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

力(共10篇)

力 篇1

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各项工作的主题和主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当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来进行,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

以学习力提升预见力。不审大势,难明方向。应引导各级干部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以清醒的头脑审视自身,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观察问题,善于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力求凡事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层,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引导各级干部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密切关注政策走势,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密切关注工作态势,全面把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学习力提升创造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应引导各级干部视发展为使命、把事业当追求,潜心研究工作、全心投入工作,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实绩。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谋划工作,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真心向基层讨教、诚心向群众问策、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科学确定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以学习力提升凝聚力。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应引导各级干部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永葆亲民为民情怀,真正做到与群众关系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感情无间隙。引导各级干部听民声、顺民意,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以学习力提升统筹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应引导各级干部切实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研究和把握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和人民群众心理心态、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导各级干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统一领导、富有活力、配套完善、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促进社会管理加快由防范型、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由运用单一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转变。作者为中共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委书记)

力 篇2

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越高, 党报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就越强。党报发行量越大, 读者就越多, 传播范围就越广, 传播力也就越大。而发行量越小, 读者就越少, 党报传播力也就有限。党报只有提高市场占有率, 所刊登的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入家入户。提高党报市场占有率主要是提高报纸的订阅量和零售量。

提高订阅量的主要原则包括:强化最优观念, 创新办报举措, 提高办报质量;打造发行队伍, 强化渠道建设, 创新发行举措, 提高发行质量;争取部门支持, 做好公关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统计订户数据, 留住原有订户, 吸引新增订户, 等等。

提高零售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零售意识, 开拓零售市场, 做好零售工作;增加“三贴近”新闻, 增加舆论监督新闻, 增加权威独家新闻;与当地邮政、城管等部门合作建立报刊亭出租营业并代销报纸;与各大超市、商店铺面、菜市摊点、肯德基、麦当劳等商家合作由其代销报纸;与所办子报捆绑零售、微利售报;与其他报纸合作套报销售, 共创双赢;积极策划、举办提高零售量的购报有奖活动, 等等。

提高报纸传阅率

提高传阅率是对市场占有率的有益补充。在发行量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报纸传阅率, 有利于提高报纸知名度, 有利于提高报纸的覆盖率, 有利于提高报纸的传播力。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党报传阅率。

首先, 可与社会责任感强的有良好信誉的商家合作, 由其订购党报赠送给订报率低的行业、部门、社区或广告商的目标客户等。例如可与中石油、中石化、银行、证券交易所合作, 由其购报后向相关客户赠报。也可与商家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向参与者赠报。

其次, 可将当天销售剩余的报纸赠送给一些目标社区或特定人群, 以优质新闻内容、贴心服务吸引部分人成为党报的订购者。

再次, 可向作者或新闻报料者赠报。当前不少媒体对作者或新闻报料者的奖励都是直接发放现金。党报可尝试将稿费或报料奖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现金奖励, 一部分是奖励报纸, 这样可使未订购党报的作者或报料者拥有党报, 已订购党报的作者或报料者可将报纸转赠亲朋好友, 从而提高党报的传阅率。

提高新闻转载率

提高新闻转载率是构建党报传播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党报的新闻被其他媒体采用的次数越多, 转载率就越高, 就越能体现党报的强大传播力。党报可通过转载率来提高传播力和提升影响力。“每家媒体的行政级别、所处地域和行业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媒体在传播效果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行政级别越高、覆盖域越大的媒体, 影响和作用也相对大一些;反之, 就小一些。此时, 转载就成为突破覆盖域限制、提升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党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新闻转载率。

其一, 刊登重大独家新闻, 这是提高党报新闻转载率的重要途径。党报刊登社会关注度高的独家新闻越多, 其转载率也就越高。因为“新闻发布新不新、内容好看不好看、叙述精彩不精彩, 是增强党报传播力、提高影响力的关键。” (3)

其二, 利用网站将党报的新闻向外传播。“党报要增强传播力, 需突出抓好现代传播体系建设, 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传播模式, 加强新闻网站建设, 积极开辟手机报、电子报等新的传播渠道, 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传播快捷的现代传播体系。” (4) 可在《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开辟博客、微博, 将党报的新闻向外推介。

其三, 在所属子媒刊登重要新闻的导读, 吸引其读者关注党报、订购党报。

其四, 成立对外联络部。一方面, 党报可与省市以外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建立通联关系, 彼此互换新闻稿件。因为“一家媒体的覆盖范围有限, 通过内容联动, 功能互补, 就能有效扩大媒体的覆盖极限。” (5) 另一方面, 党报可尝试与境外媒体合作, 利用其发行渠道直接影响境外读者。

提高利润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一年比一年高, 就意味着党报的利润一年比一年提高。党报经营利润逐年提高, 就可以在发行费率上享有主动权以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就可以适时扩版增加新闻信息量以利于提高新闻转载率, 就可以有足够的财力开展赠报以利于提高传阅率, 就可以提供优厚待遇以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更好地提高传播力。如果党报没有利润能力, 赠报越多, 发行成本就越高。而亏损越大, 就越不利于留住人才, 就越不利于提高党报传播力。

若想提高利润增长率, 就要做好成本核算、资金核算、利润核算等经济核算, 就要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净利润率等。其中提高利润是核心目标, 利润是评价党报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党报提高利润应从开源节流入手。

