况影响到这些青少年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影响到国家对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目标。而任何社会都向其全体成员提出需要遵从的行为准则和方式,单亲家庭产生的问题也影响到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问题还表现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不足。中国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家庭来进行的,某些成员角色的缺失,以及角色教育的不足,会导致性别角色的混乱。
其次,产生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它包括三种:第一种是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社会规范的行为。把头发染成各种
颜色,整理一些奇型怪状的发型,违背了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也有违作为学生的教育行为规范。第二种是违章行为,这种行为虽然不象违法行为那样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但对实际的社会生活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就如与社会上的人拉帮结派,聚众闹事,在公共场所违反社会秩序等。
参考文献:
[1] 曹建平等《现代心理学》新华出版社,1999.1
[2] 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
[3] 陈秋荣等《现代教育学》新华出版社,1999.1
浅析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篇4
梅河口市小杨学校谷 斌
电视连续剧《单亲之家》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两句:“少了妈妈只有半个家,少了爸爸啊我呀好害怕……
每当听到这首主题歌,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双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首先要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在几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 1
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
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自卑而
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
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
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
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
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
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
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
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
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
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
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4、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
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
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
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臵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我班有一名叫魏鑫的同学,她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父亲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她与继母不和,经常闹别扭,有时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我了解了情况后,及时和她进行沟通,父亲总不能单身一辈子,你总是要离开父亲的,要想父亲好好的生活,那必须得有人陪、又人照顾。在我多次的教育下,她能正确处理与继母的关系,我感到很欣慰。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
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
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组织 “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我班有一名叫赵
珊的同学,上课时总和老师顶嘴,我了解了情况后和她进行沟通,得知她的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在家和父亲也经常吵嘴,因此也离家出走过。得知了这些情况,我耐心的对她进行教育,正确的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同时我也让她担任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让她感到老师对她的信任,使她能重新找回自信,努力学习。现在她的成绩一直是班级最好的,作为老师的我十分欣慰。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篇5
摘要: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最近几年离婚率的上升,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渐上升。我们作为未来的教师,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而,我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单亲家庭学生性格的缺陷,其形成的原因以及教师应如何对其进行辅导。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师 家长 心理辅导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庇护,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自卑„„他们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违法犯罪的可能性远超过正常家庭中的孩子。有调查显示现在单亲家庭学生人数已经达到学生总数的17.6%,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未来的教师,我认为我们有必要特别关注这些特别的群体,了解他们异常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辅导。
一、单亲家庭子女易产生的性格缺陷
1.自卑
自卑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之一。它是由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的、不适当的自我否定的态度。在活动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父母离异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认知、社会性等方面。若再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
2.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产生形成怯懦性格。它的核心就是害怕,害怕一切。它的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等。破裂家庭的夫妻由于感情纠葛,不仅无力顾及孩子,还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因此,离异家庭子女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
3.粗暴
