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状体育经济学

2024-08-25

中国现状体育经济学(精选8篇)

中国现状体育经济学 篇1

1 体育经济的基本含义

我国是体育大国,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耳熟能详了。而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是各类体育服务的总称,而体育经济则是透过体育行业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价值,强调的是体育产业中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所蕴含的经济功能及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这也就是所谓的体育产业带动的经济价值。具体来说,体育经济是以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项目等一系列体育产业市场为基础,再结合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准则来研究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侧重的是由于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紧密相关,因此体育经济又是一项特殊的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形态与速度也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2 体育经济发展的意义

体育经济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途和潜力的市场,也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积累做出一份贡献。

虽然体育经济的发展前途光明,但是相对于体育产业,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存在体育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以体育产品开发为主题的市场发展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等问题。

为了使我国体育经济能够稳健的成长、快速的发展,为了促使体育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体育经济人力、财力的投入,还是对体育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导,以及对影响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与解决,各界人士都是分心费力。

中国现状体育经济学 篇2

一、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1、中国体育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 占当年GDP的0.52%, 从2006年至今, 体育经济每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6%, 逐渐形成了一个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 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等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 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另外, 每年各地举办的商业性竞赛和表演约有300—500次, 营业额约8000万人民币。体育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体育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为国家财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中国体育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

体育产业作为国家第三产业的组成部门, 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008年, 我国体育产业提供了33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及632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和近100亿人民币的家庭收入。我国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在产业活动方面超过1000亿人民币。

3、体育经济促进了我国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刺激和拉动了内需

《中国统计年鉴》 (2001—2009) 显示, 包括体育在内的“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一项, 每年的增加值在2.7%~3.0%。2008年, 我国体育服务业占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的4%。从饱和经济到过剩经济转化过程中, 经常出现消费不足、投资不足, 以体育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支中坚力量。人们对体育娱乐消费意识增强, 有关体脑共享的竞技游戏等逐渐成为公认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消费作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为需求拉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我国体育经济存在的问题

1、体育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体系不成熟, 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体育市场机制是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交换的主要调节器, 然而我国体育市场结构各层面市场均不够完善, 并缺乏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 也无法适应入世的新环境。体育管理体制严重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 运动队制已经显示出对体育事业的阻碍, 而体育实体制又尚未形成, 包括企业实体、事业实体和其他体育经营实体都处在萌芽状态。而且, “以福利性体育为主, 经营性体育为辅”的现状也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2、我国体育实体产业竞争力弱, 在世界体育市场的份额极低

目前全世界体育用品业的贸易额为1500多亿美元, 其中欧洲占600亿, 美洲占900亿, 亚非拉体育贸易微不足道。我国体育产品更是因为数量少、质量差、品种单一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形资产溢出效应逐渐成为负效应

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国自有的无形资产:世界级体育项目和一大批世界级体育明星。但是, 这些我国自己的无形体育资产却不能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效用。世界级运动员的无形资产, 频繁流失到国外, 有的远嫁他乡, 有的委身于国外体育, 对我国体育发展造成损失, 造成“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

4、体育文化缺乏, 体育品牌尚处在初级阶段

体育文化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贸易中85%属于品牌产品, 而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主要依靠来料加工, 或是贴牌生产, 以大量廉价劳动力赚取加工费。目前我国体育产品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较低的运动衣裤及运动鞋上, 商业化运作水平低, 缺乏品牌生命元素, 体育生产企业缺乏后续发展力和竞争力。国内品牌产品市场情况:李宁50%, 耐克30%, 阿迪达斯10%, 其他10%。尽管在国内市场占有领先地位, 但在国际市场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等这些享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端产品相比, 仍然缺乏强大的竞争优势。

三、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1、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高, 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 对体育的发展不能形成强大的经济支撑。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 城市化水平低, 城乡差别和东西差距使体育消费严重畸形。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 在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 体育市场发展较快, 群众性的健身、健美中心、体育俱乐部等市场覆盖面广,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东部12省、市、区体委系统办的体育实体达822个, 中部9省、区体育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 体育实体数和经营收入接近东部地区, 体委系统办的实体有771个。而西部体育市场发展缓慢, 西部9省、区体委系统办实体仅170家。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体育市场发育的差异, 体育资源不能有效地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制约着我国体育大市场的形成。

