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2024-11-26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精选9篇)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1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品质。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建筑品质,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建筑;影响因素;解决办法

1.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相对其他因素来说,环境因素有着不可操控性,在现阶段的科技发展中,虽然能够有效预测,但是却不能完全进行掌握,但是,环境因素对工程管理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工程施工中如果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遇到较大的风雨天气工作就不能再继续进行,另外,建筑工程中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如果不能有效重视环境,在工程建筑中让污染了环境,非常容易引起法律纠纷,这样的建筑案例不在少数,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缺少对环境管理的制度,并且没有建立专业人员负责,而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提高对环境因素的管理,能够使管理更加完善。

1.2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安全因素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

设备,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工具,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化机械设备的良好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中出现的人工费用,并且能够不断推进工作的进度,提高效率。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中,首先,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互相协调上,由于机械设备分属不同的单位,这样在有效协调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降低管理效率,而且现阶段高素质技术人才不多,这样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基于以上情况,要注重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1.3建筑材料的影响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根本,可以说,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建筑物本身的质量也不会合格,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同样,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及对人为因素的管理非常重要,所以,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一旦出现管理上的纰漏,容易影响工程质量。例如,某建筑工程管理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保管,导致其质量下降,影响整体建筑品质。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忽视了对建筑材料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相关的制度和部门主动承担建筑材料管理,或者现场的管理不规范,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在实际工程进展中,对现场的管理环境进行有效的考察,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2.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解决方式

2.1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落实

完善并具有科学依据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让建筑工程管理逐渐实现科学化和制度化,促进工作有序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相较西方还有一些差距。在完善制度中,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并建立审查监督小组,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3]在不断的落实制度额过程中,就能够对管理中出现的思想因素和建筑材料因素进行有效管理,避免这两种因素出现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和工程进度。

2.2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上,要不断进行强化

工程成本控制,是提高管理的有效办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约成本,这是当前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在强化成本控制上,首先应该改变思想,要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其次,对采购进行严格的把控,从源头进行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另外工程成本贯穿工程施工的始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把控,不但优化施工环节,而且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提升工程总体质量,促进建筑事业不断进步[2]。

2.3通过各种措施让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素质实现有效提升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一直都体现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为了避免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两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主要措施中,第一,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进行学习深造;[1]第二,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对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弥补传统管理模式中显现出的不足。第三,要强化在职培训管理和入职培训管理,是施工人员明确工程施工的危险性质,保证其按照规定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操作,不但保证机械上的有效统一,而且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所收获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方面,而且体现在多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而且能够促使工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避免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果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不能实现对工程建设的全面性考量,在管理制度落实的程度、管理问题的解决程度、现场建筑材料保护程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管理者自身出现问题,就非常容易降低其管理水平,所以,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降低各种因素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对策。

总之,在我国的发展中,建筑工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不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考察,并有效落实责任制度,并且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通过培训、学习等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制度保证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有效监督,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文萍.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5,S1:67-70.[2]杨靖涛.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158-160.[3]谭娅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筑知识,2016,02:143.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2

关键词:工程建筑管理,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1 引言

前些年, 我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迅速扩张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 是我国工程建筑管理质量频发的一个时期。工程建筑管理关涉到社会公共利益, 牵涉到千家万户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我国的工程建筑管理的历史相对来说时间还较短, 在经验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上面, 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去克服, 去解决。本文将就影响工程建筑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2 工程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制度不完善

从近些年来的, 工程建筑管理实践来看, 相关的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优劣的根本性因素。通常来讲, 完善的健全的管理制度意味着不仅是制度内容的全面, 而且是监督制度的完善。在内容和监督方面, 我国的工程管理制度都还不完善和健全。在有些工程管理项目上, 为了削减投入, 降低投资额度, 对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设置任意进行裁剪, 使得工程建筑管理人员的数量处于短缺的状态, 甚至使得不相容岗位的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形, 如果长期下去, 对工程建筑的质量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2.2 人才的缺乏

一方面是工程建筑管理人才的巨大的缺口, 一方面是我国的人才市场不能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工程建筑管理提供服务。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也是确保工程建筑管理质量的保障性因素。如果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 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需求, 或者说对相关的施工程序, 施工质量的控制了解的不够深入, 那么, 可能导致相关安全的隐患遗留, 也就无法切实的提高工程建筑管理的质量。

2.3 意识的匮乏

意识的匮乏是我国工程建筑管理上存在的很大的问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成熟, 建筑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大, 我国的很多建筑商为了承揽工程, 不惜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承包工程, 进而造成了工程质量的下降, 而这主要是发包方意识匮乏的体现, 为了节约投资成本, 不惜牺牲建筑工程的质量。另外, 由于有的建筑商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 不惜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 破坏建筑工程市场的稳定。近些年来, 发生的多起工程质量事故, 为相关各方敲响了警钟。

2.4 监管不到位

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建筑管理的不到位是造成当前工程建筑市场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主管部门有权利, 也有业务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但鉴于当前存在的各种因素, 我国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管理方式以经验为主, 也就是靠积累的经验对工程建筑市场开展政府监管工作, 缺乏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二是管理的方式比较粗放, 使得很多细节性的监管事务被忽视了;三是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 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效益的提高。

