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案

2024-07-01

详案(精选9篇)

详案 篇1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西平果县第七小学

黄冠忠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以情激悟,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思想美、人文美。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轻音乐曲、《爱的奉献》乐曲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1、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听歌吗?想不想听老师唱歌?可是老师现在有点紧张,你们能不能给老师一点„„?(掌声响起)我想问几个同学,你刚才的掌声想告诉老师什么?(鼓励)你们的鼓励让我不再紧张了,我现在可以唱歌了。(老师深情演唱歌曲《童年》

2、歌曲唱完,学生又情不自禁鼓掌。谢谢你们的掌声,你们这一次的掌声又想告诉老师什么?(赞赏)是啊,你们用两次掌声告诉老师不同的信息,你们真是一群善良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掌声有关,你们准备好了吗?

3、书写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抓住“掌声”这一命脉,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一开始便轻松愉快、和谐温馨。)

(二)、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注意听准生字读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这个小故事你们喜欢吗?

3、知道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吗?她从小就患上了----(出示:小儿麻痹症)小英得了这种病,所以腿脚---(出示:落下了残疾)

4、指明读词语: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姿势

5、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个人读、齐读)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了解学生的原认识,看看学生能够获得了哪些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走进英子。

1、出示句子: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2、从中你知道以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板书:忧郁)

3、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忧郁,找出来读一读。

4、从哪些词语里你感受到了英子的忧郁。

5、创设情境: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游戏的时候,英子总是();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的路上时,英子已经();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走出教室时,她却要()。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呢?

6、身体的残疾是英子心里永远的痛,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心里还是非常的------(板书:自卑)你们也记下自己地体会吧。

7、自己试着读这个自然段,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

8、后来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

9、读第四自然段,现在英子还忧郁吗?性格变得-----(板书:开朗)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到,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对自己充满了------(板书:自信)

10、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们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理解掌声含义。

1、设疑: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2、是什么原因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板书:掌声)

3、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同学们送掌声给英子这件事呢?

4、默读2、3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语。

5、出示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地把头低了下去。

6、指导填空,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句子)此时此刻,英子在想()

7、正因为这样,所以(课件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8、假如英子就是我们的同学,假如英子就坐在我们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课件出示:假如英子坐在我旁边,我想对英子说()

9、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话语都变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啊!就在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那掌声--------。(出示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0、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情地----(板书:鼓励)

11、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那么第二次的掌声又代表了什么?

12、课件出示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的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13、这一次我想用掌声告诉英子()这一次同学们除了送去鼓励,还送去了----(赞赏)

是啊,这掌声对英子来说太重要了,多年后,我收到了英子的一封信: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本设计力图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其中一次想象成英子,两次想象成英子的同学时可能会说的话,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五)、总结

1、是啊!是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英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句子):

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物理与数学,高二那年,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奖大赛。后来,她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

-----------摘自董保纲〈掌声〉原文

2、这就是掌声的无穷力量。学到这儿,你认为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汇成一个字——-爱

3、小结:掌声里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爱,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从此改变了英子的一生。

(设计理念:通过提问“你认为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真挚情谊。)

(六)、课内拓展

1、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你觉得在社会上,在我们学校,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班里,还有谁需要掌声,还有谁能够赢得我们的掌声?(伴随着乐曲《爱的奉献》

我想把掌声送给()

2、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设计理念:通过“我想把掌声送给()”的写话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即跳出课文去审视,引发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维对话,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含义。同时,也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进行适当的小练笔,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写作习惯。)

七、板书设计:掌声

忧郁

开朗

掌声

自卑

自信

教学反思:

一、抓住主线,引起探究欲望。

文章有文眼。本课的题目就是文眼。教学中,我 “抓住点,设计线”,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入手,抓住小英的前后变化,引出小英的信。质疑,让小英如此难忘的掌声究竟是怎样的?同学们为什么要送去这样的掌声?掌声产生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即扣住“掌声”这个点,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究氛围中,主动学习。由小英的故事,到课文结束作者的感悟,引导对“掌声”内涵的拓展理解,到课终掌声就是一曲爱的奉献的提升,学生在情感参与中体验着。

二、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创设情景,假如你是英子,你走

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下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走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我认为自己的优点在于: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他的话应该怎样读,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说、读、演练中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也留给了我很多思考:

1、教学的语言应该有条理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生动性。

2、怎样正确对待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从而有机地控制教学的节奏,适当调控课堂的容量。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问题。当然我更希

望通过课堂,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对症下药,努力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详案 篇2

(一) 了解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全面把握项羽的形象。初步掌握司马迁人物刻画艺术。

(二) 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砥砺自我, 提高人生修养。

二、学习重点

分析项羽性格弱点, 引出“性格决定命运”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

引导、研讨。

四、教学时数

4课时 (本课为第4课时) 。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有句成语叫“两虎相争, 必有一伤”, 秦末就有两只“猛虎”, 一个名叫刘邦, 一个名叫项羽。这“刘老虎”和“项老虎”相争的结果就不用我说了。我们上周刚刚学过《高祖本纪》, 大家回忆一下, 楚汉之争中刘邦获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投影)

(二) 讨论

1. 我们这节课来看看楚汉争霸的另一方———项羽。

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 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 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这样一个英雄怎么会在与刘邦的对峙中一步一步走向衰败, 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之围”时, 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 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 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寻找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有外在的, 有内在的, 但最主要的是内因。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内因, 也就是自身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顺带介绍前人对其评价)

(投影)

(1) 不善纳才 (韩信陈平英布/范增)

(2) 刚愎自用 (鸿门宴不听范增之言/都彭城)

