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

2024-09-28

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共9篇)

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 篇1

又是一个毕业季,这一学年的工作也结束了。每次到这个时候,都是充满不舍和感伤的,想起和同学们这两年时间的相处,看着他们在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感到很欣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我从不会去强要求他们。成绩好与坏不是区分学生的好与坏的标准,有成绩好的学生其实很叛逆,上课的时候也是吵吵闹闹的,一点都没有作为学生该有的姿态。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非常的勤奋,从他上课的时候,一直专注的神情就能看出来,我也曾问过学生的家长,也知道即便是在家里,他也是很认真的在学习,而不是沉迷于娱乐游戏。当然这两种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越努力,学的越多,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好,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共同理解。

我们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们去找到自己的方法,但却忘记了,我们作为知识的传导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因此很多老师就放弃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意味着要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的了解,知道学生的长处与短处,然后再加以辅导。教书难吗?不难,只是把知识点都解释就行了,但是教好书却是很难的。有的学生接受的能力慢,解释一遍还是听不懂,那就只能再讲解第二遍,让听不懂的学生去理解,让第一遍听懂的学生加深记忆。这是课堂上要做的事情,而在课堂之外,还有其他的工作。

学生们往往会在下课的时候来问我问题,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因此施教”的时候了,针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告诉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很多时候学生们都是听的一知半解的,当时是说听懂了,但在后来的小测试里或是考试里,却还是泛着这样的错误。我作为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错误的地方我已经指出来了,剩下的就要靠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一点我也不能插手。但很庆幸的是,学生们的领悟水平很高,尽管在我指出问题后会犯一犯错误,但正是在错误里,他们得以理解我说的话,得以知晓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正。

希望他们的未来能够更加耀眼,能够成为出色的人。

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 篇2

一、了解学生现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之浅,很多学生在初中就是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理科知识欠缺才选择了职业学校。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是非常痛苦的。特别对于五年制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讲,他们所要学的不仅有初等数学,还要接触到高等数学,所以,适当的兴趣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正因为他对武学兴趣浓厚,才学会了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所以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1. 化枯燥为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同一个点在不同坐标系中,新坐标系内的坐标和老坐标系内的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很多学生都记不住。事实上,如果让学生将新老坐标系内的坐标理解为新生与老生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些了:新生在加上几年的磨练就可以成为老生。相同的,新坐标系加上新坐标系原点在老坐标内的坐标值就得到老坐标系内的坐标。学生通过形象的比喻,对于相应的知识点就有了很好的记忆。

2. 增加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教师抱有很大的成见,甚至和教师对着干,放弃这门功课的学习。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底子本身就差,所以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帮助,从而增加自己学习的信心。我班有一个后进生,学习得过且过,数学的学习更是一塌糊涂。在与其多次谈心后,学生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学,就是不知道怎么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自习课上让该生到办公室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当然他有很多的问题,我耐心地辅导,并教育其上课认真听课和笔记。当天,他第一次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数学作业。从他眼中,我发现了久违的信心,虽然很微小,但我相信那会是支持他学好数学的最大动力。

3.“好奇”引发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我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譬如:在引进指数函数概念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国际象棋,发明者用棋盘领粮食的故事。学生对于这样的开场白很感兴趣,甚至平时不听课的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让学生讨论“64格棋盘最后一个格子需要放多少颗粮食?”学生讨论后,我再告诉他们结果:263=9.2×1018,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多),这样学生对学习指数函数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所有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尤其在职业学校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不尽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呢?经过反思,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得提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势在必行的。

在上周的开课活动中, 我校数学组的张老师迈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步, 合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完成数学的教学。开课的内容是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第二章第二节“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整个开课过程中,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 教师先通过多媒体的软件讲解内容, 然后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在简单的操作下, 平时在黑板上半堂课才能画出的这五张图, 电脑只用五分钟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平时黑板上无法演示的%的图象, 学生也可以在电脑上轻松画出。在这几张图片全部清楚的前提下, 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相应的性质:对于幂函数y=x a (a>0) , 函数图像均经过 (0, 0) 、 (1, 1) 这两点;函数在第一象限均是单调增加的。通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学生自己动手, 参与知识的研究, 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也有很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1.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90%以上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是达到熟悉教材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教会学生“做记号”是预习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立体几何中,对圆锥侧面积公式时S侧=πrl,学生往往会存在理解问题,那么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一地方做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 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掌握方法,所以上课的效果不理想。如何才能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用心,不能人在教室心在操场。第二,做笔记是课堂的延续。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学生要将强调的知识点记录下来,那么课后的复习工作就有针对性了。第三,对预习中做记号的知识点,应当进行“多听,多问”,以保证自己能够听懂。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先思考后回答,不信口开河。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开设适当的环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亲自去探索、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初中数学、爱和尊重

