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2024-06-11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精选8篇)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篇1

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质量、完善的服务、美好的文化价值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资源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电工品牌亦是如此,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奇胜、松下等洋品牌进入中国起至今,国内大大小小出现了上千个电工品牌,但能让多数老百姓传颂的品牌却不超过10家,这其中多数还是洋品牌(或有外资背景的),自主品牌少之又少;诚然作为国内自主品牌发展面临资金实力、品牌知名度、技术实力、管理水准等诸多困难,这其中很多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真正把品牌做强做大的凤毛麟角。如何才能在超竞争状态下,提升品牌价值,使国内电工品牌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就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产品是品牌的核心基础,没有过硬的产品,所有围绕着营销所做的努力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量、外观、材质是电工产品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折射的是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技术研发能力、成本理念。

国内电工企业普遍执行这样那样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很多认证,然而往往不是停留在纸面上,就是半途而废,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损害了产品的长期的竞争力。长此以往,这种短视的理念使得质量执行标准越来越低,产品口碑越来越差。反观外资品牌,坚持精品理念,切切实实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零缺陷管理”或者 “6个西格玛”等管理方法,力求将产品质量做到最好,使得产品经得起长期的市场检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国内电工企业缺的就是这份狠劲,这份执着、这份视野,但事实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逐步树立严格的质量观。

外观是电工产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包括设计风格、款式、颜色、触感等,充分体现的是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国内电工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非常巨大,很多国内企业投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源少得可怜,只是一味的模仿、甚至抄袭,总想搭别人的顺风舟,自我洋洋得意(省了大笔技术研发费用),岂不知自己陷入泥泞不可自拔。技术研发能力是电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的是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模仿跟风无法形成自己的产品差异化,无法让消费者形成对该产品独特的认知,久而久之,该产品和品牌就被汹涌的市场浪潮所淹没。而欧、美、日外资品牌非常注重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往往把很大一块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方面,形成长久的技术优势,以此推动产品更新,引领消费趋势,品牌价值自然就上去了。

安全性是电工产品所有品质要求中的核心的要素,是消费者最大的关注点。(近期笔者看到一个有关《中国插头插座安全堪忧的报告》中统计的合格率只有80%,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材质的优劣决定,所以很有必要把材质单拉出来进行阐述)。材质的选择却受制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矛盾体,实质体现的是企业的品牌发展理念,

国内很多电工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无法与外资品牌竞争,转而通过低生产成本、低价措施争取市场,这种行为取得的只是短期的痛快,而损害的是千千万万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那这个品牌最终只会被消费者无情的抛弃。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最适合的材料,能用好的不用次的,切实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降低成本的方向应该是狠抓企业内外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

服务对品牌建设和提升的作用不言而喻,电工产品有别于快消品的特点决定了服务对品牌的影响更为深远;电工产品低关注度、高参与度的消费习惯决定了口碑传颂是其建立品牌美誉度的主要途径。那良好的口碑怎么形成?当然是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中来。

就目前国内的电工企业,几乎都高举服务大旗,高喊服务至上,但笔者认为多数企业所打出的服务牌更多是停留在流通环节:售中的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服务,售后的三包政策等形式,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缺乏对服务内涵的全面诠释及相关运作。如何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此推动电工企业品牌建设?笔者认为应对现有服务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售前做好市场调研,企业与消费者相互提供信息,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的产品,制定出适当的促销策略;同时,让目标消费群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诱导消费。其次通过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塑造企业某一方面的特别形象,树立品牌的差异化,突出企业特点,,以求得公众的理解和赞誉。售中要把服务目标提升到为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电工产品在装修中的功用决定了它必须匹配整体的装修风格,所以电工企业的售中服务不是简单的向客户推荐产品,而是要成为客户装修顾问。售后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接受客户信息咨询,向客户提供电工安全常识、家居常识,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向企业反馈相关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这样最大程度上挖掘服务价值,使得服务成为企业品牌发展中生生不息的助推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国内电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多数很薄弱,有的甚至认为策划个CIS系统,企业文化就有了。事实上,企业文化不是策划出来的,CIS也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经过团队长期沉淀而形成的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是得不到企业内部成员、外部客户、乃至社会发自内心认同的,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们接触过很多国内电工企业,也看到了其在企业文化方面进行了宣导,然而现在回想起来,能让我们体会到的内涵少之又少,往往是一些看上去很美丽的广告,听上去很动听的口号。

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要注重内功的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从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着手,逐步形成自己企业特有的、成员共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从而最终实现向全社会的传播,受益的也将是此品牌。

产品、服务、企业文化,三足支撑品牌,所以国内电工企业期望建设好自己的品牌,不能只是沉醉在所谓的认证、证书这样的表面光环下,而应该扎扎实实从产品品质、服务、文化理念等方面着手,再依托企业优秀的管理体制,结合市场营销策略的组合,才是真正的品牌发展之道,才能在市场当中树立自己权威性的品牌,并且得到市场的完全认可!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篇2

多年来, 晨光集团坚持自主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 现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天然色素生产销售企业, 在全球也名列前茅, 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天然植物提取为一体, 其中辣椒红色素产销量世界第一, 占全球市场的半数以上, 超过传统的天然色素生产大国印度、西班牙等产量的总和。

机制创新, 释放发展活力

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脱胎于河北省曲周县五金厂, 该厂是原曲周县二轻公司下属的一家集体企业, 因机制不活、产品老化而陷入困境。

1998年, 惨淡经营的曲周县五金厂已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走到了停产倒闭的边缘。厂长卢庆国等人通过对市场的调研, 决定重新创业。他们租赁五金厂的土地和厂房, 采用股份制的形式, 组建了晨光天然色素厂。起初年产量仅3吨, 产品只有单一的辣椒红色素。但企业轻装上阵, 没有负担依靠自身的积累, 滚雪球似地迅速发展起来。

虽然天然色素市场看好, 但是资金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经理卢庆国和领导班子决定实行改革, 向新机制要资金、要活力。在曲周县体改委的指导、帮助下, 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0年3月, 晨光天然色素厂改制成立了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万元,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并设置了监事会。8月, 公司推行“进一步改制”, 将租赁使用五金厂的全部土地和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后买断, 同时扩股融资600万元, 投资兴建了年产500吨叶黄素的生产线。2003年公司更名为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 2008年组建了晨光天然色素集团有限公司。

新机制给企业注入了巨大活力, 公司的发展突飞猛进, 销售收入和利润每年翻一番以上。公司不仅成了当地的支柱企业、优秀民营企业, 也先后进入中国食品添加剂百强企业、国家乡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进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

