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展示课(通用12篇)
模拟展示课 篇1
“无生模拟展示课”注意事项
无生模拟展示课是一种模拟课堂的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重难点的揭示是串插在课堂中.难度大于有生教学,评课者主要是考察上课者的教育、教学功底。为了让听课者给高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技能,说清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说教的思路,又要说学的方式和可能的结果,使听课者对无生课堂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关键要注意:
一、首先,“无生上课”肯定不是说课。虽然下面没有学生,面对的是评委,你仍然应当“无生当有生”,认真讲课。
二、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重难点的揭示要串插在课堂中,难度大于有生教学,为了让听课者给高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提高无生课堂的气氛是关键的。
三、教学设计要合理、恰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四、教学中当然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平时课堂上课一样,通过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新课程理念。
五、扬长避短,展示自己靓丽的一面,赢得评委对你的注意,赢得高分。如:
⑴你要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语,引起评委的兴趣。
⑵教态要自然、大方。语言要亲切、清晰!注意抑扬顿挫,要有激情。提高无生课堂的气氛。⑶关键是自己的教法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自己设计、组织的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能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说出假设的结果。
六、“无生上课”时间一般为15-25分钟。由于没有学生,学生的活动和可能的回答都是教师自己说的,因此进度会快一些。内容要尽量完整,不需要面面俱到,课没有结束好,也会影响得分的。
模拟展示课 篇2
一、展示设计中灯光照明的作用
1. 基础照明的作用
基础照明是任何现场空间进行展示都需要的一种基础照明。这种照明主要是日光灯和白炽灯。这种光照的特点是均匀漫射间接型, 或者根据展示空间的照明需求进行人造光来增添展览区域更突出的照明需求。灯光的使用能够有效对展示区域进行展览气氛和区域面貌增添各种丰富多样化的效果, 这就是通过借助不同造型、不同颜色光照的灯光来实现, 而且还通过灯光的明暗来使人感受到光的柔和和舒适, 不会产生视觉的疲劳感;对于部分展区因为产品的需求而需要强烈的灯光, 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基础照明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光源, 并根据展示空间的设计需要来定。例如对于展示机器或者电器的产品, 则需要较为明亮且集中的灯光效果, 要求照明中没有任何阴影, 而例如一些食品类的展示照明设计, 则可以采用均匀漫反射型照明, 这样可以增强氛围起到装饰性效果, 给人带来想吃的欲望。
2. 艺术感染的设计效果
灯光模拟气氛能为展示空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环境效果。一个展示设计的效果好坏与灯光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展示设计一般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展示活动, 并通过灯光效果的设计感来凸显和渲染出空间展示中的模拟气氛, 并突出所要展示的商品或者物品的风格和个性化特点, 为商品塑造各种丰富多样的形象。不同的灯光颜色展示会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设计者可通过人们对灯光的喜爱倾向和整体大众审美的方向进行灯光的气氛模拟, 有效而成功的展示出展示活动的效果。一场成功的展示设计, 通过灯光模拟气氛的设计, 能够增强展示空间的感染力, 并对展品带来情感和外观上的视觉美感。
二、灯光模拟气氛在设计中的艺术性效果
1. 灯光功能方面的要求
展示空间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到灯光设计要符合空间展示在功能上的要求。并根据空间展示中具体的对象、空间环境、材质、主题进行灯光形式和方式的定位, 并根据展示内容的主体来达到一个突出效果, 并给参观者一个引导和突出重点的指向力。并通过灯光来对重点需要强调突出的展品进行灯光环境层次上的分明, 并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带来振奋人心的视觉感, 并同时注意协调主体灯光的效果与周围效果的亮度对比。整个展示空间环境的亮度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 通过明暗的协调搭配, 才能给人舒适的视觉感, 吸引人的观赏积极性。所以在不同的展厅之间, 应通过灯光照明的过渡来达到整个大环境的一个视觉层次感, 并让观者在这个视觉环境中能够通过这种丰富、层次化且明暗分明的照明效果产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 给人舒适、安逸的环境氛围, 从而道道在合理的灯光角度、距离来对展品进行充分而主体分明的展示。
2. 心理暗示的情感联想
光会凸显不同的情调, 会因此而让人产生不同的新奇吸引效果, 而这是需要通过人的视觉传到到心理然后通过语言和感受表现出来。光和影通过不同空间的表现力度, 来对参展者在心理上制造不同的暗示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力。设计师通过设计各种丰富多样的灯光模拟气氛效果, 渲染出空间的主体特点, 让商品赋予一定的生命情感, 让人对光影所制造的这种效果产生一中共鸣和心理联想。例如不同灯光效果所带给人的效果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紫色的灯光效果, 那么是给人一种是神秘感, 强光的那种耀眼炫目则是给人一种引人注目的突出感, 还有各种冷色调或者是暖色调, 带给人的情感联想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设计师只有根据展品所要传达的特点和主题来定位使用什么类型的照明效果, 才能诱发参观者的消费欲望, 并有效传达展示空间内产品的突出特点。
3. 创意和新颖的艺术性效果
设计的根本是艺术, 任何创意和新颖的设计都是围绕艺术所特殊化的表现出来, 在展示设计中的设计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展示设计中通过灯光照明设计来决定整体设计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品位, 只有具有优秀的灯光设计, 才能增强整体设计展品的艺术魅力。所以在展示设计中, 要善于通过利用光的设计技巧, 并合理利用广大强弱、明暗以及光的各种色彩的结合使用, 来将其融合到展品的艺术性能上, 将光照效果所制造出来的这种艺术性效果传达给观众, 并带给人展品的艺术魅力, 然后是通过对照明灯具外形上的精心选择, 来的发配展示设计中的主题需求。
