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作文小学素材(通用18篇)
童年作文小学素材 篇1
童年是一颗流星,虽然过得很快,但是很美,有深刻的意义;童年是人生花中最美的一片花瓣;童年是一颗小草,是小草最绿又最嫩的时刻,童年是心中的一颗芽苗,在我们心中成长,让我们来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吧!
八岁时我和朋友来到湖边玩,朋友说:“来烤鱼好不好?”我说:“好是好,可是这里既没有火也没有鱼,”“我带了打火机,鱼我们可以去捉,你和我都会捉鱼不是吗。”我们俩先开始捉了几条鱼再找了一些柴,开始烤鱼了。
我和朋友一人拿了一条鱼开始烤,这是我第一次烤鱼没有她烤得好,她怎么烤我就怎么烤,烤到很香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口水。过了一小会儿,我看她把鱼拿到嘴边吹了吹咬了一口,我便也拿了我的鱼开始吃了,结果一嘴的腥味,鱼没熟。
朋友笑了笑开始教我烤,我学会后,也烤了一只,还没来得及吹吹就把鱼放进嘴里,没想到,烫得我直叫。朋友赶紧给我一瓶水,喝了一点水好多了。
吃了鱼我们去玩水,我们把水瓶当做船,让它来“运货”,用手拨动水,“船”开运了,运到“商人”那里,“商人”取了货,“船”继续前进。突然,“水手”叫道:“有海盗。”“海盗”抢走了所有的钱和货,“人”死了,船也沉了。
我们俩玩的超开心,那“货”是草,“商人”是石头,“水手”是水草,“海盗”是鱼,我们后来又加了“警察”,“警察”是石头,“家人”是蚂蚁。
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总会哈哈大笑,这也是那些年的美好的难忘的童年趣事,让我记忆深刻,有时回老家我还会去那个湖看一看,玩一玩,八岁时那些年的趣事感谢你,小湖,是你让我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童年作文小学素材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主体化。然而,一个人如果既没有阅读积累又没有生活感悟,那么在他的笔端,什么内容都难以表达出来。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写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书面表达的一种锻炼。
一、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摘抄。三年级刚刚接触写作,很多学生都是提起笔来无话可写,无事可写,其原因一方面是词汇量和写作经验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我认为是一种“惰性”。如何做到既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克服这种思想上的“惰性”呢?
(一)明确“摘抄”的方法与要求
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当有所作为。学生一般情况下能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硬性任务。“以写促读”做“摘抄”不失为一种良策。
“摘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第一学期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摘抄”。其实,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摘抄,其抄写任务一点儿也不重,学生乐于接受,不至于有反感抵触情绪。具体要求为:一是读到美文佳句时进行摘录,不必摘抄全篇;二是早读课熟读、试背这些段落,最好熟读成诵;三是读到摘抄的语段,能联想起全篇写了什么内容,如何来写的;四是在美文佳句留白处进行赏析。
有些学生一开始不知道何为摘抄,教师应加强指导,可先明确一些具体的内容让其摘抄,等他们逐步理解后再让其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些要求灌输到学生的意识里,那么,他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就会留心好的段落及佳句。摘抄完毕之后,学生就会在留白处写下心得体会。其实,写下来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如果不写下来,读过的美文佳句就会转瞬即逝,根本不会留有印象。因此,以写促读非常重要,养成“勤动笔,做摘抄”的习惯更重要。
(二)做好“摘抄”的点评与引导
学生的摘抄与日记写好之后,点评是对学生完成作业后的一种评价方式。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应该以积极性评价为主,肯定绝大部分学生的摘抄是认真的、工整的、有效的,让学生提高摘抄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坚持及时批改和点评,并且多用一些表扬和鼓励性的话语,加强对生阅读和摘抄的引导。
兴趣有了,积累多了,语言自然就流畅了。印象深刻的优美语句或生动的写作素材在考试作文中必然会“信手拈来”。尽管没有摘抄中的语言那样尽善尽美,但比学生平时的语言可以说丰富多了,优美多了。
当学生困于“三点一线”的家校生活时,苦于无处寻觅写作素材时,不妨引领学生与那些美文佳作的作者们进行一次交流与体验。因此,摘抄不失为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通过摘抄,有效防止了“有货倒不出”的现象发生。
二、创作自己的作品
毫无疑问,写作教学的全部过程,就是应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敢于大胆想象,敢于探究,独立作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想象飞起来,让思维活起来。因此,教师应少一些无谓的引导,多让学生自主地实践、积累、探索。
(一)捕捉写作时机,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
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周围的世界;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捕捉写作时机,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的写作热情就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形成语言文字。
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实践,没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用心的体会,就不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样“知识来源于实践”“作文来源于生活”等观念,才会在学生头脑里扎下了根。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历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探究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性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探究性学习练习写作,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性写作。恩格斯指出:“人的智慧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而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社会常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选择 篇3