中国分类号:G635.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工作的总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局限于此,而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现在的学生有更多样的方式接触世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以往。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基础。班主任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里处理好师生关系尤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一切良好的关系都是从心开始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让爱和尊重伴教育同行。在初中班主任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结合自己所教数学学科的特点,有一些心得与同行分享。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学过程产生各种情感的结果。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①在课堂上,我对例题的处理都是用板书书写出来的,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还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老师认真的书写,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被爱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把发自内心的爱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才能有良好的互动,但老师的爱不是盲目的爱,不是溺爱,要在爱中让学生受到尊重;尊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爱与尊重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如果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感情不好,表扬学生被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被认为是整人。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知道在现实的教学中,师生人际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沃贝尔斯等人从师生交往中教师行为的风格总结出八中类型:指导型;权威型;容忍和权威型;容忍型;非决断/容忍型;非决断/挑衅型;压抑型;辛劳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也在发展,本人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我的行为风格是指导型与非决断/容忍型相结合,取长补短。(指导型是教师的交往行为以任务为取向,对学生要求往往较高,对学生成绩有较高标准;师生间的关系不太密切,教师对学生的意愿和需要不太感兴趣;教师行为经常表现出友好、理解等特点,但不很明显。非决断/容忍型的特点是强调师生合作,学生自由度较大,教師对学生十分关心,教师领导力小;但教师领导力较小,有时会产生一些混乱,教师往往不能决断地制止混乱。)②

总结个人经验,我是以指导型和非决断型相结合。举例说吧,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我放手让班级干部来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学生之间很容易沟通,不会产生什么差池,即使有班主任再平衡一下,问题就容易解决;二是既培养班级干部的能力又能发现班级人才。有一次,我出差学习,当我回来的时候,班干部汇报说班级两名男同学因为小矛盾差点动手,经班干部的处理,事件平息下去了;我事后分别找这两名同学谈话,他们都认识到了错误,同时也对班干部表示感谢。当时是下课,两人吵吵就要动手,两名男班干部分别抱住两人,同时班长让所有人出去,留下空间解决问题;经过反复劝说,两人才和解。了解经过后,我觉得班干部的处理及其合理,一没有让事情继续扩大(制止动手),二是给两人单独的解决空间(教室没有人)。我问班干部怎么想到的,班长说,您平时让我们做的工作不是乱做的,(尊重),再说您总是说班级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不能没有矛盾,有问题可以解决,但是绝对不许动手(爱),我们也是按照您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的。

心理学中有关于模仿学习理论的研究,其中班都拉是最突出的(Albert Bandura:班都拉(1925-),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都拉认为,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在替代性基础上发生的直接经验那里来的。在他看来,模仿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过程,两者是缺一不可的。③

同事有时开玩笑“你班学生的字一眼就能看出来,和你写的一样”,我想这就是学生信服我,我的爱和尊重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因为对学生的爱,让我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因为尊重学生,让我收获了桃李芬芳。爱和尊重伴我在教育事业中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①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②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随笔心得 篇4

本学年度我带的是高二一个政史普通班,学生能够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效率低下。针对班级这样一个情况,我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来迎接期末考试的:

一、“兵教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向其他人传授,对所学的内容立即运用”。在课堂上,我每讲一类型题目,讲完就会让学生思考消化一下,如果有疑问,就让小组里能理解的同学讲给其他学生听。我将班级学生合理地划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使各小组的人员合理搭配,每小组里有优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优生讲解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听。当然前提是要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分层学习模式

同是一个班级学生,但数学学习能力差别较大,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因人而异地教学、辅导,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其不同的问题,有效地激发起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在晚辅导,我利用这段时间,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达到教学要求,保障教学质量。

数学教师实习心得:数学教学心得 篇5

今天听了两节数学课《6.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我在承德四中教的是冀教版的数学,感觉到了它与人教版的不同之处,版面设计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目标是会用代入法解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首先老师先用3x+10y=14则3x=_x=_,4x+2y=5则2y=_y=_3x+2y=5则x=_y=_。作为引入,然后三分钟自学例2,然后小组交流,再找一位同学在前黑板将例2演示在黑板上,此时老师在每个小组间逐个教学,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然后黑板上的演示完后,进行讲解。接下来,找了8位同学在侧黑板和后黑板解练习题1题,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则负责指导,直到8位同学快写完,教师则又找8位同学负责批改,最后进行简单的提点,和对错误地方的强调。最后谈谈与例3的区别,最后留个习题第二题加以巩固例3!

