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

2025-01-10

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精选8篇)

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 篇1

政府采购诚信承诺书

(招标人):

我公司(投标人名称)已详细阅读了 项目(项目编号:)招标文件,自愿参加本次投标,现就有关事项郑重承诺如下:

一、诚信投标,材料真实。我公司保证所提供的全部材料、投标内容均真实、合法、有效,保证不出借或者借用其他企业资质,不以他人名义投标,不弄虚作假;未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

二、遵纪守法,公平竞争。不与其他投标人相互串通、哄抬价格,不排挤其他投标人,不损害招标人的合法权益;不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及其他参与招标活动的人员行贿或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

三、不捏造事实或借用他人名义进行虚假、恶意质疑和投诉,不以质疑或投诉为名排挤竞争对手,干扰政府采购秩序。

四、若中标后,将按照规定及时与招标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不与招标人订立有悖于招标结果的合同或协议;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合同,不降低合同约定的产品质量及相关服务,不擅自变更、中止、终止合同,或者拒绝履行合同义务。

若有违反以上承诺内容的行为,我公司自愿接受取消投标资格、记入信用档案、没收投标保证金、媒体通报、1~3年内禁止参与泰安市政府采购活动等处罚;如已中标的,自动放弃中标资格,并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投标人名称(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 篇2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衰”。在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都强调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更是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创新政府管理和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落脚点。

一、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体现

(一) 什么是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 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公信力的强弱, 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 取决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 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诚信程度, 政府的服务水平, 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 政府民主化的程度等方面。

(二) 为什么要提升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 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 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 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 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 只有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 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首先, 政府信用的范围广、内容复杂, 影响很大。政府信用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更具广泛性、深远性, 一旦信用流失, 就具有很强的扩散性、长久的破坏性和巨大的毁灭性, 修复成本也往往比其他信用要大得多。其次, 政府信用是其他信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总之, 在社会体系中, 政府作为行政权力组织, 其行为和形象都具有非常广泛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 这就决定了政府公信力在现代公共生活和社会信用体系中, 也必然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 对社会系统信任以及社会生活的良序建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政府是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政府信用对市场经济起着标杆的作用。第一, 在政府信用的影响下, 各类行政管理和指导监督机构才能够有效地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规范各种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第二, 政府是经济活动规则执行情况的仲裁者。经济运行过程犹如体育比赛, 政府不但制定赛程、比赛规则, 而且它还是裁判, 监督比赛的进行。政府的裁判地位, 要求它自身必须守信、公正、严格, 具有权威。政府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 没有政府信用的建立, 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可能自行运转的。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评价

从总体上看, 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比较强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但是, 毋庸讳言, 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 近年来一些公共性事件中的舆论反应和一些舆情机构的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 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与民众意愿相违背;一些地方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被忽视或有意模糊, 恶意封堵政府信息的行为屡见不鲜;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 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经济化、经济利益部门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价值取向、评估的真实性受到公众质疑等。如2007年山西洪洞县惨绝人寰的黑砖窑虐工事件, 2008年震惊中外的毒奶粉事件, 人们在震惊和谴责之余, 种种疑问使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二) 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工业化, 信息化和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膨胀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 环境恶化问题, 失业问题, 健康问题, 犯罪问题, 交通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旧的问题尚未解决, 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

1) 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 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增加。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消极, 被动, 无效率, 都会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使政府的存在充满了合法性危机。

2) 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 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 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 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信用是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 表现为合同欺诈、偷税漏税、地方保护、等等。失信行为遍及社会的角角落落, 方方面面。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 政府信用也必然受其影响大打折扣。

2. 政府因素

1) 政府工作运行不够透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尚不平衡, 总体状况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二是信息公开应付检查的情况存在严重;三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 事后公开多, 事前、事中公开少;四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五是未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 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 对群众提出的要求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或避重就轻。

2) 问责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仍然存在。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 使政府官员就可能免受行政责任, 使其缺乏行政责任感。行政责任追究包括对政府及其人员的责任追究两个方面, 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 在对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上, 往往只追究其主观过错, 而对其客观过错则较少追究或不予追究。法律的惩罚力度太小, 失信成本过小。