一、欣赏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作文教学时应该让同学们走出教室,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内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日记、周记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他们周围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好作文,如:《那座山》《我家的菜园》《门前的小溪流》《我爱家乡的……》《那一片……》……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美水美,激起對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造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
二、体验传统节庆,感受民风民俗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隐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吸引力。比如:过年时拜新年、吃年饭、闹秧歌、吃元宵,这些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如果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三、亲临劳动场景,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对于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的收割播种、地里的采摘、水中捞鱼、上树抓鸟雀……这样的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我们教师平时要经常引导孩子关注家庭中的劳动场景,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们就会有感而发,有情可表。
四、留心大家庭生活,品味亲情
农村的家庭一般过的是大家庭的生活,其间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同时也添了子孙满堂的喜庆和欢乐。于是婆媳、妯娌、祖孙、兄弟间的忧心事、趣事、苦事、喜事……又成了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的隐性优势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反复琢磨,写出大家庭生活中特有的氛围和感受。
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城镇教学更多的困难,要面对各种不利的因素,如:教学设施落后、拥有资料不足、学生基础薄弱、家长对教育够重视……可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也绝不能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感到泄气。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找到契机,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被我们平时所忽略的种种隐性优势,会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小学童年500字作文素材 篇4
童年是美好的,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印象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是我做过的一件傻事。记得我五岁那年,妈妈要做豆浆,发现冰糖用完了。自己走不开,便叫我拿着她给我的五元钱去小卖店买冰糖。不一会儿我就把冰糖买回来了。这时看见妈妈在洗黄豆,我又发现冰糖袋里有些杂质。我想,黄豆可以用水洗,冰糖也可以吧。正好把杂质洗掉。我先拿一个小盆子,把冰糖倒进盆,再往盆里加满水,请冰糖们泡个凉水澡吧!学着妈妈洗黄豆的样子让冰糖在盆里转圈,几分钟的功夫手都碰不到冰糖了,我定睛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冰糖竟然不见了。
我想,这一定是幻影。我闭上眼睛,再睁开,在盆里找了好久还是没有。我伤心地哭了冲着妈妈大喊”家里出小偷了,我为了把冰糖里的杂质洗干净,放在盆里洗,没想到冰糖被人偷走了。“妈妈听了,哄堂大笑”傻孩子,家里没出小偷,冰糖是遇水既容,泡在水里几分钟就溶解"。妈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么回事。为了弥补过错,我特意用我的压岁钱去买了一大包冰糖给妈妈。妈妈夸我是一个好孩子。这件事让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童年像一场梦,像一首歌。
童年作文精选素材 篇5
已经是六年级上半学期了,可我们班却并没任何压抑的气氛,反之,是相当的活跃。每到中午,在学校的操场上,总是活跃着我们的影,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有得玩乒乓球、还有的打羽毛球,而我,显然是一瓶“万金油”。
今天的天气很好,火红的太阳散发着并不刺眼的光芒,习习春风偶尔的从脸侧拂过,校园里还不时的传出几阵鸟声。我背上背着羽毛球拍,大步流星的直穿草 坪,几个检查拦住我问我是几班的,而我显然是身经百战,淡定的说道:“我是去练球的,怎么了,练球难道在大路上练吗?”几个检查显然不知道怎么回答,灰溜 溜从我身旁跑了过去。而我,则直接无视了那些踢球的,来到了打羽毛球的地方。
我取出羽毛球拍,纵身一跳加入了网的右方。丝丝 凉 风,是不是的刮过来,但却没有大风经过,显然是打球的好天气,而我的本事,也没有任何遗漏的显示出 来了。我捡起地上的羽毛球,丢在空中,一拍打过去,球被我高高的打在空中,石泽龙顺势来了个盖球,一息之时,球已离地只有2、3厘米了,我赶忙把球挑了起 来,吴家栋使出全身力气,朝敌方打去,“啪。”球落地的声音传了出来,我们胜利了,可,任天宇却不死心,硬是把球挑了起来,最后竟然打了过来……
小学生作文素材从哪里来 篇6
学生不会写作文, 写不出好作文, 命题一下, 不知写啥, 都因为老师没有做好正确的引领。 无米之炊谁也做不好, 学生缺“米”, 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找到米, 教孩子学会找米, 才会有飘香的“米饭”。 米就是作文素材, 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哪里来? 哪些作文素材适合练习写作? 我通常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获取素材。
