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护措施(共7篇)
医疗救护措施 篇1
医 疗 救 护 措 施
为保护建筑工人在生产工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制定以下医疗救护措施:
1、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尽量大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现场工作人员按工种不同,进行安全教育。
3、工地必须设有医药箱,并且箱内要时刻备有现场急救药品及器材,医药箱要有专人管理,保持卫生,防止受潮。
4、一旦发生轻微事故,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例如人工呼吸和止痛止血等,然后视情节严重程度,就近送往医院,并且保护好现场。
5、对重大事故,应立即送往省重点医院及时抢救。
现场自我救护措施
一、创伤:1.清创包扎。
2.大出血时,加压包扎,及时送医院。
二、颅脑损伤:头皮创伤,清创包扎,固定头部,禁止头摆动,避免加重损伤,保持呼吸道畅通。
三、颈椎损伤:清创包扎,可采用硬领、托板、夹板,双手固定颈椎,禁止颈椎摆动,避免再次损伤颈椎。
四、胸、腰椎损伤:清创包扎,可用长托板、长夹板(身体夹板)固定。五、四肢损伤:清创包扎,长托板、长夹板固定,注意同时固定住关节,禁止损伤的肢体摆动,避免再次损伤。
六、电击伤(包括雷击伤):切断电源,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保持呼吸道畅通,送往过程中保持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
七、烧伤:去除烧伤源,清洗腐蚀物,及时送往医院。
明 火 防 范 措 施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特对工地明火防范措施规定如下:
一、焊接和切割作业应在混凝土地板或金属地板的地区或房间内进行,在焊接作业的周围应使用金属板或抗焰挡板加以防护,以防止火花点燃附近的可燃物质,不允许在有易燃液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内或者附近地区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在特别重要的场所进行焊接时,必须应有人看护,并准备必须的灭火器材和及时清理周围火种和火源。
二、喷灯在使用时应放置在离木质物品较远的地方,在纸张、木屑或与之类似的物质周围不应使用这些喷灯。
三、电气设备运行时,必须注意不要超过设备的额定负荷,因为超负荷运行必然会使设备过热,这样也就容易引起火灾。
四、吸烟是引起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例如:随便丢失烟头,烟斗灰和火柴梗等。施工场地禁止吸烟。
五、工地应备置必要的灭火器材,器具要定期检查验收。
六、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少于5米,两瓶同时明火作业距离不少于10米,周围禁止吸烟和明火。
七、在冬期施工中加热和保温用火要有专人看管,炉灰要用水浇 灭。
八、本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未经保卫部门批准不得使用电热器具、电炉生火。
希望以上安全防火措施要广大职工严格执行,遵守厂规。
生活保障工作制度
为了保障工地人员正常施工,确保工作人员的生产、生活,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特制定以下制度:
1、工地使用水必须使用净化的自来水,对烧水、盛水的用品应清洁卫生。
2、住工地的炊事员要持有健康证。
3、有传染病的施工人员要禁止进行施工,如肺结核、乙肝等患者。
4、工地照明线路、入户灯具要带开关,盒盖要全,电线不得使用破皮老化的现象,严禁对已拉设的电线随意拆装。
5、每天清扫各自的卫生区,定时进行灭鼠、灭蝇的活动,生活垃圾应远离生活区,以减少细菌传染疾病。
6、楼内及生活区严禁大小便,力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7、工地消防器材检验合格后定点放置。
8、对所有施工人员应长期检查,如发现有影响正常施工的问题应正确对待。
施工现场不扰民措施
为了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搞好施工现场卫生,改善作业环境,严格执行宪法条文的规定,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特对施工现场建立不扰民措施。
一、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自我监控体系的领导者和责任者。
二、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
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噪音废气的监测和监控工作,要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奖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和污水的污染。
三、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
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声、粉尘的污染,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烟尘、污水、噪声污染;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应该负责协调外部关系,同当地居委会、村委会、办事处、派出所、居民、施工单位、环保部门加强联系。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凡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扰民问题也要说明情况,求得谅解并限期解决。
四、防止的措施
1、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口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扰民。
2、凡是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3、从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1)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2)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
4、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采取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等声学处理方法来降低噪声。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如建筑机械本身噪声超标,现在一时有无好办法解决或因资金问题一时不能解决)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事先请当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观部门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夜间施工不扰民措施
为了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在夜间更好的休息,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特制定以下措施。
1、夜间施工的全部人员在现场不准大喊大叫。
2、夜间堆放材料或装物要轻放,尽量不要弄出噪声。
3、夜间汽车不准在现场周围鸣笛。
4、夜间搅拌机尽量利用较居民建筑物远一点的砼搅拌机,并且要搭棚作隔声处理。
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为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火灾的发生,提高职工群众的防火意识,增强自防自救的能力。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堆放,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材料堆放区,仓库区及暂设生活办公区,各区域之间应有防火间距。
三、施工工程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使用液化气钢瓶、乙炔发生器。
四、施工现场必须设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并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式灭火器材,并有专人管理。
五、施工现场内的材料、油漆、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禁止烟火。
六、施工用电、禁止非操作人员乱设乱拉和私设电炉。
七、施工现场住宿人员楼层内禁止生火,防煤烟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八、木外架根据施工组织要求要有防火措施。
施工现场“粉尘”“毒气” “噪音”的预防措施
根据建会字(2001)2号《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施工现场特制定粉尘”“毒气”“噪音”的预防措施。
一、在有粉尘作业和毒气作业(如装卸水泥和砼搅拌等工序)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必须扎紧裤腿、袖口、领口、安全帽,必须佩戴布帽,要戴无色防风镜。
二、粉尘大的作业区内必须常喷水,以控制粉尘飞扬。
三、工地内严禁焚烧有毒物品,工地食堂要有专设炕道、烟筒,要做好防火、防毒、防空气污染工作。
四、拆除钢模板时,要轻拿、轻放,以减少噪音,工地装卸物品除注意安全外,也要注意物品在装卸时发出的噪音。
五、电焊作业时,要戴防护罩,以免强光辐射,其它人员不得观看焊光,以免伤眼。
治 安 保 卫 制 度
保卫措施由经警大队安排人员具体负责,工地管理人员具体配合。工地防盗、保卫总负责人:项目经理 具体措施如下:
1、本工地现场未经允许,不准商贩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严禁吸烟,玩耍打闹。
3、施工现场进出货物要在治安班登记。
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否则不准进入现场。
5、加强巡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6、夜间必须提高警惕。
女工劳动保护措施
根据国务院核发的《女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精神,和公司(97)17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细则》之要求,为减少和解决项目管理部女职工在生产过程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结合实际我部《女工劳动保护条例细则》并切实贯彻施实。
