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游的英语作文

2024-10-02

去秋游的英语作文(精选13篇)

去秋游的英语作文 篇1

星期五,我们三年级整体坐大巴车去秋游。

老师让我坐在大巴车的最后面,我想是不是30分钟就到了呀?但是,我们坐了1小时零30分钟的大车。这对于晕车的我来说简直就是酷刑啊!

我们到达了地点,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开满了鲜花的花园,里面全都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数都数不清,这些花的香味引来了许多蜜蜂,他们嗡嗡地扇动着小翅膀,从这朵花到那朵花,辛勤地采着花蜜。当然,由于它们这群“花朵小卫士”的存在,我一直不敢靠近这些美丽的花儿。

穿过这面花朵盛开的花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小亭子,亭子的周围,还有我们特别喜欢的健身器材,同学们一拥而上,正准备大显身手,老师告诉我们“先野餐,在活动。”大家只好乖乖地铺好野餐垫,老老实实地先吃东西,

吃完了零食,我们自觉地清理垃圾,整理好东西,我和好朋友一起玩了一会翘翘板,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去秋游的英语作文 篇2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尊重学生, 唤起情感投入。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与意志, 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接近和了解学生, 善于和学生适时地交流, 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把自己看作知心朋友。现代化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过程, 其中一个过程为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 另一个过程为感受—意志—性格的过程, 前者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是一种智力活动, 后者是情感过程, 是非智力的活动。但是, 传统的中学教学只注重认知过程, 传授知识, 却忽略了情感过程, 造成讲课方式单调、乏味, 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不高。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思维的统一过程,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热爱的情感, 用爱去感染学生, 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在浓浓的、充满爱意的环境中去学习, 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 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二、创设情景, 发挥情感作用, 调动学生情感的转移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感情交流和思想共鸣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 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 关键是教师要有亲和力。因为教学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 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教师要懂得情感投资, 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去唤起学生, 引起共鸣, 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情及期望的目光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和鼓励的情感信息。良好的课堂气氛可能成为传递这些信息的无声媒介, 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巨大力量。

在学习活动中, 多种感官参与, 激发兴趣, 加深理解和记忆, 强化学习效果,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被引入一种积极接受语言信息的状态, 从而实现了情感转移, 使得学生清除恐惧感, 对所教的课堂产生兴趣而敢于开口表达。

三、理解和尊重学生情感,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愉快教学

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角色地位, 因此教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学生刚学英语感到新鲜、好奇, 但时间一长, 内容多了、复杂了, 部分学生就会兴趣低落, 教师应实施愉快教学, 保持良好的情感态度, 鼓励和表扬学生, 加倍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首先,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 始终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有趣的,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会收获很大。其次, 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学生感受快乐, 各种教学设计要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出发点, 如采用游戏、讲故事、唱英文歌曲、猜谜语等形式。

四、丰富情感体验, 尝试成功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 心理学认为, 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中学生的共性是:表现欲极强, 尤其这种表现的成功得到老师/别人表扬时会特别兴奋, 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充分地、适时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采用小组竞赛、男女对抗赛 (PK) 、限时记忆赛等, 及时地对各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 也可让语音、语调较为准确的同学领读、朗读, 或小组轮流到讲台前表演, 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 尝试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去秋游的作文600字 篇3

走进基地大门,我便感到空气特别新鲜,令人心旷神怡。门后的一排排大树,就像一个个军人,守护着我们。在不远处,我看到了一片非常刺眼的东西,还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跑去看了看,才知道“金子”是麦穗。接下来,今天的秋游才正式开始……

在今天上午,我经历了许多事情,也体验了许多项目,如射箭,插秧等等。

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草帽绘画了。

老师让我们先找个地方坐下来,给我们每人发了顶金色的草帽,以及画笔和一些颜料。在这时,老师说道:“同学们,你们要在草帽上画画,展开你们的想象画出不同风格。”我们一听,便立马兴致勃勃地画了起来。我一会儿用墨线勾勒,一会儿轻笔细描。我们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地给草帽”换衣服“。不一会儿,我给我的帽子加了一件”彩红衣“。之后,同学们画的帽子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他们都对自己的绘画很满意,我也不例外。

在此之后,我还体验了许多项目,其中最好玩的就是溜索了。溜索旁边是一棵棵大树,下面有一个水坑,上面就是三根光溜溜的铁索。溜索有挑战性,你要紧紧地抓住安全绳,谨防掉进水里。队伍排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轮到我了。此时我还没准备好,可是有人却推了我一把。我一时没恍过神来,于是我便紧紧地攥着安全绳,生怕一不留神掉下去。不知什么时候,滑索终于停下来了。我心里的大石头也放了下来。

六年级去秋游的作文500字 篇4

那里的风景非常美丽。你看!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上,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着大地。空中还有许多白云,一会儿变成兔子,一会儿变成大树,一会儿变成老虎……远处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山上的树木就像士兵,笔直地站着。山脚下的草都换上了黄色的衣服。小河清澈见底,清得能看见水里的小鱼和水底的石头。

奶奶一手拿着杯子,一手托着眼镜,正专心致志地望着远处的美景。妈妈看见远处美丽的花儿,走上前,弯下腰,闻了闻。哇,香气扑鼻!她忍不住摘下了一朵花,拿在手上。

我拿起渔网,迫不及待地和爸爸跑向小河,抓起鱼来。你瞧,我耐心地等着小鱼过来。不一会儿,小鱼就游进了我的渔网里。我一下子提起渔网。哈哈,一条小鱼被我抓住了!可没等我平静下来,只见它猛地一跳,跳出了我的渔网外,我惊呆了!

