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4-05-14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共1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1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教学中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

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

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会背诵了,所以一上课我的问题时:你读懂了这首诗歌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学生只能解释注释里面的词语。于是教学进入我为学生解疑的环节,我引导学生看图明白“一树高”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启发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柳树上应该有什么?让学生弄明白,“碧玉”意识是青绿色玉,这里比喻成嫩绿的`柳叶。让学生在整首诗歌中,在图中理解,“绿丝绦”是指绿色的柳枝,这里比喻成用丝编成的带子。我还让学生把第三句和第四句话的“裁”“剪”圈起来,告诉他们这两个词语互相解释。弄懂了整首古诗的意思,在煽动学生感情让他们读出感情。

学完这首古诗,我则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看注释。

2、看图理解。

3、根据语境理解。

4、发挥想象理解。

5、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出诗中的诗眼。

学习《春日》这一首古诗时,我则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学董古诗。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每当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弄懂了词语或者一句话的意思时,他们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2

1.能写清楚活动的过程, 学习为作文加题目。

2.学习抓住活动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写好活动的方法。

3.在动笔习作和评价交流的过程中, 感受习作的乐趣, 树立习作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用比较通顺的语言书面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 点拨方法

1.孩子们, 这节课, 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木﹒——头——人。

2.交待游戏要求:每个同学的头、手、脚摆有趣的造型;保持1分钟。

3.师生拍手唱儿歌, 生摆造型。

4.教师引导:教室里静悄悄的, 听, 有没有声音;看, 周围的同学都做了些什么动作。……才过1分钟, 你的手、脚怎么样, 心里是怎么想的?……时间马上到了, 5、4、3、2、1时间到!

5.“面”的指导。

(1) 在这60秒里, 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同学们的表现。 (2) 在活动中你听到了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听想)

6.“点”的指导。

刚才呀, 各种各样的木头人出现在了我们的教室里, 不过, 老师发现有一个木头人很特别——请生摆造型。

(1)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木头人摆的是什么姿势? (2) 再从头、脚、身子等引导观察。抓住了木头人的动作。 (板书:动作) 。 (3) 请同学们给木头人的面部来个特写。观察的是木头人的表情。 (板书:表情) 看到他这个样子, 你猜想他想干什么? (4)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木头人的动作和表情, (扣板书) 请同学们把刚才前面同学说的按先说整体印象, 再分别介绍头、脚、身子的顺序, 连起来给大伙介绍一下。 (5) 运用刚才的方法,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某个木头人。

7.总结:孩子们, 咱们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60秒, 但你们的收获可不小, 你们已经掌握了观察活动的方法, 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同时, 重点观察了人物的动作、表情。 (扣板书) 如果用通顺流畅的语言将你观察到的认真地写下来, 就是一篇好习作。

【本环节教学理念:本环节设计了三个达成目标:一是教给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的方法:用眼看, 用耳听, 用心想,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二是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表达出来。三是教给学生抓住活动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写好活动的方法。】

二、读题审题, 拓宽思路

1.在学校里, 你还参加过哪些像木头人一样有趣的活动?今天我们就用笔把这些快乐写下来。看,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学校校刊正在开展一次征稿。 (出示习作百花园的要求) 快速默读,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 明确了“写什么” (板书:写一次活动) 。 (2) 明确了“怎么写”, 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并加上题目。

【本环节教学理念:“作文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项目”, 是生活的需要, 是情感的自然流淌。孩子们为什么要习作?参加孩子们喜爱的《少年先锋报》的征稿活动激起孩子们想把自己喜欢的活动记录下来的兴趣, 让孩子们明白:习作是为自己所“用”。审题能力是学生写好作文必备的最基本能力, 征稿启事的内容就是“习作百花园”的要求, 既让学生明确了本次征稿的要求, 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学生习作, 师巡指导

师: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只完成活动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段。选择你参加过的喜欢的一次活动为内容, 以“_______活动开始了”为开头往下写。

四、师生共评, 指导修改

1.大声地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边读边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中的错别字、错标点或不通顺的句子。

2.评改一篇习作。

(1) 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 看看这篇习作活动过程是否清楚, 是否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表情。 (2) 你们觉得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 你对这篇习作有什么建议吗?师生共同修改

小结:看来呀,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3.同桌交换欣赏习作, 发现别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红笔用“△”和波浪线勾出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用修改符号改改或在空白处给他指出来。

【本环节教学理念:习作的交流评价, 是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此环节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欣赏、修改习作的方法, 让学生养成反复修改习作的习惯, 在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指导拟题, 连段成篇

1.刚才我们完成了活动过程精彩片段的描写, 再在习作中写上活动的时间、地点, 写写自己活动后的感受, 加上一个题目, 这次活动就写得更完整了。如果能拟上题目就更完美了。 (引导学生从活动内容、活动时的心情等方面拟题)

孩子们, 课后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自己的习作, 老师期待着在校刊上能见到同学们的名字!