第一条:本细则适用于我部固定职工,大集体职工和合同制职工。第二条:经期我部在野外工地的女职工每月经期可休息一天,按出勤算。
第三条:孕期当孕妇怀孕在六个月以后,怀孕女工根据建筑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在工地打更(只是白天打更),如果情况特殊,如:第一次怀孕流产就在三个月或四个月就开始照顾安排打更,同时只要发现怀孕及时通知组里,避免干有毒及危险的工作。产期:
产假为90天,产前休息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生育者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哺乳期: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工日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者,每多哺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路途较远的,可将两次哺乳时间合并使用,也可累计使用,每月可休息三天半。
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不得安排有毒有害的工作。
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对违反规定侵犯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单位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单位的主管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食堂卫生责任制
1、炊事人员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资,严禁建筑上用的防冻盐与食盐共贮,贮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防虫、防鼠,主要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盛放酱油、盐等副食调料要做到容器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
2、制作食品的原料要新鲜卫生,认真做到不用、不卖腐蚀变质的食品,各种食品要烧熟煮透,以免食物中毒的发生。生吃凉拌菜必须洗净消毒,剩饭、菜要回锅彻底加热再食用,一旦发现变质,不得食用。公用食具要洗净消毒,应有上下水洗手和餐具洗涤设备。
3、炊管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健康合格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后方可上岗。炊管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发帽,并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文明生产,不赤背、不光脚,禁止随地吐痰。炊管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生活区卫生责任制
项目部应把生活卫生纳入工地总体规划,落实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并能保证施工现场开水供应。
落实专人负责厕所卫生,天天清扫,保持清洁,生活垃圾必须随时处理或集中加以遮挡,妥善处理,保持场容整洁。
设专“兼”职人员对职工宿舍卫生统一管理,单人单铺,床铺整洁,毛巾悬挂,各种生活用品统一放置,每房设一灯、一开关。室内外卫生要保持清洁,杂物严禁乱丢,一律集中放入垃圾池中。
项目部关于制定劳动 保护工作有关制度
根据建设建材工会下发的关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工会检查标准》的通知精神,在制度建设方面特制定以下办法:
一、劳动保护工作会议制度。项目部工会每月召开一次基层劳动保护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当月劳动保护工作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做好会议记录。
二、劳动保护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根据公司工会每月组织有关科室及职工代表进行一次“文明工地”、“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活动的竞赛大检查及工程项目管理部工会配合行政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上级检查提出的问题,配合项目部督促班组整改。工会小组协助项目部每月初(5号左右)进行一次对查出的问题一方面配合项目部整改,另一方面把整改结果情况上报上一级工会。
三、劳动保护工作教育制度。积极配合行政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经常性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事故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要有针对性,及时掌握情况,配合项目部搞好对新进厂职工的安全教育。
四、劳动保护工作信息反馈制度。项目部工会小组必须确保劳动保护工作信息渠道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劳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及时查处、及时整改、及时上报。
五、劳动保护工作基础资料管理制度。项目部工会小组要建立施工现场劳动保护工作资料档案加强资料保管,确保资料的完整。做到能够及时查阅,使资料成为指导工作的有效依据。
医疗救护措施 篇2
为适应海上骨干卫生装备的建设发展, 提高海上卫勤保障的总体效能, 在制式救护艇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 以救护艇海上卫勤保障的主要业务工作和战伤救治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医疗系统业务流程和伤病员医疗后送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呈现等关键环节, 设计、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 以满足医疗业务工作主要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的要求, 并实现与主要相关系统的信息连通。
1 需求分析
1.1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主要涉及岛区、海区和陆区3类地理环境。结合海上医疗后送的研究成果,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中, 救护艇接受海上保障编队指挥所指挥[1]。
1.2 救护艇勤务功能
救护艇战时执行海上伤病员紧急救治的任务, 维持伤病员的生命, 并将伤病员迅速后送到后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平时可对近海执行任务的舰艇编队、沿海岛屿部队实施巡回医疗, 对失事舰艇实施医疗救援。
救护艇的伤病员收容量为30名, 主要任务包括: (1) 对近海和海峡内作战的海上及舰艇伤病员实施救护; (2) 对落水伤病员实施援救; (3) 对收容的伤病员实施紧急救治和后送 (4) 补填伤票和补挂伤标[2] (见《战伤救治规则》) 。
1.3 医疗业务流程
根据海上医疗后送的组织指挥体制, 救护艇医疗系统在医疗队队长的指挥协调下开展伤病员接收、救治、后送和药材保障等工作。
救护艇伤病员医疗后送流程为 (如图2所示) :由前、后甲板平台接收伤病员, 读取伤病员伤票信息, 进行检伤分类, 并补填、纠正伤票信息。对无伤票的伤病员进行补填伤票、补挂伤票。记录检伤分类信息, 对危重伤病员实施抢救, 对非危重伤病员安排至病房卧位或座位进行收容、治疗或护理。在后送离开救护艇前, 完成伤病员伤票的处置、后送信息记录。
救护艇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中与药材保障相关的工作主要包括药材补给、伤病员救治药材消耗和药材库存管理。救护艇药材保障工作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
1.4 信息化功能需求
救护艇伤病员救治与后送是海上医疗后送系统的重要环节, 其布局紧凑, 人员编制床工比低, 医护人员流动性大, 伤病员救治时效性强, 伤病员流转量大、收容治疗时间较短。根据救护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特点, 结合海上医疗后送的体系,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救护艇医疗系统内部的主要业务信息共享, 提高伤病员救治效能, 并与指挥部门和相关医疗后送机构实现信息连通。
救护艇医疗系统信息化功能需求包括: (1) 在伤病员接收、检伤分类、抢救等时效性极强的环节, 能快速识别伤病员身份, 了解伤病员的基本医学信息和医疗后送信息; (2) 伤病员收容性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根据战伤救治规则和救护艇伤病员救治特点, 快速完成基本体征信息、处置信息等记录, 并在医疗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3) 便捷记录药材消耗信息、入库信息, 方便进行药材库存管理, 并可根据药材库存量完成药材补给申请与信息上报; (4) 能通过多种渠道快速接收与记录指挥部署信息, 上报卫勤统计信息[3,4,5]。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以战伤救治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救护艇医疗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医疗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需要, 立足于解决医疗后送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并确保与医疗系统有机融合。
采用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建设的技术体制, 以战时使用为主要目的, 流程设计和设备配置等力求满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实际要求。参照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既有系统的形式, 采用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方法, 既满足目前的功能要求, 又为未来系统功能扩展预留接口。系统主要数据字典、数据库结构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要兼容。设备配置符合海军装舰设备的规范要求, 应用软件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要满足灵活配置、柔性部署、快速展开等要求[6,7]。
