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点亮心灵(精选11篇)
让爱点亮心灵 篇1
学习行知思想 让爱点亮心灵
扎下中学 杨娟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要求,是每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爱是师生互动的桥梁,爱要有真情、有尺度、有信任、有普遍性。
【关键词】热爱 真情 尺度 信任 普遍性
【正文】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每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爱是一种心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来源于教师坚定的信仰,来源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教师爱学生从表面上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实际上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爱学生就是爱我们事业的未来。
一、热爱学生需要真情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起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就会尊敬教师,在师生间产生有利于教学的有效互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的爱是是理性化了的感情,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原动力。青少年的心灵的可塑性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显得尤为明显。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只有爱的注入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教育才能起到实效。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的重要精神力量,学生一般都是从教师教育自己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社会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建立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才会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
教师热爱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真挚的爱是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学习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取向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热爱学生,受到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学生往往把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知识上。引起注意的转移。这对于转化“问题”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状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就能把关怀和温暖及时输送到他们的心田。
二、热爱学生要有尺度
教师要善于控制、支配和利用自己爱的情感,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状况,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表达的倾向、方式和尺度。
师生交往中,要把握对学生施爱的适度,既要防止娇宠溺爱,又要防止过于严厉,简单粗暴。学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倾注不同的感情。一般来说,对低年级学生,要侧重于情感态度,开朗愉快的情绪,活泼生动的语言是接近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具有深刻、含蓄的情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和怨恨。其实,恰当地批评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效果。我所任教的初三(410)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但在一次“一二.九”大合唱的训练中,因为他们不够重视,一直嘻嘻哈哈,我劝说了几次都没有多大效果。再拖下去表演一定要砸锅,我心里暗自着急。如果教训他们一顿,虽然他们会认真起来,但本来愉快的活动就会变成强迫。于是我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你们对唱歌不感兴趣,不如弃权算了,免得上台表演的时候太难堪。”我说完就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儿,班长来找我叫我去班上,我依然表现出沮丧的样子,可是还没进门就听到整齐嘹亮的歌声,原来他们已经自己练好了请我来验收。学生从教师合乎人情的“怨恨”情绪中,看到了教师对他们充满善意的期待,相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真心实意的爱护。
严格的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当然必须注意分寸,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对学生才能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
这样的教育也才是完整的教育。
三、热爱学生需要信任
教师爱学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与父母热爱子女的感情不完全相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理性化了的正确感情。理性的爱才能是教育产生正效应。
教育就是信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是激发青少年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往往能激励他们客服缺点的勇气,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这样一个“学困生”,从初二开始迷恋网络,因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可以说,他听到的总是训斥和埋怨。有一次,这个学生为班里做了一件好事,教师不但不表扬他,相反还怀疑他,到底做了没有?于是这位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反正抱定“破罐子破摔”的决心,专门干些违纪的事。到我班上后,在新生“向你介绍我”活动中他大方幽默地介绍了自己。我发现他有一定才干,而且愿意表现自己,我决定给他机会。针对他热爱体育,活动能力强的特点,安排由他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我的关怀和信任,使这个“学困生”因长期遭冷遇而郁郁寡欢的情绪迸发出热情的光芒,多次在体育比赛中获奖,并且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信任学生,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教育规律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要搞好教育,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既要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还要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情动则是实现这一环节的基础。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提不同的意见,不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对学生进行强制手段所施加的影响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体罚、训斥、讽刺等措施不仅会使教育一败涂地,还会将教育者本身推到学生的对立面。青少年有一定的好胜心,喜欢表现自己,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过分限制,不能及时肯定其成绩,苛求过多,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就在于机智而敏锐地发现和保护学生的上进心,适时的加以引导。
四、热爱学生要有普遍性
