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现状(共3篇)
2023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现状 篇1
公选课:《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课程作业
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作者:李剑穆寒
学号:3201005070433
代课教师:马治鸾
二
0一三年五月
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一、青城山旅游资源概况
1、独特的地质地貌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古名天仓山、丈人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名青城,谓之青城山。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在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全山有36座山峰,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青城前山是景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青城后山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
青城山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适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职务生长。1994 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拥有高等植物2500 种,其中珍稀植物69 种。有木本植物730 余种,分属110 个科,有多种名贵树种,其中银杏树和水杉树被称为活化石;草本植物上千种;药用植物837 种,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因地貌独特,林木清幽,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280 余种,野生两栖类动物和爬 行动物10 余种,鱼类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野牛、牛羚、白鹤等。虫鸟种类繁多,山鹊画眉,黄莺紫鹃,四时鸣啼不绝。
2、自然奇观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另有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天桥奇景、金鞭岩、石笋峰、山泉雾潭、白云群洞等。
天桥奇景
3、道教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教发源于1700多年前。目前全国各地都保存有丰富的道教历史文物,其旅游资源主要以名山、宫观庙宇、洞窟石刻及遗迹为主。道教旅游景点景区分布较密集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四川、山东、福建和安徽。四川著名道教胜地当推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构成了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具体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道教建筑类: 天师洞、祖师殿、圆明宫等。
(2)道教人文类: 道家音乐、道家武术和气功、道教文学艺术、道教工艺品等。以青城山的古琴曲《流水》为代表的古琴艺术2005 年列入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3)道教活动类: 正月初九日玉皇圣诞、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 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 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 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等;罗天大醮、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法会、祀福法会、传戒法会等。
(4)道教历史遗迹: 挪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等。
4、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人遗墨 青城山有诸多典故和传说。
如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如关于圣灯的出现,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又说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后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教,遂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还有说天师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是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
自古以来,青城山也是文人墨客乃至名流流连忘返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钱起、贾岛、吕岩、唐球、章孝标、张令问;宋代张咏、宋祁、吕大防、文同、张俞、范镇、赵汴、陆游、范成大;明代杨升庵,清代李调元、黄云鹄、李善济等;近现代名人颜楷、黄炎培、谢无量、于右任、董寿平、沈钧儒、黄宾虹、张大千、冯玉祥、林森、李济深、老舍、王冶秋、蒋介石、徐悲鸿、关山月、赵朴初等都曾访幽探胜青城山。他们寄情于青城山水,或题壁书额,或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至今仍耐人寻味的诗文佳作。
5、道家养生饮食文化
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人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故青城山饮食具有一定知名度。
主要有青城四绝: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还有后山老腊肉:烟香味浓、肥而不腻、口感独特。
长生宴则颇有历史文化底蕴。据传长生宴是青城山鹤翔山庄上善堂餐厅推出的道家滋补特色美食。自三国蜀汉,范长生在此建范氏庄园,修炼长生久视之术,采山之精、水之灵、珍林香草之花宝,巧妙烹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寿齐彭祖。之后,唐代药王孙思邈居青城,又将川芎。山药等做成药膳以滋补元气。唐安史之乱,明皇避乱蜀中,驻辇长生宫,使道家饮食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被誉为“青城文化餐”。