2.2 技术体系
采用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和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结构技术体系。局域网络采用星形结构, 通信协议为TCP/IP, 网络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中文版, 数据库采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 应用软件系统主体采用JAVA中文版进行开发, 医疗数据接口参照HL7。
2.3 信息流设计
2.3.1 内部信息流
救护艇医疗系统内部信息可划分为伤病员医疗后送信息、药材保障信息和指挥与通信管理信息。在医疗业务工作中, 伤病员换乘接收、检伤分类、治疗、护理、后送、药材保障及组织指挥等主要内部信息流如图4所示。
2.3.2 外部信息流
外部信息是指救护艇医疗系统与外部交互的各类信息主要有指挥信息和业务信息 (如图5所示) 。指挥类信息包括下传的指挥部署信息和上传的总体信息等;业务信息主要为与前、后级救治机构间传递的伤病员个体伤票信息。
2.4 系统网络结构
救护艇医疗信息局域网络 (如图6所示) 采用TCP/IP协议的以太网结构, 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终端、外设, 并为网络扩展预留了端口。局域网络的通信管理终端与远程通信设备连接, 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信息连通。
图6救护艇医疗信息局域网络结构示意
3 关键技术
3.1 无线射频技术
运用无线射频技术读写电子伤票信息。接收伤病员时, 采用电子伤票PDA或电子伤票桌面读写器, 以非接触方式读取伤病员电子伤票信息, 了解伤病员概况。伤病员后送或其他需写入电子伤票信息时, 以非接触方式将伤票信息写入电子伤票。
3.2 条码识别技术
应用条码技术自动识别药材的品类。利用配置的光电扫描器 (条码阅读器) 在药材出入库、盘点和配药等过程中, 扫描药材包装的一维条码, 并与数据库的药材编码匹配, 快速自动识别药材信息, 提高药材管理效率。
3.3 网络数据库技术
采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存贮与管理。医疗信息系统的各类基础数据、基本信息以及伤病员救治、药材保障、组织指挥的工作信息和统计信息等, 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贮, 并根据实际需要由数据库应用软件实现信息共享。
3.4 计算机加固技术
使用计算机加固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设备进行加固处理, 以适应海上的环境。为适应救护艇高温、湿热、霉菌、冲击、低频振动的环境, 根据国军标加固计算机的规范要求, 医疗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交换机、网络终端、UPS等选用符合初级加固型B类要求的设备。对无加固型的设备, 如激光打印机, 则在安装固定时采取结构加强和增设减振装置等措施, 满足船用条件。
3.5 综合测试与试验技术
应用综合测试技术验证医疗信息系统设计的实现。采用网络测试、通信测试和接口测试等技术验证医疗信息系统设备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的实现。采取白盒静态分析和黑盒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技术对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功能与性能测试, 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救护艇医疗队, 按实战要求进行部署, 以模拟伤病员通过的方式对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综合试验、考核[8]。
4 研制过程
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2个主要部分。
4.1 硬件设备系统
救护艇医疗信息硬件设备系统设计实现的主要过程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电气配套、设备安装调试、系泊试验、航行试验和部队试用等。
4.2 应用软件系统
救护艇医疗应用软件系统研制程序按照军用后勤软件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研制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系统联调、软件试用、软件测评和交付验收等[9]。
5 系统功能
在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中, 建立了救护艇医疗信息局域网络, 研发了救护艇医疗信息应用软件系统。在系统的任一网络终端, 使用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可登录相应的软件模块进行操作。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医疗后送、药材保障、组织指挥信息管理。
5.1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伤病员接收与分类、抢救、医生工作、护士工作和伤病员后送等信息管理功能。系统以电子伤票取代传统的纸质伤票, 并配置了电子伤票读写器和电子伤票PDA, 可通过电子伤票PDA或与网络终端相连接的电子伤票读写器快速识别伤病员身份, 读取伤病信息, 填写补充伤票信息。
5.1.1 伤病员接收与分类信息管理
使用电子伤票“刷卡”或使用伤病员ID号, 在网络终端自动记录接收伤病员的时间、伤病员的来源, 并与任务、气象、海况等信息进行关联, 便于进行各类查询统计。采用图形或选择等快速输入方式填写或补填电子伤票信息, 概要记录检伤分类和需进行处置的信息, 并在局域网络共享。
5.1.2 伤病员抢救信息管理
以“刷卡”的形式读取伤病员的ID, 调用、浏览伤病员的信息, 以选择、图示等快速输入方式概要记录包括主要症状抢救 (急救) 手术的类型、手术麻醉、用药品名与剂量、抢救结果、抢救时间等伤票或医疗后送文书要求的信息。
5.1.3 医生工作信息管理
伤病员在救护艇收容的时间较短, 一般只有几个小时, 根据救护艇伤病员救治过程中医生的工作特点, 医生工作信息管理主要记录伤病员的体征、症状、检诊、处置类型、处置效果、临时医嘱及处方信息等, 并可对伤病员的信息进行各类浏览和查询。
5.1.4 护士工作信息管理
护士工作信息管理概要记录各类轻、中、重伤病员的床 (座) 位安排、临时医嘱的处理与执行、具体用药与处置时间护理及收容的异常情况等信息。按不同色彩的图标显示各床 (座) 位伤病员分布和护理等级, 并可统计指定日期区间的伤病员接收、转送情况, 具有导出统计数据功能。
5.1.5 伤病员后送信息管理
在伤病员离开救护艇后送时, 通过电子伤票“刷卡”和预置的方式, 自动记录每批伤病员后送的时间, 系统自动抽取伤票信息并记录于电子伤票。对每批后送的伤病员, 根据实际工作要求, 记录从救护艇后送的伤病员清单, 打印后供伤病员后送与接收双方进行交接确认。
5.2 药材保障信息管理
药材保障中, 代码采用军队统一编码和生产厂商提供的编码相结合。配置了光电扫描设备, 可根据药品、装备等的条形码进行自动识别。药材保障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药材库存、药材补给、卫生装备和药材标准等信息管理。
5.2.1 药材库存信息管理
药材出入库信息记录可采用条形码自动识别品类, 按平、战时药材的储备与管理要求, 药材可按基数、品量2种方式进行入库登记, 药材库存量可进行基数与品量的相互转换。登记入库药材的批号及有效期, 对药材进行效期信息管理, 在药材有效期临近前, 系统产生有效期提示信息。在消耗或出库信息处理过程中, 系统自动进行统计, 某品类药材库存量低于安全库存量时, 自动产生库存量告警提示信息。可根据药材库存管理的要求进行盘点、报损报溢信息处理和药材信息统计。
5.2.2 药材补给信息管理
以电子模板的方式提供药材补给文书格式, 包括药材申请文本和药材申请基数、品量等附件清单, 并提供按相关要求进行的药材补给申请与本级审核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记录。
5.2.3 卫生装备信息管理
卫生装备信息管理包括卫生装备申请、配发、配置、财产登记、维护保养、故障报修、日常使用、调用与报废等信息管理功能。
5.2.4 药材标准信息管理
收集、存贮与救护艇相关的药材、卫生装备配置及相应代码等标准, 供需要时查询、引用和调用。
5.3 组织指挥信息管理
根据救护艇医疗系统的主要工作, 结合海上医疗后送体系和系统配置条件, 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的组织指挥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指挥部署、审核与上报、基础设置与编配、远程通信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
6 结语
在制式救护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 根据其使命任务和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同步研制完成了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 并交付部队。通过海上医疗队训练、海上医疗救护演练及新型海上医疗救护装备展示等活动, 对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了使用、检验与考核。使用结果表明, 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不仅实现医疗系统内部主要业务信息的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 还能与主要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对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海上卫勤保障的综合效能具有显著作用。
摘要:目的:实现救护艇医疗信息共享, 提高伤病员救治效率。方法:构建医疗系统局域网络, 运用射频识别、条形码、数据库和综合试验技术, 研发应用救护艇医疗信息应用软件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实现伤病员救治、药材保障和组织指挥等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使用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的卫生资源配置, 提高伤病员医疗后送综合效能。
关键词:海上卫勤保障,海上医疗后送,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陆云, 曹诚意.海军卫生勤务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3.
