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2024-09-26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共8篇)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篇1

个 人 信 息

姓 名 XXX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学 历 博士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毕业时间 -07 英语水平CET6

籍 贯 *** 婚姻状况 *** 政治面貌 ***

个 人 评 价

本人正直诚恳、性格开朗、成熟自信、积极向上;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具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合于科研开发、教学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教 育 经 历

起止时间

学习经 历

.9-2007.7 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9-2004.7 ******

.9-2001.7 *****

外 语 能 力

CET-6。英语功底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强,通读外文期刊、文献,善于专业英语写作

专 业 技 能

能够熟练操作组织和细胞培养

熟练操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擅长畜禽饲养管理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及饲料配方、SAS统计等专业软件,能够进行局域网的维护

主 要 课 程

动物分子细胞生物学、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调控专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基础兽医学研究技术等

从事科研项目

.1~2007.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细胞诱导的胚胎生殖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生殖干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2006.1~2007.6,参与教育部项目“禽类生殖干细胞为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平台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干细胞移植的工作。

.1~2007.6,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殖干细胞为载体的禽类生物反应器平台的建立”课题的研究,从事生殖干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2006.7~2007.6,参与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人参皂甙对鸡原始生殖细胞增殖的影响极其机理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原始生殖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研 究 经 历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

胚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的体外培养

卵母细胞成熟和A型精原细胞增殖的调控

发 表 论 文

Dalei zhang, Caiqiao Zhang et al., Ginsenosides promote meiotic maturation of mouse oocytes in cumulus oocyte complexes involving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utrition Research, 2006, 26(11):585-590 (SCI)

张大雷,王安. 吡啶羧酸铬对笼养重产蛋鸭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中国畜牧兽医,2004,31(5):3-4

张大雷,王安. 吡啶羧酸铬对重产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中国家禽,2004,26(7):11-13

张大雷,王安. 家禽三价铬在畜牧营养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9:33-34

张大雷,单安山.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4(9):49-51

张大雷,单安山. 半胱胺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饲料研究.2003,5:14-16

张大雷,王安. 大豆异黄酮的制备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5:33

张大雷,参编. 蛋鸭笼养综合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联 系 方 式

地址:****************

电话:******** Email:*************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篇2

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主要涵盖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草生产学、饲料加工工艺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和饲料卫生与安全学等6门课程,均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其中动物营养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饲料学、饲草生产学为校级优秀课程。本群内的课程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和教学模块。该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和饲料安全问题,掌握各类动物营养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熟悉饲草和饲料生产及加工的技术与工艺,具备设计饲料配方、测定饲料养分及毒害成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饲料厂或养殖场相应岗位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2. 1 畜牧产业经济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对饲料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形势下,熟悉动物生产产业化体系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上升的趋势,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能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环境控制与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综合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相关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2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涵盖6门课程,尽管包括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优秀课程,但目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多是以单一课程的形式呈现的,多强调各门课程本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叉融合,未将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致使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重叠,缺乏逻辑性的衔接; 课堂教学与实验和实践教学吻合度不高,课程之间教学内容脱节或重复等问题,从而导致课程间的教学合力不足,整体培养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例如: 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既可以在动物营养学中讲授,也可以在饲料学中讲授,如果不进行优化整合,很容易重复讲授; 同时,两门课的实践教学也需要进行重新策划。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尤其是青绿饲料、青贮饲料部分,在饲料学和饲草生产学中均有涉及,也很容易导致重复讲授; 配合饲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在饲料学和饲料加工工艺学中重复讲授。此外,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不断变化; 因此,优化本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更新教学大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

2. 3 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网络教学平台是协助师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师生视野及实现远程教学的良好的支撑软件。本校目前已建立了各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很多课程已通过该平台进行了网上教学活动。从本课程群的各门课程来看,尽管许多教学资料已上传于网络教学平台,但多数课程学生的访问量较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网上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对改善教学质量的贡献率不高。此外,许多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较少,学生兴趣不大,缺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等,也是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扩充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本课程群课程全部网上运行并及时更新网络平台的内容,促进师生实时沟通,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2. 4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本课程群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应包括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及饲养试验、饲料原料识别、饲草栽培、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饲料卫生与安全学检测等板块。由于涉及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较多,如何对实验和实践内容按照课程群的要求进行统一协调、优化和提升,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确定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构建课程群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都是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等单一课程的建设、改革及实践,尚未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情况的报道; 因此,基于名校建设工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满足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十分必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将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原有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建立创新型理论和实验实践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 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优势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可以使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群实现,弱化课程本身的独立性,密切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势互补,交互性更强。通过课程群建设,优化整合群内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 以动物营养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整合群内课程教学资源,各课程优势互补,协同进化,资源共享,促进群内课程建设协调发展,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 1 课程群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组建课程群可使相应任课教师集中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组建团队,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课程群建设的成果如精品教材、课程网络资源、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辅导资料等各种资源可使课程建设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进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各自优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3. 2 课程群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课程群建设任务就是解决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在课程群建设中将给予充分考虑和高度关注[4]。课程群教师团队可齐心协力,共同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共同为学生培养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课程群建设形成一系列基本规范,保障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到位和有效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5]。