后山老腊肉
道家泡菜
二、青城山宗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宗教旅游的定义,众说纷纭,在学术讨论中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比较为广大学者所认同的宗教旅游的含义是指它不仅仅包括那种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一种旅游形式,也即朝觐旅行;还应该包括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点景区观光、修学以及养生、静心、游憩行为等。
1、开发形式
就全国而言,宗教旅游景点主要的开发形式有三类:第一类是全新开发;第二类是在扩展开发,在原有宗教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建相关性的宗教景点;第三类是重建开发。青城山则属于第二种开发形式。
2、开发规划
在2006 年都江堰政府制定的《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规划纲要》中,提出了青城山是“ 中国式养生”的核心启动区域, 《规划》将其划分为三个片区: 一是以青城前山门片区为前台, 主要强化娱乐功能;二是以青城前山片区, 主要强化深度观光功能和养生文化集中展示与研习功能;三是以青城后山片区为后台, 主要强化休闲度假功能和道教养生、中医养生的深度体验。
2008 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青城山景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按照灾后重建规划,青城山景区2010 年要完成景区古建筑群修复重建和“两中心一馆”(游客中心、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和道教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以提升景区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力争到2012 年建成道教文化展示和体验之地。灾后重建坚持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立足于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的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旅游为龙头,从多个产业角度对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深度挖掘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充分注意展示与体验相结合、文化与产业同步发展。经过大地震后的青城山,格外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应在对青城山景区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对道教文化的推介,让更多的人了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3、已开发的旅游活动
目前青城山已经开展了以下一些活动
(1)以青城山宫观建筑群、青城山道教摩崖石刻、道教历史遗迹、道教人 9 物造像、道教楹联碑刻、道教音乐等为主的展示;(2)以青城山道家茶道、青城山道家养生术、青城养生元谷为主的休闲度假;(3)以青城山道教武术、道教气功、道家茶道、青城道家长生宴、青城道家素食为主的体验;(4)从2004 年起,青城山以道文化为主题,成功举办多届道教文化节、摄影艺术节、猕猴桃节等各类国际大型旅游文化活动。
(5)以青城四绝、青城老腊肉、青城根雕、川芎等中药材等为主的旅游商品的开发。
青城山道家茶道
4、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单一, 综合性旅游项目较少
游客参与性项目少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注重以观光为主, 而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的, 如道教饮食、道教医药、道教养生、道教艺术欣赏、武学健身和修禅等项目的结合性、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少。
(2)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深入
在青城山道教宫观开展的道教节日庆典活动主要有:每年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 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 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 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等等。每年逢庆典节日, 都会举办大型的民间庆典和民间艺术活动, 周边地区的信徒便会纷纷上山朝觐。由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信仰习俗, 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景观, 对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目前青城山道教节日庆典活动仍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范围, 与当地民俗活动结合不紧密。其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宣传手段单一
近年来,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青城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投入, 注重了景区业态调整和旅游营销宣传, 成立了 宣传营销处和宣传报道组。但宣传手段单一, 仍以被动参加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为主。据各旅行社目前的主要组团线路来看, 游客对青城山的了解停留在道教文化观光的表面, 对深层次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不了解。
(4)缺乏显著标志物
近年10来开发的宗教旅游景点景区的形式多样,但是有一个比较普遍和通用的开发热点:追求“最”。例如无锡灵山景区建造了国内最大的青铜佛像,法门寺兴建了世界最高的佛塔等。广东番禹莲花山的铂金观音铜立像是世界之最,同样是观音像,西樵山风景区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一观音坐像。例子不一而足,普遍而言,由于显著标志物更加容易获得民众和媒体眼球,因此在开发策划中大多把焦点放在这些标志物上。而青城山,在这方面显然落后。
三、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可作如下尝试:
1、力争在青城山建设中国道教文化博物馆,挖掘、展示道教养生、健身及音乐、武术等道教文化精髓