3) 政府极少数工作人员的腐败、渎职行为。权钱交易, 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损坏政府形象, 使民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本身信任程度降低。“李刚事件”和“浙江乐清村长之死”可以说是前年最受关注的事件, 这些事件给了社会舆论一个宣泄的窗口。网民利用这些事件进行了情绪上的宣泄。“李刚事件”, 对整体“官二代”的形象、官员形象都有负面作用。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应对突发事件, 信息透明、公开, 不能以维稳的目的去遮蔽, 去拖延。网络是社会情绪的宣泄窗口, 用传统的维稳观去应对微博背景下的媒体环境, 会构成很大的矛盾。“李刚”已经变成了不良官员的代称。

3. 公众因素

从公众因素来说,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期望过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文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人民在自身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 也产生了对政治参与、生活环境质量、自我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多方面的追求使得人民对政府产生了多方面的期望。当政府作为不能满足这些期望时, 便会使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隔阂, 从而导致人民对政府的评价下降, 进而影响到政府公信力。

2) 认识不全面。部分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程度有限, 社会公众往往关注的是自身利益满足的程度, 所以当面对社会危机和社会事件的时候, 如果政府不能迅速地应对, 一部分社会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对政府行为做出负面评价, 而忽略了政府的正面行为。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

(一) 建立法治政府, 以公正立公信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法治下的政府是政府获得公信力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 限制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权力, 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 减少行政行为的任意性, 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 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让政府的行为完全按照法治的轨道运行, 有助于增加政府规范性, 合法性和公开性, 打造诚信政府。

(二) 建立阳光政府, 以公开促公信

信息公开, 确保公众知情权。在信息手段发达的今天, 种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只会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为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空间。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依据在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信息公开要求政府权力行使的主体、依据、程序公开, 政府权力运作的过程公开。2010年岁末,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最受关注的一句话是“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民围观时代”, 这意味着信息分享的背后挺立着4.2亿中国网民大军, 他们在虚拟平台上观点交锋、意见发布。与此同时, 一方面是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 另一方面, 政府的话语体系与网民的期望尚有距离, 这是“围观”平台上, 影响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主要障碍。

(三) 建立服务政府, 以服务促公信

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意识, 把人民的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 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 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要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过去“官本位”的思想, 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这也是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根本方法。

(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责任政府, 廉洁政府

建设一支高素质, 高效率的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因为公务员队伍是各项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具体实施者。要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思想, 组织和作风建设。同时,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奖惩机制, 问责机制, 建设责任政府。使人民感受到政府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政府对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加大对公务员的反腐倡廉培训, 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府。

总之, 提高政府公信力, 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各种原因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流失比较严重。同时, 政府公信力又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基础、为新型治理提供联结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其功能, 这就要从理念、行动和制度三个层次来着手构建政府公信体系, 打造政府公信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增强我国政府公信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建构起一个公众更加信赖的政府。

摘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增强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 巩固政府合法性, 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政府采购期待双向诚信 篇3

[关键词] 政府采购 双向诚信

在政府采购这个市场中,诚信对于政府而言是公信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对企业而言,诚信既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资源。但政府采购中采购人和供应商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这一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实,已经成为阻碍政府采购发展的桎梏。

一、政府采购中的不诚信因素

1.采购人的不诚信不容忽视。现实中,人们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供应商的诚信上,而在这背后,政府采购部门直接和隐性失信行为,使得抱有长期参与政府采购美好愿望的供应商“有苦难言”,“爱恨交加”。主要是政府采购人在政府采购合同中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变平等的“贸易主体”身份为“贸易主管”,直接或间接地将政府需求和倾向强加于采购过程。其他诸如招标时随意抬高或降低准入门槛,在审定供应商资格和选择中标者方面预留操作空间,在中标后与供应商“二次谈判”,压低价格,附加额外条件,无偿增加招标文件中没有涉及到的服务事项,借口拖延付款等直接或“变相”违约,使严重损坏政府形象。

2.供应商的不诚信现象严重。供应商的不诚信主要表现为投机行为。为了分享政府消费的“大奶酪”,许多供应商为迎合政府采购需求,置社会道德约束与身外,不惜铤而走险。如在投标时,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提供虚假材料或假冒他人资质、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故意夸大产品性能,隐瞒不合乎招标要求的事实。在中标后,提供产品以次充好,以低档代替高档,售后服务不能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故意拖延。有些供应商出于自身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这些不诚信的表现,都给政府采购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政府采购中构建双向诚信势在必行

