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作文(精选8篇)
假如你是我 篇1
结婚之夜,我才知道他因手淫以致严重阳痿,我虽然受到打击,但还是安慰他,承诺无论他的病情有多重,都与他共同面对,共同求医。
几天后,我就在广东找到工作。两个月后,他打电话给我说老板早上责备他,他一气之下辞工了,言语之间流露出担心我不高兴。因为那是个电镀厂,我听说电镀厂有毒,做久了会影响生育,早就不赞成他做了,便安慰他不要紧,先过来调养身体。
一个月后,他开始找工作,经常说找到工作了,可做不了两天又说出种种理由不做了。我一个人的工资要租房,又要负担他的伙食费、药费,有些紧张,便让他跟我姐夫先做一段时间工地活。
十几天后他回来说,他受不了工地上的伙食不干了。而姐姐在电话中却说不是这个原因,闪烁其词,似乎有什么瞒着我。在我软磨硬抗之下,她说出让我痛苦又不敢相信的事实,他竟与工友们一起去找暗娼。我质问文,他说他是被逼的,那些钱是他们偷卖工地的铁片的“公款”,大家都去,他想不去,大家就不停地激他:“你还是不是个男人?”他最怕别人这么说,一气之下就去了。“我有这么傻吗?明知自己不行还要去,都是他们逼我的。”在他的解释中,我原谅了他。我遵从他父母的意思,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在他姐姐的介绍下,我们进了某实业有限公司,他成为一名冲床工,我在安装车间做安装工。虽不同车间,但上下班相伴相随,我既可以管住他的钱(他有打台球、打麻将的爱好),在生活上也能互相照应。虽然做流水线加班加点很辛苦,但他温柔体贴让我很知足快乐。
2005年3月,他嫌工资低离开公司,先后又进了几间厂,都做不到一个月就辞工了,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他,他都无动于衷。
这天,当中医的爸爸来信说文的身体太虚弱了,要注意增加营养。我便晚上下班后赶紧为他买骨头熬汤补身。第二天,我又兴冲冲去买菜,回到出租房不见文,便问同住的哥哥。哥哥支吾着,我一再追问,他才说:“文去他爸爸那里了。”我不假思索地说:“不会吧,他早上没和我说起。”“这里有他留下的字条。”我的心像掉进冰窖里,饭也没心思吃,不知该做什么。嫂子开始笑着议论文不是做事的人,埋怨我不该让他出厂。家丑不可外扬,我只有装着若无其事钻进蚊帐,怒、恨、怨、委屈,让我无处发泄。想起他每次进厂之前都是说得好好的,不到半个月就以不同的理由不干了;想起我省吃俭用,用心良苦为他调理身体;想起我每月痛经难受得连电批都难拿起却舍不得请假;想起我跟了他还没做过一回真正的女人,可是他竟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连自己也养不活,不珍惜赚钱的时间和机会。越想越气,泪在脸上流个不停。我有气无处发泄,只有用笔写上最刻薄的话,让他知道我多恨他……
上班时间到了,我只能擦干泪上班去了。
好不容易挨到九点半,回到出租房,发现雨伞不见了,我知道他回来过。但不见他,一看我的日记,旁边多了几行字:“人各有志,既然你想离婚,我随时答应你,我给你自由,我走了,永远不想见这可怕的地方。”天,又出乎我意料,他竟出走了。我一言不发靠在床上说不出话来,只有无言地流下痛苦的泪水。文真让我不知如何是好,疼他怜惜他,又容易让他产生依赖性,不自强,激他气他又容易受伤。我睡不着,可别人要睡,我只好到外面逛两圈才回去睡觉。躺在床上,我又担心文本来身体不好,他会不会不吃药,会不会一个人喝酒……夜,在我眼中那么凄凉。
一天下班,他意外地来接我,看着他消瘦憔悴的样子,我一言不发跟他到新租的房子(我的东西他已帮我搬过来),我才知道他姐夫找到他劝他找我,说我比他有文化,脾气又好,失去我他会后悔的。他又说这两天他都没吃饭,也没吃药,很绝望……
第二天他去上班了,我早晚为他熬骨头汤。他似乎很喜欢这个厂,每天下班都笑眯眯的,不停地和我说这个厂好,我的心似乎又看到希望。我还为他买豆浆、豆腐花,又为他熬骨头汤,做汤圆,总以为我们的生活从此风平浪静了。可一天晚上我们一起上街买衣服,在半路上他又说做半年便想离开这间厂了。我一听就生气了,我这个人天性喜欢安定,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静静过安稳的日子,可他偏偏不安心工作,搞得我的心也动荡不安。我劝他,两人因看法不一争执不休,最后不欢而散。
嫂子认为我傻,一次一次轻信文,他如此不负责任我还是一次次回到他身边。姐姐也觉得我新婚便要养他不值。哥哥则认为我日久生情,误认为他是好的。其实我很想问他们,假如你是我,你会怎样?离婚对双方父母都是一种伤害,对他父母更是致命打击,我父母也会因此不安的。而他也有他的优点,像我这样的人,找个像他这样能包容我,体贴我的人并不容易,况且很多时候他对我还是知冷知热的,所以我想还不至于走到离婚这一步。不离的话我真不知该怎样当好他的妻子?用柔情对他,他又依赖性强不能负起家庭重担;用言语激他,他又容易受伤而自暴自弃;给他自由恐怕他天天飘荡,心情安定不下来,病情也难好转。而且现在又没有孩子,将来还有什么希望?我也想问问读者,旁观者清,假如你们是我,你们会怎么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希望广大读者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经营好我的婚姻。
假如你是李明英语作文 篇2
Dear Mr. Wang,
I am writing to inform you of my intention of withdrawing from my current position in this magazine.
Though having worked here for merely two months, I, unfortunately, find that this job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y expectation. First of all, I have to say that my salary is far from satisfying, which barely sustains me in this expensive city. Moreover, so far I have never had the responsibility of any challenging task.
I apologize in advance for any inconvenience it might bring to you.
