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2024-09-25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通用9篇)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1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只有阅读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所以阅读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阅读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在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是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这就是所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简单的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紫藤萝瀑布》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鸿门宴》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二、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高考优秀作品。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第三,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三、将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我们特别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纳入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进行拓展时我们特别注意:课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阅读、仿写学用、鉴赏评析、课后随感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点,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这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而定。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课文以外的拓展延伸一定是在学生对课文本身进行了充分的感悟、体验、品位之后,学生只有在深入文本用自己深刻而独特的体验建构起个人深切的情感体验,才能自然的联想到个人的生活体验,因而产生进一步阅读和写作的欲望。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今天的中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往往更具有知觉性和超前性,语文老师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方法融进阅读教学中,才能胜任当代阅读教学的需要。

教师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素养、人生态度、理想情操,总能通过他自身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语文教师,更是一个有情愫,有理想,道德高尚,修养深厚,正直秉诚的“人”师。教师的审美品味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幽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成为一种意象、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以美激智、以美发辞、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自己不懈怠,要走在前头,要有广泛的阅读,要在阅读中开挖不竭的精神源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

我的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必须对学生情感诱导,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蝙蝠与雷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我在上《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文常识,提问“找一找你们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再让学生质疑看到“打扫”这个词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打扫本是好事,但作者为什么要加引号啊;而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研讨课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二、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中,我先短片展示了《战火中的儿童》,以“情”入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独学的时候播放朗读带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朗读者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孩子们带着难以压抑的感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大多时间是学习,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艺术,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

二是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要多关注学困生、退步生,找原因,找办法,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不是齐步走,学生即使退步了,我们的责任是让他有信心再进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抓住机会进行指导。要用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平稳心态对待学习。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做学生思想工作应以表扬为主。大声表扬,悄悄批评(也因人而易)。勤开导,多鼓励。用“表扬”“肯定”来激活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不去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师工作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2

一、因人而异, 制定目标

现代学习论指出,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 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因此,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既要有整体性, 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 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比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 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 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 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 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 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二、合作学习, 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

有效交流、有效参与, 注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

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三位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 学生出现了如下几种答案:

506–348=68;506–348=168;506–348=158。

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个位6减8不够, 就从十位退, 十位没有数, 就从百位退, 个位变成16减8得8, 十位从百位退1后就是10减4得6, 而百位因为退了两次1, 变成了减3得0, 所以得数68。

生2:个位6不够减8, 就从十位退, 十位没有数, 就从百位退, 个位变成16减8得8, 十位变成10减4得6, 百位退了1, 变成4减3得1, 得数是168。

生3:我觉得上面两种算法都不对, 如果百位退1, 在个位应该当作100。个位不够减, 需要从十位借1, 十位就要少1, 不能当作10减。所以两个答案都不对。可以这样算:个位6减8不够, 就从十位借1, 十位为0, 无法借, 就从百位借1, 先在十位当作10, 十位再退1给个位, 这样个位是16减8得8, 而十位剩下9, 9减4得5, 而百位退1后是4, 4减3得1, 所以最后答案是158。

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 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 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 让大家正视它, 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 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 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三、感悟事实, 积累体验

知识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 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 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 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 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 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 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 来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的:第一环节, 感悟画圆原理, 形成圆的核心概念 (如:在不同情境中画圆, 感悟事实, 积累体验) ;第二环节, 运用画圆原理, 创造画圆的工具 (如:图钉、绳子等) ;第三环节, 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认识圆的基本性质等。

四、从生活思维入手, 寻找数学思维

学生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 并于生活中养成了生活思维的习惯。在他们学习数学的时候, 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的时候, 却仍然保留着生活思维。这时, 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节点。

课堂教学中, 曾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每天吃两个大饼, 5天吃几个大饼?”我问。

“老师, 我早上不吃大饼的。”他答道。

“那你吃什么的?”

“我经常吃粽子。”

“好, 那你每天吃两个粽子, 5天吃几个粽子?”

“老师, 我一天根本吃不下两个粽子。”

“那你能吃几个粽子?”

“吃半个就可以了。”

“好, 那你每天吃半个 (小数乘法没学) 粽子, 5天吃几个粽子?”

“两个半。”

“怎么算出来的?”