突然,我灵机一动,把面包屑扔进了河里。一下子,小鱼就游了过来,大口大口吃起来。正当它吃得津津有味时,我猛地用渔网一捞,小鱼终于被我抓住了!正当我玩得开心的时候,妈妈说要回家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去秋游作文 篇5

星期四,我听到同学们说星期五要去秋游了,放学后立刻跑到家里,打电话让妈妈晚上陪我到超市买东西。晚上,我和妈妈买了一大包东西,准备让我秋游的时候吃。

星期五,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纷纷议论自己带了什么东西。到了秋游的时候,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温泉山庄脚下,开始了爬山之旅。

我们爬呀爬,上山的时候,我们爬得比蜗牛还慢,累得气喘吁吁;下坡的时候,我们跑得比兔子还要快,一下子就跑得很远了,

去秋游的英语作文 篇6

关键词:语言社会属性,大学英语教学,适切性,不适切现象,完美结合之道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理工科二本院校面临着非英语专业学生数量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新情况, 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每位理工科二本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而言, 既是严峻挑战, 又是探索改革的机遇。在教学实践中, 以语言的本质属性做抓手, 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视角去探寻和掌控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 从而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各类深化教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并尝试开辟新途径, 是公共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二本理工科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状况为依据, 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语言的本质属性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

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交际是在社会中进行的。离开了社会, 语言不仅失去了交际对象, 还失去了交际环境, 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 语言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语言的社会性这个总纲, 才能做到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 对英语的教与学都必须找准语言的社会性和英语教与学之间的适切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指的是什么?“适切性”一词是从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的《适切性课程》 (布鲁纳, 1989) 中借鉴过来的。布鲁纳的适切性课程理论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课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即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因此, 课程改革应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求, 而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变化的, 所以, 教学目标就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它应随着社会进步而动态发展, 以实现与社会的适切性。另一方面是关于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 即课程要针对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也就是说, 课程与社会问题不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而且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 课程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学习, 还应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适切一词描述的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种价值, 标示着教学与社会需求及学生个体需求的协调和契合程度。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所采取的教学措施、选用的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案等都要与社会需求、就业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等相适应。简言之, 不能脱离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相契合的实际, 用哲学理论表述就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的社会属性这个总纲。

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逻辑, 我国自1862年在北京建立同文馆设英语学科以来, 特别是自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英语学习由兴起到形成热潮, 以及今天遍及全国的四六级考试热、“托福热”、“雅思热”、“SAT热”等种种英语学习、培训、考试, 都是紧紧围绕着语言的社会性、工具性而展开的, 从侧面印证了教学适切性的重要功能。由此可见, 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 互为依托, 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二者的完美结合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优质高效成果的保障。

二、当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切”现象

教师觉得教得累, 学生觉得学着难, 这既是很多理工科二本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窘境, 又是很多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无奈感慨。我认为其基本原因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牢牢抓住英语教学的适切性与语言的社会性相结合的根本点, 现在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适切”现象。

第一, 不充裕的资金, 教师超负荷的教学量与“高大上”的办学标准不适切。办教育既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更需要有好教师。好教师是好教育的柱石, 但好教师不是天然成长起来的, 而是学校培养和个人努力结合的产物, 其中学校的培养这个外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资金不充裕或其他各种原因, 教师的一些高水平培训进修不能落实, 因教师编制紧张也不招聘新人, 而是选择让在职教师长期超任务量工作。教师既要完成超任务量工作, 又要挤时间搞科研, 疲于奔命。这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还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与科研, 使教学陷入“教师感觉教得累, 学生感觉学得难”的双输怪圈。

第二, 应用型大学录取的学生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要求不适切。“文革”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实行的是精英化高等教育策略。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 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 仅有27万人被录取, 录取率仅为4.8%。而自从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 我国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就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据《中国教育年鉴2013》显示, 2012年我国有915万学生参加高考, 有685万学生进入高校, 录取率已高达75%。因此, 很大一部分的当代大学生, 与恢复高考之初的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等方面不能相比, 大多数的理工科二本院校的各种教学标准仍然仿照或套用研究型高校的标准, 学生与标准之间的不适切是必然的。

第三, 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和偏低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适切。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 价值观多元, 功利性突出, 在交往对象和交往价值取向上, 有自我中心的痕迹。总之, 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任性随意是独生子女的显著特点, 因此, 较强自律和自主性的独立自主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他们。在英语教学中, 很多时候教师不得不像对待小学生一样, 课上课下绞尽脑汁, 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督促学生学习。然而, 仍然有部分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的学生, 不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对课堂训练不响应, 写作业抄袭, 有时会出现全班的作文基本都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结果不仅英语四六级考不过, 而且导致更多的学生对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教师压力随之加大。

