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2024-05-19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篇1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

随着暑期实践动员大会的开始,我们小组的暑期实践活动也正式开始了。

从7月17日到7月19日,我们小组完成了从见面会到问卷落实的一切准备。7月20日12:30,从长途大巴踏上xx这一片土地上时,我从没想过四天原来并不短暂。

四天,我们走遍了xx的大街小巷,终究没吃上梦寐以求的清远鸡。第一次与同学以自由行的形式在外,早已料到,这一次我肯定能收获很多。从住宿到饮食,我看到了精明是出行的必需品。而若要获得这必需品,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处处留心。若非经过这次出行,我不会知道原来10人份的粥可以用十几块就能吃到;若非经过这次出行,我不会知道房租可以半价再打折,一砍再砍;若非经过这次出行,我不会知道货比三家的必要性。然而除了精明以外,懂得随遇而安也是必要的。向来人在他乡,在衣食住行上遇到些困难是必然的。如果动不动就“这地方咋样那地方又咋样”地抱怨,那恐怕最后苦了的是自己。懂得将就一下,心放宽一些,一切都会好办很多。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而在短暂的四天,我们不可能让xx改变多少去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改变自己去适应它。所以四天,我们收起了平常对生活各方面的挑剔,欣然接受我们还不甚习惯的一切。经过这四天,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平常的生活质量其实还不差,也再一次领悟了 “知足常乐”这个词。

四天,从教育局到农村家庭,我们收集关于农村教育的资料。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在同伴、受访对象以及一些擦肩而过的人身上,我看到了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以及素质涵养的重要性。从教育局的以礼相待、村办事处的热情招待到部分村民的踊跃配合,再到部分村民的不屑一顾,这里面处处反映着各个人的处事方式。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对于陌生人,适当的提防是需要的,但是当你了解过相关材料以后,你应该相信你所看到的,降低心里筑起的那堵高高的墙。而作为陌生人,我们应该首先出示证明材料,再以诚恳的态度给别人详细地介绍自己此行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展现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以你的行动去证明你是一个没有威胁并且想要帮助他们改善目前状况的人。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从众多受访者身上认识到了目前农村的教育与状况。尽管这些年来农村教育状况已经逐步改善,但不足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跟城市的差距还是很明显。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能否受到好的教育至关重要。在当地做调查的时候,很多受访者对我们的调查的实质作用起怀疑,觉得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不管怎样,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能够帮上农村教育改革一点忙,起到一点作用。

四天,从陌生人到朋友,10个不熟悉的人逐渐打成一片。无法忘记,每到台阶的地方,后面的人帮忙提行李箱的体贴;无法忘记,某个晚上,好几个已经是准大三学生的人在m记门外指着橱窗上的玩具大喊“我要这个,我要这个”的搞笑场面;无法忘记,山洞里面,昏暗的前方传来“小心阶梯”的温馨

提示;无法忘记,每到晚上,分组磨练牌技、学习新知的.刻苦场面;无法忘记……在这短暂的四天,无法忘记的东西实在太多。四天的相处到处充满着关怀、体贴、感动和欢乐,这让我们10认识的人逐渐熟悉,慢慢地成为了朋友。这是这一次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从大家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一个团队的合作与互助,一个队员的积极与服从,都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践的必要因素。有了大家,就算四天里面三天没能吃到中午饭,心里还是满满的;就算调查的时候遭到诸多拒绝,斗志还是高涨的;就算前方的路是黑暗的崎岖的,我们都从未惧怕。四天因为这一切而难忘。

四天并不长,但收获的经验和感情却不是这四天能够承载的。收获满满的,四天的旅程仿佛已是一个多月,这一切让我不能相信这仅仅是四天。付出的仅仅是四天,收获的却是终生受用。我很庆幸参与了这一次实践活动,认识了这一群朋友,一起度过了这短暂而漫长的四天。