教师热爱学生,要带有普遍性。普遍性要求教师不能只爱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而应该去爱每一个学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奉献给全体学生。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差别就在于是爱个体,还是群体。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切记平等、公正的原则。无论是家庭富有的孩子还是家庭贫穷的孩子,无论是官家子女还是平民子女,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要一视同仁——主动关心,悉心爱护,耐心教育。这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有所进步;才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使教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今天的青少年,已逐渐懂得运用掌握的政治常识和道德标准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评价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待人处事要力求合法、合情、合理,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是个品德高尚、处事公正、完全可信赖的人。诸如编排座位、评选先进、任用干部、安排劳动、辅导功课以及实施表扬和批评等等,都是学生普遍关注且较为敏感的事情,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若无视学生的权益,违背原则,感情用事,偏心待人,学生就会遭受不平等对待。其结果,必然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团结,甚至诱发意想不到的事件。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而泄私愤、图报复,是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偏爱优等生,鄙视“学困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与每个学生都能建立平等的关系,是每个学生在“师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教师只有做到了热爱学生,才真正做到了热爱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2、在线文献:《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盐城师范学院 段志贵
3、《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
4、《班主任之友》,2009年第4期《培养人性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庞振超
让爱点亮心灵 篇2
案例再现:上学期的某个周一, 下午其他年级放学后, 我照例检查高三各班上自习课的情况。忽然, 三楼水房里闪过一个人影, 我赶紧走过去查看, 原来是高三5班的小娜, 我问她怎么了, 她背对着我, 低着头, 边拧水龙头边说:“老师, 我只是想洗洗手, 没事的。”她是班干部, 一向遵守纪律, 上自习课不可能跑出来洗手;她平日又是非常懂礼貌的学生, 我问她话她不应该不回头啊。我越想越觉得有些蹊跷, 于是拉她过来, 让她面对着我, 这时我发现她两眼通红, 眼角挂着泪珠。我连忙把她带到办公室, 给她倒了杯热水, 握着她的手说:“小娜, 如果你愿意, 老师很乐意倾听你的诉说, 如果不愿意, 那老师就把肩膀和怀抱借给你, 你可以靠一靠。”小娜一下子抱住我放声大哭, 边哭边诉说了一切。
原来, 那天是小娜的生日, 放学后她给家里打电话, 没想到她的父母又在吵架, 因为她父亲迷上了赌博, 已把家里的钱物输掉大半, 所有人都劝说他也不管用。七十多岁的爷爷也因此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土房中, 冬天四处透风, 屋里还经常结冰。上次她的父母吵架, 母亲差点寻了短见, 这次她的父亲又打着“倒棉花”的旗号, 骗走家里仅有的几百元钱去赌博了……小娜紧紧抱着我说:“老师, 我真担心失去妈妈, 这样的日子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听着她的哭诉, 我也跟着流泪, 心想, “如果这个思想包袱不帮她卸掉的话, 也许高考她真的是没有希望了”。于是我和她进行了长谈, 告诉她不管怎样, 父母都是爱她的, 没有一位母亲会舍得放弃孩子;她的父亲虽然有缺点, 但应该相信他能转变好, 要给他时间;人不能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 学习更应该坚持……从下午5点一直谈到晚上8点, 小娜终于破涕为笑了。
周末, 我给小娜的爷爷买了一台电暖器, 好让她不要惦记爷爷, 安心学习。以后的日子里, 我也经常关注小娜的生活状况和情绪情感变化。她生病了, 我给她买药;学习紧张了, 我给她买营养品;还给她买复习资料, 让她提高弱科成绩……而这一切都是我和小娜两个人悄悄进行的。开家长会时, 我特意与她的母亲进行了沟通, 建议她和爱人搞好家庭关系, 这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慰藉。渐渐地, 小娜变得精力集中、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了, 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从七十多名到现在的第四名。每次成绩出来, 她都先跑过来给我报喜。看着她青春、自信的笑脸, 我感到开心极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 小娜说自从我给她爷爷买了电暖器之后, 一向不善表达的父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不再去玩“大赌”, 只是偶尔玩些小牌, 还经常买些好吃的给爷爷送去。这几年为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我花去了几千元, 但这次对我的触动最大, 它让我明白教师的价值所在, 更让我体会到教师的真爱会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走上健康积极的人生路。
案例分析: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用师德、师爱去影响甚至改变学生。小娜的案例, 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 关注学生, 关爱学生, 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陶行知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基础、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教师都应该关注, 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变化, 这样才能在学生需要教师理解、关怀的时候及时帮助、引导学生。因此, 关爱学生就要平时多观察、多留心, 及时发现问题, 也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 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
第二, 尊重学生, 是教育成功的催化剂。
学生的心灵是最脆弱、最敏感的, 哪怕是教师对他们的爱, 如果不注意方式, 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尤其是家庭有问题的学生。案例中我对小娜的关爱就是在尊重她的前提下进行的, 不仅生活上帮助她, 更在精神上“扶志”。而所有的事情都只有我俩知晓。我们守住了这个“私密”, 也保住了小娜的尊严, 才使她在没有负担的前提下轻松地学习, 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
第三, 形成“教育合力”, 是引导学生的正确方法。
通过这个案例, 我清楚地认识到,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学校教师的责任重大, 但也必须得到各方面的配合, 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 尤其是来自家长的配合。这个案例中小娜父母的关系、父亲的“恶习”, 给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甚至使她对未来、对人生都感到迷茫, 好在小娜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与教师共同努力, 驱走了小娜心中的阴云, 让她的心灵重新拥有了一片蔚蓝天空。学生的教育, 不仅是学校、家庭的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 但付出爱的过程也是甜蜜的, 当看到学生因理解我的苦心而使成绩突飞猛进时, 当我生病, 学生给予我问候和安慰时, 当学生家长满含热泪道出一声感谢时, 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从我心中油然而生。我知道我并不优秀, 我所做的也很平凡, 但我的工作却充满了希望, 我会坚持用心去付出、用情去耕耘、用爱去引路, 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美丽的人生。★