“两天一个, 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他的生活思维上:他关注的是材料的合理性, 而未进行数学思维——将材料抽象为一个“量”, 从而进行形式化的演绎思考。找寻到了这个节点, 我们做到了《圣经》上说的“治一个人的病, 先抚摸他的心”,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对症下药了。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 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小学课堂学习效率, 要求教师结合新形势探索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 并以此为依据, 在制定教学目标、有效交流和参与、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上做文章,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黄莲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福建教育, 2005.1A.

[2].俞正强.《教学应该发生在恰当的地方》.人民教育, 2009.11.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教学 篇3

【关键词】古典诗歌;知人论世;诗歌文体;教材整合;时代气息

古典诗歌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遑论应试,诗歌教学对学生心智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但实际的教学情况是:教师教得费力,花的时间多,学生却兴味索然。这与诗歌本身的特点有关,诗歌本身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是灵性的产物,“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如果老师解读诗歌也不做精细的分析阐释,一味笼统模糊地让学生“品味”“感悟”,说不出诗歌精妙的所以然,长此以往,学生便觉得学诗和不学诗一样,便会失去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学生的想法也颇值得深思,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觉得诗歌与诗人都与自己隔得太远,有距离感,陌生感,读诗与做题都如同猜谜。

诗歌看上去很美,教起来却很难。如何有效进行诗歌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谈一谈高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

一、知人论世,用亲切鲜活、生动感人的诗人形象来打动学生

在向学生介绍诗人生平经历时,可以重细节,重描述,尽量有声有色,而不是“生卒年月”“文学家”“著名诗人词人”等冰冷而刻板的传统介绍。例如在讲解《琵琶行》时,我给学生讲了《酉阳杂俎》里的一件趣闻:唐朝有一位纹身奇人葛清,极爱白居易的诗,自脖子以下,浑身纹满了白诗。原来古代也有这样疯狂的超级追星族,白居易诗歌的流行程度、传唱程度可见一斑,古人的形象也亲切可爱了起来。我让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冯至《“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等,并提供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遥远的绝响》两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语文教学无需急功近利,从长远来看,诗人的人格魅力会熏陶与滋养学生,并且对诗人的隔膜与陌生感消失后,学生才能由亲近其人到爱读其诗,最后收获感悟。

二、贴近诗歌本身,根据诗歌文体特征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诗歌这一文体与小说和散文有很大区别。反复吟咏,领悟音韵美;鉴赏语言,领悟语言美;赏析意象,体悟画面美;品味意蕴,领悟情感美,这些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把古诗里的“美”捕捉到了,赏析足了,才能真正把古典诗歌的审美任务落到实处。尤其是诗歌的“空白处”“跳跃处”是学生要理解的难点,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吟诵涵咏,揣摩分析。

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其中“同”字蕴含的深刻含义是诗歌的“留白”之处,是疑难点,需要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探究。学生对“同”的理解可能局限在两人身世遭遇相同上,其实“同”还体现在二人都有相同的高超的音乐素养,琵琶女技艺高超,以声传情,若诗人没有一双善听的耳朵,也就不能领略琵琶女精妙的琵琶声,更不能体悟到声中之情。更重要的是,“同”体现了诗人将自己放在了与琵琶女完全对等的地位,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怜悯,而是完全平等的相知相怜,惺惺相惜,坦诚相待,引为知己,体现了一个士大夫难能可贵的真性情与人文情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究唐朝社会文化背景与“同”的关系,因为唐朝时思想文化比较开放的时代,市民文化涌现,因此也为“同”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落实让学生了解、掌握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的任务,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白描、反衬等。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对于必修课本中诗词组合篇目,可不用拘泥于逐篇讲解,而是进行对比探究;在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中的诗词时,可以灵活整合教材

在人教版必修宋词的教材编排上,编者是以组合篇目的形式呈现教材文本,有的是诗人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有的是诗人前后期的作品。如在教《柳永词两首》时,我在学生熟练诵读的基础上设计四个问题:①写作背景有何不同?②意象选择上有何不同?③抒发的情感与方式有何不同?④同一位诗人不同诗作的风格有何不同?让他们梳理探讨,积累感悟。这样的比较探究不割裂文本,教学效率高,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避免了教师逐篇逐句讲解而导致的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为后面学习《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等课文提供了举一反三的研读方法[2]。

四、对诗歌的解读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为古诗注入新鲜活力,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古诗中有一类“登临”“登高”诗,教材中便有杜甫《登高》、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平时的练习、考试中此类诗也并不少见。我曾为学生总结过“古人一登楼,心中就发愁”的戏语。古人登临送目,目的不仅在于优游山水,登楼之感常与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百姓遭遇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深沉的社会责任感,邈远的生命忧患意识。