为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晨光集团积极组织上市申报工作, 成为邯郸市第一家民营企业上市项目, 受到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各部门的协作, 完成了审计调账、公司更名、各种证件名称变更、股权回购、补充出资、代持股权清理、存款清理、增资等工作。并且引进了战略投资者4家、4900万股权投资。公司制定了内控制度、股东会和董事会议事规则, 为企业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基础。目前, 中国证监会已正式受理其上市事宜。

科技创新, 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1年以前, 公司的辣椒红色素技术落后、规模小、产品质量差, 国际市场一直被印度和西班牙垄断, 产品主要依靠内销。当时国内还没有成型的技术及成套的生产线。公司对粮油、制药、面粉加工、化工、环保等机械设备进行科学调配, 成功组合出一套连续的生产线。通过不断完善, 产品逐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带动了我国辣椒红色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的生产溶剂消耗由吨料300公斤降至3公斤, 色素得率由85%提高到98%, 生产能力提高了近百倍。

近几年, 晨光集团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000多万元, 建立了省级天然色素研究中心, 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等200余套一流的研发和检测设备;通过自主研发, 创建了逆流萃取、加压萃取、超临界、精制等高科技连续生产线;投资200多万元配备了液质联用仪, 开发了苏丹红检测方法, 苏丹红等偶氮系列的质谱检测多项指标达到国际权威检测机构欧陆坊水平, 解决了以前溶残检测靠点火、苏丹红检测靠国外权威机构的问题, 达到国际一流检测水平。

晨光集团将工艺创新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不断改进工艺, 提升工艺水平;坚持自主创新, 每年对设备进行一次改造, 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在辣椒红产业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设备配套的多层次、多方面,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 使我国辣椒红产业的工艺、技术、质量品质在国际上达到领先地位, 并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晨光集团辣椒红系列产品的原料和能源消耗、生产成本当前处于全球同行业最低水平, 各种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10多项工艺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其中以6号溶剂油提取天然辣椒红色素的工业生产方法, 使色素产品有机溶剂残留量降低到8PPM以下, 比国家标准低6倍多, 而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提高辣椒精品质工业方法”专利的应用, 使得辣椒精提取量由30%提高到99%, 溶解性、稳定性极高, 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晨光牌辣椒红天然色素先后获得了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畅销品牌、河北省出口名牌称号。晨光公司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辣椒红色素、辣椒素规模化工艺技术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集团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河北省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公司现拥有发明专利5项、新申请专利10项, 参加的国家标准达到10项。

晨光集团在巩固辣椒红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 通过技术创新, 先后研发出红米红、甘蓝红、甘薯红、甜菜红、姜黄素、番茄红素、晶体叶黄素等20多项新产品。其中甜菜红、红米红、小麦胚芽油等9项产品被评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产品;辣椒红和辣椒碱被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医用辣椒精、水溶色素中试与示范、高色价天然色素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科技兴贸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尤其是小麦胚芽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番茄籽油等特种油脂的开发和果脯产品的不断成熟, 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辣椒精、叶黄素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目前, 水溶色素系列产品, 如甘蓝红、甜菜红、红米红、姜黄素等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调味料系列如姜、胡椒、花椒等提取技术已成熟;保健品系列如大豆异黄酮、银杏黄酮、葡萄籽多酚、甘草提取物等产品已投入市场;红曲产品工艺日臻完善, 不断拓宽销路;棉籽蛋白和大豆蛋白产品项目已建成投产,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人才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

为了加快企业发展, 占领行业的制高点, 晨光集团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公司在天津、上海等地聘请了行业专家, 先后招聘博士生1名、硕士生15名、本科生70名、专科生100多名, 现在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60%以上, 为公司的腾飞提供了人才保障。

晨光集团始终坚持“人与企业共发展”的理念,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 为员工成才创造更多的机会。公司资助培养了自己的大学生、博士生和留学生, 为企业的发展增后劲、夯基础。在实施全员成才工程中, 结合每个员工的实际, 制定员工成才规划, 为员工成才创造条件, 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通过外派培训、带薪读研读博、出国参展等, 提高员工的培训层次。让部分骨干员工到子公司挂职锻炼, 开阔视野, 积累经验, 提升能力。公司还结合“二次创业”发展战略, 着力培养管理专家、经营专家、技术专家、工艺专家、检测专家, 使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 实现“人与企业共发展”的目标。科技进步促进了晨光集团规模壮大, 自主创新推动了晨光集团跨越式发展。

2009年, 晨光集团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正确把握市场行情, 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实现了逆势增长。集团下属的河北可口食品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低糖果脯项目建成投产, 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低糖果脯生产企业;投资1.1亿元的棉籽蛋白项目一期工程, 在四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开工建设, 建成后可年加工棉籽10万吨, 带动当地棉花产业发展;新疆喀什天然色素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 是集团在新疆的第三家子公司。晨光集团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29%;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14.3%。荣获全省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第一名、全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创汇第二名。

2009年晨光天然色素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由天然色素扩展到天然植物提取物, 公司的品牌——这个民族工业的品牌、民营企业的品牌, 也是自主创新的品牌, 已在坚实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篇3

关键词:王老吉;品牌营销;品牌之争

引言:十多年前,国内凉茶饮料领域普遍缺乏品牌推广,并没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凉茶品牌。王老吉还仅仅是区域小品牌,市场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浙南三个区域。而现在的王老吉是值得国民骄傲的全国性知名品牌,“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妇孺皆知,其发展之路给其他中国企业带来了启发。

一.品牌营销带来的启发

(一)精准定位,抢占消费者第一心智

特劳特在《定位》里明确指出,“建立领导地位的根本方法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大脑。”①。消费者对任何以“第一”为标签的事物都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和记忆度。王老吉团队以“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进占消费者第一心智。

首先,由于当时人们对凉茶的认知存在区域性,并且普遍存在“是药三分毒”的偏见,王老吉将自身界定为饮料而非凉茶。其次,王老吉将自身的功能性定義为“防上火”,这一利益诉求符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也迎合了火锅以及快餐文化的盛行,竞争加剧白领加班熬夜造成的生活压力加大等等时代特有的要求。

王老吉在确定了品牌定位后,开始抢斥巨资购买央视黄金时段广告,强势介入消费者的心智,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消费者“怕上火,喝王老吉”。

(二)“大营销”,强化消费者的品牌印象

艾·里斯在《品牌之源》这样说到:“一块荒地,最开始的生物就是草,有了草之后,水土得到了保持,才有乔木灌木。接着又会有小树和大树”,行业的发展也要经历类似的过程。国内凉茶饮料市场原是一片沙漠,立志要成为“大树”的王老吉是行业的开荒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土壤。