【本环节教学理念:这是学生接触习作以来第一次进行拟题指导, 除了让孩子们知道拟题的基本要求外, 主要是想拓展学生的拟题思路, 多方面思考拟题。让学生连段成篇, 完成整个活动过程的描写。】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3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4

师:同学们好,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诗人曾写过赞美春天的诗篇,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描

写春天的古诗,生1:一年级时我们学过《春晓》 生2:二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村居》

师: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诗人所写的描绘春天的古诗。下面就请看第一首古诗《咏柳》(多媒体出示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歌颂的意思。

生2:我们曾经学过一首骆宾王的《咏鹅》我想咏柳的意思是就歌颂春天的柳树吧。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咏柳就歌颂春天的柳树。那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读古诗。

师:在刚才的这首古诗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吧。

生自读生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生字。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把它读正确。生自读古诗。

师:下面请文文来读一读这首诗。生1读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吧。生齐读古诗。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句的意思?

生1:老师,我发现古诗下面有注解。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来读懂诗句。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别的吗?

生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下文把它读懂。生3:还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读懂诗句。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懂这些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赞美春天的柳树的。

生自学古诗。

师: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生3: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生4: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垂下绿绿的叶子,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柳条垂下来。

师:你理解得真好,还有补充吗? 生4:我觉得这两句话中,把新长出的绿叶比作碧玉,把千万条柳条比作丝带,写得特别美。

师: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下面我们就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读第三第四行诗句的意思

生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

生5:我觉得这句话把春风当成了人,它会裁剪柳叶。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后两句诗

师:大家都自学得很认真,诗的大致意思就都清楚了,在刚才的学习中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1:在这首诗的第二行中有表示数量的词“万条”那么万条是不是就代表一万条柳枝呢?

生2:我认为“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目都是,数也数不清。

师:你说得很对,万条就是形容柳枝有很多条,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生2: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是形容瀑布很长。师:很好,诗人贺知章用生动的语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春图。能说说你眼里的这幅早春图是怎样的吗?

生4:这看到岸边一排排柳树,萌发出新的绿叶。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垂挂下来。

生5:我眼中的这幅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柳树把自己打扮得特别美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师:是啊,多美的画面。

生6:我觉得这幅画面上还应该有春风姑娘,她在天空中微笑着,把绿色泼洒给大地。二月春风,万条柳枝,组成了一幅这样美丽的早春图,让我们带着对春天,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师: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生自背古诗。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这幅画面来背一背《咏柳》 生齐背古诗。

师:刚才我们学习唐朝人贺知章的《咏柳》,下面我们再跟随着南宋诗人朱熹来到位于山东省的四水河边去感受春日的美景,请同学们一起读

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春日》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把它读正确,生自读古诗。师:能把这首诗读正确吗? 生1读古诗。师:读得不错

生2:我想提醒大家,第一行中的滨是前鼻音,请大家跟我读。师:你提醒得真好,下面请女生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女生齐读古诗。

师:男同学,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吧。男生齐读古诗。

师:朱熹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春日的景色又是怎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先自个儿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自读古诗

师:请说说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生1:我不明白第一句中寻芳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2:寻芳是寻找美好的景色,第一行的意思是: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

师:你说得很对,寻芳就是寻找美景的意思,而胜日指的是好日子,在诗句中,胜日到底指的是怎样的好日子呢?

生3:我想,一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生4:我想,这一天不光天气好,而且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郁了。师:那么一二两行诗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4:这两行诗的意思是说,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无限春光一下子映入他的眼睛。

师:那还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呢?