第四, 新版四六级英语考试试题难度与现在二本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完全适切。我国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始于1987年, 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手段, 存在有其合理性。因为学校需要一个客观的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工具, 用人单位也对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所以四六级成了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虽然教育部从来没有发布关于英语四级成绩与学生学位证挂钩的规定, 但是因为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和作用, 大部分理工科二本院校仍然非常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 对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一考通过率仍然有要求。而现实情况是, 理工科二本院校的学生, 总体上入学时英语水平较低。经过改革的四六级考试试题, 在难度方面略有提高, 所以理工科二本院校的学生英语四六级初次平均通过率较低。教师和学生都为四六级头痛,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率却不理想, 影响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同时, 学校对通过率的高要求, 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五, 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生心中的英语学习目标不完全适切。学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较高的四六级通过率, 而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目标不仅包括拿到四六级证, 还包括为日后的深造做好准备, 在应聘和日后的工作实践中管用, 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能够读懂机械的英文使用说明书, 能够看懂本专业相关文献, 能够工作中用英语与人流利沟通。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全部要求, 正是因为学校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完全适切, 学生才没有学习兴趣, 也缺乏学习积极性。因为大部分理工科二本院校是应用技术型大学, 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 大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就业, 而不是做学术研究, 所以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生心中的英语学习目标不完全适切, 在家长和学生的心中, 能就业才是硬道理。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与语言的社会性完美结合的思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为教学语言不同, 其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1) 因此, 集语言与外语功能于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谓任重道远。如前所述, 把语言的本质属性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完美结合起来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捷径, 鉴于实际存在的不适切问题, 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第一, 发挥教育部督导机构的作用, 把各级相关机构对教育的投入资金、教师的工作量标准、工作保障、工资待遇等规定落到实处。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明确规定, 更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保障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提高教师待遇, 让教师有尊严感和成就感,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此, 必须明确划清给教师适当的工作压力与超负荷工作的界线, 这种压力必须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不能超负荷, 不能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把教师从超负荷的重压中解放出来, 腾出时间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保证教师有健康的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同时, 要注重监督教师业务培训等规定的落实情况, 使教师在专业方面得到与时俱进的培训和提高, 让教师真正有一个和谐、温馨、向上、快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第二, 通过中央党校和教育部联合办班等形式,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高校领导干部研讨班, 解决高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问题。通过办班解决高校中存在的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办学标准同质化、学生培养目标趋近、教学标准相同的问题, 从根本上避免出现应用型的二本院校套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标准的情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 到2020年, 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搭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立交桥的大学, 其对自己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核心定位与使命担当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重新审视和考量大学英语教学在本校的定位及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教学标准, 破解“教师感觉教得累, 学生感觉学的难”的难题。

第三, 针对理工科二本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文科知识欠缺多等现实, 在设置课程时, 应该考虑适当增加英语课时量或者按照清华等名校的做法进行分级教学。高级班的同学可以较早参加英语四级考试, 而中级班和普通班同学可以推迟参考时间, 从而既解决了学生之间因为学习成绩不同而产生的学习要求不同的矛盾, 又使成绩差的学生有了新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获得感, 既能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又能提高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第四, 根据部分理工科二本院校仍然有四六级通过率压力的问题, 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性尝试。一是教育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理工科二本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再使用通用的全国统一教材, 而是使用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教材, 即学科专业英语, 由专业行会或学校制定考试标准, 弱化四六级考试。二是教育部可以选择在理工科二本院校进行单独的英语四六级 (试题难度低于全国文科院校和重点大学) 的考试, 从根本上消除理工科学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恐惧和幽怨。

第五, 针对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自主性学习能力弱的特点, 建议在辅导员之外设立班主任的工作制度, 即每个班级都配备一名任课教师 (最好是年轻的英语教师, 因为年龄差距小, 便于沟通交流) 做班主任, 专门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如前所述, 现在的“90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他们身上存在一些通病, 特别是学习不自觉、不认真, 生活太任性、太随便, 都是令学校和家长头疼的难题。有了特设的班主任, 学生有学习问题不仅可以及时找班主任咨询探讨, 及时摆脱学习中的困惑, 而且可以跟班主任交流分享学习中的感想和快乐, 成为好朋友, 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学习热情, 营造出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使英语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大本营, 幸福大讲堂, 学生终身受益的大学科。

参考文献

[1]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布鲁纳, 邵珍瑞, 译.布鲁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OL]. (2010-07-29) [2015-6-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4]郝克明, 汪明.教育调查: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分析报告[N].中国教育报, 2012-9-17 (03) .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6]刘大为, 李曜升.中国教育年鉴201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002.

走,秋游去作文 篇7

走,秋游去!

迈着欢快的步子,伴着秋天美丽的乐章,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游。

早上一到学校,我就发现同学们的背包都塞得满满的。只见不少的同学已经拿出了随身听,还有的同学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着,成为狗仔队的`一员。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大约八点半左右,汽车从学校出发,把我们送往这次秋游的目的地――木兰草原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草原上,草海保持着绿色,只不过没有春天那么青翠,可是却有着秋天独特的美感。树上的树叶开始飘落,花儿已经呈现出半凋谢的样子。不过却有着秋天特有的标志:硕果累累。

欣赏完这美丽的景色之后,我们来到第一个项目的目地的:滑草道。

我们来到了半山的滑草道边,只见滑草道十分长,可是为了可以享受滑草道的乐趣,我们做好了向上爬的准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艰难的爬上了滑草道的顶端。