1.选择央视,正炮出击

高端媒体是建立品牌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良好信誉的保证书。王老吉选择央视,正炮出击。首先,2003年开始至今,王老吉抢斥巨资购买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传达“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诉求。 其次,王老吉以故事的形式拍摄了系列企业形象宣传篇。并于2004年拍摄了31 集电视连续剧《岭南药侠》在CCTV-8频道上映,传达王老吉的创始人的故事及凉茶文化,培育消费者。

2.借事件营销,抢占制高点

王老吉擅于通过大事件营销活动,例如亚运会营销,公益救助,扩大了自身美誉度。最为著名的就是汶川地震,罐装王老吉以一亿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点燃了民族热情,将“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的形象根植入民众心中。

(三)拓宽渠道,终端制胜

如果把广告比作战争中的高空轰炸,那么渠道和终端就是最后制胜的地面渗透与登陆战。王老吉沿承“防上火”定位,强调餐饮渠道中的火锅及川菜馆、特殊通路中的网吧、KTV、酒吧等,并成功成为这些场所的首选饮品。其次,王老吉还细分餐饮渠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比如针对酒楼的“王老吉五星会员酒店”、“王老吉诚意合作店”计划,针对火锅店的“火锅店铺市”计划等。

二. 品牌之争引发的思考

长期以来,广药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品牌之争除了引起专业人士关注之外,还吸引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目光,但大多数消费者都不解其缘由和深意。

(一) 王老吉品牌之争的缘由

1830年王老吉始祖王泽邦创立王老吉,从凉茶铺扩展到药厂。在解放后一分为二。内地部分经数次改名转制,2004年更名为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而香港和海外部分则由1897年单独到港发展的王老吉家族分支世代经营,现由王泽邦的第5代女玄孙王健仪当家。王健仪又任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于2005年促成与广药的合作,使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资公司。

而加多宝是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1995年与广药合作,签署截止至2010年的协议,获得“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为了将商标使用权时限延长至2020年,向时任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先后行贿300万元,获得续签。续签协议的合法性以及王老吉在2010年以后何去何从是这场品牌之争的源头。

(二)王老吉品牌之争对其他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启发

广药和加多宝关于王老吉的品牌之争在法律层面已经尘埃落定,但在日常广告营销中却愈演愈烈。加多宝红罐全面启用新包装,广药红罐包装铺向全国;加多宝赞助“中国好声音”大红大紫,广药砸数亿下单央视、芒果台。加多宝发挥舆论攻势获取消费者同情,部分广告被叫停。从纷乱的现象中,我们可以以理性的角度解读该品牌之争带给其他中国企业的思考。

1. 知识产权界定问题

2010年广药宣布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品牌价值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为1080.15亿元,成为“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发布会召开两天后,加多宝在官网上发表澄清声明。这也是王老吉品牌之争的导火索。

作为老字号企业,在长期的企业发展中遗留的商标所有权的复杂状况,是王老吉品牌之争的根本原因。我国尚处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设期,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品牌产权界定不明,权利归属不清晰。商标问题是很多品牌发展与国际化的障碍。因此,品牌的发展建设应以产权的清晰界定为基础。在最初设立品牌以及后续发展都要关注相关问题,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利益。

2.品牌发展规划问题

广药与加多宝还存在品牌发展战略的重大分歧。2010年,广药力图打造大健康产业以发展王老吉,通过王老吉的影响力走产品多元化路线,把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食品等多领域拓展。而加多宝认为王老吉品牌应专注于自身领域与市场,作为特殊功能饮料,如果多线泛滥发展,有可能会影响其专注定位,也会带来品牌稀释等风险。采取多品牌策略需谨慎。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不同的品牌策略的优势劣势综合起来进行选择。

3.立足民族利益

企业发展除了企业利益还有社会利益。企业品牌发展不能仅仅立足企业本身利益与眼前利益。企业之间的意气之争利益之争也应有底线,要尽可能从民族品牌的长期发展的大局出发,创造性的解决好几方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问题。(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中国奢侈品牌营销的破茧之路 篇4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全球奢侈品牌纷纷抢滩登陆中国市场,他们依托雄厚的品牌资产,通过不同的市场开发方式攻城略地,不到20年的时间,奢侈品消费理念已被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所接受,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数据称: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94亿美元,占全球的27.5%,首次超越美国,居第二,直逼日本市场。然而,在《商业周刊》每年评出的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百强榜中,却没有一个席位属于中国品牌。面对着中国一亿个户均拥有资产达到62万元中等收入阶层家庭,消费率达65%;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的庞大市场,中国企业要如何把握机会,扭转错位的中国奢侈品市场?

炫耀消费潮涌 衍生商机增长

在中国,人们对奢侈品的态度与几年前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年前,人们还反对任何夸耀性质的奢侈品,奢侈消费被看作是一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不受社会传统观念认可。但如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则喜欢以此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

安永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由于追求财富和成就的观念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更被认同,这些年轻人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

中国奢侈品市场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的显著不同还体现在奢侈品的消费形态。在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中,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而更主要的消费群体是“透支”型奢侈品消费者,他们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大、中型企业中高层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俗称“月光族”。中国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品牌目标消费者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成功的年轻人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仍然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款式或新产品。而西方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则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相比欧美消费者,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国,喜欢购买高公众知名度、有明显可见的品牌logo和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奢侈品,而很少光顾不熟悉的、在国内不具有知名度的奢侈品。谁是奢侈品的生产商、奢侈品的品牌是什么,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方面,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几乎人人都有能力购买某些奢侈品,导致奢侈品随处可见,常常被戏称为“民主化的奢华”。在超市里,人们可以买到最顶级的美食,甚至还可通过网上和电话订购。而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全球各大奢侈品商家在中国销售奢侈品,多是抢占发达城市中心商业圈的黄金位置开设专卖店乃至旗舰店,因为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的尊贵和其象征价值,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所追求的某种内在需要,

解构标章价值 破译高端密码

纵观全球各奢侈品牌的成功,无一例外是秉承“奢侈是一种梦想,梦想产生需求”的品牌经营理念。限量、时间和手工,有钱也买不到,是奢侈品的最大魅力所在。“我是最好的,我是最贵的,我是最值得你拥有的!”这个品牌核心思想有力传达了奢侈品营销百年不败的奥秘。以下是本文结合有关品牌专家的分析对建树奢侈品品牌管理思维体系的分析,真正称得上奢侈品牌的,无不深谙此道。

