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2024-08-12

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精选6篇)

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篇1

《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1)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2859字。

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篇2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离不开情境、学习资料, 更离不开师生、生生平等、自由的交流、争议、协作等等互动的过程, 只有这些过程才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意义的建构, 才能真正地理解与内化数学知识.可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可在课堂观察中, 不禁发现许多这样的现象:教师只关注师生互动, 忽略了生生互动, 由生到师的互动也很忽略,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明显不足;更多的时候教师的眼光停留于一对一的互动上, 忽视了对于学生全体的关注.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下面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一、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真实互动的基础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整理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开始呈现差距, 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来, 我特地布置了前置性作业, 以便让每一个孩子都真正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为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同学们, 在前置性的作业中, 老师请大家自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谁愿意把自己整理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只有生1举起了手, 发现回答得非常完整.

师:看看生1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有没有和你不一样的地方?

谁知, 半晌依旧没有人举手, 是因为面对课代表, 大家不敢挑战了, 还是大家确实面对她完美的答案望而却步了?

我耐下心来又说了一遍:“仔细找找看, 和你整理的一样吗?”

生2:我写的是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好的, 还有不一样的吗?

我面带笑容, 认真地聆听, 却没有半点想要给予评价的意思.

生3:我觉得生1的说法更好, 她说的是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不仅说明了面积相同, 形状也是相同的.

生4, :关于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写的和她不同, 我写的是每组的4条棱.

师:一个是说每组的4条棱, 一个是说相对的4条棱.

我依然没有作出任何的评价, 只是进一步点出了两名学生不同的用词.

生4:我觉得我这样写也是对的, 12条棱, 4个长是一组, 4个宽是一组, 4个高是一组.

……

反思:特征的复习, 要实现互动并不难, 可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经历整理、完善建构呢?为此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 为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的经历整理的过程赢得了时间, 也为课堂上学生能进行充分的互动与建构赢得了时间.

互动中教师除了要学会耐心的面对学生思维上的冷场以外, 更要学会“论而不议”.耐心的等待, 悦纳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平等的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却不轻易地加以辨别, 却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才能把讨论的空间和主动权留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将思维激活, 将智慧点燃.

(二) 深度思考是真实互动的有利保证

师:刚刚咱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了整理, 这也是我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最先研究的内容.为什么我们会从它们的特征开始, 这对于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又有哪些用处呢?

生1:可以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生2:我觉得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仔细分析学生快速的回答, 不难发现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我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发言, 努力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有价值的思考.

生3:比如说, 我们可以根据棱长的特征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呀!

生4:我们还可以根据面的特征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完全相等我们就可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

师:后来我们又研究了长方体 (正方体) 的体积 (容积) 一字之差, 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反思:互动的有效性, 与问题的思维含量是紧密联系的原本只是枯燥的计算公式的整理, 经过师生间思辨性的讨论, 价值得以凸显, 公式的记忆也变得轻松.

本环节中尽管学生发言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 教师并没有简单予以否定, 却巧妙地对进一步的思考予以引导, “能说得具体一点吗?”教师通过简单的一句话, 引导他进行深入的思考.互动过程中, 教师免不了要面对各种各样意外的生成, 既不能过多干预, 又不能轻易丢失自己应有的阵地.学会用正面引导性评价, 一切迎刃而解.

二、在互动中让每一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1.在相同中体会不同

师: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生活问题1:小卖部要做个长2.2米, 宽40厘米, 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 现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 这个柜台需要角铁多少?

师:要做好这个柜台还需要算出什么数据?为了做好柜台, 同学们解决了两个不同的问题, 可都要注意什么呢?

2.在变化中体会不变

生活问题2:小明家新买了一台洗衣机长60厘米, 宽40厘米, 高80厘米, 妈妈要给这个洗衣机做一个机套, 至少用布多少厘米?

生活问题3:老师要做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 (无盖) , 长50厘米, 宽40厘米, 高30厘米.做一个这样的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师:怎么这么巧, 一个是计算做机套用布多少, 一个是计算做鱼缸用玻璃多少, 却都是求5个面的面积.

