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人教版 六年级)

2024-09-08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 六年级)(精选7篇)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 六年级) 篇1

学会感恩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

仔细想来,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面对挫折与失败,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 面对上天给予的种种恩赐与考验,怜爱与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事实,却可以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它。

感恩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它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对生活感恩,其实就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好像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其实有 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事实上,一个人往往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将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及满足。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我们应该感恩于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绚烂多姿;我们应该感恩于洒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缕阳光,感恩于路人投来的每一个微笑或是一注眼神,感谢这一切的存在让我体验到了真实的美好;我们还应该感恩生活带来的挫折与磨难,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练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学会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让我们的生命之路行进得更扎实,更稳固。我们更应该感恩于我们的父母和亲朋好友。生活中我们常常对我们最亲近的人的大恩大惠不以为然,觉得父母照顾我们,朋友关心帮助我们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感谢父母带给我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顾;感谢朋友带给我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一声声的关心和鼓励,感谢生活让我们得以享受这样的温馨。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感恩吧!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我们常怀感恩之心,自然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我们的校园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文明,友善与和谐。学会了感恩,我们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学会了感恩,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我爱我的校园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六三班全体同学做这次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美丽、和谐。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常常伴随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于形容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语单词,快乐地吟唱诗词美文。在优美的环境里,校园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明快,而我的记忆力更是出奇的好。那种收获知识时的喜悦,更成为一种激励我进取的力量。被阳光照得闪亮的窗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多么像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奏出了我们跨世纪一代的心声。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成为我们小学每一个学生的追求。

我们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七月骄阳似火,世间万物充满生机,就连天空都升腾着希望。这对我们的小学来说,更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收获季节。纵观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哪里没有小学的人在贡献,哪里没有小学的毕业生?

我爱我的校园,我爱那宽敞的教室,广阔的操场,碧绿的草坪,我更爱母亲般的老师和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们。在这个校园里撒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脚步,奠定了我们成长的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希望之光已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让我们刻苦勤奋,开拓进取,把在小学的成长岁月变成我们生生世世永难忘怀的记忆!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 六年级) 篇2

编者为什么会做此解释呢?我想可能是和下句联系起来后做出的判断。且看下句:“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半夜”“鸣蝉”是三个名词性词组, 那么据此可以推断“明月”“别枝”“惊鹊”也是三个名词性词组。这样上下句在词性上构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满足了词在形式上的美。但是, 如果我们把“别枝”做“另一个树枝”讲, 那么, 首句该如何在意境上去理解呢?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起了“另一个树枝”上的鹊儿。我们不仅要问, 既然有“另一个树枝”, 那么我们视线的端点肯定是“这一枝”, 那么“这一枝”在哪里呢?“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呢?“这一枝”上发生的事情对词的意境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这一个”, 何来“另一个”呢?不交代“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 只说“另一个树枝”发生了什么, 没有对比何成完整的意境链条呢?所以, 我认为课本上的解释是不确切的。编者其实犯了因词害义的老毛病。

笔者以为“别”字当“别离“之意比较恰当。“别枝”应该做“飞离树枝”讲。这个首句的意境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飞了在树枝上栖息的鹊儿, 飞离的鹊儿窸窣飞动的声音又反衬了夜晚的寂静。我们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是不是更合现实、也更顺畅呢?我们这样理解是不是更合乎辛弃疾的创作本意呢?我想, 像他这样的词作大家不会犯这样因词害义的低级错误吧?他要是没有犯, 我们后来者就不要替他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 (下) 第四单元第二十四课选取了《山海经》的名篇《夸父逐日》, 原文如下: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全文不带标点三十七个字, 但叙事完整, 交代清楚, 短小精悍, 撼人心魄。我以为鲁教版对其中“邓林”的解释有待商榷。原注释是这样的:“【邓林】地名, 在现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毕沅考证, ‘邓’‘桃’古音同, 邓林即为桃林。”我们看了这个注释, 很清楚编者是倾向于前者了, 不然不会把它放在主注释的位置上。但是这个注释能解释通文意吗?我们来看文章, 夸父和太阳赛跑, 肯定是从东向西跑, 太阳落山, 夸父才到黄河、渭河交界处, 二水不够夸父喝, 向北找更大的水域, 按课本上说是雁门山北, 从地理位置说应该是山西北部甚或内蒙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 夸父应该是从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向北进发, 没有找到大泽半道渴死了, 那夸父渴死的位置应该大概是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到内蒙之间。按照夸父的精神逻辑, 生命不息, 逐日不止。夸父肯定是在临死的最后时刻才丢弃了自己追赶太阳的主要帮手———拐杖。可是他的拐杖怎么会遗弃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呢?这在方向上是南辕北辙, 在地域上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夸父逐日》虽然是神话故事, 但是神话故事也要符合基本的生活的逻辑啊。由此, 我认为, 鲁教版的这个注释完全可以删除, 直接用“桃林”一说更为恰当。“地名”说欠妥, 但放在了前边;“桃林”说恰当, 却放在了后边, 让学生莫衷一是, 造成学习上的负担和混乱。实在没有必要。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第一单元