易冲动而又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其核心是冷酷无情。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定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离异家庭子女更是如此。
4.孤僻
离异家庭的子女很容易产生性格孤僻,他们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会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5.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观上感到非常痛苦,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较强,对集体冷漠,与师友感情疏远,容易出现对抗情绪,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以及“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多数时候会出现父离异前家庭条件不错,也很有文化传统,从父母离异后,沾染了不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与家长的教育背道而弛,厌学,纪律散漫等情况。
二、单亲家庭子女性格产生的原因
1.父母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有的单亲家庭子女放到爷爷奶奶家,长时间不和父母见面。有的子女虽然跟父亲或母亲生活,可家长的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孩子,孩子甚至一连几天都没有时间和家长交流。所以,单亲家庭子女缺乏父爱或母爱,甚至两者都缺乏,即使得到一些也是暂时的,残缺不全的。
2.自卑心理导致孤僻。
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他们渴望得到父爱或母爱,但又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因此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下去导致性格孤僻。同时,长时间得不到关爱,也使子女失去了少年儿童所应有的天真烂漫,开朗活泼,对许多事物都表现出相当冷漠,不愿与人接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使得他们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明显低于同龄人。
3.心灵受伤害致使性格脆弱。
父母离异前,很少有不吵闹的。孩子在吵闹中生活,心灵上受到很大的伤害,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温馨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也是良好性格形成的温床。而这些离异家庭子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安宁和谐的环境、轻
松愉快的氛围,而且父母离异的冲击,在他们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痛。加之这些学生的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均不高,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往往缺乏冷静和理智,使孩子终日生活在一个争吵甚至打骂的恶劣环境之中,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极度不利的。这可能会造成孩子对社会及人都持有一种怀疑甚至敌视态度,缺乏温情,性格孤僻。
4.被冷落使他们常做出格的事。
单亲家庭子女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受冷落的感觉,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因此他们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父母、老师的关注。这就是有的单亲家庭子女想犯错误的原因所在。还有的家长或爷爷奶奶,认为父母离婚,欠孩子的较多,当孩子有缺点错误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使他们做事易出格。
三、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用一颗真诚、理解、的爱心关爱学生
亲情是学生最为重要的情感。然而,单亲家庭孩子的亲情总是少之又少,母爱或父爱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情感非常脆弱,因此关爱成了他们的“强心剂”。往往老师一句看似平常的问候,如“天气冷了,有没有多穿件衣服啊”等,会使他们的行为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时,在教育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必须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是用心灵交换心灵,不歧视,平等相待,多给他们自尊、理解。在教育这些学生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并引导全班形成一个关爱的氛围,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尊严,呼唤起向上的决心。
2.抓住机会,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赏识,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长期受到歧视,往往自以为很笨,不是升学的料;另一方面,各种荣誉和职务与他们无缘,他们的内心更渴望别人的赞美,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大拇指,一个鼓励的抚摸,就可以让他快活上一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欣赏他们在课内外表现出来的善意;欣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欣赏他们每一次的“心灵闪现”和对自己的超越。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关爱学
生,通过在学校和班级开展手拉手,心连心、送温暖等活动,解决单亲学生的经济困难,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鼓励学生多与他们交往,谈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形成关心和爱护他们的风气。
3.与家长联合共同引导孩子的发展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不仅靠教师,靠学校,更要靠家长。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努力给他们创设祥和、安宁的生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使得父母充分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家长一些建议,例如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乱发脾气。此外,教师应该也倡导社会关心单亲家庭的学生,不歧视,尽自己的一份爱来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我想如果社会、家庭、学校都能高度地重视,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改变这些孩子的特殊心态,我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单亲家庭的学生将会拥有双亲家庭般的温暖,将会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性格》承德市第八中学李森
2.《离异家庭儿童依恋缺失及师生关系的依恋补偿》陶琳瑾
3.《用爱心教育单亲家庭学生》杜祥荣
4.《不信东风唤不回———对来自单亲家庭子女的思想教育转化》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初级中学宋加平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单亲家庭已占很大的比例。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教育不当引发出来的青年犯罪等等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教育应提上日程,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正确的教育方式。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