生5:从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我明白了“等闲”就是随意,但是这行诗的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师:这行诗确实比较难懂,谁来试试说说,生6:我觉得这句诗的意思就是随意的就能认识东风。生7:我是联系万紫千红来理解的,因为春天总是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明媚的景色,所以人们就能很方便地找到春风。

师:原来等闲还可以理解为很方便的意思,你能够联系上下诗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8:老师我知道万紫千红是一个成语,形容百花齐放,色彩鲜艳,生9:我从这句话中知道了诗人原来打算寻找春天的美景的,但是他发现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色,很随意的就能捕捉到春风的声音,所以说“等闲识得……总是春。”

师:理解得真好,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作者是心情也变得舒畅,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这一个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同桌相互说诗的意思。

师:男同学们,你们能连到起读一读这首诗吗? 男生齐读古诗。师:谁来评价一下男同学到底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们在读第后一行的时候,可以强调总是这个词。师:说得没错。

生2:我觉得男同学还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那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生2读古诗。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来。

生齐读古诗。

师:这么优美的诗句,想不想把它背下来。生试着背古诗。生1背古诗,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吧。生齐背古诗

师:《咏柳》和《春日》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那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1:我觉得描写的景色不同,《咏柳》主要写的是春天的柳树,而《春日》是写泗水河边春天的景色。

师:你说得没错。

生2:我认为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但是时间不同,《咏柳》写的是早春时节,柳树才刚抽出了芽,二月春风吹拂着它。《春日》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所以才有万紫千红的景象。师:是啊,同样是描写春天,《咏柳》写的是早春二月,而《春日》则是春意正浓的时候,所以诗人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七个生字,请你仔细地观察这几个字,看一看哪里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地方。

师: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记住它的意思,然后再确定它的字形。还有什么字需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

师范写“碧”字

师:请同学们一起在作业本上把这几个字抄写两遍。生写生字。

师:诗人用他的笔描写了美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再赞美一下春天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两首古诗连在一起背一背。

生齐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 河豚欲上时

水暖鸭先知 (想象)

蒌蒿满地、芦芽短

(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想到: 看到:

印苍苔 柴扉不开

春满园 红杏出墙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6

学古诗与学现代文相同的是,利用教材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古诗为何历经千余年仍然令人传诵难忘呢?这与古诗的语言精练、画面丰富,用词准确、内涵博大、意境深远,读时朗朗上口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能通过一首首古诗让学生逐渐步入古诗的大门,窥取个中的奥秘,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呢? 一是要充分了解学情。

细到什么程度,学生有多少人多读会背这首诗,有多少人已经能认读诗中的每一个生字。这样,课前的检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或者是似懂非懂的,或者是学生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的知识内容方法。像我这个星期教的《望庐山瀑布》与《绝句》这两首古诗,班级里除了新来的陈浩及个别去年经典诵读不过关的同学不会背之外,其余的学生都会背诵。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重点放在“庐与炉”两个生字上,这两个生字如果不能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来历与不同,学生是很容易混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看“草庐”的图片,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庐”就是古代简易的房子,可能是贫困人或隐士居住的,也可能是供过路人休憩的。“广”就是为大家遮风挡雨。这样学生从图从来历从字形上对“庐”字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再教“炉”字就相对简单许多,诗歌中有“香炉”一词,问他“香炉”是怎样的?再问“炉”为什么是“火字旁”,尔后进行扩词,这样学生能从字形字义上较好地区分这两个音近字。二是带领学生评析诗歌。

iea阅读测试时把阅读能力分成四个层面: 第一层,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 第二层,直接推论;

第三层,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

浅谈低年级语文的古诗教学 篇7

一、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比较短,学习兴趣也比较不稳定,特别是在语言精湛细腻、意境丰富深邃的古诗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因此,在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更应该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

1.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整个班级中营造古诗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早读时我带着学生们大声地朗诵古诗。午读时间是专属于孩子和古诗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给孩子们播放古诗的动画朗读,孩子们不但听到了古诗,还看到了古诗,不但激发了他们理解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为以后古诗的理解奠定了基础。每天放学排好队,孩子们大声地朗诵古诗,整齐地放学。这一切的一切都为孩子们营造了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使孩子们主动地想了解古诗,学习古诗。

2. 课程整合,改变学生学习古诗方法。

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唱《登鹳雀楼》、《春晓》。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孩子们画《村居》、《春晓》,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孩子们有节奏地跳起古诗皮筋舞。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古诗也能用歌声唱出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还能用肢体语言展示出来。低年级孩子就喜欢新奇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不再单一地一遍一遍地枯燥背诵,自然也就对古诗的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刚刚步入小学,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作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就应该时刻关注他们,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古诗的熏陶下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以读为本