“开源”主要是指提高收入, 提高收入就意味着增加利润:一是努力提高广告量, 要拓宽广告收入渠道, 要创新广告经营方式。二是适时适当适度地扩大党报产业规模, 多渠道寻求经营创收, 成立能赢利的经营部门。例如对于富余人员要进行合理分流, 从另外渠道搞创收。若党报录入 (照排) 、校对、美编过多, 可分流出一部分人员成立文印部, 对外承接照排、打印、设计等业务。三是开办印刷厂与物流公司并做强做大。四是进行资本运作, 谋求产业升级, 寻求发展新空间。

“节流”主要是指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利润:一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报社当前和未来工作人员的需求量, 如果管理岗位过多或工作人员过量, 就会增加成本开支。

二是采编部门的编辑记者、出版人员要提高经济成本意识。记者外出采访要自觉保护好报社的摄影器材、交通工具, 要提高采访效率, 自觉缩短出差采访时间。编辑要自觉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努力在电脑上把稿件修改妥当, 减少出样次数, 节省纸张, 出版人员要注意爱护电脑、打印机、出样机。

三是党报全体工作人员要自觉减少使用报社电话进行私人聊天, 杜绝煲电话粥。上洗手间要自觉节约用水, 下班要自觉关灯关电脑关空调以节约用电。

四是党报所属印刷厂员工要自觉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工时耗费, 减少纸张、油料以及动力的耗费, 减少次品和废品, 减少各种非生产性支出等。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要对印刷设备、动力系统自觉进行维护。例如广西日报社印刷厂引进的德国曼罗兰公司GEOMAN双幅面彩色印报机, 最高印刷速度为60万对开印张 (双面彩色) ,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印报机之一。如果不自觉维护, 一旦设备损坏需要维修将价格不菲。

五是发行和广告部门要自觉做好订报费与广告费及时到账, 防止订报费与广告费被拖欠。否则就不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 资金周转越快, 年利润率和年利润量则增长越快。如果广告商拖欠广告费或各地发行站拖欠订报费, 就会影响报社资金的周转速度。若广告费和发行费没有及时存入银行就会减少报社的利息收入, 或只存活期不存定期也会减少利息。但如果能将闲置资金用于资本运作, 将会获得更多利润。

摘要:构建党报传播力, 除了需要学习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外, 还需要采编人员高度自愿地贯彻报社关于提高传播力的决策部署, 高度觉悟地创新提高传播力的方式方法, 高度坚定地为了提高传播力而克服各种困难。具体而言, 需要提高党报的市场占有率、报纸传阅率、新闻转载率、利润增长率。

关键词:自觉力,市场占有率,报纸传阅率,新闻转载率,利润增长率

注释

1 刘汉宏:《有效开拓新闻源》, 《新闻战线》, [J], 2012年第4期

2 杨秀国:《从蝴蝶效应看转载的影响力》[J], 《新闻战线》, 2009年第9期

3 (4) 汪谷震:《党报创新:一个提升、五个更加》[J], 《新闻战线》, 2010年第12期

产品力、品牌力和销售力的关系 篇3

第一,要从品牌和产品的关系说起,电器行业历来都是依靠创新和技术升级来驱动整个市场消费的。手机从最初的大变小,单色变彩色,电话功能变为照相等多功能,多功能到智能等,每次的创新和技术升级都带来了品牌的更迭,从摩托罗拉到诺基亚,从诺基亚到三星,从三星到苹果。也就是说电器类或者说手机类的品牌更迭,从来都是与创新和技术升级相关的。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结论是,一定是产品力驱动品牌力,经营好品牌的关键是把产品的创新和技术升级做好,把产品力提上去。

第二,看单品领先和品牌稳健经营之间的关系,产品力的提升要依靠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进行研发,特别是创新技术有时并不是和投入完全成正比。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做到一直在一个领域里不断取得领先,所以为了始终保持经营的稳健,就需要在单品领先的战略下,进行多品项、多价位的产品覆盖,形成多品牌多产品群。这样即使有一个单品受到影响,也不会对整个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宝洁就做得很出色,多品牌和多产品策略,使其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第三,成熟期的产品,如何在技术创新升级空间不大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发展?品牌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表现,最终的驱动力是产品力、品牌力和销售力的合力,在产品力一定,品牌力又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出效果的情况下,只有大力提升销售力。销售力的加强来自三个方面:销售队伍、客户网络和推广策略。建设一支高执行力的销售队伍,搭建一个广而深的客户网络,立体整合的推广策略,不断地把渠道做深做透,真正实现可口可乐所倡导的买得到、买得起、买得乐。在空间、价格、情感上都占据了消费者最好的资源,这样即使在产品力和品牌力不变的情况下,做好销售力,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看清了三星的跌速现象,也看清了品牌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白了这些就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

力 篇4

《太保服务管理创新理念》让服务文化在创新中牵动人心

太保服务的特征

定位――太保服务发展的最高境界

服务――是太保唯一产品

客户――员工的衣食父母

有偿服务――无须感谢

案例:这个重点中学的老师客户怎么这么没有素质? 关注――在意每一位客户的感受

尊重――客户的地位至高无上

自信――每位员工都代表太保

情感――让客户感到欠太保的文化――营造一种服务高尚的氛围

案例:太保文化是否真的深入人心?让服务要诀在创新中导航

热情――使客户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协作――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服务

礼貌――让客户享受至尊至善的礼遇

负责――为客户提供负责到底的服务

快捷――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准确――为客户提供恰当到位的服务让服务体系在创新中完善

服务体系――完善的系统管理

服务礼仪标准化

服务形象规范化

服务环境优美化

服务流程人性化

服务制度系统化

优质服务的基本设计――对外服务和对内支援 鲜明个性化的香港太保服务――差异化 呼叫中心的随叫随到服务――便利快捷 识别系统的规范与统一――品牌让服务形象在创新中光亮