Yours truly,
Li Ming
亲爱的王先生,
我写信是为了告诉你我的打算退出我的当前位置在这本杂志。
虽然在这里工作仅仅两个月后,我,不幸的是,发现这份工作与我的期望有很大不同。首先,我不得不说,我的.工资远远没有满足,这勉强维持我在这个昂贵的城市。此外,到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任何挑战性任务的责任。
对于可能带来的不便,我很抱歉提前给你。
敬启,
假如你是班主任 篇3
我认为在处理此事时,要尽早建立调位制度,我定出了调位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按照学习成绩和个子高矮进行排位,让优势科与弱科同学互补,并积极倡 导合作学习。同时向学生讲明一个道理,封闭学习只能是共同落后,只有合作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因为学习的竞争是大范围的竞争,只有共同提高才能够有个人的提高。
第二个原则是同位发生矛盾的不调位。因为学生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性的,都是一些鸡 毛蒜皮的小事,一旦发生矛盾就立即调开,两个人可能永远保留这个矛盾,如果不调开,经过一个阶段的磨合后矛盾就会消失,还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第三个原则就是谁想调位必须写出调位申请,说明调位理由,然后经过四人同意并签字 后,班主任才批准调位。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又有利于班级团结,更主要的是可以使因调位带来的师生矛盾下放直到消失。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我想这也是相对最公平、客观的。这样,一旦大局已定,就安排定期行行循环互调,不再大变动,除非班主任因公需要。而此后,班主任就要做好应接事件的充分准备,要靠依制度,处压不惶,刚柔并济,也就是说,肯定要坚持原则,但还要通过明情晓理,争取使事情得到顺利解决,学生得到积极认识。
要重点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克制冲动,不要逃避 勺子总会碰锅沿,同学之间也难免磕磕碰碰。当问题发生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这次满足了你的调位要求,那么调了之后,又有问题该怎么办?”所以,要劝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要坚信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让潜意识的焦虑感弥漫,要克制冲动,防止“抽刀断水水更流”。也就是说,只有将“船头”朝着“暴风雨”直迎上,才能获得最大的生机。
二、讲究情义,善待他人,要重大义而轻小是非。浩然明理。俗语讲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之谊千金难得,现在朝夕相伴,学会互敬互让、互帮互助尤为重要,因为这样不但会使自己的心志得到磨炼,而且还能为他人争得改善的机会,甚至会拨云见日,发现真正的朋友,得到一份历久弥香的友谊。
三、理解老师,顾全大局 班主任要向学生坦率地讲明“调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扰乱班级的教学秩序。其后,向学生诚恳地发出“换位”邀请,引导学生能够从班主任的角度上审视思考,争取学生在情感上的理解,使学生自觉自己认知的简单性,萌发思辩性。这样,一张一弛,缓和中同样能让学生体验到严肃性,使学生徐徐认识到“顾全大局”的真正含义。
四、平衡心态,淡化问题因为调位同学之间既然发生了“不愉快”,就不必再遮遮挡挡,表面假装和和气气,背后却满腔怨愤。适当的疏淡一下与对方的关系是正常的,一方面,可以给对方一点暗示,让对方觉察点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理找到一点平衡,进入自我保护的适应期。那么双方关系的重建也就水到渠成了。
假如你是班主任,班上有人抄袭他 人作业,你该如何处理?
处理学生抄袭作业,应该究之以因,做到心中有“数”;晓之以“理”,告之以害,并施之以“法”提高其责任感,建立起自信心。
一、究之以因,心中有“数”
要先从侧面了解学生为什么要抄袭作业,是时间来不及呢还是说不会做?或者找学生谈话,不能太过严厉的责罚,要耐心的去倾听学生的话。如果是时间来不及就应该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家长主动联系询问原有,然后让家长及时的了解情况,并与之监督和催促学生。如果是不会做。我会主动提出给学生做适当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的不足
二、告之以害,晓之以“理”
客观原因告诉我们,解决抄袭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脱困”,把抄袭者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主观原因说明,他还是可教的,否则他为什么不干脆拒交作业呢?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及时地给予关照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究其原因之后,不能老一套,利用朝会、周会三令五申的强调,严禁抄袭作业;或是对抄袭的同学将抄袭的作业再抄十遍甚至几十遍,以示惩戒,这些方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变本加厉,使同学们越抄越厉害。
三、对症下药,施之以“法”
作为班主任应协调各科任教师建议他们在留作业前认真研究,精心挑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题型、难易各异的习题。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留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针对好、中、差三类程度不同的学生留出相应的难易适中的习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作业真正能够面向全部内容和全体学生,既让好学生能吃饱,也让学困生能跟得上,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
假如有学生趁你上课不注意,跑到讲台大喊:同学们要认 真听讲,不要讲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会如何处理?
学生在课间追逐、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都是一种坏习惯,这种坏习惯有的是学生有意的行为,也有的是无意行为,班主任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习惯的养成教育,对有意行为坚持严肃的批评,促成其改正,对无意行为也要给以善意的提醒,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并把课间追逐、高声喧哗的危害性给以明确。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班主任要经常地、随时随地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表扬,树立起一些学生的榜样;班主任也可以成立班级课间安全小卫士,组成学生纠错小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如果班上有个成绩优异学生,突然和你关系疏远起来,你 调查原因的是帮教问题造成的,你该如何处理?
