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4-06-14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共15篇)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读《新学校十讲》,谈点滴感悟

几年前,一本《学生第二》让我对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赫赫有名的李希贵校长。当学校发下《新学校十讲》后,我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品味,其中印象较深的就是李希贵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学校自我诊断”的模型,书本中提到: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一个组织或者个体才能持续成长。一名成熟老师只要他敬业、用心、努力,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但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要成为杰出老师、卓越老师,就不容易了,仅仅靠敬业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如今,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师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研究过程中,也将会品尝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书本中还提到“学校自我诊断”的核心:学生。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这样的定位就让我们有理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即使是一些课上的很精彩的老师。因为我们要以“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的价值来判断,就会提出另一个问题:当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没有人教他们的时候,他靠什么去工作,靠什么去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一定要“以生为本”。俗话说“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教师的烦躁、忧愁、不满和愤怒、,最后还是会间接地不同程度地转嫁到学生头上,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利益,实际上也就是学校的整体利益。因此,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关注他们是否生活得快乐幸福,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乐所惑,是一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管理者睿智的体现。

我想,读完《新学校十讲》后,还要好好反思和沉淀,真正把它内化,找到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自己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新学校的理念也会一直指引着我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学校,培养自己的学生。

季友勇 2014年6月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关键词: 幼教事业 “远程研修培训” 体会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4]陈志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学峰,杨卓.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是张仁贤主编的,书里没有对作者进行介绍。书中的119个教育故事“爱心、引导、真诚、尊重和激励”五个篇章来编辑的,这本书里的故事也都是从各类教育丛书或网络或杂志中选取下来的教师的工作案例。

故事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一位83岁的北京退休老校长、老教师霍懋征的一生教育工作的回顾。霍懋征,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人民教育》和《北京教育》里常看到她的“爱的教育”的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小学教育专家。

今天再次读霍老的文章,感到特别的亲切,霍老从教六十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无论在哪一个学校、教哪一个班的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她的数学教学深入浅出,形象直观,探究规律举一反三,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掌握知识灵活,一道应用题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的作业经常做到一周无错误,每次测验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得到满分。

霍老的班主任工作也很出色,她深深的感到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祖国四化的建设者,他们品德、学习的好坏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兴衰的大事。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霍老师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前进,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喜欢多变,喜欢新奇,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因此霍老师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来不管是多么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霍老师的班级里都会很快转变过来,她所负责的班级经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有的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中队。

霍老的教育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改革均受到全国小学界的瞩目,各地同行纷至沓来,或登门求教或盛情相邀。几十年来她应邀到五十多个省市和地方讲学,作报告几百场。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有节假日,总是忙碌地工作着,在各地讲学总是下了火车就进学校进课堂、进会场,讲完学就立即返回北京。

看完这篇饱满深情写的霍老一生的教育回顾,我想,自己应该要学习霍老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老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她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霍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无偏向和歧视,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她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成功教育好了每个学生。霍老一生的教育体会就是“光荣、艰巨、幸福”,文章很朴实、很平凡,充满着赤诚和真爱。

幼儿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

在书的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徐冰老师的一文《听孩子的话》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正如她在文中所说:“倾听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虽然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于幼儿教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来说可能有点奢侈,但倾听其实只需要教师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如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或听听孩子间的聊天,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多互动、讨论,有时可多追问一句“为什么”等,而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幼儿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契机,去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当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今天当班时,我发现小A坐在钢琴边,眉头紧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走过去关切地问他:“怎么啦?为什么不开心呢?想和我说会儿悄悄话吗?”小A主动拉起我的手,来到阅读长廊里坐下。他悄悄告诉我说:“爸爸妈妈要离婚,我跟妈妈,妈妈让爸爸给20万,可爸爸不肯给……”可怜的宝宝!我把他轻轻搂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慰着他:“这是爸爸妈妈的事情,相信他们会处理好的,无论怎样你要知道爸爸妈妈心里都是爱你的……”当小A离开我的怀抱时,他又恢复了往日纯真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神,我也舒了一口气。是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察言阅色,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他们伤心烦恼的时候,要主动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适时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