2、体育消费的不均衡和体育观念的差异, 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爱好的体育需求差异很大, 而且多集中在城市, 不能充分发展体育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以推动全国性体育的发展。如乒乓球界对乒乓球市场在体育市场中所占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及其开发前景等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3、目前我国体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制度方面, 缺乏管理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宏观部门, 市场管理不统一, 管理权限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乏完整的法制配套体系。

4、体育人才的缺乏

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和运动体育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我国体育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育生产企业缺乏高层次的现代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运动体育缺乏足够的专业运动员、高水平教练员、高层次裁判员。

四、快速发展我国体育经济的政策建议

1、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

促进运动协会实体化和群众体育社会化, 加强体育生产型企业的管理和领导, 不断提高我国体育产品的生产能力, 增强体育发展后劲。同时, 加强运动体育的训练改革、构建有序的竞赛体育的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保障体育市场顺利发展。

2、制定、完善体育法规, 使体育市场有法可依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 必须首先建立健全体育法规。建立权威的体育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 使体育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培育体育商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中介、产权、无形资产交易等各种市场, 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秩序, 形成与世界接轨的大市场。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准则的法规, 明晰体育市场的主体地位;健全体育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法, 保障体育市场有序运行;建设体育主管部门市场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规范, 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控地位和职责。

3、培育和建设我国体育大市场

(1)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强大作用, 快速培育体育市场。目前, 中国的电视媒体和体育产业之间互动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通过体育电视与中国体育产业之间合作, 体育电视将会成为体育产业收入重要保障, 使电视转播价值增值。

(2) 培养体育市场经营主体。加速构建体育经营主体的经营环境, 包括市场机制的完善、市场条块分割的打破、市场准入门槛的弱化、各子项目市场的培育等。国家通过政策倾斜, 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企业, 让他们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带头作用, 逐渐带动一大批体育企业的产生。

(3) 积极打造体育运动第五媒体。体育主管部门借住国家主办大型世界级体育赛事, 快速吸引各方对体育产业发展投资活动, 借助社会资本及体育彩票发售等方式筹措资金, 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 修建一批大型体育场馆, 既能适应世界性体育比赛又具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 扩大社会开放, 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

(4) 积极培育体育中间产业, 发挥体育赞助业和体育广告业、体育经纪人业的作用。体育中间产业包括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经纪人业, 在很大程度上, 体育中间产业是一国体育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但是针对整个中国市场来讲, 体育中间产业还没完全形成, 必须加大力度培育中间产业, 以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5) 构建体育经济产业链, 充分发挥体育产业链的乘数效应。中国体育产业链乘数效应轨迹:投资——爆发优势——产业膨胀——全面提升。体育产业链首先必须是资本投入, 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投入, 形成一大批体育主体, 然后充分发挥爆发优势, 诸如劳动力优势、产业链优势、规模化优势、生产专业化优势等, 使体育经济逐渐膨胀起来, 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形成中国强大的体育实体经济。战略型的中高端企业集中资金投资于单项优势工艺的改进, 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 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终成为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者。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依赖度的加深, 体育资金、技术、劳动力以及各种物质产品、体育运动和赛事都将纳入全球化资源配置, 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竞争, 与国际市场接轨, 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因此, 必须广泛开发体育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体育服务和产品的质量, 增强中国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体育产业以其强大的公众吸引力、跨越国界的资源整合力, 对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拉动效应。本文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不同层面分析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提出了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市场,体育产业链,体育中间产业

参考文献

[1]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石岩、舒宗礼、刘华冰: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体育学刊, 14 (5) .

[3]郑志强:论职业体育的市场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5 (6) .

中国发展体育经济路径分析 篇3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制创新

An Analysis into Approaches to Developing Sports Economy in China

WANG Yu-xia

(He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by mean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alyzes thoroughly and systema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economic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ountries with highly developed sports indust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at China should, tak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ose countries as reference, begin with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sports economy and mak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so as to find a way o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conomy.

