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利用浮力测密度》教学反思

2024-05-31

八年级物理《利用浮力测密度》教学反思(共5篇)

八年级物理《利用浮力测密度》教学反思 篇1

八年级物理《利用浮力测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对密度的认识,应是对物质性质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同学们对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认识还算可以,但对密度的测定就不自信了,特别是特殊法测密度,尤其是利用浮力的方法测密度,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因为利用浮力法测密度,它纠集了质量、密度、重力、合力、平衡力和压强等许多物理概念。

学生将这些概念综合到一起,就力不从心了。因为不同的方法测密度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些,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公式的应用。我们知道,=m/v,要知道密度,就要测出质量m和体积V,常规法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同学们还可以,但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绳、水、烧杯、小石块等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这时候在课堂上就要看老师的点拨和指导性了。那么教师还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怎样测出质量、体积下手让学生们讨论,最后得出:质量要从重力得出,就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利用G=mg求出小石块的质量;然后根据浮力的知识F浮=gV排,使物体的体积等于V排,就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V物=V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求出V物,就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了。

所以利用浮力的方法测密度,无论利用那些器材,都要设法从根本上找到质量和体积,密度就迎刃而解了。

九年级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篇2

从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出发,本节设计时主要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如:“死海为什么不死”,引出浮力。通过观察,发现鹅浮在水面,乒乓球浮在水面,进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的疑问中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及测浮力的方法。最后由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死海为什么不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人造死海的例子来鼓励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浮力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造船比赛”、压易拉罐等实验,让学生边做边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通过课件展示,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本节通过大量实验,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以交流、讨论、实验等多种手段保持探究兴趣。让学生给浮力下定义,从现象猜浮力大小影响的因素,再从实验和交流中得到规律,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现象中发现,探究,交流,再发现新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篇3

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

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猜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猜想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想 猜想总结:①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③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④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2、要验证上述猜想,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3、分组实验,每小组同学探究其中一个猜想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活动:①巡回指导实验操作

②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四)当堂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大的是( )

A、水 B、酒精 C、盐水 D、无法确定

板书:

10.1 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教学反馈: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的知识点 篇4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比较液体密度与物质密度(物体平均密度)

上浮 F浮>G; ρ物 < ρ液

漂浮 F浮=G; ρ物 < ρ液

悬浮 F浮=G; ρ物 = ρ液

下沉 F浮ρ液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决定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3、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八年级物理《利用浮力测密度》教学反思 篇5

浮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教学图片: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3、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二、新课导学:

(一)探究点:浮力及其测量

1、演示实验:并画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力

2、归纳得出:浮力的定义、符号、方向、施力物体。

3、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画出铁块所受到的力。

第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二)探究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1、如右图所示,我们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h1

h2

(1)左、右表面和前、后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受到的压强相等

受到的压力也相等,可以相互平衡。

(2)

∵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2大于上表面所处的深度h1,∴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因为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并由F

PS,可知下表面的受到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3)

实验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不同。

计算浮力大小的第二种方法(压力差法):法F浮=F向上-F向下

3、演示实验:(再次验证浮力产生的原因)

乒乓球实验现象: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三)探究点: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固体密度、液体密度、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有关。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探究:

(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要保证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变,分别停在液体内不同的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准备好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清水和盐水),把这些液体按密度大小的顺序排列。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4、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板书设计】

10.1

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

3、方向:竖直向上

4、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5、产生原因: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不同。

上一篇:有谐音的古诗下一篇:编辑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