1.引领生活方式。奢侈品牌是商业领域的一门关于生命心灵形而上学。卓越的品牌应善于理解,并捕捉人类不断进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使自己的产品站在前沿之外,更努力去倡导、营造并积极推动一种从身、心、灵全面提升生活品质的、属于品牌自身特有的生活方式。

2.掌握未来趋势。奢华市场的本质是持续变动、演化、从某层级奢华转变至另一层级奢华,这个市场最先是以家庭为中心市场区隔的奢华“茧居族”,他们尚未蜕变为“蝴蝶族”,奢华“茧居族”尽管已经远远超越大众,但他们永远不满足现状,最终会演化成“蝴蝶族”,这一趋势让奢侈品品牌经营者所掌握。消费者利用奢侈品来填补情感上的空洞,他们对维持自我感及个人身份是最看重的。

3.设计商业模式。成功的奢侈品牌企业的品牌思路或者做事的思考方式无一例外是倒着做的。他们都是从解决消费者自我实现和社会标章效应入手,令消费者意识到目前同类产品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和用他们经过潜心设计的完整产品让消费者产生差异性体验。第一,导入一套系统,流程加上工具再加上人,这个人是经过系统训练的人;第二,引入资本;第三,建立了一套文化;第四,引进一个品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运作和商业模式,都是被设计出来的。他们邀请消费者到世界各地的体验中心做现场体验,往往令消费者终生难忘。

4.整合成长动力。兼顾内部成长和外部成长的互动提升品牌成长策略,这是奢侈品牌管理中最出彩的地方。通过控制力极强的自建新价值链的方式获取内部成长,又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开放式成长手段充分利用已有的外部资源和能力,新的业务模块能够与已有的业务模块之间形成学习关系,避免内部成长的思维僵化。不论是并购还是联盟的外部成长方式,都取得不错的成效,避免需要长时间成长以至于丧失业务机会,另外现有的能力也许根本就不足以对新业务形成支持。

5.灵活拓展渠道。据波士顿最新奢侈品研究报告称,在中国,超过53%的奢侈品销售点,都是在近三年内开业的。在中国有些城市,奢侈品市场几近饱和。但是,奢侈品进入新市场又是件很难的事情,尤其到小城市,因为在那里很难找到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和分销商,以及高水平的客服人员。但在华的奢侈品公司还是将渠道向中小城市扩张,它们开始与特许加盟店进行合作――虽然成熟品牌并不经常这样做,但这样能够快速并且占用较少的资金渗透到新市场。如果合作伙伴没有很好地展示其品牌时,它们就会收回特许经营权。战略上的差异,使得这些品牌在华增长速度迥异,也给渠道深耕,促进业绩增长,留下非常大的空间。

6.贩卖愉悦体验。对于奢侈品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是一群感性动物,精神方面的产品,往往会比物质方面的产品对消费者内心的触动更大,他们追求的是产品之外的一种满足。奢侈品的消费体验更多是通过对人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方方面面进行各种刺激,让人留下对于品牌的好印象。他们今天的成功,不是按照产品经济也不是按照服务经济设计的,它所设计的完整链条,从你远处看见我到进我的大门到在里面的全过程,一直到离开,它管理的是一个过程,把这个过程变成一个美好的体验,消费者为此而愉快买单。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篇5

——青龙职教中心办学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青龙职教中心的发展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职教中心始建于1986年,是一所融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卫生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秦皇岛电大青龙分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教育改革试点学校,河北省“十三五”期间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校,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20”项目名牌校。

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现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电子电工、计算机、学前教育等12个中等专业和中文、法律、农村经济管理等11个高等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学校各类在籍生共 5447人,其中,中职在籍生4049人(新型农民培训1150人)。现有教职工28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48人,专任教师245人,专业课教师121人,双师型教师14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218人,外聘兼职教师35人。

建校30年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深造有路径,就业有保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创新办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流专业,培养合格学生,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 23100 人。

二、打造品牌,示范特色

随着我县“大力发态生态农业、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建设的不断推进,我校打破区域界限、行业界限,调整专业设置,整合优质资源,具体实施“八项工程”。

(一)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围绕我县农业产业优势,突出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等种养殖产业,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坚持现代化经营理念,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实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目标。以我校为龙头,各乡、村成人技校配合,根据各乡镇特色重点建设了土门子乡丰果村奉民苹果实训基地、秦皇岛市中药材实训基地、青龙镇苏丈子村万丰食用菌基地、马圈子镇兴隆沟山野资源开发基地、肖营子镇五指山村板栗实训基地。与市教育局扶贫工作队共同开发建设了前白枣山乡大枣实训基地。对当地农民致富起到了帮带作用,引领大批当地农民走向脱贫之路,并逐渐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

(二)实施“科研助农、科技惠农”工程

首先突出科研,以研促农。我校投资320万元建成国家级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打造农业科研平台。先后开展了测土配方服务、野生食用菌驯化试验、药用菌天麻栽培实验等项目,服务于地方农业产业。其次兴办校企,服务三农。我校自2004年2月创办了植物医院,并注册了“青龙满族自治县金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教师倪占顺为企业法人,自主决定公司管理、运行,公司为学校师生解决实习及就业,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和科研技术支撑,做到校企合作、校企分开,实现双赢。公司对全县农民进行物、技服务,定期为农民组织新技术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放心农资,公司的优质服务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倪占顺老师被评为县级政协委员、优秀科技特派员。三是精编教材,助力职教。我校组织专家历时2年,编写出全县初中地方专业课教材,通过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审定,为全县初中生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职教中心编写了《核桃高效生产技术》《龙富苹果生产技术指南》、《板栗生产技术》《绒山羊养殖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柞蚕放养技术》等实用的专业教材,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广大农民爱不释手。四是因势利导,合理布局。青龙满族自治县一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带。例如:土门子、大石岭的苹果基地;八道河、肖营子、七道河、西双山的板栗基地;木头凳、三星口、凤凰山、七道河的药材基地;隔河头、官场的梨基地;草碾的贡米、小杂粮基地;平方子、双山子、娄丈子、凉水河的食用菌基地;青龙镇、大巫岚、祖山的大棚蔬菜基地;安子岭、祖山、凤凰山的桑柞蚕基地;大巫岚的苗木繁育基地等。传统的农业发展强调“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现代农业更强调“绿色环保”,“有机生产”,经过不懈努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已基本成形。