这节课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师生之间的配合,老师指导的有条有理,都让我感觉到了,教师的神圣。后来下午6.7节课,学年进行了评课探讨。首先讲课要创设情景,复习知识,目标导学。然后让同学们先独学,也就是先读题、审题,然后学习,教师要在此时做恰当的提示,然后让同学们分组互助帮学,在他们的讨论中,教师要参与到他们当中,对每一个小组都要照顾到。然后最后要有总结,整节课的目标。在多人展示时,可以在下面标上自己的名字,进行小组评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增加小组荣誉感。在改正同学所做的题时,要用彩色粉笔标出,更有利于孩子们加深对题的理解。

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6

读 后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数学组晏文娟

暑假里阅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感触颇深。好习惯是一种独特的力量,好习惯闪现着魅力的火花。育人必先育己,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很多的好习惯,其实我们的好习惯是最好的行为典范,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

每读到一条习惯,不由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剖析。例如教师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脾气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优点缺点,人无完人,同样,人人都有闪光点。还有“主动问候学生”、“善待发言错误的同学”、“学会倾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等习惯,既然已经养成,又是专家建议和肯定的,当然一定要继续保持。

还有一些习惯,我已经意识到很重要,想要养成,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比如“练好三字一话”。经常偏爱字迹工整的作业而抱怨有的学生字写得龙飞凤舞,不知所云。其实站在学生角度想想,反思一下自己的板书,是不是真正地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了呢?书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加入了每日练字的行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尽管字体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但是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使自己在书写方面有所进步,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一个不断

认识自己、不断改进自己不足的榜样。教师的情绪影响到所有学生的情绪。我能坚持带着微笑踏入课堂,和孩子一同学习和练习,也努力控制自己不为小事分心和发怒,但直爽的性格仍像个孩子似的易怒也易喜。虽然还没有成习惯,但相信只要有恒心一定能让这些好习惯成为我工作的助力。

有一些习惯,说来惭愧,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比如“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我的办公桌总是凌乱的。虽然也整理过,但保持不了多久又乱糟糟的一片。细细的读了书上最后一章,恍然大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一桌不理何以理工作?此外,书中介绍的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贾志敏老师的课灵活、生动、幽默,使学生得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享受,总能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他的课别具一格且充满情趣?因为他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至平日看电影、听戏、读报、交谈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都要掏出本子记下来,然后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读书是于老师一生坚持的习惯。还有案例分析中介绍的“四分法”简单易行,为我养成习惯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细节决定成败,好的习惯成就精彩人生。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要养成这100个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但我坚信只要能明确目标,并踏实走好每一步,即使还在努力的过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好习惯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和促进。播下一个好的行为,必将收获一个好的习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读 后 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数学组晏文娟

近期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给我耳目一新的启迪。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我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非老师教育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嫉贤妒能,不要心胸狭隘,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指出,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安老师演讲时曾说过:“如果学生不知道,我们要知道;如果学生知道,我们要比学生知道的多;如果学生知道的多,我们要比他们分析的透彻;如果他们分析的透彻,我们就要比他们总结的有个性”,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亮学生面前的道路。

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 篇7

做大学生班主任和做中、小学生班主任是不一样的, 立足点和思考方式就有很大不同。中小学生年龄小不能准确分辨对错, 需要班主任去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我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社会和生活有自己的见解, 班主任如果对此横加干涉, 就会造成反感和排斥情绪, 两者之间要像朋友一样相处和交流,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意见, 但不能粗暴干涉他们的想法。