1.政府推行“阳光工程”需要打牢诚信之基。首先,彰显政府形象需要诚信为先。政府采购人的诚信是政府采购市场诚信的核心与关键,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精神,推动、决定着政府采购的诚信程度。因此,政府首先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维护政府诚信形象,增强用户和公众对政府采购的信任。其次,凸显政府采购公平性、公正性需要诚信为本。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政府采购部门及代理人应改变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做到诚信于民,依法采购、廉洁采购、阳光采购,着力推进政府的诚信建设,

2.供应商铸造诚信“品质” 是生存和发展之道。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基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有序运作的基础。从发展角度讲,一个企业只有树立诚实守信、信誉第一的观念,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这也是众多供应商的发展理念和不懈追求。从现实角度讲,政府对供应商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供应商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诈,认真兑现承诺,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铸造企业良好的诚信“品质”,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远的效益。

3.构建双向诚信是解决当前一些棘手问题的必要手段。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活动中,对供应商和政府采购人串通、向采购人、评标专家或采购代理机构行贿、进行恶意投诉或质疑等这些棘手的问题,执法难度大,依靠采取法律手段难以从根本上予以解决,需要充分发挥“诚信”这一道德的规范作用。同时,对待政府诚信缺失、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言而无信、缺乏责任感、以权谋私的问题的监管,也需要诚信道德建设这一必要手段。

三、对政府采购构建双向诚信的几点对策

1.大力加推进诚信体制建设。政府应大力加强诚信的体制建设,首先,政府采购人要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把政府的诚信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防止行政恣意和滥权行为的发生,避免出现承而无诺和失信于民的现象,保证采购透明度高,采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次,对供应商要通过政策循序诱导,使其逐步转入政府采购诚信建设的良性轨道上来,自觉做到诚信。最后,在体制建立过程中要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对遵守诚信原则和违反诚信原则的考核和奖惩等做出规定,推进诚信建设。

2.高度重视诚信教育。要重视诚信教育在构建政府采购诚信环境的作用,一方面培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另一方面,要从人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建设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廉政和法制教育。着力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职业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义感,增强其法纪、政纪和制度观念,提高依法采购水平和政策水平,努力做到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公正,自警、自爱、自律,树立政府采购的良好形象。

3.促进诚信网络发展。政府采购构建双向诚信,可以基于现代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逐步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的供应商诚信数据库,将诚信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推向成熟。诚信网络重点针对供应商在投标、签约、交货、质量、价格、技术、安全、环保、工期、工资、支付等方面的承诺与实践,通过科学的评判体系,对其信用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并纳入诚信网络数据库。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政府采购部门通过网络互相查询供应商的诚信记录,获得比较客观的依据。同时避免采购人在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真正从源头上防腐。

4.构建诚信监督体系。政府采购双向诚信的构建需要全面、可靠、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政府的诚信监督不能单独依靠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行业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监督体系,形成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责任心,从政府采购的资金预算、采购计划、市场调研、立项、审批、编制标书、发布招标公告、招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货物到位,到安装运行,要结合群众、舆论共同予以监督。群众要勇于向政府直言纳谏,媒体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揭露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不诚信和由此引发的各种腐败现象,供应商要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朝朝:采购人的诚信精神[J].西部财会2005.05

[2]王钰:中国政府采购现存问题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5

[3]马正红:论政府采购供应商的诚信建设[J].中国政府采购.2004.4

诚信承诺书-参赛诚信承诺书 篇4

参赛诚信承诺书,一个比赛,一个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但是要公平公正的话,首先必须做到诚信。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参赛诚信承诺书,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两篇文章由资料站提供。

参赛诚信承诺书一

为维护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的公平、公正,加强考生遵守考试纪律的教育,强化考生的自律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考试环境,树立文明良好的社会风尚,请考生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中的下列内容,并签字认可。

一、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2、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3、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4、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5、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6、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7、将试卷、答卷、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8、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9、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1、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3、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7、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9、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服

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诚信承诺书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2、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3、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4、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5、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二、考生须知

1、考生应讲诚信并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2、凭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3、考生入场,除2B铅笔、书写黑字迹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它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物品进入考场。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4、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将准考证放在桌子左上角以便核验。诚信承诺书 考生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首先看清试卷总页码,清点试卷总数,检查有无缺页、漏印、破损、字迹不清等,然后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粘贴条形码等。

凡漏填或字迹不清的答卷、答题卡无效。

5、遇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诚信承诺书 篇5

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本申请人志愿加入 “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会员信息库”(以下简称会员库),自愿将本申请人相关信息予以登记并在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对外公布,并郑重承诺如下:

一、本申请人提交并在会员库发布的相关信息均真实有效,提交的材料无任何伪造、修改、虚假成份,材料所述内容均为本申请人真实拥有。若违反本承诺,一经查实,本申请人愿意接受公开通报,自愿退出所有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在进行的交易项目并取消会员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等相关规定,3年内不参与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本申请人在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交易项目时,未在会员库中对外发布的业绩和获奖情况等,均不作为本申请人在交易过程中的有效依据;

三、本申请人在参加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项目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诚信廉洁规定,如有违反,自愿按规定接受处罚;

四、本申请人今后将认真、及时维护和更新会员库中与本申请人有关的内容,如未能及时维护和更新,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责任。

承诺人法定名称(盖章):

承诺人法定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建国东路户部商都1幢1单元808室

承诺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

诚信承诺书 篇6

——

——

诚信考试

诚信做人

我作为西点禄劝实验中学高一(2)班的学生,我珍惜我的荣誉。我将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参加无人监考考试,并自愿做出以下承诺:

1.遵守考试时间的要求,按规定时间进出考场。

2.不携带与考试相关的物品(如教科书、笔记本、有文字的纸张、小抄、可存储电子设备、通讯工具等)进入考场。

3.抄袭他人答案。

4.互相研究试题。

5.事先把答案抄写在桌面或身体某处。

6.相邻考生出现雷同卷。

7.传、接试卷答案或者交换试卷、答案、草稿纸。

8.使用手机传递考试答案。

9.进入考场后,保持肃静,不随意走动,不在考场睡觉、吃零食。

本人已认真阅读上述考场规则,并保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共同维护考试秩序,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中学生,上交一份优秀的品行答卷。如有违反,我愿意接受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理。

班级:高一(2)班

考生(签名):

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 篇7

一法治社会下构建诚信政府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 要完成“和谐社会”这一目标, 大力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是必经之路。

1. 构建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需

构建诚信社会, 诚信政府尤为重要。在构建诚信社会的过程中, 政府必须进行倡导、组织和垂范, 政府如果不守信用、出尔反尔, 这将加速公众道德水准的普遍降低, 也必将引起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滑坡。而现在各地方政府中不守诚信的行为频频发生, 这严重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降低必然引起政府权力合法性的危机, 从而动摇政府统治的基础, 公众对政府的这种信任感一旦被打破, 底线崩溃后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构建诚信社会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2. 构建诚信政府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民主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 公民是最终的统治者, 但现实中权力的行使者和归属者却发生了分离, 政府权力由公民委托赋予, 而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在现代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过程中, 政府诚信直接表现为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满意度。提高政府的可信度, 使公民产生对政府的信赖, 有助于形成政府和公民的合力, 这不仅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还利于社会的共同进步。

3. 构建诚信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法治的实体价值之一就是权力的合理配置。伴随行政职能的扩大, 政府有了更大的自由裁决权, 因此, 应当对政府的行为从法律上加以制约。行政法治要求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 以使政府权力受到限制。在法治社会中, 政府首先是制度的存在, 而不是人的存在。公众信奉的是国家颁布的法律, 而不是政府里的人。以法律制约权力以获得政府的诚信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法治的本质在于诚信。

4. 构建诚信政府也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

作为承担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增加职能的公共权力机构, 政府必须引导和督促公民具备对公共利益的奉献精神和良好道德。政府诚信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起点, 是取得社会公众信任和支持、提高行政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经验表明, 公民对政府权力的认同与服从并不取决于政府拥有权力的大小, 而是政府所具有的魅力所形成的权威。由诚信政府所形成的政府魅力无疑将带来并引导整个社会道德的提升。

二构建诚信政府的基本思路

构建诚信社会的前提是政府守信, 而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政府失信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并且显露了现行体制的缺陷。政府权力与机构的过度膨胀及其无限扩张倾向, 使得滥用和歪曲权力的事情增多, 增加了构建诚信政府的成本。因此, 要构建诚信政府, 首先要求政府自身树立诚信观念, 而建立政府信用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这些都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 而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并具有增量改革的性质。政府的公信力来源于政府的行政行为和公众对行政行为的评价。然而, 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原则、政策的相对流动性和权力的特殊性都使得政府行为倾向于一定的随意性。在法治社会, 构建诚信政府的根本保障是法治和制度。