完美的整体服务形象――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体

孙岚打造企业卓越服务力系统导师 太保形象――赢得公众的至要

员工形象――太保的第一“门面”

管理者形象_太保形象的防护衣让服务环境在创新中优雅

案例:保险公司5S导入创新思路

装饰――让太保美起来

环境――给客户尽可能多的方便

核心――专业化的环境管理省心省力

6.让服务窗口在创新中明亮

大堂服务――让每位进入太保的客户留下 柜台(电销理赔出单)服务――让每位客户满意 服务――24小时风雨无阻

7.让服务特色在创新中突出

职业化服务――训练有素、规范化

赔付服务――无形与有形服务组合的系统 个性化服务――度身定做、量体裁衣 电子化服务――超越时空、个性化

8.让服务培训创新中主导

培训的地位――领导重视、行员积极 培训的内容――源于实践、更新知识 培训的形式――分级培训、注重实效

9.让服务人员管理在创新中超越 服务人员的选择与培养――不拘一格 服务人员的组织――紧密一体

服务领导人员――管理讲究全面

服务人员的管理――强调团队

服务人员的督导――着重日常

10.让服务制度在创新中改善 制度治行――香港太保管理的精髓 岗位责任制――管人的尺度和标准 服务纪律――严格分明的员工奖罚尺度 服务廉洁制度――以法律为支撑的管理屏障

11.让服务安全管理放心

力 篇5

摘要:一个年轻的团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作保障,教研组是老师成长的最基础的摇篮,作为教研组长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努力,努力在教育教研事业更上一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研组管理教师成长

我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岁。年轻人的朝气,年轻人的敢闯敢拼的勇气使我们这个团体在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团队气氛异常兴奋。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首选策略d来d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各学科教研组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核心组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基层的组织,所以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严格的教研管理制度、扎实的教研过程、浓烈的教研氛围、丰厚的教研成果,形成了我校特有的一种教研文化。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在这种教研文化的熏陶下,得以迅速成长,教研组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对于“教研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话题,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优秀的教研组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

每个年轻人或多或少的喜欢随性而行,我们语文组可谓是占尽了文科生的洒脱的一面。当我们在讨论管理细则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越是严格就越能促进大家的成长。于是在尊重大家意见的同时我们制定了《教研组管理细则》的《教研组长基本职责》等管理制度,对教研组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如《教研组管理细则》有“教研意识”“教研计划”“教研过程”“教研成果”四大项16个子项组成。这学期我们还按《细则》进行自评互评打分,学校组织专人对教学六认真做认真细致的检阅。如:将优秀的教学反思和有价值的学习笔记在全校范围内拿出来展览,还督促教师本人将其形成论文或发表或收藏;有获奖的论文学校还会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和奖金。以此推动和激励各教研组的教研行为,增强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在这个制度下,每位教师成为教研主人,每个教研组成了群众性合作研究的共同体。我们语文教研组牢记科学育人宗旨,以凸显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特征,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德育评价方式、多维育人途径等领域里进行了系列研究,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都是十分认真地、主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各项教研活动,而且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果。每个学期都有人参加县级、市级的说课和赛课以及各种论文比赛均获得很好的成绩。

二、彻悟新课改理念,倡导读书学习

要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老师们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领悟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新理念,这是实施新课改、促进其专业成长的关键。为此,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率先提出了做学习型教研组的口号,教务处也配合这一行动,在每周一的下午作为语文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让老师们在“读书学习”中长见识,在“相互交流甚至争论“中促成长。

(一)读新课程标准

让老师们领悟语文课程新要求。课程标准是指导老师们走进新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组内开展了“读课标,走近新课程”的学习活动,要求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只要任教了本学科,都必须认真学好这一纲领性文件。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到权威网站下载专用的《新课程标准》,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务必做到“熟记课标”,必要时,学校还会组织相应的考试作为督促。

(二)读好书好文

为老师们从事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老师们说,教语文学科新教材真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有非常宽泛的知识,认为以前在学校学的知识太不够用了,特别是过去学科“分界线”太明显了,很不适应课改形势要求。过去教语文课,老师只需掌握“段落层次结构、字词句”就行了,可现在在“语文即生活”的浪潮中,光有这些条条款款远远不够,因为本学科教学教材涉及到许多诸如自然科学、社会生活、法律常识、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是老师自身不注重学习,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就不能胜任这个学科教学。这既是来自一线教师的真切体会,也是当前绝大多数老师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身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习惯了过去单一封闭式学科教学方式,突然在生活话中教学就显得极不适应。为此,我们倡导和鼓励老师们多读书,并要求每位老师每学年必须读一本有语文德教育的书籍,经常性阅读不少于2份的教育专刊。在认真学习这些好书好文的基础上,每一学期还必须向教研组内的老师们推荐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推荐时先介绍这篇文章或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再介绍自己读后的感受并写好总结与反思。教师自身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成长。

三、实实在在教研,“推”“敲”教学技艺

教研不需要花架子,不需要马虎应对。我们教研组非常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教”,让老师们在教研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此锤炼其精湛的教学技艺。自2007年以来,我们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了系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一学期一个研究重点,如“语文课上如何体现师生的‘双主’地位?”“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等。2010年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围绕这些重点,我们开展了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拿来式”教研

在自身教学经验为零的情况下,我们购买了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的优质录像课和人教社出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全书,先是组织老师们认真观看讨论,再是引导老师们领悟别人是怎样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中去的,学学别人有哪些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将之“拿来”,直接效仿,初步感受新教材该怎样上。