3 加强工程建筑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工程建筑管理意识, 丰富管理手段

提高工程各方主体的建筑管理意识, 是提高工程建筑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各方主体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方式, 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 予以转化成为符合具体实际的管理制度。当然, 我国的工程建筑管理主体和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 还应当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从理论中脱离出来, 从实践中提炼出管理的精髓, 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 为我国工程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管制度

从监管方面着手推进工程建筑管理, 加大监管力度, 是促进工程建筑管理规范的外在推动力。一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行政职能, 加大对工程建筑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根据工程建筑管理的实践, 制定出相关的全面的监督制度, 形成定期检查的制度, 并对检查的对象实施动态的监管, 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及时予以纠正, 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处罚。

3.3 创新工程建筑管理工作

创新意味着对旧有的工程建筑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对某些不适应当前工程建筑管理实践的制度和方法适时进行淘汰, 并且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 让制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例如, 可以确立工程建筑管理的终身质量责任制, 对于发现的工程建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 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另外, 减少管理机构的设置, 让机构实现扁平化, 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 让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更有活力, 提高施工的质量。

3.4 加强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人才是处于第一位的生产力。为了解决工程建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 有必要通过相关的手段和举措吸引人才, 并就如何培养人才形成一定的制度, 只有让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具体贯彻到工程建筑管理实践中来, 才能改变行业的现状, 也才能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 切实提高工程的质量, 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

4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的工程建筑管理还是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其中的意识不强、监管不力等因素, 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 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 有必要从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监管, 提高意识等方面着手, 切实提高工程建筑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杨燕萍.浅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3.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管理;影响因素;措施;体制

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在国民建设的重要性的增加,其建筑工程的管理也显得愈发重要,工程管理对整个建筑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筑企业只有努力提高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所水平[1]。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的管理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管理体制,能保证建筑工程 的相关工作能够有效不紊、合理有序的进行。目前健全的管理体制的缺失是一个很大的弊端,也成为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建筑单位为了减少开支,提前完工,而减少工程管理人员,导致很多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并且还会加快施工进度,最终导致很多工程问题。

1.2管理人员不遵守管理制度

随着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逐渐出台很多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目前为止,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督的文件和规定都逐渐的建立起来,这也为工程的有效管理、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和管理人员对这些文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国家出台的政策没有落实。因此如何让建筑单位和管理人员遵守管理制度,发挥其管理作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1.3施工人员较难管理

我国的建筑业施工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不能很好配好管理部门安排的任务,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无法有效的执行的一个阻碍,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难度。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很多,但是综合起来讲,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2.1人为因素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的现在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不接受科学的、合理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坚持传统,他们认为传统的管理就完全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无需进行改进。

2.2政策因素

建筑工程单位以外的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政策,也是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力度不够,是造成建筑工程管理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建筑行业管理部门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第全面实施和落实管理职能。

2.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先进的技术水平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支撑,没有先进的技术做基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收到限制。现今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存在着水平较低的建筑工程管理。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处于理论落后、经验缺乏的阶段,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设备和管理软件,这也给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限制作用。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衡量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成为目前建筑业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就需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专门的应对对策了,总体上讲,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在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很难建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很重要、难度很大、较为专业的问题,需要资深的建筑工程专家和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的专业人士工共同组织实现。在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还要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和理论,各方面资料要充分结合,进行整理,最终实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另外,加大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也是一个必然趋势[2]。

3.2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督和监管。首先,政府的建筑管理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制定出一套合理、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和监管模式,定时的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找出不合理的现象,督促管理部门对此加以改正。

3.3培养合格的管理人员

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存在素质较低,主观意识也存在问题的现象,因此,应该定期展开培训,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先进管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国内外的总体情况,并且能够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态度,更好更快的学习管理知识,将这些先进的知识运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3.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由于我国目前的施工人员,其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所以,应对施工人进行相关培训。首先,对一线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加强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宣传,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总的来讲,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诸多方面,现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总体来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断改进和改善,从而才能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延业.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品混凝土,2013, 12 (1) : 92-93.

[2]戚建廉.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4,14(13) : 285-286.

作者简介:

张利伟(1983--),性别:男,籍贯:河南新乡,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质量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5

摘要:当代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高校作为发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背负着艰巨的责任,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我国教师管理效能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过于注重量化的考核评估制度;二是权利失信与管理者人格力量的失调;三是高校教师管理道德缺失。笔者对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效能的因素作出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思路。关键词:教师管理效能 量化考核评估 权利失信 去行政化 管理道德

随着钱学森之问的提出,中国高校的教育问题引起大众的关注,当代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高校作为发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背负着艰巨的责任,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水平直接反映和决定了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种矛盾日益凸显,而其中教师队伍的管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教师管理效能的理念

教师管理的效能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对于教师的管理行为,包括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促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使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工作效率和职业精神的一种教师管理理念。二 影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效能的因素分析 1 过于注重量化的考核评估制度