只要我们教师勤于思索、乐于钻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管然荣.如何确定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J].中学语文教学,2011.3.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篇4

文县教育局

张书彦

小学音乐课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音乐课的编排和实施必将给小学教育教学带来轻松愉快以及新鲜的视觉听觉感受。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就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首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科课程,我认为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作起: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比如:歌曲《小小一粒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大海里有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大海的认识。教师的一个鼓励,一句肯定的语言都会让学生对课堂对音乐课充满兴趣,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轻松和谐。

二、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简笔画、挂图、实物、幻灯片等直观手段,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摄像或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设备,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为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有关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戏,表演音乐短剧,小乐队伴奏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使其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疑问,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奠定有效学习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因而教材之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把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其次,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并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落实;再次,要分析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只有认真仔细的钻研教材,才能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才能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2、创设情境,激发有效学习的兴趣

学习必须与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激发、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促成良好的审美心境。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都是美的形象,自然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期待、期盼、渴望的情绪。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联以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5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谷俊华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优化预设,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话;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过程三点来探讨一下对话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 对话 互动 文本

语文课堂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课堂文化的重建必须在智慧理念层次的上,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和体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矫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让生生、师生间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课堂洋益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一、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

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皆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推动。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用幽默为课堂速写为无限春光。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抛开功利色彩,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①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练习4》中口语交际“学会道歉”这一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为主,因为活动和富有情节的教学会使低年级学生更感兴趣。为使教学更有亲和力,学生很感兴趣。我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进行现场采访:“我有个好朋友叫红红,星期天帮妈妈干家务时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们说该怎么办?”“红红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向妈妈道个歉,妈妈不会生气 的。”“妈妈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如果你不说,妈妈才会生气呢!”我故意问:“可这是红红妈妈心爱的花瓶啊,肯定会生气的。”“可以这样跟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情。知道您会生气,可还是要告诉您,因为我想做诚实的孩子。”“果这样做了妈妈还生气,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妈妈!”瞧多机灵的孩子啊!接着我又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不愿意向妈妈道歉的孩子。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用各种道理进行说服。在妙趣横生⑦的情境教学⑤中,在师生互动的真情对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情感认识有了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了讨论,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教师有了一个开放的心态,帮会有交流的局面,才能实现 互动生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

二、优化预设,留出“空白” 让学生对话

语文课堂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即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体意识在课堂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显示现,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说,有“空白”,才有吸引力。这里的空白,不应该仅仅是教材中空间上的空白,还应该指时间上、情感上的空白,唯有多一些空白,不要将课堂填得很满,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出现个性化思想和精彩的对话,也才能激起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火花。

以《灰椋鸟》的教学为例,下课前最后的10分钟里,教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段作者徐秀娟勇救丹顶鹤、以身殉职的动画。凄美的画面、感人的叙述和动情的歌唱,深深地打动了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比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 ②③情,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这样设计:

看到这儿,我知道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林场工人说,想对徐秀娟姐姐说,想对鸟儿们说,想对大家说„„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言,吏可以是一首小诗。让我们的心声,在我们的笔尖倾诉,在我们的笔下流淌„„

在这里,内容的空白,情感的空白,时间的空白,都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最后的3-4分钟里,交流所写的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智慧与情感的迸发:有写给徐秀娟在姐姐的——您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他们。没有对动物的爱,哪会有课文中那生动优美的语句?谢谢您!有写给林场工人的——你用辛勤的劳动,为鸟儿们营造了安乐、幸福的家园,你们是无私的,我敬佩你们!更有这样的诗句——你,为了救掉入沼泽的受伤的丹顶鹤,献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时,你并没有考虑个人的利益,因为你爱鸟„„

课堂教学中留空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文本、与作者、与课文的主人翁⑧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三、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 过程

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关于文本的对话等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如前文所述,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为对话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为此,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上,强调学

④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阅读,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主动积极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

让学生的精神始终保持自由活动的状态,不受任何束缚。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在充满了深厚人文关怀⑥的亲密、和谐、围炉般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组织者,学生表达意见的倾听者、欣赏者与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是真体验、真感受。教师不试图去控制这种对话,学生不需要看老师的眼色行事,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值得珍视。打破了教师课堂专断造成的局面,学生就能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学生的智慧、灵感、才华也才能充分地得以发挥。