暑期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2

引言。。

调查目的:为了解东韩村的留守居民生活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一、村庄现状

东韩村位于泉掌镇中南部,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251亩,耕地面积3074亩,深井13眼,管灌15008米,灌溉面积2988亩,旱地86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550户,2275口人,51名党员。学校共有教职工13人,学生128名。该村主导产业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55座,其中超大棚25座,日光温室127座,弓棚3座,主要以西红柿、茄子、黄瓜、种植为主。畜牧养殖猪存栏230头,牛存栏210头,鸡存栏8000只。人均纯收入4772元。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差。每年基本上有害灾侵袭,有的年份极度缺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二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村卫生室的条件改

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四、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东韩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东韩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法律宣传暑期实践问卷调研心得 篇3

7月11号早上我们到达此次实践的基地------洛阳市涧西区延安路小区,首先居委会主任给我们交代了工作的大概要求,强调了做好法制宣传的重要意义,会后我们张贴了各种形式的海报宣传页等,市民们兴趣高涨的观看海报宣传页。下午我们到王城公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在问卷过程中我们更是收获颇多。晚上我们整理问卷从而得出某些结论。

首先在王主任开会时从他的语气中,我们广大队员能够体会到在法制建设进程中政府的积极重视和建设法治社会的坚定决心,以及建设法治社会的积极意义。这让我们队员更加满怀信心,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在其后的调查问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居民向我们反映了一系列的问题,那绝对不是我们作为法学初级专业人才能想出的问题,例如对中国法治制度的不解,青少年犯罪问题,婚姻司法解释,中国政治体制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劳资纠纷,财产分配,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等等,我们队员都大吃一惊:难道我们中国的法治有如此多的缺陷,难道我们中国的法治是如此的不完善吗?听完后我们都默默的站着,因为我们都感觉到压力很大,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都要解决的,都是我们的艰巨任务。

晚上回到宿舍整理问卷时,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居民都共同关心的问题:劳资纠纷,政治体制,法治进程,婚姻法解释等,各种问题反映出中国的各个领域的法制都不完善。如此看来我们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任重而道远啊!由此我们队员总结出一句话:法制尚未成功,队员仍需努力!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篇4

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是一件有着非同平常意义的大事。而暑期社会实践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则要结合本身情况进行沉思熟虑的,学校方面,固然希看学生能深进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积累对社会熟悉的经历和对促进社会工作的理解;而作为学生来讲,则希看能通过暑期实践接触到一些大学里所接触不到的事物、学到没法通过课本来学习的社会知识,也希看通过暑假这个较难堪得的机遇,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找出自己的不足,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二、实践目的

进人企业,首先必须了解企业条令和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下往的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精神。而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外在表现。企业文化触及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层次题目。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下综合企业各种资源逐步构成的。因此具有独特和不可模仿性。

开封戴伦制冷装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船舶上的空调、制冷装备等,此次暑假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实际操纵的情势,体验工作的艰辛,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吃苦刻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认真仔细的态度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

天天8点就得到公司报到,就算再酷热的天气,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往上班,有时候公司业务繁忙,晚上或周末得加班,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为所欲为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则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很多。

逐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轻易厌倦。像我就是基本天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做做表格,显得十分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由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而像同公司的推广员天天得打电话,口干舌燥先不说,还要受气,忍耐一些电话接听者不友好的语气有些乃至说要投诉。假如哪家公司成心向的还得到处奔走往商谈。而事实上所有的业务其实不是一次就可以交易成功的,他们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个性,遭受挫折时尽不能就此放弃,出错遭到领导叱骂时不能赌气就辞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托父母的收进,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或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容易。而且要开始成心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毕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房租餐费和平常的开支,有时候寄点钱给父母补贴家用,我们经常所剩无几,一不留心可能就进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不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公道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四、同事相处

踏上社会,我们就要与五花八门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冷问热。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尔虞我诈不择手段,踩着他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还是学生的我们很多时候没法适应。环境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绝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致使工作效力不高,天天只是在等待着放工,早点回往陪家人。而偶然的为同事弄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建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有益于公司的发展。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

我是学机械设计的,固然此次暑假社会实践与我所学习的专业绝不相干,但是,这短短十五天的社会实践经历也让我收获颇丰。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意想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了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轨,我们就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迎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发掘自己的价值,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此次社会实践也让发当今后人生的道路不是风平浪静的,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们不止要学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鉴戒前人的经验,要亲身往了解这个社会,不断磨练自己,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让自己创造出自己的人生、社会价值。