对教师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能,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实行以各种量化指标为基础的考核评估制度,既以论文数量论“英雄”,量化后的考核评估制度将纷繁复杂的学术水平评价变得简单清楚,让管理者的操作快捷明确。但由于考核评估制度与教师的收入和职位直接挂钩式,当所谓的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成为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之一时,学术研究的功利性、短视行为和种种偏颇便随之产生,以至于出现了泡沫学术,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严重的道德失范实现,使相当一批学者放弃了学术本来的内在品质,把学术的内在精神求索转变成一个数量意义上的大量操作,只关心数量和规模,而忽略学术的质量和水平,忽略了学术精神、科学态度、学术品格的培养,淡忘“十年磨一剑”的学术传统,这与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其结果必然会窒息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而过于注重了量化考核评估制度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考核的压力使一些高校教师把精力用在发表文章而不是教书育人与研究科学问题上。因为教师的个人利益、学校的名气都与现行的考核评估的数字化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致使一些高校教师忽略的第一角色(教师)的责任,一心扑到论文发表、职称晋升等事情上,忽视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普遍现象。其罪魁祸首在于量化评估制度,因为搞科研有课题基金,但是教学是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在短时期内未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因此,大学教授都热衷于做科研,而忽视教学。这种情况不利用教师的长足发展,更不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权利失信与管理者人格力量的失调

所谓权利失信是指高校管理层权利运作不当,而导致教师对权利产生不信任感。中国现代高校行政权和学术权是一个权利机关,大学的管理人员官员化并用行政的思维和手段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教授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利,或选择走上行政道路,行政权利使大学多了顺从的奴性,而扼杀了大学的自由精神与创造性,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师被定岗、定编、定责,自上而下按照统一规范,致使大部分教师治校的参与意思不强、对主体地位的认同感模糊。

而在教师管理实践中对于管理层权利的过分强调与推崇,使其管理更多的表现为僵化、冷漠,在行政权利的旗帜下,“高校教师管理被限定为一种近乎机械、刻板、程式化的活动,创造性被无情的扼杀了。”

复旦校长杨玉良认为:“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术,那大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同样,一所大学不以育人为本,那么大学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学术既不需要行政来干涉,也不需要民主来决策,因为学术不是依靠行政领导发布指令来进行管理的,学术也不是靠少数服从多数来实现发展目标的。一所大学的学术必须保持独立,思想必须保持自由。这样,一所大学才能有发展的前景。” 3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缺失

高校教师由于其职业与教育经历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的需要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热点,那就是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所产生的成就最求与自我实现动机在他们的需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因此如果高校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高校教师人生的意义、生存价

【1】值,仅施以单纯物质的利益措施也就会陷于片面而难于符合教师人性之根本,不能全面满足教师的心理以及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高校教师作为一群特殊的高知识群体,不能用简单的目标管理理论来定位,如果管理目标上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那高校教师就会沦为功利主义的价值工具,忽略了高校教师管理行为背后的价值伦理问题,从而淹没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导致人本精神的匮乏与人的片面发展。

三 提升高校教师管理效能对策研究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优化量化的考核评估制度

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组织机构,汇集了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学者团体,高校以自由为基本价值,创新性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主要特征和目标追求,学术的核心在于原始创新,只有在宽松的学术氛围里老师才能心无旁骛地进行研究。但是许多高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发表多少论文才能晋升职称,这不利于教师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要改变过于注重量化的评价方式,取消“以刊论文”等只重形式不重研究成果质量的评价方式,代之以质评加量评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量化评价的弊端,如厦门大学在2011年《教师职务聘任条例的修订》中规定“从偏重数量转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在提高数量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质量要求。”【4】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的内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参加并接受评估不会感受到行政管理的压力,评估可谓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教师对于自身短板情况进行反思,并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在状况明晰的条件下,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学校管理层还应做好评估反馈工作,引导教师表达自己对于评价结果的看法、意见,学校根据教师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其发展特点,有计划地让教师定期参加科研方面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2设立 “去行政化”试点院校,做到行政服务于人

今年来,高校“去行政化”一词受到各界人士的热议,“去行政化”也一直是国内高校的共同努力,但行政权和学术权并未真正分离。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曾表示,“去行政化”要做到非常不容易。中国是高度行政化的社会,中国大学去行政化面临诸多阻碍,去行政化的改革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来完成,而不可能由学校独立完成,笔者认为可先设立“去行政化”的试点院校,摸索一种新的有利于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以便以点的经验推动一般,更有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

作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耶鲁大学是美国“教授治校”的典型,“耶鲁教授做主”成为它的最大特色。耶鲁设立文理科教授会,而且耶鲁的每个学院都有教授会。教授会有权制定学院的教育政策,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工作,监督大学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向院长推荐系主任人选。在耶鲁,教授就是学校的主人,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学者、研究者。教授治校的传统使耶鲁形成了学术自主、中立、自由的良好风气。