3. 3 课程群建设可为精品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群里面的一门或若干门课程建设成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6]。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使群内课程建设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实现质的飞跃。

3. 4 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平台

课程群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平台,有利于形成教师互帮互学互利的教学机制,增强课程群教师成员的团队意识、协 作意识,促进课程 教学改革 与创新[7]。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教师之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团队共同进步与发展。通过课程群建设还可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促进教学相长。

4 课程群建设内容及措施

4. 1 建设内容

4. 1. 1优化课程群教学体系根据动物营养与科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对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进行论证,删除陈旧内容,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重新整合和优化,使群内课程教学内容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做到课程间层层递进,逻辑关系鲜明,形成崭新的课程群教学体系。

4. 1. 2构建课程群建设标准和教学基本资料从课程群包含的诸多内容入手,确定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和课程标准。对群内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间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文件。

4. 1. 3共享课程群教学资源将课程群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材、习题等教学资源发布于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知识拓展资料如饲料加工、饲料原料、营养缺乏症、配方设计等视频和图片,构建丰富的课程群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共享这些资源[8]。

4. 1. 4创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新模式统筹规划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合理安排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学时和具体方法,构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并重的新模式[9]。

4. 2 建设措施

4. 2.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指导思想课程群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课程群建设是当前教改的一项重要措施。

4. 2. 2明确课程群建设标准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标准以判断和衡量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应该从课程群包含的诸多内容入手加以制订,确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内容包括课程群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料,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控制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

4. 2. 3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每门课程要保证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负责课程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后备人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4. 2.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课程群建设动物营养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饲料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他课程均为校级优秀课程和重点课程。课程群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以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和示范,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4. 2.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部分内容,逐渐将“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群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同步发展。

4. 2. 6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网站,制作课程群信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材与参考书、相关专业网络资源、习题与试卷、学习资料、各类饲料加工厂、加工设备、饲料原料、营养缺乏症、配方设计等视频和图片发布于课程群网站,开发网上提交作业、答疑等网上教学互动功能。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共享这些资源。

4. 2. 7构建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首先,根据群内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减少验证性内容,适当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其次,开放实验室,构建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增强本科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饲料厂的设计要求、工艺流程特点、产品类型、经营管理、饲料销售及市场情况等,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第四,根据教师科研项目的需要,吸收部分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省( 市) 和学校的创新性项目,以科研促进实验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并重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39-141.

[2]朱振林.课程群建设断想[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5):93-94.

[3]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4]刘尊英,赵元晖,高昕,等.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9-70.

[5]于军香,刘兆洁.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3(5):202-203.

[6]曾孟雄,欧阳文.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机械控制类课程群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21-122.

[7]李娟,崔学荣,张国平,等.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特殊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26-27.

[8]李娟,崔学荣.论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构[J].教育评论,2014(1):117-119.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篇3

关键词:水产动物;饲料学;课程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

对于这门课,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课程名称。从名称上看,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营养部分和饲料部分。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微生物性饲料(每一类都包括新鲜品和干燥品两种形式)及配合饲料等。对于配合饲料以及原料,所有的学校都讲;对于鲜活性饲料,除了水产动物育苗中用到的单胞藻、轮虫、卤虫等单独划为另一门课讲解之外,其他的饲料形式一般学校不讲。

配合饲料的内容有很多优点是教学的主流,可鲜活饲料在养殖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等。可是关于这些饲料培养的内容只有少数教材才涉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课堂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没有相应的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时间,给学生的学习带了来一定的难度。

有的学校将浮游生物的培养与浮游生物学合并在一起,取名“浮游生物与活饵培养”,这两部分的联系很密切,放在同一门课里讲,顺理成章。可有关大型鲜活性动植物饲料的内容应划给哪门课程,植物学、动物学或其他,未见先例。现在一般不开设综合水产养殖这门课,如果有这门课程,可以将这类内容划给该课程,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既然该课程仅仅讲解饲料配合的内容,那么该课程就应该修改一下名字,叫做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

二、课程的分化与课时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科研成果也不断出现,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有的学校将该课程分化为两门课程,即水产动物营养学和水产动物饲料学,总课时量增加了,这倒是顺应了形式的发展。

有的学校不开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这门课,而是开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或者动物营养学课程和动物饲料学课程,既讲解陆生动物的内容,也讲解水产动物的内容,只是偏重于水产动物,这也不是不可,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一些,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类似的情况也有,比如有的学校开设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有的学校开设动物生理学课程,陆地动物、水生动物的内容都讲,只是偏重于水生动物而已。

三、关于教学脱节问题

该课程与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密切,基础打不好,后续课程就难以进行。从理论上讲,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哪些内容在专业基础课中讲,哪些内容在专业课中讲,各部分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可是有些学校的这种衔接很不好,甚至脱节,这是很遗憾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与该课程有关的专业基础课之间,在其他的专业课与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之间也存在。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出现在该专业,在其他专业也有。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某一个学校,可以说很多学校都有。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说,“这部分内容我们不讲了,以后有关课程还要详细讲”。而到了专业课教学时教师会说,“这部分内容在过去的课程中已经讲过了,在这里不讲了”,于是就出现了知识衔接的裂隙。还有一些相反的情况,那就是在前期课程中讲过的内容,到后期课程中教师又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或本来应该在后期课程中讲的内容而“提前预支”,导致该讲的没讲,或者一处讲就可以的内容而在多处重复讲。

