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2024-09-28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共13篇)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篇1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总要求和评价建议。2.了解并熟悉全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弄清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这一年段所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和这一年段对学生的评价建议。

3.全面了解所任班级的学生。要经常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有关的思想动态,尤其是摸清学习困难生的有关状况。

3.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总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来阐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4.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好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5.新授、练习、复习、数学活动和单元练习、试卷评析等不同类型的课,都应有教案。每学期教案总数不少与教学实际的总课时数。

二、课堂教学

1.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成为师生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积极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课堂上构建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独特见解。

5.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准时上课,按时下课。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7.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作业与测评

1.课堂作业应在课内完成。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平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内。各年级还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并布置适量的课外实践作业。

2.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每次作业时做到字迹端正、格式规范。

3.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不仅要看答案,还要看解题过程,并做到批改符号统一,成绩采用等级形式。订正时也要统一要求,订正及时批改,注明批改日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做简要记录,及时讲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可当面批改,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4.学习成绩考查应重在平时,除了笔试,可适当安排口试。严格控制测验次数。

5.命题必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学生实际,试题设计科学,题意表达明确,题量适中,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6.对测试情况要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课外指导

1.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并指导他们阅读有关的数学课外书籍,参加数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这些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篇2

关键词:效率,观念,明确化,转变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讲, 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 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 努力做到“五个转变”。

“五个转变”是指: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 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目标制定明确, 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 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 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 有提高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 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稳定功能。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法制约学法, 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 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 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 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 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 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 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 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以上五项基本要求, 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1.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进行归纳分类, 以便帮助学生记忆。

2.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 使学生印象深刻, 不易遗忘。

3.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 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 抓住概念中关键知识点进行比较, 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4.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 从而便于记忆。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 学生不仅容易记, 而且记得牢。

5.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丰富的数学知识, 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 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 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

6.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

7.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 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

8.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 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 学生要想全面记住, 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 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

9.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 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0.实践记忆法。

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比如, 学习了有关的面积、地积的知识后, 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一块地, 算算亩产量。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兴趣

在学生的脑海中出现的不是单调的数字,而是美妙的音符。对于图形,教师可以具体化,将图形使用具体的实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现在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所以很少会有空间感。因此实物是非常重要的联想工具,是将图形具体化的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要求短而精。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多动,所以他们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时间不会很长。因此教师在分配课时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上的把握。在每节课都给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

一、小学数学课堂要求气氛活跃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好吸引,又不好吸引。因为小学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单一、乏味的事物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来进行课程的教授。

那么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有哪些呢?比如,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多样化的展示形式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色彩是最好的吸引形式。在课堂上面,可以用多彩的卡片、多样化的字体等等来展示课堂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堂要采用互动的形式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要使用学生的语言,用他们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互动是最好的方式,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中央,和学生随时交流。其实小学数学有它有趣的地方,就是能够结合简单的生活实际。生活中一些日常现象,我们都能够用这些简单的数字来解决。

三、小学数学课堂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我们在学习生涯中会长期学习的科目,也是一门基础科目。而小学数学则是我们数学生涯的起跑线,是我们培养数学兴趣的开端。小学教学教师担当了此项重任,也要为这项重任负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将数学有趣化的原则,将数学有趣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并且培养小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字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总之,对于数字的学习,教师一定要多加巩固,因为这是所有数学的基础。为了不让简单的加减乘除变成学生的累赘,就一定要将其形象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引导,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数学思维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最后还需要强调的就是“熟能生巧”,多多复习也会加强学生的印象。

参考文献:

梁婕.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校园,2011(9).

(作者单位 江西省铅山县永铜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研修计划 篇4

厦门市康乐小学

一、指导思想。

以《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数学教学要求》读本为依据,引导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要求》的内涵和要求,促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要求》和数学教材,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市、区暑期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面落实《教学要求》的目标细化工作,使各年段的数学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到位,提高我校数学老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发展能力。

二、研修对象

全校数学教师

三、研修时间

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时间及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时间

四、研修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中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结合教师平时教学经验,分年级对数学教学的六大领域提出学生易错的地方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的措施。

五、具体研讨工作安排。

9月份:

1、期初教研工作安排以及要求事项。

2、各备课组结合本年段两个年级的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要求》读本进行解读。

3、军英上课、说课,春琳、艺玲评课。

10月份:

1、集体教研,目标细化工作安排。

2、五年级开展教学研讨课并主持讨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3、六年级开展教学研讨课并主持讨论:《统计与概率》在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4、10月份最后一周结合科技节,开展各年级的学科实践活动。

5、周副讲座《作业设计之谈》

研讨:作业设计更合理性、科学性。

6、校内作业设计比赛。

11月份:

1、三年级开展教学研讨课并主持讨论:《测量、长度单位以 及质量单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2、四年级开展教学研讨课并主持讨论:《小数的性质以及数 的运算定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3、专题讲座。4、5、12月份: 参加区小学作业设计比赛。与火炬学校同研讨。(康乐承担)利用学校学科资源,请周小青副校长做《如何评课》的1、二年级开展教学研讨课并主持讨论:《竖式计算的格式要 求以及应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2、一年级开展教学研讨课并主持讨论:《20以内加减法及解 决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3、请市教科院叶金标老师结合福建省《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做《如何上好片断教学法》的专题讲座。

4、参加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比赛。

1月份:

1、教研组整理收集本学期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研训的相

关资料。

2、各备课组完成 “综合性应用”方面的目标细化工作。

小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篇5

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教师应在铃响前进入教室候课,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上课提示音乐结束,教师走上讲台,班长喊“起立”,学生老师互相致敬,然后开始上课。

2、下课音乐响后,教师结束讲课。下课不提前、不拖堂、中途不离开教室。

3、教师在课堂上须严格控制新课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20分钟,要精讲多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课堂规范,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站姿、坐姿和看书、写字姿势以及听讲状态,根据情况及时纠正。要求学生站直坐正。学生看书写字时,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视力。

6、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严格课堂常规纪律,搞好组织教学,对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学生(如睡觉、玩东西等)要及时提醒,及时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切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7、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职业语言,讲究语言艺术,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

8、严格按照课表安排上课,教师不能随便调换,确需调换时,必须经教务处同意。因公调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9、在教室以外的场地上课时,教师必须及时组织学生,整队并清点人数后,方可带学生到上课场地。

二、课堂教学“十”不准:

1、不准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教室。

2、不准坐着上课。如因病坚持上课的教师,经教务处同意,可适当放宽要求。

3、不准私自调课、变课,不得占用主课以外的其他课程。

4、不准打骂、赶撵学生,不得以任何缘由和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在上课时不准接打手机,不干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上网聊天、浏览网页、购物等。

6、音乐、科学、信息、体育不准随意变更上课场所,要有组织、有内容,不得上成自由活动课。

7、不准着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进入课堂,课堂上应落落大方,教态自然亲切。

8、不准在其它课上课时段随意扣留学生,做自己所带学科的作业或指使学生给自己干私活。

9、不准用方言授课,不得用言语刺激、挖苦、讽刺学生。

10、不准随意更改、删减教材,必须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参评论文格式要求 篇6

一、论文选题

结合本地州市、本校、本人小学数学课改工作的实践自定,应基于自己有价值的教学实践上的理论提升,选题不宜太大;务必密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洞、抄袭。

二、论文格式

1、封皮(包含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邮编、电子邮箱、电话等信息)

2、论文(包含文章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不再写作者的单位及姓名)

三、打印要求

1、请使用Microsoft Word编排论文,选用A4纸张,文章版面边距上下及左右均设为2公分,段落中行距为固定值,设计值为20磅。

2、打印

封皮打印:字体、字号可以自行设计,但需按要求反映出所有信息。

论文打印:

(1)标题(题目):三号黑体字居中,正文。

(2)【摘要】(整段摘要〈不包括标点符号〉以120字为限,宋体、12号字。)

(3)【关键词】(最多3个关键词,以分号分隔,宋体、12号字)

(4)正文:字数3000—5000字,全部小四号宋体字。一级标题单独占一行,加黑,序号用“

一、二……”;二级标题,序号用“

(一)(二)……”;三级标题,序号用“

1、2……”;四级标题,序号用“(1)(2)……”。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篇7