师:除此之外你还联想到什么?

反思:练习以题组来呈现, 每组练习的背后, 都包含着教师清晰的目标, 但是老师并没有急于语言的表达, 而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自然而然的生发自己的体会.互动和建构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成.

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70-02

“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这句话凸显了有效引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灵活的指导、精准的掌控、适度的点拨不仅能改善课堂的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到学习的最前沿,成为自由的探索者、快乐的创新者。在此,笔者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例,谈谈科学引领对改善学习状态,提升课堂质量的几点看法。

一、善假生活元素,促进感性积累

课件展示:火柴盒、文具盒、牛奶盒、墨水盒、长方体的模型等实物。

师: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

生:见过。

师: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类物品呢?

生1:电视柜也和它们一样。

生2:积木。

生3:……

(学生激情高涨,教室里议论纷纷,这样的场景持续了3~4分钟才有所缓解)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向大家介绍你的认识和想法?

(生答略)

师:从外形上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把你的发现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教室中学生的表现千姿百态,有的兴奋地东张西望,有的在小组中打打闹闹,有的呆呆地眼瞅着面前的长方体,有的手拿长方体茫然地转来转去,有的旁若无人地做起小动作,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几分钟,要求进行汇报交流时,只有寥寥的几个学生举手)

生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真的都是这样的吗?

(学生不知道回答是对是错,只能呆呆地坐在那儿)

生2:(手举着一个药品盒)长方体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这四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长方体的这些面还有什么特征呢?(学生默然无语,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低头玩自己的物品)

师:(有些着急,用手势比划)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思考:

教者的设计意图是非常明显的,采用的模式和策略也有可取之处。但课堂的状态却不尽人意,究其缘由,笔者以为教师的引导乏力,针对性不强,启发不利所致。面对同样的格局,我们也许只要稍加改变,就会收获意外的精彩。如当学生找出同类物品时,可追问深化所举例子的共性,以强化对形体表象的感知。“想想列举出的物品,它们都有几个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这样的追问会比“从外形上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的研究,引发学生比较、思考和辨析,为后续进一步认识面的特征提供最为直接的积累。

二、科学驾驭资源,加速认知建构

这是一个较为新奇的师生共同实践的教学情境。利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豆、小刀,师生共同操作研究。切一刀得到一个面,切第二刀得到第二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第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再切三刀得到一个长方体。

师:下面进行切长方体比赛,看谁切得既快又像(学生切过后,展示切出的长方体)。

师: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像长方体,谁的不像。不像的理由是什么。

……

师:简单的操作中蕴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回顾切的过程,一刀能得到什么?两刀呢?三刀呢?回顾实践的过程,探究长方体的思路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今天我们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最科学。

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学生满怀热情地研究起长方体。虽然整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毕竟有方向,兴趣就会高涨、学习就会投入、活动就会有效。

教学思考:

借助于切土豆的游戏,学生在切的活动中获得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后续的总结归纳积累了丰厚的感性认知。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促使学生在切土豆活动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为下面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利用比赛,通过“快”“像”两个评价标准,使学生的手、脑充分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切长方体的活动中,逐步建构长方体的特征,在经历回顾反思中逐步深化表象,触及知识的本质,紧接着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从面、棱、顶点三个维度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从哪里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一方面教师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支持,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再则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整个学习过程融合了观察、思考、交流、操作,学生兴致盎然,人人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通过两个教学片段的反思,笔者深深领悟到:引导是教学有效的法宝之一,要求教师的引导既要“到位”又不“越位”,适度必然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引导不到位,看似学生主体彰显了,活动时空释放了,但学生的学习是茫然的、低效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发展就会大打折扣。同样,教师引导越位,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丧失,活动就成为流水线上的操作,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空是不存在的,学生会逐渐麻木,就会丧失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与兴趣,学生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适时、适度的引导,灵活的掌控,才能呈现教学的精彩。

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幼儿园大班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篇5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 篇6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习。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上一篇:浅谈数控技术在未来的就业前景下一篇:九龙湖风景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