帮教方式不带强制性,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帮教对象进行感化、疏导、说服、规劝,既帮又教,以帮带教。既帮助帮教对象解决就学、就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对他们进行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和文化技术方面的教育
你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求学阶段遇到了很多的好老师。他们有着各自的教学特色和人性的优点,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初中班主任和高中语文老师。我从走上当老师这条路到成为一位成熟的老师,受这三位老师的影响最大。
一、慈母一样的启蒙老师
我五岁就开始读书。由于家里姊妹多,经济条件又不好,父母忙于生计,没有什么时间管我。而我又天生娇气,五岁了还不会自己梳头,所以经常披头散发就去上课。我的启蒙老师黄老师成了我的义务梳头工,直到我学会自己梳头为止。家里离学校远,我是带饭在学校吃午饭的。在黄老师教我的那一年里,我每天的午饭都是她给我热的,碗筷也是她给我洗的。在此期间,我的脚曾受了伤,两个星期不能走路,都是黄老师背着我送我回家的。黄老师不只对我好,她对我们班其他的同学也一样好。当时我们班有位智障的同学,顽皮的孩子老欺负他,黄老师就像保镖一样守护他,随时会出现在有人欺负他的场合。
尽管黄老师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在我心里她的形象很高大。我崇拜她,因为她善良;我尊敬她,因为她耐心;我至今忘不了她,因为她对我的好。当时我就想,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当个像黄老师一样对学生好的老师。
二、容易接近的、因材施教的初中班主任老师
初中我住校。课余时间,我的班主任巫老师经常会带上我们班的几个寄宿生去爬山,去打球或做一些益智的游戏,我的初中生活也因此丰富和不孤单。我的字写得很工整,巫老师经常让我出黑板报,统计班级考试成绩,甚至经常让我帮他用钢板刻试卷,从不担心我会泄密,我的一手好钢板字就是初中时练就的。不同的同学,老师会安排他们做不同的事。巫老师从不打我们,也不骂我们,但我们却还是敬畏他。老师带我们玩、吩咐我们做事让我们敢与老师打交道。我们都很喜欢我们的班主任老师。
跟老师在一起学习的三年,是我最充实最快乐的时光。我知道了当老师的也是人,不是神,老师不必要高高在上。我知道了老师应该有亲和力,应因材施教。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宽容、信任。当了老师后,我几乎不打学生、也不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我从不泄露人家的秘密。
三、舍小家为大家的高中语文老师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梁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儿子跟我们同届,但不同校,跟他妈妈住在一起。梁老师为了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回家辅导自己的儿子。最后我们一个个考取了大学,而他的儿子却落榜了,就差在语文上。为此,师母差点跟老师离婚。我为老师的无私而感动,也为老师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儿子而难过。
我觉得老师很伟大。在我当了老师后,我常常想起梁老师,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无私奉献,我基本上做到了,我多次被评为师德标兵。但有一点,我没有学老师,那就是在对待自己小孩这个事情上。我不愿像老师一样让小孩的事成为自己一辈子的遗憾。我做到了对学生的教育与对自己孩子的照顾两不误,尽管受累的是我自己。我的小孩很听话,成绩也还好,我想,这样的结果应该也是老师对我的希望吧。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 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 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
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76岁高龄的张道真教授,在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享有盛誉。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英语教育改革 的每一个步伐!
第二科学、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态。而这 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严谨治学的思想前瞻性。张教授提倡考试要改革,听说与读写,二者并举, 甚至听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深邃的张道真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造英语教学的辉煌,是我学习的榜样!
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 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 二环境,第三老师。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第三老师,部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 偏科现象。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回答完毕。
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 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 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 教育理念等等。
假如你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 篇4
我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曾有过对文学的爱好、憧憬和追求,请你用你稚嫩的肩膀,背起纤绳,启动锚碇,向文学的海洋出发吧!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迈出第一步是需要勇气的,但一路走下来是需要毅力的,这一走就是好多年啊。季节轮换,我们要笔耕不辍;潮起潮落,我们要依旧执着。凭的就是这一腔热血,要的就是这份执着,靠的就是这份勤奋。然一路辛苦,却一路欢歌,我们要用那并不周正的文字砌成了自己的文学乐园,我们用还显稚嫩的嗓音喊出了我们自己的心声。
在这片乐园里,同学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同桌、球友、甚至睡在上铺的兄弟;可以听见同学们的爱恨情愁、悲喜怒骂……在这里,同学们加深了友谊,联络了感情;领教了竞争,学会了宽容;既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又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既有对青春时独有的忧愁惆怅的流露,更有一份对成熟长大的渴望和追求。
正是有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以信念为舵,以智慧勤劳为桨,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道道美丽的涟漪,才有我们现在欣赏的一朵朵浪花。
作为青年人,应该记住:青春应该是无悔的,青年是无畏的;青年不应当是老成的,青春应该是燃放希望的;青春是不应当虚度的,青年是不应该消沉的;青年正意味着力量,青春正蕴涵着创造!让我们高呼:青春万岁!
如今,面对梦想,我们还要放飞希望;面对成绩,我们仍须不断追求。
是一群远足的跋涉者,注定留给别人的永远是背影,激励自己前行的永远是眼前那轮火红的太阳;是一群辛勤的耕耘者,注定留给别人的永远是收获,驰骋自己的永远是手中那把锃亮的犁铧。
有燧石在,火就不会熄灭; 有热情在,希望就不会熄灭;
有希望在,动力就不会枯竭; 有动力在,前途就不会渺茫。还有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对拥有青春的你,我将送你一句话: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轻言放弃,让你的青春绽放出一样的光彩。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相信在你的青春中也有那么一段令你值得回忆的。但是,你是否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有辜负青春!我想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我们的青春就在眼前。那么,处在这黄金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争分夺秒,开拓奋进?只要稍有头脑的人,谁都会选择后者。诚然,人生能有几回搏?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生难得有这个好机会,何不无牵无挂地快乐一阵子,来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呢。然而,你可想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每个人都要珍惜青春,因为,青春逝去就不再回来了,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
青春是短暂的,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我们也应为此而更加明白青春的珍贵,珍惜我们的大好年华。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就已在青春时立大志,做大事了。少年的时候,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青年的毛泽东,就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展自己的宏图,书写自己的远大抱负;狼牙山五壮士,为革命英勇跳下山去……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我们,只在幸福年代接过建设者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蹉跎岁月呢?
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舵,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学习上永不知足。面对挑战,我们怎能被一些挫折和失败所吓倒呢?让我们好好地把握住青春,学那穿云破雾的海燕去搏击八方的风雨;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经霜傲雪。只有如此,才能在你的青春史上谱下无怨无悔的一页。不要怕输,青春是永远不服输的,只要你肯努力,梦想终会实现。
我们既被称为朝阳,就理应拥有光彩照人的青春。青春,短暂而珍贵。请爱惜青春吧,别让青春过早流逝;为青春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青春毕竟是我们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同学们,我们风华正茂,我们英姿勃发,让我们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就此努力吧,以无悔的青春去谱写中国的历史新篇章!
假如你是一个透明人 篇5
如果你是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透明人,你可以四处自由穿梭,无人能知道你在做什么,也不用承担任何后果……拥有这样无穷的力量,你想做什么呢?