4. 视觉传达展示商品的信息
展示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沟通行为, 其包括了文化空间展示和商业空间展示两个部分。但人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展示设计是商业空间展示。而商业性质的展示设计, 其最主要的设计传达效果是需要通过展示达到一种对展品在信息上的准确、高效而形象化的解读。而其中对这种展品信息的传达的效果包括了最为重要的灯光模拟气氛, 通过灯光在造型外形、颜色、明暗、强弱方面的结合设计呈现出通商品特性的环境氛围, 并为展品形成一种传达给观者基本信息的目的, 让参观者在综合的视觉感受中体验到商品的具体信息。
综上所述, 现代化的展示空间设计中, 作为设计师要注重并加强灯光照明在空间上所起到的对展品信息和主题效果的传达, 并利用灯光的强弱、色彩、明暗以及造型灯来升华为灯光照明艺术, 并通过创新设计, 来体现展示空间灯光照明设计在功能性、艺术性的协调统一的效果。
摘要:人对空间的感受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光感、形态、色彩、质感、以及物体构造和众多细节的共同视觉刺激所实现的, 但这些所有视觉刺激的完成都离不开光和照明的辅助。因此灯光的作用是人进行空间视觉效果体验的根本前提。在室内空间中的光源分为两类, 一种是自然光还有一种人造光。在展示设计中的灯光通常属于人工光照或者是自然光与人工光之间的结合, 这种光照的效果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 照明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变化, 带给人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当前创新条件下的灯光照明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灯光模拟气氛,展示设计,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郑海珍, 王超.探析灯光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4 (01) .
模拟展示课 篇3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摸索与实践,我看到了一些希望,班中的学生都动起来了,学习数学再也不是一件毫无乐趣的事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模拟+小测”的复习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一节课特定的复习目标而提出来,它来源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灵感,但又有别于“导学案”,由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是在学生学完初中全部课程任务的前提下,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复习了,教师可以针对下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以模拟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事先复习。真正到了课堂上就可以进行“课前小测”,小测题尽量与模拟题相似,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过关模拟题的情况下就能拿高分,从而确保学生自我复习的热情;接下来进行“错题精讲拓展”,收集本节课学生小测过程出现的错题进行精讲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通过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利用“小组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帮助后进生进步,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最后以“释疑与小结”来结束本节课的内容。课后作业要体现“本节课知识的补强与下节课小测内容的模拟题”。简而言之,本课题研究的“模拟+小测”复习模式实施过程为“课前小测一错题精讲拓展一小组合作整合完善提升一释疑与小结;课后本节课的补强作业与下节课小测内容的模拟题”。“模拟+小测”的复习教学模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校本试题
“适合”学生的试题,才能“合适”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教学时,”模拟+小测”应为我所用,我们不能为”模拟+小测”所困。“模拟+小测”设计首先要明确复习目标和内容。因此”模拟+小测”开始部分应设置复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通过模拟题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点、重要知识及难点内容。学生也就知道了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进一步的补缺补漏,提高复习效果。
二、校本试题编写的原则
第一,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注重能力提升。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主,设置校本试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突破,同时也要关注到部分的学困生,让大部分学生能滚动式的得到复习。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复习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以模拟题为主线,重在落实。用模拟题引导学生的复习过程,将知识目标细化、问题化、将知识点、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融入设计的问题中,学生在解决模拟题的过程中激活了复习,增加了求知欲,同时又培养了竞争力,从而实现复习目标。在设计模拟题时,应充分注重题型的整体性、目标性、层次性,然后学生在模拟题的引领启发下进行系列的、连续的、有梯度的复习活动,不断攀升新的思维高度及认知层次,以更好地应对测题的试题。
