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通用11篇)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1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教学内容: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二.重点、难点:
1.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3.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三.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微观世界的运动:(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典型例题】
例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 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照物.
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此题是一个由已知运动情况来判定参照物的问题,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
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的。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做出说明.
正确答案:青山或河岸;竹排。
例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这杯水就有甜味了
解析:选项A中房间中的灰尘是空气中的尘埃受重力作用落下而形成的,选项B中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选项C中铁器生锈是化学变化,以上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选项D中白糖在水中的扩散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整个杯子里的水变甜。
正确答案:D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一切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3.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在窗口看到大地向飞机迎面冲来,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 B.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 C.乙飞机可能与甲飞机同向运动 D.乙飞机可能静止不动
解析:甲飞机中的人是以甲飞机为参照物(认为甲飞机不动),所以看到大地迎面冲来,实际应该是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而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则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乙飞机与甲飞机运动方向相反:二是乙飞机静止:三是乙飞机与甲飞机运动方向相同,但速度小于甲飞机。
正确答案:选B
例4.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解析:研究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确定,则假定他不动,因此B不对;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慢不变,二是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而C不对;研究机械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D不对。
正确答案:A 考点分析: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选的参照物有关,一切物体都可作参照物。
例5.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解析:路边的观察者看到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说明空气流动的速度大小及方向跟火车行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都相同。由此可见,火车相对于空气是静止的。
正确答案:选B
例6.在南北方向的平直的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a车 B.只有b车 C.只有c车 D.a车和c车
解析:建筑物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相对静止,判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物体就可转化为判断相对建筑物可能静止的物体。将建筑物作为参照物,“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b车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北,“a车上的人看到b车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a相对建筑物匀速向北,且a车比b车运动的快。“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则c车相对于建筑物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c车匀速向北,比a车运动得慢,二是c车匀速向南,三是c车静止。正确答案:C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
一、填空题
1.关于下列物质世界常见的运动方式,各举两个典型例子
(1)物体的机械运动
(2)分子热运动
(3)原子内部运动 2.宇航员在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之间是相对 的。
3.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地球东部卫星点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
4.对于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这样分类:从视觉的直观性上分,可以分为 和 两类;从运动轨迹上分可以分为 和 两类。
5.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世界的、和 的规律。6.我们常见到的滚滚的车流属于 运动,春季里的花香是由于 运动造成的。7.常见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这三种状态存在主要与 的情况有关。
8.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机械运动。
9.一切物质都由 组成。原子由、组成,原子核又由、组成,而它们内部还有结构。
二、选择题
1.物体的温度在0℃时,分子()A.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一部分分子开始停止运动
C.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要看哪种物质 D.不运动
2.小田学习科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抽烟。”小田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少运动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3.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由中子和原子组成 4.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麦浪滚滚 B.铁水奔流 C.灯光闪闪 D.万里雪飘
5.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变咸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6.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像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机械运动是指物质的一切运动
C.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D.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与参照物的选取无关
7.小船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人为参照物,河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8.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9.两辆汽车同向并排行驶时,甲车里的人觉得自己的车子在后退,乙车里的人觉得甲车里的人在后退,这表明()
A.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甲车为参照物 B.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乙车为参照物 C.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自己的车子为参照物
D.甲车里的人是以乙车为参照物,乙车里的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
10.在车站内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慢
11.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A.地球 B.人 C.月亮 D.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路边的电线杆总是静止的 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总是一样的 D.站台相对于行驶的火车是运动的
13.行驶的汽车里坐着不动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地向后退参照物为(A.树木
