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2024-07-04

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共12篇)

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1

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今天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如此,才能体会其中的苦与乐,爱多严少。

我觉得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真心爱学生,以真心换真心。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作为班主任如果能从这方面给予他们支持,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如果学生不认可老师,对老师有意见,就算老师说得再有理,学生还是听不进去,但反之,效果就不一样了,凡事多为学生着想,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多关心照顾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帮手;当他们生病需要照顾时,你的一次探望,一声问候,一颗药丸,会让他们有受人关心的感觉;当他们在学习上徘徊不前时,你不经意的提醒就会让他很快步入正规。

然而做为班主任也希望能严肃处理学生的犯错,让他们能接受教训,但这样的分寸是很难把握的。例如冯××同学,在校期间屡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每次在对他进行处分时,总是于心不忍,觉得是不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毕竟来学校接受教育,不能一棒子把他打死。特别是在见了父母之后,这种感觉更强烈,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自己的一番努力可以收到成效,这次可以扭转他的不良行为,给他的以后的生活不至于造成阴影。这样一次次的关爱,就有些把他惯了。也使得我整个工作显得关爱有余而严肃不足。

表扬多用与批评慎用,作为班主任要及时肯定与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何学生都会有他好的一面,当他表现好时,要不吝表扬,给予肯定与支持,对于缺少肯定的学生,这样的表扬会比其他任何更具鼓励性,这种鼓励还会延伸到该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李××同学,他的学习可以说相当差,但我无意中发现他的作业做得非常好,就大肆在班里表扬,虽然我知道他很有可能是抄画别人的。但就是这次表扬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并在班级事物中发挥了他自己的力量。

当遇到学生犯错误,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要一味得指责与批评,特别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批评。先冷静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存在什么原因,是否有挽救避免的方法,等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再从道理上加以引导,先理解再说理,学生就比较能接受了。表扬时不可太过火,否则让学生觉得你的表扬太虚伪;批评也最好不要在同学、家人、任课教师面前进行,这样学生会有抵触情绪,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松与紧的度难把握,人人都渴望自由,学生“自由”欲望更强。(班主任

)对于教育学生,管得紧了,怕他们没有活力,并滋生报复心理,在学校搞一些不大不小的破坏;管得松了,又怕学生没有规矩,不会做人做事,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吃亏。管得松了会把学生毁了,管得紧了又会让学生的神经每时每刻都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我好困惑!希望各位老师们告诉我,如何处理好教育是的松与紧问题,怎样把握这个度,又如何松如何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班主任工作中付出艰辛就会有所得,会有成功的喜悦与收获;也会因为自己的管理不当发生一些不和谐的事件。今天你会为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沾沾自喜,心情也会特别舒畅;明天又会为学生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回家和家人发脾气,感叹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班主任的工作生活状态就是今天也许你在温暖亮丽的火焰中升华,明天就会把你狠狠摔到冰冷的海水中去品尝苦涩与冰冷。这种感受不当班主任是体会不到的,如果哪天不当了,还会经常回忆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呢。

最后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老师给学生一缕阳光,可以照亮他前进的道路;学生给老师一点阳光,足可以让我们灿烂整

今天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如此,才能体会其中的苦与乐,爱多严少。

我觉得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真心爱学生,以真心换真心。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作为班主任如果能从这方面给予他们支持,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如果学生不认可老师,对老师有意见,就算老师说得再有理,学生还是听不进去,但反之,效果就不一样了,凡事多为学生着想,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多关心照顾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帮手;当他们生病需要照顾时,你的一次探望,一声问候,一颗药丸,会让他们有受人关心的感觉;当他们在学习上徘徊不前时,你不经意的提醒就会让他很快步入正规。

然而做为班主任也希望能严肃处理学生的犯错,让他们能接受教训,但这样的分寸是很难把握的。例如冯××同学,在校期间屡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每次在对他进行处分时,总是于心不忍,觉得是不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毕竟来学校接受教育,不能一棒子把他打死。特别是在见了父母之后,这种感觉更强烈,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自己的一番努力可以收到成效,这次可以扭转他的不良行为,给他的以后的生活不至于造成阴影。这样一次次的关爱,就有些把他惯了。也使得我整个工作显得关爱有余而严肃不足。

表扬多用与批评慎用,作为班主任要及时肯定与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何学生都会有他好的一面,当他表现好时,要不吝表扬,给予肯定与支持,对于缺少肯定的学生,这样的表扬会比其他任何更具鼓励性,这种鼓励还会延伸到该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李××同学,他的学习可以说相当差,但我无意中发现他的作业做得非常好,就大肆在班里表扬,虽然我知道他很有可能是抄画别人的。但就是这次表扬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并在班级事物中发挥了他自己的力量。