五、实践结果

在开封戴伦制冷装备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的十天中,我所从事的工作类似于办公室助理,这一工作固然与我现在所学习的专业绝不相干,但是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基本的计算机操纵知识和培养的虚心好学的态度在此次是会实践中帮了我很大的忙。在整理资料的进程中,主要要应用word文档和excel表格,这些简单的电脑操纵知识我们在大学期间又重新学习巩固了一遍,这就使得我在实际操纵的进程中不至于堕入窘境,是我很好地完成了负责人交给我的工作任务。

不过,在社会实践的进程中,我在做记录的时候会有遗漏、丢三拉四的情况出现,为了减少这样的错误,我天天开始工作前都会对自己进行一番提示,工作进程中我会反复检查,屡次确认,尽量将错位减到最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还要坚持锻炼自己的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逐步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图,它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它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从书本上得知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辟创新,同时,我们不能死板教条,我们要投身实践,要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提升思想,修养身心,开辟出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

六、实践总结或体会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进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也变得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旁皇,迷茫,没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或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暴的竞争,没法忍耐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遭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逐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十五天的社会实践时间固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我以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请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同事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入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题目。

对自己这样一个行将步进社会的人来讲,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请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之外的相干知识,把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暑期农村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5

第一次,累并快乐着

第一次插秧,第一次拔花生,第一次靠双脚走完10公里路,第一次冲超级冰凉的冷水澡……诸多的“第一次”令同学们回味无穷。

烈日炎炎,面对没有空调的简陋宿舍,这些“温室里的花朵”起初是怨声连连。然而,当他们第一次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明白了农民的艰辛和粮食的宝贵;当他们第一次体验徒步进行10公里拉练,他们体会到持之以恒,互帮互助的可贵;当他们第一次品尝到自己亲手拔的花生,亲手做的蝴蝶酥,他们心里甜滋滋的。那可是他们自己劳动的果实,他们即使累,仍无比快乐。

体验·学习

竹坝学校宣传板上有这么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打开学校与课本的墙垛,走进田野,学生干部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也是双十近年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

实地考查,绘制竹坝绿色生活地图,对生活增加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体验过田间劳作的他们,悟出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一顿吃的比一顿干净,同学们也不约而同留下来热心地帮忙收拾桌子。他们在体验,更是在学习,以别致的形式学习新知,学习独立自主、团结协作。

带着竹坝的泥回家

“入到竹坝,似乎和那里的泥结了缘。披着满身泥浆的衣服,指甲间还留着不能轻易洗尽的黑泥。”一位同学这样回忆道。或许因为这三天学生们与泥巴相伴,与自然相伴,那山,那水,还有那可爱的人们,那一份纯朴,让他们对生活、对幸福有了新认识。

烈日当头,一口水是幸福的;闷热黑夜,一阵风是幸福的。其实幸福就在大家身边,连那平时不愿喝的驱寒的姜茶竟然也如此可口,暖到大家的心里。

带着竹坝的泥回家,家似乎特别的温馨。学生们更珍惜身边的一切,并把这份难得的收获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教会学生们对九亿农民的尊敬,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对生活的专注与热爱。他们——温室里的花朵,90后,被冠以种种显示不被期待、不被认同的代名词,一定会为自己正名,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篇6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参考选题

一、示范团队课题研究方向

1.纪念建团90周年专题调研实践

2.聚焦“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研分析(以某市为例)3.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加快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4.辽宁沿海地区与腹地互动发展及其扩大对外开放度的对策建议

5.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某具体问题研究 6.十二运对辽宁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7.辽宁省农村学校现状研究

8.辽宁省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研究

10.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辽宁产学研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和措施建议

二、其他参考课题

(一)党建:

1.寻访红色印记;

2.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 3.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4.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5.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6.“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研究

(二)共青团工作研究

1.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农村、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民办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团的建设);