1. 必须有法治上的保障

法律体系越完善的国家, 社会信任度也越高, 政府信用体系也越加发达。浙江、江苏、广东和上海等国内发达省市, 由于政府行政行为比较规范和较多为政府行政法律法规所约束, 其政府诚信程度要比内地相对落后地区高一些, 这也足以证明这一点。政府应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 如果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那么只会导致失信的普遍化。如果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能和行政范围, 自然也就意味着不会存在有效约束政府行为的制度机制, 因而失信也必定会伴随政府的过多管制而生。且政府的管制越多, 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越大, 政府手中的自由裁量权也就越多, 由他们的自由意志决定经济社会命运和市场运行的力量也就越强, 失信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和口头上的法治社会、依法行政, 而不在根本上确立法律至上、法治原则等现代法治社会的理念, 从根本上制约政府权力, 那么政府诚信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2. 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权力一旦失去控制和制约, 就会产生权力的异化和腐败, 严重侵犯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的转型期, 原有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 新的管理体制正在建立和形成, 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比较多, 权力被滥用的情况更容易发生。针对这种情况, 就必须利用有效的制度和采取有力的措施, 加强对权力特别是下放到地方的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防止政府公共权力异化。尽管监督体系的体制构成比较全面:党内有自上而下的纪律检查机关;国家机构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政府体系内, 既有监察系统, 也有审计系统, 还有司法机关的监督, 但实际功效却不甚理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行为, 防止由于政府滥用公共权力而导致政府失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 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 为倡导、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 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举措。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朝令夕改不但最终将失去人心, 还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而, 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要有可预见性, 要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政府各部门的行为也要有连续性、统一性, 在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时, 要尽量避免短期利益和短期目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 信息尽可能地公开化

一方面, 政府信息有公开程度的规定, 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享有法律规定的知情权。政府部门信息公开不足会造成政府诚信危机, 导致行政神秘化、人治色彩浓重和腐败现象, 最终影响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主权这一宪法性原则在国家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 它对于人们节省收集信息的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监督政府行为、确保行政的公正和民主, 特别是防止政府腐败都起到巨大的作用。政府信息公开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渠道, 是增强政府合法性、保障公民知情权、适应公共管理和强化政府公关的重要手段, 也构成了重塑政府信息的要件。为此, 必须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

此外, 政府的诚信还表现在政府的践诺能力上和勇于承担责任。一个有信用的政府, 必定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的稳定。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是保证令行禁止的根本。每一项政策的出台, 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执行得好, 给人民带来利益, 就会赢得民心, 政策执行不到位, 就会削弱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政府的凝聚力就会减弱, 在丧失信用的同时会失去民心。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 有错必纠, 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讲诚信、有责任感的政府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应是公开的、透明的, 切实保障公民权益。要强化监督, 建立完善约束惩罚机制,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失信, 不仅仅是个道德伦理和价值判断问题, 更与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远景命运攸关。从人类社会经济史的历史长河来看,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法律制度不健全和政府失信的社会格局中能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 如果不在国家政体的基本构架和法制建设上真正有所作为, 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以及由失信所带来的问题将迟早会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羁绊。

参考文献

[1]张斯楠.当前中国政府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学理论, 2013 (2)

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利益损失 诚信承诺 不诚信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0-03

诚信是人类社会一贯倡导的道德原则,与诚信相对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不诚信行为。在发展心理学中,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课题。而目前对于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谎行为的发生、发生率、说谎的技能水平以及说谎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因素上,几乎无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的诚信和说谎行为。

而奖励作为一种可以满足学生社会心理需要的外部诱因,可以唤起个体的外部动机,改变青少年的行为方式,那么当奖励变成利益损失时,不愿损失自己利益的心理是否也会改变青少年的行为。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在利益损失的情境下小学生说谎和诚信行为的抉择,揭示诚信承诺条件下与无诚信承诺条件下不诚信行为的变化特征,考察小学生在诚信承诺的条件下的不诚信行为的变化,据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1.不诚信行为的研究

Nina Mazar(2008)从Thomas Hobbes等人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出发探讨了人类为什么会表现出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做出不诚信行为或诚信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中心利益,环境,奖惩等相关条件的权衡,而这种权衡最终会使人类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除了经济利益外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回报。