1. 制定目标、选择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五大目标。第一, 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 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 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第二, 认知、技能目标: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 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完成简单的组合动作, 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第三, 身体目标:通过教学活动, 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 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第四, 心理目标:在学与练中, 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 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第五, 社会适应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 积极勇敢、顽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围绕这些目标选择学生爱好的内容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以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我通过讲解、示范, 指导学生积极学习, 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游戏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 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情绪调控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双向教育活动, 既然是双向活动, 就存在着统一和矛盾的两个方面, 就潜伏着产生诸多情绪的刺激因素。再者, 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 一是场地大, 二是班级多, 三是外界人和事物的干扰面广, 这里面存在着更多更广泛的产生情绪的刺激因素。

情绪产生之后就必然牵动师生的情感, 当情感激动时, 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学会和善于调控好个人和学生的情绪, 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要自我调控情绪。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意志、智慧、修养, 冷静理智地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考虑激动情绪带来的严重后果, 主动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保持思维的条理性。

例如, 在集合队伍, 当学生迟到, 并不紧不慢地往这边走时, 首先教师会在思想上产生反感, 进而愤怒, 而教师情绪变化会迁怒于学生。假如教师在此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任其情感发展, 就会打乱课堂常规, 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假如教师发现迟到现象后, 冷静、理智地控制住个人的情绪, 平静地想想同学们为什么迟到,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就会使一场风波停止下来,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同时还会增进师生感情。

3. 注重常规教学

小学生大多是六到十三岁的孩子, 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要在体育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常规的形成是特别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常规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3.1 上课前:

教师要注意备好课, 设计好场地、器材的布置, 教师先到达指定地点等候上课;学生方面, 要准备好服装, 系好鞋带, 放好钥匙之类的金属物品。

3.2 课中常规:

准时集合上课, 注意上课礼节, 安排好病、弱学生在旁边学习, 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 注意安全和保护, 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 坚持正向教育, 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注意按时下课。

3.3 课后常规:

下课后, 组织好学生收拾器材。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常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 而是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 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形成, 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起着决定的作用。

4. 注意加强体育委员的培养

体育委员是教师的左右手, 因而体育委员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班级中培养几位体育骨干, 上课纪律就会明显变好, 课堂教学也更顺利。但是体育骨干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 让他们照葫芦画样, 管理班级, 组织活动, 同时还要向他们说明体育骨干的作用, 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 要随时随地观察, 帮助他们纠正缺点, 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5. 遵循教学有效性要求, 合理设计、精心准备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确定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单步骤, 教师根据经验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评价其结果, 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 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 所增加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指定与选择后, 还应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教学更有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6. 提高自身教学技术水平, 正确示范和规范动作。

论减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篇8

【关键词】减负 小学数学教师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3-02

1.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启智教育,也是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以及数字判断的基础,应十分重视。然而目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还想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提高教学质量,结果导致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极大地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自2004年实施以来,使得教育的本质逐渐回归,对减负的要求,有着美好的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播者,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减负和提质的重要实施者。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生活性和严密性给我们数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是否成功,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要实施减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只有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想法落在实处。

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合理安排时间,为自己空出进行专业深造的机会,通过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学会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参照以下两点:(1)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新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重要概念的学习,并要做到深刻理解其内涵,让新课程理念为减负提质的实施导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解决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指明灯,指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目的,不同的教学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中,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停留在学生的考分上,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教学行为、言语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多做练习题,这样,虽然学生分数考得高,但学生牺牲的是健康和快乐,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我们的教学只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应考者。因此,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新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对于实施减负提质显得十分重要。(2)加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为减负的实施夯实基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了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各学段的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建议。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其内涵,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小学数学的方向、教学的层次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保证。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小学数学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提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前提的。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的质量,那么减负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双赢的局面。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将整个教材烂熟于心,正确把握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能构造和梳理出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结构,除了传统的教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来制作课件。这就意味着在备课的工作量要增加许多,比如:在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如何安排课程内容,通过怎样的顺序来讲述所学知识,如何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问题;在制作完成时,要检查课件是否已经做完,是否存在错误,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放映效果等。这些工作虽然琐碎却又是很必要的,如果课件准备的不好,教师只是按照课件“读书”,势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在课堂中课件放映出现问题,则需要花费课堂时间进行调试,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们以为教师工作不够认真,进而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吃透”学生,在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把自己换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看问题,猜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会提出的问题等,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4.优化作业设置

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减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家庭作业量的各项规定,要求教师应避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不能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应科学合理的布置家庭作业。首先要满足量少的要求,其次应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适用性。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注重对必要基础知识的巩固,也要能锻炼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考虑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与他们能力相当的作业,这样就可以避免作业的单调,也能有效减少学生对作业的抵触心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减负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5.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为他们接受更深层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辉.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 2011,(3).