四、关于实践教学问题

该课程属于应用性学科,仅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可是目前各学校的情况不同,所能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同。对于饲料中营养素和能量含量的测定、消化率、消化速率、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等内容的试验,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但是由于场地、时间、经费、仪器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大多不做。如有可能的话,在做毕业论文时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做,或者在读研阶段根据所做毕业论文的情况也可能做。

至于对配合饲料的加工设备的认识学习,一般在实验室做不到。有的学校实验室可能有小型的颗粒饲料机,但是这种机器与实际生产中的成套设备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有学校带领着学生去饲料厂参观饲料加工设备,这仅仅是对于设备的外形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却知之甚少,依然达不到目的。大多数学校是采用在PPT中贴图的形式来讲解配合加工饲料的设备的。如果在饲料厂实地拍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放映倒是很好,可是现在的设备都是大型设备,一套设备分布于不同的楼层,在一个镜头中只能出现成套设备的一部分,无论如何剪辑和讲解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篇4

A卷闭卷适用专业:水产08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一、填空

1.2.概略分析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3.4.5.6.水生供能物质:蛋白质;猪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

二、名词解释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经物理、化学过程,将饲料颗粒变小,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能够被吸收,这整个过程叫做消化。营养:营养是一个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限制性氨基酸:对象是饲料,根据饲料当中其含量与需要量之比,凡低于需要量的氨基酸我们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根据低地程度排名,分为第一、二、三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其需要量,如果不能从饲料中补充,会出现缺乏症,补充以后,缺乏症得以部分恢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三、解答题水产动物维持能量为何少于陆生动物?

(1)水生动物是变温动物,体内代谢用于维持体温的比例低

(2)水生动物基本不存在咀嚼活动

(3)水生动物氮排除产物70~80%是氨,不需要转换为尿素或尿酸而耗能

(4)水生动物肠道短,体积很小,因此微生物很少,消化道几乎不存在微生物发酵产热过程。水产动物维生素需要量为什么比陆生动物大?

(1)水生动物物质代谢强度高于路生动物。

(2)由于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动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除VD比较高外,其他维生素都不像植物性原料那么多?

(3)水生动物体组成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易生物氧化,而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有抗氧化作用。

(4)水生动物饲料中含有动物性原料多,动物性原料本身易氧化,进入体内会加速鱼体生物氧化。

(5)水生动物是低等生物,抗应激能力差,维生素具有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和生活力的作用。

(6)水生动物肠道短,肠道发较弱,肠道发酵产生的维生素少。

任课教师:周小秋系主任:陈代文水产动物为何一般不会出现钙的缺乏?

虽然水生动物对钙的需要量比较大,但是水中含有大量的钙,水产动物通过鳃将钙吸收进入鱼体。水产动物体组成特点

(1)水分

A 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水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年龄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减少。

B 水分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与组织器官功能有关系,凡作为结构组成部分,水分含量最低;其次,作为营养物质沉积部位,水分要高一些;凡是行使功能的组织部位,水分含量最高。

(2)有机化合物

A 蛋白质

第一,以干物质含量为基础,蛋白质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降低;

第二,在鱼体内不同的组织器官也存在差异,在肌肉和器官里蛋白质含量较高。

B 脂肪

第一,与体内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熔点较低。

第二,脂肪主要储存在腹部、肌肉里,腹腔内。

第三,以干物质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含量增加。

C 碳水化合物

第一,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

第二,含量比较低。

第三,在鱼体储存部位,肝脏和肌肉。

第四,肝糖原和肌糖元含量低于陆生动物。

(3)无机化合物

A 无机化合物主要存在部位是骨骼。

B 以干物质为基础,无机物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水产动物蛋白质营养的生理功能?

(1)蛋白质是水生动物结构组成部位,皮肤,消化道,鳃表皮细胞。

(2)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3)蛋白质可作为生命活动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酶、抗体、蛋白活性物质。

(4)作为水生动物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可以在体内转换为其他重要物质。

(5)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体组织沉积的重要物质,是养殖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论述题:

1.影响水生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

(1)饲料

A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严重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首先,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纤维的可消化性底,增加饲料的排空速度,阻碍

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

其次,淀粉。水生动物对淀粉的消化能力很弱,使得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被屏蔽了一部分。

B 抗营养因子

首先,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增加饲料在消化道粘度,使消化酶作用面积减小。

其次,影响蛋白酶活性因子,如胰蛋白酶活性因子等。

C 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含量是否满足其需要量,无论缺乏或过量都会降低其消化。

D 饲料加工因素。

首先,粉碎粒度,越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和消化酶接触面积越大,消化吸收效果越好。

其次,膨化或浮化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可消化性,温度的浮动使之更易于消化。

(2)动物

A 品种,不同品种消化道的发育、结构和长短不同,消化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和食性差异度不是很大。

B 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随着体重的增加,消化道发育完善度逐步增加,消化酶分泌量逐步增加,消化能力增强。

C 健康状况的影响,无论什么动物,健康状况存在问题,肯定影响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

(3)水环境因素

A 水温,水温影响酶,超过一定界限影响鱼的健康状况。

B 水质质量,溶氧、氨氮、重金属主要影响鱼健康状况,从而影响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 碳水化合物在水产动物上为何不如陆生动物重要?