2.基层团内民主机制建设研究; 3.流动团员教育管理方式研究; 4.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研究; 5.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探析;

6.关于共青团组织培育新型青年农民的对策; 7.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创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8.共青团工作载体建设与创新;

9.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共青团事业发展研究;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11.政治文明建设与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 12.共青团组织动员方式创新研究; 13.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14.新形势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15.农村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16.基层团组织工作机制与方法创新; 17.团的社会化、项目化、网络化建设;

18.团的学习能力、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建设;

19.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的对策分析。20.各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的典型调查;

(三)青年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2.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3.国企青年职工发展成才调研; 4.青年流动现象研究; 5.青年自发组织的调查研究;

6.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帮扶机制研究; 7.青年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8.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9.城乡青少年交流工作探讨; 10.当代青年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研究; 11.青少年诉求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 12.“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研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青年参与的研究;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工作机制研究;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教育研究; 16.青少年政策与法规研究; 1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 18.青少年网瘾戒除调查;

19.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的途径、机制研究;

20.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的研究。21.“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2.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情况研究 2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4.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影响调查 25.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 26.大学生消费需求调查

27.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28.大学生创业发展状况调查 29.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 30.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四)教育:

1.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2.近年来百姓对孩子高考态度的变迁; 3.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4.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5.校园安全知识调查及宣传;

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7.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实践调查研究; 8.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9.关注农民工子女问题; 10.教育体制改革。

(五)经济、卫生:

1.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调查; 2.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3.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生活的宣传与调查; 4.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

5.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6.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从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分析看成才之路的曲折性; 8.基层的卫生情况; 9.地区常见疾病; 10.当地群众的卫生理念; 11.当地医疗条件; 12.地区卫生宣传情况;

13.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作用调查研究; 14.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5.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6.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7.医疗保障问题;

18.社会计划生育及婚姻调查(地贫预防知识宣讲);

19.灾后重建情况调查(干旱原因的调查,汶川、玉树灾后重建调查等)。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六)法律:

1.法律援助的实践;

2.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和权益保护状况研究; 3.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4.青少年权益保障工作研究; 5.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七)社会:

1.农民生活保障; 2.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 3.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 4.各社会领域的发展变化及成就。5.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6.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10.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11.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1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 13.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14.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15.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16.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政府政策的效果; 17.近年来用工招聘方式的变迁、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18.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19.社区人口老龄化情况;

20.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措施。21.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建设研究

22.城市化、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23.区域产业规划、调整与发展调研 24.城市社区建设实证研究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篇7

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参考课题

1.科学发展观与青年成长发展研究

2.基层创先争优典型案例调查

3.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典型调查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5.“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百姓期望调查

6.围绕重大公共事件民众群体认知、态度与社会心理建设研究

7.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8.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9.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0.社会保障制度实证研究

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举措实施现状调查

12.皖江城市带房地产业发展成功典型案例调查

13.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研究

14.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16.我国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17.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

1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19.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20.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1.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2.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2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26.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27.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与典型调查

28.第六次人口普查背景下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29.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30.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31.新型传媒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究

32.城乡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3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3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3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36.青年自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3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3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3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40.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41.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4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证调查

43.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4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45.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46.新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47.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48.汶川、玉树等灾区儿童心理教育案例调查研究

49.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大学生暑期农村实践调查报告 篇8

一、实践目的由省组织举办的大学生农村科普行活动,深入到农村开展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态度调查、科普知识调查等调查活动,宣传科学种植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让大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增加社会经验,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参加公共卫生工作。

二、实践活动的准备及开展

7月11日下午2点王院长召集将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开会。会上,王院长介绍了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后由负责该活动的老师介绍将要实践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老师还依照以前的经验教授了我们应该带的物品及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最后每一个人都领到两件T恤和一顶志愿者帽子。拿到装备后我是无比的激动,盼望着明日早些到来好好的要大干一场。已经是大四结束了,专业课知识已经学完了,正好趁开学去实习之前检验一下自己学的到底怎样了。回到宿舍穿上装备,对着镜子更是期待看到明日的我早些到来。

