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古街

2024-06-18

锦里古街(共11篇)

锦里古街 篇1

成都锦里古街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摘要] 成都锦里古街以“历史文化”为主的创新开发思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后文殊院和宽窄巷等城市旅游街区都是以它为蓝本进行开发的,这一创造性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模式”文化旅游产业。本文在对锦里古街历史发展进行回溯的基础上,对其开发的定位和规划、管理运营机制以及其开发后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其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对其他城市旅游街区在开发时的启示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锦里;开发特点;启示

成都锦里于2004年10月开始正式迎客,是成都首个古街主题文化旅游项目。锦里古街在成都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创新开发思路,成功地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商业奇迹,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模式”文化旅游产业。2004年11月,文化部在深圳授予锦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匾;2005年,锦里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现今,“拜武侯 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和最响亮的口号。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锦里古街已成为成都市展示自身特色文化的重要名片,也成为前往成都旅游游客的必选景点之一。它的成功也为之后的大慈寺、文殊院、宽窄巷子等片区的改造提供了先例和启发。

一、历史沿革

传说中,锦里的来历和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为了便于管理,诸葛亮下令把织锦的手工业者集中到同一条街上居住和生产,人们就把这条街叫锦里。这条街曾是那个时代成都最优美且最时尚的一条街。走在这条街上,不时地就能听到各家各户的织机嗡嗡作的响声。一匹匹蜀锦从这里运送出来,一直送到遥远的中原、江南,乃至随着那些披着夕阳的驼队远走中亚„„锦里兴盛于秦汉,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西汉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在成都锦江南岸,与武侯祠相邻,叫锦官,又叫锦里。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蜀志》曾有记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

也。” 唐宋时, 锦里成为成都的代称。

承载了如此辉煌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锦里”这个名词本身已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它承载的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且最具商业气息的街道”的内涵,它在秦汉、三国时期闻名全国,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原有的街巷和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所以现今成都市所开放迎客的锦里古街并非对遗迹原址的修缮和重塑,而是针对成都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特色文化的推广以及城市功能再生等各方面进行考量后综合再选址的结果。

现今人们所看到的锦里古街的前身,是成都武侯祠旁一条名为“曹营坝”的小巷,在改建之前,这条巷子里面住的是成都本地的居民。也就是说,“锦里古街”是由旧民房改造而来的,且在地里位置上紧邻三国胜迹武侯祠。它呈南北走向,北临锦江,东望彩虹桥。全长350余米,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它与武侯祠博物馆一体规划,总投资约1000多万元,它以蜀汉三国文化为背景,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明清建筑风貌为外表,融入当下时尚生活元素,将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现了成都特有休闲文化氛围的锦里旅游休闲街区。

二、项目定位及规划

锦里古街是一条集中展示和体验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街。它主要依托武侯祠的游客资源,依靠市场化运作,引入品牌产品,最终以形成以武侯祠为中心的锦里商圈和做大做强三国蜀文化产业为宗旨。一方面,三国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特色文化,因而可以成为旅游吸引力因素使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体验,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即是成都,而锦里是成都的代表,因而锦里也是古蜀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武侯祠是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君臣合祀寺庙和蜀汉英雄纪念地,是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锦里整体定位主要强调“一条龙服务”和“全方位展示”,在不足400米的古街上,让游客充分体验川蜀三国文化的原味生活。由于我国旅游业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武侯祠旅游人数与日俱增。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规划的民俗文化主题街区,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市武侯祠古建筑群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它的整体定位一方面很好地满足了前往武侯祠的游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的现实情况,解决了与武侯祠配套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设施不足的问题;

