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静的作文

2024-11-27

有关于静的作文

关于作文“静的妙处”的升格指导 篇1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 提升品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而今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静心能明理。

“静”在不同的时代之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妙处,而于你,又有着怎样的一番妙处呢?请结合材料,以“‘静的妙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一篇成功的临场作文,贵有鲜明突出的主旨、严谨清晰的构建、成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希望此次升格指导能给同学们以启迪。

【望闻问切】

五柳树下心不喧

(文题有意境,富蕴涵,很能吸人眼球。)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题记

(能巧妙地引用诗人的文句作题记,新颖,但从立意的角度,仅定位于贫贱、富贵,还不够高远。)

暖暖的夕阳无边地倾洒在幽静宁谧的南山,无垠的麦田伴着清风微荡起层层涟漪。轻灵的鸟儿唱着婉转的歌谣,在葱郁的林间嬉戏、喧闹。远方的一角,弥漫着缕缕的香气。斜阳的余晖映衬着老人一抹恬淡的微笑。

(疏淡的文笔,描绘一幅恬静的图画,成为老人置身的背景,能与文题相应更好。)

那一年,已过不惑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来检查公务,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此段是醉心田园、沉浸于静的动因,风格与上下文不一致,可渲染,还应简洁。)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老人贪婪地沉浸于仅属于自己的园田的盛大的快乐中,超然物外……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氏。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避开了世事的繁芜与错杂,这纵使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他却觅到了一方安宁的避风港,厌倦了勾心斗角的黑暗的官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终究“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无能的昏君今他哑然不知所措……仰天长叹,叹,这一切。孤独的飞鸟掠过长空,划过一道悲凉的痕迹。他抿起嘴角,悲苦地笑了笑……

(与五柳相关,值得大书,对孤鸟的描写应侧重什么,何来悲苦?值得探究。)

风雨淋湿了梦想的翅膀,他退出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世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融入了无忧无虑的田园。贫困潦倒的生活,却无法消磨乐观的心境。“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室晏如也。”内心的坦然与豁达,涤荡着源于世事嘈杂的尘埃,将一份永久的纯清与安静沉淀在心底。

“一觞只独尽,杯尽壶自倾。”他嗜酒,醉酒,却不颓废,不麻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旷达,恬然,却不放浪,恣意。“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他愤世,无奈,却不堕落,悲哀。舍弃了功名利禄,不再与尘世的虚伪与险恶纠缠。开脱了自己的灵魂,忘却了谁是谁非,只存留了一份恬然与闲适,心灵,不再喧嚣……

(引用领起构成排比,表现力强,较成功的语段。)

“常以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文人的志趣与理想不会消沉,在享受田园的惬意与安适之余,文学的香气时常弥漫在五柳树下。田园深处,溢满着一个文人超然脱俗的文采与信念。

(此段深刻。以上三段应是重点突出的段落,隐含着与主旨相关的内容,但还缺乏条理,也缺少必要的烘托。能较恰切地引用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采,过多的引用,则显单调。)

五柳树下,老人痴痴地醉酒,此刻,忘忧,心不喧……

(结尾较成功,含蓄蕴藉。)

【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升格空间的作文。习作者以醒目的标题,意在描画山水田园诗派宗师陶渊明的形象,特别是探究其广阔的内心世界,彰显静的妙处的主旨,选择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大量诗文的引用显示了广泛的阅读视野。但从行文看,主旨还不够明确,重点还欠突出,条理还有调整的余地。

【点石成金】

立意升格:毫不夸张地说,陶渊明是深得静之妙的第一人。这里的静浸透着诗人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挚爱。诗人对静情有独钟,醉心其间,这是独属于陶渊明的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大境界,大气魄,也是大智慧。在行文中,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内在蕴含深刻地表现出来,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魅力。

结构升格:有了明晰的主旨,关键需要巧妙的结构加以表现。即以此文完全可以用“五柳树”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并将它视为陶渊明活动的场景或舞台,将有助于主旨表达的内容幻化成几组画面,从而达到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的目的。

语言升格:从文题看,这篇文章写成散文较好。这需要作者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行文是充分调动想象与联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有效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力争使语言生动形象,含蓄蕴藉。

五柳树下心不喧

他醉意田园,把超然的静演绎得淋漓尽致。

——题记

(题记凸显主旨,简洁深刻。)

五柳树下,静默凝神。

(点题,先声夺人。)

柔和的夕阳静静地倾洒在幽静宁谧的南山,无垠的麦田伴着清风微荡起层层涟漪。轻灵的鸟儿唱着婉转的歌谣,在葱郁的林间嬉戏、喧闹,是什么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突出淡雅宁静的画面,与主旨相契合。)

斜阳的余晖映衬着老人一抹恬淡的微笑。

往事如昨,已过不惑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仅仅八十一天,那个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的督邮刘云又来检查公务。县吏善意的谄媚犹在耳畔:“当束带迎之。”“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慨叹,他愤然,他毅然决然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改后更凝练,表现人物气节。)

于是,与五柳为伴,这五棵垂柳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阴蔽地。每到仲春时节,柳叶新吐,鲜嫩翠绿,镶嵌在柔软细长的枝条上,倒垂于水面,随风荡漾,划出层层涟漪。密叶繁条丛中,黄雀、翠鸟的鸣叫,婉转悦耳。厌倦了勾心斗角的黑暗的官场,避开了世事的繁芜与错杂,退出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世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融入了无忧无虑的田园。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内心的坦然与豁达,涤荡着源于世事嘈杂的尘埃,将一份永久的纯清与安静沉淀在心底。

(优美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境融合。)

于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在躺下可休憩和仰望可观广袤的星空和宇宙的田园,耕耘、播种、挥汗、收获,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无不化为美妙的不朽的诗歌。

于是,他爱上了酒,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醉后,他就坐在五柳树之下,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就这样,“一觞只独尽,杯尽壶自倾。”他嗜酒,醉酒,却不颓废,不麻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旷达,恬然,却不放浪,恣意。“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他愤世,嫉俗,却无颓唐,悲哀。舍弃了功名利禄,不与滥俗同流合污,开脱了灵魂,忘却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只存留一份豁达与闲适,超越红尘之上,心灵,不再喧嚣……

(突写醉酒,以醉显静,为下文铺垫。)

老人真的醉了,尽情地陶醉于仅属于自己的园田的盛大的快乐中,心,静了,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淋漓尽致!

(点睛之笔,升华主题。)

文人的志趣与理想不会消沉,在享受田园的惬意与安适之余,文学的香气时常弥漫在五柳树下。田园深处,溢满着一个文人超然脱俗的文采与信念。

五柳树下,老人痴痴地醉,此刻,忘忧,心不喧……

(“醉酒”改为“醉”,一字之变,境界迥然。)

【点评】

综观升格稿,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层次的提升。首先是主旨更加鲜明显豁,使陶渊明的形象熠熠生辉,其高洁的品质漫溢于字里行间。二是结构愈加清晰明朗。五柳树贯穿全文,主体部分用“于是”引领不同画面,优美生动,令人如身临其境。三是注意了语言的推敲与揣摩、句式和修辞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这篇升格稿。

【升格感言】

放下笔,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又有收获满满的喜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文贵创新,当有了好的运思,一定不要轻易的放过,而要调动多方因素,使灵感化作文字。好的文章应是思想的载体,够厚够重;好的文章,还应是美的建筑,而这些非有韧性的追求不可,这也许就是老师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吧。

上一篇:特殊药品应急管理制度下一篇:文明施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