在青城山建设中国道教文化博物馆虽然说早在2006 年就已纳入景区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付诸实施却进展缓慢,其间又遇汶川特大地震。可庆的是地震后道教文化博物馆已列入青城山灾后重建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博物馆建成后将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道家文化、仙学文化研习,养生长寿文化体验,武术健身体验,音乐艺术展示与体验,道教文学欣赏,道教民俗展示等多种功能。
游人在登山领略青城之幽后,将在青城山脚下欣赏到道教洞经音乐,品鉴道教茶艺、膳食美味,欣赏青城武术、道教文物书画藏品,从而丰富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内容。
2、继续开发一些重要景点
朝阳洞位于青城山卧云亭与壮观台之间,有大、小朝阳洞之分,相距几米,小洞仅容十余人,大洞可容百余人,内有名人题记。清光绪年间,四川按察使成都知府黄云鹄乐此清幽妙境,称颂此地“朝晖暮霭,溪月松风,大野平畴,连峰迭巘,实能移人情志,而荡涤秽浊。”[4]洞口正对东方,清幽雅致,传为上古宁封栖真处。洞口门楼为悬空古建筑,洞中塑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和三官神像。依岩傍洞,还建有瑯环仙馆。该道观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特的景色,又处在天师洞与上清宫的必经之地,是游客的休憩之所。朝阳洞进一步的拓展可展示其魅力,充分展示道教贵德重生、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
3、进一步完善通往各景点道路及配套设施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还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由于圆明宫、玉清宫地处偏僻,离旅游主线较远,加上山路崎岖,可达性较差,游人较少。其中圆明宫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前殿灵祖殿为清代同治十二年(1872 年)建,二殿为老君殿,三殿为斗姆殿,后殿为三官殿。殿堂之间各有庭院,院内有山茶和杜鹃花。旁侧“别有洞天”内有桂花、梅花。圆明宫以宝圆山为屏障,孤峰独秀,周围几十棵高大的楠木和柏树簇拥着整个道观,较其它道观更为幽静。山门有对联: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既题景,又咏志。青城 山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与青城山道教界造林护林的优良传统有关,也与他们几十年的努力分不开。现在青城山道协每年与当地林业部门合作,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值得发扬光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各景点,应该系统配臵景区标识牌,如此可以起到宣传人类历史文化知识,地球知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等,这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
4、注重参与性活动的开发
如蜀派古琴表演、道家养生展示、实景剧《道解都江堰》等活动,都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
5、深化道教文化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
道教肯定生命的价值,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也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应针对目前青城山旅游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开发一些道教文化主题活动,以丰富青城山道教文化主题游。每年可举办青城山“道教文化节”专项展示活动。
道教文化十分丰富,所以活动的主题有诸多选择,当然应该选择以下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且应该与青城山核心开发“ 中国式养生”密切相联系。如:可举办“道教生态伦理智慧”主体活动,将“天人合一”、“ 三才相盗”、“ 德及微命”、“我命在我”等思想观念通过一些具体形式展现出来。
6、重视养生休闲度假游的开发
青城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就目前景区开发的总体情况来看,青城山旅游依然主要停留在观光旅游上,休闲度假产业的开发仍有些滞后。
休闲度假产业当然是以“中国式养生”为核心。应该完善景区休闲度假配套设施。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促进休闲度假产业规模化、国际化,使青城后山、青城外山、赵公山、天国山真正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休闲度假中心、中国式养生保健基地。与此同时推出道教休闲度假游、道教养生保健游、中医药药物生态游等系列旅游产品。青城山不仅有丰富的道教医药养生文化资源,而且川芎、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围绕药王孙思邈真人崇拜而兴起的“药王会”延续至今。借助对传统道教医药加强研究与挖掘的基础上,一方面可针对道教养生方法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体闲疗养地,开发按摩针灸保健、青城太极修习和简单易学的炼形养神方术等 13 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和中药材加工、制作,对道教医药进行深度产业开发。此外,将“道在养生”的和谐健康理念与道家素食餐宴融入青城山餐饮业发展之中,大力开发科学养生产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适应游客的消费需求。
7、重视横向联合,打造青城品牌
青城山在横向联合方面,应该加大力度。笔者认为,可以有选择的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道教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和一些中高等学校合作,成为这些学校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同时也可以每年定期面向高校、科研机构,颁布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以起到宣传青城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论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虽然开发较早,且开发也比较成功,但是还有不足之处。从开发策略总体来看,青城山的思路是符合其实际条件的,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笔者所提出的七点开发策略,只是对青城山总体开发策略的补充。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 李 燕,李春雨.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22):88.