(三)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达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各专业建设。与省内外高职、中职学校合作,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群体系,重点建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学前教育6个品牌专业,不断进行市场调研,每个专业群开发适应市场的不同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以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我校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多年来与天津、保定长城汽车有限公司、西宇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华道数据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合作。北京华道数据有限公司将企业设备投入到青龙职教中心,将部分业务放于青龙,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边学边实践,实现真正的引企入校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利用校内的汽修厂、幼儿园,学生随时实践,实现了校中厂模式;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将课堂直接放在了百姓的大棚、果园、养殖厂,不仅为学送去了技术、还为各实训点送去设备、农资、电脑、书籍、技术资料等物品,解决学员技术和设备的困难,实现了田园式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五)实施满族特色育人工程。我校多年来摸索利用满族民族特色进行育人,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蹴球、陀螺、珍珠球、键球等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增建了少数民族体育场地,编写少数民族体育教材,将这些项目加入体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猴打棒”项目为青龙特色,我校曾代表秦皇岛市参加了“天津旅游推介会”、奥运会 “祥云”秦皇岛传递演出、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河北卫视《河北新闻联播》金猴闹元宵等特色表演,更好地宣传了青龙,宣传了青龙的职业教育,几年来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还是文明礼仪都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提高教师素质,我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将教师提高计划做为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国家教师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到企业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加强校内培训,采取师傅带徒弟式、队伍研修、业务讲座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对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开展“绿色证书”制度。从2013年3月起与乡镇成人技校联合培训,将45岁以下全体教师每人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学为主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达到既能教文化课又能讲专业课;既能指导学生实践也能带领农民科学种田和经营,培训参与率达到100%。

(七)实施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全面提高我校信息化装备水平,重新开发校园网,投入50万元新建多功能录播教室,开发仿真实训软件,投资150万元建设数字化教室。将校园网及教学资源对全县乡、村技校开放,为学员提供免费的学习视频、教学课件、资源库、科技信息等服务,满足学习、教学等功能。正着手进行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民进行网络交易及网络推广的相关服务,将青龙农资、特色产品推向世界,从电化教学及网络方面达到一流的水平。

(八)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将电子商务纳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将农民、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返乡军人等培育成网民,将网民培育成网商。根据水平高低开设三级培训班,完善课程内容,落实相应师资,确保培训实效;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部门支持”为模式,对重点企业和致富带头人进行网上开店流程、分销管理、网点工具等实战培训,使其熟悉电商创业流程,在短时间内开设一批网点。商务、人社、党校等单位要搞好协调配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培训机构对接,积极开展大型电商培训活动。秦皇岛广电燕山电子商务青龙分公司、合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6培训六期400人次以上,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

三、总结成果,改进不足

(一)主要成果:

1、在职校各专业办学中,注重各级技能大赛工作,近三年来先后派出学生参加电子装配工、汽车维修工、钳工、学生礼仪等多个工种的技能大赛,先后获得省级二、三等奖8个,优秀奖16个。

2、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及相关活动,获省级团体奖2个,省级综合奖7项,省级业务奖23项。

3、多次参加各项会议及交流活动,在国家级会议上交流发言4次,在省级7 次,办学经验多次在网络及报纸等各种媒体报道。

4、先后获得河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北省“十三五”期间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校、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20”项目名牌校;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外派劳务专业培训基地、河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多次被省、市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先进单位”。2013年10月顺利通过省级职成教育示范县验收。目前,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

(二)主要问题

1、青龙职教中心骨干专业较少,现只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特色、骨干专业,应进一步加快骨干专业建设步伐,提高办学竞争力。

2、各部门合作共建工作推进缓慢,培训资源整合还不到位,各自为战现象有待扭转,应充分发挥青龙职教中心龙头作用。

3、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业务开展、软件材料、硬件建设有待完善。

4、由于县域资金较紧,对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投入力度不大,对于加快学校发展、专业建设方面难度较大。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篇6

——海红技术

一、企业概述

公司始建于2000年7月1日,座落于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七里河园区(彭家坪240号),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注册资金10606.4万元,下设四个职能中心、八个职能部门、两个事业部和两个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生产、检测设备132余台,其中自动化设备40余台,主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65%以上。

公司主营业务:通信系统设备、智能配电开关控制设备、智能测控仪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1)通信:智能通信配电设备系列产品、通信配套设备系列产品;

(2)电力:智能高低压成套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系列产品、智能仪表系列产品、电能质量治理系统、能效检测管控系统;

(3)充电桩(站):电动汽车充电桩(站)系列产品及管理系统。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涉及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主要客户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及电力用户。服务区域覆盖全国二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同领域内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企业之一。

十八年风雨创业路,十八载拼搏铸成就。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高速的发展中以产品性能优越、运行稳定赢得了市场,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超2亿元、年产能4亿元以上、员工总数近300人的规模,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端制造企业,是智能节能能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及通信电力设备供应商。

二、体系认证及产品认证

公司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 23020-201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依据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依据CNCA-C03-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CQC-C0301-2016《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已有14种产品通过认证;依据自愿性产品认证质量体系通用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自愿性产品泰尔(LTC)邮电通信产品认证,已有13种产品通过认证;12个

电子(仪表)智能产品通过国家级专业机构开普实验室的检验报告并获得电磁兼容证书;14类40个产品取得国家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泰尔实验室检验报告;4个产品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1个产品通过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检验报告并获得电磁兼容证书。

三、质量管理制度及人才储备

十八年的快速发展,十四年的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按照质量等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制定了《管理手册》,明确公司质量等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并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并由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考核。以此为基础,积极坚持PDCA循环管理(策划、执行、检查、修订),建立了一套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公司现有员工近300人,其中,本科以上近1/

4、大专毕业占一半,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共74名,专业技术人员近40名,中、高级技师60余人;公司3人参与培训并取得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证书;3人取得一级建造师证书、12人取得二级建造师建证书;9人取得质检员证书。

公司成立质量管理的部门—品质部,由质量负责人管理,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处理一切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事宜,质量管理培训事宜等工作,各部

门质量责任人为部门经理,部门设立行政秘书,协助经理开展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现有专兼职质量管理员32人,覆盖了公司所有门,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素质高,质量管理人队伍稳定。

四、标准执行(标准化体系)及过程控制

公司设计生产通信用智能交、直流配电系列设备;高、低压配电控制系列设备;通信局(站)配套系列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系列设备及多功能智能电力仪表等共50余类产品,采用并执行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40余个。

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多年来,在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以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辅助的标准体系。建立技术标准85项、管理标准95项、工作标准88项,并结合产品和技术特点,在管理、设计、材料、工艺、检验、包装等方面,制定企业标准268项。对各部门和岗位的基本职能、工作范围、职责职权以及专项工作具体要求进行了明文规定,做到了部门职责明确、岗位标准清晰、工作有章可循。