B.地面
C.天上的白云
D.乘客乘坐的汽车
14.下列成语中不含有机械运动的是()A.背道而驰 B.奔走相告 C.比比皆是 D.必由之路 15.下列现象属于微观运动的是()
A.山洪引起的滑坡 B.花香引来了蜜蜂 C.日落西山红霞飞 D.天狗吃月(月食))【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1)如:车在行驶,船在航行
(2)如:打开放有樟脑球的衣柜门会闻到樟脑气味,花香引得许许多多的蜜蜂来采蜜
(3)如:用于人体检查的X射线是原子内由于电子运动状态改变而放射出来的,日光灯管发光是灯管内汞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所致。2.静止 3.地球、地球
4.宏观运动、微观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5.组成、相互作用、运动变化 6.机械、分子 7.分子的运动 8.位置的变化
9.分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二、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C 7.C 8.B 9.B 10.C 11.D 12.D 13.D 14.C 15.B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2
例1: (2009宁波中考) 如图1所示, 物体甲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当把物体乙轻轻放到甲上后,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 而乙相对于甲也静止
B.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 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C.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 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D.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 而乙相对于甲静止
分析:在解答本题时, 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下手, 往往是凭借一些生活的经验来做出选择。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也无法通过受力分析的方法来解答。实际上, 该题如果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答就会容易得多, 也便于理解。
对于选项D来说, 如果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 那么甲的势能不变而动能增加。此时相对于甲静止的乙的势能不变, 而乙相对于地面却是运动的, 所以乙也具有一定的动能, 那么甲和乙增加的这部分动能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 所以, 在把乙轻轻地放到甲上后, 就不可能出现D选项所说的情况。因此本题应该选择D选项。
对于选项A来说, 甲和乙都保持静止, 那么他们的机械能不变, 能量守恒;对于选项B来说, 甲静止, 甲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乙相对于甲下滑, 势能减少, 减少的势能向动能和内能转化, 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对于选项C来说, 甲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甲具有一定的动能, 甲增加的动能从哪里来呢?显然来自于乙下滑过程中所减少的重力势能, 同样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例2: (2001全国初中物理竞赛) 晓峰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电冰箱的门打开 (如图2所示) , 然后接通电源。他这样做, 可以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吗?为什么?
分析:电冰箱的压缩机工作后, 冰箱冷冻室内的蒸发器温度降低, 吸收空气的热量, 与此同时, 冰箱外部的冷凝器温度升高, 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给空气, 室内空气的热量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 所以室温不会降低。
然而,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电冰箱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原本是较难理解的, 学生仅仅利用物态变化的初步知识来解决该问题的确比较困难。但是, 该问题如果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却很方便。对于电冰箱来讲, 它是用电器, 工作过程中是在不断地消耗电能的, 那么消耗掉的电能哪里去了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可能凭空消失, 消耗掉的电能当然是转化成了内能。因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室内空气的内能是不断增加的, 房间内的温度不仅不会降低, 反而会升高。所以, 不能用电冰箱来给房间降温。
例3:如图3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A以较大的速度向前运动, 与以较小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的、连有质量不计的弹簧的B发生相互作用, 在作用过程中, 当A、B动能之和最小时, A、B的速度关系是 ()
A.VA>VBB.VA
分析:以A、B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 在相互作用过程中, 因为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 整体机械能守恒。当A、B动能之和最小时,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即弹簧处于最大被压缩量;当VA>VB时, 弹簧在缩短, 还未到最大压缩量;只有当VA=VB时, 弹簧压缩量最大。故选C。
例4:如图4所示, 将一个小球从h高处以相同的速度抛出, 一次斜向上抛, 沿a运动轨迹落地;另一次水平抛, 沿b运动轨迹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落地时动能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a轨迹大
B.沿b轨迹大
C.沿a、b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分析: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 因此球被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因为斜向上抛和沿水平方向抛出时的高度相同, 所以球在刚抛出时的重力势能相等, 又因为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同, 所以球的初始动能也相等。也就是说, 无论哪种抛出方式, 球的初始机械能都是相等的, 沿着轨迹a或者b到达地面时的重力势能也是相等的, 因为机械能守恒, 所以球落地时的动能也是一样大的, 故选C。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3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非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的区别。
2.知道世界能源的构成和我国能源的结构。
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
理解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能源、能源与环境的有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我们泉港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2005年福建炼油厂成品油年产量达到400万吨,谁能告诉老师石油对于我们现实生活而言意味着什么?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大家。
生:石油对于我们来说是能源,炼油所产生的许多产品更是我们生活中所离不开的。如,我们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汽车用到的汽油和柴油等等。
生:美伊战争可能与能源有关系,当时由于战争爆发,全球的石油价格飞速上扬,而到了战争结束后,由于伊拉克境内恐怖活动活跃,石油价格更是上涨得厉害。可见,石油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太重要,直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能源与社会”。
师:能源可以说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人类要离开生命之本就会灭亡。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地球上的能源。下面的时间就以你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阅读课文、查找资料、看课外相关书籍,也可以上网查询,还可以通过你认为可行的其他方式进行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位学生都以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大约过了20多分钟,有的学生列出了本节内容的提纲)
师:同学们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一小组之间,可以把自己获得的资料进行交流,然后,我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5分钟左右,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是通过阅读课文来学习的。我所知道的情况如下:(1)能源的分类;(2)能源的开发与利用;(3)能源和环境。
师:你提炼的问题很好,详细说一下可以吗?