【Keywords】sports economy;sports industry;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体育经济是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目前,体育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的体育经济,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和加强体育经济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当务之急。从体育产品的特性出发,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体育经济应该是产业和事业的结合。根据体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将体育经济分为三大方面: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中国体育经济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然而,究竟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经济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以及管理制度如何改革,目前存在许多争论和模糊之处〔1〕。

一、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

体育产业也是一项全民的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事业。很长时间以来,体育经济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物质生活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起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并在持续发展中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2〕。20世纪90年代,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促进社会就业具有显著作用。具体而言,发达国家体育经济表现出以下特征:

(1)体育产业资本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已成为值得注意的新趋向。

(2)国际体育用品业已形成销售额达数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今后10年还将持续增长〔2〕。此外,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得到普遍重视。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的销售已成为惯例,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体育资金的重要来源。体育赞助业、体育博彩业获得长足发展。

(3)国际体育产业的全球化、集约化和垄断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发展中国家下一世纪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3〕。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体育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发展体育经济符合中国宏观经济目标要求

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体育又是一项全民的、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事业,可以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对物质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起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

2.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过程显示,居民休闲消费的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体育消费支出将显著增加〔4〕。

3.体育经济是朝阳产业,国家的扶持政策必将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修订后的三次产业划分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它体育三个门类,体育产业的地位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在原来的机构设置中新增加了体育经济司。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三、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总体上看,中国体育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

距。尤其是中国体育经济目前仍在一种不平衡状态下运行,这种不平衡状态使体育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各种摩擦,造成大量的体育经济资源浪费,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以致约束了中国体育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5〕。

1.体育经济的主体产业的定位不明

比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体育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无形资产三大主体产业。但是三大主体产业的规模目前市场状况还很有限,运作也不十分规范。体育产业的结构缺陷还表现在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足。

2.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问题突出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都没有。虽然一半以上的省、区、市中,大多数的省会城市已经发布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仍需要高层次的立法予以明确。管理权限的不明确,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楚,体育市场管理不规范,有的体育项目管理还存在交叉管理。有的体育项目甚至没有人管理,对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因此,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进行立法,使体育产业的管理有法可依。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尚未实行积极的行业管理。因此,进一步实现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3.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不到位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目前来讲,没有政策遵循。如体育彩票是由政府给予的一项很优惠的体育产业政策,在目前情况下也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但是体育彩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立稳定的发行政策〔5〕。

4.体育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

体育市场主体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供给方看,市场主体在企业规模、组织形式(如公司化)、经营方式(跨国经营、连锁经营、委托代理经营)等方面发展都很不成熟,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和方式(尤其是服务营销)、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从需求方看,市场主体在体育消费者的观念中还没有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5〕。

5.面临来自国外体育企业的竞争压力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阻挡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体育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体育市场,并在部分体育市场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6.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匮乏

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大学设立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系。缺乏的体育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6〕。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四、中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总体方向和主要途径

发展体育经济必须转变治理方式,政府主导部门要逐步由“划桨型”向“掌舵型”转变,更多地依赖制度、法律等宏观管理手段实现对体育产业的治理〔6〕。

1.强化中国体育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完善产权结构

由于中国的体育管理机构——国家体育总局本身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其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过渡产物,不仅存在着不符合目前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缺陷和问题,更不适应加入WTO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2.改革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通过对国内外几种体育管理制度变迁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形成的背景、我国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对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和西方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基本特点的分析,可以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培育体育社会团体,促使我国现行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向由社会团体实施专业化、层次化管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转变。

3.建立规范的体育经济政策、法规

首先,要制定体育市场经济法规和产品标准,规范和监控体育市场秩序;其次,利用体育市场运行规则和行政手段,仲裁不法市场行为,保证体育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第三,制定体育产业政策,调节体育经济,保证体育市场健康运行;第四,参与体育经济运行,进行体育服务产品的公共采购,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公共产品;最后,制定体育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避免和克服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短视行为〔7〕。