(二)“尝试性”教研

在对新课程教学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组内每个老师都要上一节尝试性教研课,体验语文课教学采用生活化、活动化等教学方法带来的教育效应。在此基础上,每学期组织一轮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社会的教研课,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针对某一个教学案例,通常要完成“研-备-研-教-评-写”六个教研环节完成。即:每一案例主执教人在备课前,与备课组长一起研究初步教学策略;然后独立备课,写教案;接下来,将备课的情况与同组教师商讨,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同组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具体实施教学;教完后,同组教师再一起评议该课的得与失,并写出教学反思,以促进以后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共享型”教研

这是比较高层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通过校“论坛”为教师搭建课改实践交流的平台,对好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给予推介,以实现资源共享、共促发展的目的。我们学校每一学期组织一次“新课改带给我的收获论坛”活动,如“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和孩子们一道成长”等每一个话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至目前,我们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场这样的“课改论坛”活动,每一次都会有教学代表为中心发言人。其基本做法是:每场“论坛活动”,先由主持人抛出“焦点问题”,再由中心发言人联系具体的教例,就主论题陈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接下来由他其老师针对中心发言人的陈述,交流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经验,可现场质疑,持不同观点的还可互动争辩;

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教师的教学技艺提高了,我们语文组就有韦老师执教了县级、市级公开课,还多次获得各类教育教学论文的一二等奖;曾老师等成为“新竹工程”的中坚力量;我和金浩也多次参加各类赛课活动,先后取得优异成绩。

四、培养教科研能力需要课题实验

在课题中发展教师,这是我们教研组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我们要求老师们学会“关注问题(学生的现状)--理性思考(问题成因)--确立课题--研究解决办法”。语文课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教学效果是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检验的。学生的知行不一,是语文课程改革需着力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教研组在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将研究的视线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开始做语文课堂实效的课题研究。于是在2010年下期,我校和镇上的九龙山初中进行了结对教研。我们主要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相同的课题让至少两位教师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上课之后两所学校针对不同老师的课堂摆出亮点、提出问题,加以分析。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在一次次的教研中,先后形成了近20篇总结性文字,各个老师也从中收获颇丰。

为改观学生“‘课内激动’――假相;‘课外不动’――真相”的现状,我校又采取了“拿来式”的方法,早在2008年我校在王校长的支持下就花费大力气到“东庐和杨思”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为我校带回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指导方法,我们深知高效的课堂需要学生主动的思维,主动的学习。于是我们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先主动去学习,然后针对学生在第一次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收集后作第二次备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在期末考试中与同期相比效果就大不一样,我校现任校长汤校长也担任了语文学科的教学,通过我校实实在在的教研,汤校长被全组人员推选参加了一次“有效课堂论坛”活动,最后获得了一等奖。

两个课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近三年就有6人(我校语文老师共7人,有一人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新教师)获得开县教委组织的各级各类形式的表彰。

五、探索发展新路,促进专业化成长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语文课教学行动研究和课堂实效课题的实验研究,让老师们有了成就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高了,用老师们的话说,语文学科教研组最有吸引力。说实在的,无论是严格规范的教研制度,还是创造性扎实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在探讨“如何借助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让教师在教研组这个“摇篮”不断成长。回顾近几年的教研组工作历程,我们总结出了“四子”管理策略,得到了教研室及同事们的认同:

(一)新手上路壮胆子

不管是新老师还是抱有老教育教学思想的老教师,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敢于实践敢于思考,于是我们做到的两多:

一是多给锻炼机会。按学校惯例开学第一、二周,都要组织听新进教师和改科老师的摸底课,校内教研课、优质课尽可能地让“新老师”上。如今年春季学期,我校和九龙初中在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就是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陈老师上课。新老师的激情和热情是这节课的亮点,陈老师也得到了激励。就这样上课研究的机会多了,这些“新手”对本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就基本熟悉了,也能在近短时间内入轨上路。

(二)是多鼓励壮胆

“新老师”上教研课总是胆怯,怕上不好。我们组内的每位老师都会热情地鼓励壮胆,让“新老师”抛开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愉快地参与“教”“研”活动。如邓老师是个比较胆小的老师,常说“一见有人听课,心就发抖,课堂上就不知所措了。”我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的领头人,一个劲儿地鼓励她,并与教研组其他老师们一起帮她分析教材,一起设计课件脚本,一连听了四次试教,每次上下来后的第一句就是“你很不错,今天的课堂驾驶很好”。在教研组老师们的鼓励声中,她成功了,她执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一举夺得九龙山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骨干教师压担子

我们组的韦老师是重庆市级骨干教师,她是领衔本学科教研的中坚力量。为了让本教研组研究有成效,她更是主动地给自己压担子,如骨干教师每年必须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不少于一篇的学科研究论文或案例;除教研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外,每学期每人必须上一节展示课;每学期必须指导自己的徒弟(师徒结的“对子”)上好一节研究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和一篇案例反思。通过“压担子”的做法,“逼”着老师们强化研究意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勇于创新找点子

要让一个教研组有活动力、有实力,就需要全组老师们不断创新,并找到创新的点子。无论是教研组长,还是语文课教师,都要善于发现语文工作的新问题,要善于研究解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法,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敢人为先的创新胆识,尤其是育人效应不能只满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评价一个老师的语文课是否有实效,就要看这节课是否有创新性的指向生活的育人价值。如陈老师执教《海燕》公开课,集体备课时,有教师建议:除了借助多媒体的画面,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海鸥海鸭等海鸟胆怯的情态。陈鹏老师本来就是一个肢体语言很丰富的老师,全组都觉得这个创意很不错,陈老师很流畅的将这节课展现出来里面,不但有型,更有神。这节课篷壁生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敬业奉献闯路子。