三、“模拟+小测”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都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模拟+小测”的运用就是想把老师从繁重的说教和讲解之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将老师的工作量减轻了许多,也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应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模拟+小测”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不时地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引导,引导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地位或作用发挥的好坏,所以,在最初的阶段,教师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慢慢地让学生体会使用模拟题,学会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现在我们九年级的学习小组基本上是在七年级分好的,分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表现,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进行的分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设有组长一名,负责小组整体的学习和常规工作。我在教学中对数学小组的划分基本是按照班内小组的划分进行的,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整。对于组长的选取,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2.开展评比。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让小组长按学习的质量、态度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后,小组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3.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展示课教案 篇4
青岛开发区一中 高一语文组 曹文娟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 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内涵
一、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出示四幅图片,请同学一句话描述,概括文本情节。
2、引出本文班的线索
3、围绕线索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
4、主人公玛蒂尔德发现这个项链是假的,只值500法郎,苏联的苏曼诺夫说“艺术的打击力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后,”对于这个结局来说,你觉得应该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
5、小说中哪些地方暗示出了项链是假的?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玛蒂尔德为了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青春,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主人公的外貌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转变的小说,那我们首先来看主人公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外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她的性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如果发生了,那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到证据)
四、小说主题
1、若你是莫泊桑,你觉得莫泊桑是喜欢变化前的,还是变化后的玛蒂尔德?(出示莫泊桑的女性观幻灯片)
2、不论莫泊桑喜欢那一个,他在文中都没有流露出来,这源于莫泊桑的创作观,莫泊桑师承福楼拜,主张作家要冷静的旁观,作家不要做结论,而是要把它留给读者。现在作家已经把小说全部的东西都留给了我们,我们就应该从中读出更多的关于变化之外的东西,这就是关于小说的主题,你认为这时一部关于什么的小说?(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五、课堂活动
1、如果现在玛蒂尔德站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对她说一句话,你想对她说什么呢?(更深入的把握文章内涵)
六、作业(二选一)
1、改写:若玛蒂尔德在舞会上没有丢项链,会是怎样?
2、续写: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会发生什么?
展示课活动总结 篇5
在我校班子的极力倡导和支持下,使这次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活动从10月18日始,到10月29日结束,跨越两周历时10个工作日,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预期的教学效果。13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体现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必将推动我校“打造名师”工程向纵深发展。
本次活动中,全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各个部门努力协作,绝大多数教师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这说明学校就应该以教学为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该活动在年组老师共同研究,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认真对待每一节展示课,发挥了师徒的机制作用,也充分地显示了集体的智慧和部分青年教师的聪明才干。课堂上精心的设计、动情的启发、和蔼的教态、规范的板书、先进的手段、精美的课件、感人的情境等,无一不使得听课者赏心悦目,博览众长,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教学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不要过多地依赖原有的课件和设计,要多把时间的机会留给学生,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说完整话。另外,个别执教者,不能够完全面向全体,在提问学生的时候不够均匀。有的提问多次,有的从未顾及。再比方说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演示文稿的精准程度还有待于提高。屏幕文字的大小、颜色,明暗对比,都应层次分明,教学过程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媒体,要适时播放到位,要及时关闭屏幕中不相关的或已经用过的内容,力争恰当地插入Flash脚本界面,操作收放自如,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然而,这些执教老师的认真准备和辛苦努力,为下一步的“打造名师”工程,续写了浓重多彩的篇章。您等也正在或即将走向名师的辉煌!在这里,我们谨代表教导处,感谢各位师傅和徒弟们的辛勤劳作,同时也感谢全体教师的虚心求教,互帮互学,认真参与和积极配合!感谢很多帮助串课的科任老师的协助,是他们把听课的机会让给了班主任。还有维护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帮助设计制作课件的教师和提供场所的班级,以及全程跟踪照相和帮助听课的领导,老师,在此一并感谢!