二、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B是豆豆班的宝宝,正如他奶奶所说:“小B样样都好,可就是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就哇哇大哭!”那如洪水般决堤似的突然爆发,真让当班的老师有些措手不及。记得有一次元宵节,我让宝宝们做小汤圆,做完后,让他们自己数数做了多少个。正当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小B突然大哭起来。经过我的耐心询问,终于了解了小B哭泣的原因。原来,小B做了许多小汤圆,可一时数不清楚,他就急哭了。于是,我就建议小B先给小汤圆排好队,然后再一个一个数……当小B终于数完自己做的小汤圆,脸上露出带着泪花的笑意时,我松了一口气。是啊,面对这样的宝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沉着应对,悉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声,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促进他们快乐成长。

三、当孩子的作品(或行为)不合乎常理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C是个活泼天真又调皮的宝宝。他喜欢画画。有一次,他在巧手坊作画,蓝天白云、房子小花……颜色鲜艳、画面丰富,布局合理。我当即就表扬了他。可当我在讲评时想让他来介绍他的作品,却发现原本清晰艳丽的画面被黑色的线条绕得乱糟糟的,当时我真有点儿晕,但转念一想,还是先听听他的说法吧。小C兴高采烈地拿着画上来介绍着: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小姑娘在草地上玩,妈妈在家里做饭,烟囱里的烟飘出来了,飘呀飘呀,飘到了天空里、飘到了草地上、飘到了小姑娘的身上……随着小C的介绍,他的画在我的眼里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可贵的美,但我知道,其实更可贵的是孩子的心声,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合乎常理的行为或作品时,千万不能主观武断,而要细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因为这样你可能会收获一份感动和一份欣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的心声也是古灵精怪、精彩纷呈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契机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那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乐趣。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收获多多。虽然我只拿了书中的其中一文来反思,但今后我还会细细品读,慢慢回味,让自己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感悟教育的真谛、领悟教育的艺术、启迪教育的智慧!

★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 幼儿教师读书交流的心得体会

★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 有关读书心得体会优秀

★ 优秀读书心得体会

★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参考

★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篇6

关键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智慧的结晶;人格魅力

中国分类号:G451

曾几何时,高清的电视画面、包罗万象的互联网把人们的视线从书本上吸引开。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渐渐地疏远了那淡淡的书香,在今年启动了教师读书活动中,又让笔者坐在书桌前去品味书中的哲理、汲取书中的营养。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离不开读书的。

读书能提升教师的心灵修养,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读书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主的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以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所以书是信息的窗口;书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书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地缩小,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多;读书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神奇、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读书能让我们超越时空的局限,了解古今中外的一切民族优秀文化,体会历史过程,感悟历史的沧桑与沉浮,理解人生的真谛;读书能让我们分清人生的真假、善恶、美丑,明辨是非,掌握人生的正确航向,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读书能让我们明确人生的信念,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的理想;读书能让我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定能成功。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因此,读书不但让教师开拓了视野,还能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育界中,“教书育人”是职业的基本。要教好书,则必需要育好人。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底韵,要有较强的说服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束书不观,畅谈肯定无根,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则就无言以对,谈何说服呢?即便我教的不是文科,但语言能产生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修饰一些语句,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能让学生更加轻松掌握知识,并能吸引学生自觉读书,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读书少的人,色彩单调,语言积累不多,在与人的交談中就显得浅薄,虚浮无物。书的海洋无边无限,所以俗话说得好:“人生有崖,学无止境”。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努力增加自己的阅历,拓展知识面,为些我们则必需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原则。因为读书既能提升教育教学的职业能力——教书育人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读书呢?读书,宜广泛,更宜专注,还少不了写读书笔记,整理读书笔记,那是幸福、骄傲的事,就像整理脑中的智慧,会使我更明晰前方的路。读书不忘摘要,这是读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许多见解与感悟也都是在这个环节形成的。作品中,无不携带着作者充满成熟的人生经验,要求读书者每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需起笔记之,在此同时,也掺杂自己的思想进去,这就更明显地突出了读书的作用。

有人认为,教师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不论读什么,只要读就行了。其实,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随心所欲,而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即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似乎不那么“时髦”——现在经常有人提倡读书的“非功利性”,也曾见知名作家表白“愉快是阅读的基本标准”,但教师阅读的“功利性”是由教师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的。为人之师,本来就不是一个能随心所欲的职业,哪怕放在读书这件事上也不例外。

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表明,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他认为,读书“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作为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便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这样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又何谈专业底气?