要闯出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子来,还需要教师本人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只有敬业,才有“闯”的动力。怎样才能“闯”出点名堂来呢?我们是这样要求的:

1、是要勤于学习,善于将先进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2、是要养成实践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才能使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3、是要有认定目标、执着追求、不怕吃苦、契而不舍的精神。做教学研究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尤其做育人研究工作,更是艰巨而复杂。作为语文课教师,一定要有“为了孩子,乐于奉献”的思想情操,让苦乐相伴、学研同行,才能推动教研组整体发展,校本教研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这是我们在从事教研组管理中所获得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成果。

专注力训练教案 篇6

1.听故事回答问题 “老师头顶的蜜蜂”。

小刚和小红是同桌。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小红认真地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看着黑板上的每一道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而小刚呢,虽然也想好好听课,但是一听到窗外有鸟叫声,就情不自禁地想看看这鸟长得什么样;一听外面有人大喊大叫,他就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还不时地用手摸一下衣服兜里的乒乓球,想着一下课就马上去抢占乒乓球案子。突然,他看见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在老师头顶舞来舞去的,那蜜蜂嗡嗡地跳着“8”字舞,可有意思了,他不由地笑出了声。老师看见了,要他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下他可傻了,老师讲什么他一点也没听进去,低着头,红着脸,紧张得不知所措。老师批评了他,然后要同桌的小红回答同一个问题。小红干净利落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满意地笑了,然后对小刚说:“你可得好好向小红学习啊尸小刚惭愧地坐下了。

(1)小刚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小红为什么能回答老师的提问?(2)小刚应该向小红学习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老师依次念一些事物名称(小猫、白菜、黄瓜、苹果、长颈鹿、西红柿、黄鱼、松树、蜻蜓),让学生听到动物名称拍一下手,听到植物名称拍两下手。3.注意的广度训练 1. 火眼金睛

找一些大小相同的玻璃球(或珠子、豆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用盖子把玻璃球盖上,不让对方看见。这时,告诉学生要注意桌上玻璃球的数量,然后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示一些玻璃球;让学生说出这些玻璃球的数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看他能说对几次。2. 用五秒钟看一些东西,如书桌上的东西、橱窗内的东西,然后闭上眼睛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越具体越好。4.注意的稳定性训练

3. 1.听觉训练:找一个闹钟,让学生听它的滴答声,并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念10个,反复做8遍。

4. 2.视觉想象训练;首先在大脑中想象一个点,在这一瞬间除了这个点外;头脑中什么也不想,然后再延长这一点使点变成直线,然后再在大脑中描绘成旋涡状等的简单图形;这样每隔一天,让图形复杂些,并用心多描绘几次,连续做十天。

专注力训练教案2 1.听故事回答问题 “毛主席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小时候非常爱读书,学习也非常刻苦,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三字经》等当时私塾里学的课本。上学后,老师每次留的作业他都能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次,他为了养成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便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看书。开始时,他总是受到别人说话、走动等声音的干扰,眼睛也不自觉地转向周围的人。但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要走神,认真看书。时间长了,别人在旁边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他,渐渐地养成了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此,他的学习成绩更好了。

问题:(1)毛主席小时候为了养成读书时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是怎样做的?(2)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受干扰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你会怎么去做? 2.教师拿出一叠纸,请一名同学来数,在数的过程中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5+8=? 7+9=? 这样反复三次后,问学生共数了多少张纸? 3.请同学读短文回答问题:

未来的汽车体积小,功能多,而且可以在水中和陆地行使。车身上的油漆可以变色,是按照季节的不同而改变的。夏天,车身是浅色的,可以防止太多的阳光;冬天,车身会变成深色,以吸收更多的阳光,使车内保持温暖,行使时没有噪音。未来的汽车不需要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等,完全由电脑控制方向和速度。当发现前方有汽车或行人时,电脑会自动把车速减慢或把车停下来。未来的汽车里有电视、电话和雷达装置,能够把几公里内的交通情况,随时提供给电脑,以选择最佳路线。那时人们开车时,可以用电视电话来办公,也可以闭上眼睛睡大觉。

未来的水陆空三用汽车更神奇。当高速公路上汽车很拥挤时,这种车会展开翅膀飞过拥挤的道路,然后降落在车少的道路上继续行驶。如果人们想去大海,把车开到海上,车就会像游艇一样在水上高速前进。

问题:(1)未来的汽车与现在的汽车有什么不同?(2)未来的水陆空三用汽车是什么样的?(3)你想象中的未来汽车是什么样的? 2请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想一想:

力 篇7

关键词:保险营销人员,胜任力冰山模型,胜任力研究

1 胜任力和胜任力冰山模型

1.1 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作为特定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 当时美国在选拔外交官员的过程中遇到困惑, 他们从众多具备高学历和优秀教育背景的群体中选拔出来的外交官员, 在实际的外交工作中表现总是差强人意, 甚至有时候“非常令人失望”。针对当时的现状和困境, 美国国务院启动了优秀实践业绩人员选拔的研究项目, 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邀请到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 (Mc Clelland) 博士, 针对优秀实际工作业绩的人才进行预测和选拔方法的研究。麦克莱兰博士在此项研究项目过程中, 提出了胜任力研究的关键性理论和技术。1973年, 他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than Intelligence》的文章, 文章指出胜任力作为一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能将基于某种工作的优秀人才和普通从业者加以区分, 这种能力可以是“动机、态度、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个体特征, 同时这些特征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可靠的测量、计算, 其结果能够将优秀人才和普通从业者明显区分开来。