育人展示课心得 篇6
很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各位同事分享我在育人展示课中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这次育人展示课我收获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最大的体会是“育人”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每一节课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教材,潜心专研课标,留意生活中的素材,就一定能找到本课的育人点。
还记得邹丽敏老师和郭蕊老师在讲复习课时也不忘呼吁孩子们保护热带雨林,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朱美玲老师告诉学生我们要坚强,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彭希萌老师让学生们从歌词及写作背景上知道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等等,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课堂上的育人点,下面我主要以我的那节《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来说一下我的这节课是怎样育人的。
在于主任的培训中,让我知道了“育人”不仅是我们每节课苦思冥想的育人点,还包括授课过程中形式上的点点滴滴,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1)在课前,培训学生们把桌面上和本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只允许放和本课有关的教材、导学案及双色笔,事实证明,这样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能让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无形增添了一抹舒适的感觉,长期坚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还会养成一种优秀的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2)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上课之前,我在培训学生们的时候,不仅培训他们我要求他们怎样做,也会征求学生们的意见,你对本课有什么看法,例如我在讲《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这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本来是想放一段有关尊严的比较老套的视频,但是学生们说他们能编排一段有关诋毁别人尊严的情景剧,我在讲明表演过程中的底线后,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带来的效果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不但鲜明的表达了主旨,而且还幽默的表现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这种迫切的心情急着学本节课,这样不仅自然的过度到本节课,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预习案处理也是一样,以前我们都是组内独立完成,经过学生们的建议,我们现在以各种形式的抢答、表达、抽组、抽号来完成,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和现场反映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在培训学生时,我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展示和点评要脱稿,包括回答课上所有问题都要脱稿,不能依赖教材和导学案。起初同学们害怕,不敢说,我会鼓励他们,你有任何疑问或补充,只要是你心中所想,你认为合情合理,就直言不讳的表达,说错了也没关系,给他们自己,学生们就敢说话了,这样也培养了学生梳理思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的能力。
(4)我还会告诉孩子们,别人在发言的时候,你要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要明白倾听也是一种美德,让学生们养成这样的习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也符合我们学科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此基础上,我在设计本课之前,认真翻看课标,课标中要求学生们会应用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的四个权利(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我就通过反问学生:“如果央视的主持人采访你,你上了电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出名了,然后再通过北京学生张小凡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由于口误被网友诋毁甚至恶搞照片的事例,让学生们帮着出谋划策,由于张小凡的年龄和同学们相仿,同学们很气愤,想出了很多办法,这样他们不仅知道了事物具有两面性,还知道了维权的科学有效方法,做到了学以致用,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课标中还体现我们不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还应该做到尊重他人的尊严,我就通过两双手的图片,一双是美丽白皙的双手,一双是布满了老茧的手,让学生们谈谈是否我们应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学生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应给予同样尊重的理由,还表达出了我们更应该关爱弱势全体,言语表达的严谨、流利,及他们思想的境界,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只想说孩子们很优秀,主要你给他机会,给他平台,真诚的、善意的走进他们,聆听他们的想法,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惊喜。通过交流,学生们也明白了,社会有分工、贫富无贵贱,无论身份、地位、财富、权利,只要是一双通过辛勤劳动,在合法的途径内换取的劳动成果的手,都值得我们给予尊重,也实现了我们学科的育人目标,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信息技术创新展示课有感 篇7
一、整合学习资源, 贴近学生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如八中管春梅教师的《绘图工具栏》一课就选择了制作贺卡。在当今的网络时代, 过各种节日的时候人们经常通过网络发送一张精美的贺卡以表达人们的情意, 是很时髦、也是很普遍的事情。通过制作贺卡使学生带着浓重的情感意识把去掌握知识。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
几位教师都能精心创设情境, 并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教课过程中语言亲切, 态度和蔼, 充满了鼓励和赞赏, 尊重学生,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十二中李竹教师的课, 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进入教室的时候, 面露笑容, 慈爱、柔和中透着严肃的目光环视整个教室, 走上讲台后, 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好”, 语言简洁凝重, 流露真诚情感, 眼神关注在座学生, 在这短短十几秒钟的时间里, 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 可以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及慈爱, 对学生的信心以及鼓励, 课堂气氛既严肃又不失轻松、活泼。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 消除其因可能回答不出问题而产生的害羞与畏惧心理。四十分钟的时间里, 有近三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 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学生实践操作的同时, 教师徐步而行, 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并且进行个别的辅导, 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 对他点点头, 以示表扬和鼓励。教师游刃有余的指点更有画龙点睛之感。
三、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 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 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于是, 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怎样将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怎样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成为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 把学生学的权力给学生, 想的时间交给学生, 做的过程留给学生, 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教师自己从旁点播, 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