生: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其中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占世界能源消耗的90%以上,是目前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但成本高,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地增加,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极为重要。
师: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归纳出这么多知识,说明你很用心,你说得很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再说说呢?
生:我要讲的内容是关于能源的分类,查得资料如下:能源有多种分类,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的角度,可分为自然界现存的一次能源和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太阳能是一次能源,煤气、液化气、汽油、柴油、电源等是二次能源。
师:你查找的资料很不错,它告诉我们要懂得从多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样就会比较全面。可见你思维很开放。还有哪位同学来补充本节内容?
生:我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学习。我上的是“中国能源网”,查得资料如下:中国能源资源蕴藏丰富。煤炭地质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地位总储量的12%,居第三位。水力资源占世界的30%,居第1位。水力理论蕴藏6.76亿千瓦。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普查勘探表明,石油的地质储量要比探明储量大得多。除常规能源之外,中国的新能源亦有广泛的利用前景。比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师:以上几位同学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让我们具体了解了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能源分布的大致情况。既然能源对我们有这么大的价值,我们可不可以无限制地开发能源,无节制地利用能源呢?能源对我们有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呢?
生:煤、汽油、柴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像温室里的玻璃,能将太阳辐射的热量保留在大气中。因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必将使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它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部分沿海城市,同时也使土壤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生:我从《泉港花絮》这本书中还查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关于泄漏石油污染泉港海域事件。1996年2月28日福建轮船公司“安福”号6万吨级油轮在乌丘岛附近海面发生事故后,29日停泊在后龙镇上西10万吨级原油码头卸油,导致4吨以上原油泄漏。瞬间,原油团随着风力、潮力迅速扩散,漂向泉港整个海域,使我们当地养殖业、内海捕捞业遭受严重损失,如,海蛎因油污不能食用,紫菜、海带恶臭难闻,无数鱼网粘上黑油团不能使用等等。此次污染严重危及到泉港区沿海39万多人的生产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亿人民币。
师:两位同学查找到的资料很具体,既全面又有针对性。说明你们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愧是21世纪的中学生。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感到很震撼,能源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全球性的问题,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如何才能解决好使用能源与保护环境这一问题。
生: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因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在运用时可能成本较高,但我相信随着能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成本将会下降。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既准确又有前瞻性,请坐。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想法吗?