A、偷窃贵重物品
B、四处搞破坏,做一些变态的坏事
C、接近倾慕的人
D、恶作剧,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答案:
A 测试结果:
你的野心很大,想吃下不少东西,不管是权位或是利益,你都不愿放过。这些企图也在主管的眼里,不过,只要你是个人才,老板当然也不会亏待你。你必须先创造个人最大的优势,尽力表现,先拿到高分,才有机会与人谈判。可是也不能太过自满,若是遇到不会惜才的老板,可能会想些法子来杀杀你的锐气。
B测试结果:
你自觉能力不错,所以绝不愿受任何委屈。如果有什么差别待遇,你马上就会大斥冤屈。不过,你也很会看人,会先观察主管是属于什么样的角色,才决定该不该叫冤。有时候,你也知道该先闭上嘴,好好做出一些成果来,然后在适当时机,再为自己争取到应得的利益。
C 测试结果:
你有点贪吃,不过,只在可允许的范畴内,你才会动手动口。平常时候,你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即使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你还是会隐忍下来。对于上司,还是很尊敬对方的权威。你默默期待公理出现,相信只要一直努力,总会让人发现自己的价值与贡献。
D测试结果:
作文:你是唯一 篇6
星星之所以爱恋夜空,那是因为夜空是它的唯一;花儿之所以依赖雨露,那是因为雨露是它的唯一;水滴之所以向往大海,那是因为大海是它的唯一;而我之所以感恩你,那是因为你是我的唯一。
点点滴滴见真情
“咳咳。”一阵阵咳嗽声传出门外,传到了你的耳边。轻轻地门开了,你站在门外,手里拿着我的衣服,“快把这衣服穿上,你这孩子,咳嗽得这么厉害还不知道多穿点衣服。”你柔和的声音掺杂着些许的责备,但那也是因为你担心我。突然间鼻尖嗅不到你的气息,接着又是一阵长久的寂静,直到熟悉的`脚步声再度响起。逼人的寒气向我袭来,你端着药站在我身边,“来,把这些药吃了。”我扭头看着窗外,现在数九寒天的,咆哮的狂风仿佛要把人吃了似的,而你却冒着狂风去给我买药。我把这杯药端在手中,霎时间,一阵暖流包围了我整个身体,包括我的心。
你是唯一,因为只有你,才会关心我的冷暖,并且毫无怨言地为我付出一切。 小 荷 作文网
风风雨雨总相依
忘记那天是什么日子了,只记得不下雨,自然不用雨披,便散乱地扔在了一旁。你便嚷嚷着让我叠好。快要迟到的焦急心情加上你的喊叫,我更烦心了。于是我也大声嚷嚷着“不会叠,不会叠。”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朝我大声吼第一文库网道:“不就叠个雨披吗,叠巴叠巴就行了,有什么不会叠的。” “好,叠巴叠巴就行了,是吧?”我也不甘示弱,一揉就塞进袋里了然后扬长而去,留下你在那气得干瞪眼。
下午回家时,雨披已经工工整整地躺在了壁橱里。这肯定是你叠的,我想。我拿着雨披,轻手轻脚的走进厨房。“妈”,听见我的呼声,你忙回过头来,看我的眼神里还是充满着慈爱,仿佛今早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我把雨披拿到你面前,“这个……是您叠的吗?”“啊啊,是啊。怎么了?”你显得有些意外。“妈,对不起。”我的泪水泛滥了。“傻孩子,跟妈妈说什么对不起,只要你以后好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心满意足了。”
你是唯一,因为只有你,能忍受我的坏脾气,并且一如既往的爱着我。
……
星星说,夜空是它的唯一。没有了夜空的陪伴,它就没有了耀眼的光芒。
花儿说,雨露是它的唯一。没有了雨露的滋润,它就没有了往日的鲜艳。
水滴说,大海是它的唯一。没有了大海的容纳,它就没有了生存的价值。
你是光作文 篇7
雨突然来了,雷声大作,倾盆大雨不停地下,风像无数鞭子一样卷起暴雨,抽打在窗户上。我坐在回外婆家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大雨,有规律的雨声在耳边响起,不小心睡着了。突然感觉胳膊被撞了一下,抬头发现你坐在我旁边。你是一个农民,穿着厚厚的羊皮大衣,被雨水淋湿后,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毛皮大衣又小又紧,很难遮住身体,感觉呼吸都快被绑住了。裹着一条打了补丁的牛仔裤,虽然已经贴满了补丁,但是膝盖上还有几个小洞没有补好,看起来挺像现在流行的带洞牛仔裤。脚上穿着一双薄薄的单边布鞋。这件衣服不是很协调,但是很干净整洁。仔细看你的脸,很瘦,肤色是大地的颜色,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眼神深邃,嘴唇干涩,一言不发。看到周围突然多了一个人,心里自然是不适应。戴上耳机,转头看窗外。
迷迷糊糊的,又要睡着了。我被汽车的突然刹车吓了一跳。我的头重重地撞在前座,身体快要从座位上滑下来。你伸出手,抓起书包,把我拉了回来。一点都没恢复。我揉了揉头,回头看着你。你说:小姑娘,系好安全带。哦,谢谢。我还是看看吧,你的脸有点不自然。从你的眼睛里,我看到了非常明亮的光。我觉得是陌生人的爱。心里很感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你,平凡如尘,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我。原来灰尘也会发光。
我重新调整了一下座位,听到周围的乘客在大声说话。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看到车的前面全是泥。毫无疑问,汽车陷在泥里了。道路已经很颠簸了,不下雨的时候非常颠簸。更何况今天雨下得这么大,要顺利通过就更难了。运气不好。我不满的嘴里嘟囔着。坐下后打算给奶奶打电话说明一下目前的情况,可是这山里怎么会有信号呢?如果你一句话也不说,就在车里四处看看。,有一岁以下的老人和小孩,还有匆匆回家看望老人的流浪者。直接下了车,没有注意到雨水打在身上,找到了司机。师傅说:师傅,前面离镇上还有两三里路。我们可以让几个乘客走到镇上,找人求救,剩下的可以一起推车。否则,等待不是办法。司机师傅无奈点头同意。你说:你不用担心。在车上看到几个农民,我也是农民。我们农民足够强大,可以帮你把它推出去。按照你的计划,乘客出发求救,推车的人准备好了。我看到你们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不能厚着脸皮看自己的车。你跑出车,刚下了门。你看到我了,雨太大了。你大声说:姑娘,快上车。下这么大的雨,你身体虚弱,经不起折腾。为什么生病了还要学习?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做法。我听了你的话,惊讶而又呆滞地回到座位上。我反复思考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从未见过面,但你一次又一次地照顾我,帮助我。在你身上,我发现了人们所说的农民形象,淳朴善良,但更让我震惊的是,你虽然是农民,却比那些人更有地位。面对现在的困境,你带领我们都走出了困境。也许你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也许你没有好的名声,但你已经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你的好品质。没错,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个普通的角色,比如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的一粒尘埃,但沙漠中也有绿洲,是由像你这样的微小尘埃形成的,虽小,却依然闪闪发光。绿洲给人带来希望。
