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阅读答案

2024-09-10

《蔡伦》阅读答案(精选7篇)

《蔡伦》阅读答案 篇1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 ②契:刻的文字。 ③缣帛:绸缎布匹。

《蔡伦》阅读题问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为后世法( ) (2)自是莫不从用焉( )

13.下列句中,“之”与画线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B.公将鼓之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两狼之并驱如故

14.上文采用 的写法,凸显了“蔡侯纸” 、的特点。(3分)

15.纵观全文,蔡伦是一个 的人。(3分)

蔡伦造纸教学设计 篇2

1、认读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的四大发明。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知道纸是怎样做出来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收集资料。帮助学生领悟发明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蔡伦造纸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反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发明纸前,人们都把文字记载在什么地方?

2、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

3、讨论:体会造纸的重要性。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课文。

3、读文思考:蔡伦是什么朝代的`人?文中讲了他一件什么事?

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三、认读生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合作找出本课的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4、学生用生字组词说句。

5、认识多音字“重”。

6、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

四、教师小结,朗读理解

1、教师:从资料以及第一自然段的介绍,我们知道在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兽骨、竹片、木板上,一刻写不方便,二携带不方便,所以说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2、导读: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继续学习课文,知道蔡伦是怎样造纸的,体会蔡伦为造纸所付出的努力。

3、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一读。

2、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了解造纸的过程

1、学生读课文,思考: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指名反馈,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3、在读句中想象纸的制作过程。

4、学生讨论:纸的发明与之前比较,有什么好处。

5、指名反馈,再次体会蔡伦的伟大贡献。

6、感情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了解四大发明

1、教师出示句子“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读了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3、那还有的三大发明是什么呢?

4、让学生感知四大发明。

5、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

四、指导书写

1、集体交流、反馈书写生字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

游蔡伦古祠的作文 篇3

各位叔叔阿姨们好,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谷培。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请大家注意下列的一些事项:首先,请勿带宠物入园;其次,请勿在园内大声喧哗;最后,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随身贵重物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蔡伦堂,这是后人为了纪念蔡伦所建造而成。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了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厂,兼造。公元1,蔡伦在总结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合适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通用的书写材料。在此,为了纪念纸的发明,让我们先来祭拜一下伟大的发明家――蔡伦。

而后,我们来到了蔡伦墓地。公元1,蔡伦逝世,人们在他的墓地营建了子祠庙。墓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高7米,墓前有石碑三通并立。右碑楷书“汉龙亭侯蔡公墓”,为乾隆42年,公元1776年秋,洋县知县崔象豫所立。左碑楷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是明万21年,公元16,知县姚诚所立。墓后有个明月池,传说为蔡伦造纸的洗纸池。祠后有个花园,园内有古柏数株,汉桂一株,每当中秋,花香四溢,凭吊者络绎不绝。

《蔡伦》阅读答案 篇4

1.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5分)

2.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

或:乐景衬哀情。(2分)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

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描写(从这两个角度回答,最高3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柳梢青・春感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刘辰翁亲历了国家的最后灭亡。自古以来.经三代二帝开创、汉唐帝国不断开辟的广袤国土终于第一次沦为异族的牧场!亡国之恸该是何等深重。作者用凄凉之笔,抒发了邦宗沦覆,物事皆非之感。

柳梢青・春感赏析:

这是作者在上元节前的一个晚上写的感伤时乱,怀念故国的词作。

上片写想象中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也洒泪了。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愁城”一词,源出“攻许愁城终不破。”一句,出自庾信《愁赋》,本指人内心深处的忧闷愁思,此时借指充满哀愁的临安城。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哀愁的.愁城!“春”与“愁”,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给人以强烈感受。[5]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6]