公司是甘肃省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企业,取得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证书。依据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化体系要求,汇编成《海红技术标准化体系总表》。

公司制定了过程相关控制程序及作业指导书38项,以“过程方法”对原材料进厂到产品交付过程中,将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活动,进行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检验,并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质量,确保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其主要控制措施为:

1、对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进行100%入厂检验;

2、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3、零部件检验,采用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并进行不定期监督抽查;

4、产品进行100%出厂检验,按比例抽样进行型式试验;

5、定期开展工艺纪律检查,监督检查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三按”生产情况;

6、对包装及产品明细信息进行核对检验;

6、对在设计、生产、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明确责任;

7、采用导师带徒、专题培训、岗位练兵、信息化平台等形式,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知识素养、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五、品牌建设及管理

公司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强化品牌培育,提升品牌形象;牢固树立“质量是品牌生命” 的理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为品牌培育方针,提升“海红通信”“海红”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知识产权优势,为品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公司的“海红通信”牌智能通信用配电设备和“海红”牌智能电力仪表被评定为“甘肃名牌产品”,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公司是:甘肃省(首批)诚信企业,兰州市(首批)百佳诚信企业,被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评选为“2015-2016年信息通信行业信用建设先锋企业”单位,2016年度“甘肃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2017年与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合作,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为品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AA级企业,甘肃省、兰州市、兰州高新区三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甘肃省质量协会常务理事

六、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

公司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依托企业建立了“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智能通信电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电源系统工程实验室”三大省级创新平台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平台。近些年,每年科研经费投入均超过了营业收入的5%。

加强技术中心等三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使其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准

商标被

确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不断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保持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公司是: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全权会员单位。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邀请参与行业标准起草(修订)18项。

目前,申请并受理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累积84项,授权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一个专利产品取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4项(其中“通信基站动力、防雷与能耗监测系统”和“智能交流配电设备精密监测装置研发”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6项,其中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多个科技成果项目荣获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肃

省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荣获甘肃省专利奖。公司两个产品荣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殊荣。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荣获甘肃省第二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产品组)铜奖。

七、管理创新,两化融合

为推动群众性全面质量管理,公司通过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QC)活动,成立QC小组,制定QC人才激励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公司非常重视全员质量教育培训,每年开展至少一次质量管理专题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以专题讲座、现场交流等形式,对公司高层管理、中层管理、质量管理员等人员,开展两化融合、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经营理念以及质量战略等方面的教育。邀请中国泰尔认证中心的专家,进行全面管理知识教育。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数据为核心,依靠(围绕)对企业数据的应用和挖掘,指导企业上至战略,下至业务的运行。

公司将信息化平台、智慧工厂管理系统建设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两化融合体系贯标、实施、改进,新型能力的打造作为信息化主抓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坚持“先进适用、讲求实效”的原则,持续改进,提高整体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订单快速响应交付能力、数字化生产能力、智能电源研发能力、精益生产管控能力、人力资源提升能力”。建立和谐友善的工作环境,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确定并选择持续改进的要求和机会,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

2013年,公司荣获“兰州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2015年6月,公司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2015年1月,公司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体系文件,形成了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记录组成的四层次文件体系,于2015年1月1日发布实施;2015年12月,公司对两化融合文件修订版再发布,2016年1月15日,公司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启动会,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副总经理为组员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任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围绕战略-优势-能力-目标主线分析,公司确定了打造“订单快速响应交付能力”的新型能力。

2017年3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获得证书。

八、卓越绩效

我公司从2015年开始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开展管理,获2016年度“甘肃省政府质量奖提

名奖”。申报2018年的甘肃省政府质量奖,与兰州理工大教授合作,深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培训、咨询、辅导。

2018年的甘肃省政府质量奖我单位已提交资料,并获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推荐,希望再次进入现场评审阶段。

这已经是我公司第三次申报政府质量奖,通过申报、培训、自我评价,外部专家评审,特别是专家都是全国知名卓越绩效管理专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诊断管理问题,分析不足,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专家组的评审总结我们的优势,明确我们未来的改进空间。评审过程能使我们受益匪浅,帮我们理顺工作思路,指出工作方法。

浅谈中国电工品牌发展之路 篇7

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品牌机遇之路

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普鲁士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ndinand Von Riehehofen)提出来的,最初由咸阳、长安出发,沿河口走廊一路向西,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秦汉统一南越以后,善于航海的南越人逐步开发出一条西南走向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这就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1,2,3,4]。

肇始于秦汉的“海上丝绸之路”,至宋元时鼎盛一时。即使明清曾实行海禁,但青花瓷、茶叶等,仍通过 “海上丝绸 之路”远销海外。2013年9月,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时倡议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访问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 表演讲时 指出,东南亚自 古就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海上丝绸之路”定为国家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对于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 义, 而且对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国际和平,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对于经济和商贸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5]。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中国与亚非欧友好经贸往来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战略,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包容进取之路、和平发展之路,对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品牌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定位是:承袭历史,以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从全球视角扩大我国对印度洋和亚欧非的开放,以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为手段,在广阔的亚欧非地区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文合作更加融合的势态,提高沿线各国相互倚重,确保海上贸易通道安全,拓展我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的发展空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目标是:以海洋经济合作为重点,通过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外交与人文交流,构建经济合作机制,推进沿线港口互联互通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临港产业、货物贸易、海洋运输、海洋信息、远洋渔业、资源能源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确保商路畅通和安全,构筑21世纪海上和平之路、财富之路,打造海上繁荣之弧。

建设海上丝绸 之路涉及 近66个国家和 地区。这66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宗教、 信仰、风俗、生活习惯和消费能力,要顺利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可以说既要处理好外交、经贸、法律、物流、结算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必将是一个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相互交流的纽带,其中还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抛开这些因素不论,提供具有良好美誉度的品牌产品是走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与核心。

从品牌建设角度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挑战和机遇,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品牌意识比较淡薄,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外国品牌在中国“攻城略地”,占尽优势,而中国自主品牌因缺乏经验,力不从心。在经过一段时间挑战和反省之后,品牌建设逐步引起重视。然而,受经济、科技等发展水平影响,中国品牌建设处境仍不容乐观,与发达经济体相比,美誉度较高的世界名牌寥寥无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表面上看是经济贸易战略,实际上是中国品牌走出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成长为世界知名、 著名品牌的品牌建设战略。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品牌建设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之所以成功并具有广泛影响, 重点在于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具有卓越的美誉度。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成败关键在于确立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品牌由向国外学习到勇敢走出去的转折点。然而,中国品牌要真正走出去,涉及品牌形象国际化、经济管理国际化、发展目标国际化、生产模式国际化、 研究开发国际化、航运物流国际化、财务金融国际化、文化建设国际化、信息化建设国际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从长计议。