一、童真、童趣, 触动孩子心弦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 这个年龄本来就应该充满童真童趣。 我喜欢在作文中看到孩子的童心, 听到孩子的童声, 生命的返璞归真在此得到凸显。 老师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 孩子最近玩什么? 孩子喜欢做哪些事? 大人不喜欢做的, 看似无趣的, 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暑假过后, 开学第一天我会调查:你们假期去哪了? 玩什么了? 去农村的孩子玩了捉小鱼, 抓青蛙, 捕蜻蜓, 摔泥巴……城市的孩子玩了打花片, 下五子棋, 比赛车……
这些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得充满童真童趣, 老师在批阅过程中被带入美好的童年生活, 在生生换读互动中, 孩子们分享同伴的快乐生活。
日常教学中, 我会经常设计玩的情节。 轻松一刻:贴大鼻子, 抢凳子, 击鼓传花。 最近发现男孩子组装小汽车, 我顺势安排一次“小汽车组装大赛”, 女生喜欢折纸, 就安排一节“我是小巧手”活动。 这些活动写成文章, 佳作多的是, 后进生也会给你带来惊喜。
孩子们喜欢小花、小草、小动物, 我为此设计过程性作业, 丰富写作素材。 安排学生种一株植物, 养一只喜欢的小动物, 进行观察, 写观察日记。
二、贴近生活, 留心观察熟悉的场景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是处于一定的场景中, 要指导孩子留心观察周围的场景。 班级是孩子很熟悉的场景, 提示孩子多观察, 比如:学生的穿衣风格不同, 有的喜欢浅色, 有的喜欢深色;有的喜欢天天换, 有的一周换一次;有的总是穿得干干净净的, 有的总是穿得脏兮兮的。上课时, 坐姿不同, 有的一节课自始至终坐得笔直, 有的总爱趴桌子;有的喜欢发言, 有的总是沉默不语;有的专心致志, 有的专爱搞小动作。吃饭时, 有的挑食, 天天食欲缺乏, 总是到最后盛饭, 瞅瞅这个菜不想吃, 看看那个菜也不想吃, 有的吃嘛嘛香, 吃起来狼吞虎咽……
每天上学放学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有独自上学的, 有父母接送的, 有爷爷奶奶接送的;有步行的, 有坐公交车的, 有坐私家车的, 有坐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的……
妈妈领你逛超市时, 你看到了什么? 商品多, 商品全;有的服务员热情, 有的冷漠;有的买东西挑挑拣拣, 有的抓起来就走……
孩子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观察的眼睛, 何愁写作无从下笔? 作文来源于生活。
三、人物、景物、事情, 身边找
学生常犯这个毛病, 写人物就选警察、消防员、清洁工, 还有的写黄继光、董存瑞。 写前者, 是假而空的套话, 写后者则是复述书中的故事。 孩子缺少对写作对象的近距离了解, 又怎能激发出情感? 写作文就成了交差而已, 何谈“吾手写吾心”? 写人物就要孩子写身边深入了解的人。 可以是家人、同学、老师、伙伴, 写之前指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了解, 例如:指导观察老师, 教各科老师, 年龄不同, 身材不同, 发式不同, 长相不同, 穿衣风格不同, 教态不同, 语言风格也不同, 这些都是学生应观察的。 这样才能抓住人物特点, 写活一个人。千人千思想, 万人万模样, 写不出人物个性, 作文又何谈个性, 千篇一律的作文又有谁喜欢读呢?
写景物, 一定要让孩子选亲眼看过的, 这样的作文才会训练孩子运用语言创造语言的能力, 由衷地表达出对景物的热爱之情。 曾经发现, 有的孩子没去过长白山, 作文却写长白山;没去过颐和园, 却写颐和园。 没看过为什么会写? 有的孩子是照搬他人的作品, 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 有的是看了景区图片。 不亲力亲为, 怎会入境, 又怎么会表达到位呢?教师应在写前根据本地区地理环境安排观察, 提前做好观察指导, 做到有的放矢。
写事情, 一定要写孩子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 这里说的写事情, 不是续编故事、创编故事、创编童话, 不要听来的故事。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目的是训练孩子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写出来, 在培养作文能力的同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品如人品, 在习作中不忘培养孩子的人品。
教师和孩子一同捕捉身边的素材, 如一位学生没写作业, 悄悄把同桌的作业改成自己的名字。 有位学生早上走得急, 粗心把饭盒落家了, 几名学生主动与其共进午餐……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孩子们哪能不会搜集身边的素材?
四、与教材同步, 为文章补白, 作续, 练习改写
文章中, 作者常留下许多“空白”, 让读者想象, 这位学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练笔机会, 老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训练学生想象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孔子拜师》只用两个词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写孔子的行程情况。 我让学生想象, 孔子从山东到河南, 走那么远的路, 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 他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 孩子们表现得异常兴奋, 有的说掉进河里如何脱险的, 有的说被野兽袭击……从他们的发言中深深感受到孔子拜师的不易与坚决, 于是命题《艰险拜师路》抛给学生, 学生写作水到渠成。
学习《穷人》一文, 练习续写, 桑娜拉开帐子, 渔夫看到西蒙的孩子会说什么? 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又会怎样? 课文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任孩子的思绪飞扬。
学习说明文《鲸》, 训练孩子改写成《鲸的自述》, 以鲸的口吻来介绍,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 在此基础上, 又让孩子补练一篇童话———《鲸鱼历险记》, 这都是教材抛砖引玉为我们提供的素材。 老师要多挖掘教材资源, 拓展教材资源, 用活教材, 上活作文课。
五、引专科教学内容进语文课堂, 拓宽习作平台
与语文课相比, 孩子们更喜欢上专科课。 专科教学内容轻松有趣:体育课可以跳绳、踢球, 思想品德课老师教他们动手拌凉菜, 科学老师号召养蜗牛, 尝试造纸, 心理老师进行游戏互动。 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 下课了, 孩子们还在忙碌着, 意味犹尽。 我会抓住这些契机立马上作文课, 不舍得浪费这些资源, 这样的素材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写得很好, 顺水推舟, 何乐不为? 学生哪里还有写作的畏难情绪?