学校应淡化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意识,强化学术管理的权力,健全、规范和完善学校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制度上确保教师参与有效管理,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教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激发其学术创新的活力,为教师营造适合学术研究的环境。3 重塑对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高校教师的主体性认同

高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更为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这种环境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物质基础环境、制定宽松的管理制度环境、创设自由的学术文化环境。因此高校更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要求加强管理效能,淡化管理痕迹。高校要对个性多元化给予关注,张扬公平、正义与良知,使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在新的视野中推动着科学的发展。高校管理体制应该始终贯彻学术精神,将弘扬学术价值作为改革的重要原则加以信奉,回归学术权力,健全和发挥各级学术组织的作用,真正确立学术为本的校园核心价值地位。积极倡导科学、民主的学术精神,以实践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以学术讨论来解决学术问题。学校应淡化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意识,强化学术管理的权力,健全、规范和完善学校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制度上确保教师参与有效管理,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教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激发其学术创新的活力,为教师营造适合学术研究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5 [2] 向宝云、卢衍鹏:“对人文社科科研量化管理两面性的反思” [J],《中国高等教育》2007 [3] 龚刃韧:“大学教授、计件工与学术自由” [J],《二十一世纪》2005年5月第38期

[4] 柯莉群 ,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以厦门大学为个案[J],《中国电力教育》 2011年17期 [5] 邬大光:“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 [J],《现代大学教育》2001 [6] 田汉族 孟繁华,从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学管理本质的回归[J]《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03期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6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及水平。方法 对本院在岗的280名护理人员进行开展护理科研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影响因素,不仅与个人能力水平有关,也与医院管理有一定关系。结论 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积极引导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科研,提高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意识及能力。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科研;影响因素;对策

护理科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基础,其水平代表了护理学的发展水平,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作为基层医院,由于护理科研起步晚、起点低、护理人员缺乏开展临床科研意识等问题,所以临床护理科研发展滞后。为了全面加强护理队伍人员素质建设,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本院对在岗的280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影响因素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岗护理人员280人,其中护士186人(66.4%),护师59人(21%),主管护士22人(7.8%),副主任护师13人(4.6%);中专学历149人(53.2%),大专学历113名(40.3%),本科学历18人(6.4%)。

1.2 调查内容 根据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设10个项目,两个问题“是”或“否”,主要内容有:①护理人员科研意识;②护士的素质及能力;③护士工作性质;④护理岗位人员配置;⑤职称评审;⑥院内、院外培训教育;⑦医院管理者重视程度;⑧护理科研选题;⑨护理科研管理组织;⑩激励机制。

1.3方法 由调查者将问卷发放给护士,并向被调查者讲明各项内容的填写方法,被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调查表内填写“是”或“否”。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100%,所得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检验,采用(%)统计描述,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意识不强 95.3%护理人员认为开展科研是高层医院和少数高、精、尖人才的事,基层护理人员从事的尽是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怎么可能搞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护理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只有医生才能开展科研,对护理科研缺乏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

3.2护理人员科研素质和能力不高 92.8%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认为护士知识结构层次差别大,护理人员大多数是以护理中专学历为主,现在有更多人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缺少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也缺乏开展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知识。

3.3 护理管理上的局限 基层医院大多是重医轻护,护理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92.1%护理人员认为护士整日忙于大量日常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再加上目前媒体上不少对护理方面的负面报道,护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心压力大;且基层医院床护比例配置不够,护士不光从事护士工作,还得承担护工工作,因此有94.6%护士配置不够,没有精力进行护理科研工作。

3.4 护理科研选题困难 谈到护理科研93.2%护理人员认为这是很高深问题,护理工作繁琐而单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又如何选题呢?今年我院护理部鼓励各科上报护理科研题目,各科护士长积极响应,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后上报,经过筛选,结果大多选题都被淘汰。主要原因是选题范围太大,过于模糊,没有明确研究方向;或者选题无针对性,无研究意义。

3.5护理科研管理组织缺失 90.7%护理人员认为开展护理科研成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很有必要,因为基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科研时,一方面在资金、时间和辅助设备上,需要强有力的后盾作支持;另一方面在进行护理科研遇到疑难问题时,需有可以咨询、请教的机构或管理组织。

3.6激励机制不健全 98.2%护理人员认为开展护理科研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因为基层医院缺乏开展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对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缺少鼓励开展护理科研的激励机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高学历的护士,多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制约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以致护理科研发展滞后。管理对策

4.1更新观念、强化护理人员科研意识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护理人员也是科技工作者。因此,护理管理者要教育和引导护理人员转变观念,用她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平凡的工作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积极培育科研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教育护士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继续教育方案,鼓励护士订购并学习核心期刊上的好文章。将日常护理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在护理工作中,鼓励护理人员勤观察、勤思考,在实践中挖掘有价值的科研选题。从而使护士认识到,护理科研就是要解决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让护士对护理科研不再望而生畏,由过去消极被动变成积极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4.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护理管理者鼓励护理人员多渠道学习,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把培养科研意识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相结合;积极选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参加学术交流。请专家授课,促进护理科研交流;要勇于改变观念,鼓励护士开拓创新。护理管理者更要加强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年轻护士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从看似平常工作中找到科研线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科研意识。