[2]陈尧忠, 蔡建明.军事航海医学概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
[3]傅征, 王政.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曹保根.海军卫生船舶医疗后送信息系统简介[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9) :199-200.
[5]Norman D Smith, John R Tiffany.Theater army med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 MANPRINT evaluation[R].USA:Army Research Institute, 1989:3-28.
[6]李旭霞.外军航母编队卫勤保障[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1.
[7]季艳琴, 包贻洪.卫生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J].解放军卫勤杂志, 2010, 12 (5) :272-273.
[8]路晓丽, 葛玮.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医疗救护措施 篇3
国都航空董事长刘秉强、经纬医疗董事长徐剑平、佳禾集团总裁章源、佳禾集团副总裁兼《U-Jet私人飞机》出版人张建中等多方领导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国都航空商务总监孙山代表国都航空与经纬医疗董事长徐剑平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据了解,航空医疗救援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性及经济效益,惠民利国,属于通用航空与医疗融合的新兴业务。双方的合作将依托国都航空的公务机机队和航空专业经验以及经纬医疗的航空医疗救护专业团队共同开拓航空医疗救护市场。通过双方的努力,打造一个医疗质量高超、价格优势明显和反应速度快的新型合作模式。
国都航空董事长刘秉强先生透露,国都航空将引进一架专用医疗救护飞机,同时依托集团现有机队作为补充和备份。另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国都航空会在运力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经纬医疗董事长徐剑平表示,双方将共同努力,积极打造全国首选的通航医疗服务平台,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佳禾集团总裁章源称,集团已在航空、旅游等产业多个板块布局,将在资本运作、资源开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为双方提供有力支持。佳禾集团副总裁兼《U-Jet私人飞机》出版人张建中表示,希望双方能够依赖共享资源打造一家专业化的通航医疗企业。双方想要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在航空与医疗的专业性方面双管齐下,做足文章,稳扎稳打。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扩大通用航空在医疗救护等公益服务领域的应用,国都航空—经纬医疗在新形势下的合作值得期待。
北京国都公务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先锋金融集团航空板块,是一家从事商务包机、飞机托管、航务支持及地面保障等业务的专业公务航空运营商。
深圳市经纬医疗援助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跨区域的专业医疗转送机构,总部为深圳,服务全球。
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护预案 篇4
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护预案
为保障地震发生后我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院服务区域内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 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时所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一、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服从大局、加强协作、主 动配合。
三、地震灾害前的医疗救护工作准备
(一)加强领导,建立高效、统一的组织指挥系统,成立地震灾害医疗救援领导小 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业务副院长
成 员: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工会、院办、总务科、院感办、药械科负责人
领导小组职责:
1、为医院提供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自救等工作的提出建议;
2、协调、指导全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自救等工作;
3、组织和协调全院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4、对灾区医疗救护卫生防疫防病工作进行紧急支援。
(二)建立健全与有关部门、单位间的通讯网络系统,加强应急值班。确保信息传
递的高效、灵敏、畅通。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巡查,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消除隐患。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要配备必须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
设备和必备的生活物资,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四、地震灾害造成的主要伤害:
(一)人员大量死亡。
(二)易造成各种复合伤害
1、机械性损伤。建筑物倒塌、室内家具、设备等直接砸、压、埋的机械性损伤为地
震伤的主要原因。地震伤中近1/2为多部位复合伤,如骨折、软组织损伤、挤压综合症 等。骨折伤中约有25%为脊柱骨折,其中的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的脊柱伤
可由于搬运、运输不当产生或使症状加重。
2、挤压伤和挤压综合症。这是地震中常见的损伤,特别是在城市伤员中居多。当人
体受挤压的肌肉因缺血坏死,坏死组织释放大量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可发生休克和急性 肾功能衰竭。
3、休克与地震伤感染。.地震现场环境严重污染,抢救伤员设施差,伤员伤口极易被
各种致病菌感染。平时少见的破伤风杆菌和气性坏疽菌等厌氧菌对创口的威胁最大,病 死率很高。
4、完全性饥饿。被埋困与废墟中的人员,由于饮食来源完全断绝,加之长时间的消
耗,体内储存物质枯竭,成为完全性饥饿状态,以至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血压 降低而濒临死亡。
5、烧伤。地震可使电器、炉火、煤气或其他易燃品发生事故而酿成火灾,随着我国
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镇数量增加,烧伤作为次生灾害愈益严重。化工企业、仓库、某 些研究单位在地震时,可因设备损毁使毒剂大量外泄甚至爆炸,造成化学性中毒和化学 性烧伤。
五、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应急反应:
(一)地震的应急程序
l、地震来临,听从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热源,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2、发生强烈地震时,需将患者撤离病房,疏散至广场空地或院内紧急避难场所。撤
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维护秩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
3、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患者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 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4、维持秩序,防止混乱发生。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二)组织领导: ..