老师要求我们高个子的同学与矮个子的同学搭配。我有幸和我的组长――徐雨晨坐在一个盆子里,高个子的同学坐在后面,矮个子的同学坐在前面,工作人员用力一推,我们便从草道上滑下去。

当我看到别人滑的时候心中早已是万分激动,可轮到我是心中已是万分紧张。我慌乱的走了下去,工作人员一推,我变化下去了原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的可拍,草上的水露轻轻的拍打在我的脸颊上,十分凉爽。等话到下面我才既不情愿的站了起来,真想再做一次。

后来我们还进行了别的项目。

去秋游小学作文 篇8

一开始,我们先去打惊动人心的cs,第一局,我在比较前面的大罐头上打,结果,后面的人打错地方了,既然把我给打死了!我只能袖手旁观,看见一大波死人心不在焉的往我们的地方走,因为这些死女人挡住了子弹,但是女生队也射不到我们,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时间到!我们不分上下。第二局,我决定当后卫兵,等前面的人死了以后,我们在冲上去,结果陈晨后面偷袭,我们的后卫兵全部被打死了!但是,有个人又把陈晨给打死了。我们就用枪挡住地方的子弹,我们就胜利了!哈哈,反败为胜!

后来我们又烧火做菜,妈妈先用一根树枝,放到其它的炉火去,然后树枝上就有火了,然后再放进我们的炉火里,在放几个大的,火就燃烧起来了,我们孩子就去摘菜,第一盘菜:红烧肉。第二盘菜:土豆炖鸡块。第三盘菜:鱼。第四盘菜:超咸菜。第五盘菜:西红柿豆腐汤。我最喜欢吃鱼,超级嫩,而且不老,盐也没有放多。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菜,但是陈嘉谦坐不住,拿斧头砍碎旁边的砖,搞得我们都分心了。我们大约是最后一个吃完的。

卡丁车我先不说了,你们可知道,我是被人超过好多次的。

说说摘橙子吧!我有一次我在一棵树上,准备摘一个香甜诱人的`橙子,结果我哥一推,啊!啊!啊!啊!啊!差一点从树上摔下去,吓得我灵魂都飞了,真恐怖。

这次秋游真有趣!

去秋游的英语作文 篇9

河南高校外语教学在培养传播中原文化所需的人才方面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的外语教学在教材、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哪些新要求?河南高校的外语教师能为中原文化“走出去”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些问题对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现代大学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文化传承”。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给河南省高校大学英语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外语教学长期忽视中国文化的内容, 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从丛, 2000) 。

因此, 服务文化战略、肩负新时期文化使命, 是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选择。河南高校人才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完全可以成为一支力量强大的中原文化人才后备军, 通过他们的参与, 可以极大地增强我省的文化软实力。同时, 我们要注意到文化战略的发展关乎众多的学科方向, 踊跃加入和推进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融与汇通, 与其他学科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 从而拓展各个学科研究的范围, 才有可能实现学科方面新的突破。高校外语教师要着眼于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大局, 主动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科研任务的调整、科研方式的转变, 改变单一教书匠这一固定身份, 让外语真正成为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工具, 实现外语教育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

1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对中原文化传播的语言需求分析

在本项研究中, 为了探究在“中原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目标下, 河南省高校外语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笔者在语言经济学和模因论理论基础之上, 通过对河南省某高校大一、大二学生的抽样调查, 对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传播等相关方面的了解状况做了详尽的调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河南省民办三本院校 (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样本) 的非外语专业学生中, 抽取了200名作为调查对象。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0%和70%。这些调查对象所学的专业涵盖了:涉外会计、旅游管理、国际物流、国际市场营销、法律、电信和广告这7个本科专业。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都由专人负责, 并在学生填问卷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198份。

调查结果表明:一、当前河南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很有限的, 基本停留在“听说过”的程度, 对于其内涵及精神所在知之甚少。二、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甚了解;不过可喜的是, 部分学生了解并懂得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这对于今后的文化传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在校大学生超过半数以上不了解“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河南卫视在对于中原文化的宣传节目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在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弘扬中原文化的节目耳熟能详, 不少学生对于《汉字英雄》这个节目评价很高;但是, 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对于中原文化传播的力度还是不够大, 应该继续加强各方面的宣传力度;最后, 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原文化很有必要走出河南, 走出中国, 走向世界。四、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关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传播以及讨论还是很可观的, 但是有关我们河南省深厚底蕴的中原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却涉及甚少;与此同时, 我们也了解到, 大学生们对于大学英语课堂上多多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原文化等相关话题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 那么对于我们大学英语教师来说, 这也是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五、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涉及中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 而是侧重于目的语文化, 基本上大学英语教材都是统一订购, 河南省高校缺乏一批具备地方文化特色的英语教材。六、大学生们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建议和对策。比如:加大中原文化的宣传力度;找名人或明星为中原文化做代言人;加大民间机构的宣传力度;多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宣传节目等等。

2“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基于以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结合模因论的相关理论, 笔者基于“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013年4月20日至21日,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厦门主办了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 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中心就是要试图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以知识输入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以应用为主”的输出课程教学改革。这种由传统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 转变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是中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学生基数大、学习方向多元化, 同时总体规划不足、资源分布不合理等。我们要立足我国的国情,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样才可以科学合理得规划大学英语教学和制定相关的政策。当前, 我们处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既要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激励激发各高校和个体学习者各奔前程, 同时又要防止毫无计划的发展带来低效教育、无效教育或一定的教育重复浪费。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秉承地域性、学科性、需求性和前瞻性, 以师资建设为根本, 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定位。

