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福建优秀作文及点评(共9篇)
高考福建优秀作文及点评 篇1
一. 原文展示
早
湖南考生
(1)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2) 这一切, 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 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 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 就能抒发“愿乘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3) 于是懂得, 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 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早来鼓舞自我, 何须“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悔恨, 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4) 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 很多人只能去搭乘人生的末班车, 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 而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毕竟,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是一种超然。但辉煌更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 何不用“早”来磨砺自我, 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旻?
(5) 此亦似人, 此亦如国。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 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试想, 若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作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 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 哪里又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6) 同样, 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 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了早, 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 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7) 早是心中不落的青阳, 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有了早的激励, 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 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的哀曲?
(8) 用早激励人生, 用早装点梦想, 去厉兵秣马, 去扬剑试锋, 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 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二. 原点评与再点评
第1段原点评:开头连用三个反问句, 以人们熟知的情景与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以情夺人, 起笔不凡。
再点评:三个反问句确实起笔不凡, 但细读便觉困惑。第一句期待朝日, 这是点出了题中的“早”, 应该说还是有力度的, 但第二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春雨过后青草初萌的景象, 与“早”毫无关系, 第三句中“草色烟光残照里”就一定表达哀怨之情吗?点评者说这三句是“以情夺人”, 而笔者要说这是装腔作势, 以“空”骗人, 骗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第2段原点评:点明“对早的向往”这一主旨, 然后再引用诗词名句来具体表现“早”的意义和作用, 用语典雅, 气势非凡。
再点评:三个排比句让人不知所云。“有了早, 就能……”这样的表述既不通顺, 也不明确。另外,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写尽了人在旅途的辛劳和无奈, “愿乘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 但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的信念, 这两句都无法印证“对早的向往”。点评者说这些诗词名句具体体现了“早的意义和作用”, 显然是忽视了这些诗句的内涵。而语句不通顺, 表意不明确, 又何谈“用语典雅, 气势非凡”呢?
第3段原点评:本段文字先用引证法, 后用例证法, 语言精练, 论据充分, 正面阐述了观点。
再点评:本段在使用引证法时, 语言不是如点评者所说的“精练”, 而是别扭和令人费解, 可把“何须”和“何须有”改为“哪里还会有”。在使用例证法时, 虽然充分, 但文章对三个事例只有列举, 没有阐释, 更没有分析事例中的三个人是如何因为早的激励而取得成就的, 因而论据和观点明显油水分离, 如果这样写就能算论据充分, 那么, 似乎此处用任何成功人士的例子都是可以的。
第4段原点评:先反后正, 与上文构成对比论证, 丰富了论证的角度。
再点评:从议论文的写作技法上来说, 点评者这个点评应该说是对的, 但我们却无法忽略本段文字在表达和逻辑上的硬伤, 以句号为单位, 本段共三句话, 后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是肯定“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这种生活态度, 还是要否定它?另外, 这与“早”又有什么关联呢?
第5、6两段原点评:由人生到治国, 并联系实例, 思路有广度, 议论有深度。
再点评:“此亦似人, 此亦如国”, 不知是哪里找来的一句话, “此”指代什么?第5段中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这是因为“有了早的激励”?第6段中的苏联解体是因为“没有早的眼光”?点评者说这两段“思路有广度, 议论有深度”, 不知与论点无关联的空话、废话如何就有了广度和深度!
第7、8段原点评:再用抒情式的议论句, 呼应开头, 归结全文, 较好地彰显了作者构思的缜密, 行文的灵动。
再点评:结尾确实是用抒情式的议论句, 只是我们要为陆游和李煜鸣不平。陆游的壮志难酬和李煜的亡国之恨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早的激励”——这是哪家的逻辑?
原总评 (原点评者称为“写作借鉴”) :文章在内容上由人生说到国家, 紧扣“要有早的意识、要早行动”的观点, 运用举例、引用、正反等多种论证方法加以论说, 文气一贯到底。“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语言尽管略显花哨, 但整体而言与内容的表达相谐, 瑕不掩瑜。故“内容”与“表达”都给满分。发展等级从“丰富”和“文采”方面给满分。
再点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但笔者读后觉得这不是“气盛”, 而是气虚, 气乱, 作者故意卖弄并非真有的才学, 来炫花阅卷老师的双眼, 干扰阅卷老师的判断。其虚假、混乱之文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滥用整句。全文800来字, 除每个段落的观点句外, 整篇文章几乎全由整句构成, 很难找到散句和杂句, 满眼看去, 不是排比就是对偶或对比, 句子和词语不是成对就是成串, 作者为了形式上的整饬, 已经无暇顾及内容的丰盈和表意的明确。
二是堆砌事例。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重要的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 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 作者往往会选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增加说服力。但这些事例一定要恰当, 能与论点构成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另外, 叙完事例后要进行分析, 分析的过程即论证的过程, 这是议论文的核心。这篇文章中, 第3节中有三个事例, 第5节中有三个事例, 第6节中有二个事例, 全文共八个事例, 但却不都与论点构成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而且例后没有任何分析, 这种堆砌事例的做法除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制造材料丰富的假象外, 对证明论点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三是海量引用。引用得当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 但引用过多往往让人觉得有卖弄之嫌, 在古代这叫“吊书袋”。本篇作文中作者直接引用的古诗词名句达十处之多, 如果再加上一些对经典的变相引用, 那么这对于一篇800多字的作文来说, 无疑是“海量”了。我们在文中找不到作者自己的东西, 原创内容很少, 看到的只是人家的句子, 人家的事情, 人家的思想。
三. 反思与期盼
写文章和做人是一样的, 最要紧的是真诚, 说实话, 抒真情, 讲常理。考场作文也一样要“我手写我心”, 但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几年推出的高考满分作文, 有不少已经完全迷失了自我, 丢掉了真诚的根本, 这样的作文就像是一个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 带有明显的技术化特征。这样的文章, 形式上段落结构规整、排比对句泛滥;内容上典故事例堆叠、诗词名句罗列;行文过程平面展开, 没有动态感, 没有分析;情感上矫情夸饰, 缺少温度;道理上泛泛而论, 不能深入。文章写成了这个样子, 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心理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构思成文的一面, 而更大的问题则是我们的作文评价机制出了问题, 特别是像本篇作文点评者这一类专家, 他们对如本篇作文风格一样文章的好评与激赏, 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强势的倡导。而且由于这些所谓专家的身份特殊, 垄断着高考信息资源, 占有话语权高地, 他们的话很容易左右中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尤其是高考作文的方向。中学一线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 即使内心有不认同的地方, 也不得不把他们的意见奉为圭臬, 让学生反复演练专家们想看到的东西, 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悲哀, 更是社会的悲剧。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点评 篇2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听力部分继续沿用新课标卷I的听力试题,平均语速为每分钟150词,与2013年相差不大;但是语速分布不均,尤其是Text 10独白部分,语速较快。话题较为常见,短对话的话题涉及计划安排、购物以及求职面试等,独白谈论的是城市生活。听力部分整体难度不大,最大的特点是涉及的数字多,主要为时间与价格。听力题多以what、how等设问,设问面广,其中以what提问的最多(共10题)。
解题方法
1. 快速浏览试题,做出听前预测。考生拿到试题后应充分利用开考前的几分钟,快速浏览一遍听力试题及选项,对录音内容进行预判,初步确定听录音时的重点,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听。浏览选项时可以采取纵向观察法,分析对比三个选项的相同/相似点和不同点。相同/相似点可以忽略,集中注意力去听不同点。例如第14题:
What does John do now?