儿童道德发展水平,虽然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但很少能够预测在日常生活或者实验情境中儿童的道德行为。王红梅(1998)的研究中指出,小学生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逃避心理,逢迎心理和虚荣心导致的。陈孟流(1998)指出,学生说谎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心理原因主要有:自我保护,打击报复,追求虚荣,反抗叛逆,嬉戏模仿,满足兴趣。以上两个学者都指出虚荣心会导致儿童做出不诚信行为,这说明儿童的不诚信行为多能为其赢得更多的利益,而这种利益越能吸引儿童则越能引导儿童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2. 有关利益和诚信承诺的研究

王丽(2007)等人指出儿童的保证可以减少说谎行为的出现。Nina Mazar(2008)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让被试在五分钟内完成由二十个数学矩阵组成的测试卷,每个矩阵中有十二个数字,要求被试在五分钟之内尽可能快的找出每个矩阵中相加等于十的两个数字,他们在被试间设置了两个实验因素,一部分被试每完成一道题会获得50美分的奖励,而另一部分被试每完成一道题会获得2美元的奖励;每一部分被试又被分成三个实验组(控制组,无诚信承诺组和诚信承诺组)。控制组中被试无法作弊,而在无诚信承诺组中被试却有足够的作弊空间,诚信承诺组中,被试在完成数学矩阵之前会先签一个诚信声明,其他程序与无诚信承诺组相同。他们的结果显示承诺启动能抑制不诚信行为。Nina Mazar等人的实验被试为大学生,那么对于小学青少年来说诚信承诺也会抑制不诚信行为吗,诚信承诺对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青少年来说是一样的吗?

因此,我们选取了小学六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青少年为被试来检验,在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无诚信承诺和诚信承诺对青少年不诚信行为的影响。

3.本研究的意义

(1)研究问题

从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多关注的是被试是否会为了奖励而做出不诚信行为。但却几乎没有研究考虑到避免损失也会使个体选择做出不诚信行为。Nina Mazar(2008)等人的研究是关于大学生被试在诚信承诺(签承诺书)的条件下被试不诚信行为的变化情况。本实验在Nina Mazar(2008)等人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把避免损失作为诱导被试做出不诚信行为的条件,检验诚信承诺是否能遏制不诚信行为,并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小学生。重点探讨诚信承诺能否预防小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2)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研究青少年在面对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对诚信和不诚信行为抉择的变化来揭示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这种以利益损失作为诱导青少年做出不诚信行为的条件也为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做了补充。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迅速、可塑性高的阶段,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让家长和社会关注青少年诚信行为的培养和塑造,同时使各级教育者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形成有一个比较现实的认知,不仅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意识,更要重视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诚信教育提供启示和理论指导。

4. 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如下:

(1)在损失利益情况下被试会做出不诚信行为以此来维护自己已有的利益。

(2)在损失利益情况下,诚信承诺对不诚信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有诚信承诺的被试做出的不诚信行显著低于无诚信承诺被试。

二、实验

1.实验目的

对Nina Mazar的实验在奖励部分做了变动,考察在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其实验结果是否能在小学六年级被试群体中重复。本研究是在Nina Mazar 的研究基础上,考察小学生在利益损失的情况下被试诚信承诺与不诚信行为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1) 被试

随机选取98名在读小学生,其中46名为六年级学生(男26人,女20人;平均年龄为13.61岁,标准差为0.61),52名为读小学五年级学生(男24人,女28人;平均年龄为12.50岁,标准差为0.50),六年级学生控制组16人,无诚信承诺组15人,诚信承诺组15人。五年级学生控制组20人,无诚信承诺组17人,诚信承诺组15人。所有被试年龄范围为12—15岁,平均年龄为13.02岁,标准差为0.79。被试包含男50人,女48人。

3.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组别,分为三个水平:控制组、无诚信承诺组(未签承诺书组)、诚信承诺组(签承诺书组);因变量为报告解决数阵正确个数,要求被试独自完成一份由二十个数学矩阵组成的数学卷子,然后报告其做对个数。

4.实验材料

本实验的实验材料是由二十个数学矩阵组成,每个矩阵中有十二个数字,要求被试在五分钟之内尽可能快的找出每个矩阵中相加等于十的两个数字。下面是实验材料的一个实例:

5.实验程序

控制组:发放实验材料,读指导语,并让被试了解实验程序,告诉被试这是一个数学测试题,他们要在5分钟内从提供的数字矩阵中找出两个相加等于十的数字,做的越多越好。实验结束被试将材料直接交给主试,主试核对答案,并根据答错的题数扣掉相应的糖果。

