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小实验沉浮

2024-10-14

幼儿园大班小实验沉浮(共12篇)

幼儿园大班小实验沉浮 篇1

科学活动:小实验“浮和沉”

活动游戏:“聪明的浮浮与沉沉” 活动班级:大班 指导教师:唐家业 执教教师:

叶新星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物体沉浮的小实验,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2、让儿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索物体沉浮的变化。

3、初步学习多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幼儿专心倾听 别人讲话及大胆表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四个大篮子。

2、纸船、石子、泡沫板、钥匙、硬币、树叶、废纸、橡皮泥、塑料 瓶、棉花等各种物体若干。

3、每组一只盛满水的大盆子。

4、大玻璃缸、小熊两只、小鸭一只、漂亮的石头。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活动难点:

能把观察到的物体浮沉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用讲小故事“两只小熊送礼物”,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 幼儿学习兴趣。

1、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两位神秘的嘉宾,小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那我们就把它们请到跟前。把两个小玩偶藏在身后,一位叫浮浮一位叫沉沉,这两只小动物想来和你们做朋友,小朋友欢迎它们吗?(欢迎)

2、让幼儿给浮浮和沉沉用他们的方式打个招呼,浮浮和沉沉今天要去做 一个实验,小朋友想看他们做实验吗?(想)可浮浮沉沉向我们提出要求,如 果大家看了实验,能说出来,我就让你们看。你们看了能说出来吗?(能)浮浮沉沉说那好吧,请大家和我们悄悄看,仔细看。

浮浮沉沉说,我们有一只神奇的鱼缸,只要你放了东西进去,它就会有 变化!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物品放到神奇的鱼缸里,会有什么样的变 化呢?小朋友们你们看的时候一定不要出声哦,浮浮沉沉喜欢安静观察的小 朋友,喜欢有认真倾听这个习惯的小朋友。

3、老师出示鱼缸,介绍这是一只神奇的鱼缸,大家看,浮浮手里拿的是什么?(鸭子)浮浮要把它的小鸭子放到鱼缸里,看一看它会出现一个什么现象?(小鸭子浮在了水上)沉沉说,我也来放一件物品,看他也能浮在水面上不? 大家仔细看看,沉沉拿的是什么呢?(幸运石)放进鱼缸里,出现了什么情况? 沉下去了,啊?怎么它没有浮在水面上呢?小朋友你们告诉沉沉,他放的小石子 怎么样了呢?浮在水面了吗?(没有)怎么样了?(沉在水底)。

4、师小结:浮浮沉沉:原来所有的物品不是一定会浮在水面上,或者直接 沉在水底下的。今天有这么多小朋友来看我们做实验,我们还有这么多东西要做 实验,不知道哪些东西会浮哪些东西会沉,我们请一些现场的小朋友说一说把,哪些东西会浮哪些东西会沉?请你把你们看到的知道的,告诉给你同桌的小朋 友吧!

5、分组讨论:幼儿把知道的会浮的物品或者会沉的东西告诉给你同桌的小 伙伴!师:刚才我听到好多好多的小朋友都知道很多东西会浮起来,很多东西 会沉下去。现在呼呼说我要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浮起来?哪些东西 会浮起来?沉沉也说要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哪些东西会沉下去?(请4、5个左 右表现差中好的幼儿起来回答问题)。

6、师:浮浮和沉沉说:大家都说出这么多物品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 去,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还是要做做实验才知道啊,可这么多东西等着我们 去实验,我们时间来不及,小朋友能帮助我们吗?(能)那现在我就先请坐得 最好的一组孩子,先去帮我们实验探索秘密到篮子里寻找自己需要做实验的物品,自己任意拿两三件物品,把这些物品一件一件的放下去,在放到水里的时候你 们仔细观察,要等这一件东西放完了,看到是怎么浮的,怎么沉的?然后在放第 二件!等会告诉浮浮沉沉你放的物品是怎样浮沉的。现在请第二组小朋友挽好衣 袖,轻轻走过去拿物品进行实验探索。

(接着陆续每次请2组幼儿去篮子里寻找自己需要做实验的物品,例如:叶 子、塑料瓶、橡皮泥、棉花、纸船等。小组进行实验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 实验活动。)

7、每组请一至两名幼儿起来谈谈自己观察的情况,是物体怎么浮或者怎么 沉的?可以让幼儿说说他们组的物品实验中,哪些物品浮,哪些物品沉?是怎样 浮起来的?怎样沉下去的?