让爱在你我的手心点亮 篇3
阴历10月19日,李济渊在简易帐篷里度过了他的4岁生日。这个简易帐篷目前就是他的家,在这个简陋而陌生的家里,相信即使年幼如他也会深深记住这个不一般的生日。这个生日陪伴着他的多了一些人,又少了一些人。多了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关心爱护他的志愿者,而少了的则是他最为熟悉纪念着的妈妈,他最最亲爱的妈妈已经长眠于北川这片地震后的废墟中。
大地震之前,李济渊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一家五口,爸爸是一名干部,长年奔忙在外面,妈妈则在北川县移动营业厅工作,工作之余细心照料着年老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他,一家过着平凡但稳定的生活。一场大地震毁灭性地吞噬了千千万万的家庭,李济渊一家大部分人侥幸夺过了一劫,得以幸存。然而这个家庭并没能因此逃过所有的不幸。地震中,李济渊的妈妈被掩埋在瞬间倒塌的房屋中,不幸去世了。小小的李济渊在地震中腿部严重受伤,救出来后被立即送往重庆治疗,直至上个月24号才回到现在的安置点。自地震发生后,身为干部的李济渊爸爸立刻投入救灾前线,目前仍奔忙在救灾一线,无暇顾及受伤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亲,4岁的李济渊只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二、独自“走迷宫”的小孩
地震后,李济渊的爸爸奔忙在外,家里的一切都完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支撑。回到安置点的李济渊正在恢复中,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他的腿伤表面基本恢复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恢复。虽然从他的平常走路来基本看不出什么问题了,但是他却不能真正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跑跑跳跳。于是他的爷爷奶奶日常照顾他时都特别注意不让他剧烈地跑跳,据奶奶讲医生叮嘱可能要到8至10岁才会完全康复。在这期间李济渊仍然需要定时的治疗和细心的看护。
由于之前所有的家当都掩埋在废墟中,他们目前的家当都靠救援支助供给,因此进入他们的安置点,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自从发生这样大的灾难后,年迈的爷爷奶奶只得硬撑着年衰体弱的身体照顾受伤的孙子以及一家人的生活。对于目前过于简陋的居住条件,老人只是无奈地沉默着。
虽然只有4岁,但是小济渊并不像同龄的小孩懵懂无知。因为失去母亲以及幼儿园的小伙伴,小济渊看起来有一点孤僻,对待陌生人带着一种超出年龄的小心谨慎,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寡言。看起来内心十分孤单。或许正因为这份孤单,只要耐心和他熟络以后,他会主动要求别人和他一起做他最喜爱的游戏——走迷宫,甚至会悄悄向旁人展示他在重庆康复治疗期间的照片。并能——介绍里面的每一个人。在重庆康复治疗期间的人和事,他都一一深刻在脑海里,年幼的他似乎已经懂得要记住并感谢这些帮助过他的人。
小济渊相当聪明、机灵,喜欢看故事书中的插图,并且可以简单地说《三打白骨精》、《红孩儿》中的一些故事片段。在条件简陋的安置点,孤单的小济渊喜欢一遍一遍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讲这些他能记住的故事,带着一份天真和一份不该属于他的孤单。
三、让爱在你我的手心点亮
小济渊的爸爸一直忙于救灾工作,无法照顾这个只剩下老小的家庭,当然也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可以给予他们,因此小济渊一家完全只能依靠社会和政府的救助。小济渊和爷爷奶奶目前仅有一个简陋的居住之所,一日三餐却完全没有着落,更谈不上让小济渊得到他这个年龄应有的幼儿教育了。最重要的是寒冬已经来临,四川即将进入严寒,一顶薄薄的简易帐篷又能抵挡几度的严寒呢?这个有着两个六七旬的老人和一个年仅4岁小孩的家庭要怎样度过他们人生中的“严寒”阶段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是一颗可以燃烧的种子,让爱在你我的手心点亮,伸出你的援手,点燃爱的火把,给小济渊一家一把冬天里最温暖的火光吧,或许仅仅是我们不足为道的一点点帮助,却可以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度过他们一生中最可怕最寒冷的冬天,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孩子宝贝行动
非常感谢儿童希望基金会的梁辰先生和黄鑫先生,他们是走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可亲可敬的人,《孩子宝贝》也是通过他们才了解许许多多的活泼可爱而又缺乏帮助的宝贝们。
请伸出你的手,为需要帮助的宝贝献上你力所能及的力量,让你我的生活,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精彩!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趣园1C
邮编:100028
收款人:儿童希望
请在附言栏注明:李济渊专用
银行汇款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朝内支行
开户名称: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工作部
账号:0835021 201 00304558058
请在附言栏注明:李济渊专用
支付宝捐款
儿童希望账号hope@childrenshope.org.cn
请在“商品或服务名称”里注明:李济渊专用
捐款查询http://wwww.childrenshope.org.cn/online/
让爱走进心灵 篇4
爱能燃起生命的希望,爱能坚定生命的信念,让爱心传遍整个神州大地。山崩地裂,一次无情的四川大地震催倒了无数的房屋。使无数人失去家园,山摇地动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面对灾难在区的朋友们,临危不惧,互助互爱,英雄们的行动感动着我,因为他们在危难中展示他们的坚强。
在抗震救灾中,遍地都是英雄,国家领导人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连续在一线指挥救灾,和灾区人民心连心的总理让人感动,他说“哪怕废墟里面只有一个人,我们也要抢救到底。”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大灾大难中显示他们无私的精神。
这些爱的力量,延续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鼓励着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斗志。请你们一定要记住世界最可爱的人——赶赴在最前线的同胞。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 篇5
在生活中,有关爱,有爱心,爱护和爱情。每种爱都是你的心在奉献,所以只有用了心,才能叫爱。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有灵魂的个体,有生命的个体,但是谁忍着一定会有的伤害把我们养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父母从我们诞生。后。长大。成人。再到结婚。生子,仿佛每个阶段都有他们的付出。但他们从未真正抱怨过,也从未放弃过,因为他们坚信你永远会给他们争气,会让他们明白养育你的正确性。可是,我们从不懂事到懂事,仿佛他们总会用无数条痛心的理由为你买单,然自己难堪。抹泪!而你却从未领略。从未感激过,仍一次次地刺向他们几乎破碎的心。
当我们关心同学时,想想父母:当我们爱护草地时,想想父母:当我们在外游乐时,想想父母。把父母装进你心,你将会受人敬仰,不再后悔。
可能会有人说只有爱情才是真爱!是,但是你连父母都不会爱,更不用说什么爱情了!虽然爱情很美好,但它也是需要时间的,难道你可以保证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吗?不太可能,但如果你学会了爱父母,你可以忍受。接受父母的所有指责和玛法。那么,你将会学会了真正的爱,那样的爱情自然美好,而且他将更爱你,是因为他知道你带他同亲人一样,所以他自然回同亲人一样待你!那么,这样的爱才叫真爱,才可以没有任何虚假的伪装。