课文内容:桂林山水、林海、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

二、通过领悟祖国风景名胜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方法和情感细腻的造句技巧。

四、背诵相关章节。教学方法:

范读,自读,情感体验。教学时数:12课时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桂林山水》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1、2、3、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1、2、3、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2、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5、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4、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例:1、2、3、4、找近反义词;

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林 海

教学目标:

一、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

二、二学习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音乐、幻灯片。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2、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我们先听一遍这篇课文的范读。

二、学习课文1-5段。

1、出示问题,讨论:

(1)找出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海?标出课文哪几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切感受?

(2)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的,找出各自的特点。

2、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阅读。

(1)喜欢“岭”这一部分的同学来说理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2)喜欢“林”的同学来谈谈体会。a.可以用课文中哪个字来形容?b.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称作“林海”。它到底哪个地方像海呢?

(3)小结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这个方法默读第五自然段。

(4)大兴安岭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赞美大兴安岭的?背诵相关句子。

(5)写花的部分为什么还要写小红豆?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林海的的特点,分“岭”“林”“花”三个方面说,、。

二、背诵最喜爱的段落或句子。

三、按课文填写。(投影)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2.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________。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________。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________,树干是________。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________,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1题。

2.继续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1.听写字、词。

秦岭 银裙 空隙 缺乏

广厦 伐木 良材 高不可攀

盛气凌人 综合利用 兴国安邦

2.检查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读第3段。

2.“综合利用”是什么意思?

3.“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4.齐读第3段。

三、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四、归纳中心思想。

(赞美了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想一想,它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板书设计:

林海 岭

温柔 像海 可爱 喜爱(兴国安邦)

教学后记: 本文结构清晰,写景部分脉络分明,抒情部分有层次感,是学生写景的范文。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1)解题。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第二课时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1.初读指导。(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逐句试讲。(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诗的意思。2.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两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石灰吟》。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1)解题。板书题目。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2)教师范读。(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3.背诵三首古诗。4.默写。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板书设计:

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借物抒情

积累与运用

(一)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阅读练习。

三、看图作文。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歌,背诵。1、2、3、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望洞庭》。1、2、3、4、5、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学生齐读。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1、2、3、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1、2、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宝

3、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办法保护银杉吗?

4、第三课时

一、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图意。

1、2、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3、4、5、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第二单元

课文内容:开国大典、狱中联欢、荔枝、梅花魂、积累与运用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细细体会文章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三、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学方法:

情绪化朗读,活动课形式,搜集资料。教学时数: 15课时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学生适当加快阅读的速度。

三、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课文要求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阅读,掌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并能够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分段,会列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课文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1)正确读出下列生字。

檐 汇 擎 泽 钮 瞻(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五、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3.列出段落提纲。

六、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段课文。1.指名读第1段课文。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4.齐读课文第1段。5.归纳。

二、学习课文第2段。1.指名读第2段课文。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3.齐读第2段课文。4.归纳: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2.然后指名背诵。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5段。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概况(天安门 人多 激动)宣读公告(庄严 雄伟 欢呼)阅兵仪式(掌声如雷 嗓子喊哑)擎灯游行(两股红流 充满光明)狱中联欢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1.写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读课文第3段。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5.教师小结。

四、作业。1.读课文。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荔枝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能讲讲有关北大荒的一些故事吗?