如二十中马勇教师《幻灯片的动画设置》一课的教学, 只讲选定目标、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 再单选自定义动画命令, 选择效果选项, 打开倒三角下拉菜单, 下面该怎么做, 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教师先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不许相邻同学互帮, 但同一任务可以有多种通道来实现, 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在每位同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展示交流, 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反思总结, 进而达到探究学习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当学生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 特别兴奋, 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 不断的成功能刺激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这样的激昂的情绪氛围中, 利于形成勇于进取的精神, 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 一则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又启迪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志。教师注重了“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 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 这同时也体现了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开始出现质的变化。教师的课堂发生了悄悄的变革, 教师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注重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注重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 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从以往的直面管理者变成直面教学者。课堂注重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四问成果展示课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童话世界
一个完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的终结与交流阶段。从教学实践来看,活动的终结与交流阶段主要是以成果展示课的形态出现。
理想中的成果展示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增长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正确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成果展示课存在不少误区,现结合一节四年级的成果展示课《走近童话世界》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展示什么样的成果
【课堂回放】
本节课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共分为“童话是什么”“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四个小组。“童话是什么”小组主要给大家介绍童话的相关知识,比如,童话的特点、童话的种类、童话的艺术价值等。“读童话”小组主要是向全班同学展示了怎样读童话的知识,之后分角色朗读童话。“写童话”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该如何写童话的知识,并展示了本小组所写的童话《小鸡去上学》。“演童话”小组展示了如何表演的知识,并通过合作表演了《小红帽》的故事。除此之外,每个小组还展示了本组的计划以及围绕本组主题所做的手抄报。
【思考】
成果展示课当然是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所得。但是展示什么样的内容?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而不是一股脑地堆砌上来。
本节课中的展示内容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点:
1.知识的堆砌。展示中,四个小组都展示了相关主题的知识,怎么读童话的知识,怎么写童话的知识,怎么演童话的知识。其实,除了“童话是什么”这个主题需要介绍一定的知识外,其他的几个主题,如通过静态知识的介绍来提升学生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2.知识的艰涩。从学生的展示情况看,绝大多数知识是摘自网络,基本上是以成人的口吻进行叙述,用词专业。比如“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故事可以虚构,环境可以假设,情节可以离奇,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解说比比皆是。不要说是四年级的学生,即使是成人看了也难以理解,兴趣全无。难怪在课堂上,学生一脸茫然。
3.内容的繁杂。每个小组在成果展示之前都用PPT课件展示了本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课后老师解释说,计划也是成果的一部分。这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计划侧重于指导实施,更应该在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交流、修改,况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事无巨细,全部展示。
由此可见,展示课的内容选择应避免以上误区,注意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内容精练,符合主题。比如“写童话”不需要介绍如何写的知识,直接展示小组所写的童话即可,每个小组也不需要展示活动计划。
2.知识要通俗易懂。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搜集到的知识进行重新加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童话大多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就可以改成“童话中的主人公都会说话”这样的表述。
二、怎样展示才恰当
【课堂回放】
本节课四个小组共同采用的方式有“PPT演示”“手抄报”。另外,各组还根据本组的主题采用了“朗读”“表演”的方式。每一组在展示的时候,基本按照同一个程序来进行:小组介绍—活动计划—和主题相关的知识汇报—主题汇报—手抄报展示。
【思考】
本节课中的展示形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方式僵化。每个小组都制作了手抄报,这有必要吗?尤其是“演童话”这个小组。“演童话”这个主题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展示,静态的手抄报不适合展示一个动态的主题。
2.方式窄化。只用一种方式来展示,不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比如“读童话”小组,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展示,这当然可以,其实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读书推荐卡”“猜猜她是谁”“我来读,你来猜”,丰富的形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又利于激发听众的兴趣。
3.程序固化。本节课四个小组都是按照同一个程序进行展示,容易让听者厌烦。
如何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呢?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活动方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交流,如展示形式多样的作品:模型、手工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美术作品、剪贴集、摄影等,还可以是动态的交流,如开一次讨论会、口头报告、主题演讲、现场表演、演示操作等。比如“写童话”,除了展示静态的文本之外,还可以用绘本、漫画等方式展示出来。
在展示的程序上,也可以做到形式丰富。比如,“读童话”这个小组可以相机安排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读一段童话,就展示童话书推荐卡,童话人物猜猜猜游戏,丰富的形式,变化的程序,会让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三、仅仅是为了展示吗
【课堂回放】
每个小组展示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评价。大多数学生评价只限于常规性的评价,比如,“这个同学的声音太小了”“××同学动作很好”“这个同学的朗读很好,很有感情”“这个小组的计划很完整,准备很充分”诸如此类。从整节课的情况看,学生并没有就一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思考】