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展开医疗
卫生救援工作,并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职能,统一指挥、调度卫生应急 的救援工作。
(三)自救:
地震发生时,震区人员应镇定沉着、.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包括:听见地声、发现地
光时立即避震;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安全处等。医务人员立即组织人员病员转移。{
(四)医疗救治
地震灾害的现场医疗救援应在现场地震灾害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医疗救援人员进入灾区后,在救灾部门救险人员支持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
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
1、检伤分类:面对大量伤员,必须对伤员的轻重缓急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
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
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害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 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
2、选有经验的医生、护士长、救援人员担任此工作,重点是分出危及生命需要紧急
处理的伤员,如需要采取CPR、抗休克和紧急手术的伤员;其次是安排清创术和其他手
术次序,随后是分出需要留治的轻伤员。必须全面考虑伤员损伤的程度和需要治疗的轻
重缓急,确定其主要伤害,分送到各有关救援部门处理。
3、早期救治原则。危重急症的早期处理: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是地震伤
员最多见得危及生命酌急症。早期处理原则是: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血块、粘痰和呕
吐物,解开伤员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通畅。舌后坠造成的阻塞,立即用口咽管通气,或将舌牵出固定。心跳、呼吸骤停、脑外伤昏迷或严重胸外伤造成呼吸困难及窒息的,要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4、对创伤性休克伤员,采取平卧位或头略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创伤、出血应
立即采取止血等处理。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明显失血者应立即输血)。
如内脏出血要剖腹探查止血;颅脑上伴有脑疝至休克,要对闹不创伤进行处理,并尽快
脱水降低颅内压。待血压平稳和全身状态好转时,优先后送。
5、完全性饥饿病人被困时间长,精神紧张,体力大量消耗、代谢紊乱、血压下降。可给与静脉输液、保温、吸氧和适当的热饮内服,在严密观察下后送。
6、出血是造成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现场早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加压、填塞或
上止血带等法止血。上止血带后要做出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如无敷料,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软质内衣、手绢将伤口扎紧。
7、伤口的创面要紧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以减少继发损伤和 止痛,并与搬运。
8、凡是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均应予以临时固定。凡开放性骨折,断骨外露者,决不能在现场随便整复或将断骨复位,以防止造成严重的感染。在现场只
需作局部包扎固定,然后运送。固定器材可以是制式,也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手杖、雨伞、木棍等。找不到固定物时,大腿骨折的固定,也可用健肢作固定,如左大腿骨折 时用右大腿做固定。’
9、对火灾造成的烧伤病人,在脱离险区除去着火衣服后,要立即对其采取防止休克 和感染的措施。1 0、对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
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防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用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病
人口渴者,可给予碱性饮料,及时运送。
11、搬动要点:对于地震伤员,凡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运应十分小心,防
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因
此种方法极易造成脊髓损伤而致终生截瘫。正确的做法是,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平板(或其他硬质担架)上,煞后固定运送。
2、转运: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伤员多,伤情复杂,就地医治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
难,急需通过不同运输手段,将伤员分散到外地进行转可治疗。因此,有必要成立转运
医疗救护措施 篇5
为确保2012年元宵节灯展在向海大道顺利举办,及时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2012年元宵节灯展各种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兴隆台区卫生局牵头负责,相关医疗机构分工合作,协同作战,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二、加大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加大对元宵灯会期间医疗救护应急的调度指挥,区卫生局创立元宵灯会医疗救护领导小组,由局长吴怀东任组长,加大对医疗救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随时与市卫生局保持密切联络,一旦需要能立即得到市医疗卫生救护力量的帮助与配合。
三、定点定位,立即处置。
在灯展现场装备七辆救护车,每辆救护车配备1名医生、2名护士及急救和外伤药品,一旦发生群伤或危重症患者时,能立即组织救护,在救护力量不足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请求支援。救护车值班时间为17:00至22:00。
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护车设在青瓦台指挥部; 金禾医院救护车设在七天连锁酒店前; 辽油二院救护车设在石油大街建行岗;
万众医院救护车设在向海大道与市府大街交汇处(机动); 协和医院救护车设在市政府世纪广场; 辽河油田妇婴医院救护车设在惠宾大街惠宾岗; 广济医院救护车设在燃放烟花区及向海大道与军民街交汇处。
四、准备后援,以防万一。
为了做好各项应急救治准备,我们按照就近的原则,把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辽河油田总医院作为医疗救护的救治医院,在医院设立医疗救护小组,建立应急绿色通道,准备医护人员,制定相关的医疗救护工作预案,一旦发生情况,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各项救护工作立即有效地开展
五、救护车疏散路线
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护车沿中心街至鹤翔路左拐至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
金禾医院救护车救护车沿兴三街至鹤舞路右拐,至兴隆台街右拐,至迎宾路,右拐至辽河油田总医院。
辽油二院救护车沿石油大街至迎宾路左拐至辽河油田总医院。
万众医院救护车沿鹤翔路至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辽河油田妇婴医院救护车沿惠宾大街至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济医院救护车沿军民街至鹤舞路右拐,至惠宾大街,至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
协和医院救护车沿鹤鸣路至市府大街右拐,至鹤翔路,至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
兴隆台区卫生局
医疗救护措施 篇6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峰峰分中心主任峰峰集团总医院院长
吴志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道,大家好!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峰峰分中心是于2006年8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在总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峰峰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在各兄弟医院的帮助下峰峰分中心已初步建成了覆盖河北省南部的局域性矿山医疗救护网络,现将我分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分中心成立以来的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向大家做总结汇报。
一.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峰峰分中心的基本情况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峰峰分中心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集团总医院。
峰峰集团总医院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骨、外科和神经外科医疗技术处于河北省先进水平。医院现开设床位963张(包括邯郸分院),近年床位使用率平均120%以上,计划近期床位扩增致1200张以上。现有职工1032人,其中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108人、中级职称328人。
医院目前拥有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有: 美国GE公司永磁型磁共振(MRI)、西门子全身螺旋CT、全自动化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仪、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岛津800Ma X光机、800Ma摇控胃肠机、非利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碎石机、电子胃镜、膝关节镜、椎间盘镜、胸腹腔镜、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血液透析机等。2003年投入使用了CR计算机X射线成像系统,实现了影像资料微机化管理,使图像更清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今年还要引进64排CT和大场强的磁共振。
医院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发展专科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1965年成功开展了河北省第一例断肢再植术,外伤性肩胛带离断再植术、全头皮完全撕脱伤再植术、趾屈肌肌瓣移植治疗软组织缺损、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软组织损伤等显微外科手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1999年率先在河北省开展了齿状突切除术,近年来开展了脑干肿瘤切除术、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跨进省内先进行列。泌尿外科在本地率先开展了同种异体肾移植,近年又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肾切除术。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妇科和普外科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这些科室腔镜手术占总手术的近80%。心胸外科近年在本地率先开展了心脏手术。