A. He's a trainer.
B. He's a tour guide.
C. He's a college student.
【解析】对比三个选项,其主语和系动词都相同,区别就在于表语部分,分别是trainer、tour guide、college student,考生在听录音时就可重点注意这些不一样的内容,然后做出判断。录音中John说:“I'll graduate from college the coming June. My major is Chinese.”考生由此可推断出John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正确答案为C。后文John又补充说:“I used to be a tour guide for Chinese travelers.”说明他过去是一名导游,B项为干扰选项。
2. 抓准关键词语,迅速推理判断。很多时候,听力录音不但不会直接说出正确答案,而且还会给出许多与正确答案“貌合神离”的干扰信息,故考生在听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捕捉到关键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并在此基础上对答案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对于短对话,考生应根据问题的类型来捕捉关键词。例如第2题: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Repair her car.
B. Give her a ride.
C. Pick up her aunt.
【解析】题干问的是“男士会为女士做什么”,那么考生在听录音的时候就应该重点注意男士的回答。录音中女士说的是:“Oh my! My car broke down, and I have to meet my aunt at the railway station before noon.”男士的回应是:“You're lucky. I can drop you off on my way.”关键词就在于后半句的drop you off,男士可以让女士搭便车,所以正确答案是B。
3. 用好缩写速记,重视第一印象。听力不同于阅读,考生不能停下来仔细推敲,因此考生在听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绝不能停下来思考,以免错过后边的内容。能放则放,不能放的以第一印象为准。同时,还应注意积累一套适合自己的速记法。比如可以使用符号、图画,如↑ (up)、↓ (down)、← (left)、→ (right)、= (equal)等,还可以用缩写形式,如ex (expensive)、lg (large)、ys (yesterday)、std (study)等。
备考方法
选对听力训练材料,多听多练。选择听力材料时,应注意各种日常话题、各方面的题材都要有所涉及,并选择信息点丰富、题目设置灵活、选项干扰性强且话题与长度都符合高考要求的材料,注重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整体点评
单项填空题的难度适中,考点覆盖面广,涉及从句(31、34)、非谓语动词(27、30)、时态(23)、虚拟语气(32)、特殊句式(28、29)、代词(21)、名词(26)、形容词(24)、介词短语(22)、动词及短语辨析(25、33)、情境交际(35)等,这些都是中学阶段的重点语法项目和核心知识。试题情景设置合理,选项设置科学,突出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题难点
1. 考生的思维定势影响解题。在英语中有一些固定的用法和答题思路,这容易使考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大多数情况下,根据这种思维定势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有时出题者会“反思维定势而行”,增加了试题难度。例如第23题: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Where have you been?
—I went to Ningxia and there for one year, teaching as a volunteer.
A. stayed B. stay
C. had stayed D. am staying
【解析】题干句意为:——很久没有看见你了!你到哪里去了?——我去了宁夏,并在那里待了一年,做志愿者教书。好多考生一看到for one year马上就联想到完成时,选了C。但是根据句意,本句既没有强调过去发生的事情(待在宁夏)对现在的影响,也没有说明过去的动作持续到现在,因为“我”已经回来了,只是叙述过去的动作“我过去在宁夏待了一年”。所以不需要使用完成时,使用一般过去时陈述过去的事实即可,故A项正确。
nlc202309051103
2. 强调句中的强调成分过长(常见情况是附加了其他成分),影响考生解题。强调句的基本结构是“It is/was +被强调成分+ that …”。在题干中,有时强调句中的强调成分很长,甚至附加了其他的修饰或说明性成分,这就增加了考生理解分析强调句的难度。在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该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强调句的基本结构。例如第29题:
It was the culture,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 ____ made it hard for him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broad.
A. where B. why C. that D. what
【解析】本题考查强调句。句子强调的是主语“the culture,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主语附加了rather than短语。句意为:是文化而不是语言让他很难适应国外的新环境。根据句意并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句中只是缺少强调句结构中的that,故C项正确。
3. 考生不能正确把握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影响解题。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用于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主句和从句。在定语从句中,关系词必在从句中作某种成分。但是,考生有时并不能正确把握先行词和从句的关系,从而影响了答题的准确度。在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该准确把握关系词的用法。例如第31题:
Students should involve themselves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____ they can gain experience for growth.
A. who B. when C. which D. where
【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句意为:学生应该参与社区活动,从中他们能够获得成长的经验。分析句子结构,community activities是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后面的定语从句they can gain experience for growth结构完整,所以使用关系副词来引导。Where在句中相当于in which,充当地点状语。故D项正确。
备考建议
1. 对于语法,考生要注意结合语境来理解。在备考时,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句子的结构,理解句中的逻辑关系,增强语感,而不能死记硬背语法知识点。
2. 词汇板块重在平时积累,对平时易错的知识点要加强分析、进行对比、找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强化训练。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完形填空一改2013年的散文体裁,采用记叙文体裁,文章整体难度相对有所降低。文章共300多词,讲述作者的父亲退休后学习钢琴、实现儿时梦想的故事,父亲以自己的行动说明了“只要有恒心与毅力,一切事情皆可成功”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文章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浓浓的父子之情。
完形填空考点覆盖面广,从下表可以看出,考点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单词为主,短语为辅。同时考查了2014年考试说明中新增的词汇(如casually、predict等),分别出现在第52题和第55题。
解题方法
1. 略读全文,把握大意。先跳过空格通读短文,获得整体印象,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主旨。要在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开始做选择,切忌仓促下笔。
2. 瞻前顾后,谨慎选择。文章大意知道后就可以着手选择了,选择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①辨析词汇,抓住情节线索做出合理推理。词汇辨析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上,选项往往以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拼写相近且容易混淆的形式出现。做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把词语辨析与情节推理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例如第47题:
For a moment after my father sat down at the keyboard, he ____ stared down at his fingers.