一、以诚相待, 换以真心

有时候语言过于抽象, 行动则更直接。不可以只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要求学生做什么, 首先自己就要做到。老师就是一面镜子, 学生很会照镜子, 言行一致才能被学生认可。例如, 要求学生不迟到, 首先自己就要不迟到;要求学生注意卫生, 自己就不能随意扔垃圾;要求学生文明用语, 自己就不能口吐脏话。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为人师, 就要树立起师者的形象, 不是喊空口号, 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去做, 教师对学生负责任, 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才能做成事。

2008级有一个男生, 做毕业设计的前半段时间基本上不来上课, 我找过他很多次, 通过了解才知道他是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后来, 我帮他选设计图、打版、找面料, 最终按时完成毕业作品, 他自己也收获很多。事情没做之前不要以为自己不行, 努力去做后会发现可以做得很好。

有些学生虽然看起来很强势, 其实内心却很自卑, 在课堂上对老师表现的越顽皮, 可能他越想引起注意, 作为老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才能真正了解他,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因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

二、平等对话, 不偏不倚

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除交流外就是平等对话。大学生看待老师的眼光更严厉与通透, 所以别指望会蒙混过关, 内心的真实看法是会被感应到的, 尤其是一些很敏感的学生, 师生间如果不对等, 就得不到信任与支持。虽说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 但是秉着要公平的心, 就能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平等对话才能不偏不倚, 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 赢得学生的尊重。

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男生, 不经常说话却很听话。每次上课都很认真听讲, 但始终学不好, 尤其是服装工艺, 做服装对男孩来说是一个挑战, 对他来说就更难。我以为他会因为学不好、做不好而失去信心, 但他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只要我说不合格重做, 拆多少遍都无怨无悔, 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虽然比不过其他同学, 但却是他做过里面最好的, 我拿“三个小板凳”的故事鼓励他, 给他肯定和表扬, 并教育其他同学, 只要努力学就能学好, 我会以努力的态度给学生公正评价。

公平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杆秤, 是一个美好愿望, 好好握住使用公平的这份权利, 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以后能够播撒出去, 不枉“为人师者”这几个字。

三、细心观察, 排忧解难

每个学生都是既坚强又脆弱的种子。《甄嬛传》中有一句话“锦上添花永远比不过雪中送炭”, 要将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需要持之以恒的动力。对待学生, 要想让他们接受你, 就要真真切切地做到“雪中送炭”, 只有想他们之所想, 急他们之所急, 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对待学生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对他们好, 他们又需要什么。有时候你不需要出主意, 只需要倾听;有时候你不需要开导, 只需要一个拥抱;有时候你不需要说话, 只需要一个微笑;有时候你不需要训斥, 只需要尊重。

2008级有一个男生到北京找工作, 被辞很多次后才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他说很感谢这段找工作的经历, 经历得越多学到的才越多。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面试, 以至于知道公司面试内容是什么, 看中什么, 需注意什么, 现在他的心更有韧性, 能接受的打击更大了, 找工作让他很辛苦, 却也让他长大了, 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后, 做事情和看待问题更加踏实和现实。现在毕业了也没有频繁换工作, 而是继续在那家公司上班, 工资也涨了很多, 他说要踏实学东西, 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这是一句俗语, 蕴涵了很深的哲理。作为教师深刻明白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生面前一直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 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也是秉着这样的原则, 尽可能避免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 避免让学生感到压抑, 只有将好心情带给他们, 才能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课的时候认真负责, 下课的时候亲密放松, 没有隔阂芥蒂, 和学生良好互动和不断交流能够奠定师生间的情感基础, 专业教师做班主任既能教书又能育人, 这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依托。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育都设有班主任一职, 目的是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教育中替代班主任角色的是辅导员制度, 一个辅导员要带几百名学生, 无论思想教育还是学习生活都无法面面俱到。大学教育中每天和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是专业老师, 上课期间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也是直观和真实的, 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动向, 培养师生情感。因此, 专业老师很适合做大学生的班主任, 配合辅导员一起做学生工作。

漫谈数学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篇8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班级的直接执行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数学老师在管理班级中如何发挥最大的效能,如何把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产生双赢的效果。

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数学是最有吸引力,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班主任也是班主任队伍中最有影响力最值得重视的群体,作为数学老师,我们的优势是处理问题时往往更有逻辑性,更加客观公正,在学生中容易获得较高威信,更有说服力,更利于治理班级,因此充分发挥数学在管理班级中的效能,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一、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案例展示