8、浮浮沉沉觉得你们太聪明了,所以他们想在考一考你们,请你们将能浮在水面的物品与不能浮起的物品捞出,并分别放到桌子上的小篮子里面。请你动动脑筋,你能让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沉到水底吗?你能然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来吗?浮浮沉沉请小朋友在来试一试,看可以吗?

9、浮浮沉沉真实太佩服你们了,有一个难题它们说不能解决了,因为它们知道我们大三班的孩子最聪明,所以想请我们来帮助它们,现在老师给每一组发三个瓶子,你能使他们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到水底,一个在水中站立吗?请孩子们继续做实验!

10、讨论:哪些物品能浮在水上?哪些物品沉在水底?为什么有的物品能浮在水面?

11、浮浮和沉沉感谢大家今天帮他们做了这么多物品的实验,听了大家讲述 的物品浮、沉情况很高兴浮浮和沉沉想根据物品不同程度的浮沉情况,今后去 发明很多新的物品,也希望小朋友今后多做实验,去发明更多的东西。

12、浮浮和沉沉请小朋友将衣袖挽好,把物品捞起来整理收拾好实验用品。今后又做其他实验。物品收拾好后,浮浮沉沉要请我们去看电影。

13、展示课件,让幼儿观看,浮浮和沉沉用实验的方法发明的很多物体。希望小朋友今后可以发明更多的新东西!

活动延伸:

昨天晚上,老师不小心把橘子了桂圆放在了一起,我想把他很快就分出来请小朋友们回家做一做实验,看看用什么办法很快将桂圆和橘子分开。是哪一种水果会浮在水面上,哪一种水果会沉在水底,好吗?平时我们要多发现,多观察,多实验,长大了争取一名成为科学家!

幼儿园大班小实验沉浮 篇2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实验的内容应来自于幼儿常见的生活问题,并让幼儿学会用实验中获取的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有益于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本次活动以生活情境问题“怎样帮小兔家的灯泡亮起来”引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探索怎样操作电池和缠着灯泡的电线才能使灯泡亮起来,因为置身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都想为小兔子解决问题。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幼儿有了使灯泡亮起来的基本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置第二个既有趣味性又具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老鼠咬断了一截电线,用什么材料来替代连接通电呢?”引导幼儿运用刚获得的经验继续深入探究并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又获得了新的经验———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导电。活动中的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层次性,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特别在通过自身实验并成功使小兔家的灯泡亮起来的时候,幼儿的兴奋度达到了最高点,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获得了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二、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

宽松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实验材料的环境,满足幼儿自主探究的需求。教师将实验材料分类摆放在教室前方,在猜想“什么材料能导电”之后,幼儿就根据自己的猜想自主选择所需材料开展操作和验证,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自主选择材料探究的空间,从而摈弃了以往教师高控制地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样的材料进行统一操作带来的弊端。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教师应成为幼儿的伙伴,给幼儿及时的支持与帮助。由于受思维方式与原有经验的影响,幼儿在实验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应该明确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追求实验结果,而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幼儿的真实表现并给予帮助。如在第一次实验“怎样让灯泡亮起来”中,刚开始大部分幼儿都在用电线在电池上或缠绕,或按压,没两下就向老师汇报结果说:“不会亮,不成功。”有想放弃的念头,教师此时就要提出辅助性问题:“可以想想电线和灯泡要放在电池的什么地方?”支持幼儿继续探究,一段时间后一个幼儿成功了,就引来了同伴的围观,一下子大家的实验都成功了,全体幼儿顿时热情高涨,他们体验到了自我发现和成功的乐趣。

三、提出明确的实验要求与问题,提高幼儿的实验水平。

1. 以条理化的实验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开展实验。

实验必定会有规则与要求,但很多教师在讲解实验要求时不是太过于啰唆无重点,就是太过于简单不明确,导致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怎样让幼儿更清晰实验要求,更明确实验步骤,那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活动前,针对各环节的重点设计简约明确的要求,在介绍时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如:在第一次实验教师讲解“操作步骤与方法”环节,教师根据幼儿实验的操作步骤,边有条理地演示实验过程边简要讲解实验要求:“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听到信号放好材料回到位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小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在形象的演示与明确的要求下,都能有序开展实验活动,解决了因不了解实验要求而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的问题。