A. roughly B. simply
C. merrily D. curiously
【解析】A项roughly表示“粗略地”,C项merrily表示“开心地”,D项curiously表示“好奇地”。三个副词代入文中都不符合逻辑。B项simply表示“只是”,由下文可知作者怀疑父亲忘了音符,由此可以推出“我”父亲坐在钢琴前的那一刻他只是向下注视着手指,显示出他的紧张,故B项正确。
②联系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再现相关情景。完形填空题所选的文章多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的记叙文或叙议结合、富有哲理的文章,有时渗透着生活常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考生若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巧妙地加以运用,必能轻松解题。例如第48题:
Has he forgotten the ?
A. words B. videos
C. notes D. lessons
【解析】本题考查背景常识题。演奏音乐当然是与音符有关,notes表示“音符”,故C项正确。
③通晓上下文的意思,注意习惯搭配。完形填空的题目有时会涉及对各种短语、固定词组和惯用语的考查。这类词组主要是习惯性用法和固定搭配,考生不能主观臆测,也不能随意创造,只能靠多读、多记。例如第53题:
And I realized he had been doing what music teachers always stresses: the music and pretend the others aren't there.
A. pass over B. turn up
nlc202309051103
C. bring in D. concentrate on
【解析】A项pass over表示“忽略,回避”,B项turn up表示“发生”,C项bring in表示“引进;生产”,D项concentrate on表示“专注于”。根据后文中“假装其他人不存在”可以判断应该是“专注于音乐”,故D项正确。
④根据上下文,寻找连接通篇的同义复现词语。例如第49题:
I worried, remembering those split seconds ago when my mind would go blank and my fingers would freeze.
A. decades B. weeks
C. hours D. moments
【解析】本题答案是A,decades是对下文30-plus years的同义复现。
3. 复读全文,弥补疏漏。完成各道题后,建议考生把所选的答案代入原文,通读全文,逐空认真复查。分析选定的答案能否使前后文意思连贯,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如发现错误答案或有疑问的,应再次推敲,反复斟酌,做出修正。
备考建议
1. 平时多阅读,扩大阅读量,这不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词感和语感,还有助于拓宽视野,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2. 善于总结规律。建议考生把历年真题看熟、做透,然后把类似的题目归纳到一起,找出抽象的、宏观的共同现象。纵观历年各地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不难发现有些词汇和语法点是历年考题所特别偏爱的,对其多加练习,有助于提高备考效率。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阅读理解难度适中,编排人性化,篇章难度呈逐级上升趋势。A、B、C三篇难度适中,难度较大的题目集中于D、E两篇。尤其是E篇,谈论欧洲风能的开发政策,问题设置面广,全面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的各种技能,且文章生词量大,题干设计灵活,因而难度最大。
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题常见的解题思路为: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速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详读细节,理顺文章的思路与脉络;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针对高考阅读理解设题思路,考生可根据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 主旨大意题或目的意图题(常位于尾段),可用篇章首尾兼顾、词语复现或归纳概括法解答。通过阅读文章首段的第一句或段落的首尾句找到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词语,或者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把握主旨大意。有时在记叙文中文章的主旨句不明显,需要自己归纳。例如第71题: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House of Life
B. Secret of Wealth
C. Rest and Refreshment
D. Internet and Enthusiasm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根据文章中多次出现的“your house of life”以及在“your house of life”中加上“art, literature, music and sports”等“房间”可知,本文把我们的人生比作房子,得出的结论是“Whatever rooms you might add to your house of life, the secret of enjoying life is to keep adding”。故文章标题应为House of Life,A项正确。
2. 细节理解题用语义类似定位法解答。做细节理解题时,考生不必细读文章,而应带着问题找答案,划定关键句。因细节题多运用同义解释或反义转换的形式,故解题时宜搜寻相关同义或反义表述来确定关键词。例如第72题:
We can learn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 .
A. energy policy catches much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B. the residents are in favor of the expansion of wind farms
C. many village communiti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subsidies
D. the planning laws offer great benefits to the residents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根据题干可知,答案可在第一段寻找。该段第一句的few issues cause greater concern than energy policy为关键句,通过运用同义解释和反义转换关键词few、greater、than可知,能源政策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故A项正确。
3. 推理判断题应尊重原文来进行解答。解答该类型题时,考生应站在作者或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的立场体会句子的弦外之音,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或喜好来判定。例如第64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Disney version?
A. Excellent. B. Ordinary. C. Dull. D. Ridiculous.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推理判断。根据文章最后一段“The original Cinderella is so different from the Disney version. Thank goodness Disney made such changes; it indeed was a wise move.”中的thank goodness和a wise move可知,作者对迪士尼版的《灰姑娘》是非常欣赏的。A项excellent表示“棒极了”,故选A项。
nlc202309051103
4. 词义猜测题用上下文暗示法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根据下文的同位语、定语从句或由that is (to say)、namely、in other words等表达形式猜测词义。②根据for example、such as等过渡词引出的具体例子猜测词义。③根据对原因或结果进行逻辑推理,猜出结果或原因句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④根据某种对照、转折、比较或递进等关系猜测生词的意思。⑤构词分析法。根据生词词形构成的规律推测其含义。例如第58题:
The underlined word "intimidated"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 ".