趁我们还年轻,我们的父母还年轻,请狠狠的爱他们,给他们一段美好的回忆和不想忘却的感觉!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6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间不能缺少爱。教育,就是从爱出发。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一颗母爱之心。这种爱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行为。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都会打动孩子的心灵,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教育生涯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爱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能恰如其分地爱学生。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认真地与前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便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要熟悉自己的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心、交心和虚心。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我们都深有体会,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育学生时,由于方式不得当,引发师生间的语言冲突,往往使矛盾激化,有时学生脾气比较暴躁,教师与其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艺术,也容易引发矛盾。碰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只是与学生大喊大叫,用自己的气势将学生压制下去,最后学生只是闷着头不吭声,或者表情麻木,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但并没有心服口服,表面上好像是老师赢了,但是学生的心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甚至起了负面作用,学生只是迫于老师的威势。
若此时教师能换个角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展经过,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达到真正的思想教育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心、耐心上多下功夫锤炼。在平日多挖掘学生的优点,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不论到什么时候在家长眼里永远是孩子,在教师眼里永远是学生,即使是成年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更何况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呢?如何以宽阔的胸怀来容纳他们的缺点,但又不能对他们听之任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契而不舍的帮助他们改正,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以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我都看成既是教育学生的机会,也是提高我自身心理素质的机会,若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教师的自身修养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二、爱学生就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处处关心学生”
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灵验。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然要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以心换心,情感和谐的基础是理解和尊重。我对学生不仅从学习上关心,还要从生活上关心,如天冷叮嘱多穿衣,生病马上联系家长而后去探望并补课,平时随意聊聊学生的家庭生活等。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常常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敬意。每年的教师节有的学生手拿一张自制的卡片来到我面前,连声说:“老师,送给您!”望着一张张幼稚未脱的孩子脸,心里好感动啊!爱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有权威的,它让我的心灵得到震撼。
三、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小学生活
泼好动,持久性差,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因而我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上课时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权利。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对待,共同要求,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总能耐心解答。
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在所难免,可千万要注意适度。老师批评学生要选择恰当时间,一般来说,出了问题要及时处理。可对犯错误的学生马上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他会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找出许多理由来辩解,尤其刚犯错误,态度不冷静,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过错,甚至会认为是老师过于计较,马上处理,老师也不便于了解实情、斟酌批评教育的方法。老师可以调查一下事情的原因,分析一下学生错误的性质,斟酌一下批评的方法,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一定会诚恳接受的。
四、爱学生就要“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厚爱后进生”
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对待后进生尤应厚爱,因为后进生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往往更加缺乏自信,心理脆弱,哪怕教师一个轻视的眼神,就能熄灭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因此,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歧视、挖苦差生,应该细心捕捉差生的点滴进步,适时予以鼓励、表扬,让其感到“我也能行”,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勇气。
五、爱学生还要主动亲近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课堂上,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讲课,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地提问每一位学生,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我总会以赞许的目光或鼓励的眼神示意学生坐下。有时
拍拍学生的肩膀,或是摸摸学生的头,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只有亲近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学生的工作。
六、爱学生,还要严于律已,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处处注意为人师表,对学生感觉敏锐,模仿力强,思维尚不成定势,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映入他们明亮的心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要首先做好。
让爱“融化”孩子们的心灵 篇7
还记得, 在这些孩子里面, 有一个给我印象比较深。他特别不爱说话, 问他什么他都只是摇头和点头, 或者是一动也不动的。我还发现他有一个特点, 就是上课爱做小动作, 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学生等。于是, 我选择在中午他们看书的时候找他聊天, 让他给我讲故事, 把看过的书、看过的图画讲给我听, 有时候, 我还会提一些小问题, 让他回答。在上课的时候, 我也会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起初, 他还不是很认真, 而且也不讲话, 但是, 他只要上课回答了, 我就会给他一个小印张给予奖励。我还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 让他们回家多和孩子聊聊天, 并且多鼓励鼓励他。一段时间过后, 我发现他开始上课认真了, 而且也会乐意回答问题了;而且还会举手回答, 讲故事的时候也会把声音放大, 喜欢和我聊天, 在学校里面看到我也会主动来问好。其他的老师也发现, 他进步了很多, 其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和他玩了。这些进步也让我很欣慰, 也对孩子们的教育更加有了信心。
作为一名教师, 孩子们很可能因为我的一个动作、一句关心、一份鼓励而影响到他们幼小的心灵。这一次的成功让我对那些孩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于是, 我也开始对每一个孩子的神情关注起来。在课上, 我也开始让孩子们能够更快乐、更自由地学习, 让课堂的氛围更加开心放松。因此, 我在课上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 得到了新的体会。