4.规范政府行为,维护体育经济秩序

市场秩序是市场自身及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市场活动中的买卖双方行为而形成的正常关系。按我国政府各行政部门经济职能的分工,市场秩序的管理主要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部门负责,他们行政执法的依据是国家法律、部门规章和产品标准。按国务院赋予国家体育总局三定方案中的“研究拟定体育产业政策,发展体育市场;制定体育经营活动从业条件和审批程序”的职能和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在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管理工作中,国家体育总局应负责制定相应行业法规和体育产品标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依据体育行业法规和体育产品标准,对体育市场的商品实行质量监督控制管理,与工商行政部门共同维护体育市场秩序,非工商行政部门一家管理。 (下转第52页)(上接第24页)

总之,在当前的中国,发展体育经济的公共政策选择应首先确立优先发展领域,其次才是给产业提供配套发展的政策、制度。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加速产业立法,制订游戏规则;(2)提供优惠的政策(如:减免赋税等);(3)完善产权结构,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国家可利用体育基金,彩票资金作为国有资本入股,扶植和发展竞赛产业);(4)加速市场培育,运用宣传导向,加速明星企业的成长;(5)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网络,形成复合型的人才供应机制。只有进一步向市场和社会下放权力,扩大运动项目协会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第三部门参与提供体育健身娱乐产品与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迎来又一个春天〔8〕。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吴瑞,卢彦岭,姜海兵.制定科学的体育经济政策保障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J〕.硅谷,2009,(2):131-132.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甄浩,祝朝选.经济环境与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J〕.中国市场,2008,(52):14-15.

〔5〕董云丽.关于体育经济的几个概念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4.

〔6〕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7〕余兰.体育产业经济〔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李建忠,孙长江.中国体育经济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9):137.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1 篇4

8月16日我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分析判断了未来一个月的经济情况,当时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时至今日,全球经济的事实验证了我的忧虑。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令股民们蒙受巨大亏损,基于之前早有判断,所以我心里谈定许多,而我也更习惯了这种年头中的涨涨跌跌!现在,全球、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故,我希望借此梳理一下我的看法,希望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当前经济,而不是局限着眼于证券市场。当然,在宏观层面理清了,更有助于我们对证券市场的分析!

当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谈论中国经济时如果不先谈论世界其他经济体及全球经济,那必然是不全面,不深入的。所以我们先看看美国,欧洲及全球整体经济如何:

第一,美国经济

提及美国,这里首先对逝者乔布斯表示深深地悼念!然后我们自然也非常关注“占领华尔街”游行示威活动。已经进行了三周的“占领华尔街”游行示威活动还在不断蔓延中,这必定对美国政治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我的一个看法是这场活动不会发展为像中东一些国家的暴力反抗活动,因为美国是一个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国度,活动是在有序的进行中。虽然“占领华尔街”像是一场被利用了的政治秀,但我更关注的是它暴露了美国社会经济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金融体制,分配不公,高失业率,政治体制

等等。

此时爆发的前所未有的游行示威活动也恰恰反映了美国当前经济所面临的窘境,用伯南克的话表示,美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可能比现在仅有的1%还低。所以对美国未来的经济情况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欧洲经济

不但欧盟的推迟对希腊的援助可能把希腊推向破产的边缘,而且意大利、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的被下调更使得市场信心雪上加霜。如果希腊破产,不管希腊是被踢出欧盟还是希腊主动要求退出欧盟,其结果非常可能导致整个欧盟的瓦解,整个欧元区经济的崩溃。所以目前债务问题依然是欧洲主要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只是表面的,并非矛盾的根本。如果说债务问题是个别国家无休止举债的恶果,但我更觉得这个是欧盟体制的问题,因为欧盟在剥夺成员货币主权时并未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所以欧洲如果要走出困境,必定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但欧洲目前并没有这样做,或者说虽然有所意识,但还没行动。

美国经济不好,欧洲经济自然也不好,所以,对于欧洲经济,不但面临了内部的问题,也面临了外界环境恶化的影响。第三,全球经济

如果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真正帮助经济走出低谷的话,美国的几轮QE早就帮美国经济复出了,所以推QE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虽然QE对一时的经济有一定刺激,但带来了更多的后

遗症,比如汇率不稳定,大宗商品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通胀严重等。但目前,好像大多国家还在重蹈覆辙,英国前日又推出QE2,美国的QE3也在筹谋中。这势必会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胀,而如果新兴经济体对经济复出没能做贡献的话,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出也会是缓慢的,这就使全球经济陷进了这样一个怪圈!