A. astonished B. struck
C. frightened D. excite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的词义猜测。根据生词出处“As we walked up to her, my son became intimidated by all the blood and medical equipment. He said he was just too scared to go up to her.”可知,后面句子中的scared与intimidated意思相呼应,故C项正确。
备考建议
多做题,分析出题角度。通过练习历年真题,考生可以把不同年份的题目联系起来,对出题角度进行分析。这能让考生比较精准地把握考试走向和出题规律,有助于考生取得好成绩。
第一节 短文填词
整体点评
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拼写的能力。2014年该题全文共200多词,信息量增大,给考生提供了更详细的上下文语境,短文达意更完整,使考生更容易结合文章上下文填词,且需要填写的词汇几乎是初中词汇,涉及的高中词汇不多,因此难度不大。题中所设考点分布合理,侧重考查实词,以短语固定搭配为主,涵盖语法知识。
解题方法
1. 略读全文,跳过空格,把握短文大意。在做题之前要快速阅读全文,把握语篇行文逻辑和主旨大意。
2. 复读短文,结合语境,确定词义。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填空,使短文意思完整。由于考点不仅涉及词法,也与语境有关,所以答题时应该以句子、段落甚至整体语篇为依托,准确确定词义。
3. 前后兼顾,遵循语法,确定词性。答题时不仅要考虑单词词义还要兼顾单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通过把握句子细节确定所填词的词形,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形式的变化以及词性之间的变换。
4. 全面考虑,仔细检查,注意大小写。一篇短文填词完成之后,再复读一遍,检查句子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有误。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的书面表达部分开放性有所增加,考题一改前两年看图评社会现象的话题,用一则丘吉尔的格言命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话题为“成功由失败而来”,考生对此话题较为熟悉,容易联系自己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能够言之有物。
写作思路
1. 审题立意。名言往往言简意赅,既深刻又抽象,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准确把握名言所蕴含的意义。在本考题中,考生在把握丘吉尔的名言时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能力(ability)与激情(enthusiasm)。本文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使用第一人称和一般现在时,在讲述个人经历时可以使用过去时。
2. 谋篇布局。这样的题目一般使用三段式写法。第一段:引出名言并用通俗的语言简要解释其蕴含的意义,提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第二段: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论证。第三段:照应开头,进行总结。在本题中,考生应首先提出自己对丘吉尔这句名言的感悟;接着以自身经历为例,印证自己的感悟;最后照应开头,提出“面对失败,我们应永不言败”。
3. 选用较高级词汇、短语结构和句型,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精彩纷呈。
4. 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注意时态的一致和连接词句的运用,使文章浑然一体。
备考建议
1. 利用英语中的连接词以及各种高级句型进行造句训练,造句本可和同学交换检查或请老师看看,一则监督促进,二则修改错误。
2. 增加单词储备量,尽量使用地道、较高级词汇。
总体来讲,对多数考生来说,2014年高考英语福建卷是一份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的试卷。希望本文对同学们备战2015年的高考有所帮助。258182.png
点评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 篇3
2014年本省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贵在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本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提到空谷,有人联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联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此题材料仅一句话,呈现的是不同的心态。
空谷,顾名思义是“空旷的山谷”,是客观世界中一种本无所谓优劣的环境,它可以给人的联想是可以很丰富的,若是我,会联想到“幽兰”“足音”之类,但这不是此题所涉及的,材料提供了两种联想,让考生加以比较、思辨与择取。面对空谷,联想到“悬崖峭壁”,这可能是因为畏惧艰险,也可以看做是对艰险的充分估计,甚至还可以看做是对险绝风光的审美追求;联想到“栈道桥梁”,这可能是因为乐观之心,也可能是建设之志,让空谷不再成为阻碍交通的天堑。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空谷”的象征义,它可以是指社会人生中的种种问题。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心态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世之常情;正因如此,给考生打开了很充分的择取角度。若倾向于前一种联想,立意既可以是“面对社会人生问题,应谨慎地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这样才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不致冒进”,也可以是“在预知危机后,以知难而进的态度去书写就人生的无限风光”;若倾向于后一种联想,立意就可以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挑战,以自己的建设让天堑变通途,使危机化作转机”,“在看似空旷荒芜的局面下,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实现梦想的雄心”;而若是融二者于一身,就有进一步的思考:“其实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既有风险意识、敬畏之心,又能积极踏实地解决问题,努力建设,这是更成熟的心态。”
有人以为,这个题目只能写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就算可以给“悬崖峭壁”的联想扣上“悲观者”的帽子,但正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之瑰宝一样,“悲观主义”的价值是不能一概否定的。对于“悲观者”“乐观者”,最典型的段子就是:
面对半杯水,悲观者说:“唉,只剩半杯水了!”乐观者说:“哈,还有半杯水!”
而我们如果继续推想,就会发现,前者往往懂得珍惜,后者则很可能浪费那半杯水,就像我们对待已经敲响警钟的地球环境,真倒不妨悲观一点,将危险预想得充分一点。所以,我以为这道题,也并非是单向立意。
高考作文及点评 篇4
决绝之心,坚持到底。当人们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能动摇,一定要坚持到底。电影《坚不可摧》中的主人公路易,在二战期间,经历了飞机失事,漂泊于海上,战俘营中的虐待等诸多非人折磨的他,树立了活下去的决心和勇气,为此,他付出了超长的努力。也正因此,才让他真真正正地活到最后,得到了救援。倘若他这这一毕生的决心在同伴的死亡,日军残酷的虐待下没能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念的话,他可能永远成为二战牺牲士兵其中的不起眼的一员。也正是因他对自己决心的坚持到底,使他成为人人铭记的英雄。由此可见,决绝之心并把其坚持到底,这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当机立断,果敢行动。既然我们下定决心后就要坚持,那么,就要抱着坚定的态度。那就该当机立断,不错过每一个成功的机会。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雷厉风行,为了快速改变北宋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果断敢决,对新变法的推行有着很大的决心。北宋在他的改革下,获得了富强中兴之势。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正是因王安石的果断敢决,才使新政短期内收效显著。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果敢坚定,抓住机会,推动我们走向成功,这不仅是成功的关键一步,更是拿到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犹豫寡决,良机尽失。下决心后,绝不能犹犹豫豫,举棋不定,这样不仅影响我们决心对自己内心的驱动力,也让我们在徘徊中失去了大量机会。因为,决绝之心,不等于成功,还要付出超长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尼泊尔大地震,有专家组已经预测到将有地震的发生,可由于具体发生时间未确定,犹豫之下,地震发生了。该国失去了第一时间做预警准备的机会,地震比他们想象的到达要快得多。这些地震专家的犹豫,没有预警,使这次地震中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因此,犹豫不绝,忧犹寡断,不能快速采取行动,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欧洲首席畅销小说《一个人的朝圣》有这样一句话令每个读者热泪盈眶:“我相信她会活着的,只要我一直这么走下去……”表现了主人公哈罗德为了见旧友最后一面所下的决心,终于成功。可见,决绝、力行和执着,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让我们遇事当机立断,坚持努力到底,去打开成功之门吧!(范文麒)
【修改与点评】(指导教师:孙延堂)
1.题目《决绝力行,成功不二法门》能够深刻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观点鲜明。
2.开篇引用材料,简述材料,提出论点;中间三段运用并列式和对照式的方式。提观点+举事例+引述+论证+结论,段落清晰,层次分明,使文章的论述结构严谨。
湖南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篇5
该中学老师称,这12个关键词虽然涉及众多的事物,但对于农村考生来说,却大多缺乏亲身体验。如有些地方根本不见广场(在偏远山区只有羊肠小道),何谈广场舞?再说,农村大妈也没有这种爱好。许多农村孩子都未进过大餐厅,何曾了解中华美食?在他们看来,可口的家常菜就算美食(这显然不符合命题者对“中华美食”的定义)。他们家在农村,很少有人使用或不会使用移动支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甚至不知其为何物。他们很少出远门,有的连普通快车都未坐过,遑论高铁?而共享单车只是出现在大城市和部分中等城市,农村孩子也无法“共享”。他们大都未曾亲眼见过大熊猫和长城,对于京剧也知之甚少。
该中学老师还表示,许多农村考生对上述事物都缺乏真正的了解,即便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见过与之相关的报道,但怎能和有亲身体验的城市考生相比?虽然以这些关键词“来呈现”并不一定要写得那么具体,但写文章必须以自我感受和体验为基础,谈论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焉能发自内心?他们只能在“任务”的“驱动”下,不懂装懂地去“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怎能写出好文章?