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可继续思考教师的阅读兴趣问题。有的教师虽然不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读书只凭个人喜好,兴之所至,没有计划,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哪怕明知其是公认的经典作品,也敬而远之。有兴趣的阅读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教师来说,因为阅读是一种训练和准备,绝不能只凭兴趣。有些书也许一时读不下去,甚至不能读懂,但只要是值得读的,就一定要硬着头皮读下去,也许山重水复,但只要坚持,往往就会柳暗花明。

广博而有计划的阅读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联系与宏观综合的视野下的自我锤炼。事实上,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教师和学者,无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正是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一个人的思维与视野,打破了封闭,学会了贯通,避免了单一,关照了多种生长的可能性。

幼儿园大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上班时间很紧,几乎从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处理一些工作。

而书中有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 篇8

这两天刚读完一本书,书名《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作者:卢志丹。坦白的讲,这本书买了好久一直没看,前两天幼儿园说要写读后感。所有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这两天把这本书读完,书写的很实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例子,书中很多教育理念让人觉得很接地气,讲到人们生活中和孩子沟通时,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很多言谈举止,都忽视很多细节,做了一些禁忌的事却全然不知!回想自己平日里有的做法,不禁有些惭愧。

我沉淀下,个人觉得比较受用的理念分享一部分给你。如何夸奖、鼓励孩子?

1、夸孩子漂亮,不如夸孩子品质。

每当看见漂亮的萌宝宝,好多人会不经意脱口而出:“好漂亮啊”,殊不知久而久之这种方式,反而让孩子过于在意外貌,而以美骄傲,还会讨厌长得不太漂亮的玩伴。

例如:你可以夸:你真懂事!你真有礼貌!你真善解人意!

2、表扬激励孩子,重在细节。

你是否经常说:“宝宝你真棒!”“你真厉害!”坦白的讲,都是废话!你给的表扬太过模糊,不够具体。鼓励持续性低。只有细节描述性的句子才能让孩子觉得印象深刻,持续久。

例如:孩子拿给你一篇刚写好的作文,如果写的不错,你怎么表扬她?

与其说“你写的很好!”不如说:“嗯,很难得你会想到这样的.开头,这个举例很贴切,结尾这样点题画龙点睛!”

想想儿时,每次作文课,我心里都特别期盼老师的评语,而她用心和细节的表扬和激励方式,才没有扼杀掉我的写作热情。

3、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努力。

科学家做了一个调查,100个孩子平均分成两组,每人做一套题,成绩公布分数都在90分以上,调查者对第一组孩子说:成绩不错,你真聪明!对第二组孩子讲:“成绩不错,你真努力!”过一阶段,再准备两套难度不同的测试题,进行第二次测试,被夸聪明的孩子多数都选择难度不太大的测试题。被夸努力的那组孩子,多数都选择相对有些挑战的测试题。

因为被夸聪明的孩子,会错误的认为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可以不用太多付出就很容易获得成功。

书中写道:“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聪明可以改变一时,努力可以改变一生!”

读书:教师发展的起跳板 篇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智慧。从学习开始

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常常深感教师工作的繁重和精神的压力;作为一名管理者,又深感教师成长的缓慢和底气的不足。虽不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旦形成,不管优劣,就一成不变,一直沿用到退休,这不成了教育的悲哀吗?读书,方能改变教师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

教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但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识储备不足、知之甚少,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要求显然远远不够了,教师要有一缸水、一池水,还应该是一池活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中也写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由此可见,博览群书对于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素质修炼。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王栋生老师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谈到怎样做才是一个“不跪着教书”的人,首先说到的是“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信念,没有教育思考,没有教育智慧,没有教育活力,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底蕴。来自于读书

记得在我区教育系统首届读书节活动中,一位领导谈到创建书香校园时说,校长不读书,老师们会读吗?老师们不读书,孩子们会读吗?当我们提出读书的要求时,就要从自己先做起。做到每天读书半小时,每月读完一本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是啊,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难忘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提炼出了教师自我进修的九门必需课程,既是职业攀升的九个台阶,也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九个生命密码。而这九门必修课的第一课便是“读书修身,读书致远”。

那么教师需要读什么书呢?从经典文化到教育专题,再到名著散文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如牛肉、牛奶和米饭、蔬菜一样,给人带来不同的营养和维生素。中国的古典文化孔子、孟子、庄子及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家的著作,外国的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罗杰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理想国》《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而像《教师博览》《读者》这样的刊物,余光中、季羡林这样的名家作品,以及中外名著和推荐学生阅读的《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夏洛的网》等也要读一读。