(3) 自矜功伐 (背约逐义帝/鸿门宴不杀刘邦宽容樊哙/东城快战炫耀神武)

(4) 迷信武力 (七十余战, 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

(5) 残暴凶狠 (坑杀降卒/屠咸阳烧阿房宫/杀子婴/杀义帝/烹杀楚生/农夫指路)

(6) 沽名钓誉 (都彭城/乌江拒渡东城快战)

(7) 吝啬小气 (抑制谋臣, 猜忌贤能、不论功行赏)

(8) 目光短浅 (分十五诸侯, 自立西楚霸王/与刘邦划鸿沟而治)

2.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其实前人和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来看看他们和我们“略同”的“所见”: (超链接投影)

(1)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 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与天下同利也。项羽, 有功者害之, 贤者疑之, 战胜而不予人功, 得地而不予人利, 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论功行赏项:妒贤嫉能、吝啬小气)

(2) 刘邦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饷,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知人善用项:不善纳才)

(3) 韩信的评价:“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 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 特匹夫之勇耳。……故曰其强易弱。”

(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残暴、失民心)

(4) 太史公的评价:“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 难矣。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 只依靠武力, 不重视战略, 导致失败, 极叹他的亡之速。一赞一叹, 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5) 史学家评项羽:“项羽非特暴虐不得人心, 亦从来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咸阳既灭, 而都彭城;既复彭城, 而割荥阳;既割鸿沟, 而思东归, 殊欲按兵休甲, 宛然图伯筹画耳。岂如高祖规模宏远, 天下不归于一不止战?”———明·凌稚隆

(项羽政治思想落后, 没有统一全国的想法, 他反秦只想回到四分五裂的战国局面, 他自己也就只想做个霸王而已)

(6)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者,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迫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诗中可以看出,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 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小结: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楚汉相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项羽和刘邦的性格之争。所以我们说, 粗疏、固执、虚荣、多疑、孤傲的性格决定了项羽最后的落败。 (投影)

3.“成者为王败者寇”, 项羽虽然失败了, 但司马迁不同于流俗, 不以成败论英雄, 仍把他作为帝王收进了“本纪”。

而我们通过分析, 也看见了项羽性格中的许多缺陷, 但这些缺陷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项羽作为英雄, 还具有哪些值得我们肯定的优点?

(投影)

胸怀大志 (始皇巡游) 、勇猛善战 (巨鹿之战, 东城快战) 、儿女情长 (项王别姬) 、果毅决断 (杀宋义/破釜沉舟) 、义重如山 (不忍杀马/赠马乌江亭长/为德自刎) 、光明磊落 (鸿门放刘邦/归还刘邦父妻/不过江东, 自刎)

小结:人是立体的, 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应该说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 在作战上有非凡的指挥才能;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政治白痴, 缺少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政治头脑。他对待亲近而追随自己的人总能有情有义, 对背叛或阻挡自己称霸事业的人总是赶尽杀绝。所以这里的矛盾只是看似的矛盾, 正如钱钟书所说 (链接投影) , 而司马迁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对人物作如实客观的评价, 我们也能看出他作为一个“良史”, 在史传著述中所表现出的“不虚美, 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投影)

(1) 历史的原则:知人论世

(2) 全面的原则:多角度分析

(3) 辩证的原则:一分为二

5. 司马迁穷其一生的精力来创作《史记》, 虽时隔千年, 但楚霸王这个失败的英雄仍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司马迁是如何使人物这样栩栩如生的?那是因为他综合运用了许多的人物刻画艺术。

学生齐读专题导语。

小结:这些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呢, 值得我们课后去思考运用。

(三) 拓展延伸

1.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项羽是个悲剧英雄, 最后也难逃毁灭的命运。一代英雄, 落得个挥泪别姬、拒渡乌江、拔剑自刎, 留给人们太多的遗憾。我们来看看前人对项羽的最终结局有何评论?

(投影)

(1)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杜牧《题乌江序》: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 王安石《叠题乌江序》: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 令人敬仰。本诗从头至尾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气节)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王安石:军民离心, 败势难回。“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为依据。 (民心向背)

李清照持赞扬态度, 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杜牧持肯定态度, 又对项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态度, 认为项羽自杀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 他反驳了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

2.那么, 你觉得项羽应不应该渡江?

(1) 吸取教训, 东山再起; (2) 老师的观点:他不应该也不可能渡江。渡江他就不是那个沽名钓誉光明磊落的项羽了。他的性格决定他的失败, 也注定了他在乌江前只能选择拒渡。如果他渡了江, 说明他在渡江的那一刻已有所领悟, 知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他改变了自己, 他很可能日后获得成功。所以, 我仍要重申, 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也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这样的例子在后人那也有。如在李白的性格里, 有儒家的忠孝, 有道家的超逸, 有义士的义薄云天, 亦儒、亦道、亦侠, 儒侠道相得益彰;亦狂、亦狷、亦逸, 狂狷逸集一身, 共同铸就了他的狂傲豪放、卓尔不群的性格, 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中国文化史上的瑰丽诗篇。同时, 也注定他今生无缘官场。

结束语: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 (投影) 英国著名的文豪狄更斯曾经说过, 一种健全的性格, 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哲学家菩德曼也说过,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性格,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如此, 我们也如此。所以, 我们应该从现在起, 完善自己的性格, 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智慧和力量。

(四) 作业

项羽早年所经历的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事例, 对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为未来发展而明确学习态度、培养气质性格、选择事业方面而言, 可提供哪些启发?