2. 以开放性的探索问题引导幼儿关注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它需要幼儿在亲历探究、实验和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并获得相关经验。怎样让幼儿关注到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呢?在第一次实验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的小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第二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灯泡亮了吗?”这两个开放性的探索问题既简单明了又具有目的性,给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性,同时以此引导幼儿关注“怎样做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过程。幼儿在实验中能围绕探索问题,关注自己和同伴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并在表述实验过程中逐渐明晰和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体系,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四、多形式呈现实验结果,帮助幼儿梳理探索经验。

幼儿在亲历实验活动之后,常以记录或语言表达等形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则要帮助幼儿对零散经验加以归纳与梳理,呈现出本次实验的知识点。这些在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实验结果是幼儿自主探索得出的而非教师灌输的,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验活动中可采用直观形象图梳理法,如在第一次实验结果梳理环节,教师运用彩印出来的电池与灯泡图卡配上真实的电线就能很具体生动地呈现出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亮起来的不同方法,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还可采用猜想验证图梳理法,如在第二次实验结果梳理环节,幼儿通过操作后验证猜想图上的想法,并逐步确认或修改猜想结果,最终形成一张正确的实验结果图,帮助幼儿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有效地帮助幼儿加深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认识。

五、精心设计实验记录表,帮助教师有效实施个别教育。

实验活动中记录表的用处大抵是让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依据记录表上的记录情况进行表达,记录表也常是在实验后被张贴在前面的展示板上,不便于教师了解全班所有幼儿的实验情况。为了使记录表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教师能通过记录表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并及时纠错,本次活动设计的记录表分为黄色和粉色两种,黄色记录表上画的都是能导电的材料,粉色的则是不能导电的材料。幼儿在选取相应材料做完实验后,就在记录表上打钩或打叉,随后将材料能导电的记录纸贴在显示“亮”的板上,反之贴在不亮的板上,也就是说贴在“亮”板上的记录纸应该都是黄色的可导电材料的记录纸,“不亮”板上的都应该贴粉色的不可导电材料的记录纸。颜色分明的两种记录纸贴在展示板上,使教师能一眼就判断出幼儿探索的结果的对与错,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幼儿纠错,在试误和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科学经验的正确理解。

大班科学小实验:趣味喷泉王桂林 篇3

可乐瓶3个(1个大,2个小)、胶水1瓶、4根长短不同的硬吸管、1根橡皮管、长方形透明塑料盒1个、红、黄、蓝、绿即时贴若干、剪刀、塑料糖盒1个(小雪人)、乒乓球1个。

制作注意事项:

1.所有的接口处都要保证是密闭的。

2.一号管20厘米、二号管30厘米、三号管40厘米。

3.使用胶水封闭管子与瓶盖的接口处。

制作方法:

1.喷泉的制作方法。

(1)教师选择三个可乐瓶。(1个大可乐瓶,2个小可乐瓶。)

(2)首先选择大可乐瓶来制作喷泉的贮水池,用剪刀将可乐瓶剪去瓶底部分,留住上半部分。如图示:

(3)将三个可乐瓶的瓶盖钻两个小孔。(比较好的做法是先钻好一个瓶盖,然后将第一个钻好的瓶盖倒扣在第二个瓶子的瓶盖上,透过第一个瓶盖钻好的孔去加工第二个瓶盖,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的瓶盖钻孔的位置都是一致的。使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第三个瓶盖。)

(4)零件都加工好了,将三根不同颜色及长短的吸管与可乐瓶连接起来。

◆1号吸管与2号瓶与3号瓶连接;

◆2号管与1号瓶与2号瓶连接起来;

◆3号吸管与1号瓶、2号瓶和3号瓶进行连接。

(5)连接吸管时注意每根吸管呈现的高度要有所不同,调节好吸管的位置后,用胶水将吸管与瓶盖进行密封。

2.底座的制作方法。

(1)选择半圆形的积木四个,将四个半圆固定住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的底座。

(2)将喷泉底部放在底座上,看喷泉能否固定在底座上。

(如果底座偏大,教师可用泡沫胶粘在圆形底座里,以便瓶子能固定在底座里。)

3.小雪人出水管的制作方法。

(1)教师选用一个空糖罐(小雪人形状或其它形状),教师用锥子把糖罐的罐身前面和后面各钻一个孔(小孔的大小要与硬吸管同等大)。

(2)教师请幼儿把硬吸管穿过小孔,这时硬吸管的长短位置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定。