面对林林总总的经典书籍,我们可以先选择一本读透读烂,把主要内容装入脑子里,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这样就会熟记于心,脱口而出,进而能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而对于教育教学专家的著作和教育报刊,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先挑选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深入钻研,收集资料,长期跟进,掌握精髓,并在实践中应用。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必有所成。之后,再由一个专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触类旁通,就能够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片湖”,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阅读,能悄悄地、渐进地改变人的素养和行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在教学上也是这样的。博览群书-的老师,其上课水平、教学能力也相对更好,教学气场无形中形成。像王崧舟这样的名师在教学《长相思》《枫桥夜泊》时,无不透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俗话说“肚里有货,心里不慌”,其学生成绩当然也与此成正比。李希贵说,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而教师更应该有思想地教语文。李希贵认为,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想要贯彻落实语文教改的校长和教研人员,都要从读书开始,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并且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实践,让阅读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源源不断的能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发展。依赖于研究

《大学》中有一句最著名的话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要想达到认识明确,关键在于穷究而使之明白事物的道理。要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书籍就像一条纽带把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科研连接起来了。

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这样的教师应该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工作品质,不断阅读、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用“写”来呐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追求、发展和提升,才能克服一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博览群书后结合新课改,才能真正从教学实践中寻找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探讨,从而培养“带着问题搞科研、带着科研进课堂”的意识。这样实现通过“阅读反思——实践探索——总结提炼”的过程引领教师走进教科研,在教科研中更高层次发展专业,使得教师队伍的素质更上一层楼。

阅读除了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服务于教学工作外,还能激发写作欲望,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很多教师在撰写教学论文或教育随笔时深感理论的缺失和不足,反过来又需要加强阅读,通过不断阅读,补充养分,才能继续思考,深刻思想,推动下一步写作。这样的写作既锻炼了教师思维,又提炼了教师思想,还促进了教学能力。阅读、教学、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读、写、教三位一体的关系。

精选的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篇10

近一个星期以来,我正在读《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习。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习,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精选

★ 幼儿教师工作职责心得

★ 幼儿教师心得

★ 男幼儿教师幼儿园工作的心得

★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为此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丽莲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

一打开书,发现这书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组成: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节,一个个的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通读此书我收获颇多,全书大体从三个方面介绍阐释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

一、从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

作为研究的客体——幼儿,我们只有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书概括出幼儿“六要素”,让我们知道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此书在介绍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充分地体现出丽莲。凯兹博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育涵养,在给我们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教育幼儿时:

一是充实自己知识的贫瘠和对教育的严谨态度。

二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是非标准的衡量。

三是引导幼儿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幼儿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三、系统地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与研究

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时,丽莲。凯兹博士教育反应强调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来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凯兹博士提醒人们,尽管儿童自尊和发展是教师与家长共同关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儿童适宜、积极的自尊。

作为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丽莲。凯兹博士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从这一刻起我会细细品味、感知丽莲。凯兹博士学术的气质和精神!并不断地运用于我的教育教学中……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无私而又博爱的职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

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书中提到说幼儿教师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艺术。让我了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哪些。

在《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作者分别从“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这四方面来阐述了怎样做好一名幼儿教师。

确实,要做好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单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充满爱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我们老师间的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光这样,幼儿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孩子的心中,教师是圣神的、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细微,感受强烈,而且还会不加选择的模仿。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言语、行动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比起对孩子一本正经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的东西很有很多。比如说,幼儿教师需要“幸福”。

幸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满足感,饿的时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时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兴时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很广,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认为自己拥有财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听着孩子们和你问早,晚上听着孩子们和你说再见是一种幸福;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开心心地生活、游戏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长高长胖是一种幸福……幼儿教师需要这样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个好的心态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

我在书中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刚刚退潮的沙滩上,一个小男孩正俯身捡起一条被海潮涌来时带到岸边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边的爸爸妈妈觉得很奇怪,问道:“这么多的小鱼都被带到岸边,你什么时候能捡完呢?再说谁又在乎呢?”小男孩头也没抬地继续捡起捡起一条小鱼又扔进了大海,并且自言自语道:“这条小鱼会在乎的。”又捡起一条说:“这条小鱼也在乎”。