(1)碳水化合物在水生动物上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正常,从而保持机体整个代谢活动正常。作为调节血糖平衡的糖不是来自吸收的糖,而是来源于升糖氨基酸在体内通过糖异升作用来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不能被利用提供能量:据研究水生动物上缺乏葡萄糖利用的酶,1,6-二磷酸果糖激酶。用同位素示踪发现鱼饥饿时,不是利用肝糖原,而是先利用脂肪,再利用蛋白质;而且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大;可以推出水生动物能源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是陆生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篇5

阶段工作回顾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饲料与营养系 宋宪勃

为全面落实高职院校教育方针,按照饲料与营养系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根据学院部署和安排,2009级饲料与营养专业的100名学生,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划与安排,已于2011年7月中旬陆续到达顶岗实习岗位。

虽然该系顶岗实习学生数量不多,但据统计,实习涉及企(事)业单位总计70余个,岗位则达数百个之多。这是因为,考虑到专业特点,每个同学至少应在3个岗位上轮流实习。

系里派程光民老师专职担任两个班学生顶岗实习的巡回督导教师。

为期四个多月的顶岗实习和此后的毕业实习,是学子们就业的“前奏”,旨在为他们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训练操作技能的机会,从长远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乃至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实习也是同学们顺利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型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此预祝莘莘学子们步步走好,顺利踏上社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一、实习的组织与发动

为确保2009级饲料与营养专业100名学生顺利进入顶岗实习岗位,饲料与营养系成立了以刘建胜任组长、宋宪勃(2009级1班班主任)、程光民(2009级2班班主任)、付桂华和吴公莹等教师为成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小组于4月份开始工作。由宋宪勃老师为主,系里其他老师积极配合,牵头与饲料及养殖企业进行全面沟通与细节安排,并最后确认。经过摸底和筛选,近80家饲料与养殖企业基本满足教学计划和实习要求,遂被确定为顶岗实习点。

本系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涉及饲料品质管理、饲料检验化验、饲料生产及管理、饲料营销、售后服务、畜禽养殖以及疫病防控和用户跟踪服务等领域。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企业这一合作办学和实践操作平台,按照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训练兼修并进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现场操作,学会并熟练核心岗位群的操作技能,体验企业文化,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社会关系处理等多方面能力,形成过硬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成为成功的职业人士奠定扎实基础。

二、实习单位分布

由于专业岗位特点的要求,一个实习企业一般只能容纳1~2名实习学生,因而,多个实习点星罗棋布般地分布于全省(除了莱芜、枣庄和淄博外)各地,省外还有10个实习点。这为巡回督导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强化实习要求

学生离校前,我们强调,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两个角色。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努力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虚心学习,主动工作,培养团队精神,积极协作,不怕吃苦,尽快适应环境,迅速融入企业文化中去,争取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相关岗位群的专业技能;不断寻找自身差距,继续学习,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公司发展全局出发,多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培养自己的主动自发的工作态度,工作起来要有激情,切忌懒惰;要注意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从多方面充实自己,增长才干,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牢固基础。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服从实习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未经校内指导老师批准,不得私自更换实习单位或远距离外出。

四、近期实习情况

到目前,坚持在原实习单位的学生约90人,仅少部分学生更换实习单位。

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对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故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性学习。巡回督导过程中,通过与实习单位领导、指导教师和同学们交谈,大家感到收获颇多,普遍认为顶岗实习确实好,为自己下一步就业抢占先机创造了条件;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想以后继续从事饲料行业。

巡回督导还发现一些突出的个人,如一班的赵彩莉同学,敢于面对困难、知难而进,从不退缩,勇敢承担使命。她在临朐一家饲料公司的两个分厂实习,一个人承担了本应由4个人承担的工作,并协助公司重建化验室、购置仪器与试剂,还利用业余时间下乡为百姓服务,时常工作到深夜,表现十分出色。她也曾一度想放弃,班主任的一席话坚定了她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后来,她对班主任明确表示: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锻炼人的地方,越

是要去,现在让我离开我也不想离开。一班的李敏(团支部书记)同学一身正气、作风过硬、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在青岛康大兔业的一个饲料公司实习,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在实习期内,即被任命为莱芜分公司品管部主管。在青岛普兴公司实习的一班班长王芍丹同学,由于工作出色、善于协调、责任心强,品德优良,作风踏实,被公司任命为人力资源部干事。此外,还有很多突出个人和事迹,这里不再细说。

学生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受到实习单位领导、指导教师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山东牧院的学生不摆架子,不计较报酬,态度务实,脚踏实地,工作扎实,不怕脏,肯吃苦,......。希望以后牧院给公司多派一些优秀的实习学生,甚至有一些公司预订了下一届实习学生;还有一些公司盼望早日成为我院的实习基地,几乎所有单位的领导都希望实习学生留下继续工作,共谋发展。福建籍学生陈巧玲到家乡附近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华龙公司)实习,公司对她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希望我院今后多派学生前去实习和工作。另外,有一家公司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欠缺,工作效率不高,我们的学生进入该公司后,与同事们密切协作,促成大家精诚团结,给公司上下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司领导在该生顶岗实习考核簿填写的评语里,给予该生以高度评价。

专职巡回督导教师亲临学生实习企业,令很多企业员工或其它院校的实习学生感到惊讶和“嫉妒”。交谈中方才得知,他们十分羡慕我院的学生,说:老师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看望学生,牧院学生真幸福。很多人抱怨说,自己当年实习期间,别说老师亲自前来看望,学校连个电话也未曾给他们打过。他们打算以后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来我院上学。俗话说:“一滴水映出了太阳的光辉”,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到家、做到学生心坎里去,我们一定能够赢得学生、赢得全社会!