1.2 胜任力冰山模型

胜任力模型 (Competency Model) 是担任组织或企业某一任务角色所必需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 它是完成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力。对胜任力模型研究颇有建树的是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博士, 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工作中的胜任力:优秀绩效的模型》中, 认为从业者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下获得良好的工作表现和优秀的业绩, 个性特征是其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两人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胜任力研究, 选取200多种管理工作和300多种管理行为作为研究样本, 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 (The Iceberg Model) , 如下图所示。两人将从业者的胜任力比作冰山结构, 分为水上可见层和水下隐蔽层, 水上可见层包含了诸如学历、知识、教育经历等容易辨别的能力, 即麦克莱兰所说的“基准性胜任力” (Threshold Competencies) ;水下隐蔽层包含自我特质和自我动机等表面上不容易辨析, 需要通过特定的情景方能加以展现的个人能力素质, 即麦克莱兰所指的“鉴别性胜任力” (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ies) 。

2 保险营销人员胜任力分析

2.1 保险营销人员的基准性胜任力

保险营销人员的基准性胜任力, 包括从事保险营销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是应具备的基本胜任力, 如同冰山水面以上部分, 是显而易见的, 是比较容易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的能力, 这种基本胜任力不能区分高效者和普通者。作为保险营销人员, 担任保险营销的任务角色, 必须要精通各种保险业务, 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 包括保险理论知识、保险行业政策、保险产品知识、保险业务流程、市场营销理论、市场分析能力、市场洞察力、表达能力、咨询能力、销售策略和技巧、基本保险销售技能、客户服务能力、保险销售经验等。

2.2 保险营销人员的鉴别性胜任力

保险营销人员的鉴别性胜任力, 它包括保险营销人员的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成就动机, 这部分是隐性存在, 隐藏在深处不容易被察觉, 如同冰山水下部分, 此部分才是区分高效者与普通者的关键。

(1)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处于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个人投射给其他人的形象或印象, 它包括社会角色的认知、行为、期待、评价。表现在保险营销胜任力上, 具体由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要素组成。

(2)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 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对于营销人员而言, 倘若不能正确的自我认识, 对自身的估计和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 久而久之形成的自满或自卑的心理特征, 将不利于保险营销工作的开展。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认知胜任力具体表现在适应能力、自觉能力、自省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

(3) 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 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而成功的保险营销人员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优秀特质, 这些特质决定着是否适合保险营销工作, 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保险营销人员。具体包括自信心、恒心、耐心、乐观积极、责任心、诚实守信、工作态度、亲和力、爱心等要素。

(4)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 不仅乐意去做, 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在众多的职业群体中, 保险销售人员是较为特殊的, 他们面对的工作极富挑战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 随时准备承受不确定的工作结果, 工作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压力之下, 如果没有强烈的成就动机, 保险营销人员容易遭遇困难就会产生懒怠甚至放弃的消极心理。

3 提升保险营销人员胜任力的策略

3.1 严把招聘任用关, 甄别鉴别性胜任力

全球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中国的保险行业代理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 保险营销人员的高频率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家寿险公司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恶性循环, 形成了不稳定的用人局面。如何才能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 处于源头的招聘和任用环节是解决模式问题的关键点。要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就必须遵循人—岗匹配原则, 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岗位上,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决定保险营销人员是否成功的关键不在胜任力冰山模型的冰山以上部分, 而在冰山以下部分, 尤其是营销保险人员的成就动机和特质。如果这些胜任力不在招聘环节进行严格地筛选, 而把其放在后续培训和职业发展上, 那么组织不仅耗费巨大的成本, 而且收效甚微。在招聘的环节按照保险营销人员的鉴别性胜任力标准, 严格挑选适合保险营销岗位的具有保险营销人员胜任力的员工, 而这种胜任力是很难通过后续的培训进行改变的, 也是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辨别性的重要胜任力。招聘环节应根据营销人员的胜任力需求, 针对应聘人员鉴别性胜任力的特征, 设计科学的结构化题库, 提出有效的鉴别性胜任力面试问题, 旨在重点考核应聘者胜任各个岗位的关键性个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同时, 应重视对所有应聘者考核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挖掘, 使得人员到达最优化配置。

3.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提升鉴别性胜任力

我国保险营销人员流失率高也是普遍的现象, 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保险营销人员满怀激情入行, 灰心丧气离去, 在流失的营销人员中不乏素质高、技能强、表现优秀的员工, 为何优秀的营销人员能够走进来却留不住。目前, 我国保险营销岗位管理上普遍呈现出大量增员、严格培训、低保障严淘汰等显著特征, 在这种营销管理模式下缺乏对保险营销人员足够的人文关怀, 没有帮助营销人员对自我进行评价和分析、对发展路线进行牵引和指导, 保险营销人员鉴别性胜任力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造成了保险营销人员职业安全缺乏、价值评估匮乏、发展前景黯淡的不稳定心理状态。因此鉴别性胜任力的提升也是稳定营销队伍, 促进营销能力的必要途径。目前一些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开始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 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员工规划适宜的职业生涯目的是为了通过规划求得职业发展, 制定出今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平台, 并且拿出攻占各个平台的计划和措施, 而自己则按自己的规划去充电, 使自己的薪水和职位得到提升。组织则通过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来谋求组织的持续发展。保险营销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员工提升胜任力, 促进营销人员自我认知, 探我所爱、寻我所需、做我所能、探我所适, 确立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 明确营销人员的角色权利、角色义务、角色规范。