[2] 毛丽娅.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与深度开发———以青城山道教文化灾后重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61-166. [3] 青城山志编修委员会.青城山志[M成都: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4]张继禹.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兼论道教济世贵生思想[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8.
[5]](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M]/ /道藏: 第11 册[Z]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6] 冯琼脂.道教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7-39 [7] 道藏: 第1 册[ M]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8.[8]佘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15
2023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现状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与设计,青城古镇,现状,建议
自古以来在儒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 中华民族十分注重整个家族居住地的选择和修建,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逐步形成了众多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村群, 这些古建筑群、古村落群作为中华文体的瑰宝, 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成为了吸引各地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然而, 从整个中国古城镇的历史演变来看, 我国古城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被利用, “ 因贫而留”, “ 因留而起”, 是因为贫穷而保留下来, 因为保留了下来, 认识到它的资源的重要性, 才想到要保护它;而后“ 因保而富”, 因为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了这些资源, 恰当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富裕;最后“ 因富而兴”, 因为这种富裕, 给了一个城镇, 或者说给了一个区域一个新增长点。简单来说, 中国古城镇保护不因旅游而生, 却因旅游而存。所以说, 对中国古城镇的保护及开发, 实质上就是中国古文化传存在保护及开发。
1 青城古镇简介
青城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境内, 地处榆中县最北端, 黄河之滨, 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水资源便利, 但人均占有耕地仅有0.04hm2。青城周边的旅游区有:什川风景旅游区, 距青城50km;水川黄河沿线风景区, 即位于青城黄河北岸;景泰黄河石林风景区, 距青城120km等。青城历史悠久, 地理条件优越, 历代文人墨客荟萃, 商贾云集, 创造了灿烂的青城文化,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迹。全镇拥有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 有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隍庙、青城书院、二龙山戏楼, 有60多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四合院, 有400多株百年以上的各类树木。除此之外, 英雄武鼓、烧秦烩、柴山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西厢调》小曲、剪纸、刺绣等经久不息的民俗文化, 青城长面、糁饭、陈醋和酸烂肉等具有地方风味的饮食, 都足以让游人流连忘返。
2 青城古镇旅游中凸显的问题
2.1 古城镇规划开发规模较小
青城古镇作为历史的遗存,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新事物的冲击和影响。往往在人们意识到它的价值前, 许多珍贵的遗迹就已经在时代的变迁之中消亡殆尽了。古镇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 街区形成若干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街道由水泥沥青铺成, 部分历史陈迹较为完好地保存在街上。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古镇发展的很慢, 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还是打破了古镇的城市肌理, 把原来连续的空间结构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景点, 很大一部分街区和巷道以及掩映在其中的古建筑没有开发出来, 这使得原本就已经在日益减少的古镇遗迹变得更加残破不堪, 难以维系, 游客很少, 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不利于古城镇的保护。
2.2 古城镇的店铺布局较乱, 缺乏管理
缺乏管理几乎是中国所有古镇旅游开发的通病。不论是政府, 还是商户, 往往只着眼于当前的开发而忽视日后的管理。这就使得许多古镇自规划开发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旅游所带来的破坏威胁。目前青城的商业店铺主要经营有传统小作坊、特色餐饮、旅游休闲类以及各种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在街上, 以上各类商业交替出现, 布局较为混乱且在鱼龙混杂的店铺中, 特色的店铺缺乏独特的吸引力。古镇的开发本来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它往往需要分时序, 有步骤的来进行。然而, 当前许多的古镇仅只做了旅游总体规划, 这样往往就使得政府及开发商在面对总规中的众多项目时往往是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
2.3 古城镇的质量不高, 缺乏增量
