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日常推理之四大原则(精选4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日常推理之四大原则 篇1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题
一般在言语中,我们说词语或者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倾向,一般是有贬义/褒义/中性三种。总体上这三种的话,还会有一些词会有一些稍微细微的区分,比如说中性词当中会有中性偏贬义,中性偏褒义这样的词汇。这需要我们在做题或者平时阅读时多去积累,同时通过语感去判断每个词汇所适用的具体情境。
举例来说,成果—结果—后果,如这三个词,单纯来看,有一定的区别;如果从感情倾向的角度,我们会发现,成果一般是指当人经过努力之后做出一定成绩或成就,偏向褒义;结果是在因果关系中属于后面那一层次,没有特别明显的褒义和贬义,所以一般属于中性词;而后果一般是有一些不良的结果,有点偏向贬义。那我们在具体解题的时候,需要先判断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里面每一个词的感情色彩。然后再根据题目中提干本身空前后文的涵义本身的感情倾向来跟选项中的词汇来相互搭配。
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而且在我们的身上还随带着很多不好的东西。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这便种下了----的种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善良 愚昧
C.聪明 狡猾
B.天真 好胜 D.平凡 堕落
这一题有些难度,因为单纯看题目中的感情倾向,第一空的善良、聪明、天真,AC都是偏向褒义的,B项的词在具体情境当中可能会有变化,一般是表示褒义,但是也会因为反讽而呈现贬义的情况。D项大部分情况都是一个中性词。这是对于词义的分析,我们再仔细看第一空中,句号连接起一个递进关系复句,后面一句的意思要比前面一句更进一步,后面有一个关键词“不好”,递进后的意思是“不好”,那么递进前面的语义要比“不好”稍微轻一点,也就是没有那么不好,所以从这里语义上来看,我们不能选择太过褒义的词汇,要选择一个稍微中性一点的词汇。所以这里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最合适。这样快速的确定D选项。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把剩下的第二空带入进去核对一下。“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这句表达贬义的意味很明显,而且不是轻微的贬义,是很强烈的贬义,这四个词比较一下,D项中的堕落是贬义倾向最强烈的一个。所以第二空也很适合。小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日常推理之四大原则 篇2
【导读】吉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应答原则之自我批评原则。
自我批评原则
这个原则重点适用于回答压力类、人际关系类考题。如“假如你正在兴致勃勃地和同事谈论领导的缺点,领导出现了,你该怎么办?领导的能力比你低,你该怎么做?如果领导比你强很多,你又该怎么做?”第一,出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第二,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假如你正在兴致勃勃地和同事谈论领导的缺点,领导出现了,你该怎么办?领导的能力比你低,你该怎么做?如果领导比你强很多,你又该怎么做?
【参考思路】(1)在背后议论别人(特别是别人的缺点)本身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2)如果领导的能力比我低,我也不会因此而轻视他。既然他是领导,那一定有他成为领导的原因,无论怎么样,尊重领导是起码的上下属关系所要求的。同时,自己还是应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那是对自己的负责和对职业的尊重。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日常推理之四大原则 篇3
1.6,12,19,27,33,(),48
A.39 B.40 C.41 D.42
2.0,5,8,17,(),37
A.31 B.27 C.24 D.22
3.4,9,6,12,8,15,10,()
A.18 B.13 C.16 D.15
4.8,96,140,162,173,()
A.178.5 B.179.5 C 180.5 D.181.5
5.2,2,3,6,12,22,()
A.35B.36C.37D.38
公务员考试四大名关 篇4
山海关
——明太祖朱元璋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贡人梯航通异域,天开图画落尘寰。
老臣巡历瞻形胜,追想高皇创业艰。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而山海关又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中国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椅旋、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在市之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自然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有石河、潮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气候属东部季风暖湿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3毫米,最大冻结深度85厘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62%。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山海关历史悠久,是古代军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万里长城的东邵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一燕塞湖,美不胜收。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早已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年接待中外游客300多万人次,是中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嘉峪关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麓,因山两名。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这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而后者比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关隘、但嘉峪关初建时不过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O平方米。而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O余平方米,比原来的大十数倍。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关城周长733米,就中内城周长64O米,面积为原先的大小。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上悬“天下第一雄关”匾额。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上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公里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已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古肃州(今酒泉),西通安西。这条古道是古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古代西域,初时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的“城邦”,对内地汉族政权时附时叛。到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边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明代,政府军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明正德元年(15O6),吐鲁番首领满速儿,诱引哈密忠顺王放弃明朝投往吐鲁番,接着满速儿就派兵占据了哈密。后来满速儿归还哈密,甘肃巡抚李昆却怕他有变,把满速儿的使臣作为人质留在甘州(今甘肃张掖)。满速儿大怒,又派兵取了哈密并进占沙州(今甘肃敦煌),自率万骑进攻嘉峪关。李昆派游击芮宁与参将蒋存礼前去抵御。芮宁率七百人首先在沙子坝与满速儿相遇,被围困。蒋存礼军受到阻击不能前去支援,芮宁全军覆没。吐鲁番军便攻下嘉峪关,进至肃州(今甘肃酒泉)城下。兵备副使陈九畴乘夜间率兵出城,袭击满速儿的营地。满速儿战败,逃往瓜州,又被副总兵郑廉截击,最后逃回吐鲁番。