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
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
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单亲家庭已占很大的比例。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教育不当引发出来的青年犯罪等等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教育应提上日程,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正确的教育方式。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
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
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
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独尊型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
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不完全由家庭产生,但父母离异,放松管教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决不可低估,老师、家长和社会应对这些感情特困户重点扶贫,采取有效方法,对症下药,使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7
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婚率逐步上升,让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数量逐年增多。从教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容易产生性格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这是很多教师的共识,所以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
二、现状分析
对大多数单亲家庭而言,由于家庭环境特殊,往往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如下:
(一)家庭破裂,心理自卑
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他们缺乏心理准备,感到无所适从。尤其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以往的生活,失落感会使他们沉浸在悲伤中。在学校里又会经常受到同学的轻视,加上社会上舆论,因而对父母的离异感到羞耻,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二)缺乏信任,心理封闭
他们在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更多地看到的是敌视,导致他们对人际交往缺乏安全感,过多地束缚自己的言行,不轻易相信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面对他人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此以往,将从人群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
(三)渴望尊重,心理逆反
单亲家庭学生在“生活场”中地位不高,作为弱势群体,容易成为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希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映非常强烈,喜欢“顶牛”,甚至表现出打架、逃学,破坏公物、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以显示自身存在价值。
以上列举的不良心理特征不仅在单亲家庭子女身上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存在这种现象,但是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更为典型,并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
三、解决策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都负有责任和义务。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才能促进单亲家庭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一)重视家庭教育责任
1.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思想认识和情绪,敢于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对家庭变化有正确认识,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明白孩子定时到父亲或母亲那里去是正常的情感需要,谁也不能剥夺这份权利,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
2.家长让孩子明确作为家庭成员所负担的责任,要努力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爱孩子没有错,但要理智和适度。失去了父爱或母爱是非常痛苦的,有些父(母)亲,一味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并以此来补偿,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3.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交流,及时疏导并采取妥善的解决措施。
(二)明确学校教育责任
1.建立档案。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的了解、跟踪,进行正确引导,并加以记载,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开展“结对子”活动,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身上,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2.关心爱护。爱是教育的本質,家庭变故,使他们心理失衡,各种异常行为也就出现了。教师应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使他们感受信任;应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他们的特殊关爱。比如生日时赠送小礼物,但不可过多地表露对学生的同情,否则会导致他们更多注意自己的不幸而无法自拔。
3.环境影响。单亲家庭学生所在班集体的班风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教育其他学生热情帮助、关心单亲学生,用集体的力量感染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借助这些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并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三)强化社会教育责任
1.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运用多种办法,如经济管理、舆论宣传甚至法律手段等来控制离异家庭的非正常增长。在全社会推行婚姻价值观的道德教育,倡导符合道德伦理的婚姻家庭观念,促进幸福美满家庭的健康发展,减少单亲家庭的产生,从源头上抑制单亲家庭子女的产生。
2.社区要从各方面给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关心,并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生活上可通过社区互助等形式对离异家庭中生活困难的同学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思想上经常上门家访,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单亲家庭子女。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 篇8
崇明县竖新小学
张琴
个案一:Y同学,五年级,父母离异并再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该生聪明,接受能力比较强。从三年级开始,该生经常会不来学校上课,奶奶多次来校哭诉,班主任老师也多次上门家访,但该生是一个人关在屋里,避而不见。据奶奶陈述:该生曾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活着没有意思。第一次不来学校是因为奶奶不让他与母亲通电话。虽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奶奶的教育非常反感,奶奶拿他没有办法。