3.3 建立有效层级培训, 提升基准性胜任力

保险营销人员的基准性胜任力相对鉴别性胜任力而言, 是较为容易获得提升和发展的, 也是目前各保险公司普遍比较重视的部分, 我国各大保险公司在开发培训系统上投入大量成本, 基本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培训系统。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培训系统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效度。根据保险营销人员各种层级序列的胜任力, 建立不同的层级序列胜任力模型, 各个层级胜任力模型是不一样的, 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一样, 因此, 一方面必须以各层级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模型为基础, 开发各个层级符合提升对应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体系, 根据具体层次和发展阶段的需求, 拟定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项目, 提升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培训效度的跟踪与分析, 确保培训体系对员工胜任力的提升效度和广度, 若效果不理想, 则需对培训内容进行改进, 甚至重新制定培训项目。同时, 为提高培训效度, 还可以重复招聘阶段对从职者进行胜任力再评估, 进一步挖掘从职者的优势和弱势能力, 归纳出各层级各阶段从职者的能力短板, 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个人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 提升组织培训的整体效力, 达到职员个体和组织整体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院编委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方羡辉.浅析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 2009 (4) .

[3]崔冰子.关于胜任力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09 (2) .

思想力精神力知识力 篇8

《星星点点》书系是国资委研究中心持续数年来,为国家重点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高层管理者开办的高端讲座的成果汇集,由刘吉、茅于轼、厉以宁、迈克尔·斯彭斯、王蒙、余秋雨、任继愈、柳传志、张瑞敏、汤一介、周国平、曾仕强、潘承烈、龙永图、加里·德克斯、周其仁、温铁军等数百位中外名家就当今世界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社会科学的宏阔视野或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上去端详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脉络及其功用与价值,并借助大师与专家交汇的机缘阵地(讲座平台),碰撞、激荡而呈现出来的思想盛放。讲座以经管为主,兼容并包社会科学多个领域,且深入浅出、平实厚重,融深厚的学理、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境界以及人生智慧于一体。每一讲均是各学科或社会实践领域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动态信息和最新思想创新成果,是一部反映大震荡、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经典。

书系以其高端定位、跨界交流、长周期推进等鲜明特色彰显其思想力、精神力、知识力的核心价值和特异性能。

核心价值之一:思想力

新的千年更替,当代中国正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转型。这一历史转折的大变革时代,是特别需要思想,也是特别能产生思想的时代。讲座首开第一讲,刘吉院长开门见山,发出了引人深思、扣人心弦的世纪之问: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什么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或者说开天辟地的变化是什么?刘院长认为,20世纪最根本的变化不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不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即脑力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才是最根本的变化之一。紧接着,刘吉院长入情入理分析并论证了具有独特视角、独创思维的20世纪的“五大变化”。艾丰老师一语破的,点评世纪特征:20世纪,可以说是一个对抗的世纪,是人类社会的对抗发展到顶峰的一个世纪;21世纪,从总体上看,应该是一个协调的世纪,并以“十大协调”清晰勾勒出21世纪的大思路、大战略。曾仕强教授深入剖析中华文化之传统,力透中华管理思想之精髓,从而推导出世纪使命: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取得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21世纪,中国人要承担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管理理念弘扬到全世界去;21世纪是什么时代?21世纪就是用中华哲理善用西方科技的时代。任继愈先师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前进的动力来自人民群众的需要。满足了大的需要,历史就前进一大步;满足了小的需要,历史就前进一小步。还有诸如21世纪国际大趋势、全球化最新进展、中国现代化战略等,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宣示:中国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接下来又将走向何处?未来我们将做何选择?

百年巨变、百年特征、百年使命,坚实奠定了《讲座》书系深厚的思想根基,百讲名家纵深千年世纪,探索求真,寻求让历史告诉未来;百期讲座,宏论滔滔,思想激荡思想,思想启迪智慧,智思引领航向。

核心价值之二:精神力

著名作家王蒙在演讲中谈到自己人生的真实感悟时,把学习置于首位,并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快乐,是精神的一种成长。受教育的目的,正如加拿大名家石滋宜先生所指出的教育的目的一样,那就是:其一,培养如何学习和掌握学习的速度;其二,培养有独立思考的创意人;其三,培养心胸宽阔具有成熟人格的人;其四,培养能够享受人生意义的人。细细盘点,系列讲座蕴涵了丰富的滋养人类精神的“心灵鸡汤”:于光远老先生的“喜‘喜’哲学”——如果有人想让你不舒服,但你不难受,他就失败了。成思危副委员长从政之德:多研究,少开口;多办事,少出头;多学习,少应酬;多协商,少独谋。刘吉教授的治学原则: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董事长做人做事法则: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尽量往低处走,让着别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像山一样挺立在那儿。周国平教授的人生哲学:人活着不只是满足生存的欲望,而应该有一个比生存更高的目标。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将他的立业之要高度浓缩成六字真言:简单、专注、持久。万科董事长王石所践行的企业经营之道是追求一种“比人的生命更持久的‘企业文化’”……

从大师讲堂上,我们学到的远不止是普通的知识,也不只限于领悟学科的精神,把握学科研究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收获名家从政、治学、立业、为人处世的真经,特别有益于人的精神成长。

核心价值之三:知识力

《星星点点》书系举时代之思想大家,横跨社会科学的多学科领域,以思想的大开放构建学科的大融合,是一套全面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建立平衡型知识结构的经典读品。百期讲座,名家会集;视界宏阔,立意高远。且看周光召之于知识管理创新、江平之于法律环境构建、任继愈之于历史研究、汤一介之于哲学思辨、张五常之于经济解析、乔羽之于音乐创作、刘大为之于艺术创意、熊光楷之于军事观察、刘长乐之于香港构想、王蒙之于人生感悟、余秋雨之于文化辨析、侯彦成之于古玉鉴藏、六小龄童之于西游文化、洪昭光之于健康养生、方立天之于佛教智慧、柳传志之于企业实践……每讲内容均浓缩了名家经年历久的思考和探索,积淀了珍贵的名家思想妙品。其大开放的思想体系、兼容并包的大学科风范,别具一格。