当遇到学生犯错误,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要一味得指责与批评,特别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批评。先冷静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存在什么原因,是否有挽救避免的方法,等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再从道理上加以引导,先理解再说理,学生就比较能接受了。表扬时不可太过火,否则让学生觉得你的表扬太虚伪;批评也最好不要在同学、家人、任课教师面前进行,这样学生会有抵触情绪,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松与紧的度难把握,人人都渴望自由,学生“自由”欲望更强。对于教育学生,管得紧了,怕他们没有活力,并滋生报复心理,在学校搞一些不大不小的破坏;管得松了,又怕学生没有规矩,不会做人做事,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吃亏。管得松了会把学生毁了,管得紧了又会让学生的神经每时每刻都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我好困惑!希望各位老师们告诉我,如何处理好教育是的松与紧问题,怎样把握这个度,又如何松如何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班主任工作中付出艰辛就会有所得,会有成功的喜悦与收获;也会因为自己的管理不当发生一些不和谐的事件。今天你会为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沾沾自喜,心情也会特别舒畅;明天又会为学生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回家和家人发脾气,感叹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班主任的工作生活状态就是今天也许你在温暖亮丽的火焰中升华,明天就会把你狠狠摔到冰冷的海水中去品尝苦涩与冰冷。这种感受不当班主任是体会不到的,如果哪天不当了,还会经常回忆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呢。

最后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老师给学生一缕阳光,可以照亮他前进的道路;学生给老师一点阳光,足可以让我们灿烂整一生。

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2

一、多媒体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这些形象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获得的,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言本身并无直接的可感性, 它必须借助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的中介来实现语意。作家汪曾祺说过:“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 读者读了, 创作过程才算完成。”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只适用于小说。这里的“读者读了”, 是指读者根据眼前的语言符号, 调动现存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 由此及彼地联想并对自己记忆中的有关内容扩充加工, 再现或再造, 从而进入作者所精心构制的语境去玩味它的旨趣, 理解它的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联想与想象活跃与否, 就决定了人的语言感受力之高下。因为语言的内容比较模糊, 人们对文章的理解又会受到自身知识、阅历、个性、心境的影响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层次。所以, 用一些固定的画面去图解蕴蓄深厚而复杂的语言, 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久而久之, 会使他们的思维简单化, 导致理解力逐渐退化进而丧失学习语言应有的心理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取知识的。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不去给学生示范朗读, 而是让学生听录音, 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难道我们要培养一代“哑巴”学生吗?现在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等, 一味追求课件的美感、生动性和感染力, 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也没了板书, 从头至尾教师只需用手操作鼠标, 一个字也不写。要知道, 板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给学生起到了书写的示范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大量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容易变成学生与电脑的交流, 使学生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火花和激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善于动脑子的教师说一些与课文毫不相干的话以祈求活跃课堂气氛, 殊不知这是毫无作用, 且会弄巧成拙。

四、妨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把握和品评

我们曾指出过语言内容有模糊性, 但这并不等于否定它同时也具有准确性和精确性。认识了前者, 就有利于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想象发挥;理解了后者, 就便于要求学生将知识掌握得准确到位。要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得准确到位, 还得靠在课文本身上做文章, 现行于中学课文课堂的许多教学片, 其实并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的的实现上殊途同归。这是因为, 一方面有些课文内容不适合制成教学片, 另一方面有些教学片没有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本意和风格。改变了表现形式, 必然会或多或少改变原著的一些意蕴。

五、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教学的关系

1. 实效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有序的, 它体现在学科目标是标准的, 知识的分类是严谨的, 字、词、句、段、篇, 既突出重点, 又覆盖全面。课文选取的是古今中外, 历经岁月考验, 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课文体系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 也体现了序列性, 纵向注意训练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横向注意知识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设计课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不能只追求艺术性而忽视实效性。课件中的文字切忌完全复制教案中的内容, 长篇累牍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2.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歌唱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3

关键词:歌唱教学;音乐表现;熏陶;训练;合唱

一、立足学生基础,完善课程体系

歌唱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歌唱。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歌唱是人的本能创造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自由而畅快的抒发,歌唱给人带来温馨、愉悦的精神享受,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激励人们愉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向上。目前我区的教学还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体,高中音乐课还是以音乐欣赏为主,高中学生的思想已近成熟,由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单純的让学生欣赏,已经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歌唱学习是一种审美活动过程,人们在对自身优美声音的追求中,在歌唱给人带来的温馨,愉快的精神享受中,逐渐培养起自己健康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活泼的个性和审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歌唱艺术的学习,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和领悟到音乐艺术内在的美,使人的情感,心灵受到净化,塑造和培养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态度。

二、激发歌唱兴趣,培养音乐鉴赏力

高中音乐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有机的把歌唱艺术融进教学中达到审美的目的,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实践中实现。 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必须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其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而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为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任务。

三、积极动员,组织班级演唱会

传统的“一曲定优劣”的考试显然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同唱一首歌”的形式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而“班级的演唱会”通过班级演唱调动人人参与,全面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在“演唱会”的组织过程式中,学生自己编排、主持、评定、总结,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可以充分挥高中学生自主能力较强的特点。