个案二:Z同学,五年级,父母离异,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因为从小缺乏母爱,父亲对他非常宠爱,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而他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甚至离家出走。通过他的父亲了解到,该生脾气比较倔强。据老师反映,该生平常与同学交流比较少,学习也比较困难。
以上两个个案都是单亲家庭的子女。近年来,单亲家庭的子女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校单亲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父母离异,孩子由隔代抚养,像个案一。二是父母离异,孩子由其中的一方抚养,像个案二。不管是哪一种,父母离婚都给孩子的心灵投下了阴影,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 1.孤僻
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不少孩子表现得经常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由于一些孩子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隔代交流又比较困难。他们有了心事,没处倾诉。原本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不得不一个人面对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孤僻。与同学不善交流,遇到问题放在心里,不能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2.叛逆
不少单亲的孩子还会对其他同学有排外和仇视的情绪。C同学父母离异,和父亲生活在一起。那天,他看到班上一个同学拿着生日礼物玩具车炫耀,就抢过来把他扔下楼。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有什么了不起,谁让他炫耀的。”原来自从父母离异后,他虽然判给了父亲,但父亲工作很忙,大多数时间都是与祖父生活在一起。C同学的生日,就是祖父给他煮的一碗面条和一个荷包蛋,哪有什么玩具。
3.冷漠
因为从小得不到亲情的温暖,使这些孩子也变得比较冷漠,对周围的任何事情不感兴趣,对班级活动参与不积极,对学习不感兴趣。
4.自卑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比较自卑,他们表现得比较敏感多疑,既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别人。由于一些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不好,使得这些孩子更加自卑。
5.情绪不稳
父母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表现得情绪不稳。像个案一的Y同学,心情好的时候会来学校,也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但一旦有什么不如意,就会不来学校上课。他晚上常常不上床睡觉,睡在椅子里。那天半夜奶奶看到他还睡在椅子里,怕他着凉,就把他抱到床上。为此,他就和奶奶发脾气,第二天就不来学校上课了。
6.散漫自由
有些单亲家庭,父母一方或者祖辈觉得孩子很可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溺爱,时间一长使得这些孩子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放任。在学校经常迟到、旷课。Y同学每天回到家里就是看电视,每天都要看到很晚,作业不能完成。
二、单亲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情感的缺陷
单亲家庭子女不是没有父爱,就是失去母爱,使他们内心受到伤害。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有的离婚家庭,父母之间的恩怨比较深,有的在孩子面前相互贬低对方,使得孩子无所适从。Y同学亲历了法庭上父母之间的唇枪舌剑,亲耳听见母亲说:“孩子我不要。”父亲说:“那我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母亲说:“随你怎么处置这个孩子。”从此以后,Y同学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给予的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在情感交流方面比较缺乏。因为觉得孩子比较可怜,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满足。目前孩子每天的零花钱涨到了10元。其实,金钱是填补不了情感的缺陷的。
2.教育的失误
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往往存在一些偏颇,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孩子寄语过高的希望。Z女士第一次婚姻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现跟随父亲生活,与母亲断绝来往。再婚后又有了一个女儿,但是第二次婚姻又以失败告终,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内心一直希望女儿能够争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前进,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关注,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合,便会引起严教过度,出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她还不自觉地一直拿女儿与儿子比。越比越觉得女儿不行,越比女儿真的越不行。母女之间关系紧张,母亲觉得女儿不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女儿觉得母亲管得太严。
二是对孩子监管不力。有的单亲家庭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自己为了生存外出打工,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家长沉湎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孩子的关爱。有的家长缺乏责任感,把孩子当成包袱和拖累,把孩子当作皮球那样踢来踢去。Y同学的母亲一开始还能够经常与孩子通电话,但后来再婚了,怕孩子影响到自己新家的和谐,所以就很少再打电话关心他了。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也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三是过度溺爱。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孩子的不良心理。
3.缺乏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当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重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导致心理问题堆积越来越多。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当出现心理不适的时候,他也不会意识到,也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
三、如何对单亲家庭的子女进行心理辅导
(一)家庭方面
1、帮助家长解开心结
其实单亲家庭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问题,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寻求改变。
Z女士就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向老师哭诉,说自己如何不容易,说孩子如何不懂事,说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孩子觉得妈妈在老师面前丢脸,也让自己在老师面前丢脸,觉得妈妈一点本事也没有。