巡回督导还发现,行业在迅速发展,急切需要大批饲料专业人才。如环山饲料集团明年扩建分厂多个,正在提前积极储备和“抢占”人才,据其领导说,他们一贯反对任人唯亲,核心岗位全部录用专业学生,要求我们多为其推荐优秀毕业生。今年上半年,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和一位人事主管曾多次亲临我院,要求我系至少派20名同学前去实习,但令公司遗憾的是:我们仅派遣了5名学生前去该公司实习(学生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明年,亚太中慧扩建饲料厂14家,现已动工,人才准备自然是其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久久和牧公司今年5月起步,到目前仅几个月时间,即已经建成6家分厂,计划明年分厂达到10个以上,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正在广罗人才;万事兴集团旗下三家分厂将于年

肉鸭营养需要特点及饲料配制技术 篇6

1.1能量需要

鸭是为能而食的家禽,因此能量是肉鸭维持及生长所需量最大的营养物质,肉鸭能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而自动调节采食量。肉鸭饲料成分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能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多糖类淀粉是最大量的可消化能源;双糖类、单糖类也都极易消化。而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所含的能量却不能被鸭所利用,因为鸭本身不能合成纤维素酶,不能裂解葡萄糖之间的化学键。鸭在营养上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他所有脂类的重要性主要是作为能量来源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的能值很高,是淀粉的2.25倍,在代谢能和蛋白质维持在相等水平的条件下,饲料利用率随日粮中添加脂肪水平的增加而直线提高。对鸭来说,日粮能量水平是决定其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相对其他家禽而言,肉鸭能适应更宽的日粮能量浓度范围,据报道北京鸭10.03-13.38MJ/kg,土番鸭10.87-12.75MJ/kg;且鸭对低能日粮的接受能力更强,但饲喂低能日粮鸭的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因此,在配制肉鸭日粮和确定其养分需要量时,应注意随日粮能量浓度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各养分的需要量。

1.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肉鸭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需要,也就是对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由于肉鸭品种、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不同,加之肉鸭又具有较强的生长补偿能力,因此,配方师在设计肉鸭饲粮中蛋白质水平时必须根据不同品种肉鸭特点及饲粮中的能量水平,设计合理的蛋白质水平。

肉鸭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用于维持和体蛋白的沉积,蛋白质的需要主要取决于肉鸭的生长速度及其对蛋白质沉积能力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另外,肉鸭的羽毛生长也是影响其蛋白质的需要量重要因素。若日粮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肉鸭生长所需的模式相吻合,则肉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从而可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浓度。因此,为了获得最大增重和最佳饲料报酬,推荐1-2周龄肉仔鸭的粗蛋白需要量为17%-21%,2-7周龄肉鸭的粗蛋白需要量为13%-18%。

常规的蛋白质原料如豆粕、鱼粉、菜粕、棉粕等均是肉鸭较好的蛋白质来源,但在目前蛋白原料价格上涨的环境下,这些蛋白原料的使用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可选择补充适量的商品氨基酸来满足肉鸭对氨基酸的需要,同时节约饲料成本。1-2周龄肉仔鸭赖氨酸需要量为0.8%-1.06%,蛋氨酸及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0.3%-0.45%,0.6%-0.8%;2-7周龄肉鸭赖氨酸需要量为0.7%-0.85%,蛋氨酸及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0.3%-0.45%,0.5%-0.7%。色氨酸在肉鸭的日粮中也是相对较缺乏的氨基酸,值得引起重视,为获得肉鸭最佳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肉鸭色氨酸需要量应不少于0.23%。

1.3矿物质需要

鸭对矿物质的需要主要包括钙、磷、钠、氯、镁、锰、锌和硒等,这些矿物元素在实际日粮中比较容易缺乏。肉鸭对某一无机元素的需要量取决于它的维持需要量、该元素在生长期内的沉积量和该元素在体内的利用率。饲料中的钙、磷常常不能满足鸭体的需要,特别是育肥鸭,因此在饲料中补充钙源、磷源如骨粉、石灰石粉、磷酸氢钙等是很必要的。钙、磷之间的比例也影响肉鸭对其的吸收利用,1-2周龄小鸭配合饲料中钙磷比例以1.5:1为宜;而3-7周龄以1.5-2:1为宜。钠和氯是保持渗透压及鸭体内运输水分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软组织中,生产中常用食盐来补充,一般占日粮的0.25%-0.4%,不宜过多。有关肉鸭对镁、锰、锌和硒等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但这些微量元素在营养上对鸭体都具有重要作用,如发现微量元素缺乏症时,要及时补充。