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国之情。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独坐青灯”,指自己在故乡庐陵山中,独自面对青灯。故国旧都、高台宫殿,如今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明月之下,繁华散尽,都已化成无边的寂寞与悲凉,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况独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遥想沦亡之故都,不但无力恢复故国,连再见到故都临安的机会也很难有,苦闷之情那堪禁受啊。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深挚无比凄凉。这两句文势由陡急转为舒缓,而感情则变得更加沉郁。[5]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顿为丰富.联想的余地也更大.全词到此收束,但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说上片的结句干脆利落,声如鼓板,这下片的结句却如弦索之声,幽怨宛曲,余音袅袅不绝。这样结尾,与诗人不尽的国恨家痛和遗民隐居的悠悠岁月十分相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得到延展。

个人资料:

《蔡伦》阅读答案 篇5

看到井中的玉盘,猴儿一呼百应,上挂下连,想把那个罕有之物打捞上来……这就是妇孺(rú)皆知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它之所以流传久远,不是猴子可爱,而是因猴子的愚蠢。在我们眼里,“井中捞月”是非分之想的代名词。

一日和外国朋友说起这个故事,他瞪着一双疑惑的蓝眼睛连声说,猴子多有智慧,这个故事真是太美了!在他看来猴子捞什么、能不能捞上来并不重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到借助集体的力量,合力同心,团结一致,才是最有意义的。接着他讲了在他们国家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他说的是大象。

有一年,一群大象要通过一个酷旱的地区,走着走着,一头小象忽然走不动了,象群竟然集体停下来,直到那头小象又能走了,象群才复而向前。后来又有一头象不慎落入陷井,象群再度停下救助同伴,有的象用鼻子拉,有的用牙齿拱、推,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同伴救了出来。

在动物王国里,有的动物辉煌一时,但后来灭绝了。大象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衍,其团结智慧正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支柱。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团结的民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人人耳熟能详的格言,但在某种意义上,团结被我们视为一种品德、一种精神,而没有作为一种智慧来看待。

团结智慧是人生的阳光和力量的源泉。如何弘扬团结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面对。下面这件事或许是真实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寓言来读。两个人要去翻越一座雪山。途中他们遇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一个叫辛格的人停下来想伸出援手,但同伴认为那人是个累赘,辛格不能想像丢下那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当同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放在自己背上,艰难地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又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先前的同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辛格的爱心昭示的正是团结智慧的底蕴:怀着爱心,付出力量,在奉献的歌声中寻找同行者;成功属于团结智慧。

1.照样子,写词语。

千辛万苦:

冰天雪地:

2.猴子的愚蠢表现在 朋友说它智慧是因为

3.大象的智慧表现在

4.从辛格的爱心历程可以看到团结智慧的底蕴:

5.收集有关团结精神的名言或俗语。(不少于两句)

参考答案:

1.千言万语 千秋万代 千变万化

惊天动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2.捞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它们能合力同心做一件事

3.齐心协力,不让一个弱小者或手困者掉队

4.怀着爱心,付出力量,在互助互爱的旗帜下寻找同行者,胜利属于懂得团结智慧的人

5.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

★ 低头是一种智慧阅读理解及答案

★ 做最好的自己,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阅读训练及答案

★ 适可而止也是一种智慧作文700字

★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初三作文

★ 七年级作文550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 《智慧之光》阅读答案

★ 牧童阅读理解及答案

★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信任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6

原文

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最后一门课终于考完了,同学们都有说有笑地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到刚才考场上发生的事情,心里堵堵的。唉!我该不该向老师说清楚呢?

“时间不多了,请抓紧时间,作好交卷的准备。”监考老师一面巡视着全班,一面提醒我们。在剩下最后五分钟时,我正抓紧时间检查考卷上有没有错误,忽然,右边传来一个很轻的声音:

“喂,第二张卷子的最后一题怎么做?”

我扭着一看,右边并排的一位男生正缩着脑袋在问我。“这……”我不知如何是好。给他看吧,被老师发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给他看吧,他肯定对我有意见。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有些急了:“快点呀,拜托了,拜托了!”