生: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要过分浪费资源,要注意节约能源,尽量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如,尽量多走路、多骑自行车、少乘车;多爬楼、少乘电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等等。
师:非常棒!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人人有责。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我们一定能守护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
地球!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节能的短片。(课件播放)
3.课堂总结,情知交融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把有关“能源和社会”的一些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學习。我想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也会有一定的感受,接下来的时间,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和收获。
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是伟大的。它既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大量空间,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能源。
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地球给我们人类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不要造成环境污染。能源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师:你们的感受很有见地。节约能源,的确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更要马上行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学会寻找信息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注意信息的获取。
师:好,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学会搜集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人类只有把握住新的信息、运用好信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领域都会做到从容应对。特别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到处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挑战。信息也是一种能源,我们只有科学地利用好这种能源,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永立不败之地。(学生齐声
鼓掌)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4
课时:1 课时
教学要求:
1、以热传导和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为例,让学生知道宏观热学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2、让学生知道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让学生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内容 表述,并能用之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大量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18 t,只要这些海水的温度0.1℃,就能放出5.8×1023 J的热量,这相当于1800万个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什么人们不去研究这种“新能源”呢?原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
二、新课讲授:
(一)热传导的方向性: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使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从未有过这样的现象:热量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使低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低,高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高。(这里所说的“自发地”,指的是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或者帮助)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电冰箱内部的温度比外部低,为什么致冷系统还能不断地把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箱内的温度逐渐升高。
在这里,我们看到,热传导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这个过程可以向一个方向自发地进行,但是向相反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要实现相反方向的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化影响或引起其化变化。
(二)第二类永动机:
一个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由于克服磨擦力做功,最后要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和地面的温度升高。但是,人们决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温度降低,可以把内能自发地转化为动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
有人可能提出一种设想:发明一种热机,它可以把物体和地面磨擦所生的热量都吸收过来,对物体做功,将内能全部转化为动能,使物体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设想。这个设想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若真能制成这种热机,本节开始时提到的,单从海水中吸取热量来做功,就成为可能了,“能源问题”也就解决了。
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以内燃机为例: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Q1,推动活塞做功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Q2。
我们把热机做的功W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1的比值叫做热机的效率,用表示,则有:
8年级运动会口号 篇5
2.没有播种,何来收获。
3.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6.十二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7.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十二,锐不可当。
8.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9.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10.顽强拼搏,拥抱胜利,四班四班,勇争第一。
11.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12.更强我能更快更高。
13.拼搏追取善学勤。
14.十二冲出国门,走向明天。
15.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16.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
17.十二:十二,齐心进,运动会,创佳绩!
18.十二:非比寻常,九班最强!
19.十二:超越自我,秀出风采!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6
一、选择题
1.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2.最近东亚巴基斯坦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约7.9万人丧生,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缺乏正确的.自救保护措施是导致丧生的重要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叫,向营救人员求救・・・ B.见缝隙就钻,试图从废墟中爬出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3.要提高鼓声的响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更大的力击鼓・・ B.击鼓击得快些
C.改用鼓面小一点的鼓来轻轻敲击 D.离击鼓处远一些
4.10月13至21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升上太空,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如图1所示),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 )
A.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7
人物时事速遞>>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三学生李佳霖,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在2015年年底,李佳霖却摊上了“大事”,原来他竟从初中开始就从每个月的生活费中省出900元,悄悄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这两天,这个秘密一不小心让同学知道后,李佳霖一下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对这件事,称赞的声音很多,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说他“拿父母的钱去做好事”,更有人说他“什么事都管,活着真累”。面对各种声音,李佳霖坦然地说:“有句话叫青春再不疯狂就老了,这就算是我年少岁月的一段疯狂吧。”