首先教师要提前对学生作好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班级演唱会”的意义,激发学生举办班级演唱会的激情,并选出负责的骨干份子,布置筹备各项工作;其次演唱曲目和演唱形式既要学生根据特长自选,又要全班统筹安排,教师还可以适当推荐;另外动用多煤体技术为演唱会增辉添色,记学生自己下载伴奏,编配伴奏,全部节目伴奏存在一起,方便操作。

四、感受歌唱乐趣,变被动为主动

1、课前表演唱。设计课前五分钟表演唱形式,给学生自主演唱空间,每节课都由一个或多个同学重唱、合唱、表演唱等形式表演四周轮一次,表演完后师生适当评价。每一轮评出“最受欢迎的歌”、“最适合我们唱的歌”、“优秀歌手。

2、欣赏名家名曲,感受歌唱魅力。美国温塞尔说:“听,再听,不断听伟大歌唱家的录音带是非常重要的。”是的,学生经常欣赏优秀声乐作品,不但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歌唱的愿望和激情,而且还会在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方面获得启示。

3、教师言传身教,保护学生歌唱积极性。苏霍姆林斯林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要调动全体学生身心活跃,积极参与歌唱,必须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切忌嘲笑打击。应先肯定情感态度,再就技能技巧问题指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放宽心胸以平和大方的心态对待歌唱,认识到音乐课上唱歌如同基础课朗读、问答问题一般,对错好坏都很正常,只要积极参与学习就会有进步。

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歌唱能力

如何更快、更正确地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更完美自如地表现歌曲内容,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效果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学生严格训练,具体地说,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下环节。

①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②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③培养正确的咬字吐字习惯;④培养分析和处理歌曲能力。

总之,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它是一门很讲究科学的即深奥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门艺术,我们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歌唱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掌握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文化知识,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多了解国内外各民族的音乐演唱风格与各种演唱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在歌唱教学中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感情真挚,姿势大方,细腻的感情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表现艺术的真实,才能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4

失去暂时的经济回报,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我有个朋友刚工作那会儿,帮师傅做了个项目,事后师傅当即拿了1万元给她作为回报,可她婉拒了。要说在几年前,1万元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笔巨款,连她的父母都认为有点可惜。但是她的师傅从此就特别信任她,让她负责一个小组,在工作上给予很大的支持。没过几年,她的职务就连跳几级,薪资自然也翻了几倍。

失去专属于个人的知识技能,得到和同事们分享的更多技能。现今人们都热衷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但有的人视之为独门秘方,不肯与他人分享。例如:师傅不肯真心教授徒弟手艺,深怕徒弟将来抢了自己的饭碗。然而,若是建立起良好的分享氛围,将众人的特长放在一起,彼此共享,那么众人的知识技能都会更加完备,也有利于团队的合作。

失去自己的休息时间,赢得客户信任和赞赏。如:有的员工利用自己下班后或双休日,为客户的需要提供额外的服务,使得客户感到心贴心的温暖。客户回报以加倍的信任与赞赏,放心地给予更多的公司合作项目。

失去专属于自己的功劳,获得更多团队成员的支持。无论获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是靠一个人的,更多的应归功于团队的功劳和凝聚力。当你取得一点成绩后,切记不要马上为自己邀功,而是要想到其间帮助过自己的团队成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自己的团队成员表达感谢,多夸奖他人的帮助,这样更能展示你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为你将来的工作赢得更多的支持。

感悟人生中的得与失 篇5

感悟人生中的得与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我们每个人最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事业、爱情、婚姻、健康、财富、幸福、成就,也影响这每个人生命的质量与数量、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那么,这一对矛盾具体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请看下面的简述:我觉得人没有纯粹的得,更没有纯粹的失,正所谓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当你正在得到时,同事也正在失去。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有失去才能有得到。任何得到都是以失去为代价的。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也就越多。胜败不在一时,得失不在一事。一时之得失要服从一世,一事之得失要服从全局,个人之得失要服从于社会。

人不能缺的是德,不可失的是信;人最应拥有的是社会责任心,最不该有的是自私心。“得与失”这一对矛盾,对我们的人生影响重大。面对得失,该得就得,该失就失,一定要理智理智再理智。

成长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6

笼中的鸟虽然有优欲的生活条件,但永远地失去了在天空中的自由,这对于一只鸟来说,该是多麽的可悲啊!在得到安逸生活的同时,它失去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这使我想到了社会上的一种现象:中学生辍学打工。有些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或者想早点挣钱等种种原因,离开学校,到外地去打工。他们即使能挣些钱回来,但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比,到底是得得多,还是失得多呢?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