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引入习作
欲要看究竟, 处处细留心。 只要细心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 很有趣。 懂了科学, 也会让生活更美好。 在习作中体现科学, 在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我常抛砖引玉, 激发他们观察探究的兴趣。 如老师削了一个苹果, 没顾得上吃, 等过了几小时再想吃时, 果肉变红了, 谁知道怎么回事? 第二天, 不止一个孩子向我汇报答案, 并找到了解决果肉不会变红的处理方法。 就这样引领孩子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并弄清为什么, 再把这些发现引入习作, 天长日久, 孩子发现生活处处皆科学。 用这样的素材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箭双雕。
七、班级活动, 丰富习作
班级每学期都会有几次集体活动, 如春季运动会、中华故事会、迎国庆画展、亲情周才艺展示、做陶艺, 这些都是鲜活的作文材料, 错过可惜。
八、与时俱进, 关注社会动态发展
引领孩子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亮点、焦点问题, 教育孩子与时代同步, 关注社会发展。
上级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孩子们背熟了, 可是对其内涵又理解多少呢? 解读后安排习作《我是一个讲诚信的孩子》。
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延边考察调研, 我对孩子讲, 习主席就是来看看我们延边建设得怎么样。 我们美丽的新学校, 美丽的延吉, 就是享受了“西部政策”, 国家拨款建设的, 可是延吉的卫生搞得很糟糕, 垃圾随便到, 随便扔, 太不应该了, 你们说怎么办呢?
有的孩子说:我写一份倡议书, 贴在我家小区的公示栏上, 号召居民自觉讲卫生。
有的孩子说:我给市长写封信, 建议加强延吉的卫生管理。
还有的孩子说: 我想对随处扔垃圾的人说, 不要再扔了, 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老师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习作。 作品中体现出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有些孩子的想法还真独特。
教师引领孩子搜集素材要从学生角度考虑,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摘要:学生作文有畏难情绪, 思路窄, 内容空, 是因为没有可用的素材。老师要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 引领学生广泛获取作文素材, 进行练笔。获取素材要从学生兴趣出发, 从学生生活出发, 从身边熟悉事物出发, 与教材和社会发展同步, 与各科教学和班级活动同步, 做到人人有事写, 我手写我心。
浅议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7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92-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
一、从课内外积累素材
1、从各门学科中积累素材
语言积累不仅限于语文学科,数学中有语文科新学的字词,科学里的实验、动物的构造、生活习性是作文的材料。美术里有建筑的结构美、自然景物美、人体的构造美、动态美、表情的变化,在作文时,要把人物的外貌表情写得丰满鲜活,美术科的教学无疑是最好不过的阵地。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检测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能力最好的科目,也是学生收集作文素材、夯实语文功底的一大平台。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1)为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教师可为学生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可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还可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黑板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的讲解、赏析。
(2)指导学生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还有理解背诵法,没有以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
(3)指导学生读书动笔。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内可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勾划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摘抄的内容旁边写简要的点评,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风雨雷电,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会觉得头脑空空,无从下手呢?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观察要注意方法与顺序,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自然界的万物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社会上的人和事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时还要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样写出的来文章才鲜活丰满,不会觉得空洞无物。
三、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1、让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走进我们的作文。
作为农村孩子,生来都与大自然亲近,对大自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林木与田野,蓝天和云彩,朝霞与落日,青山与绿水,花草与野果无不透出农村的特色,无不时时以美熏陶农村的孩子。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情深思,这些田园生活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之源。
2、让农村富于乡土气息的精华语言走进我们的作文。
在农村,老百姓也有很多的哲理和谚语、顺口溜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农村语言,提高作文的农事科技含量,积累素材,又从中获得人生启示,可是一举多得。
3、让多彩的农村生活走进我们的作文。
农村学生在家里有很多有趣的事:爬树采果、抓鱼虾、捉知了,这全是玩得开心的活动,关键是他们活动时不注意自己的心情,没留意人和事的变化,事后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就淡忘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日记记录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并鼓励学生把游记、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记下来,并把有意义的场面描写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有了素材,然后指导学生怎么写,这样既让学生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写作范围,内容就充实了。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2] 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童年的作文素材 篇8
那一年,我上二年级。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数学张老师说,下周要举行春季运动会,现在我统计一下“报跳绳的举手,报短跑的举手……”本来内向的我不打算参加项目,可能老师看好了我的大长腿,点名让我报了400米长跑。一共两人报400米,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记得老师交代如果坚持不了,跑最后也没关系。
当时我记得周老师在我的后面贴了一个数字——2023,比赛是四人一组,我面对的都是个子大,大长腿,说实话,当时我在心里捏了一把汗。
枪声一响,我就迈出我的步伐,直接跑到了内圈儿。刚开始我是遥遥领先,可第二圈刚跑完,力气已经用完,我的腿已经不听我的使唤,不管我用多大的劲儿,他就是不前进,眼看他们一个个都超过了我,当时的我已经心灰意冷,心想唉!这次肯定是倒数第一了,精疲力尽的我正准备放弃这场比赛,我慢吞吞的经过我们班时。耳边传来了有力的喊声马“:浩智,加油,马浩智,加油。”我还依稀的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跟在我身后喊着“:马浩智,加油,加油,我们相信你。”
听到这样的喊声,虽然没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但也清楚地听见。我觉得我的浑身充满了力气,我奋力迈着步伐。第三个人,第二个人,我超过了他们两个,最后以第二名结束了比赛。
当时上二年级的我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觉得自己就像冠军一样了不起,学校还给我发了奖状,回到教室,老师说“:欢迎咱班英雄。”耳边响起了掌声。
童年趣事作文精选素材 篇9
我小时候说话吐字不清,经常把“驴”说成“鱼”,有一次全家人在看动物世界,里面有老虎、狮子,都非常凶猛,我就问爸爸,那长耳朵的“鱼”能打得过老虎吗?一家人都眼睛直直的看着我,怎么也没想起哪种鱼长耳朵?最后我又费劲的解释说长的像马一样,一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说的是驴呀!