1.4维生素需要

肉鸭对维生素的需要包括维生素D、核黄素、泛酸、吡哆醇、叶酸和VB12、硫胺素、维生素A以及尼克酸、维生素K、胆碱等,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定比例的鸭专用维生素预混料一般可以满足肉鸭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肉鸭对烟酸的需要量较大,缺乏容易发生腿病。

2饲料配制技术

肉鸭料的配方是根据肉鸭的营养需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原料质量现状、生产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各种饲料原料的配合比。为了获得肉鸭最大的生长性能,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结合实际,合理的设计肉鸭料配方。

2.1鸭饲料配制的基本要求

配制的日粮要与饲养标准接近,以免引起营养缺乏或过多,造成某些营养缺乏症的发生或经济损失。鸭是“依能而食”的家禽,当饲料的能量水平高时,采食量减少,当饲料的能量水平低时,采食量增加。所以,鸭饲料中的蛋白质与能量比例要平衡,否则会使饲料消耗增加。配制肉鸭日粮宜选用多种饲料原料,以便在营养上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另外,各种饲料原料必须充分拌匀,特别是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药物等各种添加剂。

2.2非常规原料的应用

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呈现高价位状态,给设计肉鸭料配方带来了难题,这就要求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饲料配方配制模式,转变传统饲料配方设计思路,利用新型饲料原料代替常规饲料原料,在安全许可、不影响或小影响饲料品质的情况下,用一些原来未用或少用的新原料来部分替代常规原料,这是解决当前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玉米皮、玉米浆、玉米麸、玉米胚芽粕等玉米深加工副产物,以及啤酒渣、酱油渣、味精渣等,只要安全上不存在问题,都可以考虑利用。对于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是否会影响饲料的品质和饲料的利用效率,这可通过合理设计饲料配方和改进加工工艺以及添加酶制剂来降低非常规原料存在的不利因素。在原料高价位的环境下,也可有条件的扩大某些非常规原料或受限较严原料的使用比例,例如玉米酒精糟(DDGS)、菜棉粕等。可通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饲养试验,摸索这些相对易寻、相对低价的原料的最大用量,提高这些原料的利用价值。

2.3酶制剂的应用

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在肉鸭日粮中,能有效的促进肉鸭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酶制剂能有效地降解肉鸭难消化的物质,有助于提高一些低质价廉的非常规原料在日粮中的配比,使各种饲料原料得到充分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

2.3.1酶制剂在麦类日粮中应用

小麦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阿拉伯木聚糖和少量β-葡聚糖,它们能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水分,加大食糜粘滞度,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添加复合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能降低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降低肠道粘度,提高小麦饲料营养价值。大麦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β-葡聚糖可在β-葡聚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提高大麦的能量利用率。对于小麦大麦豆粕型日粮,加酶后能量调整幅度为6%-10%,氨基酸消化率为10%,因此可有效地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2.3.2杂粕型日粮中酶制剂的应用

在肉鸭日粮配制时,为了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常常利用大量的杂粕(棉籽粕、菜籽粕、葵籽粕、芝麻粕及花生粕等),但由于这些原料本身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或对畜禽生长有害的成分,限制了饲料中的用量,而通过添加酶制剂可改善这种状况,因此可提高棉籽粕、菜籽粕、葵籽粕等的用量,到达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3肉鸭料饲料制作需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

3.1必须根据饲料的准确定位(即料比水平)制订配方

综合国内各地鸭料营养水平看,不同地区肉鸭料的料比水平从2.0-2.8不等,以山东,河南等地区定位最高,料比基本在2.0-2.1之间,安徽,湖北等地区定位居中料比在2.3左右,广东和广西地区定位最低,料比普遍在2.4以上。料比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则完全不同,因此制订配方前必须调查清楚当地的饲料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定位确定饲料的营养水平(最基本的是确定饲料的能量水平,再按照设定的蛋白质氨基酸能量比例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饲料含量,在决定饲料的料比水平时,能量因素的贡献占90%以上)。

3.2原料的配合使用

因国内肉鸭的营养需要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品种动物,目前对蛋白质氨基酸的确切需要量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问题尚无权威定论,而各种原料的氨基酸组成又差异很大,实际配方制作中应尽可能的考虑多种原料搭配使用,以避免单一蛋白原料造成的特定氨基酸含量不足问题。

3.3根据肉鸭料阶段划分合理设计配方

肉鸭生长发育快速且生长各期营养需要差异极大,国内现所用肉鸭饲养阶段划分及营养需要尚无统一标准,有两阶段饲养管理和三阶段饲养管理,各地区划分的饲养阶段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差异极大。且目前哪种饲养阶段划分最科学最能有效利用饲料资源尚无准确定论(因肉鸭存在补偿生长效应,肉鸭补偿生长能力极强,前期增重和后期增重哪种更有优势可能与体重沉积内容,沉积效率,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比价等因素有关)。因此,设计配方前必须精确了解所在地区的饲养阶段划分,以根据阶段划分合理设计饲料的营养水平。