小学的阅读教学比较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通过“读”来获得感悟,通过“读”来培养语感,通过“读”来熏陶情感。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单靠老师一句一句地串讲,根本行不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借助反复诵读来更好地识字,更好地学词,更好地析句,更好地理解内容。

1. 多样诵读,读出韵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主动学习。所以,在古诗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都让学生主动去学。在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对照每个字的拼音,读准每一个字,读好每一个词,读顺每一句诗句。自读后进行检查,通过个别读,不仅检查字、词、句,还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语气和标点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节奏,并让其他同学讲评,指出、纠正读错、读破的字词。之后,我在黑板上标画出古诗每个句子诵读停顿的节奏符号。如《画》一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一来,学生就更直观了。之后,通过老师带读,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让学生反复读,来巩固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的诵读实践中,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诵读古诗不但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学生爱上了古诗文,中华文化宝库中这一枝奇葩自然会散发出芬芳而持久的清香。

2. 逐句理解,读懂诗意。

通过“读”来增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以读为本”的第二个层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料,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古诗、插图及自己的日常生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象?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这样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小组成员学习上共同的难点,之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用画面内容和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如《村居》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就比较容易懂得后两句诗的意思了。

3. 细品诗句,有感诵读。

在读懂诗意之后,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每一句诗句以及诗句蕴含的内在情感,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古诗的词句,展开想象,充分结合日常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读。如《村居》一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回忆或想象一下自己放风筝的快乐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在这种美丽景色中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之后,可通过带读、试读、男女生诵读比赛等方式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识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指导识字和写字是重中之重。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也同样重要。尽管学生在读诗文的过程中,对生字的认识已有一种轮廓印象,但要继续对生字的音、形、义做分析,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因此,在古诗教学中,针对有关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的指导,也是一个教学重点。

1. 巧用方法记字型:

象形法,采用简笔画、图片、动作等帮助记忆。如“火”字,可画出一堆木柴和火苗来帮助记忆;游戏法,即利用生动的游戏帮助学生记忆。

2. 反复书写记生字。

让学生用田字格书写,并注意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反复书写。书写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书写后,当堂相互评价,纠正错误。这样把写字过程穿插中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

总之,每一样教学都要符合其特点,低年级古诗教学也一样,要符合学生年龄小及其学习心理相对较弱的特点,紧紧抓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精神,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更加注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善于乐于去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更加主动,真正学到读书的方法,真正提高学习的能力。

摘要:古诗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文学艺术宝藏中的一颗独特的耀眼的明珠,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滋养着无数中华儿女,它以其精湛而细腻的语言,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思维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的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抓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更加主动,真正学到读书的方法,真正提高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谢斯燕.低年级古诗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

[2]史延峰.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5).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8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踪 迹 浮 萍 泉 柔 荷 露

换一换:露-霜-雾

偏旁归类:浮 萍

3.易读错字: 踪 柔

4.多音字:露 藏

5.应会写字: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

(1)写正确:易写错字:首 (上面不是草字头)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首 采 爱

②指导要点:

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等9个生字,会写“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等几个生字。

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导语:夏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木枝叶繁茂,花儿艳丽夺目,池塘里荷叶碧绿,荷花粉红;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蝉儿鸣叫,青蛙唱歌,蜻蜓飞舞;夏天是个快乐、有趣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夏天吧!

一、字词初探

圈生字、画生词、朗读古诗,达到正确流利,尝试背诵两首古诗。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一)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4.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①踪②迹③浮④萍⑤泉⑥流⑦柔⑧荷 ⑨露

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 猜字谜:

其它办法:

5、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最易写错?请把它圈出来。

(二)词语

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可以搜集图片或照片,将搜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二、文本细读

1.读古诗,说说这两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小池》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有: 、、、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泉水 清泉 荷花 荷叶 流水 水流 踪迹 足迹

3、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古诗。

4、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收集两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精讲点拨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这一过程应主要为面向全班小组展示,但这里大部分是围绕小组内部展示来设计的)

导入

一、课堂导入。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古代诗人的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板书:古诗二首 )指导书写“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预习提纲展示

1.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课件展示)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初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每个小组的 号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做好评价准备。

2、选取小组代表展示朗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读正确、读流利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进行小结,并提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如:撑chēnɡ 采cǎi 藏cánɡ踪zōnɡ才cái 露lù 池chí

1.易读错字音

2.多音字“藏”“露”

1.易读错字展示。

注意的字音有:出示

平舌音 采 藏 踪 才 早

翘舌音:撑 池 柔 声 树 照 水 上

用不同符号圈出平舌音和翘舌音。

(提醒大家注音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

2、小组合作识字,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①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字卡,小组利用字卡,互相快速认读生字。

哪个字音容易读错,不会的提醒一下大家,并和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②选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自己小组内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③小组展示常规识字(小组成员根据小组长的分工,每人上台展示一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

④组长评价,总结。(其他小组补充)

⑤展示趣味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的识字方法,展示的同学要问一下是怎么猜或编出来的?)