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7

1 台安县人工裁弯简介

台安县最早进行人工裁弯的工程是1949年在小柳河的马蹄卧子, 该工程长200米, 动用土方4000立方米, 人工10500个;1950年在九股河新台家北段施工, 该工程长度2200米, 动用土方181000立方米, 人工45500个, 这两次裁弯在流速小, 流量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 经过实践的检阅, 对于河道兑岸险工实施人工截弯有了决心与信心。1966年在浑河的锅称子进行了河道人工截弯, 该工程长度920米, 动用土方141900立方米, 人工101400个。

经过一年的检阅, 该工程经得起考验, 于是1967年在浑河的蛤蜊河和杨家塘两处河流裁弯, 蛤蜊河截弯长1050米, 动用土方279300立方米, 人工112500个。有了这两次在大河流的人工裁弯的经验, 证明只要做好人工裁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程措施得当, 人工截弯不仅可以在中小河流中可以施工也可以在较大的河流中施工。有了这两个成功的截弯工程经验, 于1972年、1973年浑河又连续进行了三处人工截弯。

第一处是浑河马坨子村, 长度570米, 动用土方128100立方米, 人工140700个;第二处是长岗子段, 长度700米, 动用土方117600立方米, 人工128300个;第三处是猪咀河段, 长1038米, 动用土方153500立方米, 人工168300个。在柳河、九股河和浑河共计8处人工截弯, 总长度7540米, 完成土方1182400立方米, 人工880200个。1987年辽河何家人工截弯, 长度850米, 完成土方131100立方米, 人工93600个。

2 人工裁弯在河道兑岸险工整治中的作用

1) 人工裁弯能使水流速度加快, 水动能增加, 由于河水的宣泄速度加快, 使河道的淤泥冲走。

2) 人工裁弯可以改变弯曲河道的走向, 可以有效防止因河道过于弯曲而导致汛期河水直接冲刷大堤的险情出现, 使河水沿着河床走向有序的流向下游, 同时也减少滩地坍失问题, 即可以保护大堤的安全, 也使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的保护。

3) 人工裁弯后的河道距离缩短, 河床刷深, 河床阻力减少, 水位降低, 从而对河道畅通起到积极的作用。

4) 从台安县的人工裁弯河道险工整治工程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确定, 人工裁弯是解决兑岸险工的有效办法。

3 人工裁弯工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区域问题

人工裁弯可能会涉及两个市县或地区, 在施工中如果涉及两个市县或地区, 省有关部门要出面协调相关工作, 省主管部门要派代表入住工地, 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以免耽误施工。

3.2 占地问题

人工裁弯工程开挖河道所有桩号的确立是为新河道走向定位的依据, 开挖中心线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它涉及到地区之间的土地征用问题, 这对以土地生存为依托的农民而言, 如果协调不好会引起纠纷, 可能会发生人为动用桩号的现象, 导致工程出现与设计不相符的严重后果。

例如:1987年辽河台安县何家村人工裁弯工程施工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条河道涉及台安县和盘山县的土地, 按照省主管部门的要求, 上游河道由台安县开挖, 下游河道由盘山县开挖, 当新开挖的河道竣工后, 发现盘山县所开挖的0+850桩号偏离中心线20米, 这对局部利益有好处, 可是由于新开挖的河道偏离了中心线, 使本来一条顺直的河道又一次人为的变成弯曲的河道, 不仅降低了分流标准, 也给拦河坝的合龙增加了难度, 更重要的是为河道的走向埋下了隐患。

人工裁弯工程竣工后, 由于曲直河道后水流加快, 在一定程度上冲刷河道的於土, 时间久了, 可能导致下游河床淤积。

4 开工时间的选择

人工裁弯选择施工期特别重要, 他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 更关系到能否安全度汛,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一般春季开挖土方比较方便, 但春季施工无法保证工期;夏季正是多雨季节, 同时也是主汛期, 不能施工;秋季水位高, 施工不便利;唯有冬季施工相比条件适宜, 但冬季施工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在开工前, 要搭建暖棚储备大量的土, 用于拦河坝合龙后闭气。如果不及时储备暖土, 冬季在河道中刮地表的沙子, 这项工作真的很困难。以1987年辽河何家裁弯施工为例, 由于裁弯工程动工前准备不足, 没有采用暖棚储备大量的暖土, 当拦河坝合龙后, 拦河坝需要用土闭气, 当时的何家村所有男女老少一起上阵, 在河道中刮地表的沙子, 由于所刮的沙子数量有限, 而且沙子在拦河坝的闭气中效果不理想, 导致拦河坝下有暗流通过, 在第二年的春季桃花汛到来时候, 拦河坝溃堤决口, 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1987年的物价) 。

2) 冬季施工测量要准确, 测量工作要在省主管部门的领导直接监督下进行, 桩号要用比较牢固的物品替代, 避免人为的将桩号移动, 以免影响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鞍山市防洪手册.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目前,随着教学整体改革活动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它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真正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学生也许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不是赶时髦,而能被实践证明是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法宝,应得到更多的推广、运用。