人物素描1 亲面贫苦,全力资助
李佳霖是甘肃兰州人,初二暑假,他作为小记者与表哥一起去甘肃省会宁县的村子对一户贫困人家进行采访。那家人的贫困深深震撼了李佳霖的心,得知这家人的两个孩子以及同村的一个孩子因家庭条件而面临求学困境,李佳霖与表哥决定两人每月各出900元资助三个孩子。
人物素描2 花光积蓄,放弃爱好,打工凑钱
李佳霖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富裕,每月父母给他2000元生活费,他还存下了不少钱。可为了资助三个贫困孩子,他不仅花光了存款,还忍痛割爱放弃了动漫的爱好。考上大学后,为继续资助,李佳霖发过传单、做过家教,自学视频制作软件打短工。一次,李佳霖为学校比赛花去了大笔费用,为省钱只能吃食堂里最便宜的菜,结果,一个月下来只花了250元,但给三个孩子的900元却一分钱也没有少。
人物素描3 承诺
“当时有资助的想法是一时冲动,特别同情他们的遭遇,也没有想后续那么多。”李佳霖说,既然答应了别人就应该做到。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别样的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超过800字。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8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教具
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船闸的活动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3)课堂练习:
题目:(课前写在小黑板上)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2.引入新课: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板书课题:第四节连通器、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读图:读课本中图8-14,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教师板书)。2.阅读课本P64“科学窗”中图8-15,分析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页面总是相平的呢?我们来进行看图分析:
设假设液片的面积为S,左、右两管内水深分别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动,即液片左、右两面所受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同作用于液片上,则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相等;因为两管中同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只有两管水深相等,压强才能相等。即h左=h右,1
所以左、右两管水面总保持相平。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应用公式p=ρhg,证明h左=h右。3.交流讨论: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课本上图8-16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4.讲述船闸:
(1)首先讲述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在修筑了大坝的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船闸。
(2)然后介绍我国三峡工程中的葛州坝的二号船闸。
(3)出示船闸活动挂图,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情况,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三、归纳本课内容和课堂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讲述:本课要求同学们了解连通器(可复述一遍连通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比较广泛,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进一步了解连通器的应用,船闸就是应用连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一个好例子。2.课堂练习:
如果船要从下游经过船闸到上游,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简单过程,着重讲明“闸门”、“阀门”开、闭顺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了解连通器的特点及其原理;看图8-17,说一说船只经过船闸的过程。2.观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连通器,举出1~2个例子。教学反思
1.本课属液体压强的应用,要多举些例子进行说明,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洗衣机的排水管、卫生间的排污管等。在知识上不宜作过高要求,只要常识性了解就行了。2.关于连通器的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兴趣很有作用,特别是较矮的那个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喷水,很受学生喜欢,由此也可以简介喷泉、公园里的喷水装置、水塔和自来水管等简单问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3.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出本课教学目的,因此不能要求过高。只能控制在一种液体不流动的条件下,而不能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对于为什么连通器内装入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理论推导,只作一般讲解,不宜作为本课重点,利用p=ρhg这个公式证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去作,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去推导证明。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力活动量与能量消耗也出现下降趋势,体力活动与能量消耗的下降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体力活动以及运动时能量代谢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让我校教师与同学了解国外有关体力活动与能量代谢赫尔补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促进我校在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国外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于2011年5月25-27日主办了“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专家论坛。
论坛邀请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公共健康及营养学研究中心主任Van S.Hubbard教授、美国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PBRC)主任,美国默克公司科学事务肥胖领域的全球主管Steven B.Heymsfield教授;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前副校长与体育学院院长Art Qunny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DDK /NIH)糖尿病、内分泌及肥胖研究中心主任陈尹康博士和美国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院亚太地区首席科学家、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理事史小才博士等研究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参会代表和北京体育大学师生进行交流。
论坛得到了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运动医学学会主席李国平教授与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谢敏豪教授参加了论坛的开幕式。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以及相关体育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以及我校教师和同学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Van S.Hubbard 教授此次交流的主题是“营养与肥胖相关问题及成年人应对策略的构思”、“营养与肥胖相关问题及青少年应对策略的构思”等内容。Hubbard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肥胖引发的健康风险进行。Hubbard教授介绍了美国体质健康调查的测试方式、美国人近40年膳食摄入变化趋势。为了控制与饮食有关的疾病(肥胖、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发生率,美国颁布了2008版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201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指导大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进行有关营养与肥胖的研究,制定了肥胖研究计划。在青少年方面,Hubbard教授介绍了美国儿童肥胖流行趋势、影响肥胖发生的各种因素及青少年推荐的体力活动量。这提示我们提高对超重和肥胖的认识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需要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Hubbard教授的报告为我们了解国外学者在肥胖领域研究的成果和最新紧张提供了渠道。交流期间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同Hubbard教授进行了交流,拓宽了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思路。Hubbard教授还为与会者介绍了201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如应该摄入的食物及营养素,应该减少的食物种类等。