(3)教师请幼儿把橡皮管与硬吸管的一头连接起来。

备注:以上步骤完工以后,在小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喷泉喷水的位置太高,而小雪人吐水车可能有些矮,这时我们可以请幼儿自己用积木做一个高一些的底垫,这样喷泉和小雪人吐水管就能有机接合在一起。

4.小水车的制作方法。

(1)教师选用废旧的塑料盒一个,将塑料盒两边各穿两个孔。

(2)教师将易拉罐剪开,做四个薄片。教师用螺丝帽将薄片与塑料盒固定在一起,做一个支架。

(3)选择一个废旧材料的小水车,用螺丝帽将小水车与支架固定在一起。

(4)请幼儿用即时贴剪出喜欢的图案装饰小水车。

玩法一:

1.把组装好的可乐瓶拿起来。

2.把3号瓶子瓶口打开,向3号瓶加水,水位与短管(1号管)一样高。

3.注完水以后,把底部的瓶子与瓶口拧紧封口。

4.这时把瓶子倒过来放,让3号瓶里的水流向2号瓶,保持水位平衡,再把3号瓶放在底座上固定住。

5.拿水杯向贮水池加满水,促使瓶子里产生空气压力,这时贮水池里的吸管会向上喷水。

6.幼儿操作时要不停地向贮水池里加水,保证贮水池的水源源不断,这时瓶子里的水会循环利用,“趣味喷泉”会不停地向上喷水。

玩法二:

1.第一次实验使用过的水在瓶子里保持不动,可继续循环利用,把瓶子由上向下倒转,使3号瓶的水流向2号瓶。

2.掌握流动的水位以后,拧开3号瓶子的瓶盖将3号瓶里多余的水倒在水槽里。

3.把3号瓶与盖封口,把可乐瓶固定在底座上。

4.拿出黄色的橡皮管,一端连接在贮水池吸管上。

5.橡皮管的另一端与小雪人身后的吸管进行连接。

6.用杯子向贮水池加满水,瓶子里产生空气压力。

7.喷泉喷出的水流入橡皮管经过小雪人身上的吸管向外喷水。

8.小朋友掌握小雪人水位的高度,流动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流量大,小水轮就转得快;水流量小,小水轮就转得慢,水轮转动带动水流在水槽里,使水位上升,水的浮力托起小球推动多米诺骨牌。

幼儿园中班《沉浮小秘密》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物质准备:

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2.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3.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4.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二、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三、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七、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的沉浮 篇5

执教者:顾琳琳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 起来。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鸡蛋、盐、水、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幼儿回答各种答案)

2.请幼儿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二.教学过程

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幼儿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幼儿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2.设疑,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原因?

3.教师告诉幼儿加入水中是食盐,能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

4.小朋友动手做实验,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的起来吗?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

5.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请小朋友在此细心观察。

6.小结:小朋友整理鸡蛋和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

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小实验沉浮 篇6

1.运用各种感知觉,观察水的冷、热对泡茶的影响

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观察到的结果

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两个透明茶壶、一壶热水、一壶凉水(凉白开)、一些菊花茶,幼儿水杯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提问:“我们平时喝的茶是热的,还是凉的呢?泡茶一定要用热水吗?凉水行不行?用热水和凉水有什么区别呢?”

2.与幼儿一起做实验,用相同的程序泡茶,不同的是一壶用热水、一壶用凉水。

3.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两种结果,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有什么不同呢?

4.用完整话说出来,两种泡茶的区别。

5.结论:泡茶一定要用热水。

效果评价:

此次活动的过程和效果都很好,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很投入。

活动反思:

这节课内容虽然只有“生活中泡茶”这一个例题,我在教学时选用了生活中做饭的事例加以补充,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在这方面的教材处理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研究起来就显得较为主动。

但是在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客人喝上茶的教学环节上,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展示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时,教师在方法的引导上也做得不够,有些学生对于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完成几件事理解不透。对于老师画流程图的意义和方法教师讲解得也不是很清楚。

【大班主题教案《泡茶小实验》含反思】相关文章:

1.大班主题教案《好朋友》含反思

2.大班主题教案《我爱我家》含反思

3.大班安全课教案《小兔迷路了》含反思

4.《拷贝不走样》大班教案含反思

5.大班语言教案《不说黑与白》含反思

6.大班安全教案《人的呼吸》含反思

7.大班社会教案《男女有别》含反思

8.大班音乐教案《荷包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侦探》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材料的探索与尝试,采取指纹,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体验观察发现的快乐。

3、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托盘(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水彩笔、颜料,生粉、玻璃、黑粉,纸杯子若干、布块)、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指纹

入场:(事先让幼儿的手指涂上一层粉末或颜料)今天我会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首先请你们先帮我把东西摆好(例如玩具、椅子,让幼儿在搬的过程中留下指纹。)

1、(播放警铃)这是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带领小朋友坐好。)

2、播放课件(侦探柯南)

(二)观察指纹:

1、侦探柯南是利用什么来找到坏人?原来我们的指纹有这么大的作用,还能帮警察叔叔破案,我们碰过的东西会留下我们的指纹,小朋友,想一想,刚刚我们在搬东西的时候有没有留下我们的指纹呢?我这里有一些工具(放大镜)你可以用这些工具你观察你刚刚搬过的东西,看看上面有没有指纹?

2、教师小结:

你们都很聪明,都发现了很多地方都有指纹,因为刚刚我们的手上都颜料和粉末,所以我们都能清楚看到拿过的东西有指纹,但是你手上如果是干净的,那能不能看到我们的指纹?

(引出小实验:一张白纸,在上面按个手印,再撒些黑粉,均匀抖动,就会出现指纹)现在请小朋友去看看,用什么办法能在手是不涂东西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指纹。介绍材料(材料:橡皮泥、白纸、黑粉,透明胶)

3、介绍指纹:我们的指纹真的很神奇,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这些指纹和小朋友都一样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出示图片)

斗纹:为圆形,没有向外扩张的地方,一圈圈的圆圈。

箕纹(涡型纹)——特征:为圆形,有向外扩张的地方,它的中心像一个小旋涡(或是小蜗牛)。

弓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箭;这是一种少见的类型。

(三)、采取指纹

1、师:我们认识了三种指纹了,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自己的指纹都是属于那种类型的,(出示记录表)我这里有份记录表,等一下你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别忘了印上你自己的指纹,就像写上你的名字一样。

2、提问:

(1)“你的手指头上有哪种指纹?”

(2)“有多少个相同类型的指纹”

请幼儿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3、操作过程:拓印指纹

教师鼓励他们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拓印指纹,指导孩子们先在白纸上试一试各种方法。(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告诉我。)

4、教师小结: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采取指纹的?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1)、手指上的颜料要均匀,不能用太多的印泥,也不能反复按,否则就会因颜料水太多而糊成一团。

(2)、力度要大但不能移动。

(3)、(再次操作)你还可以看看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指纹一样吗?

5、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四)、延伸活动:指纹画

你们真是聪明的小侦探,我送个小礼物给你们吧(出示指纹画)这些画漂亮吗?它们都是我们的指纹变出来的,可有趣了,你们想学吗?那现在我们就去把我们的指纹变成各种漂亮的画吧(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童话小故事 篇8

颜色也能吃吗?多新鲜啊!小动物们都很好奇,都跑过来看稀奇。

大公鸡和小鸭子动作最快,它们走进餐厅说:“小熊,快给我们看看颜色是怎么吃的呀?”小熊马上端上了白米饭和大馒头,说:“请吃白色食物。”小熊见小鸭子不大想吃,于是接着说:“你们可别小瞧这些白色食物,它们可是非常厉害的,我们长高长胖所需要的淀粉都是从它们身上取得的。”小鸭子听了以后说:“我要长高,我要长高!”马上大口大口的吃起大馒头来。

不一会,小狐狸和大灰狼来了,小熊端上了青菜和水果,说:“请吃绿色食物”。小狐狸撇撇嘴巴说:“我最不喜欢吃青菜了,我要吃肉。”小熊接着说:“小狐狸,难怪你经常要去看医生,绿色的青菜和水果里有一种叫维生素c的东西,我们吃了它以后就会身体棒棒,很少生病了。”小狐狸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心的吃起青菜来。

小猴和小羊听说后也过来凑热闹,小熊端出玉米和豆子,说:“请吃,食物。”小羊皱起眉头不想吃,小猴说:“我知道,玉米和豆子是粗粮,我们吃了以后能帮助消化,那我们就能排出肚子里的细菌,让它害不了我们。”小熊听了以后说:“小猴说得真对,我们要经常吃一些粗粮。”