总之,对话是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全新理念,让我们的师生学会对话,善于对话,乐于对话,在心灵的对话中享受学习享受阅读。

注释

①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②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③指空着、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 ④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

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⑥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⑦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或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⑧主人翁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主人翁意识,其实主人翁为一成语,意思是当家作主的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孙建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10月1日 2.《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李吉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4.《爱弥尔》 卢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5.《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 方斐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6.《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沈龙明 中国出版社 2006年4月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6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改革传统的单

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是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

一、动手会操作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体验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何其重要。兴趣是积极主动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最佳状态。因此,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够引发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2、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让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

识、运

识的目的。

案例一:《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教学片断 在学生学习了梯形面积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请你用橡皮筋在自制的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图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操作,共围出的图形:①长方形有4×3、6×2、12×1;②平行四边形有12×1、6×2、4×3、1×12、2×6、3×4。这时有一个学生说他围出了一个三角形,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算式是6×4÷2。受此启发,其他学生又围出另外的三角形,如8×3÷2、4×6÷2、12×2÷2、3×8÷2等等。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围出梯形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如(1+7)×3÷

2、(2+6)×3÷

2、(1+5)×4÷

2、(2+4)×÷+4×2等等。通过这么简单的操作,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这些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进一步悟出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面积应是两个相关长度之乘积。

3、化

体,有

象。

操作是学生手与眼协同活动。动手操作的信息必须经过视觉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才能准确地并有选择地输入大脑,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一种表现为过程、情境形式的动态表象,能使抽象的概念、规律等具体化,让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上获得理解与记忆。案

锥的体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比较的操作活动。①制作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备一个。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等分成三截;②在圆锥中盛满蓝颜色水;③将水三次倒进圆柱,第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使

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二道红色圈;第三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倒满。这样操作,由于红、蓝的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实现活动的内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操作起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作用,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案研

一例

体三究:,《

有等圆

效分

地图的形促的等进奥

活秘分

动》

教内学线

化片

。断 :

师:示范对折画一条线可以使圆等分成两份。师师生生生师

::

这:

123你

样的线你

有画

:::怎

?了

动几4816画的手

一条

。? 条 条 条 ?

生: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画出16条等分线。师

同的画

吗?

生:可以对折画2条,找到中心点,然后就经过中心点可以画很多条。师生

::

知经

道过

等中

图心

形点的画

秘的?。

师:这样的线还可以再画吗?可以画几条? 生……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操作之后,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让学生有所想,有所做,做后有所思,能有效促进活动的内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二

1、、引操

导作

动要

手有

操明

作确的的策要

。略 求

条。

教学活动是一种系统行为,学生总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而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是决定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案

柱的体

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空间观念。

2、操

当的引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推进,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有效的操作活动更离不开教师的适当引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调控和原则性指导,能确保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其效

果。

案例五:《圆柱和球的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先来认识圆柱。圆柱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拿起圆柱形的物体,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学

作)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一、利用实验的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较强。生物实验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起来。例如, 在教“蒸腾作用”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 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 对蒸腾作用进行验证。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欲望,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当然, 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 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和学生一起探讨和研究实验方案, 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导。这样, 可以提高实验成功的机率, 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实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要求、规范操作,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

实验教学应该建立在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的基础之上, 因为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律, 如果我们在实验前不进行严格的要求, 学生就不能进行规范的操作, 进而带来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我第一次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实验操作时就因为事先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 实验时学生没有规范操作, 导致十几张生物装片和几个显微镜镜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虽然这些破损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大, 但也引起了我对生物实验课前严格要求、操作时规范操作的重新认识。生物教师都明白, 有很多生物实验是生化实验, 如果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有时候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没有办法承担的。如有的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 所释放出来的能力和破坏力是我们没有办法估量的。所以生物实验教学中, 对实验过程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是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三、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实验