是呀,每条小鱼都会在乎,它们希望得到这个小男孩的救助,因为他捡起一条,就意味着这条小鱼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他们肯定也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职业的热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公平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让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对他的关心,在乎。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游戏。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你的每一天都会过的充实,快乐。

除了要有好的心态,还需要智慧。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填充知识面,将知识教给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们,而不是孩子一做错什么事就骂他、责备他。孩子是要靠老师去引导的。只有你用对了方法和孩子去沟通、接触,孩子才会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儿教师需要什么》这本书后的一些感触。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在写作上以第一人称、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变,经历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书中的“我”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来很亲切,很有真实感。其次是以“春夏秋冬”四篇构成全书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分别喻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春,乃万物生长的初始阶段,是希望,是开始,是起步。夏,是万物的生长阶段,是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提升过程;秋,是一个成熟丰收的时段,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冬,是一个贮藏果实的阶段,完美收获、属于奉献的阶段。“专业成长”犹如春夏秋冬。其次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描述过程和传递经验,读来既不枯燥,又有新颖的感觉。尤其书中还列举了一些案例式园本研训、主题式园本研训、游戏化研讨等园本研修案例,在组织形式上都很有创意,值得学习。

我认为,书中提到的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幼儿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人学业生涯中最重要、最艰难的的时段,因为每个人启蒙教育都是从这开始,每个儿童的接受能力是绝对不一样的。幼儿学前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早期教育水平不一样,这就会造成孩子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有所差异。我们不能像小学、中学生那样一字一板的去教他们,我们要摸清儿童的接受知识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去教学。所以,我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要在“玩”中让孩子学到知识。

在课堂上做游戏、讲故事,老师们生动地描述,孩子们机会积极的参与,积极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教育,这样孩子的兴趣很高,自然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效果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可以更好地塑造一个孩子的性格。幼儿对于这个世界很天真、很好奇,学习知识的大门刚刚开启了一道缝,但对于陌生人又不可避免的怕,担心,也就是性格内向,腼腆。通过各种小活动,使每个孩子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就能与小伙伴们协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有力地改善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向活泼、开朗、互助、友爱的方向上去发展。

我们教师和孩子每天都会有很多故事发生,在教师的教育行为背后总有一定的思想作为指导,虽然这种思想并不一定能被教师意识到。如果教师有教育的敏感性,那么她就会去主动关注这些故事,有意识地去分析、研究故事中的幼儿,分析、研究自己在该情境中的教育行为,提炼一些有效的引导方法。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教育理念和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行为。当教师有了反思意识和行为时,她的教育智慧也就开始萌芽、生长。

因此,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在教学中要坚决贯彻鼓励教育法,坚决摈弃棍棒教育。孩子的的启蒙教育,其实来源于父母。从孩子会笑了、会认识生人了、会走路了、会明白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了开始,就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四、五岁开始,突然到了幼儿园里,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父母亲切与温暖的人去教育他,去管理他的生活,因为孩子天生的胆子都很小,如果老师用严厉的教育手段去教育的话,会适得其反。现实中被曝光的案例数不胜数,有打孩子的,有骂孩子的,各种各样惩罚孩子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失败,这个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快的学到知识,还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心里造成一种上学的恐惧,对以后的教学极为不利。

而鼓励教育法,使孩子在早期的教育生涯中,充分的积累了自信心,各种活动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来,不管孩子在学习中做的对还是错,都要使用鼓励法,对的要鼓励;错的,在鼓励的同时采取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去得到孩童时代所该得到的快乐,更好地健康与成长。

以上是我能分享到这些成果和智慧,这些启发也充分调动了我们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也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和才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分享到这份感动和快乐!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做父母的总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成长环境,包括接受更好的教育。本县教育水平不如外县,如果条件允许,恐怕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往外送。这些教师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教师就与普通人一样,有权利为孩子选择接受更好的教育,这种权利,并不因其身为教师而受到限制。所以,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讲,这些教师的做法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

这件事之所以看起来有些怪异,是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多重悖论:该县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受教育环境,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县读书,但是他们却留下来给本县的其他孩子上课。这就犹如生产饮用水的企业老总和员工不敢喝自己的水,卖小吃的老板自己和家人不敢吃自己做的小吃,菜农不敢吃自己种的菜……尽管该县教师的选择在性质上与这些事件有很大区别,但还是有几分相似之处,而这恰恰是让那些无法把孩子送往外县读书的家长们感觉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这不能成为禁止教师把子女送往外地读书的理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在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反而强迫教师的子女留下,甚至以调往偏远乡村任教作为惩戒手段,这是一种变相的逼迫,是对教师为孩子选择受教育权的粗暴践踏。