像这样有趣搞笑的事情还有很多,偷吃蛋糕吃成花脸猫呀,给妈妈的衣服画上小动物呀等等,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上小学后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还经常参加一些有趣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我的学习也不错,今年被评为了优秀学生。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 篇10
关键词:观察;实践;阅读;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与人交往,与人交谈,与人合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的缺失。问题一,没内容可写,胡编乱造的多,甚至出现抄袭现象;问题二,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问题三,语言匮乏,缺少课外知识的积累。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作文教学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学生写作才有源头。因此,平常的教学生活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一天早晨,教室外一位母亲的出现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经过一番了解,我把一袋热乎乎的牛奶交到了我班一位学生手里。看到那位学生一脸的幸福和其他学生羡慕的眼神,于是我决定把刚才那位母亲是如何担心没吃早饭的孩子以及如何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仍能够保持牛奶的温度的来龙去脉向同学们深情地描绘了一番。听罢,手里捧着牛奶的学生早已热泪盈眶,而其他学生也都陷入了沉思,有的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的远方。趁机,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爸爸(或妈妈)”几个大字。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话音刚落,教师里立刻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学们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二、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对于作文同样适用。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根据仅有的生活常识无法提供足够的素材。如“记一种花、草等植物”,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空洞、乏味,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张冠李戴。于是,我布置学生从家里带来些废弃的盆盆罐罐,家里种花草的同学再带些花草种子。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亲自参加实践。一段时间后,他们经历了种子入土、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几个小组的“战况”也大不相同。通过对比,他们了解了这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等。同时,因为学生每天浇水、施肥……对植物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因此写起作文来不再没有依据,也不再索然无味,就连每天的日记也不再一成不变。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写作兴趣。
三、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素材
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从中吸取养分,激起情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但是在当今对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学习的关系十分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自己愿意主动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如今市面上的书籍五花八门,小学生辨别能力不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这样不仅巩固和加深了课内阅读的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再次,教师应取得家长的支持,向他们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最后,在班级定期开展读书评选活动,互相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识、摘抄的好词佳句、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并设立评选机制,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作文,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的一项任务,所以,对于作文,我们的态度必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童年作文小学素材 篇1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可以阅读的书很多很多, 但我们始终不能否认, 课本是他们最需要读好的一本书, 而这其中的优秀文章, 就潜藏着很多作文资源。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中, 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是很值得学习的: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 怕他死去, 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 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在写作时抓住了闰土形象上最有特点的部分: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 使人印象特别深刻。我顺势引导学生, 你能学着鲁迅的样子来写一写周围的同学吗?写完后大家猜猜他是谁。于是学生兴致极高地开始创作, 真的是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同学的特点。“他是个男孩子, 却留着一条小辫子, 这可见他的父母非常爱他。”“她有一双弯弯的月亮似的眼睛, 一笑起来就会变成一条弧线。”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想象写话、仿写之外, 还可以结合课文安排学生写读后感、续写课文、改写课文等等。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时刻保持读写结合的意识, 潜心研究教材, 细读文本, 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就能在课堂中,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作文素材。
二、开展活动, 从课内活动中积累素材
1. 巧用口语交际课。
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中, 口语交际通常是习作的预演, 往往有着共同的主题。因此, 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 通常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积累素材。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五的主题是“留在心里的印象”, 习作五的要求则是“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 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为了使口语交际更好地为习作服务, 在教学时, 我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说话:小伙伴中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他/她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印象有变化吗?是什么事情让你改变了对他/她的印象?你能把这件事情说具体吗?课堂上, 教师的点拨、同学的启发, 能够使学生比较好地进行交际, 而在听同学讲的过程中, 学生就能积累各式各样的素材, 在习作时, 也就轻松多了。
2. 善用导读课。
阅读和写作从来是不分家的, 对学生而言, 阅读不但可以增长知识, 丰富阅历, 而且是作文的前提基础。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 才能够积累作文的材料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并提出了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小学生毕业生要达到145万字。
而农村小学的学生, 可以看到的书是十分有限的。我在上导读课时会有意识地介绍图书馆的书籍, 引导他们进行阅读, 他们读得有收获的时候, 还会给同学介绍, 跟老师交流。这样, 一方面增长了见识, 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素材, 可谓一举两得。除了图书馆的书籍之外, 还可以为学生导读他们自己手中的书———《小学生时代》。这本书有两个优点:一是人人手上都有, 方便阅读;二是文章大多是同龄人的作品, 利于学生模仿。于是, 每当发下杂志的时候, 我就会引导学生先观察封面, 猜猜本册的内容, 再看目录,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 细细地读, 读完之后跟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交流。通过上导读课,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在习作时, 学生不再无话可说, 或参照或引用, 写出来的文章也丰富多了。