12日早上我五点半就起床了,因为六点半要在公卫楼前集合,这可是我大学生活中起来最早的一次了,真是一个挑战!但我知道挑战也是和我们一样才刚刚开始。起来洗漱整理之后吃完前晚准备的早餐,准时到了集合地点。尽管起来都那么早,但每一个队员都是激情洋溢,丝毫没有一点困意。老师安排我们把宣传条幅、旗、宣传单、宣传手册、调查问卷等所需物品搬运到车上。我们可又多了一个队员——司机。一切准备完好之后,司机师傅开着车就向涉县出发。在车上,老师给每一个人发了一份调查问卷以熟悉其内容,同时老师把我们14名学生又分成了两小组,这样一来每2名老师带领7名学生分头行动,更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早上7点出发到达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由于之前没有开车去过涉县,也只是问了别人大概多长时间能到而已,对道路不熟悉加上路上遇到了一次堵车,使我们比计划晚了3个多小时左右到达。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早上起的早、吃的又少,现在每个人脸上略微显出疲惫的表情,但依然眼神里充满着激情。到了之后,我们大家在一家饭店吃了午餐。为了减少太大的消费,我们也是简单吃了一顿。但我们已很满足了,毕竟这不是来的目的。来了,我们就要吃最大的苦,做最大的事。老师也是希望着早些开展工作,毕竟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谭老师更是简单吃了些后悄悄地出去找一下我们晚上的住宿地方。饭后我们到了住处,老师安排了一下房间后,我们便立即动身前往我们要宣传调查的第一站——城关镇招岗村。

我们首先到了村委会,取得了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在庭院里布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两台血压计,在墙上贴了宣传单,挂起了条幅,竖起了旗子。赵老师在村委会的广播里通知老乡们前来村委会。一切准备完了之后,我们拿着宣传单、宣传手册和调查问卷等待着村民的到来。广播通知后,很快就有村民前来了,同学们很快微笑着迎接上去,向村民发放知识书籍,给村民讲解科学知识,并做了问卷调查。由于大多数村民不识字,我们都是一个题一个题地问出来的。做一份调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许多份时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讲的是地方话,有些同学在交流上有些阻碍,但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学们有的在发放传单,有的在回答村民问题,有的在做调查,有的在为村民测量血压。老师们更是和大家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谁是学生谁是老师了。渐渐地村民多了起来,大家更是忙的接不过来。看看这一热闹的场景:有调查、有发传单、有访谈、有测量血压、有照相······大家真是忙的不亦乐乎!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务。本来计划第一天要去两个地方的,但时间已晚了,只能第二天再行动了,我们还是满意

地回到了住处。老师给我们学生每人发了10元钱自行解决了晚餐。晚餐后回到住处,大家都高兴地聊了一些今天的感触,现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于是早早就休息了以便拥有很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动。我们6点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前往了第二站。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在这我们就呆了十几分钟发放了一些传单。老师决定下面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原曲村,一路前往固新镇固新村。司机师傅开车在路途中把第一组留在了原曲村,我们第二组继续前往固新村。由于昨天已经开展了一次,所以我们都有了经验,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两组到了一起后已是11点多了,我们坐车往学校赶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三天同样早起坐车前往石家庄市深泽县。这次也是分成了两路,第一组去了大贾村,我们第二组去了西南留村。到了之后取得当地领导的同意,群众的理解支持后,我们便进行了活动。大家都有了前两天的经验,都已经对所做的宣传调查工作相当熟练了,于是很顺利地就完成了任务。

完成活动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饭,交流了一下自己此次活动所收获之处,并说说自己认为自己这次实践活动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我们都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回到学校后在公卫楼前我们再一次合影留念,虽然已是很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挂着自信而满意的笑容。

三、实践活动的感受及意义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篇9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

——记“幸福农村建设”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

畅想美丽中国梦,汇聚青春正能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同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助力基层发展,服务基层群众,2013年7月15日,河北农业大学现代