两一方面,它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基础配套设施,也满足了商圈结构因素的人潮流向因素。合理的商圈结构包括商店经营者、商圈业种业态分布和商圈人潮流向。锦里街区内商店经营者准入门槛较高,均要通过严格挑选;业种业态相对较为齐全,经营的产品和服务重复现象不多;锦里所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日均人流量较大,故人潮流向非常有利。至于空间格局,锦里的街道呈现相对简单。临街建筑围合成2-4m宽的线型空间,街道从入口处由南至北延伸。中部集散广场处分为平行两路,于街区北端交汇,形成套索状的街道格局形态。临街建筑以二层居多,以灰、白为主色调,选用薄片青砖砌墙,呈现出统一的川西风格。木料装饰门窗,配以小青瓦和白石灰勾缝,运用马头墙、歇山顶、飞檐角、二楼飘廊、木板墙裙等装饰真实地再现了成都明清时期的古朴建筑风貌。这种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及园林取得了和谐的统一,营造出了古时街道宜人的亲切感。街道内茶座、餐厅、酒吧、四川特色商品店铺和风味小吃店等经营项目的设置,以及定期民俗特色表演和主题活动的举办,极大地调动了游客的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使其能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从平面布局上看,锦里古街采用“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的整体线性格局完成商业空间的营造;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上,锦里的街巷布局主要以线型空间序列的延伸和局部节点的放大来组织线路。锦里街区内的广场即是放大的节点,它承担着聚集、分流、休憩、娱乐等功能,也是动静分区的一个过度。锦里在规划过程中即进行了细致的功能分区,总体而言主要划分为饮食文化区、客店府第文化区、锦绣文化区和民间艺术展示区,四个区动静分明,各具特色,它们是成都生活精华的浓缩。

饮食文化区在原“三顾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选址因远离文物建筑、符合消防要求,在突出成都特色饮食文化的同时,还对对其他三区的主题文化展示创造了良好条件。客店府第文化区离文物建筑较近,用高低相间的常绿树、灌木遮挡,若隐若现,分而不离,给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到此投宿的游客以闹中取静之感,也使之保有了足够的私密空间。锦绣文化区是锦里的中心区,视野开阔,展示内容丰富。以该区为中心向西看去,蜀汉丞相孔明殿尽收眼底;向东则设二层浮雕廊,它能在遮挡多层现代建筑的同时,使参观者从廊墙浮雕上了解四川丝绸

和锦缎发展史;向北可穿过戏台进入商业步行街,两边设蜀锦和蜀绣作坊展示区,将蜀锦和蜀绣生产实况进行展示,从而使本地人、外地人及国外游客充分了解四川省简称“蜀”的历史。民间艺术展示区内可参观各类工艺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参观者可获得参与其中的旅游体验,其中包括参观丝绸产品、蜡染坊,观看中医看病、购四川名贵药材,购买三国文化纪念品,参观诸葛井,参观裱工房裱国画的过程,购买书法名家和金石名家字画和印章,参观民风民俗的工艺品(如做糖饼、打草鞋、纺棉花)的制作过程等。

在整体规划业态上,餐饮约占总体的16%,购物约占56%,休闲娱乐约占18%,剩余其它约占10%。其中在建筑上,购物商店和小吃店铺多以单层建筑为多,酒吧多为两层,而客栈区域多属静态区,分两层,一楼做特色专卖店,二楼作为客栈、客房之用。

三、管理运营机制

“锦里”采用由武侯祠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引进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市场管理。由于“锦里古街”这一品牌和其所占的土地及店面的所有权均属于武侯祠博物馆,也即锦里的占地属于国有性质,因而商铺采取只租不售的模式。故在锦里古街招商引资过程中,最终选定落户锦里的30多家商家也是在400多家中经过信誉和实力的比对后进行严格筛选的,这也实现了在锦里没有重复的民间艺术种类和纪念商品经营的情况。

锦里古街的经营权属于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武侯祠博物馆与一家文化广告公司于2004年合资组建的。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资本占40%,武侯祠博物馆和员工分别占公司的40%和20%股份。这种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营方式的创新,解决了武侯祠与“锦里古街”共享文化资源的问题,有助于古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让古街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四、运营情况

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锦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销售额3000余万元,统一的产业平台让进驻的商家收益颇丰。截至2009年1月,锦里二期“水岸锦里”开始迎客之时,锦里接待游客达180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锦里古街从原来的一条供市民居住的小巷到现今供市

民和中外游客观光、体验的主题文化街,为成都实现了经济的创收和文化的推广。此外,扩展的文化氛围使周边商业楼盘价格一路攀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不言而喻;而民间工艺、习俗等活动项目的开展与武侯祠互为功能补充、复原、强化了三国古蜀文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作为成都独有的地域资源,“锦里”有助于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三赢。从旅游客源市场来说,锦里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客源数量,其中一部分是外来旅游者,一部分是当地市民。无论是从旅游者人数衡量指标,还是从年均旅游总收入来说,锦里的开发在众多文化主题街区开发中可以算作是成功典范之一。

五、经验与启示

1.坚持历史文化的宣扬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城市的历史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将它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可以转换成重要的经济资源,成为城市的财富。将历史文化的宣扬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在挖掘其文化内涵,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和商业开发,既传承、再现、宣传了历史文化与文明,又形成了新的旅游亮点。