丁仁伦 (2013) 在高校大学外语的定位于规划中提出“地域性”。他指出:“地域性指大学外语教学地域的优势化”。在当前的国际战略大形势下, 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区域性地方布局。我国与20多个国家领土接壤和隔海相望, 然而相当一部分邻邦的语言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来, 而我们亟需相关的语言人才加入到与邻邦的跨境文化交流、反恐缉毒、经贸谈判、军事合作等活动中去。因为接壤的地理位置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我国外语教育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点以及优势。由此可见, 河南省的外语教学应结合中原文化这一特色进行相应的改革:

第一, 教师观念的更新以及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首先, 作为对学生实施直接人文教育的传播者, 教师本身必须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其次,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 培养外语教师的汉语文化素养, 尤其是学习补充中原文化相关知识, 加强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谈举止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是任何教学书、音频资料、奖惩制度都无法替代的。

第二, 教师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合理把握是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要有意的将中国文化、中原文化渗透其中, 并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步骤的设计体现科学的文化教育。当前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输入失衡的情况, 老师和学生都把目光聚焦在目的语的输入上, 过分在意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从而忽视了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增加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教学内容, 通过结合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将英语、英语文化中国化, 使得英语与中国国情、中国人、河南人相适应、相融合。外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吸引力的一些话题:中西方人们意识形态的差别;中西方节日对比;为老外介绍中国文化;给同学间介绍自己熟知的中原文化等等, 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做报告的总结课的模式, 都是不错的方法。

第三, 在各种英语测试中考察学生的文化知识内容。目前各类英语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 很少涉及文化知识内容, 造成当前大学生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严重缺失。有考察, 才会给学生以学习相关知识的动力。

第四, 改革现行大学英语教材, 增加相关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相关内容。然而大学英语的大部分现行教材都侧重目的语文化, 基本不涉及中国文化。当然教材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教材变动之前, 外语教师可以自己增加一些相关文化的内容, 既丰富了自己的课堂,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第五,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开展独特的、多元化的校园活动, 例如:参观文化景点、组织戏剧表演、演讲比赛、小品大赛、知识竞猜等等, 让学生多多参与这些活动, 或担任这些赛事的翻译主持等, 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综上所述, 我们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 还包括学习者能够正确运用文化体验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自我建构能力。有关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调动学习者认识、学习民族文化、中原文化的兴趣, 树立乐观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加强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鉴赏力, 提升其对文化的评价能力;二、提醒学习者关注身边的事物、习惯性的用英语去思考表达这些食物, 逐渐学会表达典型的中国文化事物和思想;三、加强学习者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 扩宽学习者的视野, 让他们尝试着用英文给他人介绍中国文化以及中原文化, 从而在国际交流中有效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原文化, 实现语言双方的平等交流与对话。

3 结束语

河南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是我国的文化大省。为了实现中原地区的崛起, 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必须重视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和提升, 而打造和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之一, 就是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 坚持贯彻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 通过少数人是不可能孤立完成, 特别是在全球化条件下, 各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 人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趋向多元化,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

当然, 由于笔者能力和精力的限制, 本项研究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比如, 调查对象较为单一, 只选取了河南省某一高校的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 在今后的研究中, 其他研究者可扩大调查对象, 拓宽调查范围:高校教师、文化机构等, 使得调查结果更全面、更严谨。希望笔者的相关调查研究能够对中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光大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不久的将来, 中原文化可以名扬全中国、走上世界的舞台。

摘要:当前河南省正在倾其全力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 河南省也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文化产业的建设。提高文化影响的软实力成为目前河南省相关工作的当务之急, 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两大朝阳产业之一, 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所以, 河南的文化产业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国际化的发展既要利用“引进来”, 也要充分敢于“走出去”。不但要勇于开拓国内市场, 更要进军国际市场, 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那么, 在这一大环境下, 作为河南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做出怎么的调整与改革?本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对河南高校大学生关于中原文化传播的语言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分析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关键词:中原文化,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传播,外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2]C.恩伯, M.恩伯.文化的变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1.

[3]丁仁伦.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J].外语界, 2013 (2) .

[4]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OL].http://www.gov.cn/zwgk/2011-10/07/content_1963574.htm.

[5]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8.

[6]邱丽君.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外语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 (12) .

[7]吴信训.文化传播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8]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9]Marschak J.Economics of Language[M].California:BehavioralScience, 1965 (2) :10.