针对这种现象,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首先要求Z女士要自立自强,重塑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能将怨天尤人的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而是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C同学的父母离异后,他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大人之间的恩怨,不允许孩子的妈妈来看孩子,也不允许打电话。在对孩子父亲进行辅导的时候,首先从改变他的认知开始,通过解释帮助他重新认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虽然离异了,但是亲子之间的关系是改变不了的。一切都要从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出发。后来这个父亲接受了我的建议,允许孩子与母亲打电话,假期里也允许孩子到母亲那住几天。
2、指导正确的教育方法
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作为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要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如果有可能的话,孩子最好不要扔给祖辈,即使没有办法要祖辈带,父母双方都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离异了,但是他仍旧可以获得父母的爱。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多采用鼓励和赏识的方法,给予正强化。研究表明,正强化能够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并越来越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得到更多一份关爱。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当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表现出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要及时鼓励并给予孩子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说声“你真棒”“你做得真好”等激励的话语和肯定的行为,使孩子对自己重建信心。
(二)单亲子女方面
1.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给予真诚的关怀非常重要,让单亲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关怀。
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在倾听的过程中给予共感,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
虽然这些孩子一开始都不愿意开口,有着很强的心理防御。但当你有了良好的共感的时候,他们对你产生了信任的时候,他们会向你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
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轻轻的抚摸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情感上的温暖。
2.激励——坚强面对现实
帮助孩子澄清一个事实,父母离异这是一个你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就要勇敢地去面对。通过“荣誉激励”、“竞争激励”、“目标激励”等,培养孩子的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为他们树立一些榜样,通过榜样来激励他们。如在对Y同学进行辅导的时候,我和他一起看了一段视频,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如何自立自强。让他感受到,和这些孩子比起来,他还是幸福的。所以幸福是自己的一种感受,不是靠别人给予的。
教给他自我激励的方法。一是改变消极的想法。大人离婚是大人们的原因,跟你没有关系。父母离婚并不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至少你不会每天提心吊胆,至少你现在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你也不愿意生活在父母每天的吵架中的。因此父母离异虽然你很伤心,但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二是正确地自我评价。不要一直对自己说我不行,不要以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边上辅导,你就不能学好。每天起床对着镜子说,我能行的,即使爸妈不在身边,我照样行的,我会比你们做得更好。三是确立目标。帮助孩子确立一个目标,并配以积极的行动,并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3.助学——激发兴趣、培养方法
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父母在学习上的指导,所以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老师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在参与活动获得自我认同,从而变得自信开朗。
Y同学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老师让他参加学校的科技节小制作比赛,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果然他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当他拿到奖状的时候,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的腼腆的笑。
在平常的学习中,多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和复习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降低一些学习要求,逐渐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4.导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单亲家庭的子女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上学迟到、作业拖拉、卫生习惯不好等。如果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因此要重视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是认知重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并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利己利人的。
二是行为训练。比如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指导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并自我监督。早上调好闹钟,确保准时起床,不赖床。回家及时做作业,做完作业再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三是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正确运用强化,以达到良好行为的养成。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的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早期干预 篇9
姓名:吴晓福、姓名:吴晓福、张森 学校: 学校: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校 地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嘉泽路 39 号 邮编: 邮编:610081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1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早期干预