摘要:对于《项羽本纪》详案, 本文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对复习导入、讨论、拓展延伸、作业这四个环节的完成步骤予以详尽的阐述, 以讨论环节为重点展开具体分析, 叙论结合、层层剖析, 以突出教学重点, 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何必要手写详案 篇3

梳理学校要求教师手写详案的理由,无非是想让教师耐心细致地真实备课。初衷是好的,防止个别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到网络上下载教案,敷衍了事。所以干脆一刀切,要求教师都必须手写详案。那这样情况又如何呢?

第一种情况是像文章开头所说的教师,一切认真以对,工作时间备课、研究学生、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晚上或休息日手写详细教案。面对检查,认真对待;第二种情况是教师以应对检查为重,削减学情分析、作业批改,以及一切能削减的时间,完成教案,应对检查;第三种是擅长应付的教师,什么都可以应付过去。

本来很好的想法,但带来的是让做事认真的教师负担更重,对其积极性的挫伤难以避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备课的重点不是手写详案,而是研究学生

观察发现,我们的教案并没有因为手写而提高了对学生的研究。甚至相反,根据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相对以前对学生学情的关心,现在反而缺失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案需要手写而挤压了本该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的时间。

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接受能力和情况。学生面对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的反应是什么?是否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谐,与自己的学习欲望共振?这些是基于学生需要的研究。还要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需要思考和充分研究的是,学生在学习之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预习时,学生面对课文,或多或少有些疑问,如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会丰富问题数量,提高问题品质,并将这些疑问提出来请教师解决。我曾经在教学《季氏将伐颛臾》之前,请学生分别从文言、文章、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质疑。先后搜集了近一百多个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70%左右是关于文言文知识的,20%左右是关于文章学方面的,包括“孔子是怎样批驳冉有、季路的?”“文章论述的层次是怎样的?”10%左右是关于文学或文化层面的问题,比如“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对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现实意义?”教师原本在重言轻文还是重文轻言上不能选择时,学生的问题帮助其明确了方向——首先要解决多数学生文言知识的理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重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研究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出现的错误和缺漏。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确立了教学目标,在此目标下形成了一份预习作业,学生在完成了这份作业后,教师对之进行批改后会发现学生的很多错误和缺漏。这些错误和缺漏将为我们筛选、修正和增加新的教学目标。

这些都应该是备课的最重要的环节。

二、优化备课的途径不是手写详案,而是集体研讨

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和步骤等等。

这些选择和确定的目标,是否符合这个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的特点,是否紧扣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要求,是否能够最大化地学习文本材料,都需要备课者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来确认和优化。

教学重点、难点的选择和解决不仅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特点进行,也需要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加以优化。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节奏等,应该有教师的个性特点,有班级基本特色,但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和共性特征。如何符合规范要求和共性特征?集体研讨是最重要的途径。在这一途径之下,优化备课将成为可能。说实在的,手写详案无法让备课进一步优化。

三、检查备课的质量不能重手写详案,而要看教学效果

现在部分学校检查备课质量最重要的手段是检查教师的手写详案。个人以为,这确实是检查备课质量的一条途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检查教师在备课之后的教学效果。否则人的惰性会从小角落溜出来,唆使教师应付检查,而不是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检查备课的质量不能光看手写详案,而要重视教学效果。否则会主次倒置,轻重不分,容易糊弄、伤害学生。

根据教学效果而不是手写详案来检查备课质量,起码有这几点好处:教师能够真正地关心学生的需要,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围绕学生的需要来搜集素材,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能够围绕学生的需要来组织优化教学环节和节奏,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能够分清主次,总是将学生学习的效果放到第一位,而不是将应付检查放到第一位。

应让管理、检查促进教师分清主次,而不是相反。

四、备课智慧的共享和传承,电子教案比手写详案更有优势

教师的备课内容,有丰富的资料、严整的结构、科学的方法,甚至还能体现优良的教风。这些制度都需要共享和传承。最佳的途径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无疑是上传到校园网的资源库中。但若是手写教案,则还需将手写教案电子化,教学内容太丰,录入耗时甚多,校勘环节繁琐。最烦人的是重复劳动。

但若在组织教师备课时就以电子教案为基本要求,以集体备课研讨作为校勘环节,以教后修改来充实补充,这样的智慧结晶,即便不能结集出版,也可以传承和再利用。

当然,管理层担心的是,如果要求写电子教案,教师上网抄怎么办?署名和公开是可行的做法。如果再辅以统一认识、加强督查、绩效评价等,相信教师一定能做得很好。

根据以上分析是否可以梳理出这样的解决方案:教师不必手写详案,完全可以进行电子化备课。只是需注意这样几个方面:要充分研究学生、明晰目标,以学定教;要认真组织集体研讨,同伴互助;要研究教学效果来检查备课的质量,效率为先。

一线教师的辛苦人所共知,如果为学生多牺牲一些,老师们并无太多怨言。但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教师就不太愿意接受,我理解并呼告。

《组歌(节选)》教案(详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

(2)了解纪伯伦的生平,感受其散文诗所创造的意境。(3)学习文中多角度拟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读和有选择的朗读,巩固对散文诗独特艺术魅力的认识。

(2)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3)学会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模仿文中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语句的哲理色彩,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4、重点: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发。

5、难点:深透理解文章的感情内涵。

二、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诵读法、讨论法、尝试法。

2、学法引导:自读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3、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4、教具媒体组合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拓展阅读纪伯伦的有关散文诗作品,形成读散文诗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联系整个单元:2’ 投影:

1、鲁迅《雪》。

2、郭沫若《雷电颂》

3、巴金《日》、《月》。

4、高尔基《海燕》

5、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

在这个单元中,鲁迅用雪写出了他对坚强不屈精神的追求。郭沫若则借风雷电写出了他与黑暗势力战斗到底的浩然正气。巴金在日与月的辉映下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而高尔基却用海燕来象征着革命的先驱者。

回顾中,我们发现作家们都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了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当中,从而形成了散文诗里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远的意境,其中,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更擅长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到他优美的语言当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纪伯伦在《组歌》中带给我们的意境,一起去追寻他笔下的浪和雨。请朗读第一首散文诗《浪之歌》。

(二)、走近纪伯伦:

黎巴嫩哲理散文家、小说家、神秘主义诗人、艺术家,其在诗歌上的成就堪比泰戈尔。下面就用他自己在《泪与笑》当中的话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

“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所有的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狂风呼啸,这是我所喜欢的。„„我的感觉受到激励,我的心儿在悸动,我走向工作,她握着我的手——‘她’就是我风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风云和全世界巨大的政治风暴中他“唱着疯狂的歌,跳着野蛮的舞”他不怕被骂为“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极力推崇“爱”和“美”。

因此,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他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过渡:今天他给我们带来的礼物正是这样一篇融情、理和景于一体的 2 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散文诗。自学这一篇课文,要用我们诗性的眼光去看待。

二、发现美:

1、略读《浪之歌》,选出你发现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做朗读。

2、发言朗读并做全班性片段朗读。

注意点:语调可稍显轻快。但第6段需用足气,有真情实感。

三、欣赏美:

过渡:刚才,大家一起朗读了我们所发现的优美句子,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纪伯伦散文诗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源于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问题来欣赏这两首优美的散文诗。方法:找出关键的语句,联系语境及背景,进行归纳和概括。《浪之歌》7’

1、《浪之歌》中,哪些段落集中表现了海浪和海岸之间的爱恋关系? 明确:1—4段。

2、面对海浪诚挚而热切的爱情,礁石的表现和海岸的表现有何不同? 明确:从第五段中获得信息。

3、联系作者的生平,想想面对礁石的这种表现,为何海浪还是如此热烈的爱恋?

相关写作背景:作为一位黎巴嫩诗人,他却长年远居他乡,因为当时他的祖国正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一段时间回居故土,立志报国的他,却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是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他美国的家中。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统治阶 3 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离别,不仅没有减淡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之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更切。他除将海外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民主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作品里,寄予了对祖国的深爱之情。

明确:这里,作者曲折委婉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之情,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的这种赤诚之心。

可见这首散文诗作者借海浪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一种博爱,是伟大的对祖国的爱恋。其中的写作方法值得大家来学习。我就此

4、归纳出了写诗启发之一:选择合理的意象

运用合适的修辞

展开充分的联想

四、创造美 10’

【过渡:在大家的朗朗读书声中,我们算是结束了对这一散文诗单元的学习。回顾一下这个单元,我们还可以发现:在鲁迅的《雪》中,他认为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此时,雨只成了雪的陪衬。

在高尔基的《海燕》中,当海燕充当着革命的先驱者的时候,海浪则充当着革命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地推动着革命的前进。

因此,同样的雨和海浪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却包含着不同的含义。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说的那样:“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同样的一件事物在每个同学的心中也应当有着不同的感受。

所以,我们何不让自己的思维跃动起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做一个联想练习,或许奇迹就是这样子产生的。“奇迹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第一时间里正确的冲动。”】

要求:充分利用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根据以上启发,用诗的语言写一段“窗外的春雨”或“窗外的春光”(根据天气条件而定)。由组长整理 出一组散文诗句或诗句,进行全班交流。

(课后延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四人,整理出一篇我们自己班级的《组歌》,建议起名为“春之歌”。)

寄予鼓励性短评。

五、巩固美的初体验

1、选取春天中万物之一景,以课堂所得尝试写一篇散文诗。字数不限。

数蛤蟆(详案) 篇5

永和镇榜西小学

郭静芸

2016年5月18日

教学内容: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川童谣《数蛤蟆》,这是一首风趣的游戏歌曲。学生在数蛤蟆的游戏中,不仅能愉快地学习音乐,还能熟悉量词的用法。它的歌词和曲调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充分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之情。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又喜欢玩游戏。模仿能力强,能模仿教师的简单节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活动设计上,需要较为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使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泼有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掌握知识点。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数蛤蟆》。

2、激发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在歌表演、游戏等多项音乐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多方面的感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

2、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响板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身体律动《小青蛙找家》

一、小蛤蟆的歌声

1、跟着老师哼唱旋律,到小蛤蟆家做客。(《幸福拍手歌》)

2、发声练习:“beng”

二、和小蛤蟆一起做游戏

1、提问:“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以此类推,两只?三只?四只?)

2、师用响板伴奏,学生跟节奏回答问题。

3、读节奏歌词,师范读,生尝试读出两只、三只、四只的节奏歌词。

三、跟着小蛤蟆学唱歌

1、范听歌曲

2、读歌词(师读红色词,生读蓝色词)

3、师带唱、教唱

4、男女分角色唱

5、全班跟钢琴唱

6、全班跟伴奏唱

四、我会唱、我会编

1、将节奏歌词带到伴奏里唱(唱前先复习)。

2、在歌曲结尾处加上“呱—呱”。

3、师生合作表演。

小贝壳详案 篇6

1.教师出示大海图片,让学生欣赏景色。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听,这是什么声音。

2.师:在美丽的大海上,阳光像温暖的手,缓缓地抚过沙滩,鹅卵石斑斑点点反射出柔和的光圈。偶尔有几只海鸥嘎嘎地叫着掠过。。有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想不想认识更多的小贝壳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小贝壳也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它们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们要是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学会了,我就和你们做朋友,还要送给大家小礼物呢!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的读课文,遇到带有红色音节的生字宝宝,多读几遍。

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可是你们都读对了吗?