三、留心观察, 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积累作文素材。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四要求学生针对生活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在习作的前一天, 我布置学生去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第二天在作文时, 学生不再苦思冥想, 而是一个个都在奋笔疾书:“有时上体育课, 教室里的灯和风扇都还开着。”“学校门前的河中水很浑浊, 上面还漂浮着垃圾袋。”“菜场里没有足够的垃圾箱, 常常会有垃圾堆在地上。”……从校内到校外, 从浪费到污染, 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去写, 而不再询问同学、老师“写什么哦”, 自然也不会千篇一律了。
为了使同学们把观察变成一种习惯, 我每周还把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交流, 内容可以是看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考。不断地观察、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思考, 学生思维会越来越开阔, 这时候他所积累到的社会生活素材, 是我们老师计算不了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可见, 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多引导, 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学生坚持经常训练, 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这样, 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能纷纷涌来, 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就不愁写不出来了。
摘要:对于写作来讲, 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 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素材贫乏, 无话可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通过细读文本, 利用口语交际课、导读课, 养成观察习惯这三个途径, 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使学生在写作时得心应手。
童年趣事的作文素材 篇12
记得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打水仗。这下我的“巨无霸”水枪派上了用场,人人都拿上几个袋子装上水当做“手榴弹”,战场上充满了“杀气”,一场大战再所难免。
战争刚一打响,我们各就各位。我和战友做了充分准备,战友在前面佯攻,为我偷袭挤出时间,战友们身负重伤却仍然坚持战斗。我终于到达指定地点,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两面夹击,敌军狼狈而逃,我军顺利夺取“火药库”(水龙头)。
我军制定作战方案时,哨兵发现敌军侦察员,立刻猛击,敌军真是弱不禁风,我军立刻追击,我担心有诈便派一名战友跟了上去。不好,中计了!敌军向“火药库”发起猛攻,我独立死守,敌军无数“手榴弹”向饿狼一般朝我飞奔过来,再加上势单力薄我只好退守。哎!骄兵必败啊。
为了将功补过,我悄悄偷袭又故意让敌军发现,敌军朝我猛攻,我已没了子弹,但仍然前进,敌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身上,我军早已将他们包围。一场刀光剑影,敌军只好“摇白旗”。
太阳看了这场激战,偷偷地跑回去告诉月亮妹妹他大饱眼福,小鸟也情不自禁的欢呼。一场场恶战过后,我们早已成了落汤鸡。虽然挨了骂,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童年是风,吹来朵朵天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
童年的回忆作文素材 篇13
小时的回忆
小时纯真的友谊
朋友们,知道交口吗?在交口有个快乐的地方,那就是——供销社。在那里留下的是我的纯真友谊。
小的时候我们家的院子里住着十家人,我们的院子是十分热闹的。可以称为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了。院子里有许多孩子,年龄都不一样大,所以我们院子里的孩子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
那是带我最多的还是杨博的姐姐——杨洁,她十岁那年,我与杨博、躠帅、李萌才是五岁了吧!外还加了一个三岁的李浩。记得小时,我们的家长都很忙,让一个十岁的杨洁来带我们,可见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童年作文小学素材 篇14
一、融入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产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平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 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进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因为,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平时, 我就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 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 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瓜果蔬菜……并鼓励学生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之后让他们把感受记录下来。
如, 有一天, 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 七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体会, 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 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 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 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这时, 让学生写作, 就水到渠成了。
二、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 是作文的基础。犹如木之本, 水之源。那么,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我认为,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 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 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因此,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 春游、读书、演讲、比赛、听广播等等, 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如, 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夕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于是, 我组织学生到操场、图书室、微机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去观察实践, 去寻找问题, 然后再回到教室动手写。实践证明, 这样,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 觉得有话可说, 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其次, 让学生做个有心人, 留心观察生活, 并将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平时生活、学习中, 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 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淡忘。要求学生写日记, 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成立一个素材库。
三、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 生活积累丰厚了, 就会有倾诉、表达的欲望, 于是写作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有许多美好的幻想,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 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例如, 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 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帮助。如, 《我生气了, 怎么办?》《我有烦心事, 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 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 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 为什么会烦心, 以及生气时的表现, 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学生倾诉, 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要抓住时机, 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 表露心声, 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四、重视讲评