4.3 立足临床护理、确立护理科研选题 要确立选题,首先应选择研究范围,护理人员应结合自己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问题去选题,这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会变得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接触患者多、时间长、临床实践机会多,容易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个有心人,就能捕捉到许多有价值的护理科研选题。如:四川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普遍存在将尿管从裤腰处返折、卧床期间不穿裤子、将裤子褪至大腿,将尿管用别针固定于患者裤上,护士进行尿管护理的时候,必须暴露会阴部(特别是男性患者),且面临压疮、暴露隐私、尿液返流、逆行感染、脱出等危险,总体来说是不美观、不舒适、不方便。于是护士萌发,对病员裤的前裆和左、右侧裤管进行了改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样保证了患者保留尿管期间的安全、简便,也便于我们临床的尿管护理。可见科研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只要善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积累资料,就很容易明确科研选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研究。

4.4 培养带头人、成立护理科研小组 基层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科研,逐步加强选派专科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同时鼓励她们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开拓视野,一方面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最新的护理研究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一些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通过多各形式,积极培育护理科研带头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立科研小组。医院护理部每季度在不同临床科室有针对性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疑难病历讨论,邀请科研小组有关人员参加,请她们给予专科性的指教;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疑难护理问题,也可请科研小组有关人员进行护理会诊,这样不仅加强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也培养护士临床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了医院护理科研整体水平,为开展护理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4.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护理人员开展科研 要营造一个鼓励、支持护理科研的良好环境,护理科研才能持久健康发展。对科研成果获奖者给以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科研成果与提升、晋级、晋职、外出学习、星级评选、年度评优评先等挂钩,与所在科室绩效挂钩,使护理科研由被动变主动;所在科室根据论文等级,制定论文版面费报销百分比,或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另外也可适当给予一定补休,从时间上给予支持,大力创造有利于开展科研的环境和条件。对高年资、经验丰富护士减少护理工作量,让她们参与到科室质量控制,参与到专科护理指导及临床实习生带教,参与到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及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广大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使她们创造性劳动得到了物质上鼓励,也使她们受到尊重,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推动护理科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7

一、工程项目审批

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 是指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和计划阶段的项目管理。通俗地讲就是从意向的积聚到提案列进计划, 一直到工程正式动工之前所做的各种围绕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前期管理工作中,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是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整体的两个关键要素。工程项目建设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如果工程项目是不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 无需再按照审批制操作, 取而代之的是核准制和备案制。若工程项目是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 必须由政府进行审批。另外, 既不在国家禁止和核准范畴, 也不使用国有资产的其他投资项目, 不论规模, 均实行“备案制”。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地主管投资的政府部门报备。各级地方政府主管投资的部门仅对报审项目作“合规性”审核。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制定的流程步骤进行推进, 具体推进步骤是构想、选项、评估、决定、设计、实施、运营或交钥匙的建设项目全过程。上述工作必须遵循固有的先后次序, 环环相扣。

二、工程项目建议书

工程项目建议书是项目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提出的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性文件, 是针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整体轮廓和构想。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报审的书面资料, 已普及用于项目的政府立项审批工作中。呈报的项目建议书可供项目审批单位作出初步判断, 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是对拟建项目从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上判断项目是否可行而进行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上主要研究是否先进、合适、成熟, 建设规模大小上是否合适, 经济上是否能获得预想效益、收益周期等各方面作体系性分析与论证, 通过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作出评议。通过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报告, 向项目所在地政府和项目建设者推荐最优方案。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报告必须足够反映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效, 内容全面并能暴露问题, 评判的结论要明确, 所列数据准确, 充分论证, 需满足决策者选取项目方案要求。在经审批的项目建议书基础上更加具体化地收集资料与展开研究, 对项目进行更深入的论证, 通过权重比选, 判断技术上至优越, 经济上可负担, 条件上更成熟, 实施上更便捷的优选方案, 从而有力支撑项目的决策。

(一) 工程项目的评价。

1.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建设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组件, 是基于现有财会制度、税务法规和市场经济价格体系而预估项目收益及成本。通过编制财务报表, 核算评价指标等手段, 进行财务盈利能力研判和偿债能力研判, 以此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达到预期。在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初步确定后方可进行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着方案设计, 在方案比较、选择以及方案的优化中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又一重要组件是国民经济评价。评价中要重视对标的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一系列经济数据的运用, 推算出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净贡献, 是恰当性评价的又一依据。

2.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对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社会周边影响和当地社会客观情况抗拒度和合适度的研究, 从而判断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即为项目的社会评价。社会评价的宗旨在于通过体系性的调查从而预测拟建项目的建设、运行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与社会效果。通过分析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 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多种社会因子, 来评价项目的社会推进可能, 从而为政府和建设单位提出项目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降低社会不利点, 确保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稳固社会安定的方案。