[2]史迎霞.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版), 2010, (9).

石墙镇中心小学数学常规要求 篇9

石墙镇中心小学数学常规要求

按照《济宁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规程》和《邹城市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去落实好我们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教研活动。

一、备课方面应做到以下几条

1、教师提前一周备好每一节课,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者上完课后再补备课的现象(即有一周的超前备课)。

2、备课时要做到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备。新授课、实验课应备祥案,复习课、练习课环节齐全,但可以备的简单一点。

3、单元备课环节要全,教材分析要全面详细(主要从单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本单元与其它单元的联系及在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学习是为后面学习什么新知识服务的)。单元备课的几大环节(五环节或六环节:教材和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教学措施,课时划分。课时划分要详细,应写清每课时教学的内容)。

4、课时备课环节要全,教学过程要备的详细、实用、具有可操作性,备课中应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因素。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注:课时备课的主要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或教后记。)

5、备课的课时数应严格按照教师用书的要求去备,数量不能少于教师用书规定的数量。

6、书写要做到整洁、清晰。书写是教师基本功的其中一项,起码要做到备课内容能让人认识。

二、作业具体要求

1、本学期一年级用田字格;二年级用小演草;

三、四年级用中演草;

五、六年级用大演草。另一种作业是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

2、作业本封面一律用钢笔清晰填写校名全称、年级、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乱涂乱写,保持整洁。

3、一、二、三年级用铅笔书写作业;四、五、六年级用钢笔书写作业;画图一至六年级一律用铅笔。

4、书写格式要正确,字体规范,大小匀称。一般数字要写在横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

5、作业内容以课本范例格式为准。如果课本中的题目不便于做演草,可以补充一部分便于做的题目,补充题目要抄上原题。

6、使用铅笔做作业时,清除误写的图字应用橡皮擦,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洁;使用钢笔书写作业,清除误写的图字统一用斜线划掉即可。不准使用涂改液、更正纸或透明胶涂改作业。

7、竖式的横线、除号、分数的分数线及有关的几何图形、图表等均用直尺画更佳。

8、作业量适中,每次作业不必过多,但也不应过少,每次作业至少一页。作业次数每周至少四次(除总复习外)。每次作业均在本子第一行中间标上日期和练习几、几页。

三、作业批改要求

1、布置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必须全批全改。批改作业用红色的钢笔或圆珠笔,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规范美观。逐小题批改,做到一题一批号。不允许一大题只打一个批改符号。

2、批改及时不过夜,批改应使用等级制,低年级也可使用一些鼓励性的图案。也可以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

3、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对学困生的作业提倡面批。

4、学生做错的题目一定要有改错,做下次作业时应先订正上次作业中的错误。

5、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6、教师要做好批改记录。记录内容要全面详细,不要有空项。特别要记录有创意的解法和典型的错例。对典型的错例要分析成因,以利于教学。

四、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教师业务理论学习。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可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做好学习记录。一学期结束后可以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2、开展教师间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做好听课记录及评析,听完一节课后教师间要做好评课议课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记录。

3、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每学期在校内至少上1--2节较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留下上课的一些资料(如教案、教研组长的记录,录像资料等)。

4、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邹城市石墙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1.莫旗小学科学教学常规要求 篇10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修订小学科学教学常规,力求体现这一课程理念,规范科学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2.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3.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4.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5.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二、备课 1.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 “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2.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4.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5.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三、上课

1.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2.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3.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4.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6.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和记录。

7.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调控教学进度和方法,写好教学后记。

9.在户外(如生物园等)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本校情况提出各项活动要求,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

四、作业 必要的、适量的作业对巩固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对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知识延伸等。布置课内、课外的探究活动作业前,要强调注意安全,强调准备的材料要无毒、无害、干净卫生、符合实验要求。