小学高段作文写作素材解析例谈 篇15
素材一、地球一小时,不能办成“熄灯秀”
悉尼歌剧院、北京故宫、柏林勃兰登堡门、巴黎埃菲尔铁塔……全世界数以千计城市的著名景观和地标性建筑,在当地时间2010年3月27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自愿熄灯,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可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方式还远称不上低碳和可持续。以美国为例,它的年人均用电量近1.4万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其中仅照明用电量就相当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全年人均用电总量。此外,美国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人均生产垃圾量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所以,人们纷纷议论,地球一小时已经成为一场熄灯秀。
写作指津:
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考题每年都直接或间接涉猎。解读这则材料,不但要了解“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更要注意不能把它当成一次点燃烛光的“熄灯秀”。这则材料启示我们:做事只讲究形式,走过场,做秀,不注重实效,都是无益的。写作中,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对“做秀”进行分析,对代表时代新潮流的“时装秀”“英雄秀”“文明秀”“诚信秀”等要予以赞扬;而对那些做表面文章的“熄灯秀”“检查秀”等不良作风要予以批判,使文彰显出极强的思辨性。
推荐技法:排比、对比
适用话题:环保、平等、可持续、发展
素材二、小学校园里的“无间道”
2010年3月3日,昆明市教育局、昆明市公安局联合召开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会”上。会议提出:每个学校各班主任要在班上发展2至3名“治安小信息员”,收集校园暴力和“拔毛”等侵财犯罪、手机网络淫秽传播、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学校周边不良青少年活动情况以及学生急需学校、公安机关援助等信息,学校要将班主任收集的情况、信息上报教育部门。年终,市教育局、公安局对校园安全信息进行考评,对全年校园暴力、“拔毛”案件发案及手机网络淫秽传播情况排名前10位的学校及相关派出所进行通报,被通报的派出所将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写作指津:
作文历来关注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健康发展;所以小学校园里的“无间道”也是作文命题所关注的热点事件之一。解读这则素材,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立意。从正面看,这件事正确,这对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自制力等都有好處;从反面看,这事也有负面效应,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之间的友谊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侧面看,这件事反映出我们的教育自身的一些弊端,如果我们都把学生教育好了,还需要“治安信息员”吗?从社会对这件事的反响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说明对教育的关注。所以,我们要多角度立意。
推荐技法:对比
适用话题:素质、利弊、诚信、教育拷问
素材三、香水有毒
“治安小信息”犹如香水,虽香却有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治安小信息”对张扬学校的正气,培养监管能力,提高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利;对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了解学生行为过失,对了解学生感情动态有利;对及时、高效、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对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十分有利。所以设立“治安信息员”是有利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的事,不一样的视角,会看到一样的景致。
这事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发展“治安小信息员”,会对当事学生以及被此事所波及的每个学生,可能造成的隐性心理伤害。它犹如一种隐形的间谍芯片,植入了学生的大脑,会直接戕害本应纯真的同窗友谊。甚至导致一种互相猜忌提防,以邻为壑的不信任在校园逐渐蔓延。
《无间道》、《黑白森林》之类警匪片中,卧底们的内心纠结苦闷,人性的畸变、边缘化处境,面对世事的无助悲哀和绝望,都是触目惊心的。
所以,现实校园中,若真出现暗中盯梢,“老大哥在背后看着你”的恐怖情节,那么天使的理想,折射出的也是魔鬼的侧影。
学校不能培养告密者。现代教育是人文教育,首先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目的。“成事”之外而更应“成人”。
可见,校园里发展“治安小信息员”有利也有弊,需谨慎而为之。
所以,香水虽香但有毒。
写作指津:
文章一分为二地分析了校园发展“治安小信息员”的利弊关系,表现出极强的思辨性。既不盲目叫好,也不一味谩骂。文章对“利”简单叙述,对“弊”则详细铺写,详略处理得当。
素材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千人一面
文化景观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叠加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如波兰穆斯考尔公园、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等,就属于这类景观。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2010年4月10日在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表示,中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千城一面,丧失了个性,他同时呼吁各个城市今后在保护文化景观遗产时需积极应对保护理念、开发建设、社会变迁、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与威胁。
写作指津:
90后是特立独行,富有创新精神和张扬个性的一代。所以富有时代特色的“个性”进入考场作文命题的范畴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命题的触点不同而已。这个素材就是阐述“个性”的绝好材料。中国文化遗产之所以出现千人一面的状况,就是因为我们的保护理念方面的差距使得国内各个城市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上存在雷同,出现 “几个城市的俯瞰图放到一起,你都没法分辨哪个城市是哪个”的尴尬局面,这就是缺乏个性的结果。缺乏个性不仅存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在教育、科技、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写作中,我们从各个方面列举不注重个性带来的危害,以得出时代需要个性的结论。
推荐技法:叙议结合
适用话题:个性、文化遗产、建设与保护
快乐童年400字作文素材 篇16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冰块,喜欢冰块吃进嘴里冰冰凉凉的感觉。但是爸爸妈妈每当看见我偷偷地打开冰箱,拿出冰块,含在嘴里时,总是皱起眉头,摇摇头,命令我把它吐出来。这时候,我总是无奈地撅起嘴巴,只得服从,因为小兵从来不敢违抗将军的命令啊!于是,我总是趁爸妈不在家的那会儿,偷偷吃。瞧,机会来了。
这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舅舅来照看我。舅舅最爱吸烟了,管自己吞云吐雾起来。嘻嘻,吃冰块去喽!我蹑手蹑脚来到厨房,轻轻打开冰箱,尽管我小心翼翼,可冰箱还是发出了”吱“的声音。只见舅舅脸朝窗外,一边抽烟一边观赏风景呢!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地了。我再次跑进厨房,拿出冰块,放进嘴里,慢慢融化,好凉快啊!咦?奇怪,有脚步声,难道……我探出头一看,啊,糟糕,舅舅来了,我紧张到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我迫不得己,只能先把冰块吐到洗手池里。我手足无措地走出来,心”砰砰“地跳个不停,还好,还好,舅舅没发现。
当我再次走进厨房时,看见起先的冰块变了色——黑糊糊的,我哪管得了这些,拿起冰块,大吃起来。啊!终于吃完了,我如愿以偿。舅舅看见了我,竟哈哈大笑,边笑边说:”哎哟,你长胡子了!“听到这话,我紧张起来,去镜子前一照:糟糕,嘴边全是黑糊糊的一片。我拼命用毛巾擦自己的嘴,一会儿,我照了照镜子,”胡子“终于没了。
童年趣事优秀作文素材 篇17
我有很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这些趣事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胜数。今天我就摘一个最闪亮的星星给大伙看看,一定会让你哈哈大笑的。
再次想到这个事情,我就忍不住要大笑起来。那一次,是在春节期间,我在老家过年。大人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名言,我心里想:种什么得什么,那种面包一定会得面包,以后家里就可以不愁吃了,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我飞快地跑过去,着急地对爸爸说:“爸爸,你帮我去买一包面包片好吗?我现在嘴馋了,也想分给小伙伴一起吃。”
“可以是可以,但你是不能骗老爸哦。”爸爸微笑着说道。
面包买回来之后,我津津有味地吃了一两片面包片,便屁颠屁颠地跑到了伙伴家,对小伙伴说:“我买来了面包片,我们去种面包好吗?”