而其他的关键词中,“一带一路”不宜空谈大道理。“食品安全”和“空气污染”也不宜以之为写作重点。如此看来,最值得一写的.就是美丽乡村了,但如何与别的关键词搭配并写出新意亦非易事。尤其是尚未脱贫或虽已脱贫但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的考生,面对某些关键词,非但没有写作的冲动,反倒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只能硬着头皮“唱高调”。
高考福建优秀作文及点评 篇6
一、社会篇
借助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的作文题, 新课标全国Ⅰ卷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明自己的态度, 阐述自己的看法。显然,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宜简单划归违反交规的范畴, 也不宜简单理解为对要不要“子为父讳”、该不该“大义灭亲”这一涉及情感、伦理方面的问题的讨论, 而应想到这是一位女儿在其父亲的行为已经对本人、对亲人以及对路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置的问题。笔者以为, 在任何情况下, 生命安全都应当是第一位的, 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情感、道德、伦理都应让位。至于警方事后是否应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倒值得商榷, 毕竟保护举报人是他们的职责。
新课标全国Ⅱ卷的作文题“谁更具风采”显然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 也无须标准答案的问题。材料中列出的三人中, 大李从事的是高端的科研活动, 老王属于草根阶层逆袭———此二位皆属事业上的成功者, 自然“风采”迷人;而小刘则是以其个人爱好带给了他人最美的精神享受。应当说小刘的入选, 体现出某种观念上的突破, 因为依据传统观念, 他的这种人生“风采”完全是“玩”出来的———他能进入候选者的行列, 本身就是当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值得玩味。
北京卷作文一向京味、文化味浓郁, 而今年从内容到形式均来了个“大变脸”———一是大作文之外出现了极富时代气息的“微写作”, 二是出现了三选一、二选一的形式, 给考生以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微写作”中,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 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 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 语言幽默。”针砭不文明现象, 并无新意;“态度友善, 语言幽默”则值得点赞, 因为环顾我们身边, 那种硬邦邦、冷冰冰的警示语实在太多了。换一种态度, 换一种口气, 或许会收到奇效。北京卷的大作文要求考生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他们处于不同时代, 具有不同身份, 拥有不同功绩, 但既为“生活”, 则需写出他们“不乏儿女情长, 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的“另一面”。如果没有对这些英雄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体悟, 极易写成荒诞的“穿越剧”。
天津卷从一个流行词“范儿”切入, 材料由大到小、分门别类地诠释了“范儿”的含义, 命题者自然希望考生能从时代、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维度切入, 多层面展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 叙说自己心目中“范儿”的风格、气派、情调、品位。但是这则材料内容上稍显宽泛, 没有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 文章会流于空泛。
重庆卷的作文题“等待”, 材料虽短, 其意蕴是丰厚的。比如, 放慢脚步, 等一等别人;宽容他人, 拥有悲悯情怀;理性生活, 提倡自我克制;学会忍耐, 追求社会和谐, 等等。
二、人生篇
以人生哲理的咀嚼与品味为主题的作文题一直占据着高考作文中的最大“份额”。今年的作文题中, 这样的题目就有9道之多。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 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做人”, 而核心是做“老实人”还是“聪明人”?甲、乙、丙三人的对话分别诠释了“老实”和“聪明”这两个概念, 阐述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对二者内涵的重新解读。这道题的优点是人人有话说, 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难免空话、套话。
上海卷的材料则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固有的思辨性:“坚硬”, 可以理解为坚强、刚毅、果敢、执着等, 当然再进一步, 也可以解释为粗暴、冷酷、固执、鲁莽等;“柔软”, 可以理解为柔情、温和、怜爱、悲悯等, 亦可诠释为柔弱、怯懦、悲伤、畏缩等。欲求在内心深处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成就“和谐的自我”, 绝非易事。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和文学名著中的众多形象都是因为未能做到内心深处的“和谐”, 而走向了末路———像凡·高, 像海子, 像黛玉, 像维特。只有做到“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方可使我们的人生更丰满、圆润。
浙江卷作文讨论的是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材料涉及一些专业知识, 可能会让考生一时犯怵。但毕竟戏剧、文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频繁接触, 所以解读起来不会太难。至于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 就像字与人的关系一样, 古人曾有过“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说, 但一些精美的篇章偏偏出自汉奸之手, 优美的字体可能为奸臣所创。只要掌握了典型论据, 站在哪个立场上均可写出好作文。
福建卷的作文题围绕关于“路”的三句话展开, “敢”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路上, 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即便是“弯路”, 也非走不可, 何况是创新之路、开拓之路、探险之路呢?