2.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定,必要时要求家长配合检查、指导。

3.为了树立榜样,交流学习探究的经验和成果,鼓励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优秀而典型的作业在班内、校内或网上进行适当的展示、交流。

五、辅导

1.辅导包括堂上辅导和课外辅导。课内外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水平。

2.面向全体学生要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指导能力强的学生辅导小组内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对缺课的学生做好补缺辅导工作。

3.开放实验室期间,教师要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4.对辅导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讲求实效,在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开展质量高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和参加各类比赛储备优秀的人才。

六、评价

1.要明确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注重发挥评价的应有作用。

2.注重发展性评价。重视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3.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平时或期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评价,采用教师观察、问卷、实验操作、作业、杰出表现记录、测试与考查、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方式方法,并根据教师评、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情况,按等级进行记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七)教学研究常规

1.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市学科教研工作要点和教学常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由组长拟订学科组工作计划,经学科组集体讨论通过后,在开学初交送学校教导处。

2. 组长要做好活动安排,并落实各项工作。

3.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学科常规和相关理论,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教材,提高业务素质。

4.坚持集体备课(每月一次或一次以上),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体会。5.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根据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方案、有组织的课题研究。并根据教研计划,上好带研究主题的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

浅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要求 篇11

[关键词]明确化;科学化;高效化;序列化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發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几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几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篇12

一、对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质疑

在体育课程中, 人们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必须关注其体能发展。体能包括了两方面, 其一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包括了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基础, 这几方面的初级练习内容也能与该年龄段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它的全面发展是不必争议的;其二是身体素质, 通常的身体素质包括了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 如果把它再进行下一层次的划分, 还有更丰富的内容。身体素质是指人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机体能力, 它比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要求要多得多, 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达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往往在体育教学任务中得到表达, 又在《学校体育学》教材中的全面身体发展原则中得到论述。但是, 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对任何教学对象提出要求均属合理的吗?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该要求也是合理的吗?在这一方面是有异议的。例如:静力性力量练习需要固定胸廓, 实行憋气, 在加大胸廓内压的条件下完成动作, 必然加大儿童的心肺压力, 影响儿童的血液循环, 这种练习合适吗?又如爆发力, 无论是力量性爆发力还是速度性爆发力, 均因强度过大而会造成对儿童的伤害;再如, 无氧耐力, 凡是会产生氧债, 而造成呼吸困难和行进乏力的跑步, 也应当在儿童练习中得到避免。

可见,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应对身体素质实现有重点、有选择的发展, 所谓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该年龄阶段不应当提倡。

二、以动作锻炼为主, 通过动作锻炼实现力量增长

1969年, 日本体育专家猪饲道夫提出行动体力 (相当于我国的身体素质) 的五类划分:1.力量;2.敏捷、速度;3.适应、平衡;4.耐力;5.柔韧。这能和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从苏联《体育理论》中学来的身体素质五类划分基本上对应起来, 所不同之处是日本多了一个平衡。但是,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 对身体素质有了新的理解, 而我国的理解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上世纪80年代后, 日本《保健体育资料》和《现代教育评价讲座》两本书分别对行动体力作了分类, 这两本书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具体可见下表:

注:据日本《保健体育资料》44页和《现代教学评价》70页综合而成

日本80年代后, 对身体素质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认为, 任何身体素质均是通过神经支配和能量消耗来实现的, 但是, 每一种具体的身体素质的主要机制和原理是不同的, 凡是以神经支配占主导的身体素质归于控制论体系, 凡是以能量消耗占主导的身体素质归于能量论体系。具体地说来, 力量、爆发力、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四项身体素质虽然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之下, 但主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实现的, 因此归于以能量消耗为主要特征的能量论体系;平衡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四项身体素质虽然也要消耗能量, 但主要是通过神经支配实现的, 因此归于以神经支配为主要特征的控制论体系。

上述两大体系的划分对体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呢?特别是对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呢?实质上, 正是这种两大体系的划分为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具体包括了如下内容:

第一, 以神经支配为主导的控制论体系所包含的身体素质, 它的发展途径是动作锻炼;以能量消耗为主导的能量论体系所包含的身体素质, 它的发展途径是力量锻炼。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包括了动作锻炼和力量锻炼两大类。