案例一:“早恋”与“根的判别式”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早熟,到了高中一部分学生对异性有了朦胧的好感,这像一层窗户纸,不捅不行,捅得不当也不行,若教育不当,轻则当成耳边风,重则引起学生反感、叛逆,效果适得其反,去年某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有一女生给他儿子送了一条项链当礼物,是不是这女生有另外的心思,我调查以后,确实有这样的倾向,跟她谈话后她也承认对此男生特别有好感,那么怎样让她的心思再收拢到学习上呢?我尝试利用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62-4ac请她来判断根的情况,我先让她看了几个方程,不解方程说出根的情况,她很快做完了,但不明白为什么这时候让她做,做完后我跟她说:“b2-4ac<0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你对他的感情就像一元二次方程,你在学习的黄金期中,对感情而言条件也像b2-4ac<0一样,结局呢,对方程来说无解,对你的感情来说也是毫无结果。”

我用方程来比喻它的感情,b2-4ac<0就是目前的条件(无论是生理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不成熟),结局就是无解即没有结果,如果任其发展,更有可能产生恶果,一席话,她茅塞顿开。

案例二:“立志”与“数学家的故事”

今年我带的是毕业班,面对升学与毕业的压力,有些学生已感到肩头担子沉重,而90后孩子的特点是接受新事物快,以自我为中心,可意志力薄弱,没有刻苦读书的持久力,面对这样的状况,在高三开学的“立志、立常志”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我讲了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他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前进的方向。如果陈景润从小没有这样的志向,很难想象在以后的日子中陈景润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志向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然后请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读书?你的近期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该怎么做?此时我又给他们讲了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由于家境贫寒,他高中就辍学,在自家开的杂货店当伙计,但他依然非常痴迷于数学,如饥似渴地读着仅有的三本数学书,书都快被翻烂了,以至于走路时也在思考数学问题,有一次竟撞在了电线杆上,我问学生,这样的痴迷你能做到吗?学生惭愧地低着头,然后我叫学生写出目标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并贴在桌角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冲刺了,想偷懒时看一看,天才是勤奋浇灌出来的。

案例三:“厌学”与“数学统计”

每个班里或多或少总有几个顽皮的孩子,他们爱调皮捣蛋,上课睡觉对全班同学和老师来说还算是件“好事”,至少不影响别人,下课更是疯玩,弄不好还来点“打架”“敲诈”这样的恶劣事件,我班的毛飞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高一到高二我在他身上实在是费了很大的劲儿,但收效甚微,去年入夏后的一天,他爸来校站在学校教学楼前的树下给他送些生活用品,那时刚上课5分钟,那树还不茂盛,无法遮住他单薄的身体,我请他到办公室来坐,他拘谨地摆摆手:“不了,庄稼人,鞋子上都是泥巴,还是站会儿吧,”说完他又拿起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我走到教室门口,看到学生正上语文课,老师在上面绘声绘色地讲,毛飞却趴在桌上呼噜呼噜地睡,看到这一幕我特别生气,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跟他说:“这几天我们在学习统计,现在,做道统计题,请你自己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写出由此所得结论,行吗?”“行,”统计这块知识简单,他曾在我面前说“太好学了”,我说“你现在从窗户往下看,收集以下数据,今天室内温度(温度计在旁边),由此估计室外温度,下面站的人在这棵树下站了几分钟,擦了几次汗,手里拿了几袋东西,估计重量是多少?身上穿的是什么?你身上穿的又是什么?”他一看下面的人,马上要下去,被我喝住,做完此题再走,他没办法,一边看一边写数据,一边写感受,下课铃一响,他再也忍不住了,哇地哭了出来,他交了作业后飞奔而下,从此他就像变了个人,上课也比以前认真多了,下课捣蛋的次数也少了很多,期末考试进步很大,每个人都可以改变,我很庆幸,我找到了改变毛飞的契机,创造了他的奇迹。

案例四:“合理利用时间”与“数学统筹学”