科技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驻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西坨头村,正式开始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是为积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提出的一次重大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是在河北农业大学校团委和现代科技学院党委亲切关怀支持下,由现代科技学院团委直接组织领导开展的一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旨在于以“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我校“果树9301班”先进事迹的团结互助精神,引导我院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使命,增长才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实践期间,小分队围绕当地农村建设展开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的实践形式开展调查和研究,深入分析幸福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和本地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推广两良好发展经验,运用定量研究、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通过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展现我院大学生精神风貌,体现我院服务基层的特色;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展现我院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为当地景区环境做出贡献。通过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活动,促进了当地酒店行业规范化,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座谈活动,深入了解西坨头村的基本情况、建设发展过程、产业结构以及西坨头村的未来发展计划,更好的助力基层发展;通过政策宣讲活动,把党的惠民富农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实干共同托举“中国梦”。

一、前期准备篇:如火如荼

本次社会实践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是在习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号召下进行的。小分队成员积极准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会,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种类丰富的课程设置,精美的课件和宣传展板,精彩的文艺节目,和其他的各项准备组成了一整套具有创新与实际相结合的工作方案,带着大家精心准备的工作安排和十分饱满的工作热情,小分队全体成员向秦皇岛市西坨头村进发。

二、活动进程篇:传递正能量

(1)传递正能量第一天:“海滨建设新成果”实践调研

7月15日,小分队走进北戴河西坨头村,开展以“海滨建设新成果”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目前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当地旅游业如何带动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查。小分队成员走村入户,与村民聊天,帮助农户做家务。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走访我们也了解到,近年来西坨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经济、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成功打造出一个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文明生态的示范性新农村。

在走访过程中,我小分队遇到正在西坨头村调研的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一行。田书记热情地与小分队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了解到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后,田书记对我院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向小分队提出希望和要求: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利用专业优势和聪明才智为西坨头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要为如何利用该村发展特点开发旅游项目以带动经济增长出谋划策;同时也向大学生发出了邀请,欢迎大学生毕业后能来到秦皇岛就业,为秦皇岛的发展贡献力量。

(2)传递正能量第二天:“海滨新风尚”文艺演出

7月16日下午,小分队成员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文艺演出活动。同学们熟悉歌曲、排练相声、吹气球、练主持、搭舞台,为文艺演出做好充足准备。晚上6点,在主持人热情的歌颂中文艺演出正式拉开序幕,小分队全体成员热情洋溢、充满激情,带来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首先是当地村民带来的歌曲串烧,点燃了观众们的激情,接下来是小分队带来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彩虹》和富有阳刚气息的《中国人》,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小分队带来的相声《真巧》则将晚会推向高潮,当地村民带来的广场舞更是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男女老少纷纷加入到其中,其乐融融。独唱《天堂》与《听海》让大家感受到其中的情真意切,高超的唱功征服了广大观众,其他节目亦是掌声四起,喝彩声不断,现场气氛热烈。

(3)传递正能量第三天:“爱心献海滨”志愿服务和“共建美丽海滨” 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

7月17日,阳光明媚。上午小分队成员来到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展开“爱心献海滨”志愿服务活动,在联峰山同学们捡拾游客乱扔的垃圾,并在游客相对密集区域悬挂标语提示牌,同时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呼吁广大观光游客保护环境、文明旅游。中午时分,烈日当空,同学们汗流浃背,在简单用餐后,同学们马不停蹄奔赴北戴河中意酒店展开“共建美丽海滨”酒店行业

从业人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史云老师主讲,史老师从形象、态度、技能三方面展开中式餐饮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史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对每个细节都做了详细讲解:如何保持良好站姿和服装打扮、如何区分客人主宾地位以正确上餐、模拟顾客点餐以采取正确的推销策略等。培训现场气氛浓厚,培训人员获益匪浅。

(4)传递正能量第四天: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座谈和“共筑中国梦”政策宣讲7月18日,小分队前往西坨头村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座谈活动和政策宣讲活动。在西坨头村会议室,我小分队一行与当地领导、群众进行了以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镇长谢海龙、戴河镇党委副书记李成及

西坨头村的部分干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就西坨头村的基本情况、建设发展过程、以及戴河镇以及西坨头村的未来发展计划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结束后小分队又开展了“共筑中国梦”政策宣讲活动,通过张贴海报、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宣传学习党的十八大,把党的惠民富农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实干共同托举“中国梦”。