秋游去作文600字 篇10

出去旅游的前一天晚上,我兴奋得连觉都没睡好,抱着我的大熊娃娃翻来覆去想象着恐龙园的游乐设施。

第二天清早,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床,准备和周雅琪他们会合。坐上了大巴车,我望着窗外,欣赏着沿路的风景,忍不住微笑了起来,真的很美呀。终于到了!人好多呀!还没进大门,我就看到了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上面写着“中华恐龙园”几个显眼的大字,好期待呀。刚走进大门,哇!号大型的过山车呀!太酷了!不过我的胆子还是比较小,真不敢做那么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我可不敢玩,有些心惊胆战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一个小型“过山车”,后来才知道原来叫“绿色迷宫”,听起来就非常好玩,忍不住就想尝试尝试,看到别人那样大喊大叫,我的心也“怦怦”直跳。排队的人真的好多呀!像一条长龙,至少有二十几米。终于到我们了,我的心脏跳得更快了,坐上“车”我双手紧紧握住把手,一辆“车”能坐四个人,坐在我旁边的阿姨(陌生的)一直在安慰我,但我还是很害怕。设施开始启动了,刚开始很慢,“车”一直再往上升,突然,“车”开始加快了,绕过一个弯,又绕过一个弯,我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偶尔偷偷睁开一下。心想:真是太刺激啦,在看别人玩的时候,以为一点都不恐怖,结果那么吓人哪!风的声音都那么响亮,“沙沙,沙沙”。“嗖”的一下,“车”下滑了两个弧坡,终于度过了这道坎。我们还去了“缤纷水世界”那有超长的滑梯。“大喇叭”等等。

去秋游400字作文 篇11

一进景区,一座座动物雕像矗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小卫士守卫着景区。

我们先来到万竹园。一到此地,我就想到了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果不其然,这儿的竹子多的数不清。有安吉的白竹、鸡雄竹。它们一个个挺拔有力,像武术大师一样,矗立在泥土里一动也不动。

接着,我们来到了斗鸡馆。比赛开始了,裁判把两只斗志昂扬的公鸡(分别代表红队和蓝队)放在“战斗盘”上。裁判一声令下,先是红队公鸡向对手发起挑衅,蓝队公鸡也不示弱,猛扑一下,把对手扑下了台,“1:0”裁判大声喊道。第2局开始了,双方都不甘示弱,一直发起猛攻,几个回合下来也不分胜负,突然,红队公鸡一不小心掉下了战斗盘,“2:0”裁判又一声大喊。比赛结束,蓝队公鸡获胜了。

走,我们去秋游作文 篇12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早晨,阳光灿烂,秋高气爽。太阳公公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在对我说:“小丫头,赶快起床吧,这样好的天气呆在家里,怪可惜的。应该到郊外走走、转转,才对呀!”于是,我采纳了太阳公公的建议,一骨碌爬起来,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

呀,公路两旁晒得到处都是玉米,好像是有人特意在光秃秃的地面上铺了两条金色的锦缎,给路人增加了一份新意。实则不然,行人和车辆走在中间窄窄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如果遇到对面相向驶来的车辆,就会堵车,使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程,延长了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原本的好心情,霎时间已变得荡然无存。真没想到,汽车在平原上行驶起来,却像上山的一只甲壳虫,好慢啊!(希望农民伯伯以后不要再这样在大马路上晒粮食了,好吗?)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姥姥家。放下行李,带上工具,我随同爸妈一起来到田野刨花生。啊,乡村的.田野真美啊!一片黄,一片绿,这景象跟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庄稼地里可真热闹呀!到处都能看见农民伯伯的身影,听见农民伯伯喜获丰收的甜美笑声。农作物真丰富啊!有金黄的玉米、大豆,白嫩的花生,香甜的红薯,云朵似的棉花……到处都沉浸在这美得景色中,我几乎陶醉了。

“婉儿,别只顾欣赏美景了,快来刨花生呀!”妈妈把我从沉迷中叫醒。我站在妈妈身边,仔细观察他们怎么刨。起初,看着大人们熟练的动作,我兴致很高,拿起“抓狗”(刨花生的工具)就行动了,可不知怎么它就不听我使唤,拿着它就想拿了个大铁锤似的。看着别人篮里的花生已经堆成了小山,我的篮子里仍空空如也,我不免有点着急。妈妈安慰我说:“没事,慢慢来嘛。”一下、两下…

…,不一会儿,我的手就磨出了泡,篮子里的花生也渐渐盖住了底面,手里的“抓狗”也不显得那么沉了。

“哈哈,我终于学会刨花生了!”我大声喊道。

于是,我不顾手心的疼痛,继续使劲地刨。我暗下决心要和他们比赛,看谁刨得多。正当我得意的时候,却不小心摸到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感觉不对劲儿,不像是花生。再说,它怎么会在我手里爬动呢?低头一看,“啊,蚯蚓!”惊叫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霎时没了魂似的。没想到一旁的弟弟看我这样,却笑成了一个泪人。

刨完花生,我们又刨了几块红薯,另外舅舅地里还有几株散落的玉米没有掰掉,这是分配给我和表哥的特殊任务,最后我们还去棉花地里转了一转,在这里留下了美丽的瞬间。

走秋游去话题初中作文 篇13

#走秋游去话题初中作文1#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日子。这次秋游的目的地就位于有着“苏州第一名山”美誉的穹窿山。

上午,我们先来到了孙武文化园。一踏进文化气息浓郁的孙武文化园,脑海中就不禁浮现出当年孙武驰骋沙场的英姿。进了大堂,伫立在堂中的,是一尊庄严的孙武铜像。铜像背后有一座木制屏风,上面雕刻着《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金文完整版。我们还观看了动态的《姑苏繁华图》,画中人们在划船、唱戏……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令人感觉十分新奇有趣。