哪些语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梅花魂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利用录像,引入新课。

1.大家边看录像,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梅花为君子,人们为什么深深地喜爱这种花呢?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莲花并称“四君子”。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脾 罕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3.让学生读拼音节。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2)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3)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起来。(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里梅花仅仅指画上的墨梅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真挚来。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第三课时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深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讨论: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2)“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3)“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4)“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5)老师小结。

(6)带着感情齐读这一段落。指名读。(7)品读重点句。

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深入理解重点句。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感情来。

二、回到开头,引出结尾,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1.思考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2.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前后互相照应,全文结构严谨,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齐读开头、结尾自然段。

三、作业:找有关梅花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梅花魂 想起外祖父 读诗:外祖父哭了 画脏:外祖父怒了 回国:外祖父哭了 想起外祖父(眷恋祖国)

教学后记: 借物喻人的文章的教学最好是把所借之物当作一个人的名字来体会,学生就容易从中有所感悟。

读写例话

教学目标:

一、学会学习文章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体会《七子之歌――台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文章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

二、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2、3、学生默读,适当圈画。

讨论: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设身处地;感情朗读。复习前面学过的课文,用以上一种方法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七子之歌――台湾》。1、2、3、4、介绍时代背景,将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谈谈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短文,讨论生字词,提出疑难。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将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讨论:体会到什么?(台湾人民的悲惨生活,渴望解放的强烈愿望,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5、齐读。表演读。

四、歌唱《七子之歌――澳门》。

对联聚会(活动课)

活动目的:

1、2、激发学生热爱对联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方式:

1、2、学生以六人为一组,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担任主持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宣布比赛规则。分组答题,每答对一题10分。

三、必答题

1、指出对联出自何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花香鸟语无边乐,水色山光取次回。

2、指出对联的作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3、指出对联的行业。

云锦托出一轮月,时装拥来万朵花。珠玉光辉玻璃世界,天中浩月太空明星。

4、填写对联中缺少的字(动物的名称)(数字)。

扬鞭策_马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江水腾_影,春晖照华年。

四、抢答题

1、选择题:

“苦心培桃李香满天下,无私育英才功在中华。”适用于 A、国庆节 B、教师节 C、劳动节 D、儿童节

2、填空题:

历史上“堪称第一”的长联共__字,最短的对联共_字。

五、现场斗智1、2、组内商量,合作一联。以活动课为内容。交流。

六、累计积分,表彰优秀。

话题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二、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三、练习快速作文。教学重点: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引入。

1、2、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二、出示话题:爱心。讨论:

1、2、什么是爱心?

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对朋友的爱,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对动物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弱者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同学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三、学生构思。5分钟

四、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情况,教师点拨。

五、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后写草稿(40分钟完成)。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学生继续草稿,同桌修改。

第三课时 学生宣读作文,教师点评。重点是:情感的真实,内容的详尽,语言的优美。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 单元测验两课时。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第三单元

课文内容: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

一、了解科技新成就,揭示宇宙奥秘,增长见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三、练习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收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四、养成和同学合作的习惯,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合作学习教学时数: 11课时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1、2、3、4、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1)2)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1、2、3、4、5、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3、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2、这一段讲了什么?

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电脑)↘

多媒体电脑

(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初只有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专业用语。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知识。(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范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了解文章。

三、检查预习。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2.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3.订正。

五、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学生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2、出示投影片,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3、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4、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什么是有限的?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投影片,填空。

2、通过读书和填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3、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出示小黑板,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三、讲读第三段。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不能移民)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讲读第四段。

1、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2、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七、解决课后练习第3题。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而又渺小 无节制 消失 滥用

灾难 精心保护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一、认识四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什么。

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讨论学习。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讨论: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1)2)

4、1)2)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结论。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的?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人们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我们该怎样知道答案?

四、课外实践活动。“宇宙的奥秘”资料展。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 生命条件 探索火星 解决奥秘

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目标:

四、背诵课外选句。

五、阅读练习。

六、想象作文。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回忆诗歌,背诵。

4、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5、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6、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五、欣赏、背诵《望洞庭》。

6、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7、学生齐读。

8、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9、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10、检查。

六、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三、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4、5、6、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四、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5、6、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4)宝

7、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办法保护银杉吗?