第二, 小学低年级处于6~8岁的年龄段, 这是动作锻炼的最佳时期, 由于儿童体能发展的规律是动作发展先于力量发展, 因此该年龄段的学生应以动作锻炼为主, 力量锻炼为辅。

第三, 处于6~8岁年龄段的学生, 适当地可以发展一些有氧耐力和一般力量, 但并非是通过加大强度和提高次数来实现, 而是通过动作锻炼来提高力量。

三、有重点、有选择地实现体能发展

进入新世纪, 人们对学生的体能发展有了新的认识。2000年, 日本颁布了新体力测定标准, 主要的变化有两处。其一, 把身体成分列为体能的必测项目。身体成分测定的是身高与体重, 这原来是形态的指标, 为什么把它列入体能指标呢?原来该指标可以检测肥胖儿与营养不良儿, 而肥胖和营养不良与体能直接相关, 这是日本关注近年来肥胖儿不断增加而影响体能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其二, 把体能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和健康相关的体能, 包括心肺耐力、力量和力量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另一类是和运动能力相关的体能, 除了包含上述四项外, 还包括了敏捷、爆发力、速度与平衡, 共八项。

2001年,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 对学生的体能发展也有了新的理解。季浏教授所著的《体育课程展望》一书中, 把体能也分为了“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和柔韧性五项;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包括了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性、平衡、反应时六项。

虽然中日两国在具体分类的项目方面还有差异, 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即把身体成分列为重要的检测指标;把体能分为两大类, 把和健康有关的发展领域作为重点。这两点变化同样可以视为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体能发展的要求。

四、对体能发展的要求

通过以上论述, 可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能发展提出教学上的要求:

1. 实现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在身体素质的发展方面, 不宜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无氧耐力练习和爆发力练习。

3. 应以动作锻炼为主, 力量锻炼为辅, 应通过动作锻炼实现力量发展。

4. 应重视反映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形态指标, 并把其作为体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采取措施关心肥胖儿童。

5. 把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心肺耐力、力量、身体成分和柔韧性的发展作为重点。

最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篇13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深入学习《

省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探索本学科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德育有机地融于科学教学中。

3、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整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阅读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前沿科技信息,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4、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探究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充分把握学情。在教学开始前,通过简单谈话、口头交流、游戏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为教学做好准备。

5、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加强大单元整体安排,教学时能按计划进行,不拖延或赶超进度,不任意增加教学难度。

6、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活动。课时目标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关键问题,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做好观察记录。

7、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和资料,器材尽量体现结构性、全员性、典型性,避免无准备的低效教学,并注意实验器材的安全性。

8、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实践活动的重点和本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9、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像科学家、工程师那样,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探究实践机会。

10、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应共同制定有序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师要及时把握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11、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2、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13、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1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融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倡导跨学科的STEM教学,充实科学教学。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

15、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16、对探究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活动;也避免教师过度指导,不让学生的活动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机械操作。

17、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为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在教学中开展论证活动,要注重证据,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体现科学本质。要精心设计观察实验的记录单,既要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指导隐含在记录单中,又要让学生通过记录单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18、探究从问题开始,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作假设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求证,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19、要重视技术与工程教学。把握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测试、修改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渗透工程思维。

20、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动手、人人记录,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论证,尊重证据、尊重民主。根据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21、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研讨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帮助学生及时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22、科学课堂的书面作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3-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主动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

23、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对缺损仪器要及时报损,并提前订购,保证下轮实验的正常开展。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24、教师要对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亲自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记录。

25、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特别要关注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等也作相应评价。

26、科学知识的测评,建议分学段采用多元评价,倡导等级评定。1-2年级提倡游考等实践的形式。中高年级每学期要有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重点突出对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科学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及怪题、偏题。

27、探究实践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践评估。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低年级主要以活动表现、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测评。

28、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增值性评价。

四、拓展性活动

29、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框架》,指导学生开展教材拓展、课外实验探究、专题研究三类拓展性活动。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长周期活动,以便深入体验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30、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学实践活动,组织校园科技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化学教学方法心得下一篇:取弃土场用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