课后和执教老师谈及生生交流的问题,老师认为,展示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探究所得,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展示课就是让学生展示成果,这个老师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无论是主题生成课也好,成果展示课也罢,都应该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围绕一个问题持续、深入地对话,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表现。本节课中,生生之间的对话简短,断断续续,停留在浅表层次,无中心。因此可以判断,这节课上,学习并没有真正地发生。
展示课中,如何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呢?其实,评价是一个促进学习的桥梁。生生围绕着展示的主题,从问题、规律等角度进行评价,有利于讨论的深入,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比如,教师设计一张评价表,从“我最喜欢这一组的地方是 ”“我不喜欢这一组的地方是”“这个小组展示中我不明白的地方是”“我要补充的是”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小组内、小组之间、听众和展示者之间进行持续、深度的对话,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可能会对每个小组所展示的知识进行质疑,认为看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评价,让学生讨论“怎么加工收集到的材料”,让学生明白展示要有听者意识。
四、老师该干什么
【课堂回放】
在本节课中,老师除了发出“现在是读童话小组上场”“谁来评价一下”“谢谢读童话小组的展示”之类的话语后,绝大多数的时间只是站在一旁观看学生的展示。
【思考】
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老师除了进行适当的组织外,更要承担引导的任务,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偏差,引导学生聚焦到重点问题,适时进行讲解,恰当分享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深入。
但是在本节课中,老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调控着课堂的节奏,并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比如,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每一个小组都运用了手抄报的形式,老师就应该及时抓住这个点,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方式才适合自己展示的主题”。又如,学生在点评“演童话”一组时,认为这一组的一个同学表演很好。老师就应该及时捕捉这一评价点,组织学生讨论:“这位同学表演好,好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明白,表演要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动作进行表现,就能做到活灵活现,再现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在展示课上,老师可以从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优秀展示者中获取知识,总结规律,从展示者的不足中找到问题。
参考文献:
倪以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有效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15(Z1).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篇9
前几天,我和我们学校的一些数学老师听了一节四年级数学研讨课,这是一节课改展示课,参加听课的老师还有外校的一些骨干教师和教育局的领导。这节课的课题是《求平均数》,执教的老师是从教十多年的杨老师。
由于杨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对学生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所以整节课听下来感觉完成得很顺畅,教学环节设计突出重难点,课件制作精美吸引学生,课堂组织注重小组评价很有序,教师掌控课堂稳而不乱。特别是本节课很突出新课改理念,不但注重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自主设疑”环节学生围绕《求平均数》课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在探究环节注重放手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尝试解决“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想怎样比?”,并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前提下,又让学生汇报、展示,进而得出“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比较最公平、最合理。”……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了启发、引领、指导、点拨、肯定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收效颇丰。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中,执教的老师说了自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校外参与听课的一些骨干老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及体会,大多评价都是优点,本校的教研组长及领导也提出了对这节课中肯的意见。
青年教师展示课 评课 篇10
四年级数学组
本次青年教师展示课有四位老师做课,其中低年级段3节,高年级段1节。有计算课,有概念课,每一节课都对我们都有启发作用,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思路和教法,也有值得我们分析和揣摩的技能和技巧。在听完课之后,我们教研组进行了思考与交流、分析与总结。总结了这次青年教师展示课的两个特点,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需要改进的建议。
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三位数加减法(不退位)》的教学中,韦老师借助教材情境,引领学生在密封王国的情境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执教老师李老师也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归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把计算教学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的应用价值,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比例》这节课的教学,蔡老师创设运送物品这一生活情境,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写比、说比,从而理解比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效果良好。
2、关注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独立思考。
在教学的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计算教学中,老师适时的让学生进行操作,用计数器拨一
拨、用小棒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形象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给学生独立操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较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比例》这节课,在认识比的内项和外项时,蔡老师让学生进行自学,阅读课本、同伴交流,学生较好的认识了比例的四项。对于高年级的教学来说,教师收放得当,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了学习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一点建议:在听完一节计算课之后,张校长问了一个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出现错误,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也在组内相互交流。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培养学生读题的良好习惯,读题能够避免孩子把题目中的数据或符号看错,同时读的过程也是熟悉算式、思考方法的过程。再是平时进行口算训练,每天利用课前的两分钟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三是进行针对性的纠错练习,在纠错时不单单是要孩子改错,更要让学生说说错因,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时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避免因为单纯的计算枯燥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周记展示课中的引导艺术 篇11
杨老师的实验班共有58名学生,周记是一周一展,一次展6本,常规展示5本,特别展示1本。常规展示的周记是随机抽取的,特别展示的周记是老师事先看过并挑选出来的。常规展示的5本抽取方法是以学号尾数为准,每次确定一个尾数抽取。特别展示的1本是针对性强、思想境界高、文质兼美的文章。
周记展示课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公布本次要展示的周记(板书学号),接着让这6人轮流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每读完一个随机抽取一名台下学生对该生的朗读和文章分别点评并打分,之后老师对台上台下的学生进行扼要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