越来越多的小动物来吃颜色连大狮子也来了,小熊端来肉说:“请吃红色食物!”大狮子高兴的说:“小熊,你怎么知道我最喜欢吃肉啊?”小熊说:“我不知道啊,不过狮子您是我们的大王,您要保护我们,帮助我们赶走坏蛋,肉里面的蛋白质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壮,更加有劲。”

颜色餐厅的生意可好了,大家都来品尝颜色,大水牛来了,小熊端上葡萄,说;“请吃紫色食物。”

小马来了,小熊马上端上了胡萝卜和柿子,说:“请吃橙色食物。”

小松鼠好象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急急忙忙跑过来,小熊送上蘑菇和木耳,说:“请吃黑色食物。”小松鼠骄傲的说:“告诉你小熊,我可是什么都吃,从来不挑食的。”

小熊笑着说:"难怪你长得这么聪明,这么讨人喜欢,我们需要许多的营养,而营养就在这些五颜六色的食物里,我们吃的时候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那我们就会非常健康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自制小转盘》 篇9

目标:

培育小孩的动手涂色能力,观测和察看比较与手口同步点数的综合能力,及亲子协作能力,增强亲情。

培养幼儿的尝试做转盘的精神。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预备:

彩色笔1盒,圆规一只,细线3条,直径为6公分的白色圆形卡纸3张。

玩法:

1、爸爸妈妈们将3张圆形卡纸制作成:A纸为三个同心圆,B纸用笔画上三等分的扇形,C则十二等份。小孩在卡纸上图色:A上各自图上红、黄、蓝三色,B上图上红、黄、蓝相间的色彩,C用黑色按涂一空一的规则图绘。

2、小孩找寻图案摆放规定,数一下3张纸上各自有红、黄、蓝几处。

3、亲子一块儿将卡纸在圆心左右打2个小孔,穿入绳线并打结。

4、旋转绳线让转盘迅猛旋转,瞅瞅三个转盘色彩改变,爸爸妈妈们并启发小孩描绘同一转盘旋转速度不一样色彩的改变。(甲盘旋转时,依旧保持红、黄、蓝三种色环;乙盘旋转时,会展现白色,转速不一样时亦会有色彩改变;丙盘迅猛旋转时呈灰白色,转速放慢时则展现橙色线条。)

幼儿园大班小小手教案反思 篇10

(1)大班手指游戏《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两手合掌按节奏拍手四下。)

一只左来一只右,(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

变成老鹰飞一飞,(左右手交*,手背像前,拇指相扣,其余四指并拢,前后摆动两次。)

变成孔雀跳一跳,(拇指尖和食指尖相对呈椭圆形,其余三指竖起,掌心向外,左右摆动两次。)

变成小猫叫一叫,(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握紧,拇指、小拇指竖起,右手大拇指竖起,其余四指握左手手腕,左手掌心向外,左手手腕上下摆动两次。)

变成狐狸笑一笑,(拇指尖、中指尖、无名指尖相对,食指和小拇指竖起,左右手掌心相对,手腕上下摆动两次。)

变成相机照一照,(两手交*,无名指相扣,拇指和其余三指指尖相对呈圆形。)

大家拍手齐欢笑。(两手合掌拍手四下然后把食指放两腮边点头两次。)

幼儿园大班简短童话小故事 篇11

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个女人不知为啥,半夜里捣起了木薯来,“嘭!嘭!嘭!”声音很响,女人隔壁住着一只蜻蜓,它被捣木薯的声音吵醒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入睡。它气坏了,跑到女人屋里,在女人脸上狠狠地叮了一口。

女人吃了一惊,不由自主地把捣杵丢了。正巧,捣杵碰倒了一个水罐。

水罐里的水哗哗地流了出来,水流来流去,流进了一个小洞里。这个洞里住着一条大蛇,大蛇睡得正香,被水冲醒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赶忙爬出洞来就逃。但黑灯瞎火的,一不小心,摔进了一条沟里。这条沟里住着一只青蛙,青蛙被蛇一砸吓坏了,拼命叫了起来。青蛙一叫,公鸡醒了,以为天快明了,马上也叫了起来。

