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共3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 篇1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 篇2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博山: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今译】
年轻时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愁, 爱登楼远眺, 做出愁的姿态, 为了填写新词而勉强去说愁。
到今天尝 尽了愁的 滋味, 即使想说愁也不再说了, 而是去说一些天气之类的闲话避开愁的话题。
【赏析】
这首词上阕 (què) 写年轻时代, 下阕写成年时代。
人在年轻的时候, 涉世不深, 并不能领略人生愁苦的滋味。但人在年轻的时候, 又有着强烈地认识、感受世界的愿望, 所以, 诗人用“爱上层楼”来表现这种状态。登高望远, 正好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 这与年轻时代强烈地认识、感受世界的愿望是一致的, 而且诗人用了一个重复句式来突出这种愿望。在这种愿望的支配下, 年轻人往往自以为领略了世界, 品尝了人生甘苦, 并竭力想表现自己历经沧桑, 竭力想表现自己的成熟, 所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在步入成年后, 饱经沧桑, 尝尽了人间的愁苦滋味, 也认识到即使说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也就不再有倾诉的欲望, 作者也是用了一个重复句式来突出这样一种状态。这首词用对比手法 把人生两个阶段不同的人生感受、人生境界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选自《中国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指导大全》)
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散文 篇3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题记
山上。诗人一袭长衫,默默伫立。他的目光就这样随便地放在了远处一缕飘扬的白云上。
有好久,没有这样眺望远方了?诗人淡淡地想。眼光忽然迷离了。
还记得少年时,最喜欢登高望远了,最喜欢在山顶看那日月轮回,看那花开花落。看那远处一缕飘扬的白云。
那时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是忧愁啊。只是,为了写好一首平凡的词,将甜蜜写成了苦涩,将欢喜写成了心事,将嘴角那一抹扬起的弧度,写成了从脸颊划过的泪花。然后,学着前人,手持折扇,反背双手,来来回回地踱着方步。对着天空,吟唱那一首首熟悉的歌谣,新填的词。
可是,直到现在,两鬓斑白的现在,尝遍了人世百味的现在,我才明白,什么是忧愁。在尘世中,尝遍了人情冷暖,酸甜苦辣,还有什么不明白呢?想对人倾述,却想说也说不出。历经了坎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还是不说了吧,不说了吧。那些高兴的,伤心的,烦恼的,忧愁的,快乐的.,都随着时光,一起消失了。脑海中,只余下一抹淡淡的愁绪。消逝了,都消逝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那满地的黄叶,是秋来了吧。
一滴泪,静静地划过诗人的脸庞,只听诗人,长叹一句,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啊,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推荐阅读:
《诫外甥书》原文及赏析10-09
上梅直讲书原文及赏析05-27
书文山卷后原文及赏析07-03
《襄邑道中》原文及译文09-13
旧唐书后妃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6-13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06-13
花影原文及赏析07-03
丰年原文及赏析05-15
行宫原文及赏析06-13
东溪原文及赏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