3.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如鉴赏朱自清写的《春》时,在学生朗读、感受、想象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剪集一些相关的春景图片,再现大自然的神奇风貌,并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定格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上。让学生面对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这使大部分学生立刻就能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篇课文。让他们领略丰收的喜悦,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4.巧用多媒体培养品德,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语文课堂中巧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而且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可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我们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读者》上有一段利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或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容量大这一优势,搜寻恰当的信息制作课件,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在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年初雪灾中和5.12地震中与生命意识有关的事迹或图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这些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思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如教《观舞记》这篇课文时,如果我们把卡拉玛姐妹跳舞具体的图片以及播放她们姐妹俩跳舞的视频用多媒体体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学生的思维对她们的舞姿已经定式,学生不能很好地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那就不能很好实现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了。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感情,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应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而这种“语感”的可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生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日渐下降。

3.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对语文这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多媒体是代替不了语言文字本身的主观性,代替不了"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代替不了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激励感染的。例如当年鲁迅在教学时,语言缓慢清晰,声音不高,时而庄严,时而静穆,时而诙谐,时而欢笑,用自身伟岸摄人的气质与风采,真切自如的体态,为学生创造了教学情景,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面对面的真情效应,是任何现代化手段也无法取代的。同时,人的许多能力是在自由环境下无意识地形成的,教师恰当的手势、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有情味有品味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文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师生感情交流的程度,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网络教学的符号系统,无论声、色何等丰富,也弥补不了这一个性化的教育。

语文考试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9

生与死,得与失,悲与欢,乐与愁。冥冥之中,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循环轮回,生生不息。

古语有云,有得必有失。得与失的天平就在自己的掌握中倾斜,平衡。只想得到的人垫满了右边,空空的左边高高扬起。正当他鸣然自得时,天平承受不了这种失衡,轰然颠覆。所以才有“莫谈眼前得之贵,却望身后失更多”的忠

告。

萨达姆的不可一世不复存在,项羽的轰轰烈烈已为过眼云烟;犹太人聪明但却命运坎坷,美利坚辉煌过去却也逐渐黯淡。一个个庞大民族的大起大落,一个个伟大人物的崛起垮台,无不昭示着世事无常,得失即在顷刻间。

我们总是在得到一些东西后才发现失去了一些东西,却不曾在失去一些东西后骄傲地告诉自己还得到了一些东西。想让“得到”在天平的一端高高翘起,另一端一定要更多的“失去”。只要信念在,就不会走偏。

“鹰立如锤,虎行似病。”那是在等待出击。放弃了优雅与高贵,得到的是生存和生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舍掉了暖日雨春风,迎得的是傲骨和卓然。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失去了美丽的新衣与如丝的长发,换来的是彪炳千古的荣誉和全华夏子孙的尊敬。

罗曼罗兰说:“生活这把犁,划破了我的心田,却也掘出了一眼涌泉。”得失之间,才会看清这个世界,才会让自己成长!学会舍弃,在失去的托盘中放下砝码,积累的将是得到。因为天平是平衡的。

谭盾初到美国时,与一个黑人在影剧院门口拉小提琴为生。那是个很繁华的地段,挣钱很多。后来谭盾不顾黑人的挽留,毅然离开了那里选择了进修,日子清苦不如昨。而两年后两人相遇,谭盾已是在影剧院里的首席提琴手了。

得与失,乃人生组成不可或缺的元素,故不必为一时之得失斤斤计较。塞翁失马的故事里就渗透了,不要以某时

的得失论输赢。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复国雪耻,重振雄风。汉时昭君离别故土,远嫁他乡,却换来民族友和,盛世太平。

不要吝啬去播撒“失去”的种子,每一次的失去,背后都是山野烂漫;每一次的割舍,背后都是鲜花和掌声。一张白纸,你只看到了中间一点,失去的将是整个白面。

人生,有不如意才有如意;有不快才有欢欣;有阻塞才有顺畅;有失败才会有成功。如意时不能傲然不群,目空一切;失意时自然也不要凄凄然然,自暴自弃。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管风雨兼程。”那种舍去,只是一时的困窘。殊不知,当你跋涉开垦时,上帝早已在天平的另一端微笑着放下得到的果实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10

利川市汪营镇兴盛小学 曾祥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它集图像、视频、声音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既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培养学生能力和情趣。但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也有得有失。

一、得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快乐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小学二年级下册《画风》为例,在教学中,学生感到风怎么画呢?当多媒体课件:《飘动的红旗》、《弯曲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这样就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化难为易。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葡萄沟》的教学中,我制作了一窜红葡萄、一窜白葡萄、一窜淡绿色的葡萄、一窜紫葡萄、一窜暗红色的葡萄等课件并附上文字。使学生感到葡萄的多种颜色,从而理解五光十色一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3、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语言表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它可以使新的知识更清晰明确而有条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制葡萄干的阴房,利用阴房的课件让学生自己说说阴房的结构和形状,自然地起到了促进语言表达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效果。