青城古镇历史久远, 古建筑随处可见。古民居建筑为特色的古民居文化区;城隍庙、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展示区;民间戏曲杂艺文化区;百年梨园休闲娱乐景观区, 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青城大街上。然而毕竟有很多建筑年代久远、失修已久。虽然对一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破损严重的建筑古迹进行修旧,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建筑虽能贯承部分历史文脉, 体现历史风貌, 但是现代的文明——砖墙、水泥柱和瓷砖已然渗透其中。这种新、旧杂陈的建筑模式对古建筑的档次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异常明显的不古不今的建筑会使人对古镇的印象大为降低。加之过去几十年间的翻修改建, 这仅存的几条古街也失去了往日古朴的色彩, 淹没于市井之中。 古镇如同其他文物古迹一样, 是不可再生的。所以, 通过用现代建筑材料及建筑手段来建造“古”镇, 给古镇增值的方法往往是不可取的, 因为复制出来的赝品, 不论是多么的逼真, 也不可能具有与真迹同等的价值。
3 青城古镇旅游再次开发的建议
3.1 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古镇的旅游形象
榆中县青城镇总体规划立足青城现有的景观风貌特征, 将其设计成“一核、一环、一带、两轴、五区”的城镇景观特征。“一核”指以水文化广场为镇区的景观中心;“一环”指古镇区外围20m的景观绿化;“一带”指黄河滨水景观带;“两轴”即沿后街的历史人文景观横轴和沿教场路由菩萨殿、青城书院、水烟文化广场、丹霞地貌群等组成的景观交融的纵轴;“五区”指古民居建筑为特色的古民居文化区;城隍庙、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展示区;民间戏曲杂艺文化区;百年梨园休闲娱乐景观区;高科技农业景观区。在突出旅游形象这方面, 应该高举文化的旗帜。毕竟, 文化带来的差异才是诸多游人趋之若骛的根本所在。古镇旅游的核心在于一个“古”字。因此,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对所有的历史遗存的利用建立在科学保护上, 从而提高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国内外许多的案例都已经证明, 对历史遗存的开发其实就是对其文物价值的挖掘, 只有当文物的价值被充分展示之后, 其重要性才能被人们所认识, 从而对其加以精心的保护。这样, 文物古建的保护就能维持在一个以开发促保护, 以保护促开发的高水平状态。
3.2 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基本
环境对于旅游来说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游人的吸引力比次一级的环境的吸引力要强不仅一点两点。因而, 环境的好坏对于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整体大环境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同样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青城古镇虽然现在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是由于历史欠债太多, 现在的整体环境也就比前些年好些, 与众多旅游名镇相比还远远不够。对于古镇的开发, 环境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人数适量是保证游客有舒适感、享受感的前提, 也是古镇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 制定古镇环境保护条例, 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 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 并配好排污系统。最后, 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 避免游人乱丢垃圾。
3.3 店铺布局与经营方式的强化管理
针对目前店铺布局混乱的现象, 应该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干涉。通过行政手段切实根除这种混乱现象, 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应该采取措施加以缓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重点整治“五低”即低价格竞争、低质量服务、低素质从业、低水平管理、低效益运营的问题。要完善和加强古镇旅游投诉中心建设, 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事宜, 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 针对居民商业化的情形也要合理应对。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激发古镇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 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保护文化资源、营造传统氛围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居民的参与, 还会增添青城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 更能增加其文化的吸引力。
3.4 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及周边建设
针对青城相对保存完整, 受外界影响较小的古镇。力求恢复古镇的原貌, 这种复原不是简单的复原建筑, 而是在其基础上复原古镇的原生态, 它包括对古镇的城市肌理, 生存基础, 民风民俗, 以及生活方式的恢复。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 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然而目前古镇的建筑已经新、旧杂陈, 遭受了伤残。面对这种情形, 采取措施, 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 添置消防设施, 防蛀、防火, 减少自然风化, 禁止人为破坏。同时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 防止“好心做坏事”。面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 修复时, 也要修旧如旧, 动作尽量慢, 改一些, 修一些, 补一些, 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 而不是返老还童, 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 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 还古镇以“古气”。对于特色民居, 则应在维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将室内更新使之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 外部根据原有建筑利用同样质地、样式、形状的新构件, 来替换已损坏的建筑构件, 并让替换物保持本色, 在色彩上与老构件形成适度反差。不仅加强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延长了建筑寿命, 而且还保留了民居的历史真实性。古镇的形成和发展是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积累, 自然演变的。每一个时代都会在古镇中留下它自己的痕迹。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也不例外。因此, 对于此类古镇周边环境的开发不宜过度受制于古镇的建筑形式, 而是应力求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一方面, 通过在新建筑中保留适量的古建元素来实现“新”与“老”的对接;另一方面, 通过引进新的建筑元素, 来彰显时尚的气质。