4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4.1关于肉鸭料在肉鸭生产时间中的贡献

肉鸭料应该同时为养户贡献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良好的生产性能(增重,料比)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和发病率。因多数情况下造成养殖亏损或获利减少的都是疾病或者成活率低。但实际肉鸭料生产实践中因竞争激烈,目前各大企业在设计肉鸭料配方时多数都只考虑肉鸭在正常生理状况和优良饲养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很少考虑对肉鸭免疫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实际肉鸭生产过程中,各地区养殖条件差异极大,真正能达到樱桃谷饲养管理要求的场地很少,肉鸭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小鸭料用量差异极大(最少的仅用到3-4包小鸭料每1000只肉鸭),肉鸭很早就接触常规的生长育肥肉鸭料,消化生理和对各种毒素的抵抗力都比较弱;小鸭过早的下水,生产中有鸭苗孵出后第3天即开始下水,接触各种病源微生物,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饲养场地条件差,无避风雨用的鸭棚,肉鸭从10天龄就开始接受风吹雨淋(暴风雨时则情况更糟糕)。以上所列举的情况都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免疫力的下降,若商业饲料中能考虑以上因素,则肉鸭生产的发病率和成活率都会得到相应改善。

4.2关于肉鸭的后期限制饲喂及专用料问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篇7

1.1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研究实验和具体应用

近年来, 国家批准了大批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其中, 天然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的安全性备受青睐。一些植物活性物质被提取出来应用到饲料工业中, 在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未来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必然要依赖新型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研发, 依赖工艺创新和科技进步。

1.2 抗生素替代品的寻找与研究

世界各国不断批准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以来, 畜牧业养殖环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饲料中抗生素的全面禁止造成养殖治疗用药成本大幅度增加, 寻找抗生素类代替品的任务摆在畜牧业全体从业者面前。目前, 营养界的诸多新发现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不同途径, 如有机酸制剂的研发、天然植物活性提取物的研发与应用等, 但目前都不能真正完全替代或超越抗生素在促生长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1.3 酶制剂、“有用微生态”及其未来替代添加物的研究

酶制剂是近些年来在饲料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添加物之一, 它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也一度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如今, 饲料工业和动物营养界专家们开始提出了直接改变动物的营养利用机制。如正在研发阶段的可植入、可定植、可繁殖、可增数的产酶菌类的寻找和实验, 该研究目的是将特定产酶菌类植入动物消化道, 终生在动物体内存留, 以代替不断供给动物加酶饲料的现有饲养方式。

中国畜牧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东海大学农学院施宗雄教授在其报告“优势菌种与酵素之应用”中对未来酶制剂与有益菌的利用作了探讨, 提出了“生菌剂”即“有用微生态”的概念。另外, 现知的和诸多未知的菌类同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学结合, 能对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多大作用?这无疑是一个诱人的课题。

2 传统动物营养基础理论研究

合成氨基酸的研究、小肽营养理论、实验方法准确性的完善、节省营养物质途径的寻找、能量与限制性氨基酸研究是实现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跨越发展的热点方向。

在科技进步、动物营养研究进展、新原料添加剂开发, 以及对标准与工艺的改进基础之上的新配方技术的研究发展, 是未来饲料工业发展的核心热点。

3 饲料工业企业发展动向

企业避险长效机制探索与建立饲料工业发展的新形势, 对饲料企业创立规避风险机制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2003年“非典”疫情、2004年禽流感疫情均对饲料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 饲料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2004年大豆进口受挫导致豆粕价格上涨, 饲料企业因此受冲击很大。这些新的事件表明, 我国大多数饲料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规避风险的长效与应急机制。饲料工业企业多数为民营性质, 企业家们感叹的“民营企业昙花一现”的现象仍然严重, 这与企业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风险预测、监控、规避机制不无关系。

4 一体化发展具体模式探索和一体化的深度发展

随着行业一体化发展要求增加, 企业联合与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管理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饲料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向之一。未来5年, 探索企业发展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 建立科技自主创新思路, 实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名牌战略, 通过联合、整合所有资源为我所用, 开辟新的利润来源等一些方向性措施将被企业采纳。新希望集团与六和集团的超强联合, 将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真正崛起的开始。

樱桃谷肉鸭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 篇8

1.1 能量需要 鸭是为能而食的家禽,因此能量是肉鸭维持及生长所需量最大的营养物质。肉鸭能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而自动调节采食量。肉鸭饲料成分中,主要有以下3种能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多糖类淀粉是最大的可消化能源;双糖类、单糖类也都极易消化,而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所含的能量却不能被鸭所利用。因为鸭本身不能合成纤维素酶,不能裂解葡萄糖之间的化学键。营养上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它所有脂类的重要性主要是作为能量来源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的能值很高,是淀粉的2.25倍。在代谢能和蛋白质维持在相等水平的条件下,饲料利用率随日粮中添加脂肪水平的增加而直线提高。对鸭来说,日粮能量水平是决定其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配制肉鸭日粮和确定其养分需要量时,应注意随日粮能量浓度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各养分的需要量。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肉鸭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需要,也就是对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由于肉鸭品种、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不同,加之肉鸭又具有较强的生长补偿能力,因此,配方师在设计肉鸭饲粮中蛋白质水平时必须根据不同品种肉鸭特点及饲粮中的能量水平,设计合理的蛋白质水平。