医院十分注重临床科研和自主创新,近5年来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8篇,完成科研课题56项,31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中国医学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6项、省煤炭厅10项、邯郸市14项。发表在中华创伤杂志上的《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高凝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发表于中国脊髓脊柱杂志的《脊髓损伤后的高凝状态》、发表在河北医药的《地噻米松对脑挫裂伤病人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等科研论文经权威机构检索证实国内外无相同研究的报道。
医院建立健全了比较完备的医疗卫生救护体系和各类抢救预案,救治了大量的煤矿创伤、烧伤、交通事故和地震灾害伤员,积累了丰富的创伤医疗救护经验。目前医院创伤医疗救护水平,特别是矿山创伤医疗救护水平处于省内先进行列。近3年来完成煤矿创伤救治306例,其中43例为危重伤员,抢救成功率100%,无1例死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主要做好了下述几方面的工作:
1.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伤抢救工作
医院每月召开一次工伤抢救工作调度会议,对工伤抢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协调。每年年底还要召开工伤抢救工作会议,会上总结全年的工伤抢救工作成绩和不足、表彰成绩突出人员、强调工伤抢救工作的意义、部署下一年的工伤抢救工作。工伤抢救工作对于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也是每年新分到医院工作员工的岗前培训主要内容之一。因而全院上下从院长到普通员工都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伤抢救工作。
2.建立健全完备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和抢救预案
峰峰集团总医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这个体系包括:1)由院长和医院工伤抢救委员会组成的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工伤抢救工作。2)顺畅的通讯、运输系统。医院为院级领导、各科室主任、相关行政管理人员配备了手机,并要求24小时开机,一旦发生工伤事故,能够迅速招集相关人员投入抢救工作。我院配备的救护车均为南京依维克或越野车,在矿山路况差的条件下也能够较为快速地转运伤员。3)由临床、医技科室组成的医疗救护系统,负责伤员具体的救护工作。4)保障有力的后勤系统,负责各种线路、管道的通畅和水、电的正常供给。近年来,我院不断制订和完善了不同规模的工伤抢救预案。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严格按预案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这样既能够提高抢救的工作效率又能减少可能发生的差错。
3.重视现场抢救
现场抢救是保证危重伤员存活的关键环节。我院规定:发生工伤事故时相关科室必须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检查发现伤员有创伤性休克、肝破裂、脾破裂、急性颅内压增高出现病理性呼吸等情况时,迅速通知ICU、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救治,包括手术治疗。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保障了伤员转运的安全、并为进入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医院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工伤救治工作中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使医院创伤救治技术始终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医院图书馆订有国内各专业的主要杂志和十几种国外杂志,医院网站设有医学文献检索平台,医务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检索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在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的同时,医院也十分注重科研和创新。2006年10月医院成立了中华创伤学会中国煤矿创伤学会峰峰创伤研究所,针对矿山创伤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提高矿山创伤的救治水平。
5.加强ICU建设
医院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ICU又是医院救治危重伤员的最后一道防线,因而ICU在工伤救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院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ICU,是河北省最早的ICU之一,近年投资近千万圆对ICU进行了病房改造、设备更新和规模扩大。
峰峰分中心是以峰峰集团总医院为龙头,邢台矿务局总医院、邯郸矿务局总医院和井陉矿务局总医院加盟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服务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邯郸等河北省南部广大地区,体系内床位总数达3000张,副高以上医疗技术人员268人。峰峰分中心在上述基本组织框架下还吸纳了上述各总医院所属矿务局的矿级医院和部分地方医院加入到体系中,并要求各矿级医院在井口设立救护站。从而形成了由井口救护站、矿级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峰峰分中心组成的四级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体系内部逐步完善和制定了统一的工作规则和章程,以及各级医疗救护单位的应急急救预案,并通过各矿务局调度中心建立了体系内的通讯系统。总之,经过近2年的建设峰峰分中心已经形成了组织结构完善、工作规则严密、通讯系统畅通,覆盖整个河北省南部的局域性矿山医疗救护网络。
二.峰峰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完成的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
峰峰分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并初步显现出了分中心在矿山医疗救护工作中的优势和成效。自峰峰分中心成立以来近2年的时间里参
与、协调、指挥发生在区域内的矿山医疗救护工作156起,被救人数319人,其中重伤88人,危重伤员抢救成功率98.9%。在2006年10月16日发生的地方小煤窑一次死亡13人、伤15人的特大矿难中,峰峰集团总医院承担了15名伤员的医疗救护工作,15名被救治的伤员全部存活。峰峰分中心为降低这次矿难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表扬和当地群众的称赞。
为了探讨分中心的成立对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推动作用,我们对峰峰分中心成立前后近2年时间里的矿山医疗救护工作主要指标进行了总结对比,见表1。
表1 峰峰分中心成立前后近2年时间里矿山医疗救护工作主要指标
分组
中心成立后
中心成立前 救治例数 319 432 治愈例数(%)273(85.6)339(78.5)死亡例数(%)1(0.3)6(1.4)致残例数(%)45(14.1)87(20.1)平均住院天数 44.3±14.3 59.6±26.8 注:1.治愈指出院时无功能障碍,能够从事原工作
2.死亡指伤后1个月内死亡
3.致残指出院时有不可逆的器官损伤或/和功能障碍
分中心成立后治愈率提高了7.1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了1.1个百分点,致残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15.3天。这些数据表明分中心的成立确实提高了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以下我们就医疗救护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
三 峰峰分中心成立后医疗救护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原因分析
1.峰峰分中心的成立促成了局域性矿山医疗救护网络
我分中心在以成立之初的峰峰集团总医院为龙头,邢台矿务局总医院、邯郸矿务局总医院和井陉矿务局总医院加盟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的基础上,吸纳上述各总医院所属矿务局的矿级医院和部分地方医院加入到体系中,并要求各矿级医院在井口设立救护站。进而形成了由井口救护站、矿级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峰峰分中心组成的四级矿山医疗救护体系。经过近2年的不解努力,体系内部逐步完善和制定了统一的工作规则和章程,并通过各矿务局调度中心建立了体系内的通讯系统,从而形成了覆盖河北省南部的局域性矿山医疗救护网络。
矿山医疗救护网络的形成使网络内任何一个节点上发生的工伤事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所谓及时是指发生工伤事故时井口救护站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抢救。所谓有效是指伤员在得到及时的现场抢救后通过医疗救护网络转到上一级医疗救护单位,得到进一步高水平的治疗。我国的矿山大多分布在山区、农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而医疗救护水平较高的医院又都建立在大城市,因而发生在矿山的工伤事故往往有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之虞。矿山医疗救护网络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网络内发生的工伤事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而有理由认为矿山医疗救护网络的形成是医疗救护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2.峰峰分中心的成立提高了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
峰峰分中心成立之前各医疗救护单位处理矿山工伤事故时都是各自为战,遇到困难时要通过烦琐的渠道才能得到兄弟单位或上级医疗单位的帮助,工作效率低下,这自然影响了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质量。另外,各医疗救护单位医疗救护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影响了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质量。
峰峰分中心成立后将区域内各级医疗救护单位都纳入到中心的医疗救护体系中,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加强各医疗救护单位的沟通和协作,使体系内的各医疗救护单位做到了招之即来、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通过体系内便捷的会诊使每一个伤员都能得到最高水平的治疗。这些无疑对医疗救护工
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3.峰峰分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峰峰分中心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峰峰分中心工作章程》和《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峰峰分中心矿山安全应急急救预案》,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两个文件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还指导体系内不同级别的医疗救护单位制定了各自的矿山安全应急急救预案,并制定和完善了体系内统一的工作规则和章程,使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寻。制定了这些预案、规则和章程之后,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在有章可寻的基础上使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管理工作更加严谨、规范。从而提高了区域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管理水平,保障了医疗救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峰峰分中心的成立提高了体系内各医疗救护单位的技术水平