三、活动结束篇:硕果累累

7月18日,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

大学生暑期农村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篇10

“深入基层看民生”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课题_城乡经济发展对法律普及影响的专题调研

报告名称 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 社团名称 法律学会 调研人 陈志峰 马荣星 李国宗 刘翠银 尚福堂 联系电话 ***

山东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

二○一○年七月制

1、申报书封面编号由校社联统一填写。

2、调研报告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撰写,内容要详实。

3、调研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调研起止时间;调研地点;调研方式;调研目的;调研人群;调研效果;发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

4、图片直接编辑到文字中。

5、格式要求: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2.8cm,右2.6cm,行间距取单倍行距;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统一规定的封面。

6、字体字号

题目用二号宋体加粗; 走进农村,关注法律普及

调研起止时间:8月7日至16日

调研地点: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陈庄镇商业街、陈庄镇陈一村、明集乡集贸市场、明集乡坡陈村等

调研目的:

“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生活。”(摘自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虽然近几年中国法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法学院法律学会带着“弘扬法律、振兴法学”的宗旨于2010年8月赴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陈庄镇商业街、陈庄镇陈一村、明集乡集贸市场、明集乡坡陈村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村法律调研活动。深入农村,针对农村法律的普及情况展开调研,我们希望从中找到农村法律普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法律服务部门在普法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活动本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精神,以法律服务为中心,相继开展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并于期间开展了关于农村法律普及情况的调查,从中掌握了许多 如何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等,同时分析现有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及纠纷解决机制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建议。这是本报告的最终分析路径。

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活动都是由法律学会成员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的。当地政府、法庭等均未参与其中,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也仅仅只是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而已。由于调查者非官方、非权威身份,在考察中很难收集到一些政府、法庭的内部文件和数据,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分析,但由于政府机关总结报告本身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且本报告的观察重点在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因此上述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由于法律学会一直关注国家的法制动态,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了解到政府机关的某些文件和报告,这或多或少弥补了上述遗憾。

1、个别访谈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查方法。我们对访谈对象的选取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农民群众,包括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未接受过法律服务两类。这种分类十分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在农村的普及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普及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普及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问卷调查

这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普及现状的另一重要手段。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的调查,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尽是少用书面调查方式。然而我们认为,这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事实上,我们所接触到的农民大多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也接触过许多外部信息,对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态度。尽管有些农民,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一开始对调查充满疑虑,但经我们反复解释,多数人最终都能接受调查。

3、实地考察

这里所指实地考察,不仅包括走访,做问卷,还包括我们亲身参与的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使们摆脱了单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分析问题的局限,更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增加了报告的真实性。

调研人群: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陈庄镇商业街、陈庄镇陈一村、明集乡集贸市场、明集乡坡陈村等地区的人员

调研效果:

我们的调研活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针对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笔记我们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关于了解法律的途径的问题

对于“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法律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在给定的五项选择中,答“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体”的有378人(占63.00 %),答“有关普法宣传”的有166人(占27.67 %), 答“通过其他人说的”有43人(占7.17 %),答“其他方式”的13人(占2.16 %)。这种结果,首先反映

了广播、电视、报纸这些现代传媒对农民接受法律知识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大力发展通讯事业并注意利用他们传播法律的成果。另外,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律宣传活动在农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民是通过“普法宣传”了解法律的。但我们还应看到,尽管在调查中大多数人能比较多地回答出与自己生活或生产相关较紧的法律,然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却与生活或生产关联不大,造成“生活中的法律,非生活中了解”这种错位。也许这是人们开始了解法律的一般规律,但也表现出国家大量的法律并未真正深入这些地区的农村生活。因此我们认为新一轮的农村普法,除继续已有的有效方式外,还要着力探索一条“从生活中懂得法律”的新路子,建立起一种法律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型的“供需关系”。

农民了解法律和法律宣传有着重要的关系,法律宣传力度越大,农民对法律的了解越多,这是一个正比的关系(除开经济的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人认为除了自己看电视等,当地很少组织普法宣传。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进行法制教育,以期达到法治,即使是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并用的法律手段,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对我国基本法律的认识