2.1增强品牌意识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懂商标法,中国不少著名品牌未经注册而被他人抢注,结果造成惨重损失。即使至今,很多中国产品品牌意识仍比较差,宁可挂牌生产,也不愿建设自身品牌;即便已经建立自身品牌,相互之间也竞争激烈、内耗严重,以致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难以脱颖而出。比如说,阳澄湖大闸蟹有多达120多个品牌,结果竞争无序化,反而影响了整体效益。上海冠生园集团的思路则不一样,为了保护大白兔奶糖这一上海著名品牌,他们在国内外注册了100多种大白兔标志。 乔尔 · 巴卡勒尔 (Joel Backaler)在 《China Goes West》(《中国走向 西方》,Palgrave Macmillan,2014)中指出:中国经济 多年来一 直以2位数速度增长,品牌化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2013年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95家,世界品牌100强中中国企业至今榜上无名”[6]。

品牌其实是商品竞争力 的集中反映。它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的结果。“1品牌是产品性能属性、功效利益和个体情感体验的集 合; 2品牌是品牌关系主体所蕴含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体主观联想的融合;3品牌所延伸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关键”[7]。中国品牌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产品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物流营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品牌意识,表面上是对产品身份的一种标志和辨识, 其实是对国际关系、政策保障、经营管理、质量标准、员工素质、技术创新等方方面面的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它既是对经营者的一种诉求, 也是对政府、每个劳动者的内在要求。

2.2提升品牌标志

品牌标志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耐克、阿迪达斯等著名品牌都具有引人注目的标志。美国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以一只蟹作标志,形象生动。标志要夺人眼球、凸显特点、面向国际。青岛海尔的标志就由两个可爱的男孩组成,而且有中英文商标, 既便于国内消费者辨识,又体现了企业追求国际化的意识。好标志要有特色,而特色源于产品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然而,中国自主品牌成长为世界名牌的却不多,反倒是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这其中有多重影响因素,但中国品牌缺乏国际化元素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而言,“缺乏国际化元素便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企业品牌塑造应在强调个性化的同时,必须在硬体形象的功用性表达和软体形象的视觉传达上,能够更多地融入国际化元素抑或强化品牌形象的‘国际语言’”[8]。具体而言:形象识别系统(CIS)国际化,即有国际共性特征,易被识别和记忆;理念识别系统(MIS)前沿化,即品牌内涵和精神符合世界潮流;行为识别系统(BIS)个性化,即通过各种品牌推广活动传达经营理念和文化;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 形象化,即通过字体、色彩、设计、广告等准确表达经营理念,实现与受众的心理共鸣。

2.3加强推广宣传

品牌与企业、产品建立联系,进而被消费者认知、信赖到喜爱,成为企业、产品的标志和象征,需要通过广告、包装、宣传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推广。海尔、联想、海信、娃哈哈、美的等,通过比较成功的广告策略,成长为消费者喜爱的著名品牌。可口可乐公司 原老板伍 德拉夫说 过:“可口可乐99.6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 那还有谁会喝它呢?”可口可乐奉行3P原则,即无处不在(Pervasive)、心中首选(Preferred)、物有所值(Price Relative To Value)。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用掉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超过6亿美元。可见,即使著名品牌,仍需要通过广告宣传不断推广强化。遗憾的是,中国品牌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其中90%以上的名牌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这些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量不到3%,销售额却占到50%左右”[6]。可见,重视品牌建设、加强产品宣传、提升推广能力十分迫切。

2.4提高品牌自觉

费孝通先生曾呼吁“文化自觉”,中国品牌建设则迫切需要“品牌自觉”。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傍名牌现象严重,缺乏品牌自觉,比如有的在“形”上刻意模仿世界名牌,甚至“以假乱真”, 达到搭名牌便车盈利目的,如有数百个营业网点的Chrisdien Deny连锁店,营销意大利风格的皮带、鞋和服装,与法国的Christian Dior形似,其结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29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的50%~90%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6]。这些傍名牌、傍洋名的品牌,或许可以一时赢得市场, 但一旦被消费者识破,会大打折扣甚至如大江决堤,陷入“诚信”危机。

世界名牌拥有量,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日本有松下、索尼、本田、丰田等,德国有奔驰、宝马、大众,韩国有三星、现代、LG,瑞士有雀巢,芬兰有壳牌,瑞典有宜家和沃尔沃,法国有达能、 LV、香奈儿”[6]。中国虽然有海尔、联想、华为等知名品牌,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2.5注意文化差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品牌建设,需要面对跨国别、跨地区、跨文化的文化差异。因此,对文化智能 (cultural intelligence)的要求就 比较高。 文化智能包涵3个主要的维度:“1对文化这个概念的理解,文化如何变化以及如何影响行 为; 2警觉,察觉到不同的跨文化情境中的各种信号和反应的能力;3行为技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警觉来选择合适的行为以应对这些情境”[10]。文化差异处理不 好,常常会弄 巧成拙。 比如,“蝙蝠”电器,在中国文化中“蝠”“福”谐音,但西方人不喜欢蝙蝠,如果直译,适得其反;龟在中国、日本象征长寿,但在许多国家却意味着丑陋;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但在西方文化中却代表邪恶,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在文化差异方面,因品牌译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值得注意。比如黑人牙膏,过去用的英文名称是Darkie。其英文意 思是 “黑鬼”,带有歧视性,后来改成Darlie。七喜(7-UP)汽水,由于其翻译与上海话“去死”谐音,因而在上海市场销售遇冷。白象牌电池是上海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的著 名商标,家喻户晓,然而英语 中的白象 (white elephant)却含有“大而无用”的意思。对此,国际名牌使用人名或许值得借鉴。这一方面可以凸显家族社会地位和贡献;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减少歧义。如GUCCI、LV、CHANEL等均如此。

品牌译名十分 重要,融合当地 文化的好 译名,会取得如虎添翼的效果。这方面,一些世界名牌做得不错。德国著名汽车制造商MercedesBenz到中国后,取谐音将Benz翻译成奔驰,取得非常好的入乡随俗效果。德国宝马公司全称为巴伐利亚 发动机制 造厂股份 有限公司 (德文: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进入中国后翻译为宝马,令人喜爱不已。相比其早年翻译巴依尔,可谓天壤之别。Rebok译成 “锐步”,发音相似,且锐步有健步急行之意,音、义效果均佳。最经典的是美国coca-cola公司,到中国翻译成可口可乐,成了品牌翻译的经典杰作。中国联想集团走向国际化时,发现原译文Legend早被注册,于是创造了一个新名称Lenovo。