2.同桌互读检查一下,听听谁的字音读得准,课文读得通顺。3.小老师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刚才老师仔细听了听,发现很多同学都能把课文读得很通顺了,字音读得也很准确,可是生字宝宝想再考考大家,瞧,它们带着小帽子从课文当中跳出来了,同学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小老师当得真不错,同学们配合的也很棒。可是生字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把小帽子给弄丢了,同学们能帮它找回来吗?老师替生字宝宝谢谢同学们帮它找回了帽子。谁能再给每个生字宝宝组一个词呢?太好了,在大家的帮助下,每个生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我们来开火车吧,看看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齐读。4.小游戏:“捡贝壳”识字。

小贝壳听见大家朗朗的读书声特别高兴,迫不及待的给我们送来了神秘礼物,要想把礼物展示在黑板的海滩上,要把后面的字读准,并领读一遍,再组词语。同学们有信心吗? 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海滩被装扮的更美了!5.齐读课文。

老师祝贺同学们顺利的通过了小贝壳的考验,我想大家肯定迫不及待的想和小贝壳交朋友了吧,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吧,小贝壳就在课本的第20页等着我们呢!请同学们齐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生朗读课文第一节。

课文读完了,谁能说一说,课文中的小朋友,他问了小贝壳什么问题?你能把课文的第一节再读一读吗?()哦,他问了小贝壳什么呀,你们也有相同的疑问吗?

2.朗读课文第一节,读出对贝壳的好奇的语气。

那为什么小贝壳年纪大不,皱纹却那么多呢?你们知道吗?想知道吗?既然大家这么好奇,那我们读课文第一节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指生读,齐读。

3.真是一群好奇的小朋友!那咱们让小贝壳自己来解释一下吧!4.知道了小贝壳身上花纹的成因,老师也从大海边把小贝壳带来了,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吧,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大海里还有许多许多美丽可爱的小贝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小贝壳美不美啊?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它们?()

5.学习第二节诗,与贝壳交流。

①小贝壳听了你们的赞美可高兴了,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你知道这些皱纹代表什么吗?

②自由读第二节诗。找出答案。

③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语气读第二小节。

录音带是做什么用的?那为什么说小贝壳是大海的录音带呢?它能记录下什么?课文的最后两句话做了两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把贝壳的花纹比喻成条条录音带,大海海浪的声音比喻成大海唱的歌。同学们,你们说小贝壳厉不厉害呀,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小贝壳说的话?

④分角色朗读课文。

多自信的一群小贝壳呀,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吧。女生来读向小贝壳提问题的小朋友,男生来当小贝壳回答女生的问题,老师读旁白。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三、指导书写 课文我们读完了,同学们玩得开心吗?可是有几个生字宝宝都和我们玩累了,不如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1. 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那我们怎么才能把字写好呢?首先你写的字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要恰当,四周留有余地,在田字格的正中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 下面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按笔顺书空,了解结构部首。

4. 学生先描后写,展示写得好的字,师生共同评价。

四、布置作业

用小贝壳做一件艺术品,可以是贝壳画,也可以是贝壳手工艺品。

《小贝壳》是一首儿童诗。诗人充满童心童趣,以饱满的感情大胆想象,以潮退后留下的小贝壳引发诗情,从小贝壳的“皱纹”上拾捡音符,采用天真而精辟的问答式儿童语言:“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来表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拓宽了儿童学习的空间,唤起了儿童无限的遐想,引发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

《草房子》详案 篇7

——我心中的《草房子》

滨江小学 魏爱明

教学设想:对于今天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磨砺,缺少苦难的体验,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然与对人生的无畏。希望《草房子》能为孩子们构筑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学会感动。

交流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物魅力,体悟人生的苦乐,感受成长的幸福。

交流准备:

1、阅读《草房子》,完成读书笔记。

2、书写感悟,制作书签。

3、选择书中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交流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初谈印象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江边芦苇片片,村庄房子别具特色,阳光一照,闪闪发亮,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这就是作家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书中有一段描写草房子的文字让我如痴如醉,那位同学与我心有灵犀,也对这段情有独钟?

2、出示片段: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3、引导学生齐读,体会油麻地小学的美

曹文轩用文字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谁愿意朗读这段文字,用最美的声音来给这段文字锦上添花。

二、人物素描

1、过渡:肖复兴评价《草房子》是一首诗。曹文轩以他诗人般的情怀把我们带入了纯净自然的画面,使我们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跟他们一路成长。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你都认识了谁?了解他们吗?口说无凭,接受挑战

2、用猜一猜的方式谈谈书中的人物的整体印象(1)、她的房间里,一年四季总飘逸着发苦的药香。守着袅袅飘起的淡蓝色的蒸气,就像看着一道宁静的风景。

——温幼菊(2)、他十分鄙视自己的历史,下苦工纠正了自己的口吃,尽力清洗着一个猎人的烙印。

——桑

乔(3)、剩余的交给你们,谁来出题大家猜?

3、出示图片:一幅图片谁来猜?

出示文字: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的呜咽起来。

三、心灵对话

(一)、过渡: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倘若你是桑桑,在临别草房子时,你会想起谁?