人们听到鸡叫,全起来了。但一看天,还黑乎乎的呢,不像马上要天明的样子,非常生气。于是,大家一起来到上帝那儿控告公鸡失职。

上帝马上派兵把公鸡抓来问罪。但是公鸡分辩说:“报告上帝,这并不是小人的过错。我是听青蛙叫了才叫的。”

上帝放了公鸡,又派兵把青蛙抓来问罪。但是青蛙分辩说:“报告上帝,这不是小人的过错,是蛇把我砸了一下,我害怕了才叫的。”

上帝放了青蛙,又派兵把蛇抓来问罪。但是蛇分辩说:“报告上帝,这并不是小人的过错,是一个女人水罐里的水流进我的洞里,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往外逃,不当心跌到沟里砸着青蛙的。”

上帝放了蛇,又派兵把女人抓来问罪。但是女人分辨道:“报告上帝,这不是小人的过错,是蜻蜓叮了我的脸,我吃了一惊,丢掉捣杵,把水罐碰倒的。”

上帝放了女人,又派兵把蜻蜓抓来问罪。蜻蜓胆子小,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吓得站在那儿簌簌发抖,上帝便下了一道命令,把蜻蜓绑起来关进了监牢。

蜻蜓感到实在冤枉,想逃走,便拼命挣扎。挣扎来挣扎去,虽然最后把绳索挣断逃出去了,但却让绳子把他的腰勒细了。

现在你们看,蜻蜓的腰都挺细,原因就在这里。

幼儿园大班小兔子乖乖教案反思 篇12

(1)大班幼儿体育教案《小兔子乖乖》含反思

活动名称:小兔子乖乖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乐趣。

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材料准备:

了解小兔的生活习性,小兔的儿歌。

小兔贴饰,自制大萝卜,场地布置。

重点指导:

重点:双脚向前行进跳。

教学反思:

但整个活动下来,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练习双脚并拢跳的时候,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使幼儿巩固两脚并拢屈膝跳的方法及其前脚掌轻轻着地的要点。在第一次游戏时教师可进行示范一遍使幼儿更加清楚游戏玩法、规则。

(2)大班教案《小兔子乖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中狼、兔妈妈、小兔的对话。

2、愿意在集体中进行表演,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3、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唱准旋律、激发幼儿喜欢参加表演。

难点是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要分角色来扮演大灰狼、小兔子、兔妈妈,并且尝试用不同的表演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房、树、草、花),小兔形象各一个。

2、“小兔乖乖”的音乐一首。

3、小兔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小兔乖乖的音乐导入,让小朋友感知故事大概内容以及引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放音乐-------小兔子乖乖。

(2)小朋友听了这个音乐后,能不能告诉老师,歌曲中有哪些小动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内容,让小朋友感知故事的整体情节。

3、出示教具(背景图、小兔形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边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出示教具。

(1)兔妈妈有几个宝宝,分别叫什么名字?

(2)兔妈妈是怎么样让小兔子开门的?说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那么大灰狼呢?

(3)小兔子听到是妈妈的声音时是怎么回答的,听到大灰狼呢?

4、教师简单复述故事内容,让小朋友再次感受故事的内容。

5、请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来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表演故事的内容。

6、结束:请小朋友扮演小兔子的角色,教师分别扮演兔妈妈、大灰狼的角色一起来做:“小白兔跳跳”的游戏,以分辨兔妈妈与大灰狼的声音,强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熟悉,并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愉快的结束本次活动。

延伸活动:学唱“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能分辨兔妈妈与大灰狼的声音,并知道小兔子的回答,让幼儿感受到快乐。

教学反思

1、本次音乐活动主要是针对小班的孩子,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2--3)岁。大多数的孩子都还是语词不清,所以就运用游戏和音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词句。

2、活动目标中让孩子分辨小兔子,大灰狼,兔妈妈的声音。在紧张和愉快两种不同的音乐游戏气氛中,分辨大灰狼和兔妈妈声音粗细的不同,并进行游戏。让孩子们非常的兴奋和积极。

3、对这次活动的整体效果,课堂上小朋友耶积极的互动,激起了小朋友对故事,音乐,游戏的兴趣。如果从新完成这次活动的话,活动准备方面,比如说房子颜色更加鲜艳,比较符合小板凳孩子们。小班的孩子应该给予简单直观的事物,这样孩子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精心设计,使得活动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上一篇:美国信怎么写下一篇:诚信在我身边小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