所以我觉得全球经济要复出的话,我们的政治家,精英们应该像当时布雷顿会议一样,找一个美丽的小镇坐下来,对现有的全球经济体制进行商讨、改革,齐心同力把问题解决,而不是相互指责、以邻为壑或者打起贸易战。

中国,不但面临了这样的外部环境影响,更面临了当前尖锐的内部矛盾:

一个多月来,温州频发的老板外逃事件,把温州民间借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而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式”金融危机的普遍担忧。从清代胡雪松创的钱庄开始,民间借贷问题就一直存在,但为什么在此时会如此惊心动魄地爆发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说起,对整个问题的出现进行梳理: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陷进快速下行的通道,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增长的快速放缓,从而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这个刺激计划虽然成功地保住了中国8%的年增长率,但却也带来了很多后遗症:房地产,艺术品市场等泡沫被鼓吹起来,国内通胀居高不下(通胀虽然有部分原因是输入性,但从通胀结构看,主要由食品上涨带动,也说明通胀的部分

原因是国内货币超发,物依稀为贵)。然后在这些后遗症显现后,政府就开始调控,回收货币,不断提高准备金率,但实际利率却依旧为负(因为担心热钱流入,所以央行未能大胆加息,从而利率被人为地扭曲了)。因为中国金融的双轨制度,在政府调控后,中小企业的融资就困难了,从而面临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而国企依旧能低成本从银行体系拿到贷款。民间资本存量不小,但股市,楼市等被调控后,自然缺少了投资渠道。资金放在银行体系又面临通胀导致亏损的困境,所以银行存款自然大幅减少了。所以此时,一方面中小企业有资金的需求,而国企和民间又有为寻找资金出路的意愿,自然而然就生产了大量的民间借贷(这还关系到中国金融业服务的缺位,中小企业到银行的贷款成本高(虽然比高利贷低),时间久,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服务的要求)。大多数中小企业之所以借高利贷,很大部分是期望于调控政策的放宽,而事实是,调控依旧持续,所以此时资金链就断裂了,老板外逃了。

看清了民间借贷问题爆发的演变过程后,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了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不在于持续的调控,调控是应该这样持续的,不应放松,因为经济泡沫和高居的通胀足以危机到政权和社会的稳定。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体制:第一,货币体制被绑架,利率不能代表真正的市场利率,人为扭曲。第二,金融双轨制,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而国企能低成本融资。第三,金融监管和服务体制的缺失,使得贷款未能按申请用途使

用,降低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金融服务效率低下,银行潜规则、腐败滋生。第四,民间投资体制不健全,比如股指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不向普通民众开放,从而使民间缺乏投资渠道。

目前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但还没达到调控目标,所以还不能放松。虽然中国通货膨胀开始回落,但依旧居高,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经济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不但要在经济层面进行体制的改革健全,也要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让政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另外,更需要重视社会民生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民生的!

我觉得乔布斯的逝去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因为他留下的不单是他的成就,更多的是他的精神!故,如果我们能秉承他的精神,进行改革创新,相信我们一样能延续这个时代,甚至开拓出新的时代!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5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 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 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 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情况,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央银行控制不住地方政府逼迫商业银行扩大投资的冲动。因此,中国现在非常强调,要把稳定币值放在货币政策的首位。