江苏卷作文材料谈起了人生的“智慧”:“智慧是一种经验, 一种能力, 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前面的一组排比句好理解:智慧要从经验中萃取, 智慧会转化成一种能力, 智慧会让你这个人、让你做的事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可后面一句话就让考生颇费思量了:“如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种人生的“智慧”最好从大自然中去感悟。而且, 师法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这是今天我们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北京卷“二选一”作文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看完材料, 我们不妨思量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种“物”让我们“爱到灵魂里”?笔者希望真正有一种爱, 非关物质, 非关地位;只关品位, 只关性情, 就像屈原爱香草, 渊明爱菊, 东坡爱竹。
湖南卷作文题“大树的旅行”虽说是一则寓言, 但其立意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要将梦想寄托在他人身上, 一切必须靠自己努力。或者说:天无绝人之路,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 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寓言的多义性决定了这篇作文可能会写出许多各异的主题, 但是不管哪种主题, 基本上都不会离开“心灵鸡汤”的模式。
湖北卷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同样没有审题上的难度———“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 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一语道破了这则材料的寓意:厚积才能薄发。一个人没有丰厚的积淀便难以拥有成功的辉煌。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泉水与喷泉理解为两种类型的人———前者是默默无闻地处于社会底层的平凡劳动者, 而后者乃是处于“壮观”的位置上的那些“显要”者。正因为有了平凡者默默地奉献, 才有了显要者耀眼的光辉。
比较费解的是山东卷的作文材料, 理解材料的关键是父亲的那句话:“种它们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 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这句话的含义与胡适当年留下的那句名言“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有几分相近。但是, 父亲的话同样可能扼杀一位孩童富于探求精神的心!笔者以为, 写作此文更应当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角度立意。一个单凭经验和习惯生活、一切从实用出发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好奇心、探求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科技篇
科技话题进入高考作文, 大概发轫于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后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中都会有一两道与科技相关的作文题。其内容一般与具体的科技内容关系不大, 而重在借此引发考生对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伦理、科技与环境等关系问题的思考, 或者借助科学现象来阐述人生或生活的哲理。像今年安徽卷的作文“显微镜下看蝴蝶”, 讲述的是一种科学现象, 揭示的却是一种生活哲理:从不同角度 (或通过不同方法) 看事物, 事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 普通事物可以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我们通常看到的事物的面貌, 其实不一定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眼见未必为实, 等等。细加品味, 科技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甚至蕴含着不尽的生活哲理。
广东卷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 材料的用意是启发人们全面感知自然。文章给了我们两种感知自然的角度:一是借助于“打开电视”和“轻点鼠标”去远观自然, 这样我们可以眼观世界风云, 了解大自然的演化变迁, 但是没有真正与自然“亲近”, 没有风花雪月的真切体验———这自然令人遗憾;二是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在花草树木间诗意地栖居, 近观自然, 享受自然, 但是我们却无法从历史的维度和更广大的视角去深度了解自然———这亦会留下缺憾。所以最佳的感知自然的方法便是:我们既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去汲取知识、积累知识、储备知识, 又要深入大自然, 目之所及, 亲身感知, 细嗅花香, 聆听鸟鸣, 看云舒云卷……从中感悟自然的大美, 陶冶自己的性情。让现代科技与生活相融, 让获取知识与美育相契, 这才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
四、文化篇
今年高考作文的“文化味”与往年相比, 可以用“惨淡”一词来形容。唯一的安慰便是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选做题:“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 并简要陈述理由。”其实, 这道题目与其说是考作文, 还不如说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借助作文, 要求我们的考生像要求他们亲近自然一样亲近我们祖国的文化, 笔者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重视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这一点至少在今年的语文试卷中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这是今后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今年高考作文题中还有一道微弱的光芒, 就是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以“圆”为题的小作文。文题无甚可议之处, 但其文体要求却是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最大的亮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在当今这个“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的时代, 北京卷借“微写作”这块小小的园地, 让诗歌这一曾经称雄了多少朝代而今却极其落魄的文体重见天日。
2010年高考作文汇总及点评 篇7
(一)作者:转载 时间:2010-06-08
内容摘要:2010年高考作文汇总及点评
全国卷I2010年高考作文题:漫画作文。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编辑点评:这幅漫画无疑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和讽刺,由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也给了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较为常规的是对某些部门权责不明、人浮于事的现象引发批评;也可以对城乡差异、职业差异、分配差异等不公加以评述,还可以联想到坐享其成、不思上进的“啃老族”引发的社会和伦理危机„„总而言之,这个题目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储备、以及主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意识。
全国Ⅱ2010年高考作文题:《路径》
要求:
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
3、不少于800字。
编辑点评:《路径》这个命题较为清晰明了,因此考生应该比较容易正确的理解题意,加以发挥。较为常规的主题包括“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失败是通往成功之路”等等;稍有新意的是对于通过歪门邪道达到目的的行为和人的抨击——围绕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立意,考生可以选取与之相证的生活材料或论述文字完成作文。
由于命题的限制较少,《路径》同样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比如,作为一个电脑名词,一些考生可能会想到运用它来造作一篇与电脑相关的作文,甚至一篇小小的科幻文章。山东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编辑点评:这个题目应该是今年考题中较为冷门和抽象的一个。首先,这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如果考生在文章中能够点到出处,应该会有加分。其次,这句命题分为两个要点,一是主语的构成,命题中提到了人生的变化、魅力和美三种现象,那么这三者都可以成为作文阐述的主体,着重其一即可;二是构成这些现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元素,即光明与阴影,这实际上包含了深刻的辩证逻辑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科生破题可能较为容易。
具体到选题,对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某些优点和弊端做出相对的阐述,比如私家车的普及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对交通、环境带来的压力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当然,对于应考的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生活更为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加以概括、评论,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有的考生选择了以当下社会非常关注的“伪娘”现象为题,谈论自己对“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看法,立意非常新颖,不过难度较大。
辽宁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幸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材料3 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____”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编辑点评:在笔者看来,《幸福是„„》这是今年高开作文题目中较为有难度的一个,因为命题给出的两则具体材料:房子和幸福的关系、生命和幸福的关系和考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当前房价是全热会关注的热点,但对于大多数处于高中生阶段的考生来说,房子和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本身可能并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而在经历生死之间领悟幸福的真谛是一个较深刻的人生体验,大多数考生较难给出有深度的思考和评述。
当然,命题的题眼是“幸福”,虽然必须运用到材料,但材料可以作为铺垫、对照和反正来使用;而考生在作文中依然可以引用个人的生活或观点,抒发自己对于幸福的认识。此外,对材料的运用可以灵活多样,从房子拓展到物质世界对生活的影响;从生命可以联想到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救助等等„„按照历届高考评分的标准和传统,紧扣这样的主题较为容易拿到高分。