我班有一个学生,他并不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但早上上学经常迟到,我想一定有原因,一天,第一节的数学课他又迟到了,我问他原因,他说还是来不及啊,我说:“不是让你再提早10分起床吗?”他说:“是啊,我现在离上学时间提早40分起床,”我让他告诉我起床后做的每一件事,并按先后顺序说出所用的时间,他说起床叠被子2分钟,刷牙洗脸4分钟,烧早饭7分钟,等早饭凉一会3分钟,吃早饭5分钟,听英语磁带10分钟,上学路上15分钟,我把这些写到了黑板上,请学生分析,做完上述几件事,最少要多少时间?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起床后按以下顺序做事:(1)打开录音机放英语磁带,(2)烧早饭,(3)叠被子、刷牙、洗脸,(4)凉早饭,这几件事做完共需要10分钟,然后吃早饭上学再用20分钟,所以最少需要30分钟,提前40分钟起床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他笑着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从明天开始我一定不迟到了,我会合理安排时间了,”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数学的统筹学,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对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思考

把数学知识直接应用到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能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严厉指责,也不能只用爱与宽容去包容他们,应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用数据说话,对学生更有震撼力、触动感;让榜样说话,对学生更有鞭策力、模仿性;让字母说话,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剖析;让类比说话,使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思考;让统筹说话,使学生学会安排,学会应用……这正是新课标的教学总目标之一。

把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渗透到数学课中,能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历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很重视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按照某种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而很少有人会把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渗透到数学课中,殊不知高中正是学生的黄金成长期,是培养志趣的关键阶段,如果数学课堂只做那“纯理性”的事情,只应用“纯理性”的教育方式,恐怕只会让大多数学生远离数学,这岂不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把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渗透到数学课中,能激发学生对数学求知的热情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关注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的关联性,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感悟这种关联,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并在内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把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渗透在数学课中及把数学知识直接应用到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加以继承,更要提倡,数学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育人过程,让数学教学更加人文化,让班主任工作更加理性化。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 篇9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

近期我通过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努力着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毕竟作为初三阶段的老师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教学水平都具备着一定的实力,但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进行审视才能够明确未来教学事业的发展方向,考虑到这点以后我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并获得了不少的成长,实际上这段时间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收获的确让人产生了不少感慨。

由于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自然彰显出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毕竟班上部分学生对数学科目并不感兴趣以至于他们的成绩很难得到显著提升,虽然我在数学题型的讲解以及知识点划分方面从未有所松懈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这类现实让我专注于提升班上后进生的数学成绩以便于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有所成长,至少不能够让数学成为这部分后进生的弱势科目才能够为他们成绩的提升积累优势,事实上出于对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视导致以往对班上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并且每个来到办公室请教数学科目难点的学生都会为他们进行详细的解答。

在与教研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解,实际上对于教学工作来说闭门造车很难突破思维方面的局限性,或者说对于各类题型的探索总有难以顾及的地方以至于数学教学工作难以获得提升,因此我在工作之余注重于与其他数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在初三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毕竟在每年的升学考试中唯有教研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才能够找准相应的题型,经过这番规划以后再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自然能够补充学生知识面的不足。

教学工作中强调数学错题集的建立以便于通过回顾以往的错题进行强化记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笔记杂乱无章以至于在复习阶段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再加上数学科目本就是以解题为主自然只有基础性的知识可供利用,为此增加学生每天的做题量并通过讲解建立错题集才是数学的正确复习方式,毕竟不通过做题找出思维方面的漏洞又怎能在数学成绩方面得到提升,带着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让我重视错题集的建立并在复习阶段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届学生的毕业都意味着自己在数学教学经验方面有所积累,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授学生的不舍,毕竟自己能够教授初三的数学也是通过以往在教学工作中的努力得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需要重视数学教学工作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2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四、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七、多准备资料,认真备课。

增强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及图像等知识,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相关的知识。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3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二、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形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即只能意会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习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感悟、反思和习得,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发展,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中,学生通过量一量活动,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时学生尚存疑惑;通过拼一拼活动,学生便可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时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现了;再通过特殊三角形的推导说明,学生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自信心诞生了……通过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和与同伴的协作互助,不仅促使他们习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促使他们习得怎样探究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良性变化。

三、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有的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力图创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曲解;还有的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和感受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四、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

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参与一种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4

10月,我有幸参加了新场乡中心小学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技能大赛赛。感谢区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观摩、学习、切磋的平台,调动了我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并感谢刘老师、杨老师给予我无私的指导与帮助,让我在这次锻炼中得到了提高。

本次比赛,为时2天,可谓紧张而充实,考核非常全面。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觉所收获的不仅是一纸证书,而在于准备和参与比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因为失误深深的自责与沮丧,又有那柳暗花明的意外与惊喜,有赛前的忙碌紧张,又有赛后的反思与总结…,它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经历,有了从未有过的体会。下面就把我最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在学习中提高