8、第三课时

七、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八、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九、分析图意。

6、7、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8、9、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10、想后:结果会怎样?

十、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十一、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第四单元

课文内容:长征、争画、一夜的工作、我的战友邱少云、积累与运用四。教学目标:

一、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感悟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学习时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我们要走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初步浏览了本单元的课文,谁来说说,这几篇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亲情,走进爱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感受着父母给予我们默默无闻的爱,这是我们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金翅雀的相关资料,谁来说说关于金翅雀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二、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4.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亲、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结合中心话题,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描写人物心情的语句

如在描写父亲为孩子的安全担忧的时候,文章运用了“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随着儿子爬树危险性的不断升级,文章又运用了“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接下来,担忧的情绪更加严重,“听到这里,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树枝”。

而孩子“仍在饶有兴趣地说着”,说这件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对照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变化,看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于文章中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

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

四、回顾全文,联系生活谈感受。

回顾整篇文章,说说你读完此文后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五、课堂词句积累。

教师出示课后词语,让学生观察,这类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忐忑不安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心平气和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积累在书上。

六、拓展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1、概括能力的培养(归纳各段内容)

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1、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

2、提问: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常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篇尾、段首,一段之中出现在段尾的机会也比较多。那么大家看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

第1段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3、提问:分析第2、3、4段,请大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2段中心句在句尾“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3段中心句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4段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4、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为了证明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歌德所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文章的第4段举的是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问题这样一个例子。

5、概括能力训练:请大家概括一下3---8自然段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3段: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包括皇帝。第4段:皇帝手下的大臣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5段:我辈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不完满的。第6段: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难得过几天好日子,他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7段:生活在新社会中也有不完满的地方。第8段:“不完满才是人生”是一个“平民的真理”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归纳并整理全班讨论

作业: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 六年级) 篇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 将悟读、演读、诵读相穿插, 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 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 活化各项训练, 增强感悟效果,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课后“用钢笔描红”及练习的“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 练好写字基本功;学会利用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 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相关段落, 不断提高默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剧本, 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 感悟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顾全大局,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懂得爱人就是爱己;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 懂得报答, 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 结构完整, 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 表现人物品质;弄清采访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采访。

要点提示

本单元可安排13课时, 课时安排及要点提示如下:

1.《负荆请罪》3课时。要点提示:学会阅读剧本, 在品味人物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是教学重难点。

2.《船长》3课时。要点提示:感悟船长品质, 透过外表体会内心是教学重难点。

3.《爱之链》2课时。要点提示:紧扣“链”字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学习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是教学重难点。

4.“习作2”2课时。要点提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重难点。课堂中引导学生抓细节、有条理地叙述。

5.“练习2”3课时。要点提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备课时, 要注意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 通盘规划和设计, 充分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1.《负荆请罪》备课时要以“负荆请罪”为红线, 串联第一幕内容整体设计,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首先,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探知内容: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 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学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要求, 激发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 引领学生体悟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 并带着感受品读文本, 在文与意的交融中体会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第三, 帮助学生排演小话剧, 进一步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品质,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进语言的内化。最后, 以课堂为起点, 激发学生课后走进《史记》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2.《船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比较《负荆请罪》与《爱之链》, 本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首先, 图文结合, 精读场面, 走进人物, 帮助学生理清船长组织自救这条明线。其次, 通过对“可怕、一窝蜂、像疯了似的、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20分钟、动作再快点、轮船沉没了”语句的品析, 披文入情, 理清客轮被撞后情况越来越危急、心情越来越紧张这条暗线, 并通过朗读把万分危急之情表达出来。这样, 明与暗交织, 文与意交融, 水到渠成地凸显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最后, 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 体会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也可站在船长或乘客的角度, 进行写话训练,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展开心灵对话,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船长崇高的境界、伟大的人格。

3.《爱之链》是“人间真情”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感受爱、品味爱、升华爱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因此, 应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感心理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 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合作研读、讨论、品析。其次, 紧扣“链”字, 让学生感受老妇人暗暗资助孕妇时涌动的暖流, 感知爱的传递, 感受爱的扩散, 感悟爱的哲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应该给予别人帮助。最后, 结合课后习题4,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 展开想象, 唤醒学生立体的深层的爱, 进一步体会“爱之链”的含义。