望着他焦急的神情,我不由地想:算了,还是给他吧,就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向他那边挪了挪。蓦地,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帮助同学吗?这是--啊!想到这里,我又迅速把卷挪了回来,朝他摇了摇头。他显得又失望又生气,朝我狠狠地翻了个白眼。我没有理会他,抬起了头,正巧和老师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不安起来,老师一定看见了我刚才的动作,以为我在--呢!

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交了卷。交完卷后,我总觉得老师还在用严厉的目光不信任地盯着我,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我想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可又怕老师不相信我说的话。

对,不管怎样,我要去向老师说明。我把眼光从窗外迷蒙的雨景中收了回来,定了定神,离开教室,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喊了声:“报告!”

“进来。”监考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刚才收上来的考卷。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她身边。

“有事吗?”老师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清楚可见。“是不是考卷上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一边说,一边放下手中的考卷。

“不,不是,我……”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开口。“没关系,说吧。”老师和蔼地说。

“是这样的,我刚才没有--。”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轻松多了,于是鼓起了勇气说。

“噢。”老师放好了考卷,还是微笑地看着我。“刚才在考场上,我确实看见你做了些别的动作,但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做得对,我相信你是遵守考场纪律的。”

听了这些话,我顿时惊住了。怎么?是我多虑了,原来,不是老师不信任我,而是我不信任老师。我觉得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我欣喜地望着老师,感到这位以前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古板的老师一下子变得那么和蔼可亲。我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了。

“好了,回去吃饭吧。你看,雨又下大了。”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说。

我这才回过神儿来,向老师微微地鞠了个躬,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雨越下越大,我撑着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被雨水冲得格外明净的石子路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今天有两个巨大的收获:其一,我战胜了自己,没有帮人--;其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相到的。

雨啊,真好!

1、选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选文开头写“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结局写“雨啊,真好”,这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3、开头的“雨烦人”和结局的“雨真好”是什么原因?(4分)

4、短文中加横线的“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4分)

5、文中结尾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6、结尾一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对表现全文思想内容起什么作用?(4分)

7、选文以“信任”为题该怎样理解?(4分)

信任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插叙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情绪不好;我的心情格外愉快。

4.没有帮人。

5.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写出了“我”心理上的进一步成熟。

6.抒情、议论、点明中心(突出中心)

7.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阅读杂谈阅读答案解析 篇7

阅读杂谈

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条件,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在纷繁的阅读信息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己。

②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笛卡尔说: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 好的书,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就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自豪地说: 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 垃圾书 。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③我们要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现今,数字化阅读冲击着纸质图书阅读市场。网络成为阅读的便携选择,电子阅读器为出门旅游阅读提供了方便。特别是电子书的出现,更是掀起了数字化阅读的高潮。而有些人还是喜欢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对于电子书,首先不说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就说我们的眼睛,面对屏幕久视肯定受不了。其次,翻阅电子书你听不到纸张翻阅时的悦耳声音,嗅不到书本所特有的淡淡墨香。最主要的是电子书不能像纸质书那样任意启阖,随意夹折,率性圈点。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让阅读工具和载体服务我们,适合我们,而不是追赶时髦,随波逐流。我们一旦丢弃自己的独立选择权,先进的科技产品就容易成为加速我们迷失的工具。

④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欧阳修认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了追随时尚等等。其实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那种以为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阅读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阅读,你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刘伟见《重构阅读信仰》改编)

1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阅读的?请简要回答。(3分)

20. 阅读第③段,说说阅读纸质图书有哪些好处?( 3分)

21. 第④段中引用欧阳修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22.温总理曾说 读书可以改变人 ,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温总理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一1.挑选有价值的图书来读。

2.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与载体

3.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20.①可以远离辐射对身体的危害;②可以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③可以任意启合,随意夹折,率性圈点。(共4分。第①③两个要点各1分,第②要点2分)

21.有力地论证了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或 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共3分。 有力地论证 1分, 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2分)

【《蔡伦》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蔡伦竹海范文05-24

上一篇:大义灭亲案例下一篇:春天阳光的好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