一、加入情境, 增加学生兴趣
针对孩子们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 我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 适当加入了一些故事、游戏、舞蹈等。例如:在一年级歌曲《雁儿飞》中, 我会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 跳出大雁在天空中飞行时优美地舞动着翅膀的动作, 然后按照旋律的变化来变换不同的队形, 创设一个大雁南飞的感觉,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境。这样,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让学生用肢体表现出对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下学习歌曲, 并且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到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 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既学到新的知识, 又提高上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时间, 拓展学生知识
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40分钟的变化情况, 我把课堂结构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的三阶段模式。例如:教唱《玩具兵进行曲》, 首先, 我在学习歌曲之前, 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玩具兵》片段, 让学生先提高对这节课的兴趣, 然后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出《玩具兵进行曲》的背景,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歌曲;其次, 我会用歌词内容中的玩具, 分别表示歌曲中的节奏, 让学生既能体会出歌曲的节奏特点, 又学会了歌曲的基本节奏, 并且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更加好奇;第三, 让学生在歌曲中找出基本节奏及旋律特点, 并且快乐地学习歌曲;最后, 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整体认识, 并且尝试寻找身边类似的音乐。
三、加入对比, 训练学生鉴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对比法”成了一种较为直观、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例如, 安徽民歌《溜溜山歌》与江苏民歌《茉莉花》, 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特点。学生通过比较, 视野开阔了、知识面也丰富了, 更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美。在欣赏时, 将情绪截然不同的两首曲子对比欣赏, 就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绪, 强化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四、寻找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知识的不同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音乐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要心中有数, 掌握不同个性学生的知识状况、学习能力、音乐水平, 按其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区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 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掌握学习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分子。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五、主次分明, 培养学生能力
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不应让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垄断地位,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要角色, 进行自主学习, 积极主动地学会获取知识。在一节音乐课中, 我让学生自己寻找歌曲中的特点, 讨论歌曲的形式, 学习歌曲的难点。而课上作为老师的我, 则是对学生的一些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让学生对一首歌曲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甚至熟悉。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的目光交流, 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在乎他们。上课时, 要多注意他们, 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 都让他们觉得老师随时都在关注着他们, 没有忘记他们。通过这些目光和手势之间的交流, 他们便会觉得:老师没有忽略我, 我要听老师讲课。于是, 自我意识自然确立起来了, 这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告诉他们, 只要肯学, 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在课堂上, 可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 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日子一长,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作为一名新教师, 在教育经验方面远没有其他教师丰富。我要努力, 争取在教育的创新方面有更多的突破。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 他们希望老师可以聆听他的梦想, 能帮助他。每一个孩子也有自己解不开的结, 老师的爱可以“融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进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让爱穿越学生的心灵 篇8
作为农村普通高中,在培养美术特长生的过程中,总结其心理特点并剖析如下:一小部分是真正对美术感兴趣,自小就喜欢美术的学生;另一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够理想,想走捷径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很有个性,对美术方面知之甚多,但其中不乏眼高手低者;要么是盲目自信,觉得学习美术技能,轻而易举,手到擒来;要么是缺乏自信,对美术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习中不求甚解,依葫芦画瓢,学习中畏首畏尾,但内心想法却颇多者。
无论什么原因走到艺考这条道上,我觉得都要努力端正他们的心态。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使他们真正学会去欣赏美、懂得美,学到美的知识、美的技能,从而开发想象力、创作力,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合格专业技能的高中生。
美术特长生,听起来与众不同,其实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在高中阶段有限的时间里显得格外紧张而枯燥,美术从教者,更要有细腻的爱心不断去温暖他们。要善于发现并抓住教育的契机,走进学生的心灵:健康积极的成长,能使学生们内心不断从容博大,而这正是专业学习的催化剂。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打开师生积极沟通的心灵之窗
教育的真谛是提升人的心灵和智慧,心灵的沟通更是随时随地都需要。研究表明:真正的教育产生于人与人之间距离最短的时候。课堂上师生交往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学生喜欢教师带着微笑上课。讲解枯燥的美术术语时,微笑的动态,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肢体语言,体现的是人性积极的一面。它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随之学生愿意与之交流。教师把微笑给学生,学生会以微笑回报教师,和谐的气氛能打开师生彼此封闭的心灵,真情复苏换来的是相互尊重,智慧共享,从而能促使教育过程的互动。随之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显而易见的明显增强。