湖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早》
编辑点评:网上有人戏称,《早》这个作文标题很像日本小小说的风格,暗藏悬念无数、令人疑惑丛生。其实,因为命题没有加以更多的限制,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从“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正面角度去理解和发挥。果真如此,这个题目应该不算难。
此外,这个命题还有个好处就是无比的开放性。这给了那些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创作一篇小故事,只需在环境设计或人物对话等中加入“早”的情景即可。除此之外,“早”字还可以和一些独具特色的青少年问题联系在一起,比如“早熟”、“早恋”、“早教”、“早成名”„„都可以成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角度。
江苏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
编辑点评:绿色环保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的命运。把《绿色生活》作为高考作为题目无疑非常有意义;对于考生来说,也较为容易发挥。考生可以描写个人的环保行为、家庭的环保生活以及日新月异的环保理念;如果是议论文,可以就环保这一大的社会课题阐述个人的观点、意见、创意。大胆预测一下,今年的满分作文很有希望从这个题目中诞生。
浙江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编辑点评:看到这段命题材料,估计很多考生第一反应就是教自己父母玩电脑、打游戏;可能也有考生有过感染父母一起“追星”、学习的经历,自然这些生活素材都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紧扣题目,而且真实亲切;不过,有利有弊,如果太多考生的选题角度雷同,那么就很难出奇制胜、拿到高分。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反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反哺”的形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这就要看考生个人对生活和观察和理解了。比如,身为“90后”的高考生们,其自成一格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70后、80后生人,甚至90后作家的著作成了畅销书,这就是一种鲜明的文化反哺。
此外,文化反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很深远的,这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世界文明的交融产生了关联。如果能站在这个高度上加以议论,那么很可能会写出非常漂亮的佳作。
2010年高考作文汇总及点评
(二)作者:转载 时间:2010-06-08
内容摘要:2010年高考作文汇总及点评
四川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最美的青春》
重庆省2010高考作文题为:《难题》
天津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
广东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江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
上海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城市与我》
北京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陕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三则小故事启发学生谈成才环境
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湖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幻想与现实》
湖北省作文题自由发挥空间大,为材料作文,没有命题。要求考生根据一篇主题为“幻想与现实”的材料自由写作,体裁不限。
海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参与》
请以“参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编辑点评:这是一个非常开放型的命题,选择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文体都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如果选择记叙文,主人公可以是考生本人,也可以是某个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甚至可以是大的机构、团体、甚至国家,比如有的考生在考后第一时间发布博文,称自己以中国参与协调朝核危机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摆脱了传统的视角和范围,也显示出对时政的关注。安徽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2010高考福建作文题:《格林童话》诞生故事
河北高考满分作文精选及点评 篇8
近日,一直都在关注长江“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新闻,感觉心情有些沉重和不安,突感生命的脆弱和渺小,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载有400多人的巨大客轮,突发翻沉,令人无比痛心,再也无法平静的心情,忍不住用微薄的心声来慰藉遇难者的家属,只愿奇迹一直发生,我在遥远的内蒙古为你们祈福。
虽说,我们都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但是我们的心始终是环绕在一起的,国家的领导们也是调集了一切力量,争分夺秒,只为可以挽救的生命。灾难面前,大家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很多的市民主动为乘客家属提供住宿,举手之劳也足以感动人们脆弱不堪的心灵,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没有任何的预兆,客轮残忍的翻沉了,留下了深深的恐惧,更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我的视线模糊了,多想这是一个可怕的梦境,多想这一切不是真的,想想那些遇难的人们,当时的你,心里会是怎样的无助和恐惧,当时的你,是多么渴望家人的呼唤,来不及留一句话语给你的亲人, 来不及看一眼你的亲人,就这样淹沉在无情的江水里,汹涌的江水带走了挣扎的你,无情的江水变成了一连串沉重的感叹号,空气中凝结着数不清的悲凉。
每一次的回忆,每一次的伤痛,都构成了一幅幅让你怀念却又放不下的图片。
青春在十根手指中渐渐的消失,生活在一次次的颠负着青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每次醉酒后的梦里婵娟;是伤心后的举杯邀明月;还是寂寞里寻他千百度。
随着往事的足迹来到那昔日的杨柳岸,虽不见那晓风残月,却闻到那嘈嘈窃窃的琴声,是谁又弹起了那尘封已久的琵琶,让这伤感的夜里又增添了几分凄凉;又是谁拔乱了内心的悸动,让秋风又来乱我心扉。
高考福建优秀作文及点评 篇9
第一篇人生信念童第周新婚别爱妻
1930年,童第周刚结婚,为了深造,他毅然告别了妻子,到比利时留学。他们坚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去,就是4年。妻子在家养育着孩子,还把菲薄的工资省下一些寄给国外几乎一贫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热泪盈眶。4年后童回国,二人从此并肩在实验室探索着生物学的奥秘。
分析:求知者,有时近于无情者;看似无情,却是至情。话题:“有情与无情”“追求” 第一篇人生信念李宁带伤比赛夺金牌
在奥运会上连夺3块金牌的李宁是带伤参加比赛的。1984年5月,严重的伤痛使他放弃了在南昌举行的全国体操赛。奥运会临近,伤痛稍有好转,他就参加训练,去洛杉矶后,有一天做双杠后滚翻直倒立拉臂时,一使劲,胸肌拉伤了,肩背也受伤,痛得他痉挛抽搐,攥紧拳头。可他瞒着教练,暗暗发誓:“拼吧,就是比赛后肩膀断了,我也认了!”就这样,李宁不仅靠他的体力、技术,还靠他的坚强意志夺得了3块金牌。
分析:金牌是重要的,比金牌更重要的是精神。体育场上最感动人们的,就是这种拼搏精神。
话题:“最重的金牌”“精神无价” 第一篇人生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笑声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第一篇人生信念炙肘练笔
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练。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分析: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话题:“刻苦”“成功的法则” 第一篇人生信念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第一篇人生信念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敢问路在何方
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证了东坡居士的这一论断。
话题:“路在脚下”“开拓者” 第一篇人生信念第七次努力
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
“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分析: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罗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坚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终取胜。
话题:“坚持才能胜利”“信念” 第一篇人生信念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残而不废”“精神的力量” 第一篇人生信念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与此相似,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分析: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话题:“我们没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第一篇人生信念“提灯女郎”南丁格尔
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
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分析:南丁格尔奉献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爱心,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由此可见,个人的力量并不微小,关键看你愿意付出多少。
话题:“牺牲与奉献”“如何正视自己的工作” 第一篇人生信念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争中,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自告奋勇,从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偷运到巴勒斯坦,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毅然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战争中。在战火硝烟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惨命运,认识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后十几年的时间,他一直为保家卫国的理想舍身奋斗。
自由,比任何东西都来得更宝贵。阿拉法特朝着理想国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第二年,他结束27年的