无诚信承诺组:指导语及程序与控制组相同。实验之前承诺给每个被试二十颗糖作为实验奖励,随后告之被试,如果答错一道题或是少答一道题就会从这二十颗糖中扣掉一颗。在被试完成实验材料后,告知被试不用把问卷交回主试,并向被试呈现正确答案,由被试直接报告答对题目的数量,主试记录其报告数量,并根据扣掉相应数量的糖果后所得糖果给被试。在该组中由于主试没有回收材料,给被试提供了作弊的机会。

诚信承诺组(签承诺书组):发放问卷之前,发给被试每人一份承诺书,让他们大声阅读承诺书上的内容并在横线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接着的实验程序与无诚信承诺组一样。我们最后考察在未签承诺书和签承诺书这两种实验处理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预分析显示性别在各个实验组中均无显著差异,后续将不考虑性别这一变量。3(组别:控制组、无诚信承诺组、诚信承诺组)×2(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97)=7.41, p<0.001, 偏η2=0.139),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97)=6.79, p<0.05, 偏η2=0.069),组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97)=0.42, p=0.658, 偏η2=0.009)。事后比较(LSD)显示:无诚信承诺组所报告的矩阵解决数目显著高于控制组和诚信承诺组(ps<0.01),但是诚信承诺组与控制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02)。该结果说明在面临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小学生会做出不诚信行为,但是在有诚信承诺的情况下,不诚信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另外,五年级所报告的解决题目数显著低于六年级(p<0.05)。

分别对五年级和六年级个实验组进行ANOVA分析显示:六年级不同组别在报告个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43)=4.64,p<0.05,无诚信承诺组报告解决问题个数(M=15.20,SE=2.27)要显著高于控制组(M=11.63,SD=5.21,p<0.01)和诚信承诺组(M=11.87,SD=2.42,p<0.05), 控制组报告个数与诚信承诺组报告个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五年级不同组别中只有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解决数目(M=12.80,SD=1.13)显著高于控制组(M=8.65,SD=4.34,p<0.01),其他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这说明不同年级的被试在报告个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是由年龄及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对不诚信行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果,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林崇德,2005)。也就是说,五年级儿童和六年级儿童很可能处于不同的两个认知阶段,所以导致了他们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的不诚信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其中,五年被试报告的矩阵个数显著低于六年级被试报个的矩阵个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六年被试的数学水平高于五年级被试,也有可能是由于六年级青少年有更强烈的维护利益的意愿,导致他们为了维护更多的利益而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解决个数显著高于控制组和诚信承诺组,但诚信承诺组与控制组间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面临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小学生会做出不诚信行为,但是在有诚信承诺的情况下,不诚信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这一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并且与Nina Mazar(2008)等人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这说明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这也支持了王丽(2007)等人指出的儿童的保证可以减少说谎行为的出现这一观点。也说明小学生对自己的保证具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

在六年级被试中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个数显著大于控制组,这说明在没有诚信承诺的情况下,被试为了维护利益倾向于做出不诚信行为;无诚信承诺组报告个数要显著大于诚信承诺组报告的个数,这说明诚信承诺能抑制不诚信行为。这一实验结果与Nina Mazar 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同时也说明六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观念。

但在五年级被试中,只有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个数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年龄成熟的差异,六年级青少年和五年级青少年,在年龄和成熟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认知水平和道德观念的理解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导致了诚信承诺不能抑制五年级被试的不诚信行为。

五、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在损失利益的情况下被试会倾向于做出不诚信行为,以此来维护自己已有的利益;

2..六年级报告矩阵的个数显著高于五年级,且年级对矩阵的报告个数有显著的影响。

3.在六年级被试中,无承信承诺与承信承诺的条件下,被试在无承信承诺的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4.在五年级被试中,无承信承诺与承信承诺的条件下表现出的不诚信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在六年级被试中承信承诺对不诚信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Nina Mazar, On Amir&Dan Ariely. (2008)The dishonesty of honest people: A theory of self 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2]Nina Mazar, On Amir&Dan Ariely. (2008)Mostly honest: A theory of self 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3]王红梅. (1998).小学生不诚实行为的心理探究. 河北教育.

[4]陈孟流.(1998).学生说谎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湖南教育.

[5]傅根跃,王丽(2007).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上一篇:小学爱国主义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关于做好降温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