(三)充分就业分析。

中国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2003年为4.3%,虽然在理论上判定可以属于充分就业的范畴(失业率不超过6%),但若加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则2003年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将达到8%左右,大大超出了充分就业所限定的失业率水平。若进一步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则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峻。2002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9亿人,其中有1.3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约1亿人进城打工,其余2.6亿人务农,即从事第一产业。但按人均经营1公顷地计算,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高达1.4亿人,约占第一产业劳动力总量的28.6%,即农村隐蔽性失业率高达28.6%。中国现时的就业压力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给失业家庭带来了生活困难,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而且又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消费和生产的有效增长。所以,中国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在和将来都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国际收支平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3年中国绝大多数年份的商品进出口额都是逆差,累计逆差总额为112亿美元。..1994年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比价由5.7∶1降低到现在的8.28∶1,从而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使商品贸易出现了持续的顺差。2002年 中国商品出口额为3256亿美元,进口额为2952亿美元,顺差为304亿美元。..200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4384亿美元,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顺差为255亿美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49亿美元。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2003年中国对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都有上百亿美元的逆差,其中对日本约有150亿美元的逆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利用直接投资方式大量吸引外资,1979~2002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为623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为4463亿美元。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高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35亿美元。与量利用外资的情况相反,中国现在对外投资额却很少,到2003年底累计对外投资额不足10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较多,2003年底外汇储备高达4033亿美元,居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二位。2003年中国外债规模为1936亿美元,除长短期外债比例指标为39.8%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外债风险指标皆在安全线以内。中国现在实行有管理的、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汇率波动幅度现在仅为±0.3%,但中国汇率近几年来对美元基本保持升值态势。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平均值为8.62∶1,2003年就提高到8.28∶1。中国现在准备扩大 汇率波动的幅度,改变汇率形成机制,实行资本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并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合作和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现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有片面认识,希望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这种看法值得探讨。因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和外贸顺差的形成主要是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中国外资企业的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2002年已高达52.2%,中国劳动力成本现在仅相当于日本的3%,故不存在所谓低价产品“倾销”的问题。总之,目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临主要问题分析 从宏观角度讲,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问题突出和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下面就简要分析这三大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或失衡问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集中体 现出来:

1.产业结构。2003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为14.8%,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为..52.9%,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为32.3%。这种产业构成,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例太“重”,第三产业的比例太“轻”。特别是第一产业就业量占劳动力总量的50%,第三产业就业量仅占劳动力总量的近30%,这更能说明第一产业太重、第三产业太轻的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2.投资与消费结构。2002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构成中,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58.2%,资本形成率却高达39.4%;2003年按生产法的估算,中国最终消费率约为52%,资本形成率约为48%,这说明中国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调问题。

3.城乡结构。衡量城乡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三个,即城市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反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0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8%,这说明城市人口少,农村人口过多,城乡之间存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人民币,农村居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6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1 ∶1,2003年这一比例又进一步扩大到3.2 ∶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消费力的差距。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03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834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3 ∶1,这个差距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大,说明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消费水平太低。

4.区域结构。目前中国存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这种差距已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并为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以北京与西部的直辖市重庆为例,2002年北京人均GDP为27746元人民币,重庆为6353元人民币;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852元人民币,重庆为10960元人民币;北京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399元人民币,重庆为2098元人民币;北京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2亿元人民币,重庆为736亿元人民币;北京地方财政收入为534亿元人民币,重庆为126亿元人民币;北京进出口商品额为267亿美元,重庆为20亿美元。

5.产品技术结构。目前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很弱,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产品研发机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足1%,由此造成中国对国外高新技术和产品品牌的过度依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一般只能在生产中获取低廉的劳务费。6.国际收支结构。2003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即商品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高达60.7%,这说明中国对利用外资和对商品进出口的依赖性过大。因此,中国必须下决心扩大对外投资和拉动内需,这是调节国际收支结构的根本性措施。(二)就业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镇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据测算,在2000~2005年中国按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就业弹性系数(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增长量)为0.14计算,中国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约800万个,而实际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下岗职工)每年约为2300~2400万人,就业岗位缺口为1500~1600万个。可见,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2.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据统计,近几年中国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呈下降趋势,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

年为36%,2001年为30%,2002年为26%。

3.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有效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尽管2003年中国有9820万农民进城务工,但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处于半失业状态。