这堂课展示的是寒假所写的周记。在课堂上,杨老师一改过去的授课模式,以听、说、读为抓手,让学生成为展示的主体,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忙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我认为,杨老师的课之所以出新,不仅因为他在写作指导课上也不忘落实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还在于他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做好了四个方面的指导。
一.导听
以前展示周记实际是周记评讲,它最大的弊端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跟着老师动,评到谁的周记谁关注,没评到的不注意听或不听。这堂课老师让台下学生点评目的是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认真听,认真领会。当然这个“听”老师在事前是做了充分指导的。一是告诉学生听的内容:文章大意,主题,构思,表现手法,文章特别明显的优缺点。二是指出听的要求:上课前准备好纸笔,课桌上不放任何可能转移注意力的书;记录时简明扼要,以发言时能看明白为准;要眼、耳、手、脑并用,听、想、记同步进行;听时要全神贯注,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关注局部,既能听出优缺点,又能给出理由。
为了让这种指导具体化,杨老师坐在台下和学生一起记录,并在学生点评后把自己的记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一些速记的便捷方式,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听的效率。
二.导说
杨老师的周记展示课就是要通过“听”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说”,说准、说全、说细,通过“说”来促进自己的“写”。他对学生“说”的指导做到了“放”中有“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但是非曲直各有定论。课堂上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的,他加以纠正并说明理由;能一语中的的,他给予肯定,肯定之余还不忘做进一步指导。58号学生展示的《快乐》,学生评价是“写得细腻”,问起表现在哪些方面,便无词了。杨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写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家庭琐事,只写了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什么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只因为这里有作者细心的观察,独特的体验,真诚的表达,因此这里的细腻可以概括为观察细、思维细、想象细、用语细、情感细、滋味细。注重这些方面的“细”,就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
三.导读
这里的“读”主要是台上学生的朗读。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有的声音洪亮语速过快,有的语音标准缺乏情感,有的能读出抑扬但吐词不清,遇到这些情况老师就指出来并示范朗读,做到声情并茂,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怎样通过朗读传达文章情感,感染台下听众。
四.导写
写的指导是周记展示课的重点,这节课老师从四个方面指导。
1、指导如何写出周记味。这里的周记味就是生活味。好文章都是此时此地的故事,应该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个人色彩,如果我们的周记放到任何时间去读都行就淡化了周记的生活味,缺乏新意和感染力。48号展示的《热爱读书》,全文紧扣“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着笔,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对书的爱。若是一篇关于读书话题的文章那自然是佳作,若是周记生活味就差了。杨老师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补救,他在文章和结尾各加一段话,文章就定位到了具体的生活中。
开头:我喜欢读书,睡觉之前读几页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终于又盼来了周末,洗刷完毕我就迫不及待地上了床,那飘香的书页、迷人的文字把我带进了另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
结尾:不觉已是午夜,窗外万籁无声,我静静地享受着这个属于我的幸福时刻。今夜无眠。
2、指导学生写出细节。准确地写出细节不仅能反映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情感,突出文章主旨,而且可以巧妙地引出下文,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38号展示的《感动》首段:“伴着韩红的《感动》,感动中国2010年度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而当我起身离开电视机时,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热泪盈眶”是个细节,理当写得更具体细致些,才能直击读者内心,引发共鸣。杨老师在这里做了如下修改指导:“伴着韩红的《感动》,感动中国2010年度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而当我起身离开电视机时,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我站在那里,微闭着双眼,任眼泪滑落,透过泪花眼前又一次浮现出那些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画面。”老师加了“微闭双眼,任眼泪滑落”这处细节更具体地展示了“我”内心所受的震动及由此产生的感动,让读者更真切地感知“我”的情感并受到感染。而“透过泪花眼前又一次浮现出那些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画面”这一句直接引出下文对感动中国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指导学生处理好写景色彩。记叙文少不了写景,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而且有助于表现主旨。但很多学生写景时对景物不加挑选,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时反而会影响主旨的表达。08号展示的《游行》,写的是房县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大游行,这是一个异常热闹的场面,作者把群众观看游行的部分写得极为细腻,但却给人灰暗、冷淡之感,为什么呢?因为选取景物时过于注重求实而忘了要突出“热闹”的特点。下面摘取一段说明:
“这许许多多的观众站在街道上等着,有的冻得缩起了脖子,有的为了占领有利的位置绷直双腿哪儿也没去,人群每时每刻都在膨胀,好像超过水位的水流,开始沿着人行道向店铺台阶升高,向各台阶周围上涨,漫上了矮凳、树干、窗台及一切足够高的地方。于是群众中有些人感到不自在,加上长时间的等待,更耐不住寂寞,纷纷议论起来。”
这段话描述的是观众等待游行队伍经过的情景。观众对即将到来的游行队伍自然是渴望的,但这段描述给人的感觉不是渴望而是久等不来的失望;写观众数量的增加本是为了表现观众观看的热情高,结果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大群人漫不经心地观望。这样的描绘显然影响了主旨的表达。
针对这段文字没处理好写景色彩的特点,杨老师临场给出了这样的修改:
“不到8点,街道上已挤满了人,尽管天气很冷,大家都精神抖擞地站着,人群每时每刻都膨胀,先是人行道,接着是店铺台阶,随后又有人搭起了凳子,爬上了树干,站到了楼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期待,每个人心中都装满了急切。”
4、指导学生注意点题的艺术。很多学生在记叙部分铺垫得很充分,但结尾点题却缺乏必要的衔接,使点题显得生硬突兀,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效果,这时老师也应做必要的指导。38号展示的《感动》结尾:“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来到这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几十年之后我们将以什么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墓碑上应该留着怎样的话语来证明我确实走过人间?而此时我想到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奉献自己的爱,让我们的生命平凡而不平庸!”
杨老师的修改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来到这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几十年之后我们将以什么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墓碑上应该留着怎样的话语来证明我确实走过人间?而此时我想到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曾经我也想让我的生命重于泰山,但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的我却不知怎样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眼前的这些人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奉献自己的爱,让我们的生命平凡而不平庸!”