4 结语
古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 游客到古镇游览, 主要是受其优美宁静的环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纯朴的民风民俗所吸引, 保护这些本真的东西是维持和延长古镇生命力的有力举措。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其的保护。以旅游促保护应是古镇旅游开发不变的主题。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旅游吸引物而言, 不进行旅游开发, 古镇保护又缺少物质保证, 而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旅游开发与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在古镇发展旅游业时, 应该立足长远, 即不脱离现阶段的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 要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使古镇可持续利用、永葆青春。 另一方面, 也应该注意到古镇本身就是一个发展演变的结果。因此没有了发展的传承就如同失去了滋养的生命一样, 将随着时间而慢慢消亡。所以说, 古镇旅游开发应在充分的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 转换思维模式, 大胆创新,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阶段, 有目的的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吴人韦.旅游规划理论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 2000 (2) .
[2]宋志伟, 文立玲, 王保伦.“2001年中国旅游规划高峰研讨会”部分主要发言摘要[J].旅游学刊, 2001 (4) .
[3]何大明.基布兹 (公社) ——以色列的瑰宝[J].经济世界, 1994 (12) .
[4]张向华.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复兴[J].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 2003 (1) :1-2.
[5]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6]田喜洲.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 2003 (2) :90-93.
[7]龙彬, 易德琴.浅论复兴后的重庆市磁器口古镇的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 2006 (8) :23-25.
[8]张捷, 赵勇, 许振晓, 等.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遗产保护与可持续规划理论初步研究——以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草案) 为例[A].旅游学研究 (第二辑)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023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现状 篇3
【摘 要】古镇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加古镇人民收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古鎮开发热潮的推进,规划不足、环境污染、产品同构等问题被显露出来。本文关注榆中县青城古镇的旅游开发,讨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给予古镇旅游开发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古镇;旅游开发;发展
榆中县青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有丰富的古建筑、古民居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古镇以其清幽的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但随着古镇旅游的升温,古镇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古镇旅游的特色氛围,推动古镇旅游进一步发展,是目前各个古镇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青城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1.开发规模小,力度不足
古镇内古建筑保存良好,文化气息浓厚,城隍庙、民俗博物馆等都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古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水泥、沥青铺成的道路,充斥着现代化气息的砖房,使一部分传统建筑被掩盖,无法开发出来。这不仅使资源被浪费,更大大降低了古镇的旅游价值。除了建筑以外,当地的旅游产品也开发的不彻底。剪纸艺术和刺绣是古镇的传统技艺,但目前古镇中的剪纸和刺绣产品顾客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对这些东西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这要求古镇人民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元素,做出创意、新意。此外,青城古镇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虽然现在抽水烟的人比较少,但将水烟打造为一项当地独有的旅游商品依然是可行的。
2.知名度不高
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但知名度却不高,这与古镇的地理位置有关系。青城古镇为黄河岸边的小镇,交通不是特别发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便。知名度还与信息的传播有关,古镇宣传力度不够,当地旅游资源信息无法传播出去,知道的人自然也就少。扩大宣传力度是打开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做好古镇保护与规划,提高旅游价值才是提升知名度的基础,如果只有宣传做的好,实际情况却并不相符,不仅无法打开知名度,还会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使古镇口碑下降。