“面包能种的吗?”
“大人不是说,种什么就得什么吗?那我们种面包就可以得面包啊。”我们拿好锄头,溜到田里,选了一块好的田地,用锄头把土刨得深深地,便把面包一片 一片地扔了下去,最后把土盖了上去,大家都十分。我每天晚上都祈求这个面包片能长成一株苍天大树,而树上都结着一个个又香又软又十分大的面包,还要像刚出 炉的面包一样。我和小伙伴每天都给面包浇水、锄草。可这个该死的面包还不长出来。我想:一定是水浇的不够多,说不定肥料也要施一施。这几天,我大量的把水 浇下去,可还不见面包苗的影子。
我便带着疑问对爸爸说:“爸爸,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长出面包?”
“什么,你把面包拿去种了?”爸爸惊讶地说道。“面包不能种,它没有种子。”
“啊。”我的叫声引来了小伙伴和家人,我和小伙伴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大家,他们听完之后居都捧腹大笑起来,我的脸上露出了十分气愤的表情。
我们以短跑冠军——豹子的速度跑到田里,用锄头把面包挖了起来,结果一看面包全部都发霉了。拿回家给大人一看,他们又开始仰天大笑起来,还不停地说:“这些孩子真顽皮。”
谈小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篇18
一、培养习作兴趣, 在兴趣中积累素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写作, 热爱写作,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表现的机会, 有利于激发写作动机, 培养写作兴趣。在活动中, 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 自由表达, 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心”。为此, 我校组建了一支“竖笛队”, 学生积极报名参加, 认真练习, 兴趣十足, 练习的曲子由易到难, “六一”儿童节那天, “竖笛队”的学生表演了一支支动听的曲子, 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教师不失时机地鼓励引导学生写这次活动, 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真实感人, 语句流畅, 就连平时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也积极动笔去写了, 写起来也有话可说了。
二、开展“大课间”活动, 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我校的课间操形式在以前的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兔子舞”, 对此我校教师访问了家长和学生, 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许。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一幕, 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 全校157名小学生像小鸟一样跳着、笑着, 欢快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学生很自觉, 不等教师整队就将队伍站得笔直。当广播操结束后, 《兔子舞》的音乐响起, 学生和教师一起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沸腾起来。课间操结束, 学生踏着乐点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走进教室, 开始了新一节课的学习。在“大课间”活动中,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兴趣是永恒的动力, 每当下课铃声响起, 学生就飞奔着跑出教室, 在教师的带领下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 等等。操场成了学生的运动场, 也成了教师的“健身房”, 到处是欢声笑语, 到处是春光无限。在这样长期不懈的活动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希望, 看到运动会上学生那矫健的身影, 那拼搏的精神, 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无不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在运动会上, 学校广播站频频接到学生来稿, 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抒发出来, “大课间”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而且还为他们的习作积累了至关重要的素材。
三、引导学生多读, 在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学, 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 并且十分明确地指明了这一任务:“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因此, 要特别注重阅读。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 循序渐进地训练, 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 还要特别注重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同时开展作文评比活动, 每月本班教师指导的习作定期上交参与评比, 让学生多练勤写, 提高写作能力。各班选手, 认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 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学生崭露头角, 他们的习作题目有角度, 立意有高度, 题材有广度, 升华有深度, 五年级王杰的《春天来了》、六年级王琪培的《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二年级徐文慧的《我给花儿洒香水》同时被评选为优秀奖并刊登在我校《校园文学社》第一期的校刊上。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从而积累宝贵的习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式,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 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是从写日记开始, 逐步走上创作道路的。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而且从日记中, 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等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在长时间的日记写作中培养了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题材, 最终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为学生过渡到作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日记本所捕捉到写作素材将成为写作时的关键源泉, 认识到习作就是生活, 当生活丰富多彩了, 习作中的精彩语句也多了起来。
【童年作文小学素材】推荐阅读:
童年趣事作文素材06-07
回眸童年-作文素材06-19
童年往事作文素材09-22
童年趣事作文精选素材06-09
童年趣事的作文素材11-10
我的童年作文素材500字07-09
初中童年趣事作文600字素材09-21
让回忆走进心灵作文素材 童年回忆的作文06-09
有关童年的小学优秀作文:童年趣事07-05
关于童年的小学作文:种菜·种钱·种童年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