2.坚持政府统筹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主动调节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市场化运作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手段。文化旅游资源要实现其市场价值,必须进入市场,实行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市场运作发展产业。锦里古街项目实施的各环节均采用市场运作方式,既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又形成了产业集聚。

3.坚持整体形象塑造与个性化开发相结合业态的准确定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锦里依托武侯祠,在保证人流量的同时,实现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一体化经营和发展,业态多样但商品和服务不重复,且能保证质量和价格合理。在产业布局上,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范围内的服务人群,既满足对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游客需求,又能满足追求个性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人

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中外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点,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锦里成为更多的旅游群体的理想目的地。

总体而言,锦里古街依靠自己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人、商业、建筑、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结合,呈现出“风情浓郁,尺度宜人,地域性强”的特色,体现了“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的理念,是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开发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文献综述

[1]匡翼云.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与创新—以成都锦里为例[J].宜宾学院学

报.2011.11(1):58-68.[2]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5:107-113.[3]于萌.成都锦里古街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7):240.[4]董芳,杨琴.文化街区开发研究——成都锦里与文殊坊的比较[J].资源与人居环

境.2008(8):68-70.[5]董观志,徐斌.主题街区发展的战略性趋势[J].经济特区.2006(11):277-279.[6]张歆梅.城市主题街区概念及构成要素[J].城市科学.2007(9):16-19.[7]黄小春.略论旅游主题街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3):266-268.

锦里古街 篇2

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锦里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

TIPS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5:00—23:00

亮灯时间:

黄昏至20:00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最佳旅游时节:

3月-6月或9月-11月。

交通:

乘坐1、8、53、57、59、82、109、110、301等路公交车可到达,在武侯祠旁。

锦里小吃作文 篇3

一下车,我和妈妈就直奔锦里而去。

锦里是一条仿古商业街,里面的商品有吃的,有玩的,还住的“锦里客栈”,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最爱-----小吃吧。

因为怕我晕车,所以我和妈妈都没吃早饭,在车上早就饿昏了头了,一到锦里,我就急急忙忙地去美食街展开了:美食大搜捕行动。

一号美食落网记:久丫丫

久丫丫就在美食街街口,里面有关鸭子身上的所有美食,我都不知该如何下手了,老妈在一边提醒我:“这可是美食街呀,好吃的东西可多了。”这样啊,我狠狠心买了他们最受欢迎的――2串“B把”和2串“素B把”,香香辣辣的,真好吃,就是价钱一点也不温柔。

二号美食落网记:森林烧烤

这家店成为了我们的午饭之地,其实店里面不但有烧烤,还有各种口味的.米线,他的招牌烧烤果然是名不虚传,让我不停嘴地一串接一串地吃下去,嗯,羊肉串软嫩,牛肉香辣,藕片香脆,还有我最爱的土豆片,又糯又麻又辣,吃得我大汗淋漓,正觉得口渴时,好吃喷香滚烫的米线隆重登场了,白的鹌鹑蛋,绿的菜,黄的金针菇,黑色的海带丝,粉红的肉片,奶白色的汤里半透明的米线胖乎乎地引诱着我,受不了,我端过来就开吃,我的妈呀,烫,烫,烫了我的小舌头,我只得耐下心来,等略微凉下来后,一口气连汤都没放过――全吃光喝光了。嘿嘿。

三号美食落网记:美式冰淇淋店

刚吃完的烧烤和米线让我出了一大身汗水,正在我热得浑身是汗时,这家店就站在我面前了,五光十色各种口味的冰淇淋让我目不暇接,我选来选去选了一个单球香草冰淇淋,美味是很美味,可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球香草冰淇淋,就收缴了我老妈白花花的15大元呀,15元在超市买得了好大一桶冰淇淋了,让老妈的荷包大出血了,老妈一定在暗暗叫苦呢。

四号美食落网记:油炸臭豆腐

这家的臭豆腐按我们四川话说:“那逗是不摆了”。一个字评价:爽。两个字评价:好吃。三个字评价:太好吃。我是吃了一串想两串,吃了两串想三串,噢,完蛋了,我都成“托”了。