3.缺乏长期规划,整体布局散乱
古镇旅游大多注重开发而忽略规划,导致整体布局散乱,缺乏美感。青城古镇是典型的街巷结构,交错的小街巷两旁分布着商铺和古老建筑。传统小作坊、特色餐饮以及各类旅游纪念品店铺随意的分布在街巷中,没有整体规划,这样不仅导致古镇的整体风貌不佳,一些特色店铺也被埋没,失去应有的价值。古镇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一步步规划,达到最佳效果,而不能追求速成。只有做好长期规划,优化古镇布局,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4.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足
古镇内的建筑物虽然保存完整,但做多建筑物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已经出现风化、虫蛀等问题。在我国的许多古镇都存在着建筑物破败的问题,这与当地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有关,不及时修缮或修缮方法不当都会导致文物的破坏。仿古建筑也是古镇中普遍存在的事物,甚至有些地区不惜以破坏古建筑为代价修建仿古建筑,仿古建筑虽然有古建筑的外形,但建筑材料,建筑方式等都具有浓重的现代气息,在古建筑群中会显得突兀,会破坏古镇的整体格局。因此,要及时修缮文物古迹,尽可能保护古镇建筑的原汁原味。
5.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古镇旅游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到古镇旅游,这为古镇经济良好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也对古镇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游客与卫生设备之间数量的不平衡导致了古镇的环境污染问题,当游客遍布古镇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许多地方却缺乏垃圾桶等设备,这就导致了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给古镇的环境造成破坏。
二、解决青城古镇旅游开发问题的有效措施
1.保护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多元性
青城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要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维护这些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不要使用现代技术破坏它的独特性。尽可能的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传统技艺更是要注重继承与创新并存,既要保持当地独特的文化风格,又要与时俱进,让古镇焕发新风采。古镇的旅游的重点就在于古镇承载的特殊的文化内涵,只有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展示出来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古镇旅游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2.加强管理建设,重视古镇的整体规划
古镇的旅游开发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方案,且规划要有重点、有步骤,才能实现古镇的良好发展。古镇的布局散,商铺分布杂,都是由于缺乏清晰的规划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政府和群众两方面进行,政府可以对古镇的布局进行强制性的规划,并整顿古镇市场经济存在的不足。群众参与也是建设好古镇的重要内容,只有群众遵守古镇管理的内容,自觉维护古镇经济秩序,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古镇内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等文化资源应该进行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风化、虫蛀等问题及时修缮。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承载着一个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要注重保护工作,不要让其因为人为的过失而消亡。古镇文化资源保护不只包括外在的文物保护,还应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的维护。
4.加强宣传工作
宣传是提升古镇知名度,推进古镇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古镇要重视宣传工作的开展,采用多途径、多方法的宣传方式。网络宣传是一种比较好的宣传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等优点。但古镇的宣传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此,做好古镇的开发管理工作,提升古镇的旅游价值才是宣传的最有效途径。
5.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古镇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文物,还有其优美的环境和宁静的氛围,但由于管理的不足这些优点正逐渐被打破。因此,加强古镇环境治理和保护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为了防止游客乱扔垃圾,应该在古镇中增加垃圾桶的数量。古镇排水系统不完善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还要修筑完善的排水系统。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能够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美的享受,要从多方面进行环境保护。
三、结语
古镇是我国优秀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在古镇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整体规划,带给游客丰富的文化感官。
参考文献:
[1]穆丹丹.青城古镇旅游现状及再次开发[J].建设科技.2013(01).
【2023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现状】推荐阅读:
青城山作文500字10-17
记青城山社会实践06-05
青城山趣味拓展军事夏令营07-22
参观共青城规划馆05-16
初一游记作文600字:游赤城山06-19
城山学校“三访三创三争”活动总结06-26
城山镇关于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