(三)粗放型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现实经济增长不是节约型的,而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即所谓粗放型的。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不到世界各国GDP总和的4%,但是,中国却消耗了钢材2.6亿吨,占全球钢材总产量的25%;消耗了原煤15亿吨,占全球原煤总产量的30%;消耗了水泥8.2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55%;消耗了石油2.5亿吨,日均消耗石油占世界日均消耗石油的7%;耗用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0%。现在中国每万元(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除了消耗过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之外,中国现实的增长模式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现在中国有些地方的政府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这种增长牺牲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不是绿色的,而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基本对策根据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要有效推进中国经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就应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即运用有效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对中国现实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控,以妥善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一)投资政策。

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都需要投资拉动。政府的投资往往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政府的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并应集中于公共领域,而不是竞争领域。即使在公共领域的投资,政府一方面应明确产权和事权,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广场、大马路,重复建设和工程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着眼于扩大就业,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追加对社会保障、科研、教育培训事业上,使之成为“第一基本建设”。

(二)财政政策。

目前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要点:一是扩大财政购买支出,包括搞基础设施建设和给公务员长工资;二是适当增加转移支付,主要用于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障支出;三是增加税收。因此,从总体上说,中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只体现于支出方面,并在实践中引发了财政赤字规模过大的问题。2003年中国财政部国债发行总额为40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为5.5%,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不超过3%的安全线。因此,中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不能长期化,而且必须加以改进。改进的基本思路:一是针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二是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以有效确立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机制作用;三是调整税种税率,切实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农业税的税率;扩大消费税的税基,对高收入者有效实施综合税收调节机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开征燃油税、环保税和附加费等。

(三)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政策要点:一是降低利率和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二是增加消费信贷,尤其是住房和汽车贷款;三是有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但在实践中,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解决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仍有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助学贷款太少、就业贷款难搞、房地产贷款泡沫化程度高等问题较为突

出。因此,要完善现行的货币政策,中国就必须尽快实行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浮动,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内的竞争机制,扩大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有效

建立创业板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为有效抑制通胀,中央银行必须完善基础货币的调控机制和传导机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

(四)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中国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以科教产业、信息化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为先导,有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的跨跃式发展,并最终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绿色的)的比重。不仅要大力发展金融、电信、商务、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现代服务业,而且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如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宾馆饭店等行业。同时,中国应在第三产业中广泛推行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和弹 性工作制,并对在职职工过多兼职问题和超法定劳动时间问题进行有效限制。中国应有效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可采取“西民东移”的办法,鼓励西部的农民向东部大城市转移。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和个人的竞争意识及其行为方式。中国应在产业区域布局上,长期坚持发挥各地优势的原则,坚决打破区域经济的封锁与垄断,确保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间的自由流动。中国应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外资外贸政策。

中国现状体育经济学 篇6

2007年的中国经济有一个关键词被无数人提起:CPI。仅仅一年,中国的CPI指数连续上涨,猪肉在一年时间里涨价50%,房地产的价格则更是以每年100%的价格快速爬升,股市从2000点一跃跳到6000点,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的现象。从这些数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经济过热的起因是什么?又应当如何做来避免经济过热带来的危害?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规避风险?本文尝试简单的分析以上若干问题。

要理解经济过热的现象,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经济,以及经济又是如何增长的。

首 先,经济活动实际上是人类从事商品生产、交换活动的总称。人类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产出各种商品,因为专业化分工,不同商品的生产者需要在市场中进行交 换,因为以货易货的不便,人类开始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初始人类的黄金开采量与人类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差不多,因此黄金便担任了数千年的货币。而在1970年代,因为黄金开采量已经无法反应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增长,因此人类废除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而不管是以什么货币为度量单位,不管生产力发达还是落后,也不管20世纪中服务业占据经济领域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活动的本质实际上依然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这两种行为(商品包括实物商品、虚拟商品、服务等等)。

之 所以要有商品交换,是由于人类的专业化分工引起的,每个人从事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可以最大化的生产该类商品,这样可以使得社会的经济总量最大化,通过商品 交换,社会中的每个人又获得了自己所需要、但又非自己专业可以生产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通过商品交换,每个人可以获 得其他专业人员以比自己高的效率生产出的商品,实际上专业化分工以及商品交换使得社会上的经济总量增加了,而且每个人可以分享到更大的经济蛋糕。