3.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以及因此致使环境的跟随性变化, 又由于环境的跟随性变化而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反向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独立的, 自成体系的, 是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阶段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需经过专家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 根据建设单位现实条件得以实施。基于项目特点配置资源是项目能否保质保量达标的关键。同时, 需制定相应的项目组织管理规定, 要明确职位职责, 以压力和动力的方式激励项目团队。

(二) 工程项目的选址评价。以下结合某汽车4S店的前期, 对选址的可行性研究归纳选址的要素:

1.城市规划要求。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条件。不自行变更用地性质, 不得为了自身利益侵占规划绿地、规划道路和公用设施等规划用地。也应避让市内高压线网通道、防泻洪区等。城市的边缘地区一般具有良好的路网硬体条件, 而且土地价格远低于市区, 用地指标更为充足, 投资的土地成本可降低, 比较适合汽车4S店此类容积率低建筑的建设。

2.用地条件。就汽车流通市场而言, 汽车展示、维修需消耗较多土地, 目前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心区内, 因拆迁难度与地价成本的飙升已难以腾挪大规模的市场用地。因此, 在城市边缘选址建设是较为合适的方案。单个汽车4S品牌专营店一般占地4~10亩, 建筑面积一般在2000~5000平方米左右, 建筑容积率一般为0.45~0.8, 土地利用率比较低, 若在市核心区建设投资成本高昂, 应按实际情况作合理选择。基于土地成本上涨原因和汽车厂家期望能更贴近客户的愿望相互矛盾, 现在各大汽车主机厂也在推进小店模式, 或许这也是主机厂对市场情况日趋严峻的一种妥协。根据实际用地要求的不同, 任一个品牌的汽车专营店在建筑设计上都会所有变化, 因此在选址时宜结合所建品牌店的厂家视觉辨识标准, 充分利用土地的形状与规模, 以符合最低要求。

3.交通因素。汽车专营店的交通便利性与客流量呈正相关, 交通便利性是汽车4S品牌专营店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汽车4S专营店的主要功能分为销售和服务两部分。交通的便利性差, 对销售环节还可以通过广宣, 城内设立二级网点的方式加以弥补, 但于服务环节, 在不考虑价格、维修技术这些主观因素外, 交通的便利性至关重要, 唯有当来店量达到一定的体量后, 4S店的服务能力才能趋近最大化。因此汽车4S店须面朝核心区外围的城市快速路或城市干道建设。

4.客流因素。从利于长久营业和贴近客户的两个维度出发, 结合市场行情和汽车流通建筑分布现状, 布局宜采取“集中”的原则, 在城市核心区外围交通便利处集中布局, 判断合适的辐射半径, 孕育集中而稳定的商圈, 利用周围所形成的集群效应来带动自身的发展, 与竞品形成集群效应, 但避免出现自身品牌的网点过于密集而造成激烈的品牌内耗现象。

5.环境因素。汽车4S品牌专营店周围的环境对其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给客户营造出人性化的服务空间。汽车4S品牌专营店作为商业与工业建筑的混合体, 其建筑造形应力图别致和突出品牌个性。然而, 作为汽车品牌个性主张与宣传阵地载体的建筑物也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制约。因此, 此类建筑不可完全离开周边环境而独自地存在, 而应考虑周边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协调设计。

四、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

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 按不同的专业工程划分为2~3个阶段:方案设计是解决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和开发方案的问题, 是城市规划法规规定的规划设计程序。

(一)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从技术上和经济上, 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包括:人车流的动线设计、功能设计、建筑美学设计、结构设计、节能设计等, 论证其先进性和合理性, 对概算投资、投资回报周期进行分析和财务评价, 并编制出来的初步设计文件。一般来说, 在完成方案设计的步骤后, 就可以向项目所在的规划管理部门提请规划报建手续。

(二) 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是针对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为进一步解决某类难点技术问题, 或确定某些特殊技术方案而进行的研究, 最终形成成熟的设计方案。

(三)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具体的设计, 目的是指导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或非标准设备的加工与制造。施工图设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建筑功能的适用以及建筑工程的经济性, 以完善的施工设计来保障建设项目在质量层面、进度层面和投资层面的三大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这三个阶段一般是由在当地有资质备案的设计院来完成。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做好配合, 对建设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和沟通理解, 将想法融入设计, 结合集体智慧, 联系具体情况, 共同商议出项目的最优方案。

在编制项目设计计划时, 务必排出大概的项目总体进度, 如分项有多少、有什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 然后有计划地安排。例如:什么时候要落实哪个环节的政府行政单位的审批、什么时候完成建筑场地的“三通一平”、什么时候开始打桩、什么时候订购主材、订购的数量是多少、什么时候确定哪些分部的施工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什么时候进场、人员的生活区放置在哪里等等, 要做一个尽量详细且科学的网络计划图, 列出关键工作。针对关键工作作出独立而相互联系的保证策略。

五、组织好资金和物资的供应, 落实招标和议标政策

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进行高效的组织和调度, 以及把需求物资的供应和资金有效利用相结合同样重要, 值得高度重视。资金都是有时间价值的, 根据工程项目的各环节对于不同的物资要求时间的不尽相同, 按轻重缓急使用资金, 保证资金的机会成本最低, 资金的使用有规可循, 消除不正之风, 免除了不必要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杨金招, 张志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河南建材, 2007, 6