二、失过分追求多媒体技术,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些教师只是追求教育手段的先进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性。于是在多媒体教学的华丽外表下,仍然存在传统的硬灌呆板教学,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占居着课堂的主体性。学生任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任然没有充分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实施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有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教师讲解和演示教学内容的手段。然而,这种认识还不全面,现代教育理论下媒体教学的实质是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来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应是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探究、接受新知识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还有教师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方法,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学生感觉是在看教师演戏。多媒体教学只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时时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使多媒体在教师的操作下有目的的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限制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图象、文字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极大兴趣,过度依赖它,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课文录音取代了教师的范读,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显然是得少失多。课堂上学生朗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缺少了任何一方面,就有失于语文教学的完美性。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炸裂”的得与失 篇11

关键词:神实主义;内真实;内因果

一、由对城市的崇拜到对城市的思考

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在某个时期都有崇拜城市的情节,阎连科也不例外。阎连科出生在贫困的乡村,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因生活所迫曾经过新乡、洛阳等城市打工。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农村生活的清贫形成了巨大反差,使阎连科非常向往城市生活。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我那个乡村离洛阳不是太远,但乡村毕竟是乡村,太穷困太落后,我曾经去过几次洛阳,感到洛阳毕竟是城市,那里的一切都比乡村好,于是,少年时代的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能进程当一个城里人,娶一个城市姑娘做老婆。”[1]他对城市的崇拜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和平军旅系列”和“瑶沟系列”充分展露了农村青年的进城情节,构成作者小说创作的潜在动机。《炸裂志》的创作则显现出与崇拜城市情节截然相反的对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和崛起的的批判和反思,这体现出阎连科加深了对城市的思考,他由关注贫苦农民的生命轨迹到关注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人的命运,这不仅是题材的拓展,更是作家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标志。

从小说《炸裂志》中我们也能看到作者的这野心。作者想在一个篇幅不长的小说中描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小说也确实反映出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存在为谋求发展、追逐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社会风气日下,男盗女娼、道德沦丧等问题。但历史是复杂的,在阅读《炸裂志》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作者对这段复杂历史的全面把握。难道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百态仅仅是男盗女娼就能说清楚的吗?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大手就沾满了欲望和堕落吗?作者在《炸裂志》中要表达的对改革开放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标签化的,笼统的认识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炸裂志》带给我们的震撼仅仅来源于超现实的写作手法和作品中驱使人沉沦的喂不饱的欲望,这并不能不能带给我们更深刻的反思,这大概就是阅读文本后的“虚无感”的来源。

二、新写作形式的尝试

《炸裂志》采用志书的体例,首章以炸裂市市长孔明亮请作家阎连科撰写县志为构思,以尾章孔市长烧毁初稿,形成小说的叙事结构。小说中炸裂市的领导想以编写地方志的记载炸裂的历史变迁,凸显其辉煌和伟大,事实上作品中阎连科所完成的作品是对炸裂市领导想象中县志的解构。

这种志书的体例,和作品中真实人物(阎连科)的出现给作品遮上了一层面纱,形成了两层真实和虚假的对照,使读者在其中穿越。首先,阎连科采用地方志这一体例,但事实上他并没有严格按照志书的格式书写,因此志书这种极为写实的体例与炸裂村骇人听闻的故事形成了第一重对比。其次《炸裂志》附篇中主笔者说和编撰委员会中赫然出现了现实中的人物:阎连科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字样,真实的人物进入小说与虚构的故事形成了第二重对比。使读者在真实和虚幻间徘徊,渐渐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且何为虚幻,给人以阅读冲击力,增强小说的真实感。

他出于小说形式创新的考虑,采用地方志的形式结构小说,是值得肯定的。但可惜小说的“宋、元、明、清、民国”部分、第九章“自然生态”部分,空有章节标题,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阎连科写这部分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炸裂志”是“志”,他认为如果缺少这部分就不是“志”了。另外地方志的结构,部分与部分之间只有前后、因果的线性关系,其叙事总体上是平铺直叙的,因而使小说显得平面化,不够立体。并且小说缺少史诗性作品的宏大厚重,阎连科完全可以利用地方志的形式使文本更加丰富,但他着力表现的是“志”中“人”而非炸裂这个地方,这一点上没有将志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神实主义与人物刻画的矛盾

在《<风雅颂>后记三章》中,阎连科描绘了在叔伯弟弟冥婚仪式上,弟弟的灵棚里和棺材上落满红红黄黄的蝴蝶的场景: “在那充满红色喜庆的灵棚里的棺材上、帆布上和灵棚的半空里,飞落着几十、上百只铜钱大的红红黄黄的蝴蝶,……这些群群股股的花色蝴蝶,在我弟弟的灵棚里停留飞舞了几分钟后,在众生惊异的目光中,又悄然地飞出了灵棚,消失在了寒冷而白雪飘飘的天空里。”[2]。这群飞舞的蝴蝶改变了阎连科想象和虚构世界的方式,似乎为他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种荒诞、非现实的叙事方式到了《炸裂志》似乎到达了极致,《炸裂志》打破了阎连科小说中写实与非写实的平衡,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现实描写比比皆是。这就是他后来在《发现小说》中说到的神实主义。“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土壤上的想象、寓言、神话、传说、梦境、幻想、魔变、移植等,都是神实主义通向真实和现实的手法与渠道。”[3]阎连科所说的神实主义就是在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可以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去忽略掉事物真实的模样,去寻找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即“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4]