肉鸭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用于维持和体蛋白的沉积,蛋白质的需要主要取决于肉鸭的生长速度及其对蛋白质的沉积能力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另外,肉鸭的羽毛生长也是影响其蛋白质需要量的重要因素。若日粮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肉鸭生长所需要的模式相吻合,则肉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从而可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浓度。因此,为了获得最大增重和最佳饲料报酬,推荐1~2周龄肉仔鸭的粗蛋白需要量为17%~21%。2~7周龄肉鸭的粗蛋白需要量为13%~18%。

1.3 矿物质需要 鸭对矿物质的需要主要包括钙、磷、钠、氯、镁、锰、锌和硒等,这些矿物元素在实际日粮中比较容易缺乏。肉鸭对某一无机元素的需要量取决于它的维持需要量、该元素在生长期内的沉积量和该元素在体内的利用率。饲料中的钙、磷常常不能满足鸭体的需要,特别是育肥鸭,因此在饲料中补充钙源、磷源之间的比例影响肉鸭对其的吸收利用,1~2周龄小鸭配合饲料中钙磷比例1.5:1为宜;而3~7周龄以1.5~2:1为宜。钠和氯是保持渗透压及鸭体内运输水分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软组织中,生产中常用食盐来补充,一般占日粮的0.25%~0.4%,不宜过多。有关肉鸭对镁、锰、锌和硒等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但这些微量元素在营养上对鸭体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发现微量元素缺乏症时,要及时补充。

1.4 维生素需要 肉要对维生素的需要,包括维生素D、核黄素、泛酸、吡哆醇、叶酸和维生素B12、硫胺酸、维生素A以及尼克酸、维生素K、胆碱等,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定比例的鸭专用维生素预混料一般可以满足肉鸭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肉鸭对烟酸的需要量较大,缺乏容易发生腿病。

2 饲料配制技术

肉鸭料的配方是根据肉鸭的营养需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原料质量现状、生产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各种饲料原料的配合比。为了获得肉鸭最大的生长性能,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结合实际,合理地设计肉鸭料配方。

2.1 鸭饲料配制的基本要求 配制的日粮要与饲养标准接近,以免引起营养缺乏或过多,造成某些营养缺乏症的发生或经济损失。鸭是“依能而食”的家禽,当饲料的能量水平高时,采食量减少;当饲料的能量水平低时,采食量增加。所以,鸭饲料中的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要平衡,否则会使饲料消耗增加。配制肉鸭日粮宜选用多种饲料原料,以便在营养上互相配合,取长补短。

2.2 非常规原料的应用 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呈现高价位状态,给设计肉鸭料配方带来了难题,这就要求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饲料配方配制模式,转变传统饲料配方设计思路,利用新型饲料原料代替常规饲料原料,在安全许可、不影响或少影响饲料品质的情况下,用一些原来未用或少用的新原料来部分替代常规原料。可通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饲养试验,摸索相对易寻、相对低价的原料的最大用量,提高这些原料的利用价值。

2.3 酶制剂的应用 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在肉鸭饲料中,能有效地促进肉鸭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酶制剂能有效地降解肉鸭难消化的物质,有助于提高一些低质价廉的非常规原料在日粮中的配比,使各种饲料原料得到充分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 肉鸭饲料制作需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

3.1 必须根据饲料的标准定位(即料比水平)制定配方 综合国内各地鸭料营养水平,不同地区肉鸭料的料比水平从2.0~2.8不等,以山东、河南等地区定位最高,料比在2.0~2.1之间,安徽、湖北等地区定位居中,在2.3左右,广东和广西地区定位最低,普遍在2.4以上。料比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则完全不同,因此制定配方前必须调查清楚当地的资料,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定位确定饲料的营养水平(最基本的是确定饲料的能量水平,再按照设定的蛋白质氨基酸能量比例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饲料含量,在决定饲料的料比水平时,能量因素的贡献率占90%以上。)

3.2 根据肉鸭饲养阶段划分合理设计配方 肉鸭生长发育快速且生长各期营养需要差异极大,国内现所用肉鸭饲养阶段划分及营养需要尚无统一标准,有两阶段饲养管理和三阶段饲养管理。各地区划分的饲养阶段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差异极大。且目前哪种饲养阶段的划分能最科学、最能有效地利用饲料原料资源,尚无准确定论(因肉鸭存在补偿生长效应,肉鸭补偿生长性能极强,前期增重和后期增重哪种更有优势可能与体重沉积内容、沉积效率、能量原料和蛋白质原料比价等因素有关。)因此,设计配方前必须精确了解所在地区的饲养阶段划分,以根据阶段划分合理设计饲料的营养水平。

4 关于肉鸭后期限制饲喂及专用料问题

各地都有消费长毛鸭的习惯,即肉鸭养到50天左右,鸭毛完全长齐后才上市。但从营养需要和实际沉积内容角度考虑,肉鸭在45天以后体重增加很少,此阶段主要是羽毛生长和完善。实际生产中可考虑针对以上特点专门设计针对45天上市肉鸭料,满足羽毛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素且对肉鸭进行限制饲喂,能量仅满足维持及羽毛生长需要,去掉常规养殖过程中脂肪沉积能量的需要。

上一篇:二年级期末家长评语下一篇:党员三严三实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