诚然,这些教师是当地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教学水平、努力程度如何,与当地教育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与教师为子女选择接受怎样的教育没有必然联系。此事从根源上说,还是因为教育发展不均衡,如果每个地方的教育发展均衡了,这类现象就会大大降低。但是,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难见政绩,所以不如花点心思留住本县优质生源见效快(姑且假设教师的子女都很优秀),而教师就成了首要的被强迫对象。

很显然,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地教育部门的做法是错误的,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原本就优秀的生源,而是原本就薄弱的、吸引不住优秀生源的教育水平——包括硬件和软件。教育是百年大计,如果只盯着眼前的政绩,是长久不了的。

(责编 欧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时评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或者对别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留言或投稿:gxjydd@126.com。

幼儿园大班教师读书心得专题 篇13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幼儿园大班教师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师读书心得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

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

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师读书心得2 或许是胎教的作用,琪琪的听故事习惯从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每天晚上是我们母女固定的故事时间,这种习惯一直沿袭到现在。孩子大了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

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享受亲子关系最好的方式,于是再忙我们也会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自从幼儿园给孩子订了《分享阅读》后,琪琪从被动的听故事,过渡到现在的主动阅读,在不知不觉中,使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分享阅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我们都知道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在家长的帮助下使孩子能快乐认知,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了。每天睡前我和女儿都非常享受这个阅读时间,听完故事孩子将美丽的故事带入梦境,几次从睡梦中笑醒都说是梦到妈妈讲的故事了。

我们都知道也许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能称之为阅读,而是用耳朵静静的聆听,睁大眼睛仔细的观察,为什么妈妈能把一页一页漂亮的图画讲成那么动听的故事,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慢慢长大到可以自己主动阅读的阶段。我很感谢幼儿园给孩子选择了这样的一套教材,对孩子培养阅读习惯非常有帮助。在《分享阅读》的公开课我了解到,它分为教学读本和家庭读本,教学读本还有一本大大的读本,可以让全班的孩子共同学习,互动教学。老师教会了孩子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大声朗读出来,从视、听、想、读多个环节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好习惯。

我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刻意的让她认字,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的为了认字而认字,而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分享阅读》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知不觉孩子已经认识不少的字了,能进行简单的阅读,看见生僻字也会问我,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令我非常欣慰。这使我更坚信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是她一辈子也受用不完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篇14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

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关键词:校办读书节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题讲座 东厦中学

校办读书节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以汕头市东厦中学6年来6届读书节为例,对之进行讨论。

一.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困局

1.教学“安于教材”的现状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即使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学生的成绩仍然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硬性指标。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就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因此,一线的教师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只有立足教材,才能更好地立足讲台。同时,教师的教学是带有重复性的,或许是教两个班,或许是重复教同一个年级,面对相同的教材,再“花样百出”的老师,也不得不重复相同的重难点。长此以往,教师的视野可能会局限于讲台,局限于教材。更甚者,教师可能会“安于教材”:既然“吃透”教材足以应对硬性的教学任务,又何必再辛辛苦苦去提升暂时看不见成果的专业素养呢。这样的想法,会让教学者逐渐向教书匠的方向滑行尚不自知,危害不可谓不大。

2.现有的继续教育模式难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课程培训。如2011-2015年,培训的公需科目分别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这些课程的教育专业性不强;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科目分别是《汕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选择》、《智商智慧和潜智能开发》、《新课标背景下的人文素质教育》、《神经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和远程的高中教师职务培训课程等,其内容大多广而不深;校本选修课分别是《学陶师陶,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效益:课堂教学的永恒》、《青年教师自我培养和提升》、《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集体教研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等,其内容多数侧重教师技能的培养。总体而言,教师都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继续教育课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本身专业素养的促进作用不大。

3.学校本身很难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

很多学校虽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却难以找到有效的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校园生活,以教研教学为常态的交流形式,实际上给教师提供的自主的专业素养发展的空间是很小的。

二.校办读书节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教师是校办读书节的第一层受体,所受影响可能大于学生。