(二)、预设

1、秃鹤

(人物简评:当他终于开始对自己存在了多年的秃头介意时,孩童的懵懂蒙昧结束了,少年的敏锐复杂开始了。因为自己的秃,经常受到嘲弄;光头也被人摸;自己还要为抹药发出的气味而自卑;戴的帽子被挂到了旗杆上,最后绝望的他仰躺在桑桑家的院子中间,是孩童恸到极处时的无奈之举吧。旁人的隔离,老师的另眼,衍生出体操比赛上的滑稽反抗,衍生出咋呼作态吸引别人注意的可笑卑微。)

(1)出示: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为什么曹文轩评价他是最英俊的少年?

(2)、因为生理上的缺陷,他充满了无助与孤单,但他英俊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着坚守上的。鹤的成长包含了一系列的沧桑,但当他重新得到承认,回到失去的群体中里,他已经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尊。(3)朗读指导(齐读)

(4)月光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我们也记住了他的名字---------陆鹤。(5)、如果秃鹤来到我们班,你们会怎样对待他?善待有缺陷的孩子,让他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这才是温暖的班集体。

2、细马

(人物简评:他曾是个叛逆的孩子,曾让邱大妈为之绝望的孩子。尽管这样,他还是爱这个家的。不然,他不会再回来油麻地,不会辛苦地寻找药引子,多让人感动,细马为了邱二爷,不顾自己那已经裂开的手。在大冬天刨柳树根,那可是冻了的柳树啊!砸也砸不开,可细马为了让邱二爷活着,硬是把那裂了的手刨出两道殷红的鲜血。)(1)文中对细马刨的半篮子柳树须子是这样描述的:

那柳树须子在这冰天雪地,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仿佛你一不留神,他们就会从竹篮里爬出去。太阳一照,就仿佛盛了半竹篮细细的银丝。

(2)那篮中盛得仅仅是那白嫩的如同银丝般的柳树须子吗?

是的,在曹叔叔的笔下,看似对柳树须子的描述实际是在刻画细马的内心世界。在本书中,有好多地方都采用了这样的写法。其实,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的,这个家本来就不属于他,没人会怪他无情的,可细马没有这么做,也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从邱二爷生病到邱大妈疯了,他一直努力地在以一个小男子汉的身份支撑着一个破碎的家。(3)“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细马用自己瘦小的臂膀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庭,相信他必定能用自己的双手搭建油麻地上最漂亮的红砖房子

3、杜小康

(人物简评:在桑桑的眼中“杜小康就是这样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他的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杜家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杜小康“他有父亲的悲伤,却没有父亲的绝望。”挫折给了他更多的财富。在与挫折较量的过程中,他更加坚强„„最后,他自己在油麻地学校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子,自己做买卖,为父亲赚钱。他成了强者,他诠释了男子汉的内涵。)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说你们是蜜罐里泡大的一点也不过分,没有吃过苦的你你们,当挫折来了,老师希望你们能记起杜小康,在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中学会坚强,毅力,与责任。

秦大奶奶、温老师、纸月„„(略)

(三)、草房子里,桑桑留恋的人太多了,而我们也不能不谈桑桑,谁愿意来说说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说说桑桑做过哪些调皮的事?

1、预设:

(1)调皮——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制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把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与杜小康烤红薯引发大火;捉弄秃鹤

不难看出,有桑桑的地方总会有笑声,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作者浓墨泼写桑桑一连串的动作,使一个天真、淘气、异想天开的桑桑活生生地站立在我们眼前。

(2)、善良、有爱心、重情重义——对细马:唯一的朋友 陪他玩离开后很落寞陪他刨柳树须儿;对杜小康:隐瞒杜小康偷书的真相,把自己最爱的鸽子卖了把钱借给杜小康;第一个到杜小康摊位上去买东西;对纸月:把欺负她的板仓小学的男生打跑(3)怯懦:打麦场火灾不敢承认错误(4)坚强、成熟:面对死亡优雅悲壮(5)„„

2、品味感动:

(1)对妹妹:桑桑对他的妹妹也是充满温情的,读着他背妹妹上城墙的那一段,更是触动了老师的心坎,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2)配乐读

他让柳柳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柳柳脚上的鞋。他看到柳柳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他轻轻的揉了揉她的脚,给她穿上鞋,蹲下来,对她说:“哥哥背你上去。”

他硬把柳柳拉到背上,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一会儿,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的额上滚了下来。等完一百多级台阶,桑桑终于把柳柳背到城墙上了。

城墙上又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往下落„„

(3)我相信,这幅温馨的兄妹图此刻已定格在大家的脑海中,他对妹妹的爱诠释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在作者曹文轩艺术世界里,从来就不缺少这样感动你我的真情画面。

四、品味幸福

1、在《草房子》里有苦难有幸福,肖复兴评价《草房子》是一首诗,我更愿意说它是一首歌,是一首让人唱着会笑着流泪的歌,经历的苦难自不必说,我们刚刚都已探讨过,你们能结合人物成长的历程,谈谈他们幸福吗?