在雨水的洗礼下,我学会了尘土会发光,尘土的光芒温暖了陌生人的心,给了迷失的人希望。此刻,羊皮夹克不再那么寒酸,打补丁的牛仔裤也不再那么碍眼。
假如你是《纽约时报》的CEO 篇8
身为美国报业旗舰,纽约时报也是美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其在线订阅、在线广告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人能望其项背。但是,这些成就并不足以对冲其整体颓势,这个被称为“灰贵妇”的报业巨头,仍然站在悬崖边上,随时可以失足跌落。因此,认真检视纽约时报的数字化生存状态,是理解美国报业现状的必要功课。
2015年8月6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份好于市场预期的第二季季报。第一季季报发布于4月30日,隔天5月1日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项目当月推出的消息接踵而至,纽约时报被加盟。杰罗姆当时在《商业价值》撰文预言:如果Facebook的“即时文汇”(Instant Articles )计划真如华尔街日报所说的在5月间成行,那么,这份季报很可能成为《纽约时报》“最后的季报”,成为其传统商业模式下季报的绝唱。纽约时报的固有商业模式将经历巨大的变迁,甚至走得更远,比如,完全投入Facebook 的怀抱。
人们过高地估计了Facebook的能量,过低地估计了Instant Articles计划在传媒业引发的震撼、反弹与阻力。Instant Articles的确如华尔街日报的报料如期高调推出,但雷声大雨点小,嚷嚷了半天,《纽约时报》迄今只在其中正式推送了一篇文章,因此,对于纽约时报的第二季报,一点的影响也没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都没有发生。
乐观者认为纽约时报由此将拥有大量的新读者与巨额新广告收益的预期落空了,悲观者认为纽约时报将因为人们可以免费在Facebook本地读到大量的纽约时报内容,而影响其本身网站流量并冲击目前付费墙模式的预言也没有着落。一切都悬而未决。
6月下旬,《华尔街日报》报道,6月25日 Instant Articles上线。《纽约时报》每天将发文30篇,NBC news 将发30~40篇,Atlantic 将把自己的大部分内容都发上去。《华尔街日报》在这个话题上屡屡爆料,十分精准。一般认为,有人在通过《华尔街日报》放风,政府、机构、企业都爱用这种特供权威媒体独家的方式,造势。不过,这一回,《华尔街日报》吃药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扎克伯格6月30日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坦率地说。
“要知道,Instant Articles并不是我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的变革。我们可以发布标准、格式,但大多数媒体(出版商)需要时间来接受它、适应它。所以,下一件事是什么?让Instant Articles 全面推出并让其成为人们所拥有的主要的新闻体验。”
扎克伯格以委婉的方式拒绝给出Instant Articles全面推出的时间表,并把长时间内测,迟迟没有推出的原因,归结于媒体们需要适应新标准、格式这样的“技术”问题。谁会相信这样的托辞?一个全球9家顶尖媒体合作伙伴还需要花长时间适应并接受的不成熟产品,何必着急并且高调推出,掀起一场预料中的媒体风暴?由前高盛投资银行家亨利·布洛吉特领衔的新兴媒体Business Insider对此极尽嘲弄。
在另一方面,受Instant Articles计划刺激,与其类似的苹果、谷歌、推特、Snapchat的产品反倒在这3个月间显山露水,在Instant Articles的舆论铺垫下,赚足眼球。《纽约时报》已经和苹果签约,确认加入苹果News计划。此外,《纽约时报》还与星巴克共同宣布,星巴克会员将可以在星巴克APP上阅读纽约时报的新闻内容。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Instant Articles计划的颠覆性,几乎所有的新兴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的巨头如星巴克,都不愿意Facebook 独擅其美,在这一次潜在的行业格局颠覆之战中缺席。
在这样的背景与语境下,8月6日纽约时报的第二季季报,不出所料地与此前大同小异。狼来了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狼始终还没来。
紧缩依然是趋势,纸媒广告主还未完全醒悟
先来看一下纽约时报第二季季报的基本情况:
一.在这个季度里,时报公司共增加了3.3万新的数字订户,使数字订户总数达到了99万。(7月30日,在线订户正式突破100万。)
二.数字订阅(Digital subscriptions)贡献了4750万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3.8%。
三.总收入同比下降1.5%,为3.829亿美元。其中发行收入增加了0.9%,为2.12亿美元(含数字订阅收入),这得益于数字订阅收入增加及今年一月起报纸提价,提价收入对冲了报摊零售收入的下降。
四.当季数字广告收入增加了14.2%,高达4830万美元。但是,占据较大份额的印刷版广告收入下跌12.8%,为1.486亿美元。对冲之后,纽约时报的广告总收入下跌5.5 %。
五.当季净收益(net income)1600万美元。当季运营费用同比下降4.9%,从3.627亿美元降为3.448亿美元,两者相差1790万美元。
回顾一下纽约时报4月30日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季报数字:
一.在这个季度里,时报公司共增加了4.7万新的数字订户,使数字订户总数达到了95.7万。
二.数字订阅(Digital subscriptions)贡献了4600万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4%。
三.总收入同比下降1.6%,为3.84亿美元。其中发行收入增加了1%,这得益于年初报纸的订价提价以及在线订户的增加,这些收入对冲了报摊零售收入的下降。
四.数字广告收入增加11%。但是,占据较大份额的印刷版广告同样下跌了11%,对冲之后,纽约时报的广告总收入下跌5.8%。
五,当季净亏损1400万美元。