二、把交流放到紙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面对教师,学生一般不会直抒心里所想。但一对一的笔记本,学生会偶尔露出心头的端倪,只要教者因人而异的循序引导,慢慢地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会很信任的把每一段时间的心里话都告诉你。由此的因材施教,学生会不断进步。从每次美术班组建的第一堂课起,我都会要求学生备上一本固定的笔记本,用来记录每堂课所学的专业知识,并附上自己的所想所得。可以把不敢当面问的问题写上;可以把没弄懂的知识,没掌握的技能要求教师重新讲解;也可以写上想说的任何话等。笔记本中,会发现丰富多彩的一个群体。面对不同性格、想法各异、字中各显神态的他们,教者的每一次的批阅都尤为重要。
三、正面评价,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灵需要,使他们拥有被关注的感觉
美术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技能不断训练的过程。训练结果达成的是否很重要,但过程的关注更重要。
在学生训练的时候,面对参差不齐的水平,因人各异的状况,教者容易看重技能表现强的学生,不自觉中会多停留,多指导。而学习较差者,教者往往会“一视而过”,或停留在“你哪哪不对”的评价上。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关注,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教者也要端正心态,坚持正面评价,不仅要表扬技能表现强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多指导较差生。学习之初,哪怕是面对一纸杂乱无章的线条,也要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
四、作业及时张贴上墙,鼓舞学生内心的动力
每次作业时,优秀作业的随时张贴上墙,会成为全体学生不断努力的动力。而技能掌握较差者似乎永远处于努力追赶的状态,他们在努力,下一张作业的确比上一张强,但还是比不上优秀者。照此下去,他们的作业永远不可能张贴,长此以往内心的挫折感越来越多,会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怎么办?教者多修改他们的作业,使作业的基本要求能够达到,然后可以把所有的作业都上墙张贴。使每个学生内心都有努力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动力源泉。
五、多样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各种潜在能力
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共同体。而美术专业技能训练多采用教者讲授、范画,学生按步骤学习的方法。教者满足于训练结果,学生满足于一张画按要求画完。其他能力的培养基本忽略,这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者的宏观调控下,可采用不固定分组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团体共同进步。培养他们适应环境,关爱他人,团体协作的能力。学习中,要求他们不仅能画,还要会讲,比如:全体学生评价一张作业;学生个体评价作业;学生个体修改作业等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交流、开阔思维,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分析整理知识点等能力,也使学生在对各种见解和观点的比较鉴别中,培养了分辨能力,从而激活探索思维,丰富探究行为,引发创新。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500字 篇9
爱能燃起生命的希望,爱能坚定生命的信念,让爱心传遍整个神州大地。山崩地裂,一次无情的四川大地震催倒了无数的房屋。使无数人失去家园,山摇地动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面对灾难在区的朋友们,临危不惧,互助互爱,英雄们的行动感动着我,因为他们在危难中展示他们的坚强。
在抗震救灾中,遍地都是英雄,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连续在一线指挥救灾,和灾区人民心连心的总理让人感动,他说“哪怕废墟里面只有一个人,我们也要抢救到底。”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大灾大难中显示他们无私的精神。
这些爱的力量,延续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鼓励着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斗志。请你们一定要记住世界最可爱的人——赶赴在最前线的同胞。
让爱的芬芳浸润心灵的每个角落 篇10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6课《爱如茉莉》。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语句朴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相亲相爱的细节描写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病房中父母的出人意料情景的展现,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十分引人入胜,也令读者对“爱”有一种新的感悟。因此,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目标,以仔细研读为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感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蕴含着朴实的父母之爱,并学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述身边普通而又平凡的“爱”。
设计思路:
以“爱”贯穿始终,从细节中感悟爱如茉莉。
1、用“爱”导入,以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感悟情感之美。体悟爱的真谛。
2、品读文本,感悟“爱”,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细节、重点字、词、段,领悟“茉莉之美”。
3、联系生活,深化 “爱”。搭建读写桥梁。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感悟情感之美。
4、架起读写的桥梁,使学生学会观察、体味并抒写身边的爱。教学重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教学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 “爱如茉莉”的内涵;学会观察、体味并抒写身边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茉莉实物或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爱的奉献》视频 教学过程:
一、以“爱”谈话,揭示文题
1、从“爱”入手,感悟文字的冷暖。师:(教师板书“爱”)一起读——爱。
师:爱,是一个温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飞瀑。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师:爱,是一个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蕴涵着心与心彼此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
师: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感悟都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继续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爱”的文章,题目就是——爱如茉莉。
人间的真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也是永恒的。不同的人对“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真爱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之爱、父母的关爱、对亲人的思念,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真诚的理解,会心的微笑„„)
同学们对爱的理解可谓异彩纷呈,可在映子的眼中,爱就像那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的茉莉花。(师板书:爱如茉莉)
2、课件展示--茉莉
茉莉花:花白色,有光泽,香味浓郁。
课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你能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茉莉花的特点吗?