2、学生联系人物成长历程,谈苦乐年华。

3、小结: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能够在苦难在成长起来,我们就能在我们的草房子里收获属于我们的幸福。

4、展示书签。

五、拓展延伸

1、一本好书,感动一生。读着《草房子》成长起来的孩子,也许更明白什么叫童年,什么叫人生。愿每个人都能记住《草房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草房子”。同时希望大家能关注曹文轩的其他优秀作品,关注更多作家的经典作品。

2、推荐:《青铜葵花》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处变部惊的优雅风度。

板书设计

幸福

苦难

成长

(板书中间有座简笔画草房子,我画不了)

《乡愁》教学详案 篇8

1、第一张幻灯片

播放音乐(音乐快结束约2分钟前),教师导入:

家,是人们精神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每一个日落的黄昏,每一个月圆的夜晚,每一缕清风,每一颗雨滴,总能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总能勾起他们如梦似幻的乡愁。第二张幻灯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上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老师想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我想请**同学朗读课文,在他朗读前大家告诉他,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课文。出示第三张幻灯片——思念之情。好,带着思念之情读课文(**同学朗读)。教师:他读得怎么样?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问题。其他学生评价。第四张幻灯片

怎么读好这首诗呢?我们不妨来听听名家的朗读。(大屏幕出示)大家可以小声地跟读课文。

听完请学生总结本诗的朗读要领。问学生:读诗要注意哪些问题?(语速、节奏、语调、语气、感情)

下面大家按照朗读提示上的要求,各人自己练读这首诗。练读完毕,教师指名甲学生朗读,老师为其配上音乐。读完,教师简评,再找学生赛读。教师:两人的朗读各有千秋,甲„„乙„„

下面让我们所有同学一起美美地来朗读这首诗。全班齐读。

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形式整齐,但整齐中又富有变化,如此形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当然我们的欣赏诗歌如果仅仅停留在音韵上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如同品茶,光闻茶香还不够,现在让我们深入到诗歌的内容,去理解诗意。请看大屏幕—— 问题:找出诗中各节两两对应的词语,拿不准的话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回答,大屏幕出示答案

教师:这些词语有怎样的意味?(可以现场实际引导)空间上的距离与阻隔

那么各节诗中都写了谁和谁的分离呢?

据此,概括各节大意。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答案。我们发现第一节和第三节是重复复的,那么他们实际有没有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一为生离,一为死别。(教师板书:生离犹可见,死别永相决)人生之痛,莫过失母,那个给了我们生命的人的离去,带给人的该是多大的哀伤。所以,第三节的感情应该更加深沉。我们不妨把第三节的大意修改一下:永别亡母。

学生读1节和3节,比较这种不同。再问第四节的不同 思考1—2分钟 明确:第四节思念的是祖国大陆,是一群人的思念,而前三节思念的母亲和妻子,可以理解为对家的思念,且只是诗人个人的乡愁。第四节更让让通彻心扉,是民族之殇。下一张幻灯片出示前:乡愁作为一种情绪是无形的,抽象的,诗人如何将它表达得具体可感呢?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一首元曲中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学生朗读)

问:这首小令中划线的词语给人怎样的感觉?凄凉 孤寂

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能寄托主观情感的事物叫做“意象”。大家找出《乡愁》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后。根据意象描述你所想象到的意境。这里,老师先给大家示范第一节:

为了求学,诗人少小离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坐在一张木桌前,面对昏黄的烛光,诗人无法平静。窗外,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小小少年的思绪,早已越过千山万水,回到那个月光笼罩下的山村,回到母亲的身旁。想过,念过,诗人拿出信纸,一笔一画地写着家书。那信里写着什么?也许有往日依偎在母亲怀抱的温馨和甜蜜,也许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哀愁和怅惘„„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信里写满了一个少年满腹思念亲人的乡愁啊!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

„„小结:从刚才的想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分明寄托着诗人小时候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后来失母的哀思,如今对大陆的无限眷恋。(出示幻灯片)诗人按照时间顺序,抒发着自己的乡愁,情感越来越深,由个人的故园之思升华到民族的家国之恋,有如滔滔江水,一波高过一波。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大屏幕共同朗读这首诗,体会这种情感的升华。我们不难注意到在诗中的四个意象的前面都有一个修饰性的叠词,想想它们有何表达效果?

音韵:旋律美,给人以乡愁绵绵不绝之感、表意:面积小、重量轻,以小见大。我们听说过田园诗人、边塞诗人,那么余光中叫什么诗人呢?有人称他为“乡愁诗人”。可见,他的乡愁诗还不少,这里我们给大家精选了一部分,请看大屏幕: 集体朗诵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首?

看来,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的确名副其实。他的诗人撼人心魄,抒发了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其实,他的乡愁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课外去读读。

教师:落叶归根,倦鸟恋临。家乡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根。中国是一个有乡愁传统的国度,古代的很多诗人就是抒写乡愁的好手。大家能背出一些你熟悉的乡愁诗吗?

大屏幕出示古人的乡愁,生齐读

舞剧赏析详案 篇9

年级:八年级

课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播放课件欢迎步入音乐殿堂】

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什么故事呢?我们先看视频

播放视频片段(舞剧《天鹅湖》中的《场景音乐》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有知道的吗?

生:《天鹅湖》

师:答对了,这个作品就是取材于德国作家姆宙斯的同名童话《天鹅湖》,这是个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天鹅湖畔

出示课件,讲述故事。

师:唯美的爱情故事总能让你回味无穷,如果再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雕琢,就会诞出各种类型的经典作品,就像我们开头看到的《天鹅湖》片段,你觉得它属于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生:舞剧。

师:你是怎样理解舞剧的?什么是舞剧?(它是什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

在舞剧中你听到了什么?表现什么?

出示舞剧概念。

那你认为在舞剧中什么才是构成它最重要的元素呢?

舞蹈和音乐

事实上西方国家把舞剧统称为芭蕾,Ballet,源于意大利文,即跳舞的意思,18世纪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创造了足尖舞的技巧。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芭蕾舞剧《天鹅湖》来感受舞剧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播放课件课题片头】

二、舞剧赏析

1、片段一:王子与奥杰塔初次相遇

师:王子在湖边遇到了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听听这段舞剧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你

能看出奥杰塔是什么的性格呢?

视频欣赏【播放课件视频】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音色是怎样的?你听得出是什么乐器吗?双簧管和大提琴

师:你能够看出白天鹅奥杰塔的性格是怎样的?