五号美食落网记:甜品店

这个店里的冰西瓜冰冰凉凉的,又甜又解暑,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小趣事:因为我在吃西瓜时太狼吞虎咽了,结果将我那颗本就已松动的小门牙希里糊涂地给弄下来了,吃西瓜还能硌下门牙这种天下奇闻还真就发生在我身上了。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这里的美食太多了,有当当作响的“三大炮”,美味扑鼻的“叫化鸡”,香滑爽口的“双皮奶”,生津止渴的“酸梅汤”,酸酸辣辣的“钵钵鸡”,酥脆的“军屯锅盔”,日本风味的“鱿鱼烧”,嫩乎乎的豆花,五味俱全的米卷,啊,太多太多了,有空你们也来锦里尝一下吧,保证你们象我一样舍不得回去了,嘿嘿。

成都锦里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四川锦里位于成都市中心一环路以内,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

四川锦里是成都知名的步行商业街,由一大片清末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组成,拥有数量众多的酒吧、餐饮名店,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著名的武侯祠也在其中。

锦里与武侯祠一墙之隔。人们一般都会在游玩好武侯祠后,来锦里逛一逛。锦里洋溢着成都市井特有的喧嚣和随意。街道两边售卖的都是颇具当地特色的物品,手工的皮包、五颜六色的布灯笼等,还有众多老成都手艺人在忙碌,吹糖画、捏面人。此外,各色美食绝对令你垂涎三尺,张飞牛肉、豆花、牛肉焦饼、钵钵鸡,各具风味。

夜幕下红灯笼亮起后的锦里,酒吧茶馆喧嚣热闹,其中比较有名的莲花府邸酒吧,据说很多超女、快女都在此唱过歌。

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锦里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都之代称。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锦里依托武侯祠,“拜武侯 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如(唐)李商隐《筹笔驿》: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锦里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作为武侯祠(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街道全长550米。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古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锦里于20xx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锦里二期(水岸锦里)于20xx年1月开始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锦里古街完成升级,锦里依托武侯祠,“拜武侯 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20xx年锦里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20xx年,锦里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

锦里沟导游词优秀 篇5

武汉锦里土家风情谷旅游区地处黄陂区北部蔡店乡境内,范围涵盖张河村和道士冲村,31个自然湾,512户,2386人;共1610亩耕地,2万亩山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项目区域内属汉族、土家族人口杂居地区。其中,张河村田家湾客居土家族,是武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最集中的自然村。道士冲村王乐山“三王寨”,是忠孝、忠路、忠建3土司改土归流后的定居地。过去,由于地处偏僻,资源闲置,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一直是省市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大部份农民家庭目前还没有真正脱贫致富。项目所在地群山怀抱,环境优美,生态景观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是武汉大都市旅游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展示窗口和乡村休闲游胜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事业,是带动农民快速致富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景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土家民族文化为品牌,以《改土归流》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为目的。按高标准、高起点要求打造“武汉顶级的山野生态与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地”,建设武汉“第一峰、第一寨、第一沟、第一(土家)村”及国家5A级旅游区。为做大做强武汉旅游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总体思路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滚动发展。按照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八大景点”、“三家‘5A’、错位发展”的战略定位,景区主体定位为《锦里河湾》,主题特色定位为民族风情,计划总投资为8亿元,按“两湾” 建设和“六大功能”分区打造,“两湾”,即田家湾和张家大湾;“六大功能区”, 即景区入口服务区,环湖古镇集散休闲主体区,王乐山“土司官寨”《改土归流》历史文化展示核心区; 高山峡谷云雾飘流特色区;锦里沟高端商务休闲度假经济区,锦里河湾“五行田园”农家游乐区。

景区一期计划投资3.23亿万元,其中,(1)、投资1000万元,高标准打造景区入口形象,新建仿古门楼、游客服务中心和8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2)、投资1300万元,打造田家湾、张家大湾民族文化村;(3)、投资1.5亿元,集中打造能一次解决1000人就业、极具土家民族风情的环湖古镇;(4)、投资1000万元,新建道士冲拦河坝水利工程,打造水景观、解决千亩农田灌溉和千人饮水困难;(5)、投资万元,恢复重建王乐山“土司官寨”;(6)、投资1.2亿元,新建能一次性接纳400人住宿、800人会务、1000人同时就餐的4星级宾馆。9月26日开园,十一期间免门票,期间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呢。

游成都锦里三年级作文300字 篇6

走进成都锦里,一阵古朴的味道从四面八方袭来:窄窄的小苍两边里仿清建筑物,实木门窗,镂空花饰,一面面挑旗,一串串红灯笼无不把人带进古老的过 去。我正沉浸在厚重的历史里,“苑儿,你闻到了什么?”大姨摸摸我的头。“噢,是咖啡味儿。”一股浓郁的香味弥散在空气里,肆意钻进每个人的鼻子里、心 里。瞧啊,这里的酒吧、西餐厅又显示出古代与现代气息的`融合,凝重中不失时尚。

这里的游客很多,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他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来的,还有不少金发蓝眼的外国人呢!

