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诉说教学反思

2024-09-13

长江的诉说教学反思(通用5篇)

长江的诉说教学反思 篇1

五年品德与社会《长江的诉说》说课稿设计

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江的诉说》,这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中《沿着江河走下来》主题下的第二个内容。

《长江的诉说》作为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里的一课,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长江的诉说》我打算分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了解长江概况以及了解长江上游流域的文化。第二课时:感受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繁荣、美丽、富饶。第三课时:懂得保护长江。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则是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从而产生对长江的热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2、难点: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提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所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新鲜、好奇的事物愿意自己主动探究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资料调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并制作(包括图像、音乐等),地图、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及全班交流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以及处理信息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较之中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一些学习方法:如看地图、制作图表、绘制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尤其是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学习了黄河以后,学生对长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有趣拼图的比赛、快速记忆比赛等。而课前,也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三星堆,这样也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告诉他们,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接着揭示本节课的课题《长江的诉说》。(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其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现长江的概貌,让学生先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

《课标》里提到:“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寻找长江的源头

以一段录音开头:长江的述说。(也就是教科书62页内容),然后叫学生在小组里准备的地图上找出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并读出它的海拔高度。(通过《黄河东流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识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地理位置。)

2、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在地图上查找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蓝色的笔在地图上标明;再把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长江从西至东的流向进行排列,写在白纸上。(这一活动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合作性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学生反馈:请每组派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边看图边说出流经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活动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锻炼学生大胆、大方地展现自己,学会向他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简单小结,并用多媒体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并记忆: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晥、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各省的名称及简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歌谣来帮助学生识图,并记住长江所流经的省份名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速记比赛”、拼图比赛以及课后采取绘图比赛等活动来巩固学习。)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

教师讲授:长江全长6300千米,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

(在《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中,学生已经知道中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而黄河、长江的流向都是从西至东流,这也是与中国的地势地貌有着密切关系的,为了巩固前面知识的学习,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因此,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会单一的讲授,而是会采用多媒体,用《长江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并将上中下游的文字资料与教科书60-65页插图相结合,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源远流长,地势上跨越了三级阶梯,再展示几张长江所到之处都是美丽、繁荣、富饶的图片。当学生欣赏完后,马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提升情感:长江多么美丽啊!从而感叹道:长江真不愧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三、感受长江流域的文化——蜀文化

1、教师讲授:长江流域不仅物产富饶,而且水系发达,庞大的水系、丰富的物种,为远古先民们生息、发展和从事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2、接着出示旧石器文化、都江堰、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及四川风景名胜区的图片和资料。其中,重点学习三星堆遗址,因为三星堆的发掘不仅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向到50前,更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最具辉煌性的杰出代表。具体活动如下:

(1)请去过三星堆的孩子将自己参观三星堆遗址的感受、拍摄的图片给大家讲一讲。(由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教学活动之一,更具有说服力。)

(2)老师借用图片及资料,补充三星堆文化及它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学生的介绍毕竟不全面,老师的小结就是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课内的知识,更应该拓宽学生视野,点拨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对长江的热爱绝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由衷欣赏和赞美,更是对千百年来,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对中华民族的母亲般的养育。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以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图片、看文字了解、感受到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

四、感谢长江,热爱长江

1、出示关于长江的一份资源表,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江给我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感谢长江。

淡水资源——近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七大江河之冠。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

水运资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

农业资源——有耕地3.5亿亩,占全国的25%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

淡水鱼资源——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

矿产资源——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

旅游资源——重庆、南京、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2、展示:长江流经的省市如今的繁荣、发展、美丽、富饶的图片。问学生,看到这一切,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升华情感,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五、歌唱《长江之歌》,总结全文。

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歌唱《长江之歌》来表达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热爱之情吧!

《长江的诉说》案例 篇2

我们重庆位于长江的上游,滚滚长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民。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长江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重庆人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选择了“话说长江”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及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域。

3.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感受长江如同母亲河滋润着我们,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4.通过调查了解母亲河的现状以及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母亲河,热爱母亲河。

2.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活动准备】

1.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话说长江》和《长江之歌》视频、有关长江美景和环境遭到破坏的多媒体课件、有关“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的新闻视频。

3.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赞美长江的歌曲、诗文。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

活动一 走近长江,探究长江(这个活动由学生课前分4组:(1)源头探险组;(2)上游历险组;(3)中游观光组;(4)下游考察组)探究长江,自主收集、整理长江的相关资料、图片以及赞美长江的诗词、歌曲。自己写解说词,练习当解说员解说长江。

二、课堂活动

活动二 小组交流,赞美长江

1.观看视频《话说长江》,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交流目标:赏一赏母亲河的照片、吟一吟母亲河的诗词、唱一唱母亲河的歌曲。