两份季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数字订户与数字广告均持续增长,但印刷版发行数(包括订户与报摊零售)与印刷版广告均持续衰减。不幸的是,两者对冲之后的净值为负数。第一季亏损1400万美元,第二季盈利1600万美元。但细读季报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份微薄的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们预期的盈利是“紧缩”而来的。这是成本削减、费用控制1790万美元的结果,或者,用更直白的大白话说,这是裁员等等一系列非常措施的并不喜人的成果。《纽约时报》以各种形式裁员的消息,去年底曾为业内的热门话题。
更为不幸的是,《纽约时报》CEO马克·汤普生在季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开支管理将是2015年下半年的重中之重,“但我们在数字业务投资与执行上重点投入的力度将前所未有地强化”。如果2015年底前再度传出什么裁员消息,各位看官请不要感觉意外。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贝佐斯的亚马逊可以为了扩张连年亏损,传统媒体却不被宽容,需要节衣缩食来维持报表的美观。
问题在于,这样一增一减对冲后总体阴跌的过程,可以维系多久?那些认为《纽约时报》拥有100万在线数字订户,因而转型已经成功的喝彩,是不是应该稍加节制?在笔者研读纽约时报二季报的时候,读到了爱吐槽的新媒体学者王武彬推送的微信公众号评论《为什么纽约时报数字订户突破100万不值得兴奋?》,强烈建议找来认真一读,他的下面这句俏皮话更不能错过:
“在行业大船缓缓沉没的时候,最好的生存策略除了彻底的弃船转(zhuan)型(hang)外,就是爬到桅杆顶部。”
华盛顿邮报2014年2月退休的前执行总编辑罗伯特·凯撒2014年10月应邀为布鲁金斯学会写了一篇长文把脉新闻业,标题是《关于新闻的坏新闻》。他在文中写道,“伟大的新闻机构必然成本昂贵。纽约时报每年花在采编人员身上的开销高达2.35亿美元,华盛顿邮报早已经过了全盛期,但花在采编人员身上的钱仍然高达9000万美元。没有强大收入的有力支撑,全美国优秀的新闻编辑都面临瓦解的危险。”
罗伯特·凯撒继续写道,“美国人目前花在各种媒体上的时间,大约只有5%仍停留在杂志和报纸上。但是,约有20%的广告金额仍然投放在纸媒上。当广告主醒悟过来的时候,纸媒的广告收入将会进一步重挫。”
这位无“官”一身轻的资深报人,看到的场景、提供的数据是不是比各种利益纠葛缠身的人更为客观一些呢?至于各大新闻机构(包括纽约时报)自己发布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的PR通稿,放一放吧。
在线订户及订阅收入的攻与防
马克·汤普生选择在第二季超预期季报发布同时,高调宣布其数字订户超过100万,喜上冲喜。汤普生先生对于在线订户及订阅收入的重视,可见一斑。事实上,纽约时报内外的所有人,现在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数字化是纽约时报的未来。在线订户、在线广告在不断强劲增长,而线下订户、线下广告在流失,这样的趋势已经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问题在于,这个未来距离现在还有多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杰罗姆先来讲一个令纽约时报人心碎的悲情故事,他们曾经好像离数字化未来很近很近,但最终,失之交臂。
1998年10月,《纽约时报》授权《纽约时报》网站创始人马丁·尼森霍兹,全面负责纽约时报的数字业务部门,整合所有相关资源,谋求建立独立的数字业务公司,并伺机冲刺纳斯达克。这个过程耗时整整8个月,1999年6月,小苏兹伯格正式拍板决定把数字业务部门独立出去,成立独立的NYTD公司(New York Times Digital),独立运作。这家公司囊括了纽约时报旗下的所有控股、参股的网上资产,包括50家网站,300多名员工。在互联网泡沫高潮期抢滩上市圈钱的战役正式打响。
尼森霍兹出任CEO的NYTD进展喜人。1999年的整个下半年,大家都在折腾IPO的事情。纽约时报聘请的财务顾问是投行头牌高盛。高盛的银行家们与尼森霍兹进行了无数次会议,准备了成吨的文件,也向监管部门提交了最终的一系列正式文件。2000年开始,在纽约时报会议室里,各方还进行了几次上市路演彩排。
但是,在进行最后一次彩排的当天,纳斯达克已经从5000多点的高点掉头向下,彩排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瞬间就掉了100多点,趋势十分恶劣。高盛的银行家在彩排现场接到了来自高盛总部的电话,说要回去商量一下对策,第二天继续彩排。但是,这些银行家再没有回来。NYTD的上市计划,无奈地终止了。对于《纽约时报》的数字媒体业务而言,这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如果纽约时报内部能够少一些争论、多一些行动,哪怕上市进程能够前移一两个月,就有机会抢滩登陆纳斯达克,圈定足够的资金,在接下来的互联网冬天,纽约时报网站,将会有足够资源扛过去,局面也许会完全改观。
在错失了上市的最佳时间窗口之后,《纽约时报》数字媒体业务并没有丧失所有的机会。对于一个此时仍然十分强壮的报业集团而言,继续独立投资并在互联网上积极探索,完全有实力与能力。但是,在互联网冬天,《纽约时报》董事会失去了进取的愿力,进行了另一个错误的选择:撤退。
此前,NYTD曾收购了一家技术公司,名叫Abuzz 。这家公司脱胎于MIT(麻省理工学院), 是雅虎问答(Yahoo Answers)以及 Quora模式的前身,也就是后来中国出现的知乎模式的鼻祖、原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答平台。当时,这种模式被称为知识管理平台,人们可以向系统提出问题,系统会在庞大的用户网络中寻找五到六个人来回答这些问题,系统把问题发给他们,然后回答会通过电子邮件返回。纽约时报收购了这项业务,包括整个工程师团队,并且把这项功能成功地整合到了时报的网站上。
时报内外都十分看好这块业务,但是,Abuzz还是被无情地抛弃了。《纽约时报》公司给尼森霍兹下达了明确指令,要求NYTD尽快实现收支平衡。在当时互联网广告几乎清零的局面下,NYTD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在2005年,NYTD被整合回纽约时报公司,取消了独立地位,作为公司的一个下属部门。而作为败军之将的尼森霍兹非但没有受到任何的责难,反而升任纽约时报公司副总裁,被委以全面负责时报数字相关业务的重任。大家都明白,这不是某一个个人的责任。
事实上,当时的情形并没有多么糟糕。《纽约时报》的网上广告业务是清零了,但是网上读者的数字始终刚性上扬。互联网冬天来临的时候,时报数字公司的图表显示完全不同的场景:广告收入图表断崖式下降,很快趴在零轴之上;而用户增长图表却是一条昂扬向上的直线。《纽约时报》网站叫好又叫座,只是不来广告。事实上,哪一个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开始的时候,不经历这样的磨难呢?