街道两旁有许多小摊点,那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瑰宝:丝绸馆、吹糖的、剪纸的、民俗画的、小糖人、皮影……丝绸馆给你展现了古代是怎样织布的。吹糖 的民间艺术者像一个魔术师,让你看到一团小小的糖神奇的变化过程。它随着吹糖人的舞动,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小猪,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小狗……真是让人大开 眼界啊。

随着长长的人流,我们走过了木制的戏台,来到了小吃一条街。各式各样的小吃摆在你面前,香味四溢,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古街游记作文 篇7

夜游七里长街,月色正明。

无白天时的喧闹,此刻的七里长街,幽寂冷清。

月亮很孤寂地在空中挂着,稀稀落落的星河之下,血色灯笼在檐下轻摇,白天下的雨珠从房檐上落下,一声一声,机械单薄地敲击着青石板砖,像川端康成的文风,寥寥却细腻。

鲍氏大楼白墙黛瓦,在黑夜中有些模糊不清,门户紧闭,竟联想起古代时的千金小姐,在终日不见外人的闺房里缓慢地度过一生,对于朦胧的夜色中,是否也望月向往门闩外的世界?是否也像郑愁予笔下的.那样,心如孤城?褪尽了千百年来的枷锁,于是我,终于可以自由地立于长街的月光之下,此应庆幸。

雕花古戏台仍是精巧古韵,可惜了不见水袖青衣,不过想来,仍痴古戏曲的人当很少罢,多喜欢那些电子摇滚真正能静心听一曲琵琶的都是极少的,心浮气躁的喧闹中,“弦断有谁听”,难觅知音。月色之下,捻粉仍唱,水袖空甩,却落一地凄凉。

古街的尽头,是串场河畔,水波粼粼,漾驰整片星河,这难得的宁静。远处隐隐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尖锐的车哨声,那些喧嚣与躁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像一团糊浆,包裹了整个意境,无法挣脱。

我只能回头,咫尺的灯,便觉得是遥遥了。

描写古街的作文 篇8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长顺街附近,当你走进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穿越了一般,没有高楼大厦的压抑,没有快节奏的都市气息,古香古色的建筑,在清风绿叶的照拂下,显得格外诗情画意。

对于我来说,美食无疑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火锅,只见一层辣油上下翻滚,火红的辣椒和棕色的花椒铺满了上层,中间只有一个小小的清汤锅,显得势单力薄。虽然我是不胜辣力,但是香味扑鼻,让人无法克制,没吃几口,我的舌头已经麻麻的了,那种特别的感受至今还留在我的心中。除了火锅,还有就是传统小吃糖人,老爷爷手持一个巨大的汤匙,舀起一勺粘稠的糖浆,微微倾斜,琥珀色的汁液流了下来,寥寥几笔,一只美丽的蝴蝶跃然出现,老爷爷再用小木棒在中心摁一下,轻轻铲起来,递到了我的手中,这就是我的蜜糖蝴蝶了。拿着甜蜜继续前进,一路走一路风景,品上一口大碗茶、看一段京剧变脸,真是心情舒畅啊!

重庆古街作文600字 篇9

时间的脚步飞快,在树上留下了不深不浅的痕迹,七月份,正是热的时候,我却去了南方的一座城市――重庆。而在那座城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车程后,一下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仿佛要将人掀翻在地,我心想:南方的夏天和北方果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走进了一条古街里,这里人烟稀少,石壁上的缝隙中冒出了杂草,不断蜿蜒,掩盖住了半面墙。脚下是一条废弃了的铁轨,据说是以前跑火车的地方,如今已被草遮住了大半。

还没来得及感叹,我就被一个洞口吸引住了。因为有树遮挡,所以洞口不易被发现也不显得突兀。当地人说这叫防空洞,是以前避难用的`,我们一行人拿着手电,进入了防空洞。洞里的路很窄很黑,脚底下也坑坑洼洼,我走的很艰难,一不留神便会被绊了一跤。旁边的人为我讲解道这是以前战士们的基地,他们会在里面讨论作战方法。我不禁对战士们敬佩起来。他们在防空洞里经历了多少黑暗才换来现在的安宁。脚下的这些坑洼便是他们一步一步的脚印。出了洞,我深吸一口气,如获新生。