[2]刘靖方.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中州建筑, 1994, 3

[3]陈惟, 孟海宁, 应四爱.汽车4s品牌专营店的基本设计模式[J].建筑学报, 2005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168-02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工程行业可以解决大量居民就业问题;其次建筑工程行业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基础设置建筑,不仅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更为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要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稳定发展,就要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并对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加以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达到低消耗、质量优、高效率和安全的完成建筑工程这一目标,就要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要完成一项建筑工程,并不仅仅是施工就可以的,还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系统的控制和指挥,这就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投标合同,对项目进行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和指挥等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发展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步代不断加快和逐渐完善成熟,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必然的遇到了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开展,甚至制约了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前进。

1.1 缺乏管理思想,对建筑工程理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长久以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都只注重承揽更多的建筑工程,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雇佣一个包工头管理施工人员的浅薄层面上。对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忽视,导致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没有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反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以及拖延了竣工时间,反而无法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更有甚者,因为管理混乱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世巨大的损失,还损害了企业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1.2 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近年来,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我国中央以及各地方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都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和规定,并且制定了许多相关管理制度,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也加强了许多,但各建筑单位受惯性思维影响,对施工建筑仍采取“老一套”办法,使新出台的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实际。

1.3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远远落后于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程度,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也存在各种漏洞。如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节省企业成本,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的经费,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使管理人员短缺,常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状况,反而使管理人员无法彻底做好管理工作。不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缺少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管理工作不太相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移动性强以及每项工程都具有一次性特征等等。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人是管理的主體,在建筑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人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要对法律、技术、经营甚至是外语等知识都非常精通,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人员,但我国的劳动力大多数都是低端的体力劳动者,而经过专业系统学习,具有大量知识储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极其缺乏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缺乏,无疑成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一直呈现上升形势,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但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思维、体制、实施情况都无法跟上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步伐,甚至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了停滞状况,因此大大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不解决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筑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巨大的损失。

2.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起来决定性作用,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影响也是如此。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很大程上就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主观意识中就对建筑工程管理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对与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完工没有太大关系。即使认可建筑工程管理,也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难以改掉以前的工作习惯,盲目排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理管方法,或者对当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感到满足,不愿意耗时耗力去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和漏洞也不愿费心去完善,并对此视而不见。这些都属于主观因素,并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越来越低。

2.2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以外,对建筑工程管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如政府主管建筑行业的部门,对整个建筑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弱,这就是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另外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部门对建筑行业的监理体制不健全也是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这是由于我国对建筑行业和监理体制起步晚、发展缓慢导致的。

2.2.1 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施工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建筑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大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素质问题和施工机械设备养护维修问题。目前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技术水平都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常常达到不施工要求或无法按工程图纸的要求来操作,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甚至会出现返工现象,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必不可少。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出现损耗,这就是需要日常养护和维修。然而在许多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忽略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和维修,“重用轻养”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会影响到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可能会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2.2.2 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人是贯彻始终的主体,稍微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重大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人员技能素质的高低和发挥水平,都对工程质量起到重大的影响。正因如此,在上岗前对施工人员人进行岗前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操作流程,对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2.2.3 忽视工程核算

工程核算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成本问题。但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对工程核算不够重视,只一味的追求施工速度和进展,不仅使工程的质量问题无法保证,没有详细的工程核算,导致施工中出现很多没有预计到的问题,反而会延误施工,增加施工成本。

2.2.4 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因经机械设备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如今已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但施工机械施备本身也存在质量问题,如果购买不当,不仅无法保障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还可能会引起重要的安全故事,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除了购买时要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平时也要注重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一旦施工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维修,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2.2.5 建筑材料性能问题

建筑材料性能的优劣,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另一大因素,是除了主体人之外,最为重要的。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所谓的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并不是购买到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那么简单,建筑材料成本核算、建筑材料出入库数量清点、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的堆放位置和堆放数量、建筑材料的保存保管等都是建筑材料管理的工作内容。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是关乎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大问题和重点内容。

2.2.6 施工方法问题

科学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良,如果只一味的因循守旧,既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速度和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会制约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

3 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要全面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就要找出对存丰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通于创新这一基本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建筑工程管理,为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出谋划策,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3.1 建立全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

要良好的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要从建立全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做起。首先要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心里认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价值。其次,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在管理制度体系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理念和经验,思路和方法,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善,形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制度和体系,全面落实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指挥和控制作用,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前进。

3.2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要全面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和体系,就少了理念指导,这是建立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落实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前提。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一直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对实际建筑工程工作的影响和意义都不大,这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更谈不上发展和进步。因此要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突破,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并形成科学体系,以此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3.3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但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都无法满足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地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建设,吸收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加强管理部门的职能,革除弊端,科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据可依。

3.4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管理 人才

即便有了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也需要合格的人才来实施管理策略,完成管理目标,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始终离不开管理人才。施工企业需要大力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强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其发挥出原本的能量,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4 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还会出现新的问题,遇到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使建筑工程管理始终跟上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步伐,成为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甚至成为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燕萍.浅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3,(21):42-42.