1.多读的思想促使教师读更多的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这里的“多读”,更多的是一种广泛阅读的思想,阅读的对象也指脱离教材教辅范畴的书籍。举行校办读书节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作为推广者的老师最先受到“多读”思想的熏陶。此外,正像亚瑟·沃德所说:“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1]身为教师必须“言传身教”,起带头示范作用。仅这两点就使得许多教师正视自身的阅读状况,坚持不断地阅读,以维持教师“领导带头”的形象。

东厦中学的每一届读书节都会围绕主题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如第五届以“科普助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节,就推荐了《万物简史》、《绿色生活指南》、《饥饿的地球村》、《为科学献身的动物们》、《大众科学指南》、《有趣的制造》等七十多部作品。作为推荐者的教师,必须先行阅读,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此类科普读物,使语文教师扩大阅读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学的范围。这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可见,读书节的举办,除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为教师的广泛阅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深读的要求有助于教师深入思考,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首先,深度的阅读使教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文字看人性,而这种阅读理解力,正是教师所千方百计要教授给学生的技能之一。教师们有了切身的力透纸背的阅读实践,便能更好地将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其次,校办读书节为教师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使教师的阅读不再仅限于教辅资料,这更能促使教师向更具情感性、更具人文性的方向迈进。在东厦中学历届读书节的教师专题讲座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哈姆雷特》、《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都有了一番新的解读。而这种选题和解读,正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深刻的体验和人文思考的基础上,反过来,又促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教师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东厦中学每届读书节至少有三个本校教师专题讲座,涉及内容不仅有文学,也包括科普,主讲者既有语文教师,也有英语教师、物理教师、化学教师。因而,教师专题讲座内容覆盖面广,参与者也多,是东厦中学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据调查,有超过85%的高三级学生希望教师开设专题讲座[2]。可见,教师专题讲座对学生的重要教育作用。不过,教师开专题讲座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意义同样不可低估。

1.教师专题讲座,以分享的方式促使教师自省。

首先,“专题讲座”的形式,看似“一言堂”,实际上教师要将准备的内容精准地传达出来,必须有一个信息深化、内化的过程。如讲名著鉴赏,我们只能将其中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精髓尽可能地讲透彻,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或是把所有的评价一股脑地抛出,因为那样会内容太多或太杂太乱而不适合作为有时间限制的专题讲座。这种大部头作品的精讲,会促使主讲者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向45分钟要效益。

其次,“专题讲座”的过程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讲述者把自己的见解或感悟表达出来,达到与听众分享阅读心得的目的。讲话的口吻必须适当,这也要求教师自省,注意语言与授课时的区别,甚至可以反省自己在日常授课时有无不当的过于严厉的言语。

2.教师专题讲座,以重构知识体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开专题讲座不仅是一个结果,而且是教师将既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组合的过程,它能够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成熟,从而提升专业素养。

第四届读书节,笔者在接到开教师专题讲座的任务时,联系该届读书节“流行、经典与时代”的主题,深深地思索“什么话题是当下热门而有意义的”。带着问题我审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无疑是经典的,也比较容易吸引眼球,但是,要讲什么,如何讲?我在纷繁芜杂的思绪中理出了一个关键词“梦想”,这与时代的主题“中国梦”、“梦想”是一致的。深入的阅读思考使我认识到《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的一个梦想,不单完成这本书,包括书中瑰丽的功成名就的书生梦也是蒲松龄的梦想,更是读书人共同的梦想。考虑到这次讲座的听众们——高一的学生,我思考:是否他们心中都有一个读书梦?他们能为这个梦想付出多大的努力?结合书中各式各样的或喜或悲或荒诞的结局,能给学生一个警醒的作用吗?当《脚踏实地追寻梦想》的讲稿完成时,笔者觉得对《聊斋志异》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样,在第三届读书节“阅读改变人生”的主题下,老师们关注文学作品中各种人生,并探讨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无奈的原因,如对骆驼祥子、对中西方弃妇的探究。讲座之后,教师们往往以总结或论文的形式为自己的阅读与感悟画下句号,使知识的体系更完整成熟,实现了自我的提升。

总之,校办读书节特别是教师专题讲座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比格勒,斯蒂芬妮·毕晓普.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M].刘宏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18.

[2]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9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个案》(2012YQJK271)

上一篇:子路小学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歌谣下一篇:《四季童趣》 的音乐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