3、出示词语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4、有感情分角色读课文
过渡:生活中有一种爱,她就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又洁白纯净,它弥漫在我们的身边,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分角色读)。
二、品读课文,寻觅“爱如茉莉”
现在,就让我们追随映子的笔墨,走进她父母的生活中,请大家细细读课文,课文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是一句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让你感受到爱确如茉莉,请你在下面做上重点号,感触特深的在旁边写上批注。
三、交流讨论,品味“爱如茉莉”
(交流)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以竞赛的形式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待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找三位学生竞赛读)小结:这就是妈妈爱爸爸,她的表现是煮一碗饺子,她的表现是用虚弱的声音嘱咐。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这就是爱!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练读。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化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点拨:直奔(ben)为什么念ben?(它含有飞快到达目的地的意思)。爸爸目的明确,他直奔医院,你还从这个字读出了他什么心情?似乎看到了什么?出示字幕
爸爸顾不得整理行囊„„急着„„ 爸爸顾不得„„急着„„ 爸爸顾不得„„急着 „„
把你的理解,你的感受,送到朗读中。(朗读指导。)你明白了,爱就是(说话训练)
3、一个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把从文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吧。说话训练:爱就是
4、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1)、抓住“紧握”细细品味:
爸爸紧握妈妈的手,为了。爸爸为了紧握妈妈的手。因为爸爸紧握妈妈的手,所以妈妈。
联系上下文,挖掘“紧握”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对方付出心甘情愿,快乐无比!
(2)、“紧握“不停地跳跃着,望着爸爸妈妈紧握的双手,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让我们再次聆听一下他们的内心独白吧。(指两生分角色深情朗读)
出示:A、“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B、“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听了他们的真情告白,你的脑中浮现了哪些词语呢?(4)、这里除了映子外,还有谁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
对啊!连阳光也动情了,怕打扰他们,就探了进来轻轻地罩着他们,笼着他们,就像爱撒播在小小的房间里„„谁来读读这句话!(挑战读)
5、(望着这一幕,难怪映子会这样写道)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体悟“钻”)
细节中流淌着深情,细节中洋溢着真爱,目睹这温馨的一幕,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最后一节。)让你给这句话加标点,你会怎么加?读。
许多时候,不仅文字能表情达意,就连标点也有着作者的温度。就让我们与作者的心共同跳跃,一起去赞美吧„„(读最后一节。)
难怪映子恍然大悟,并深深认同,女同学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带着对爸妈这份真挚的爱深深赞美,男同学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四、总结延伸,传播“如茉莉的爱”
1、茉莉的清香,在我们的教室幽幽地弥漫着,愿这朵爱的茉莉花永远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我们不渴求人世间所有的爱都如如茉莉一样幽香缕缕,爱也可以如玫瑰一样热烈奔放,爱更可能如咖啡一样甜中带苦。愿大家都做一个懂得感受爱、珍惜爱,并学会付出爱的人。
2、幸福的家庭都一样,在你的父母的身上肯定也发生过相似的故事,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份牵挂„„无不渗透着他们浓浓的爱,告诉我们让大家分享分享吧。课后动手写一写,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记述文。
3、播放《爱的奉献》结束课文。附板书: 爱如茉莉 茉 莉 父 母平淡无奇 普通平凡 幽香缕缕 真切感人
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一篇描写“如茉莉一般爱”的优美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茉莉一般清香优雅的爱。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就被文中父母之间的真爱打动了,怎样来教授这篇课文,对我来说是个考验,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用茉莉般的爱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感受父母间的真爱的同时沐浴老师茉莉般地爱,于是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轻声的、大声的、深情的读“爱”,课前的这番感情铺垫为学生感悟文本打下了基础。
教学时,在学生读通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首先与“作者笔下的茉莉花”对话,在对话中领略作者笔下的茉莉花的特点,为后文师生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对话,并在对话中感受茉莉般的真爱起了极好的铺垫作用。真爱是什么呢?从文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妈妈“给爸爸煮一碗水饺”的叮嘱是真爱,爸爸不顾旅途的疲惫陪在妈妈的病床边是真爱,爸爸妈妈为了让对方“沉睡”而佯装“沉睡”更是一种真爱„„真爱其实并不难寻,真爱其实可以表现得简简单单。而这一切看似简单的真爱,都隐藏在作者笔下的一组组生活小镜头之中,更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让学生潜心读文,在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细节的过程中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是学生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对话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父母间茉莉般的爱,嗅见缕缕幽香呢?从我读完课文开始我就一直被作者感动着,被她笔下的主人公感动着。引导学生学习的本身就是一次爱的旅行,而老师是这次旅行的导游,我必须当好这个导游,让学生也能