告别了孙武文化园,我们便来到了离它不远的万鸟园。

相比孙武文化园,万鸟园的气氛就要欢快活泼许多。踏进园门,一大群雪白的鸽子就落在了我们的面前,如同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似的,引来我们一阵惊叹。再往前走,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了。一只只优雅的天鹅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不时扑腾扑腾翅膀,掀起一大片水花,仿佛是一场非凡的歌剧展现在眼前。看,那一只只拥有火红羽毛、纤长身材的鸟儿,可不正是火烈鸟?从远处看,它们就仿佛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湖水,染红了天空,更染红了我们的眼睛。最美的鸟儿自然就是孔雀了,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孔雀,那一根根色彩缤纷的羽毛,都令我们惊叹不已。

接着,我们观看了妙趣横生的鹦鹉秀。可爱的小鹦鹉既会高空走钢丝,也会叼住铁链提水桶。走钢丝时,或许是因为害怕,小鹦鹉往前走了几步就开始退缩,不停地往后退。但是,在饲养员的鼓励帮助之下,它还是勇敢地完成了这一高难度表演。这令我们刮目相看。

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我们该返校了。临行前,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与聪明伶俐的鸟儿们告别。

这次秋游真是令人难忘!

走秋游去话题初中作文1

这一次秋游我们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虽然以前已经去过一次,但“温故而知新”,再次游览下来,我又收获一些新的感悟。

走进博物馆气势恢宏的展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些动物的骨骼化石,一樽樽麋鹿、大象的骨架矗立在我们面前,还保持着它们三千多年前游历在古蜀原始丛林中那幅怡然自得的神态。导游告诉我们,从骨骼来看,当时这些动物都长得非常强壮,这里出土的最长的象牙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长,长过现在的亚洲象,而鹿骨也在遗址中大量出现,这说明当时这里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我们接着走向下一个展厅,这里展出的逝蜀人民的生活用具,这些锹、镐、锛等工具虽然简陋,但却凝聚凝聚了先人们的智慧,预示着人类文明的开端。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堆碎陶片前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无法复原的陶器,另外还有很多文物无法复原,保护起来也很困难,所以又埋回了遗址里。

在接下来的精品文物展厅里,我们看到了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金面具、十节玉琮和太阳神鸟。导游说十节玉琮并不是在金沙遗址出土的,我凑上前去仔细观察了它的平面推理图,发现玉琮居然是一层一层从下雕上去的,太不可思议了。金面具按人脸轮廓制成,最薄处为0.2毫米,最厚的地方也只有0.8毫米,原是用于祭奠的。太阳神鸟是一个由纯金打制的圆环,上面缕空雕刻的四只神鸟图案代表了一年中的四个节气,如今它已是成都文物和旅游的象征。

出了博物馆,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馆中的玉器、金器,而我却在想:金沙时期的环境非常好,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如今我们在使生活变得更舒适、更科技的同时,却在无意中破坏了环境,究竟才能使两者共存呢?

无奈地回望,金沙已成过去。

走秋游去话题初中作文1

一个令我们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那就是———秋游。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去的目的地是佘山,我们先去参观防空洞,然后去…。.”接下来的话,我都没听,激动的心情使我坐立不安。这一路上,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烦人的作业,更没有令人费尽心思解答的考卷,这就是我们最喜欢春秋游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在经过了一个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一站:佘山防空洞。大巴在松江佘山脚下的国防教育基地停下了。同学们兴奋地跑下车,参观当年存留下来的防空洞既令大家大开眼界又学到了不少军事知识。接着,同学们来到一间电化教室,观看了民防知识录象。录像主要介绍了在遭受核、生、化、空中袭击后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手段。

接下来,就是这次秋游的重头戏:去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还未到达那前,我们同学就看见了佘山周围的铁网,听导游的介绍,佘山风景区已列入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分为东佘山园与西佘山园。东佘山园内建有百鸟苑,这是目前的一个集科普、观赏为一体的鸟类景点。

百鸟苑依山矗立20根高达20-40米的钢柱,近3万平方米的聚乙烯网覆盖整个鸟苑。苑内鸟类有50余个品种,5000多只鸟。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近十种。怪不得我们还没到就可以看见那么多的鸟在树林里飞。到达主要目的地之后就解散了,我是小组的组长,有必要管好我的队员们,毕竟在那么大的森林公园中走散可不是好玩的事。

于是我们就制定好了详细的方案,先去参观位于佘山顶部的天主教堂,于是,我们便开始了艰苦的爬山路程,在爬了半个小时的山后,我们终于看见了教堂那尖尖的顶部了,于是我们便一口气爬了上去。这时看到了比我们晚出发的另一组,不对啊,他们怎么会比我们先到啊?

一路上也没看见他们的人影啊?于是我便走过去询问情况,只见他们的队长笑着指了指一边的缆车,我顿时醒悟了,真是个阴险的队长。不过我们还是一起走进了天主教堂。进去之后发现眼前焕然一新,虽然在堂内,可是和外面的亮度相比,毫不逊色,我与队员们相互瞧了瞧,发现他们与我的想法相同,会意的笑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大家一起找了块“风水宝地”,开始了我们的午餐时间,又去游玩了许多地方,真是不枉此行啊!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又到我们该集合的时间了,于是我们也踏上了回校的旅程了,在这次秋游中我身为队长,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领导人的重要性,也加强了我的责任心,可真是大有收获啊!