中心成立后近2年的时间里举办了4期矿山医疗救护培训班,参加人员包括体系内各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医疗救护技术人员。培训内容有体系内部制定的工作规则、章程、预案和矿山工伤事故的现场、途中、院内医疗救护技术。中心成立后还举行了2次矿山医疗救护模拟演练。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模拟演练提高了体系内矿山医疗救护相关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救护单位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带动了现场和途中医疗救护水平的提高。在强化矿山医疗救护基础培训的同时,我们还邀请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大医院的专家来峰峰分中心讲学、授课,更新了创伤救护理念和知识。
峰峰集团总医院作为体系内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和龙头单位,在提高体系内矿山医疗救护技术水平的工作中负有更大的责任。2年来峰峰分中心充分利用峰峰集团总医较为完备的医疗、科研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针对矿山医疗救护的某些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2年来峰峰集团总医共完成与创伤有关的科研课题14项,其中10项通过了河北省、邯郸市或峰峰集团等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鉴定。有些科研成果如:《减压术对脑外伤病人颅内压和脑血流的影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临床应用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手术中的应对措施》等对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峰峰集团总医在自身进行科研攻关的同时,也注重引进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2年来共引进和开展了与创伤有关的新技术、新项目12项,其中《高渗盐水治疗颅内压增高》、《齿状突切除治疗齿状突骨折脱位》、《前路椎体切除治疗颈椎外伤》等项目的应用对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5.峰峰分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医疗、抢救设备的更新和完善
针对体系内各矿级医院、特别是井口救护站设备老、旧、缺、残严重影响现场医疗救护质量的现状,我分中心积极与各所属医院的主管部门沟通,督促各所属医院更新、完善抢救设备。截止到目前95%的矿级医院和90%的井口救护站完成了必要抢救设备的更新和完善,这些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提高了现场医疗救护的质量和成功率。
为了保证国内外新技术、新项目在我分中心的应用,提高服务范围内创伤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近2年来峰峰集团总医也对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引进。去年峰峰集团总医投资600多万圆引进了最新型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投资900多万圆对ICU进行了扩建和设备更新,今年投资2000多万圆引进了64排CT、更新了高场强的MR。这些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峰峰集团总医院乃至整个峰峰分中心的诊治水平,为峰峰分中心更好的开展矿山医疗救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四 峰峰分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层医疗救护单位人员素质较差、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上边我们提到:我国的矿山大多分布在山区、农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基层医疗救护单位又多位于矿内,很难留住高档的医疗技术和管理人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
一方面要呼吁基层医疗救护单位所属上级部门积极引进高档次的医疗技术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现有医疗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技术指导。
2.医疗设备相对落后
峰峰分中心体系内的医疗救护单位多为企业医院,不享受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各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的资金没有固定的预算,而是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波动,因而各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于同级别的地方医院。对此我们呼吁企业增加对医院的投入,也建议总局中心的领导重视各分中心医疗设备落后的问题,争取国家对矿山医疗救护网络建设的支持。
3.资金不足
人员培训,邀请大医院专家讲学、授课,开展矿山医疗救护的科研攻关,维持分中心的日常运转都需要花钱,尤其是开展科研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峰峰分中心上述活动所需资金主要靠峰峰集团总医院的支持,但以一家医院支撑整个分中心的运转显然是力所不能及的。目前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分中心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峰峰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总局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按照总局中心的要求把峰峰分中心建设成为一流的矿山医疗救护中心!
医疗救护措施 篇7
关键词:矿山医疗救护,情景分析,关键事件
我国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制约了工作的发展。同时, 各相关方对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认识又有一个过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创新与守旧的冲突, 当前迫切需要对矿山医疗救护工作运作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以便明确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发现关键影响因素, 运用科学方法, 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
本研究在较为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情景分析方法, 首先识别影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发展的关键事件, 并进行相应情景的构建, 为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提供依据。
1情景分析方法简介
情景分析法[1,2,3] (Scenario Analysis) 是由美国学者Pierr Wark于1972年提出的, 是一种适用于对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系统技术。它在假定关键影响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基础上, 构造出多重情景, 提出多种未来的可能结果, 以使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在传统的定量预测方法中广泛应用的数量经济模型, 大多是运用趋势外推的思想, 即在经济事件外部环境不变或发生很少变化的前提下, 找出经济事件或经济系统过去及现在的演变规律, 然后将其规律延伸到未来。但这类方法的缺点是忽视了环境因素变化对经济事件的影响, 当经济事件未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这类方法将不再适用。情景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测方法, 它是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事件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对环境的研究, 识别出影响经济事件发展的外部因素, 然后详尽分析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经济事件的未来可能状态及各种状态出现的条件、途径, 并提出适应各种状态的对策。通过情景分析, 可及时预见经济事件未来发展中的瓶颈及问题, 以利于决策者预先采取防范性措施减弱或消除其影响;对未来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影响做出迅速而且灵活的反应;了解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经济事件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情景分析一般先对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 然后识别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事件, 再对这些关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 最后根据不同事件发生的情况描述未来的发展状态。一般最常见的情景构建分为三种:无突变情景、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
2我国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背景
我国于2002年组织成立了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 主管煤矿矿难的医疗救护工作, 下设42个省级分中心。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设在煤炭总医院, 和煤炭总医院实施“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 主要职能是在国家安监总局领导下, 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煤矿矿难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 由各省属地医疗技术水平、规模、设施达标的煤矿医疗机构为分中心所在地, 联合周边矿山医疗机构组成, 接受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的领导, 负责具体组织省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根据我国矿山企业的编制情况, 各矿务局基本上都设有总医院或中心医院, 承担矿务局内矿难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 并接受省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的领导和指挥。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矿务局总医院这种直线型的模式成为我国矿山医疗救护的主要组织架构。矿务局总医院——矿医院——井口保健站成为基层矿山医疗救护的主要组织架构[4]。
3影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发展的关键问题
(1)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管理体制的建立
关键事件之一: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均为矿业集团医院或矿医院, 当初希望国家安监总局加挂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分中心牌子的原动力, 大多也是源自某种利益诉求, 而在现实运作过程中, 这种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或很少得到满足, 再加上虚拟团队的行政执行力严重缺失, 以致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发展极不平衡。在目前的机构设置情况下, 难有行政执行力的瓶颈突破。将矿山医疗救护队伍的绩效纳入对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可能是解决该问题的次优方案。