原文从引用司马迁名言到悟出奉献爱的主题太突兀,老师的修改不仅使点题显得自然,而且再次回应前文提到的感动中国人物,使全文内容结构浑然一体。
以上是杨老师周记展示课“导”的内容,与此相应的还有“导”的方法。他的“导”往往在画龙点睛的总结评价中进行,有的正面肯定,有的侧面引导,因人因文而异,做到机动灵活,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评价台上学生的朗读和文章不惜给分鼓励,但也指出不足,指不足时,不仅让他们知道不足在哪儿,而且阐释不足的原因,还指出具体可行的修改方法;评价台下学生的发言以肯定为主,但也绝不是不讲原则,学生的错误也会诚恳地指出。58号展示的《快乐》,学生在评价时说“此文层次清晰,主题鲜明”。老师就适时给予引导:“此文层次清晰是不错,但主题鲜明恐怕要打上问号了吧?同学们觉得此文是写快乐还是幸福?”此语一出,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刚才只顾欣赏作者细腻的描写而忘了这两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区别,不知不觉进入了“幸福”的误区。
总之,杨老师在课堂上贯穿的“四导”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理念,又有个人的独特创造。尽管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少引导,但导什么,怎么导,何时导也有技巧,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多多开动脑筋,把自己打造成“名师”——因善“导”而出名的老师。
信息技术展示评价课的教法 篇1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成果展示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 信息技术作品展示评价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综合的认识及领悟,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信息技术展示评价课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工作
精彩的课堂源于学生充分的课外准备, 特别是对于作品展示评价课来说更是如此。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的交流才有资料、有内容可说。再加上教师对其中的“亮点”适时地给予肯定,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 变得乐于交流、爱交流。
二、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是信息技术展示评价课的根本, 它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体验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深化活动体验、增强合作能力。
(一) 强调资料的真实性
教师在组织展示交流课活动中, 要积极并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获得的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发现、感悟等思想真实地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有的学生也会拿一些不真实的、没有经过自己加工处理的资料、作品来蒙混过关。这时, 教师就要为学生把关, 即使有的交流资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但这也是学生自己获得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对他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不要为了交流而弄虚作假, 更不能因为一些不真实的资料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创作。
(二) 展示交流的内容要精炼而丰富
在这个信息时代, 相关相似的资料可以搜到很多很多, 但在作品展示交流课上, 我们不一定也不可能把这些资料全部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 根据主题确定选用内容, 去粗存精, 选一些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来进行展示交流, 呈现出精炼而丰富的课堂内容。
(三) 让学生自主决定交流方式
成果展示的方式很多,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结合主题自主采用最有效的展示交流方式。如果开展的课题是带有动手操作性的, 就要求学生带上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介绍。如我在教学《图像处理软件Photo Shop》之后, 让学生每人都完成自己的作品——照片的处理。开始展示了, 作品一亮相, 立即引起大家的兴趣, 学生互相讨论、评价, 积极发言, 作品千奇百怪, 应有尽有。一节课结束后, 学生意犹未尽, 更期待下节课的精彩。如果课题是搜集有关资料, 展示的方式可以由小组展示手抄资料, 剪辑资料, 制作课件, 利用知识抢答等, 让学生对有关思考问题进行辩论。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制定旅行计划》中, 我要求学生在“十一”期间制定自己的旅行计划并完成。让我意想不到的是, 学生的作品内容尤为丰富。在展示课上, 学生的作品有手抄报, 但更多的是电子板报,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内容完整、详实, 再配上主持人的解说, 让人身临其境, 真是美的享受!
三、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有诊断、反馈的作用, 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 很多学习成果都是以提交作品的形式来呈现的。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同时, 也能了解自己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评价阶段, 笔者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创作思路, 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
(一) 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标准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为目的, 不仅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 还应对作品中体现出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小组合作情况等多方面制作评价标准。如下表是对“制定一个旅行计划”的评价标准。
(二) 评价的形式与方法
评价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 要给有困难的学生以支持和帮助, 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1. 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评价机会,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表扬, 而且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适时、恰当的课堂评价用语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更能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
2. 课堂作品分享评价
在展示评价课中, 要根据不同的作品, 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及时进行评价, 如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互评、自评等。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就本题涉及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 由展示组的学生进行解答, 每个小组展示后, 根据展示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和学生接受情况, 教师适时适度地进行追问、点拨、拓展和提升。
3. 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情况, 促进教学评价
课堂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 同时也赋予学生评判教师得失的权利。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 对出错率高、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训练, 同时根据新课程要求进行适度拓宽、延伸, 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学生将会在这种对等的气氛下进行自我评价和得到他人的评价, 更容易发扬自己的优点, 改正缺点。
总之, 信息技术展示评价课既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自己的综合能力, 又要建立客观、合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既注重结果, 又关注过程, 使二者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相结合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及交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信息技术展示评价课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创作展示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展示评价课
参考文献
[1]陈吉利.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刍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 (4) .
【模拟展示课】推荐阅读:
音乐展示课05-20
成果展示课10-31
军理课展示07-07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10-18
《口算》展示课教学设计12-08
互联网+展示课活动总结09-24
教坛新星展示课评课稿11-20
育花路小学新教师展示课简讯05-26
青年教师说课活动展示小结09-23
31小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总结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