在这里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暗示这样的故事有可能再度发生。如果此后栽在“临门一脚”上而痛失好局的巧合的确再次出现在纽约时报身上,纯属巧合。
但是,笔者追踪研究《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实践近20年,的确认为其处在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刻。马克·汤普生面对着当年马丁·尼森霍兹曾经面对的同样的问题:收支平衡。无非,尼森霍兹当年操盘的是纯数字业务的NYTD,而汤普生如今操盘的是数字优先的纽约时报公司。马克·汤普生手中握有许多好牌,也面临许多不可能的任务:
1.保卫印刷版仍然高达62.5万的每日忠实订户数(引用著名媒体产业学者肯·道科特的最新数字,纽约时报自己愿意说的数据是110万 —— 星期天版的发行数),保卫仍然每季接近1.5亿美元的印刷版广告。
2.拓展并保卫已经突破100万的在线订户数,拓展并保卫投放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的已经接近5000万美元的在线广告收入。
3.与每季约为3.5亿美元,全年超过14亿美元的营运成本斗争。其中,供养纽约时报采编人员的费用约为2.35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前执行总编辑罗伯特·凯撒2014年10月的估算)。肯·道科特的最新估算约为 2亿美元【纽约时报裁员后的采编人员估算数字1300乘以每人年均估算费用15万美元(150000×1300)】
4.与华尔街斗智斗勇,保卫已经低的可怜的20亿美元出头的总市值。英国金融时报都卖出了13亿美元的价格,而且是不包括其泰晤士河边的金融时报总部大楼的价格。
5.与来自硅谷的新媒体巨头周旋,冒险虎口拔牙。
你认为汤普生以及他的老板小苏兹伯格,在这样的保卫战中,有多大的胜算?
他们身陷创新者的窘境,左右互搏,左右为难。比如,在线订户、在线广告已经成了纽约时报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的生命线,坚持并强化这一模式,曙光似乎就在前头;但是,Facebook 的 Instant Articles 、苹果的 News 等在其本地发布的即时新闻项目,将切断向纽约时报网站的导流,可能使纽约时报网站的流量锐减。同时,在Facebook、苹果等海量用户聚集的平台上就可以免费阅读纽约时报的新闻内容,将有可能使以昂贵的费用订阅纽约时报线上线下产品的意愿,进一步降低,直接冲击纽约时报的线上线下订户数。
当然,按照Facebook、苹果的承诺,纽约时报可以获得不菲的广告分成,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广泛接触新的受众。不过,以确定的现有的接近于成功的商业模式,来与莫须有的新的模式对赌,显然是不那么容易做出的决断。
看起来,纽约时报好像已经决定了。
战略转移:开门揖盗,破墙开店?
《纽约时报》记者拉维·索玛雅(RAVI SOMAIYA )8月6日在关于纽约时报季报的文章中写道:周四(8月6日)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公司的管理层勾勒了一系列公司战略(a series of strategies)。她提及的其中一条是,与Facebook等的合作,将拓展时报的读者,增加广告收入,发现潜在的订户。
马克·汤普生自己在这次电话会议上的原话是这样的:强化与Facebook、苹果和星巴克的合作,“将帮助我们为我们的新闻内容拓展新的受众,并提供增量的收入。”
汤普生在这里说的合作显然指的是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苹果的News项目等等。不过,汤普生真的认为,这样的合作在拓展新的受众提供增量收入的同时,不会对其存量受众,既有流量、广告、订户产生负面影响吗?
2015年5月12日,Facebook推出Instant Articles项目,以方便用户快速下载、改善用户体验为主要诉求,邀请媒体把新闻直接免费发布在Facebook网站上,不提供回链链接,让用户直接在其网站上阅读、观看。马克·汤普生此前说,“参与那个游戏,有风险(risk),是的;但是,置身那个派对之外,有危险(danger)。”
2015年6月8日,苹果宣布将在其新的操作系统iOS 9中,推出一个预装的新闻聚合应用News,约50家媒体已签约入驻,其中领衔的又是《纽约时报》。谷歌推出类似服务看起来势在必行,毫无疑问,《纽约时报》也将受到邀请,马克·汤普生同样无法拒绝。
《华尔街日报》报道,《纽约时报》每天将在Facebook平台上发布30篇文章,在苹果News平台上发稿数相同,但选稿标准不同。《纽约时报》目前每天发稿数量在300篇左右,这60篇精华稿件在面向全球数十亿人的海量平台上和盘托出,《纽约时报》这位尊贵的“灰贵妇”是不是几乎被“看光”了?《纽约时报》的付费墙上由此将被打出一个大洞,形同虚设。被圈定在这些海量平台上,对于《纽约时报》来说,究竟是福是祸?