[2] 张勇.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华民居,2014,

(18):383-383,384.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篇9

金溪交警大队教导员谷猛春

客运车辆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给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进一步加强客运车辆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多为群死群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负面影响大。如何加强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切实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一、影响客运车辆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

一是运营机制的转变对客运安全的冲击。由于运营机制的转变,道路客运体制呈现出多元化组合,车辆产权构成和驾驶人构成复杂化。过去道路客运由国营专业客运企业独家承担,由于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能较强,各项制度措施配套完善,客运驾驶人的学习教育和各项安全制度措施落实有力畅行。加之利益分配形式的不同,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都较好。而现在承担客运的“主力军”是个体车辆,国营专业客运企业转制,实行了单车风险抵押承包租赁责任制。客运车辆车主、驾驶人往往只顾挣钱,安全行车抛之脑后,甚至有的企业的职能作用退化到了只顾收“租”,其他一概不管的地步,出现了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带”。二是客运驾驶人构成复杂、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客运驾驶人的准驾技术要求相对过去有所降低,特别是中小型客运车辆驾驶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术熟练程度差,行车经验不足的。有的客运车辆车主受经济利益驱动,雇佣驾驶人用亲戚、朋友,费用支出低,这些驾驶人往往是技术素质差,混在客运驾驶人队伍中,给道路客运播下不安全的种子,埋藏交通事故隐患。

三是客运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据有关客运车辆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客运车辆机械技术状况不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约占客运交通事故总数的20%。这说明在新的经营机制下,个体车主、承包人及驾驶人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忽视安全,搞“短期”经营行为,而忽视车辆必

要的保养、维修。部分个体客运车辆老旧,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病车上路现象严重,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四是客运中普遍存在的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和人货混载等严重违法行为。超速、超载、人货混载不仅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而且往往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

五是交通部门对客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及客运线路审批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有的线路客源稀少运力过剩,有的线路客源多运力明显不足。这种客源和运力的不协调,往往造成争客抢行,或严重超载、超速或因乘车率低而发生甩客等现象,甚至由此引发治安案件。六是有的驾驶人是临时替班。客运车主或承包人长期雇佣的驾驶人如有病、有事,为了不影响发车,临时雇聘驾驶人,驾驶一天、两天,这些驾驶人往往对新接手的客运车辆的车况性能及道路状况等情况不熟悉,适应性较差,甚至有的是从异地临时雇聘的,由于异域流动,管理措施跟不上,加之长期欠缺安全学习教育和责任脱位,这些临时雇聘驾驶人只知道按天、按趟收取酬劳,责任心、自我约束力、安全意识弃之脑后。

二、加强客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构建和谐交通大格局的对策

(一)加强对客运驾驶人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客运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根据诸多交通事故的分析,就驾驶人而言,除了驾驶技术的原因外,思想素质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从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入手,运用正反面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遵章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是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要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内容,讲究实效。定期对辖区客运车主、驾驶人凳记造册分期分批进行安全知识、交通法规、职业道德等较为系统的强化学习培训,对违法驾驶人采取抄报制度和办班培训。

三是探索在新的运营机制下群管群防群治的新路子。客运企业要成立驾驶人安全协会等

组织形式,公布客运驾驶人违法举报有奖电话,作为群管组织和社会化管理的一种模式,在组织驾驶人学习教育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以及维护驾驶人的合法权益,充当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对客运车辆提高强制检验的频率,保障车辆技术状况的良好,预防机械事故发生。交警部门严把客运车辆检验关,技术数据不合格的决不放过,修理后再上线检测,直至合格,同时增加检测频率。客运单位要建立“例保”、“例检”制度,尤其是中长途客运车辆要建立强化“日检”和“趟检”制度,选派技术能力强的检验人员从事车辆检验工作,搞好检验记录,并定期对客运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进行拆解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杜绝机械故障而引发事故。

(三)加快客运车辆更新换代的步伐。客运部门在使用客运车辆过程中,要注意听取车主、驾驶人对车辆使用情况反映,如技术性、安全性、稳定性都较差的车辆,要立即更新,并向有关部上报。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管理上扶持客运“正规军”的发展,加快客运车辆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

(四)树立社会正气,取缔公路“三乱”,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交通部门要提高客运市场管理、客运运力安排的宏观调控能力,搞好客源和运力的协调平衡,做好客运市场的“源头”管理,并加强客运审批线路的实地考察,促进客运市场朝健康、有序、高效方向发展。

(五)加强路面检查管控力度。交警部门要划分责任路段,强化对客运车辆的路面管控和检查,对超速、超员、人货混装、车况不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时纠正,严肃处理。只有强化源头管理和路面纠查,使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把交通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从业人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期间,要对所有客运企业和

客运场站的法人、安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驾驶人开展一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客运企业负责人、相关从业人员和驾驶人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 ,想象美文下一篇:非常有人生哲理小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