沐浴到老师的爱。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要弄清“爱”在文中指是什么?(父母的相互关爱)“茉莉”有何特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最后将两者结合,理解为什么把“爱”比作“茉莉”?让学生从一组组图画中去感受“爱”字,去体验“爱”所带给人们的温暖,这些爱来自点点滴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于爱的见解,说说自己父母间爱的表现,这样,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教师威严的神情,学生大都眼都不敢抬,口不敢开,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愿说这种沉闷的气氛。我再次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说“至爱无声”。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是“师生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兄弟姐妹之情”,而对父母间(夫妻间)的爱缺乏感受。情感从生活中获得,所以课堂尽可能联系学生家庭,联系自己的家庭,联系父母的感情,以获得自身体验。不一定要说出来,但在心里一定要有所感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找的句子的内涵,我让学生带着感悟读自己的句子,并仿照句子进行“爱就是----”的说话训练,这样,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阅读汇报中,我采用朗读竞赛的形式进行,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又是学生自我学习体验的一种展示,还是学生交流学习文本的一种积极方式。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再配以《爱的奉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让爱充满留守儿童的心灵 篇11
关键词:用爱教育 用心教育 爱的港湾
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经济差异不同,大量务工人群挤往发达城市,导致留守儿童明显增加,留守儿童爆发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在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照管,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沉默寡言,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纪律较差,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不能按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些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所以教师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用心的教育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一、用爱教育留守儿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心灵是一扇窗,如果把窗打开,阳光就会照进来,让人心生温暖。学生的心灵是相当脆弱的,想要开启这一扇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就成了开启这一扇窗的主人。如:我班的留守儿童小丽,父母亲在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中丧生,家里只有一位年老的奶奶照顾她。平时的她情绪低沉,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小丽的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像父母亲那样照顾她、爱护她,再加上失去双亲的痛苦,这么多重原因造成她心理上的痛苦。对此,我在生活上关心、照顾、爱护她;在学习上竭力帮助她;缺什么就给她买什么;生病了就带她到医院看病。久而久之,小丽的心里话愿意和我说了,脸上也开始带笑容了,她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对学习也充满了信心,她的成绩提高得很快,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爱好、特长也得到了发挥。
二、用心教育留守儿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这就道出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真心来对待学生。如留守儿童小军,学习不好,调皮捣蛋,连爷爷奶奶对他也无计可施。我接班后,也发现他经常旷课,无心向学,但每次在课上他都会拿出一盒油画棒涂玩,为此我十分生气,二话不说就把他的油画棒收了起来,此后,我发现小军对我的目光是仇恨的。我几次找他个别谈话,他都一言不发,我觉得问题就出在这盒油画棒上。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小军非常喜欢画画,他画的画也很生动,我那天把他的油画棒收了起来,使他的自尊心受挫,他当然仇恨我。一天晚上我又一次来到小军家里,一不讲大道理,二不谈学习,而只谈他喜爱的画画。问他小猫要怎样画才生动,这时小军的小眼睛忽地转动起来,我拿出小军的那盒油画棒,下面还有我自己买的一盒油画棒一并拿给他,对他说:“对不起,小军,老师匆忙借了你的油画棒,这么久才还给你,为了表示歉意,送你一盒油画棒,你能给老师画一只生动的小猫吗?”这时小军饶有兴趣拿起笔就开始,边画还边介绍小猫的特征,此时,师生的情感接近了。我说:“小军,你画的画这么棒,将来一定能当大画家,可是如果大画家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那多难为情呀!”我对学生的批评不重,但却使小军难为情,小军立即向我表态,今后一定改正错误,努力学习,做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画家。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老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三、给留守儿童一个爱的港湾
家是生活的港湾,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安全感。父母不在身边,学生失去了依靠。对此,我鼓励留守儿童写“想对父母说的话”。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成文字,实实在在地找到自己的一个倾诉港湾。有的留守儿童这样说道:“亲爱的爸爸,你去广州已经半年了,真的很想你!还记得去年我们种的那棵小树苗吗?我天天给它浇水,现在它长大了,叶子茂盛了,你回来一定认不出来。最近我们学校举行第二届书画伴我行活动,我一连参加了两个节目的表演,可惜你不能到现场观看我的演出,觉得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我把录像带寄给你,我可是演出学习两不误哦!”这不正是留守儿童爱的港湾吗?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没有爱的灯光照亮不了的角落,没有爱感化不了的学生,只要教师用爱、用心地教育,一定能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爱的港湾。
【让爱点亮心灵】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