4.“习作2”是极具人文性的一次真爱表达。首先, 营造爱的氛围。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让爱的芬芳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生成爱的共鸣。图文结合, 朗读《雪人》, 感受作者对小雪人深深的眷恋之情。补充阅读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进一步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第三, 唤醒爱的记忆。围绕“爸爸 (妈妈) 所做的一件什么事也使我特别受感动”这个话题, 想一想, 并把最感动的事讲给最信赖的伙伴听。回想昨晚直接或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时父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片断素描, 现场交流、评议。最后, 完整地抒写爱的心声。

5.“练习2”的教学与上述教学内容不可分开, 是有机的整合。安排了以下内容:

●语文与生活

选择答案时, 要将词语放入句子进行朗读,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 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建议老师先扮演主持人“王小丫”, 鼓励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充分亮出自己的思辨过程。最后, 引导学生学习“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 组织游戏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诵读与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感悟人生的价值,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注意激发学生联系相关阅读、生活经验等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适时概括引领。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 六年级) 篇7

2、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shuî guǒ

kǒng bù kāng kǎi

rïng qià()()()()diān bǒ

zhuàn xiě bēi mǐn

jiāo shí()()()()lán

波()

斑()

贪()

湛()jùn

险()

()马

()工

()俏

3、下面的这些人物,你一定非常熟悉,请分别写两个与他(她)有关的四字词语。郑成功

、乔

、蔺相如、霍

金、4、根据要求做答。

⑴照样子,根据提示写词语。生旦净丑(与戏曲有关的):

妙笔生花(出自历史故事的):

⑵写出“凹”的笔顺:

⑶请根据“运气”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写两句话。运气(yùn qi)

运气(yùn qì)

⑷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倒?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件事太小了,不值一提。(补充成夸张句)⑹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仿写句子)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5分)

爸爸的业余爱好非常广大。星期天早晨,我要爸爸赔我去新华书店买书,可爸爸对我说,“你应该自己去,今天厂里举办书法比赛,这可是我大显伸手的好机会,要不怪悲哀的。”没办法,我只好独自一人去买书了。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在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诗圣

的爱国情怀,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感叹于陆游对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被哈尔威的精神所打动,你看——“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___________,履行____________。面对________,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

我们被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所折服,“无论如何,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______________的剪纸声,我的______与________就立刻变得_______________。”

我们忘情于那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中,“每一个舞姿都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使人_____在_______的艺术_____之中,使人_____________。”

二、阅读美苑。

(一)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岩石长年累月地经受风侵雨蚀,裂开了一道缝。一棵草的种子落到岩缝(fâng

fãng)里来。

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

种子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nân

lân)芽。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轻拂着它,雨露更不断地哺(bǔ

pǔ)育着它,岩石则用风化了的泥土紧紧抱住它的根。小草渐渐(jiàn jian)生长了,长得很挺拔,很结实。

一个诗人走过,看见了这棵小草,不禁欣喜地吟诵道: “呵!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小草谦虚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是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

1、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分)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分)

4、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

(换种说法,语义不变)(2分)

5、读了短文,让你明白了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应该怎样做?(结合生活中的小事例简单说一说。)(3分)

(二)真正的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kuì zâng给得奖者。不管我有时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里,让我清静清静!” 我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当我回家后__________地向母亲叙述时,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父亲,她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我。我歇斯底里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布的。“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吉米·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跟我讲了。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

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我们这儿,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

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

1、根据文中拼音“kuì zâng”写出词语

2、文中加点词“歇斯底里”的含义是

3、文中两次提到“我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作用是

4、第4自然段画线句中的“道德问题”是指。

5、能否将“难道我们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改为陈述句?其理由是什么?

6、选词填空:在文中第4自然段中横线上的空白处应该填()。

A.气愤

B.委屈

C.烦恼

7、第9自然段中“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与上文中

句相照应,由此说明父亲

8、文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中“新的含义”的意思是:

9、为什么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

七、习作。(30分)

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上一篇:读从有效教学走向优效教学有感讲解下一篇:护士专业暑假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