Steven B.Heymsfield教授此次交流的主题是“骨骼肌质量测评”、“临床肥胖管理计划”。主要介绍了测量骨骼肌质量的最新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美国有关肥胖与控制肥胖的相关研究成果。Heymsfield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人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均寿命增长,但体力活动水平逐年下降,闲暇时间缺乏体力活动成年人数量明显增加,人均食物重量和能量供应的增长,人类肥胖率增长迅速。Steven B.Heymsfield 教授还以美国为例介绍了BMI与患有Ⅱ型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降体重和糖尿病的预防;行为性肥胖管理模式的ABC;可替代饮食对控体重/降体重的相关研究结果;药物控制体重机制及副作用。他认为适度的体力活动对降体重后的体重维持很有必要;肥胖显著影响着整体健康水平并增加着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发病风险;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锻炼和行为方式)、药物治疗(有标签、无标签和生产线上)、外科手术多种治疗方法实现,以广泛地减轻基本的严重性和反应性;成功的长期体重控制计划从正向的行为干预、短期切实可行的目标设置以及强大的意志力开始。通过Heymsfield教授的介绍,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对于肥胖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Art.Qunny教授此次交流的主题是“2011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加拿大儿童活力报告卡”。介绍了加拿大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领域的研究情况。Qunny教授指出,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时间,必须得到学校、家庭及同伴的配合;同时,社区环境、国家政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肥胖也是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加拿大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为我国今后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制定相关干预政策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的基本模式,也为目前我校承担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课题的教师开阔了思路,对我国未来的儿童及青少年健康体质研究有指导性意义。
陈尹康博士此次交流的主题是“体力活动和缺乏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影响”、“体力活动测评的技术进展”。陈博士在交流中指出规律体力活动对肥胖人群减少减重过程中去脂体重的丢失、增强减重效果的维持、改善心血管和代谢系统的健康,这是不依赖于减重的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体力活动水平对体重、体脂有显著影响。陈博士在交流中也介绍了如何采用客观方法进行体力活动测量。陈博士介绍了通过加速计进行体力活动测试。陈博士指出加速计测试体力活动使得体力活动的测试更加精确、更方便。陈博士介绍了加速度计的发展历史,测试原理以及不同类型加速度计的测试精度和在研究中的使用方法。通过陈博士的介绍开拓了与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对于体力活动测量的认识。在交流期间我校参与体力活动研究的师生同陈博士沟通了加速度计测试体力活动的经验以及如何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陈博士的交流的内容为我们认识体力活动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测量体力活动的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史小才博士此次交流的主题是“运动中补糖对运动能力和肌肉能量利用的影响”、“胃排空和小肠吸收对运动中外源性糖能量利用的影响”。主要介绍了补糖与运动能力、胃肠对糖吸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证明利用补糖提高运动能力,其补充浓度为6-8%的糖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的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不一致;同时补充不同类型的糖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不同类型的糖氧化速率与最大氧化速率不一致;摄入不同类型的糖可以显著提高糖的氧化速率。低强度的运动并不明显影响胃排空和小肠吸收,但是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减少胃排空和增加吸收;胃排空和小肠吸收不是碳水化合物氧化的限制性因素。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不影响低聚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但似乎影响高聚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胃中能量流出影响饮料的胃排空速率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对胃排空速率影响不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对肠吸收低聚碳水化合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明显增加高聚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同种类的的碳水化合物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这拓展了我们未来研究运动饮品的视野。
在论坛间隙,与会专家也与参会代表和我校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相互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建立了联系方式,为今后进一步交流创造了机会。
论坛结束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王正珍副院长邀请陈尹康博士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和学生能量代谢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举行了座谈,陈尹康博士在进一步了解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体力活动
与健康研究的热点和研究方法,使教师、学生同学在科学研究中拓宽了视野,进一步认识体力活动的研究规律。5月30日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举行了与NIH-NIDDK与合作科研启动仪式,谢敏豪副校长和余学峰处长参加了启动仪式。王正珍副院长和陈尹康博士分别代表合作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陈尹康博士还代表NIH-NIDDK向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提供了一批加速计。
此次论坛,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邀请的5位“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领域的权威专家将他们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和最新信息展现给与会者,使与会代表和我校师生加深了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当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对推动我校甚至全国运动能量代谢与补充及体力活动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进行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同时此次论坛的举办也使我校师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促进了我校全民健身领域研究的发展。
此次学术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从中得到了锻炼。在校的本科生王斌、黄聪、钦羡、张旭,硕士研究生张新明、博士研究生苏浩、李雪梅、王娟积极参加了资料翻译、现场翻译及专家接待工作。
此次论坛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进行的,池建副校长接见了与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引智项目给予了经费支持。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探究高中物理能量的教学 篇10
1 教学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
1.1 从教师教学角度看问题
第一,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弄清楚基本概念都是第一位的,只有概念理解了,才能够深入的学习性质、应用等,现如今,很多教师已经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由于其本身对概念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也无法清楚地表达,因此,为概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让学生理解概念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第二,能量的知识几乎存在于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功能的转化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教师对此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教学中不能明确的体现出来.