文章摘要:众所周知,家庭变故中受害程度最大又最无辜,影响最深远的受害者是未 文章摘要 成年的孩子,经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子女的各种心理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多 存在人际关系障碍。主动帮助和善意引导是我们应该伸出的援手,否则将来受伤害的是更 多无辜的人,甚至上升为社会问题。早期干预 关 键 词:单亲 社会化 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障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的单亲家庭,其子女在成长过程 中因家庭的变故(如父母长期分居、离异、服刑或去世等),由此带来的亲子关 系的调节、适应等问题,再加上单亲家庭教育的不当或滞后及学校教育的漠 视等弊端,往往会导致单亲家庭子女出现心理障碍,如:安全感缺失由此脆 弱胆小;缺少爱抚要么放任不羁要么封闭自卑;感觉被抛弃过由此悲观敏感 或个性极端、偏执等心理问题。形象的说这些心理问题要么像刺猬一样对周 围保持高度警戒防卫,要么像河蚌则用厚厚的贝壳保护自己瘦小的身体。仔 细分析多体现为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 社会学家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形式,良好的 人际关系又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并且,据精神卫生 临床研究,所有精神障碍都表现为人际关系障碍。笔者在针对所在小学的单亲家庭儿童做问卷调查后,又针对有特殊个案 的学生做跟踪心理辅导后,通过整理分析认为单亲家庭学龄儿童在学校的问 题心理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各种障碍 人际关系的各种障碍。小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初 人际关系的各种障碍 级阶段,而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儿童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 或缺陷,最终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家庭的不幸,内心的无助 与孤苦,使他们对理解与关爱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要求
2
尊重和同情的需要。在现实的际遇中,他们年龄小缺少沟通能力,又没有求 助的意识,靠自己在懵懂中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形成自己片面偏颇的认识。随之而形成的个性凸现为两面性: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 存。由于单亲家庭变故的遭遇给孩子心灵留下的阴影在没有得到抚慰,扫尽 阴霾时,这部分单亲家庭学龄儿童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入 格入态比
其他学生慢,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环境的需要,在校表现常引起同 学的嘲笑及老师和家长的反感、困惑。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感到抬不起头被 歧视、冷落,显得极脆弱不自信,充满了挫败感。如果不加于正确疏导它将 危害其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影响一生。童年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潜意识的不安全感和心理冲突将一步步妨碍正常的心理功能的发挥(如 集中注意,良好的记忆,有条理的思考,相对稳定的心情,做抉择并付之于 有效行动等)或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如不能上学,不能交朋友,不能与他人 合作,造成人际关系障碍等)。通过调查,90%以上的单亲是因父母离异造成,众所周知在矛盾冲突不断 的离异过程中最大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孩子们。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受离异影响 最直接的是亲子关系的变化,这一巨变造成的很多问题因家长的认识有限或 忽视,而学龄儿童无法宣泄和表达其痛苦,因此在学校则多表现为违纪行为,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打架、懒惰、不愿意上学等。就典型的心理问题现罗列如下:
3
典型心理 问题
产生原因及 心理机制 通过行为破坏团队的气氛,或对他 人采取攻击性行为,意图引起他人的重 视和注意。监护人较极端的管教方式,要么长 期的冷落,要么过度的放任,缺乏必要 的管理和沟通,缺乏对欲望和潜意识的 正常表达方式。
易混淆的情况 及区别 少儿多动 症多与先天遗 传有关,而过分 好动或攻击性 行为多在后天 形成。
干预措施 系统脱敏疗法 ——由家长和学校 配合,同伴协助,及时发现,及时引 导或制止,并明确 其错误。(多在低年 级适用)
好动
因受到强烈的刺激如父母的激烈争 吵、殴打、迁怒、离异,产生不安全感 导致对单亲的过度依恋。父亲或母亲在离异后对子女的过度 恋母(父)保护、过度溺爱或管制,导致子女在与 单亲长期相处中,与外界发生相对隔离,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惧怕与外界相处,或惧怕失去单亲,乃至产生人际交往困 难,甚至无法正常学习。
在校表现为 厌学、无法呆在 学校,易被视为 懒惰、故意违纪 等。
认知领悟疗法 ——通过沟通、分 析,让孩子明白其 行为的幼稚性,采 取措施,逐步分散 注意集中点,并适 应学习环境。(多在 高年级适用)
多因自卑引起,不会处理或缓和在 社交恐惧 社交过程的产生的心理冲突,没有得到(表象多 良好的引导或缺乏爱护。为孤僻内 先天的属于抑郁质,后天成长中没 向)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或受到强烈刺激后,产生的与外界交流困难。
易与自闭 相混淆。
。社交恐惧 的动因是想社 交但处理不好,而自闭是缺乏 社交的前提。
引导其放下自 卑感,培养社交兴 趣,培养社交中可 展示的能力,并鼓 励参与社交活动,让他体会社交的成 功。
上课或交谈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 短,易转移,经过提醒后能集中但持续 注意力集 时间不长。多由于潜意识的不安全感和心理冲 中困难 突妨碍了正常的心理功能的发挥或导致 社会功能受损。
易被视为 开小差,故意不 认真学习,受到 教训、惩罚、强 求。
采取行为训 练,逐步适应学习环境的要求,消除 不安全感和心理冲 突。
因家长的认识水平有限,单亲家庭学龄儿童的问题心理多表现在学校由老 师发现,其实质内心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的改善和建立上,因此需 要家庭教育同步启动,通过家校配合采取有效的行动,比如:矫正性情绪体 验,启发、鼓励、积极暗示,友好关系的体验,获得成就感等,按照接受、
4
理解、沟通、调理的步骤实施,来消除焦虑感,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心理“泥 潭”快乐的成长。接受:学生的心理问题多由父母、长辈的教训、惩罚、强求、苛求甚至 接受 伤害造成,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宽容学生,接 受学生的现状。对同样经受了心灵煎熬的家长来说要从自己反省也是一个痛 定思痛的过程,不要轻言放弃,那将是一生的痛。再说接受是早期干预的前 提条件。理解: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那么改变也需要一 理解 个“耐心的折磨”,切不可期望过高,也不要太过放松。而这个变化过程也是亲 子关系的改善、重塑过程,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需要假以时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早期干预的起步阶段。沟通:改善、重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工作的重点在于身体的接触和语 沟通 言的沟通,而不是说教,甚至打骂。不管年龄长幼都需要倾诉表达和感知“被 爱”。家长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和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来建 立沟通。家长们要把生活的艰难困苦先放在微笑背后,在孩子读书、做作业、玩游戏时尽量多陪伴他们一会儿,有条件的和孩子一起饲养一两只小动物,在互动过程中低姿态与学生沟通,让其宣泄、减压,逐步让孩子养成沟通的习惯,为改善、重塑创造条件。沟通中逐步掌握分寸,因为是自己带大的孩子, 秉性好恶自己知道,应该不难。调理:如果确认孩子出现了的心理问题,那么请一定要向专业人士或机 调理 构求助,心理问题还不是心理疾病,但比一般的疾病更难“治疗”,需要使用 科学的方法为佐料,用爱心
的文火慢慢煨,方能烹出一锅美味的 “心灵鸡汤”。科学的方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多开展家长学校在心理学知识方面的讲座,有条件的家长
5
应该多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有时间可以看看 CCTV—12 及各地方台的心理 讲座和案例分析。我们不能苛求家长和老师都成为心理专家、教育专家,但现实给我们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逼迫我们抓紧时间尽快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实的需 要。愿天下亲子相爱相守直到永远!愿如花的少年绽开绚烂的花朵!