师补充:

无:天下大变

树:“又”一“村”

尖:上面小下面大

爱:朋友挥帽招手

3.小组展示多音字(根据学生在本课找到的多音字为准)

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捉迷藏( cánɡ zànɡ)

宝藏 ( cánɡ zànɡ)

露出 (lù lòu )

露头 (lù lòu )

4.在小组内说一说正确读音。

5.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

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1)学生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书空生字。

(2)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6.易写错的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字: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无:上横短下横长,竖弯钩伸展

树:中间“又”的捺变点,三部分要紧凑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尖:上部不要写成小。

角:两横居中与字框不连

(2)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3)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4)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从写正确和写美观两方面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

(3)教师范写,边讲解: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长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

(5)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从字体的占格和是否写美观两个方面评价)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在文中标画出下列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小荷 蜻蜓

(1)大屏幕出示词语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1. 读古诗。

2. 拓展延伸: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在全班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古诗。

2、班内展示读。教师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班级展示朗读。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如: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等。

根据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节奏,教给看停顿符号,教师范读、学生领读。

池 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 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 根据节奏小组内互读。

(2) 师生合作读。

(4)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介绍自己收集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感受到了夏天景色的美好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限时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连一连

lù zōnɡ fú pínɡ róu

踪 浮 萍 柔 露

二、读拼音写字词

ài shù jiān jiǎo cǎi wú

( )国 大( ) ( )( )莲 ( )法

三、按原文填空

1、不解藏踪迹,( )

2、(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泉眼 惜细流

小池 树阴 爱晴柔。 夏日美景

小荷 尖尖角,

早有 立上头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9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主要板书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 汗滴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万颗

饿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10

一、复习

1.背诵《山行》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2)指名读题。(3)解题。(4)介绍作者。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2)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课文。(3)质疑。4.理解每句话。(1)理解第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2)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7.指导书写。

三、作业。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六、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关于天门山和西湖的图片或者录像,制作课件,供学生直观认识。学生准备:搜集一些作者写过或者其他关于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朗读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望天门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朗读研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出示PPT,让学生再次了解一下作者)谁来背背他写的诗?(引导学生背出之前所学的古诗,如《望芦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那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出示板书,并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2).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A.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B.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C.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D.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E.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体会诗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山被浩荡的楚江隔断,分成东西两座山,碧绿的楚江向东流到这里拐了一个弯。*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拔地而起,小船像一片柳叶从太阳那边漂过来。

A.课件出示,体会“相对出”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描写的好处所在。

B.读诗句,你体会出什么?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这幅画面是动的画面、变化的画面。)

C.再次演示,读出动感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在哪里观看天门山的,再次体会天门山的壮观画面。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3.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板书:

天门中断――楚江开

山水相映 碧水东流――至此回 祖国山川的静态美 青山-—相对出

壮丽 动态美 孤帆—-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西湖)。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西湖景色”;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2(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简介苏轼)

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5、赏“西湖之晴”。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板书:潋滟)“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__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晴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____。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方好______________,____亦奇____。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

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淡妆浓抹)

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⑺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总相宜)

⑻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 教学意图评价:“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课件图片,借旁白语言,借想象生活,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感受到西湖之美,更感悟到文字之传神。]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

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

5、想一想:(1)、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2)、诵读诗句,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六、荐诗篇,重积累。

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出示PPT拓展诗文)引入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生读诗

4、师简述诗景

5、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

[教学意图:拓展两首写西湖的诗,带领学生领略了西湖的别样美,加深理解。拓展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

6、课后作业:

你想和苏轼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收

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

水色潋滟――晴方好

西湖的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 作者对西湖的晴雨皆美

西湖――西子 喜爱

浓淡俱佳

上一篇:那遥远的雪飘飘洒洒散文下一篇:无纸化学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