生物课最大的特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生物现象都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找到, 所以我们教师要时时关注周边环境, 积极地为生物教学发现实验素材。例如, 在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蚯蚓的活动, 总结一些类似动物的习性。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代替实验室里的实验, 使生物实验更具开放性, 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掌握。另外, 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合格的实验室, 不少实验仪器也因为经费不足或者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面对这种情况, 生物教师就更要因地制宜进行实验教学。比如, 在做“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一实验时, 可以用普通的纯蓝墨水来代替染色剂, 虽然实验效果稍有欠缺, 但不影响学生对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又如, 在做“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的实验时, 一般的初中科学实验室是没有吲哚酚试剂的, 我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代替吲哚酚试剂, 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我们花比较小的代价就能完成一个重要的实验, 解决学生的认识困难, 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加强学生合作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较多, 有时候因为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的限制, 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单独的实验操作。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就变成了教师比较偏爱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另外, 一些实验比较复杂, 学生很难单独完成, 所以我们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包括实验的假设、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中的分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形成等过程。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各组成员的搭配, 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学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总之, 教无定法,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按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 要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知识。这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 (上.下册)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8

摘 要:主要从学生、备课、教学方法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为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备课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的学习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爱好,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备课的前提,只有真实地掌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其智力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充分做到了解学生的一切行为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前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的好坏有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也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二、认真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节课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备课的好坏。备课首先要备学生,这是先前介绍过的,以及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备教材,一名好的教师,往往在备课上要下很大的工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备课的同时,都是要先进行教学的预设,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学生的认知观各不相同,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综合所有情况,做到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这才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在备课时,应该想一想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样导入新课,怎么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怎么样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怎么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等。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是未必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适用于特定的班级或学生,也不是特定的班级就只适合某一种方法。不同的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之间往往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知识水平不同,所需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为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应对,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

对于特定的知识,有着特定的教学方法。如,当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教学的时候,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很生动形象地将所学图形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就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再者,可借助教学用具或模型,使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的形状、特点等。

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等于一节好课的开始,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可接受的,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关系。试想,如果师生关系不好,那么学生势必会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一个见到老师就吓得发抖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轻松的学习么?一个不喜欢老师的学生在课堂可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么?一个在内心深处抗拒学习的学生,你即使用再多的时间教他再多的知识,他又能记住多少呢?因此,作为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明确,教学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双方。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教育引导好学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民主、平等。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1.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平等意识。

2.宽容学生错误,维护学生自尊。

3.辩证地对待“问题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如何看待学生是教师学生观的体现,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尤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赞扬,使学生客观科学地评价自己,看到自身的缺点错误,明确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既激发其积极上进之心,又改变其“烂船划陡潭”的消极观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了解最前沿的教育观念,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取,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伍振庭.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J].科学教育,2004(06).

[2]刘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的引入[J].教学与管理,2004(19).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9

孙海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第一学校)

摘 要: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现在有一些课堂提问问题泛滥,有的一问一答,有的满堂课都是提问,有些课堂提问的难易不合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从以上问题考虑,教师要认真思索,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不仅仅看教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手段,还要看教师的课堂提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展个性,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高效率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

为了使课堂提问更有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解,以使课堂提问能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提问不要随意,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失去信心而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太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有答案,也是没有价值。所以要提问的问题难易适当,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重点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过程,问太阳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而后学生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改为太阳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交点有几个?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手中的圆形物体看作圆,在纸上移动圆形物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二、课堂提问要清楚明了,有针对性、层次性

教师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如讲《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进行课前回顾,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可以改成这样的问题:“y=3x2,y=3(x-1)2及y=3(x-1)2-1这些函数有最值吗?如果有,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3时,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提问准确、清晰、简明、有针对性、层次性,就便于问题的解决。课堂提问的问题要言简意赅,不能模模糊糊,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提问的目的、角度、涉及的范围、不要问得太广太深,不能没有层次,要考虑不同基础的学生是有区别的,优等生回答哪个问题,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应该回答哪个问题等,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不能马马虎虎。

三、课堂提问要及时进行调整

教师提出问题后,大多数情况下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是否认真思考了,有哪些同学微笑了,举手了,有哪些同学眉头紧锁,低头不敢直视老师,躲避教师的目光,如果发现会的同学没有或只有两三个时,要灵活应变,可以采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理解问题,也可用追问、解释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得出答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如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圆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有为难情绪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四、课堂提问要建立在和谐、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必有“弟子不如师”的想法,而应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为学生超过自己而高兴,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时刻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五、课堂提问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离题很远也要鼓励他(她)敢于举手,积极思考,让他(她)体面地坐下,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参与就是正确的,如果回答的答案有一部分正确的话,可以说,你回答得很不错,还有其他的同学想补充一下吗?如果回答得很精彩的话要说“你想得太好了,也很全面”等语言表扬学生。

因此,要在课堂教学45分钟的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它的价值。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增加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提问的价值,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首饰店搞活动广告语下一篇:采油队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