夜幕慢慢降临,我穿过古街时,看到了几户人家,他们泡一壶茶,搬着板凳,在大院里看电影、嗑瓜子、聊家常,偷得浮生半日闲。

不觉中走进了闹市,我仿佛走入了另一个世界,霓虹灯闪烁,仿佛延绵到了天上,点缀着这座城市。停泊在码头上的船开始轰鸣,车辆在错综复杂的桥上川流不息。烧烤店里也开始热闹起来,叫卖声、吆喝声融汇到一起,仿佛一天才刚刚开始,我才意识到,重庆原来是一座复杂的城市。

游苏州的山塘古街作文 篇10

古街古街,顾名思义,就是古老的街道。晚上7点钟,车子到了那儿,我一瞧,果真,不出乎我所预料,到处都铺着石子路,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红彤彤、灯光明亮的大灯笼,所有的房子都显得非常陈旧了,好一派古老的风格。

我们迅速解决了晚饭问题,然后来到河边准备乘船观光风景。这时,不远处驶来一条刷着深红色油漆,长约六、七米的乌篷船。虽说还不像以前那么古老,但在现在这个世纪已是非常罕见的了。我小心翼翼地踏上船,只感觉船晃了晃,幸亏我及时抓住一旁的把手,才不至于摔一跤。我慢慢地往里走,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因为这样有利于等会儿看风景。船还没有前进,我偶然向船外望了望,发现水已不是那么清澈见底了,而是显得有些浑浊,有些发绿,听吴艳阿姨说,以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河里洗菜、洗碗、洗衣服,甚至还可以下河洗澡,而现在,都没有人敢这么做了。因为随着时代的衍变,科技的发展,这条河也被严重污染了。

小船慢慢地向前驶去,船儿轻轻地左右摇摆,不时有阵阵晚风吹来,真是惬意极了,我完全陶醉在其中,直到广播响起,我才回过神来,广播里说,两旁这些很破旧的房子是从清朝祖祖代代流传下来的,现在还有人住呢。因为这边环境很好,以前清朝的一些商务这还争着又到这边来办事……小船穿过了一座又一座小桥,驶过了一条又一条小河,终于又回到了原点,我万分不舍地下了船。

第二天,我们的安排是自由活动,游览山塘古街。我看到有很多门铺都非常得古老,比如说卖以前的铜钱的、卖雕塑的、买捏面人的、买扇子的……总之,是多的琳琅满目,多得数也数不完,最后,我和妈妈买了几包粽子糖、几包茶叶,还有一个用茉莉花编制成的手环。到了下午三、四点,我们便恋恋不舍得回去了。

漳州古街台湾路(小编推荐) 篇11

漳州三中初二(9)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

前言: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2年02月20日第二版报道:福建漳州市区香港路历史街区保护修缮首期工程,日前基本完工。漳州香港路是一条千年古街,旧时称“双门顶”,始建于唐,有“骑楼竹竿厝”、“国槐王升祠”、“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坊”等国家和省级保护文物,具有古色古香的闽南传统文化气息,以及较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去年12月,漳州市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着手实施对香港路的修缮。首期保护修缮工程面积0.35公顷,总投资600万元。新修缮的香港路保持着历史遗存的原物,重点突出木窗、骑楼、油标砖等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同时,改善居住、交通条件,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修缮后的香港路,将成为漳州市区内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和商业旅游步行街。

2004年9月1日,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参赞理查德·A·英格哈特先生于2005年4月10日亲临漳州颁奖……

可是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典型的标志,台湾路、香港路的历史与人文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还有关注,然而身为漳州人,我们对自己的名胜古街了解又有多少了?政府的保护力度又有多大呢?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了解、调查研究还有宣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自身的历史文化,关注它、热爱它。

来到漳州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人们似乎穿越时间的隧道,鉴赏独具特色的闽南古建,感受深邃厚重的明清古韵……