在调查中,有80%多的人较为准确地说出了3到6个数目不等的法律名称。其中学历较高的(初中以上学历)和村干部回答的法律名称在数量上要普遍高于一般农民。另外还有10 %左右的人未回答,分析未答的原因,大部分可能仅止于知道有法律这个东西,但具体是什么,有什么法却说不上来。对于其他的如婚姻法、合同法、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等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大多数与农民的 生活和生产联系较紧;另外,这些法律在农村宣传得多。然而,像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诉讼法(民事、刑事、行政)等,这样一些比较重要的法律,及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法规,能够说得上的人很少。这一方面与宣传力度不够有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偏远地区的农村现状,也限制了这些法律的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法的内容,在某些大的方面与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给农民造成一种大而空的感觉,认为它们与自己无关。如民法通则,它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才能得以较好施行,它要进入这些边远地区的农村,势必要与之长期以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套调整当地村民社会关系的准则(习惯)发生冲突,习惯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农民,对那些与之不同的解决方式及原则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排斥心理,既然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因而眼下也就很难普遍介入这些地方的农村经济生活。显然,很有必要反思一下农村立法与农村实际的适应性问题。

(三)对于法律的信任度和发生纠纷时是否愿意寻求及以何种方式寻求法律帮助

在我们的调查中,20%的认为法律不可信,72%的人表示比较信任法律,还有少部分人很信任法律。分析原因,一部分人认为权大于法,他们觉得政府和法院是一家的,对法院能否秉公执法存在怀疑,所以他们并不信任法律。从数据上来看,尽管大多数人是信任法律的,但是在与人发生法律纠纷时,寻求法律帮助的人却并不多,他们要么找人用武力解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牙还牙,要么忍气吞声。更有偏僻的农村还存在用村规、家规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采用“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当问及“假如你与他人发生纠纷,你会采取下列那种方式解决”时,有194 人选择“私了”,有292 人选择“找村委会或乡镇干部”,仅有129人选择“打官司”。这个结果对了解农村现状的人来说,并不奇怪。事实上农民不选择“打官司”在农村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打官司成本太高。首先从时间上看,由于打官司有严格的司法程序,办案有最低期限规定,这些自然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而作为一名普通农民,他们没有,也不愿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上面;其次,从金钱上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限制,打一场官司所花费的费用是惊人的,诉讼成本太高已是当前中国基层司法现状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即使他们想寻求法律救济,也会被高昂的诉讼费用吓倒。而当前农村中流传的“赢了官司输了钱”,大概更能准确反映农民的这种心态吧!而寻求干部解决纠纷之所以成为农民的首选,一方面在于干部生活在本乡本土容易寻找,而且,从传统到现实的行政权威,形成了农民的权威依赖心理,使得干部成为农民的依托,也易为农民所信任;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的“高处不胜寒”,客观上促使农民寻求一种更为简便易行、方便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纠纷,而找干部解决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中国农民解决纠纷的一种习惯。当然,私了方式的高选择率同时也表明“和为贵”、“无讼少讼”的传统观念在农民选择解纷方式上的影响。

发现的问题:

关的派出机构,司法助理员则是基层政权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是中国司法行政机关的神经末梢。在我国农村,大部分的乡镇不是设立了司法所就是在乡镇政府中设置了司法助理员这一职务,他们在乡镇政府和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负责调解委员会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工作范围从解决打架斗殴到山林地界纠纷和离婚调解等。乡村司法所覆盖面广,根扎农村,熟悉农民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而且可以作出较快的反应,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最适合作为农民法律援助机构。在涉农利益案件日益增多而农民法律意识未得到显著提高时,现有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

总结:

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的调查结束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一周调查中的劳累和辛苦,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农村人的法律意识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抑或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而当了解了法律在农村的普及情况之后,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农村人的法律意识以及深化他们对于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民众所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和谐社会抑或法治社会的建成,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繁荣、富强。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会

上一篇:绘本课题研究记录下一篇:工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