本次比赛的内容有:数学解题比赛,现场评课,粉笔字板书设计,即兴演讲,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最后上一堂20分钟的展示课。这么多内容怎样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复习呢?于是我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执教过2—6年级的数学,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把握,但对中学的数学知识有所淡忘。其次,即兴演讲是自己从未接触的项目,感觉无从下手,也无法准备。让我感觉十分头痛。

在复习准备的这段时间,我又重新翻开了小学奥数、中学代数;也上网查了很多即兴演讲、评课的技巧,观摩了很多即兴演讲的范例和视频。甚至试着去猜题目,写稿子。这样的日子,虽然紧张、忙碌,但又十分充实。无论是数学解题,还是评课、演讲,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提升。在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读书学习过于功利,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而非临阵磨枪、一蹴而就的。直到需要用时才进行突击,往往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有时也应静下心来多看看书,积累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二、在参与中体验

在本次比赛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即兴演讲:准备3分钟,演讲3—5分钟。按理说我们教师每天都面对学生不停地讲话,这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并非易事。参赛的老师们,有的因为过于紧张,思绪混乱,语无伦次;有的人纯粹答题,而忘了这是演讲;当然也有人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看来即兴演讲考验的不仅是你的知识贮备情况,理论功底,语言表达能力,也要考验你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比赛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看待某一点的得与失。

三、在反思中成长

曾在不同的场合听不同的老师说过同一句话:每参加一次活动就经历了一次成长。的确,在与其他青年教师竞争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虽然不是多么优秀,却收获了一种积极的进取心。同时,通过大赛,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检验和提高。从而让我深深意识到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状况,不断学习,拓宽思路,走出平庸,学有专长,教有特色。

技能大赛,考察的是教师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它是教学的保障。但是,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一定会有高效的课堂,犹如有了上佳的陶泥,却不一定能烧制出上乘的陶器一样。因为塑形、彩绘以及火候的把握,除了需要缜密的心思、高超的技艺外,还要具备“视材而定”的随机调控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既需要学习,更需要实践,还需要反思。所以,我会把这次大赛出现的问题当作自己提高的契机,在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有效良策。只有这样,才会逐渐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快地专业成长。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5

闲暇时读了《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自禁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庸,没有激情没有效率。但即使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N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 俞正强 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得更远!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6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我觉得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去思考,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

二、心中始终有教学整体框架

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教师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三、要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合学生胃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

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对教案的实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设计,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显然,如果你的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一“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7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8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此刻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潜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透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透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用心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忙。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潜力不好,个性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潜力更是差,个性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向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状况,更是个性,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潜力都差。针对这一状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透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必须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潜力。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9

一.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参训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众所周知,做一个普通教师容易,但是,要做一个好老师则很难。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同时,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能较好地组织教学,而是简单地教授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或者稍微补充一点课外材料。这就是一种普遍的教学观和教学现象。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缺乏对课堂教学内涵的认识、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策略的表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科学、恰当地处理好一些问题,才能教学有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体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势。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应体现为“如何导”,即课堂教学的组织、思维的启发引导、问题的点拨、质疑和解答、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恰当的表扬与鼓励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怎样学”,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被灌输者。我们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的主体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的关系。“教而不研终觉浅”。然而,在当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也就是说,教与研脱节。这都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的关系,努力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0

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有这样几个知识点:一、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四、积的变化规律;五、估算。这五个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是分两块(口算和笔算)逐步呈现的。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几个知识点教材在编排上前后联系紧密,特别是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的关系与积的变化规律两个知识点虽然教材上安排了集中教学的例题,但在这之前有过多次渗透。

考虑到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我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次序依次教学,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局部整合:

一、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教学:

1、口算这一节,过去已经多次接触,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两课时的教学时间过于充裕;另外,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主题图的资源,我将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法提前教学,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初步渗透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笔算教学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为媒介,引出笔算内容,学生自主探索笔算方法后,重新审视问题,对比问题,从而发现共同点:速度×时间=路程。至此,教材上还没有出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积的变化规律,早在三年级时,教材上曾见过类似规律的`探索,但当时学生的发现只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由于没有明确的引导,学生的思考不能得以深入,这可能就是初次接触。本单元在教学这一内容之前,教材上安排了两道有关练习。练习之初,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但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照样子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先写后说,两次练习后,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成的知识块,但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