走秋游去话题初中作文1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学校组织我们去秋游。我们这次的秋游很独特,去了两个地方。

首先,我们来到了周浦花海。花海的花可真漂亮啊,色彩艳丽,有很多品种我从来没见过。花海前面安装的巨型的颜料盒和一个黄花做的箭头最吸引我,好像花儿们是从巨型颜料盒中流淌出来的,很有创意。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气球,让我们自己做造型。

这我们以前学过,有的同学做爱心、有的做宝剑、还有的做小狗,非常欢乐。最有趣的是我们捡了很多爆掉的气球,女生们把它们捆在一起,扎在辫子上,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我们在花海野餐了一顿,大家分享了很多食物,还留了影,拍了不少欢乐的照片。

第二站是月亮船,它是世博园里的一个建筑,原来是阿联酋馆。我想它之所以叫做月亮船是因为它是一个白色的球体。月亮船的楼梯是旋转的,容易使人迷惑,根本不知道爬到第几层了。大概到第二层,有一处令我们很感兴趣的东西,我们看到了不少投影仪,投影仪照出了阿拉伯的图画,我们坐着电动行走扶梯,慢慢地前行。

前行到一半时看到一扇门,我以为已经到头了,心情一下舒缓了很多,因为里面实在太黑了,没有一盏灯。可是,当我通过那扇门时,我才发现只走了一半,我上当了。里面还有一半,底下是空的。男生的位置比较好,能先看到底下各种各样的图画,而女生只能等图画慢慢地移上来才能看。有时它像上海科技馆的球幕影院一样,慢慢地升上去又飞快的降下来,搞得我头晕脑胀。

我心里开始焦急起来,想:还没进去的时候不是曾看到海洋的宣传画吗,怎么没有了呢,真扫兴。正在这时,画面又飞快的升了上去,我看到屏幕上有浪花向四处溅起,大海上波涛汹涌,终于看到大海了。

接着,又潜入了海底,看到有很多热带鱼,我们迫不及待地向热带鱼挥手。出了影院,我们跑上了旋转楼梯,来到了顶端的小花园,有块小牌子上写着“阿拉伯人住的帐篷”。我很好奇,可仔细一看,原来并没有帐篷,而是一块工地。我们又扫兴地跑下了旋转楼梯。

这次秋游令我难忘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周浦花海的花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第二点是月亮船屋顶花园上的帐篷实在令我很失望。这次秋游我才知道任何地方都是不完美的,有好有坏,只要玩得开心就好。

走秋游去话题初中作文1

早晨,我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同学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交谈着,有的同学乐得嘴都咧到了耳朵根儿。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嘻嘻!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就是——秋游。

来到学校大门口,上了车,大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目的地——南郊公园。我还是第一次来南郊公园,刚进门,我就忍不惊叹道:“哇!好漂亮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五颜六色的花坛,花坛里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小花儿,有些花的花瓣像雪一般洁白,有些花的花瓣是艳丽的深红色,还有一种花的花瓣更加独特,它的外圈是白色的,里面是淡红色的,花蕊却是鹅黄色的。一阵清风拂来,花朵们都轻轻地弯下腰,好像在向我们示意——欢迎你们的到来,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快乐!

老师让我们欣赏了一会儿迷人的景色后,吹响了集合的口哨,我调转身形,慢吞吞地跟上队伍,猛然看到一棵棕榈树,它足有一抱粗,叶柄粗壮,叶子就像一把把大蒲扇,那扇面分叉开来,翠绿翠绿的,煞是好看。

我们来到一片游乐区,忽然前面的同学欢呼起来,我们十分纳闷,他们高兴个啥劲儿呀?难道前面有十分新奇的东西吗?我们尽量伸长脖子朝前望去,不禁也咧开了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圆盘,下面是一个大柱子,圆盘上吊着许多粗粗的缆绳,缆绳上栓着一个个钢制的椅子,这便是“飞椅”。

我们买好票,大家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争先恐后地挤了进去,坐在椅子上。我心中还是有些疑惑:这个能不能飞得很高呢?会不会十分刺激呢?心想着,只听“轰”的一声响,巨大的圆盘转动了起来,再低头看时,我们离地面已经很远了。我们越荡越高,尖叫声连绵起伏,感觉自己像飞了起来一样。渐渐的速度慢了下来,最后停了,大家跳下椅子,却还是意犹未尽。快乐的秋游

我们要去趣乐园了,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大门一开,蜂拥而入。走进去,有一条小路,是用石块铺成的。小路的一旁有一些树木和灌木丛,那些树笔直而又挺拔,直刺向云天,树冠很大,和别的树一起,把我们头顶上那一小片天给遮住了。

忽然听见远处传过来一阵喊声,我们赶紧跑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玩高空溜索。我激动地跳上去系好绑带,走上一个木台,把溜索绑在身上后。突然,身子不知被谁推了一下,我的心呯呯直跳起来,赶紧闭上眼,随后留在耳旁的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壮着胆,把眼睛睁开了一条细缝,两旁的树木纷纷给我们让道,我仿佛是在一个绿色的隧道中滑行着……

等到玩儿够了,我们也要离开了,大家都不免有些恋恋不舍。忍不住再转过头,往后扫了一眼,银杏的叶已由绿色转为黄色,可柳树却仍然青翠怡人,那一池秋水映着秋日的暖阳,照得我们的心暖暖的。

上一篇:2018华科大英语语言文学和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总结下一篇:床单元终末消毒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