2.6着力协同推进

品牌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组织、个人等共同努力。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劳动力素质、生产力水平、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品牌意识铸造品牌质量,引导品牌塑造,创造品牌价值;这种社会性,表现为品牌意识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建设品牌、塑造品牌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11]。

作为政府而言,需要营造 一种有利 品牌成长、人才汇聚、产品创新的环境。研究表明,“政府管制的宽松、独特创新文化和公认的社会价值体系,为构建硅谷灵活的创新机制,汇聚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拥有创新科技团队,促进科技创新迅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品牌而言,其文化附加值一般由3部分组成:1由国家形象、国家软实力所形成的文化附加值,如人们对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等的普遍认可;2由企业宣传推广和文化营销所形成的文化附加值, 如海尔为消费者考虑的生产理念,LV聘请有国际声誉的明星代言等;3消费者消费心理所赋予产品的文化附 加值,比如一种 独特偏好 和认可等。三者当中,前两者是相对可控的。对此,国家可以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升国际形象;优化经济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围绕由产品功效、质量、价格和文化构成的品牌核心价值,努力做好相关经营管理。

3结束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品牌输出之路,是中国品牌确立国际地位和影响之路,同时又是引进国外品牌和产品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就是推进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过程,推进中国制造更新换代的过程,推进中国制造被世界广泛尊敬和认可的过程。

摘要:秦汉时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至2013年因习近平主席的倡议,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名义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起再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在国际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形成全方位改革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进行曲,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去”,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序曲。对此,亟须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标识、加强推广宣传、提高品牌自觉、注意文化差异、着力协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品牌输出,确立国际地位和影响之路,同时又是引进国外品牌和产品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李玲 中国品牌拓荒之路 篇8

作为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ARJ21飞机项目行政指挥,李玲是行业中少有的杰出女性,她坦言:“我们选择成为民机人,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拓荒之路。对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我们几乎是在做一件从无到有的事业——拓荒、困难重重、千难万险,身心长期承受巨大压力。然而12年的时间,我和我的团队都在成长,在项目中历练,在项目中摸爬滚打,我们还将为之继续奋斗,我们还将继续经历磨难,但我们觉得:值得!”

开创中国民机史上多个“第一”

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李玲进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此投身航空事业。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专业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后,于2003年进入上飞所(整建制进入中国商飞后,为上飞院)。在上飞院工作的十余年间,从组长、室副主任、部长、院长助理到副院长,由型号主任设计师到ARJ21飞机项目行政指挥、工程VP,李玲身跨C919大型客机和ARJ21-700飞机两个型号,经过多岗位多部门的历练,在型号研制中多次立功。

作为中国喷气式客机产业的第一个型号,ARJ21在中国民机史上创造了太多的“第一”。“我们跨出了实现‘大飞机梦’的第一步,取得了研制成功,也仅仅只是这条漫长道路上的一个小台阶。”李玲说。

ARJ21从2002年立项开始,李玲和团队第一次设计一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国内首次严格按照民用飞机国际适航标准FAR/CCAR25开展飞机的验证工作。2015年11月29日,随着ARJ21飞机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标志着我国航线上首次拥有自己的喷气式支线客机,也是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我国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

李玲回忆:“让我感触最深、印象最深刻的是ARJ21飞机的398个条款中每一个条款都在创造着‘第一’,每一架飞机起落就在创造着历史。ARJ21飞机取证过程中试飞进行了5258个飞行小时,2942个架次,每一次起飞都是逼近危险边缘的探索,既要保证飞机与自身的安全,又要获得设计人员满意的试验数据,每一次着陆都填补了民用飞机适航验证技术的空白。我们从验证的方法上以及局方的判据上真真正正地摸索出了一套东西,这是ARJ21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从ARJ21到C919

民机研制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事业。ARJ21项目是中国民机事业不折不扣的开路先锋,各方面都只能参考或者说按照国际标准来实行,对李玲和团队来说要求极高。“通过ARJ21-700飞机研制,我们完整地走了一遍喷气支线客机研制的全过程,攻克了鸟撞试验、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初步探索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适航为准’的民机技术路线,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客观上来说,国内用于民机研制的技术和管理环境还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水平,部分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还有待改善。我们只能从ARJ21项目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慢慢摸索完善,通过它的成功将属于中国的民机研制这条路走通,为后面的型号提供最有效的借鉴,这既是ARJ21项目的使命同时也是最难的地方,它对于中国民机事业的意义也正是体现于此。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先行者的付出,使C919平台搭建得更加扎实,C919也将真正实现市场和技术上的完美结合。”李玲说。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的时候,李玲也在总装车间现场,有幸参与了下线仪式,“看着‘九妹’被缓缓拖出,我的心情就像2008年看到ARJ21下线和首飞时一样。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和我一样,大家都非常激动、兴奋,因为不管是对ARJ21,还是C919,研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把自己剖开了,亮出一片赤诚之心,全身心地把自己交给型号项目。”

展望未来,李玲深感研制一款国际标准的民用飞机,风险大、任务重、周期长、挑战多,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ARJ21新支线飞机还面临着优化设计、客户支援、交付运营的严峻挑战。C919大型客机正进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深水区’,我们会迎难而上,奋勇拼搏。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大飞机事业的人,也请相信我们的团队和中国民机发展的未来,我们一定会让祖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李玲表示,她希望公众有机会能更多地去了解ARJ21飞机的研制历程,“当看到飞机所经历的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的严苛的验证过程,我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们一样,对飞机的安全性充满信心。我们的ARJ21飞机很快就要在成都航空公司的航线上正式运营,也希望大家能去乘坐体验我们的飞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不断完善和改进客户的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新年贺词中将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作为2015年的国内大事总结。这对李玲和团队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勵。总书记说:“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李玲认为,制造大飞机是中国人坚持了几十年的梦想,所有的研发人员会为了这个梦想而坚持,加倍努力。“我对大飞机的未来坚信不疑。我们已经实现了ARJ21飞机的研制成功,我们将不断践行‘两观’,市场观和客户观,把注意力转向市场成功、商业成功。我坚信我们终将迎来中国民用航空的商业时代。我们会以响亮的中国品牌,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底气,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认识橡皮擦作文下一篇:幕府山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