面对教材提供的资源,重新整合教材进行教学,我感到这样处理有一些好处:

一、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大的课堂教学容量,本单元教材上安排了9课时的教学时间,可进行整合后,如今我只用了7课时就基本完成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比如,速算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就另外安排了一节课进行速算规律的探索。

二、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教材编排本身就已经考虑到这一因素:系统呈现知识,但在具体的单元内,为了体现知识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在编排上系统性不太强,教学起来总感到知识间是一块一块的呈现的,但进行整合后,不少知识点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知识链。

三、利于了解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情况,孩子虽小,但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每天都能提前预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堂上每教学一个新的内容,这些学生就成了老师的代言人,课堂也容易从教师讲滑向优生讲,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对教学内容整合后,每一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当出现问题,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虽然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这确实是学生自己的智慧,值得肯定。当学生们自己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用非常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几倍,此时学生的兴奋是发自内心的。

不过,这样处理后,也让我感到一丝遗憾:没有完整的课堂教学,感悟不深。比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由于提前孕伏,这节内容是分段进行,当到达教材安排的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内容,新授课也就没了“新”的感觉,只是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而已。本来我想在这课上有所创新,看来今年是没有希望了。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1

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高低,关键在于落实“三基”。高考命题以课本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第一阶段复习,更应如此。

一、要求学生每天把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知识、性质、方法要进行及时检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认真备课,课堂上尽可能的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等教给他们。

四、第一阶段复习要低起点。重知识求能力,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高一开始,教师就不能松懈,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

2、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可行。对于每个目标,应该分解在每一节课的内容之中,以便目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

3、注重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结合,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例题的教学作用,不宜贪多求难。

4、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及考试说明对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努力将高考题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2

一、激情导入,体验数学课情境之美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老师的感染下逐渐萌发的,教师一定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入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一位老师教学“圆”,从童年时代的推铁圈到现在的呼啦圈,从奥林匹克的五环旗说到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老师充满激情的配乐感怀,使全班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老师的“侠骨柔情”感染了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的“圆”感到不再陌生,并且有了急切了解更多的关于圆的知识的愿望。于是老师请大家动手制作圆的模型,不失时机地讲授了“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室里始终播放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把客观的“圆”演绎成人间情感的故事。

二、在操作中学知,满足儿童好动的心理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活动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请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又能发挥学生的数学潜能。

三、创设争辩环节,让道理越辩越明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他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一位数学老师把数学课上成语文教材里的口语交际,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争论话题:三分之四是不是最简分数。甲方观点:三分之四是最简分数。乙方观点:三分之四不是最简分数。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双方利用最简分数的概念展开舌战。乙方认为,三分之四,分子与分母是互质,符合最简分数的命题,但考虑到三分之四不是真分数,所以一直强调三分之四不是最简分数,而甲方抓住最简分数只要符合分子和分母互质这个必要条件,不考虑最简分数是否是真分数或假分数,向乙方展开攻势。最终,乙方败在甲方有理有据的事实面前,双方最后握手言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师评价了甲方不仅对数学知识把握得很好,而且能通过机智的提问帮助同学理解概念,称赞甲方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接着幽默地夸奖乙方,告诉他们许多事实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你们发明一项规定:只有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质时,才叫最简分数,说不定以后教材就变了。并鼓励乙方积极动脑筋,不断探索,数学这门功课就是奇妙无穷,只要你们不懈追求,耀眼的奥数明星也许就会从我们班上诞生。教室里始终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氛,学生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江河,直泻千里,他们的思维在碰撞,激情在燃烧。

四、从生活出发,充分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促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尝试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并交流计算方法后。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就连下课铃响了似乎都没人听到。一旦让数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五、充分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对数学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在教学解决“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找来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可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前来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七、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规律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这时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哪种自行车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八、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有的学生肯定先是一愣,然后就会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这样使得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让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3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上次在龙三小观摩了老师们上公开课,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课件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4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通过阅读《点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摈弃旧事,与时俱进

摈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

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

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看衰?。

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5

有一句话:学到老,活到老,的确,不学习的话,人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终身学习是当今的时代要义。假期里,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家张景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上一篇:江西庐山导游词介绍下一篇:闭学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