正德十一年(1516),吐鲁番兵又侵入嘉峪关,围攻肃州,犯甘州,大掠而去。嘉靖三年(1524)再侵入嘉峪关,围肃州,不久被击败,请降,且以哈密来归。明朝廷却“以哈密既残破,且去边远,疲中国以存外夷非计也”,放弃了哈密。
后来,吐鲁番兵又屡次来攻嘉峪关,都被明军击败。满速儿乃归还哈密,与明通好如故。
嘉峪关矗立于大漠边缘.显得雄壮非凡。荒漠地区最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嘉峪关的环境又很吸引人。广阔的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登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间,天晴之日,或可见海市蜃楼。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的浑厚悠扬的铃声,使人想起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恒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又云:“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指出这关真乃“天下第一雄关”。说来令人诧异,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是建筑工程上的绝招。现在这块砖还存放在西瓮城门展的后楼台上,供人观摩。这座雄关和东部的山海关一样,都为古代建筑工程的光辉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周围还有古代文化遗址多处,著名的有黑山石刻画像和魏晋壁画墓。黑山石刻画像在关西北的一处峡谷里,画像石刻散布悬崖陡壁上共三十余处,绵延一公里。画面古拙,手法粗糙,人物粗犷有力,风格独特。图画内容大体分操练、骑射、狩猎、舞蹈以及飞禽走兽鱼虫等。可能是羌族、大月氏与匈奴族早期的文化遗存,对研究甘肃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魏晋壁画墓在关东北20公里外的嘉峪关市新城戈壁滩上。那里是古墓群。图画取材都为现实生活,有农桑、畜牧、狩猎、林园、宴会、伎乐、博奕、牛马、衣帛器皿等。耕地使用二牛抬杆,耙和糖,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生产资料。画以赭石和红色为主,色彩热烈明快,对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和文化、思想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壁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技法娴熟,敷彩鲜丽,对于研究甘肃石窟壁画艺术的渊源提供了借鉴资料。
现在甘新公路和欧亚新大陆桥——从我国东海岸至大西洋东岸的铁路线都经过嘉峪关,这里不但仍是我国内地至新疆的交通要口,而且是我国走向世界的西方门户。
●玉门关 说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昔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胡杨挺拔,泉水碧绿,一派繁荣。南北朝之后,玉门关日渐衰败,关口湮没,终至沦为荒漠寂野。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 米,南北墙下宽4.9 米。城顶四周有宽1.3 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 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旅游,只有走戈壁滩上汽车轧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车,要请当地熟悉路线的向导带路,以防迷路。
●友谊关 友谊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边境两山对峙险坳处,扼中越交通之咽喉。距市区18公里,距越南凉山16公里,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与平而关,水口关合称“桂边三关”。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就在这里打响,历代为军事要地,均设重兵把守。友谊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广西通志馆油印的蒙起鹏编纂的《广西通志稿》记载,汉朝时,郁林郡辖之雍鸡县(今凭祥市和龙州县城及上金一带)设有雍鸡关。后经沧桑演变,关名不断更改,先后改名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简称南关),到了明朝,据(明史纪事本未)二十二载:“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公元1407年)改鸡陵关为镇夷关。”明嘉十八年(1539年)记:“安南国头目莫方瀛遗使臣阮文泰等奉命诣镇南关请降。”可见明宣宗宣德三年至嘉靖十八年间(1428年——1539年)又由镇夷关改为镇南关。镇南关一直延用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10月更名睦南关。1965年1月,国务院批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3月球日,在关口举行睦南关改名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钟枫主持了友谊关命名仪式。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关上设有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关两旁筑城墙分联两山之麓。到了清朝,建关楼一层,两重门,贯以通道,外门额书“南疆重镇”,内门额书“镇南关”。中法战争期间,关楼曾经被毁。苏元春督边时,又重建二层关楼,关后曾建昭忠祠。1896年,南关对讯建立,则拆去关帝庙和昭忠祠,改建一座法式楼房用以办公,人们惯称“法国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关楼再次被毁,仅剩底层拱门。
解放后,曾在城门上建一层楼阁,琉璃瓦顶,木柱檐廊,厢房四周开有棂窗。1957年广西省政府拨款重修后,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友谊关。关楼四层,高22米,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底层全部用长方形料石砌就,城门为圆拱顶,高10米,前窄后宽,底面前宽7.25米,后宽8米,长22米为通道。关楼除了以它厚实的城墙以及城墙上棱角分明的齿形墙堞,透出雄浑无比的阳刚之美外,整个楼体极富民族特色。石栏杆雕刻精细,圆拱形门窗构图精美,镶嵌彩色玻璃,玲珑典雅,门框门板雕花刻意,古香古色。二楼为展览厅,陈列自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及文物。三楼为中越外事会晤室。四楼正面上方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楼顶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城门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扁额“友谊关”为陈毅先生笔迹。字体浑厚,苍劲有力。关楼两旁,城墙百余丈,直伸山麓,气势磅礴。
关后的“法国楼”虽已历经百余年,但其淡黄色的墙,淡红色的机制瓦及法国式建筑风格依然如故,成为人们研究历史及建筑学的又一景观。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日常推理之四大原则】推荐阅读:
公务员考试推理题12-06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07-13
公务员考试面试必知十大应答原则07-02
公务员考试之高频成语12-23
深圳国家税务局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通知03-27
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之比较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