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面积0。68平方公里,地处古城中心地带,位于唐宋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荟萃了丰富的地方史迹和历代遗存的精华。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还有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座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坊”和“三世宰贰坊” 显赫一时的明代王升祠、备受世人敬仰的文革庙、闻名遐迩的杨骚故居以及百年老字号天益寿药店等,沿街经营民俗用品的商家比比皆是,生意热闹兴隆,极具古朴的闽南传统文化气息和浓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其建筑风格浑然一体,香港路为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骑楼式”而具有明显的南洋风格,这也与漳州的历史相呼应。街区内的始兴北路是闻名漳州各县的“府埕”,原为1919年陈炯明主政漳州时所建的“迎宾旅馆”,现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芳华北路则集中体现了漳州传统的二层住宅形式,双坡红瓦屋面、木墙板、木廊檐带内天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祖祖辈辈居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店铺经营模式、小吃制作手艺等都是这一历史街区中不可缺少的、具有灵性的“精神”与“物质”象征,也是区别于其他街区的特色所在。香港路推崇欧洲骑楼式街廊布局,突出木窗、骑楼和油标砖等,别具一格的西欧风情尽在其中;而台湾路则采用中西合璧式风格设计,台湾路则是典型“中西合璧”的非骑楼式,其代表建筑“天益寿”药店、“万圆钱庄”、“新生布行”等著名老字号商铺的建筑,南洋特色十分鲜明。

台湾路古称“府学前街”,明清时期,这里是专门制作和销 售竹雨伞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雨伞街;香港路从北至南依次称双门顶、南市街、南门头、旧桥头。北段历史街区虽然只有100米长,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是从唐宋至明清1000多年漳州的城市中轴线,在1930年以前一直是九龙江沿江港口通往城区的主要街道,也是旧城区的主要商业街。在台湾路120号,一块小小的“代书”牌子,令人怀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仿佛看到一位老先生正襟危坐代写各类家书,一些侨眷侨属怀着满腔的挂念侍立一旁,希望薄薄的一封信越洋捎去情意浓浓的问候。“至人药房各色洋货”、“有大道华洋杂货”、“洛阳楼”、“黄合德中外靴鞋”、“万圆钱庄”……一个个招牌足见中国明清时期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商务印书馆代理处”的大大招牌使人窥见漳州早期文化事业发达的一斑。老字号招牌唤起了老人们的怀旧情感,也唤起了今人的好奇心。

沿着台湾路新铺的石板路,我们缓慢地走着。作为一条保存明清时期风貌、具有丰富民俗和旅游价值的漳州老街区,台湾路丰富的文物、民居和那栩栩如生的浮雕等历史遗存,为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发展史、漳台文化亲缘史和中外商业交流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东段是仿照英国“麦加顿”式建筑的骑楼店面,上楼下廊,富有“西欧风情”;中段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具有“南洋风格”;西段是闽南特色民居,被人们称为隋唐“活化石”,建筑展现出浓郁“中原风韵”。抬眼望去,我们看到在一幢宋式建筑的二楼雕花窗棂内,似乎正有一位瓜子脸的古典美女托着香腮,兴致勃勃地低头观看热闹的街面。好想邀请这位古代仕女下楼,与我们这些孩子结群,一同逛逛台湾路,边走边聆听她娓娓诉说那街坊邻里的轶事传说呢。

两条古街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之所在,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发展史、闽台交流史和商业贸易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每一扇木窗都可以引发你对历史的。

古街布局整齐划一,街道巷陌错落有致,建筑材料是清一色的红砖红瓦。东段是骑楼式店面,中段是明显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而西段则是闽南风格民居,其间还有不少栩栩如生的浮雕。少数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已被基本拆除,在古建筑、古民居内外随意搭建和改建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门面、统一的窗户;台湾路民国时期为砖头路面,现改成了青石板,但仍不失其古街神韵。

历时1300多年的古街遗留着许多历史文化。

漳州明代石牌坊,位于芗城区香港路北端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石坊,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尚书探花”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记载的是漳浦林士章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赴京考中探花,后来官成南京礼部尚书的事迹。“三

世宰贰” 建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为龙海人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而立,祖孙三代才华出众,官位显赫。体现了明清时期人们注重门望,光宗耀祖的思想。两座牌坊体式相仿,规模相近,都是面宽约8米,高约11米。两座牌坊都以青白石相间,书法雄劲有力,字刻刀法娴熟。建筑风格刚柔相济,既有北方的豪放粗犷,又有南方的细腻优美,体现了漳州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石仿木是三间五楼十二柱结构。各楼顶上有鱼形脊饰,正匾以下以梁枋隔层。坊上形大体硕的梁、枋、柱,以及精雕细刻的斗拱、雀替、花版、垂柱等各式部件,设置巧妙,衔接精密。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阴刻、线刻、浮雕、镂雕、双面雕等不同手法刻有龙凤、花卉、飞禽、瑞兽、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是漳州古代人民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但见这两座牌坊跨街耸立,与所处的古城交相辉映,形成极富特色的古街区景观。