流亡生涯,回到阔别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连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对“不自由,勿宁死”的最好诠释。
话题:“禁锢与自由”“为理想艰苦奋斗” 第一篇人生信念爱拼才会赢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
分析:对事业的追求通常来源于理想以及对事业的信念和拼搏。话题:“理想与成才”“奇迹的诞生” 第一篇人生信念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晋朝人,胸襟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后赵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
分析:苦心孤诣,壮心不已,勤学苦练,必将有所成就。话题:“成功与追求”“听其言,观其行” 第一篇人生信念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第一篇人生信念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分析: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 第一篇人生信念不下跪的人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坚持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朝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吼叫着各生产线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作投降状,然后叫车间工人统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妇人。女老板吼叫:“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这个中国青年员工的名字叫孙天帅。
分析: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
话题:“别让精神跪下”“站立的人” 第一篇人生信念鉴湖女侠为近代妇女 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在留学日本期间,秋瑾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并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的主盟人。秋瑾回国后在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妇女解放。她希望借着这份白话文女报,鼓励女子走出家庭,并赢得自己的尊严。还写出“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诗句。
分析:当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塑造了“娜拉”这一妇女解放的形象之后,也许就点燃了妇女解放的火炬。不管是娜拉,还是秋瑾,她们昭示的都是“人精神的反叛”,是对“一个人尊严的维护”。
话题:“男女平等”“解放自己” 第一篇人生信念“看谁是蠢材”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
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分析: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话题:“民族之光”“尊严” 第一篇人生信念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
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分析:“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一身铮铮铁骨,吓退了多少人,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这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维护了个人的尊严。
话题:“做一个中国人”“中国,我爱你”“骨气” 第一篇人生信念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却老是以绯闻来炒作自己;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不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
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分析: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在享有较高的社会回报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其所肩负的社会道义和责任。
话题:“责任”“青少年领袖” 第一篇人生信念苏雄的傲气
现任BBDO广告公司亚太区董事长的苏雄认为:如果每一个广告公司都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么整个广告圈的环境也就可以健康起来。而现在的情况是你不做,后面有一大堆公司在排队。
他说:“前段时间,我们在台湾的分公司出了这样一件事,我们有一个已经服务了十年的客户,他们的成功可以说有一半是我们服务的功劳,前段时间他们提出比稿(即广告公司为客户产品所做的市场预测报告。可以由广告公司主动来做,也可按客户的要求来做),比稿后,他们要求谈价钱,但并没有按照比稿的结果来比较价格,而是让所有参加比稿的公司一起报价,结果另一家国际广告公司报出的是我们原先收费1/3的价格,客户问我能不能出比他们还低的价钱,我当即决定这笔业务不做了,尽管他们占了台湾公司50%的业务额,但是我觉得作为广告人我们要有这个骨气。”
分析: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不按规矩出牌,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体的利益。有些人和企业只图一时的获利,缺乏长远的眼光,因小失大,最终难以做大做强。
话题:“规矩与方圆”“骨气”
第一篇人生信念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第一篇人生信念程砚秋拒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机关企图强迫在北京的京剧界捐献飞机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当即拒绝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程砚秋深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凶残,担心自己的拒演连累别人,于是他不卑不亢地说:“献机义演的事,我程某人宁死在枪口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园同行的麻烦。”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分析:面对凶残的敌人,程砚秋“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让人敬畏,令人钦佩。
话题:“气节”“大写的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篇人生信念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第一篇人生信念陈独秀庭上抒心意
1932年,陈独秀被捕,在上海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开庭前,作为同国民党斗争的一种手段,陈独秀曾挥笔疾书,写下了洋洋数千言的《辩诉状》。他指出:“共产党之终极目的,自然是实现无剥削、无阶级,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会。”他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朽统治,抨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表示只要“一息尚存,予不忍眼见全国人民辗转悲号于外国帝国主义及本国专制者两重枪尖之下,而不为之挺身奋斗也。”
分析:从陈独秀的《辩诉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为民族的解放和富强而孜孜以求的忠贞爱国心。
话题:“心声”“革命的激情” 第一篇人生信念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分析:维护国旗,也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话题:“尊严与人格”“国家与个人” 第一篇人生信念贝多芬只有一个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分析:贝多芬的拒演,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
话题:“人格的尊严”“自尊与他尊” 第一篇人生信念草间偷活,一钱不值
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降清,做了贰臣后,不敢原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其绝命词有云:“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竟一钱不值须说,人世事,几完缺?”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的正义之旗下的战栗。
分析:人们对失节者的痛恨自古皆然。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失节者也会在这杆秤前战栗不已。
话题:“失节者的战栗”“忏悔” 第一篇人生信念不吃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分析: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千古,激励着无数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话题:“最高贵的”“品德” 第一篇人生信念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第一篇人生信念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
分析: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话题:“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第一篇人生信念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
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分析: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话题:“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第一篇人生信念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爱国”“忠贞”
第一篇人生信念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话题:“爱国”“视死如归” 第一篇人生信念区区此心,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 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分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高考福建优秀作文及点评】推荐阅读:
2022福建高考作文:空谷07-12
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试题的演变及对策研究09-20
福建高考英语作文素材积累09-04
高考优秀作文 真情实感从哪来(福建)09-20
福建历史高考09-30
福建高考英语考点解析06-02
福建高考作文路范文08-13
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005-31
福建高考英语口语考试08-01
,福建语文高考增加了文化、文学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