以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为主体的基层矿山医疗救护网络已成为矿难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应建立针对于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管理体系, 明确分工, 承担对区域内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进行规划、监管、指导, 发布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有关信息, 使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规范化发展。
(2)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与运转
关键事件之二: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影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此导致了省级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在经费保障、医疗救护车辆配备不足、医疗救护功能无法进一步拓宽、医疗救护工作难以真正落实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影响了矿山医疗救护队伍的声誉, 影响了在矿难发生时的对医疗救护队伍的利用, 因此建立对煤矿矿山医疗救护队伍的经费保障机制是影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深入发展的又一关键要素。
(3) 政策的稳定性与落实程度
关键事件之三:在外部环境的评价中, 相关部门领导均认为目前有关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发展的政策比较明确, 但是很难真正落实到基层, 制定的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 政策就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对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支持力度无形中也就削弱了很多, 因此政策的稳定性与落实也是影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发展的重要因素。
(4)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事件之四:本次研究发现:从上至下的以急救技术和法律、管理层面为内容的全面培训的机制、培训的内部和外部评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非常重视对省级分中心的急救技术的培训, 但欠缺法律、管理层面培训;省级分中心对下级分中心的现场急救人员进行了初步培训, 除少数几个省级分中心外, 大部分培训的力度不够、效果不佳。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时间短、缺乏实践、重点不突出、形式化气氛太浓等诸多方面, 未形成真正的完整的培训体系, 培训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和发挥作用。
急救技术问题是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要素问题。同时, 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的管理者对矿山医疗救护理念的认识还不足, 存在许多误区, 人员的观念变化不大, 也是制约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形式进一步丰富化的因素。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均与深入发展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以上方面均与当前人员培训体系与评估体系不完善、培训效果不佳有很大关系。多层次、系统性、毕业后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的建立, 不但可以为煤矿矿山医疗救护机构提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而且可以转变人员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 从而解决人才方面的问题。
(5)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与运转
关键事件之五:加强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提高矿山医疗救护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条件, 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转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而且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 将会成为煤矿矿山医疗救援各系统之间整合起来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 从而提高整个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运转系统的整体效能, 协助解决矿难救援与医疗救护分离的问题。
(6) 省级分中心及所属分中心内部运作机制建立与有效运转
关键事件之六:调查发现: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制定矿山医疗救护预案的比例为92.31%;制定相关技术方案的比例达到84.62%;进行演练的比例达76.92%;说明矿山医疗救护工作运作机制尚不完善。调查还发现:矿山医疗救护的资源配置尚不合理, 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固定资产及运转费用等方面, 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不足现象。工作和人员配置不佳, 日常工作不以矿山医疗救护工作为主, 仅能按上级矿山医疗救护部门的要求, 完成或部分完成矿山医疗救护工作, 主要原因是各级分中心内部机制运转不畅所致。建立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有效运作机制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7) 有效的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管理激励机制
关键事件之七: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存在等、靠、要思想, 均与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有关。
(8) 多部门支持机制的建立与运作
关键事件之八:调查发现:与救援队伍能够实行联动的只占矿山医疗救护队伍的38.46%。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深入发展, 离不开多部门的支持, 目前尤其是煤矿矿山救援队伍的支持。多部门支持机制的建立与运作, 有助于将矿山医疗救护的建设融于整个矿难救援工作的发展之中。
4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发展情景的构建
4.1悲观情景
在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发展过程中, 关键性问题均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如执行力不强、医疗救护质量不高、运作资金缺乏等。由此导致各相关方认可程度低、利用率低、机构工作效率低、人员士气低等问题的产生, 进一步导致相关部门的支持程度降低, 高素质人才难以充实到煤矿矿山医疗救护部门等问题的产生, 结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矿山医疗救护发展停滞不前, 矿山医疗救护模式尚未成熟则由于无法正常运作而被其它方式所取代。当然这种情景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4.2无突变情景
在这种情景下, 各种事件顺其自然, 在发展的过程中, 部分关键问题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如煤矿矿山医疗救护队伍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训, 人员的素质得到逐步提高, 相关部门可能将继续支持矿山医疗救护部门的发展;内部的运作机制在发展中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此基础上,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部分关键事件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如政策的落实程度、针对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管理体制的变革、多部门协调与支持机制的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等关键事件近期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不大, 因此在这种情景下,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发展缓慢, 这种情景有可能发生。
4.3乐观情景
影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形成有活力、高效运作、提供高质量、综合性、连续性矿山医疗救护。矿山医疗救护培训体系规范化, 态度和理念层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员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技术水平和矿山医疗救护质量明显提高;提供矿山医疗救护工作中的内容、形式已明确界定, 经费得到落实;适合不同需要的矿山医疗救护运作模式已经建立,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健全, 形成对矿山医疗救护的规范化管理, 多层次、多形式的矿山医疗救护网络已经健全, 此阶段矿山医疗救护机构以内涵发展为主, 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三种情景中, 以无突变情景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关键事件得到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乐观情景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致力于这种情景的实现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要实现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发展的这种乐观情景, 就要解决这些影响或制约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发展的这些事件, 在实现管理体制突破, 经费保障与合理使用的突破, 矿山医疗救护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突破与协调机制的突破, 人员素质瓶颈突破等的基础上, 争取早日实现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乐观情景。
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情景分析, 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对影响矿山医疗救护工作的因素进行把握, 为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Robert Bood, Theo Postma.Strategic learning with sce-nario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7, 15 (6) :633~647
[2]KEENS VAN DER HEIJDEN.Scenarios and Forecas-ting:two perspectiv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0, 65:31~36
[3]MILLER K D, WALLER H G.Scenarios, Real Options and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J].Long Range Plan-ning, 2003, 36 (1) :93~107
【医疗救护措施】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