在漳州市的明清古街香港路,有一座被认为是全国最小的庙宇——伽蓝庙。它只有3平方米,而且是建在小巷口的顶上。没有人能说清这座庙建于何时,有何来历,但它显然已存在了数百年。最近漳州市在实施唐宋历史街区修缮改造工程时,也对它做了“修旧如旧”的整治,使尘封了60年的神秘小庙重现于世人面前,成为古街上一个“看点”。小庙样样俱全,当地官员曾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记载的最小庙宇面积是6平方米,而漳州的这座伽蓝庙只有3平方米,所以当地官员认为,它应该占据“最小庙宇”的宝座。小庙正好位于香港路上的“尚书探花”牌坊边上。从牌坊下的石板路走过一人多宽的小巷口,再沿着木制楼梯,就进入了这个仅容一人转身的小庙。庙虽小,却样样俱全,干净整洁。伽蓝圣王像前日日香火缭绕,供品也随着时令更新。深秋时节,正是蜜柚飘香的时候,伽蓝圣王也就享用到了香甜的蜜柚。庙内的莲花灯台擦拭得干干净净,鲜花也是水灵灵的。小庙里供奉的伽蓝圣王,与其它地方的伽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的头上戴着一顶官帽。坊间传说:清代重修小庙旁边的“尚书探花”石坊时,不知怎么回事,石坊总是摇晃,立不稳,县令十分着急,忙上小庙烧香,随手把官帽戴到了伽蓝头上。随后,牌坊便稳如泰山。县令于是下令重修伽蓝庙,并为他戴上官帽。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它显然给小庙抹上一丝神秘色彩。

显赫一时的王升饲,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祀王升祖孙。占地333。6平方米。内存宣德五年,明宣宗赐王升敕书匾,万历丙午年重建牌等。

两条历史街区,重现漳州旧城区,恢复了明清至民国初期的风貌,成为漳州市区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旅游步行街。许多外地游客到这里来游览观光购物休闲,谒访名胜古迹,体味闽南传统文化,追先人之足迹,发思古之幽情。漫步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历史街区,人们无不油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和惬意。

千年的岁月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烙下了永不漫灭的印记,漳州古街区就是漳州文化的一个缩影。走进古城老街,就象走进一段凝固的历史,璀璨而深沉……

心得体会:

1、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有知识的整理,资料的编辑以及各种资料的筛选、统计、分析,我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丰富了我对古城漳州的认识与了解。

2、从资料的搜集整理,编辑打印,到最后写成论文,整个过程都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其中也充满了乐趣和挑战,这次学习是一次宝贵的体验。

3、这次学习不仅培养了集体合作的精神,而且也使我们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了自己课题研究的能力,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建议: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看到原先幽静的小巷已不再宁静,古建筑的现状不容乐观。除了唐宋古城保护区外,许多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早已残破不堪,有的巷口的对联残缺不全;有的民居内门框朱漆脱落;精美的栏柱雕刻破损严重。如今,唐宋古城保护区也成了一条时装街,满街入时的青年冲淡昔日的文化氛围,渐渐变得有点浮华,带上一点脂粉味和媚俗气。商品社会慢慢地侵蚀着古街,使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少了几分书卷气,多了几分浮躁和肤浅。

因此,我们建议:首先,要把名居的整治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其旅游资源,使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举,走一条以开发来养护名居新路子。其次:把古街的开发作为青少年爱国爱乡的合起来,活动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了解漳州名人事迹,宏扬家乡文化,增进爱国爱乡的情感。

第三:走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开发,改造的道路。从局部到整体,保护与改造相结合。在原有街区风格基础上,保护原来传统风貌和坊巷中的典型古建筑精华,名人故居,古树名木,所有坊巷位置,走向,名称不变,加以合理拓宽和重建,使之成为一座灿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第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五:由于古街的文化背景资料十分缺乏,在保护民居的同时,要组织人力收集

整理其人文材料,编成书流传后代。

指导老师:韩黎苹

组长:林珏颖

组员:颜炜德、赵君宇

【锦里古街】推荐阅读:

夜游古街作文05-27

古街考察报告06-15

游成都锦里三年级作文300字09-14

上一篇:听爱的声音作文下一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