小说所做细节描写虽然显得荒诞不经,却并非全无逻辑。这些荒诞描写所呈现的是一种感觉上的真实,即作者所谓的“内真实”。与这一真实相关的逻辑更被作者概括为“内因果”。这就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主要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来推动故事情节,读者通过人物的心路历程,性格发展探寻其内在原因。但《炸裂志》在一开始就将“真实”,即原本要探索的原因,以感觉形式呈现出来,以至于人物性格毫无发展,作者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始终如一。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最直接的阅读感受,就是对超现实描写的审美疲劳,而这恰恰也是作者今后创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这一点上阎连科也有他的思考“在超现实中进一步刻画人物性格,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比如,靠人物刻画来推动故事情节走不出传统的现实主义模式,而超现实写作却有可能走不进人物心灵的最深处”[5]在与李陀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阎连科感觉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将与他的神实主义产生矛盾,加以在超现实中塑造人物形象有其困难之处,这显现出阎连科仅仅有主义的理论还并没有找到革命的道路,在超现实写作中能不能加强人物性格的刻画?或者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们所锤炼出来的很多写作技巧包括人物性格的塑造与现在超现实写作真的矛盾吗?我们要将人物完全抛弃吗?可否在主义与主义之间找到一条道路,是作家应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阎连科,晓苏.阎连科访谈录,2001年

[2]阎连科.<风雅颂>后记三章[M].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567页.

[3]阎连科.发现小说[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182页.

[4]阎连科.发现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2期.

[5]阎连科.炸裂志[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57-158页.

[6]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J].南方文坛,2004年第2期.

[7]王尧.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神实主义”——<发现小说>与阎连科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6期.

[8]孙郁.阎连科的“神实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5期.

[9]徐勇.结构寓言写作与感觉现实主义——评阎连科最新长篇<炸裂志>[J].文艺评论,2014年第3期.

[10]陈英群.阎连科小说创作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浅析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篇12

关键词: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发展策略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融合了绘画、漫画、影视、摄影、剪辑、数字设计、音乐、文学等艺术元素, 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结合体。动画专业为国内高校艺术学中的影视与戏剧学下设的专业, 分为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与数字动画等方向,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动画理论知识和动画制作策略, 设计动画人物、背景, 掌握剧作、分镜、视听效果等动画知识, 提交完整的动画短片作品作为毕业设计。

动画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头戏, 对弘扬中国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不容小觑。目前, 动画产业在中国势头正劲, 涌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与此同时, 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远未达到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需的水平, 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亟需加强, 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较薄弱, 动画设计和制作缺乏创新, 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在高校与社会的对接上, 动画专业曾经几度进入中国高校十大就业困难专业, 出现了动画毕业生就业的“疑难杂症”: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 业内确实需要大量动画人才;另一方面, 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学生刚毕业就失业, 被誉为“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的动画行业, 失业率却是最高的, 这些现状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拟从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和发展策略三方面浅谈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一、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零起步到爆发式增长, 再到遭遇瓶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到九十年代, 当时我国只有一所高校设有动画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动画教育的起点。进入21 世纪之后, 我国将动画产业定义为“朝阳产业”进行大力政策扶植, 国内动画高等教育出现了几何型增长, 短短二十年间已有500 多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 1000 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系所,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都是个中翘楚。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弊端也开始显现。2010 年以后, 我国每年都有50 多万动画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但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高, 每年15万以上的人才缺口数字严肃地澄清了这个事实。虽然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画从业人员群体, 而这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却并未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

回顾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 我国在最短时间内, 将动画教育的影响范围波及到最大, 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动画教育体系。从客观上讲, 确实为动画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动画作者, 早期的毕业生也已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创作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让热爱国产动画的人们热泪盈眶的作品, 但是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还不够多。其次, 动画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 作为一名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合作意识很强, 团队的默契度也很高, 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不乏优秀的动画短片作品, 但是如何将资源整合为团队所需, 是动画专业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动画事业起步时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但是客观地说, 我们较欧美、日本这些老牌动漫强国还差距甚远。首先, 由于国内动画产业的先天不足, 专业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机会, 绝大部分高校也并不具备让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硬件条件。举例来说, 美、韩都对动画教育有独到的经验, 而这些是我国现在所无法模仿的:美国拥有强大的动画公司资源, 优秀的动画专业在校生能够获得世界一流的动画公司如皮克斯、梦工厂等实习机会, 资质一般的学生也能进入规模较小的动画公司实习, 既解决了在校生的实践问题, 实习之后的入职机会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韩国大学则采取宽松的政策, 鼓励学生办理延迟毕业, 随时去海外地区的优秀动画公司进修或工作。而国内高校无法提供这些优厚的物质保障, 造成了在校动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实践作品又与商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二、国内动画教育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 这个成长中的产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 人才需求量很大, 动画产业同样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 只想混一口饭吃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 只有专业水平过硬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而“学艺不精”正是我国动画教育出现的一大问题, 除了政策补助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动画教育体系内的“心态”问题。