3.各组交流展示:用课文的文字说明,搜集的图片、诗词、歌曲来交流、赞美长江。

A.源頭探险组 利用地图和长江流域儿歌和大家交流学习,赞美长江的源头。教师和大家一起回顾知识点: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峰,流经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流入东海。全长有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并板书长江发源各拉丹冬。

B.上游历险组 以优美生动的解说、古诗朗诵再现了长江上游的雄奇秀丽。教师小结并板书:上游 重庆

C.中游观光组 说长江、吟《黄鹤楼》、唱《望洞庭》,赞美了中游的美景。教师小结并板书:中游 武汉 (提问:上游和中游的交界处是哪个大城市)板书:宜昌

D.下游考察组 以说诗唱词、图文结合解说、优美的舞蹈来赞美长江下游的美丽富饶。教师小结并板书:南京 上海

4.填空练习,考查知识点的掌握。

活动三 欣赏长江,歌唱长江

利用多媒体,欣赏长江美景。播放视频,让学生齐唱《长江之歌》,这两个活动使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得到升华。

活动四 保护长江,绿化长江

1.先观看长江被破坏的视频,提出问题:见此情景,你心情如何呢?昔日美丽的长江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

2.寻找原因,师生交流。(学生说不完整的老师补充)

原因:由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重视对长江环境的保护,长江环境越来越恶化。

长江源头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荒漠化、沙化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长江上游大片林木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江水含沙量增加,江水已经变浑。

中下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重视对长江水源的保护,沿流域地区大量的工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或各支流中,各种废弃物、垃圾随意堆置或直接倾倒在江中,使长江成为一条污水道、垃圾道,长江水质日益恶化,以致发生了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3.观看重庆新闻,了解“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

4.讨论交流:我们应如何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1)在母亲河旁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2)源头上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3)沿途污水净化处理再排放。

(4)减少农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5)禁止随意向河床倾卸固体垃圾。

(6)禁止过度捕捞。

5.相机布置课后任务。

(1)复习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做到以后不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方式,关注有关长江的内容。

(2)用我们探究长江的方法继续探究我们的家乡河乌江或者郁江。

6.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教师总结: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热爱我们的山山水水,让我们的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人变得更美,让我们的母亲河世世代代永远奔流不息吧!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篇3

一、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质疑:“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找出表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以及“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进行品读。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我的带领和引导下,基本上能理解诗歌,能体会长江的精神。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适时地进行说话训练、仿写训练,如用“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绘长江奔腾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如让学生仿说诗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长江的伟大精神。但是这一环节在学生有点“冷场”的时候,我就显得有点及于求成,引导学生的语言过于着迹,教学机智还是有点欠缺。

二、反思朗读的指导

由于这节课是诗歌的教学,因此朗读方面是尤为重要的。于是我采用的指导方法是抓重点词语。如抓住“走来”与“奔去”指导学生读时语气要有缓、急、高、低之分,又如抓形容词和动词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重、轻之分。在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我最为满意的是引读的那一部分,我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赞美长江时可以有不同的情感。如我引导说:“我满怀激情的赞美长江”时,学生读得激情满怀。当我引导说:“我深情地赞美长江”时,同学们又显得深情款款。但是,在读的形式上还是过于单调,忽视了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追求简约,追求和谐: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剪裁重缝。课堂上学生们围绕“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学生那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体会卡罗纳将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其次,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心理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如体悟“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时,千言万语化为“放、贴”,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卡罗纳,别哭了。”

又如:“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我用一句“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什么话都没说,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将学生置身于同学和卡罗纳的直接对话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对话中加深内化了关爱的情感。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借班上课,异地而教,对学情不够了解,未能及时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如在最后环节,原来预设在学生朗诵过程中渗透手语教学,因为手语而多次重复朗读。后来得知,他们学校在两周前就进行过手语教学。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打手语诵读,达到“巧借东风催芳菲”的效果。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反思 篇5

听了梁老师的汇报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深感梁老师教学技艺高超,课堂把控能力强,教学设计合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首先选用歌曲导入课文,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然而然过渡到课题。字词学习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预习效果显著。通过学过的古代游记引出现代游记,强调了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并以此为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清晰。

让学生充分朗读,大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必不可少的途径。由学生朗读,慢慢呈现出作者行踪。大胆取舍,只重点研读“冰塔林”部分,要求学生勾画作者所见所闻所思的句子,在学生赏析语句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拨,修辞、长短句、重点词语等,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

最后,同学们分享提前写好的导游词,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一位同学展示。整个课堂过程,教师语言优美,节奏合理,提问得当,堪称成功的汇报课。

同组教师评课,主要提到一些建议。鉴于时间有限,大容量课程需浓缩,可省略字词和作者简介,改为随文讲;对于长短句这一考点学生初见,需讲深入些,从内容和结构都要把握到;导游词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一个景点,训练完整的要素;对教材还可再细致解读,可围绕“壮美”来开展教学,细节把握还需加强。

上一篇:扬州包子的记忆作文下一篇:学困生转化需因类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