师:你从那些动作上看出来的?

生:王子只要出现在面前,她就急忙跳开

师:对了,这些呈现给我们的能够进行传情达意的动作都属于舞蹈语汇,它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能够刻画人物性格、还能表达情感!那你想想白天鹅是通过那个动作表现她飞翔的形象的?

生:手臂横伸,不断做飞翔动作。

师:为了把动作做到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芭蕾舞的七个手位,出示手位图,全体随老师做手位练习。(强调站姿和气质,挺拔向上)

师:刚才这个天鹅飞舞的动作是几位手呢?

生:七位手。让我们加上脚上的小碎步来表现一个飞翔的天鹅

师:我们再来做一次,注意我们立不了足尖,稍稍把脚跟抬起来做就可以了,旋转一下(给出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师鼓励评价:同学们做的非常漂亮!

2、片段二:四小天鹅舞

师:湖边的小天鹅们听说王子要来解救公主了,高兴的也跳起舞来。【播放课件问题】 ① 音乐和舞蹈语汇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 大篇幅的运用巴罗泰是想表现小天鹅什么样的形象?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天鹅的快乐心情吧

1.师示范腿部动作,学生全体练习。(讲解后随音乐跳)

2.舞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组舞和群舞,那小天鹅属于??组舞的难度在于组员之间的默契和整齐,现在 我们就每四个人结成一组来合作四小天鹅,看那组最默契?请四个同学在前面做示范,后全体随音乐跳(提示加头)

3、片段之三:盛大舞会---西班牙舞

师:王子的母亲为王子选妃,王后带来了六国的公主让王子进行挑选,这六国的公主都跳起了不同风格特点来自本国的舞蹈,包括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等等。下面老师来模仿其中一位公主,我们来看看这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舞蹈? 西班牙怎么看出来的?

生:热烈奔放,西班牙舞蹈的精髓就是它的冷傲气质,你们也可以做到,昂首挺胸,身体微侧,上扬的下颚还有低视的眼神,表现出一种冷漠的高傲。我们来试试,1,2,3造型(向上甩手)

那么舞剧中演员是如何在足尖上演绎西班牙公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师: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里面有一明显的打击乐器的节奏,谁听出来了,是什么?在芭蕾舞剧中常贯穿有多种风格的包括各个国家具有典型特征的民间舞蹈,统称“性格舞”。

4、片段之四:王子与黑天鹅 双人舞

师:接下来黑天鹅就要出场了,我们来看看演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舞蹈语汇来刻画黑天鹅的形象呢?

视频欣赏【播放课件视频】

师:黑天鹅的舞蹈动作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动作是什么?

生:旋转

师:这就是芭蕾舞中的高难动作“挥鞭转”,做“挥鞭转”时,须通过持续甩腿来获得动量进行360度旋转,不仅要稳健利落,还要有速度。在剧中挥鞭转的难度要求是32圈,而这位演员转到了44圈,足以证明她的舞蹈功底非同一般了。她在舞会上如此炫技是想干什么?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

生:傲气、妖艳、邪恶、有心机

师:舞会上魔王把他的女儿变成白天鹅去欺骗王子,那就要求两个演员外形非常相像,因此黑天鹅和白天鹅通常由同一个演员来扮演的。那么他们的阴谋得逞了吗?王子发现了吗?

5、尝试解读舞蹈语汇

师:故事要接近尾声了,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你能根据舞蹈语汇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解读出来吗?提示大家这段中又增加了两个角色:一个是王子的母亲王后另一个是伪装成武士的魔王。【播放课件视频】

生:王子错把黑天鹅当成了公主,告诉王后他选中了黑天鹅作为他的妻子,王子在魔王的要求下举手对黑天鹅许下爱的誓言——魔王的阴谋得逞了,奥杰塔绝望地呼喊离去。顿时电闪雷鸣,舞厅里一片混乱不堪,王子绝望地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他已对别人再次承诺了爱的誓言,大殿中响起了魔王代表胜利的狂妄笑声。

三、实践:塑造角色

师:你们描绘得非常准确,看来你们已经读懂了舞蹈语汇,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创编舞蹈动作来塑造舞剧角色呢?

出示:我是主角

在你们每个人的椅子下面都贴有不同的颜色卡片,三种颜色代表三个角色,白色代表: 伤心欲绝的白天鹅,绿色代表:恼羞成怒的王子 ;粉色代表:阴谋得逞的魔王 大家拿到什么颜色就要塑造什么角色,可以反串,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考虑,可以相互讨论,一会请你展示

生:练习、表演

四、舞剧相关知识

1那么这部世界经典的芭蕾舞剧的音乐是谁创作的呢?你知道吗?

生:回答

2、介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师:【播放课件介绍】他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一生是辛勤创作的一生,其作品涉及到了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有歌剧、舞剧、交响曲、交响组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各种钢琴曲、浪漫曲及合唱曲等等其最有影响力的还要属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柴可夫斯基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对人物性格与情感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划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可以说无论构思、创编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十分严谨。它的完美远远超出了时代,使它成为芭蕾艺术史上千古绝唱的精品。

【播放课件音乐】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舞剧有个全新的认识,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去欣赏舞剧,并且喜欢舞剧、热爱舞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运用芭蕾舞谢幕动作与学生再见,学生模仿还礼)

学生随《场景音乐》天鹅飞翔动作走出音乐教室。

【详案】推荐阅读:

上一篇:母公司财务如何对子公司财务进行管理下一篇:a《成都地铁工程盾构过站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成地铁建〔2013〕89号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