白岩松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日本手冢治虫工作室工作的中国青年, 当问到当今中国动画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 青年回答:“是心态”。动画制作是非常细致的过程, 需要惊人的耐心和细心, 还需要对动画这份事业发自心底的热爱, 如大师手冢治虫一天只能完成十幅手稿, 浮躁气氛笼罩下的国产动画又能走多远呢, 国内动画教育“大跃进”遗留下的问题很多, 中国动画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优秀的动画人才不愿意到高校任教, 动画专业的教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动画人, 一部分老师本身就是缺乏热情和创造力的, 一部分略有名望的教师又因社会兼职牵扯了大部分精力, 造成了动画教育中教师心态的浮躁。也有少数充满热情的优秀人才愿意放弃优厚的待遇留在大学里培养艺术人才, 但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个“美丽的新世界”:漫画家吴淼是国内一流画手, 近几年他选择到某大学教授漫画, 而高校动画专业的现状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谈到:“国内动漫教学和创作都处于恶性循环中”, 无论是老师、学生的态度都颇为散漫。无奈的事实是, 很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动画这个行业, 艺术类较低的分数线反而成为选择原因。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动画, 同样是出于对动画行业的错误认识。

诚然, 如今动画教育中的经济投资还远远不够, 但是国内动画教育中出现的心态问题, 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我国在经济条件极为险恶的时期, 仍然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 如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还有八十年代面世的《九色鹿》等。其中《九色鹿》的五个主创人员在敦煌千佛洞整整待了23 天, 画满了五大本速写, 短短24 分钟的动画竟然有近200 幅场景设计, 最生动地还原了九色鹿的神话背景。在物质条件充分发达的今天,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感叹还是过去的动画片好看?钱钟书说, 做艺术不仅需要天赋, 还要肯下功夫, 物质条件固然重要, 摆正心态才是国内动画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动画教育的发展策略

国内动画专业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专业, 尽管过去动画教育“大跃进”为现在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 但是近期优秀动画作品的强势来袭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产业将作为重要力量, 带领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综合前文提出的一些观点, 笔者认为国内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树立踏实严谨而又生机勃勃的学风。动画容不得一点马虎, 动画人的心思体现在作品的每一帧中间, 用心与否高下立见。动画教育应克服急躁冒进的缺点, 借鉴表演、绘画等其它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 让精益求精的艺术火花在动画师生的心中跃动不息。学校应当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 边办学边发展, 将招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不断弥合自身办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之处。

其次, 广纳贤士, 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教学资源。动画教育资源在国内还比较匮乏, 学校之间应该展开合作, 进行资源流通和交换, 让有限的条件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很少有高校的动画专业能够同时具备教师、实习机会、制作设备等资源, 校际之间应取长补短, 以良性合作取代恶性竞争。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 从社会上的动画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或客座, 同时向企业输送需要磨练的在校生, 开辟海外引进人才战略, 以及以作品的好坏来衡量是否聘用一位老师而非学历等外在标准。

第三, 鼓励学生拓宽眼界, 动画专业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要制作动画片, 还有更多的人活跃在电影、游戏、电视、广告等舞台上, 各种动画的衍生行业也需要吸纳大量动画专业人士从业。应当因材施教, 发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同时, 还从中华文化传统中发掘动画的灵魂。中国动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日本等国家做外包工作, 若想发展中国动画产业, 就需要把中华文化作为动画艺术的精髓。发达国家常常在动画中加入中国元素, 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利益, 并不重视还原中华文化的本来风貌。作为中国动画人, 在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内容。

综上所述, 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学校期间,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 以及对当前动画市场具备一定的认知, 都是一名学生将来能否成长为该领域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这是国内动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动画产业是21 世纪的国际朝阳产业, 是国家发掘文化软黄金的不竭源泉,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 对发展动画产业尤为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动画产业的利好政策, 国内丰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提供中国动画的灵魂, 加之借鉴欧美、日本等国家优秀经验,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应地, 国内动画教育也应紧握时代脉搏, 做出相应的改变, 将发展历程当中的得与失转为动画产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敏.从动画专业就业之怪现象浅谈高校动画教育[J].电影文学, 2011, (02) :61-62.

[2]张立.对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 2006, (02) :101-103.

上一篇:《哪吒闹海》优秀教案下一篇:防溺水作文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