笔者把汤普生的这种战略视为“傍大款”战略。这种战略对于其已经展现了生机与希望的付费墙模式与网络广告模式,形成了某种形式的自我掏空。
如果说,《纽约时报》在Facebook、苹果网站本地发布新闻内容,取消回链,是迫不得已的举措的话,《纽约时报》与星巴克的合作,就展现了某种主动性。明年上半年开始,星巴克会员 (Starbucks loyalty members)将可以在星巴克的APP中读到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诸多媒体的新闻。纽约时报 CEO 马克·汤普生7月21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与星巴克的合作“是我们最近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安排中的新进展。这些安排旨在确保时报不断扩大受众面,在新的有趣的读者池中寻找读者。”
的确,孤立地看,星巴克这事没有多大意味。在一个拥有数以百万计用户的企业的APP上发布一些要闻,显然可以收取一些授权费用,提高能见度。马克·汤普生为了创收,似乎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但是,这不过是一个企业的非新闻应用,并不能指望其给纽约时报带来多大的流量,甚至,因为是在星巴克APP上本地发布、阅读,还可能冲击纽约时报本身的访问量与数字订户。
不过,结合《纽约时报》2015年以来签出的一系列在其他平台上直接、本地发布新闻的动作,以及其自己的旗舰APP应用 NYT Now 因用户太少收费改免费看,纽约时报的分发战略似乎正在主动地发生某种方向性变化。原来从各种搜索、社交平台导入流量,以巨额流量吸引广告投放,并以计量付费墙为界固守围城,沉淀用户、订户的模式,将变得更为开放?这种开放,是被Facebook、苹果等大技术平台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还是自我反省之后的主动选择?至今,我们没有看到《纽约时报》方面系统的论述,无论是其高管还是其媒体记者,都没有就此展开过除只言片语式公关PR表述之外的认真讨论。
如果说有,那是在2014年早些时候,被泄露的《纽约时报》秘密创新报告上。那份报告提出,纽约时报必须成为一个“数字优先”(digital first)的机构,在互联网上“包装、推广、分享新闻内容”将是编辑部的优先工作。这三项优先重点均与分发有关,与报道和写作新闻无关。
看来,已故《纽约时报》受人尊敬的媒体业权威记者戴卫·卡尔的“Instant Articles农奴论”,已经被《纽约时报》的人们扬弃了。戴卫·卡尔的观点相当激进,他认为,如果接受Facebook的方案,那么,众媒体将成为Facebook的“农奴”。他是最早披露Instant Articles计划的媒体记者。戴卫·卡尔为代表的此类观点,在传媒业、学术圈相当普遍。
在中国国内一些敏锐的学者大声疾呼正视内容免费原罪、建立付费墙以拯救报业的背景下,《纽约时报》的这一显然有自挖墙角嫌疑的战略选择,看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红杉资本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出身于时代周刊,他对于雅虎与谷歌等的精准投资,使其成为公认的最具前瞻眼光的新媒体导向风险投资家。两年前他对传统媒体出身的朋友们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名言:如果我拥有某家拥有真正原创内容的媒体(比如《纽约时报》,他的听众中有一位就来自《纽约时报》),我今天下午就会关了印刷机,把商业模式完全导向数字化。这是虎狼之药,激进的一家之言,也许不能当真。谁知道呢。
对于《纽约时报》来说,最理想的发展格局是,印刷版发行与广告收入在继续下滑一段时间之后,止跌回稳,给在线数字用户流量进一步增长、订户数量向下一个百万攀升、在线广告收入由目前的每季近5000万美元量级向亿元量级挺进创造缓冲的空间。
最恐怖的场景是,印刷版发行不断下滑,印刷版广告持续两位数流失,而网站流量、数字订户、在线广告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的“空心化”、“空巢化”而高位滞涨,甚至掉头向下。Instant Articles及其相似的系列新闻产品,会是这样的诱因吗?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报道说,在《纽约时报》编辑部内以及在媒体圈对Instant Articles计划存在一种深深的恐惧。有媒体人士直指Instant Articles计划是“浮士德协定”,呼吁不要与魔鬼签约。一些媒体评论家认为,这样的情绪化反应,也是Instant Articles长时间“内测”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苏兹伯格的预感与预言
1995年,《纽约时报》仍在走上坡路,新买了一块地,准备新盖一家印刷厂。几乎同一时间,纽约时报准备花重金请一位具有15年图文电视从业经验的互动媒体专家马丁·尼森霍兹,主持报纸上网工程。当时美国的报纸几乎都还没有上网,这是纽约时报可以找到的最接近于互联网 —— 互动媒体的相关专家了。这位后来的美国新媒体史上的传奇人物,此后一共在纽约时报执掌数字媒体业务17年。当时面试他的人一共有3位,时报老板小苏兹伯格,时报执行总编辑琼·莱里维尔德(Joe Lelyveld)和时报总经理鲁斯·莱维斯(Russ Lewis)。这样的面试阵容,完全可以看出纽约时报当时的高层对于进入互联网的高度重视。
尼森霍兹在面试中反客为主,问他们,纽约时报为什么要上网?呵呵,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
三巨头的因答并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在此后轻松的聊天中,聊到了印刷厂。小苏兹伯格说:这肯定是我建的最后一座印刷厂。他说的没错,那就是最后一座。
2014年,已经退休的尼森霍兹对还没有退休的小苏兹伯格说:你那句话当时深深打动了我;我觉得,你当时已经预感到了报业与数字新闻业的未来。
从1995年开始,两人共同引领纽约时报的数字媒体业务走过了17年,尼森霍兹于2011年12月退休。2011年3月,纽约时报推出了目前给其带来希望的计量付费墙,开始积累网上订户。小苏兹伯格还在为家族坚守岗位。他的儿子,小小苏兹伯格,约20年后,在2014年带着一批时报精英做了一份著名的内部《创新报告》。他儿子的这份报告展示的,是不是正是他在1995年所感知的?
小苏兹伯格没有说。但他对尼森霍兹说,这些年,我们犯了很多错。一个老板,一个新媒体掌柜,一段美国新媒体史上的试错实验,留下了无限遗憾。
不知道日后小苏兹伯格退休的时候,会怎么看他与马克·汤普生在面对Facebook、苹果、星巴克等等时所作的决策?那时候,Instant Articles等等应该已经完成“内测”正式面世了,数字业务增长与印刷版业务衰退的“拔河”应该也已经结束。
当然,无论拔河的结果如何,小苏兹伯格都不必担心。哪怕最坏的情况出现,《纽约时报》仍然拥有未来。纽约客们已经猜想了好多年,他们坐拥340亿美元财产的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哪一天会在《纽约时报》扮演某种角色?媒体一直在报道,只要小苏兹伯格答应,迈克尔·布隆伯格随时准备像亚马逊的贝佐斯、红袜队老板约翰·亨利拯救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一样,前来拯救纽约时报。最不济,还有曾到纽约他家门口放出口风的标哥托底。
【假如你是作文】推荐阅读:
假如你是李华英语作文06-12
假如没有狼作文08-27
假如没有电作文10-23
假如失去光明作文08-18
假如没有如果作文10-16
小学作文假如我是05-19
假如优秀学生作文05-29
假如我们开学了作文06-17
假如没有学校想象作文07-07
假如回家没有作业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