第三,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在实验中加深认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物理上我们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以实验为背景得出的经验公式,例如速度公式,速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速度是和路程还有时间有关的,但是具体的关系是什么就是通过实验来测量最终确定下来的.还有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是要比速度公式更加抽象难懂,所以抛物体运动公式的确定更加困难,通过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建立模型,反复的尝试,才最终确定下来.因此,物理教学自然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于物理学中很多的抽象的概念能够产生更直观更具体的认识.
此外,现在的实验教学大多是复制式的教学,老师怎么做,学生就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照着做,而学生并不能够理解这一个操作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理论不能联系到实际中,实验也只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机械的操作.
1.2 从学生学习角度看问题
在能量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上的,也存在学生接收方面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灌输知识、经验,而学生被动的接受,所以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惰于思考,不能创新.高中物理对于知识点的考查往往更加综合,尤其是能量的知识可以和很多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而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复杂的问题思考的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总是一种“快餐式”的学习,只注重掌握考试的方法,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在面对自己没有见过的新题目的时候总是陷入慌张,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这也是由于学习知识、理解能量不够深入.
2 解决现今能量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课前要预习准备
课前准备能够提高上课的效率,所以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作业,例如让学生思考能都能够以那些形式存在,不同形式的功和能之间都能够怎么转化,而课堂上就以此为出发点,讲解能量的形式和功能的转化.
2.2 课后要复习巩固
现在的学习很多都只是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而课后学生很少会主动的复习巩固,由于学生对于复杂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比较差,所以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在课后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设置专门的答疑课、习题课等,针对某一知识点,把能够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逐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切入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画逻辑关系图,写复习总结等,自己理清思路.
2.3 物理思维的培养是关键
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因材施教,所以相较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来说,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可以从简单的题目入手,慢慢的深入,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例题的分析非常重要,要先明确问题要研究的对象是谁,做了哪些功,能量又以哪些形式存在,功能之间存在哪些转化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定要深刻,讲解一定要透彻.
例如: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台面上摆放了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滑块,小滑块的质量为m,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8,若小滑块在台面上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多少?
这道题目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个小滑块,小滑块要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还有斜面给他的支撑力,以及电场力,力的形式很多,比较复杂,再加上运动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之后可以变换运动形式,例如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分析.这样认识问题更加深入,理解更加全面.
3 通过对比、类比等方式加深理解
功与能之间的关系广泛存在于各个物理知识点中,因此研究功能的转化对于学习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势能就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内容,很多学生对于势能的概念都不能很清楚的理解,并且也没有关于势能的准确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势能的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做功的量来转换的.例如,重力使物体下落了h,重力做的功就是mgh,并且重力做的是正功,所以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随之减少了,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在数值上就等于重力做正功的量.而电场虽然与重力场是不同的,但是功能的转化却可以类比,电场力做正功的数值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比电场与重力场,通过比较来研究异同点,进而加深对不同概念的理解.对于物理这样一个抽象的学科来说,理解基本概念是一个难点,因此,通过对比、类比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理解概念提供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快更好的把握概念的核心.
4 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存在性
能量守恒定律是客观存在的定律,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整体上看是守恒的,在不断地运动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是普遍的规律,却最容易被学生遗忘.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忽视了能量的守恒性,例如在已知机械能的损失量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势能之间的转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光滑的平面上的运动没有摩[JP2]擦力造成的能量损失就代表了能量守恒,而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学生对能量守恒的基本定律的不正确理解与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联.教师在教学中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讲解只停留在表面,简单的告诉学生在自然界能量是守恒的,而没有细致的告诉学生这个定律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去运用,例如在遇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习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此类问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更加快速的解答,又例如,在学习电磁学的知识时,我们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电磁感应的内容上,而忽略了电磁能也有损失,而学生就会认为电磁能不存在能量损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全面更加细致.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篇11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2.交流总结;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1.创设情境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2.速度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物理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例题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m/s=3.6 km/h
【8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推荐阅读:
8年级物理上教学反思09-07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08-20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 学案11-08
八年级下物理运动和力12-01
物理八年级下力和运动09-26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05-13
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11-28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06-20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匀速转动与匀速圆周运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