一套书在手,文史哲通学,身心德兼修,尤其便利于读者准确洞悉世界动态、深刻领悟中国变革、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全面提升素质,修炼复合型、全能型本领的真功夫。

远视力检查 篇9

Examination of distant visual acuity

【适应证】

1.眼科就诊及其他科室要求会诊的患者。

2.健康体检。

【禁忌证】

1.全身状况不允许检查者。

2.因精神或智力状态不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可选用对数视力表、国标标准视力表、ETDRS(早期汉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前两种视力表的检查距离为5m,后者的检查距离是4m。视力表的1.0一行应与被检眼等高。视力表的照明应均匀,无眩光。可采用自然照明。如用人工照明,照明强度为300-500lx。

2.两眼分别检查,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时用挡眼板遮盖一眼。如受检查戴镜,应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镜视力。

3.下面以国际标准视力表为例叙述远视力检查方法。该表分12行,能看清第一行为0.1,第10先为1.0,第12行为1.5。若能辩论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辩论第9行半数以下视标时则记0.8+;如能辩论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辩论第9行半数以上视标时则记0.9-。

4.如被检查者不能辩论视力表上最大视标,可移近视力表,直至看清第1行视标(0.1),记录视力为0.1×被检查与视力表的距离(m)/5,例如在2m处能看清0.1,视力为0.1×2/5=0.4.5.如在1m处不能辩论最大视标,则检查指数(counting finger,CF).嘱受检查背光而坐,检查者伸背光而坐,检查者伸手指让被检者辩认手指数目,记录其能辩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指数/30cm或

CF/30cm。如果在眼前5cm处仍不能辨认指数,则检查者在受试者前摆手,记录能辨认手动(hand motions, HM)的最远距离,如手动/30cm或HM/30cm。

6.对只能辩认指数或手动的受检者,应在暗室中进一步检查光感及光定位。检查光感时,将患者一眼完全遮盖,检查者一手持烛光,放在被检眼前5m处开始检查。若受检者看不见烛光,则将烛光向受检者移近,直至受检者能辨认为止。记录受检者能看见烛光的最远距离。检查光定位时将烛光置于患者前1m处,嘱受检者向正前方注视,不要转动眼球和头部,分别将烛光置于右上、左中、左下、正上、正中、正下、右上、右中、右下,同时询问受检者是否能看见烛光。如应答正确记录为“+”,应答错误记录为“-”。如患者全无光感,记录为“无光感”。以上是朝阳眼科医院的介绍.【注意事项】

1.如果检查室的最大距离<5m,采用反光镜法检查视力。将视力表置于被检查者坐位的后上方,于视力表对面2.5m处入一平面镜,嘱受检者注视镜内所见的视力表来检查远视力。

2.每个字母辨认时间约为2-3秒。

3.未受检眼遮盖要完全,但不要压迫眼球。

4.检查时受检者头位要正,不能歪头用另一只眼偷看,也不能眯眼。

5.对于裸眼视力小于1.0,而且没有矫正眼镜的受检查,应加用针礼板后再查小礼视力。

力 教学设计 篇10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开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从理解力的概念和各种性质的力上升到认识力在自然现象中的作用的高度,有利于从人文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力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在认识力方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只是理论上有写缺乏,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学生须从生活中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使能力得到培养

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但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教材以熟悉的体育活动为基础,并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探究得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五)教学策略

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学生上台参与教学法

(六)教学工具

哑铃、磁铁、小钢珠、斜面木板、弹簧、气球等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接触的物体一定一定有力存在吗?

(二)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三)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力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11.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三、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①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五、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5)看课文第43页图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部分

1.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属力的单位的是()

A.千克

B.米

C.摄氏度

D.牛顿

答案:D

解析: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只有牛顿是力的单位。

2.(2013年柳州中考题)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

D.力的单位

答案:D

解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有两种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分为改变运动的方向和改变运动的快慢两种情况。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这些都是速度的变化。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进行区分。用力捏面团,面团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由于面团受到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篮球撞击在篮板上时受到篮板的反作用力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即: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用力握小皮球,球因受力发生了形变,所以球变瘪了;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是灰尘由于受到风的作用力运动状态改变所至。

4.下列的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自行车匀速转弯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

C.“天宫一号”绕着地球运动

D.人站在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快慢两种情况。只有两种都不发生改变,才是运动状态不变。自行车匀速转弯,尽管运动的快慢不变,但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汽车加速运动时运动的快慢发生了变化。“天宫一号”绕着地球运动时,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5.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B.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

C.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D.手脚对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关于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这两个物体之间总作用着一对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成对出现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人的手和脚对水有力的作用,水对人的手和脚也同时有一个作用。这两个力分别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效果,手和脚推水使水向后运动,水对手和脚向前的力使人前进,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并不能抵消。

6.(2013年菏泽中考题)如图2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答案:D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和B选项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C选项中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选项中用力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是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不能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力学是物理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力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同时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认识力、了解力、掌握力的有关知识,是学好后继有关力学部分的基础。在这一节的新课教学中,总体感觉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落实到位,学生参与较积极,教学互动较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力】推荐阅读:

上一篇:在职证明样本下一篇:那激动人心的进球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