参考书目: 《心理治疗的基础》钟友彬著 参考书目:
6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分析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1-1一、个案调查分析
初三(1)班学生樊学(化名),性格孤僻,不爱说话,爱打骂同学,经常逃学,伙同一些染黄发的社会青年玩耍,甚至夜不归宿,进游戏厅、录相厅、网吧等,故而学习成绩差,考试从未及格过。但是他劳动积极,老师安排他负责劳动,任务完成较好。
他从小随母亲生活,由于缺乏家庭温暖、放任自流、受人歧视,养成性格孤僻、自卑内向、自由散漫、欺小凌弱、逃学进网吧等坏习惯,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笔者作为樊学的班主任,对这样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1.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许多夫妻由于感情恶化等原因离婚后,夫妻双方出于再婚或生活压力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把孩子当“皮球”踢来踢去,不履行对子女的教育和扶养义务。也有的单亲家长因忙于工作、交际等,无暇照顾子女,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心。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呵护,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与坏人接触,最终走向犯罪。以樊学为例:①该生三岁时,父亲因在外风流“一夜情”,造成了家庭的破裂。父母离异后,樊学随母生活,父亲从没管教过他。而母亲虽对他疼爱,但由于早出晚归卖菜,加之嗜赌,且不说对樊学的管教无过多时间和耐心,就是对樊学的生活饱暖和学习情况也是关心不多。②受人歧视,平时少言少语,无童年欢乐,总想发泄自己的怨恨。有时间,不愿呆在家里,总想往外跑,找“同病相怜”的伙伴玩耍、倾诉。
2.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方法的不当。①过分溺爱,有求必应。这些单亲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一味满足,而对孩子思想教育或学业方面则关心不够,导致孩子为所欲为,使得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一旦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容易走向犯罪。②放任自由,撒手不管。由于婚姻的失败,这些离异家长在为生活奔波,加上自己的不良嗜好——赌博,所以顾不上管教孩子,更顾不上孩子的学习。这类的父母对孩子缺乏责任心,使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从而有心理压抑和行为退缩的表现。③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些离异家庭不顾子女客观实际,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时,非打即骂。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无形中使青少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甚至于精神崩溃。有的孩子怕挨打,便夜不归宿,最后给家庭带来惨痛的后果。
3.家长不良言行对子女的负面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有些离异家庭的家长,由于本身形象欠佳,或有不良嗜好,或赌博成性,或作风不检点,或脾气暴躁,动辄打人骂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极易成为孩子们消极模仿的对象,从而染上种种恶习。而有的家长甚至对子女的不良行为采取纵容、支持的态度,严重扭曲了孩子们的心灵,造成孩子性格和心理方面的种种缺陷。由于残缺型家庭的这些负面影响,使许多单亲子女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猜疑心重、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看问题易走极端等。这些缺陷和不足使单亲子女成为当前青少年中一个高犯罪的易发群体。
二、从心理疏导和教育过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1.耐心疏导,消除障碍。单亲孩子由于心灵过早地体验到不幸的滋味,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会存在一定障碍。特别像樊学因父母离异而缺乏家庭温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这类孩子更关心,更耐心疏导。由于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损伤他们的自尊。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的心理中最敏感的角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不怕困难和挫折。
2.奉献爱心,理解宽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异孩子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羡慕周围双亲孩子被众多的爱包围着,渴望能得到更多的爱。所以班主任要以真挚的爱心去对待他们。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要以诚恳、尊重、平等、信任的心态去同他们谈心,同情理解他们,和他们在思想、情感上交流,发动老师和同学关心、帮助、信任他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特长,提供他们显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即使一时不能扭转他们的错误,也要能理解、有耐心,对他们多些亲近,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鼓励,终会“金石为开”。用老师爱、同学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樊学的转变和进步就是“爱”的力量的有力证明。
3.勤于家访,乐于沟通。教师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多向家长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鼓起家长配合教育孩子的信心。对存在的问题,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教师要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样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用同是教育者的平等身份与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明确作为父亲或母亲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离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犯罪,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唤起家长的良知,为子女做表率。
【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推荐阅读: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论文07-01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8-29
单亲家庭子女09-11
县单亲家庭子女成长情况调查报告06-10
单亲子女心理分析06-02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09-01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06-05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办法10-13
单亲家庭教育案例11-04
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