进入近现代,经济中出现了金融市场,人们在金融市场中交易股票、期货、债券以及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市场的繁荣,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反馈到生产领域,促进企业更加高效有利的创造社会价值。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纯商品生产领域以及服务业的社会价值的增加,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变得空前繁荣。

到此,经济运行可以被涵盖为——商品生产(实物、虚拟、服务),商品交换(消费),在这个过程中,若要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有社会公信力的货币发行机构,针对经济的运行状况,确立货币扩张亦或是紧缩性政策,适当的发行货币。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因为缺乏有效的货币发行机构,缺

乏有效的生产与消费的调控,资本主义世界频频爆发经济危机,其本质在于——不断增加的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与低廉 的工人工资所造成的低社会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即,对创造出来的商品,社会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消费,从而造成资本投资的低效回报,社会经济总量的倒退。

中 国当前的经济出现的问题很复杂,但概括的说,其本质也在于此——不断增加的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与低价的人力成本造成的低社会购买力之间的矛盾。简单的 说,就是,中国自己生产的商品,中国自己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消费。因而,中国的商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造就了中国无与伦比的外汇储备,而高额的外汇储备有 刺激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从理论上当提高中国的整体购买力,从而使得中国的内部消费能力增强,然而,由于中国连续多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 内部市场的购买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中国的企业一边在承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中国的老百姓却反而发现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猪肉涨价、房 地产涨价等等。

中国的这种经济政策,其影响力经过多年的隐藏,终于在2007年 爆发性的出现在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上,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得银行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没有限制的贷款,房地产商依靠银行贷款买地盖楼,老百姓依靠银行贷 款购买房产,企业依靠贷款介入金融市场牟利,银行旗下的一支支基金也吸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介入金融市场抬高金融市场的总体价格。而这一切,实际上都脱 离了经济发展的本质领域——商品生产以及商品交换领域。大量的原本应该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以及消费社会创造的各类商品的资金,被卷入金融市场以及 房地产市场投机以图获取暴利。这又反过来造成社会购买力的进一步下降,如果不进一步加以控制,接下来就会出现因为购买力下降造成的生产力下降的衰退——也 就是通常我们口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届时,企业裁员,就业率下降,经济总量减少等现象都会接踵而来。

如 要避免以上所述局面的出现,需要政府以正确的经济发展观为导向,将社会的经济活动集中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领域来。具体来说,一是需要提高中国人民的购 买力,二是要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在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提高中国人民的购买能力。只有创造了巨大的国内消费,才可能刺激国内的企 业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水平,才可能反馈回税收以及购买力领域,使得国内消费能力进一步增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至于如何提高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水平,一方面是从绝对的方面确保中国人民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增加,另一方面是从相对领域将消费的重心调控到对经济长期增长有益的领域,譬如汽车、电子产品、信 息服务等,而非房产、地产这类对经济长期发展无益的领域。

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百姓,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中的风险呢? 只 要理解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危机的本质,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一个原则是不可逆大势而为。譬如,当政府鼓励房地产领域的生产与消费的时候,不应当退出该领域,而 是应该积极介入,分享房地产投机过程中的价值增长;在金融市场火爆的时候,同样应当积极介入,当然这需要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作为保障。第二需要对未来可能 发生的风险应当有清醒的认知——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与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篇7

1 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 体育产业资本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已成为值得注意的新趋向。在国外体育产业结构中, 以体育健身服务业为主要市场的主体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注重发展主体产业。

(2) 国际体育用品业已形成销售额达数千亿美元的大市场, 今后10年还将持续增长。此外, 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得到普遍重视。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的销售已成为惯例, 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体育资金的重要来源。体育赞助业、体育博彩业获得长足发展。

(3) 国际体育产业的全球化、集约化和垄断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对发展中国家下一世纪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2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 发展体育经济符合中国宏观经济目标要求。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 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 体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对中国来说,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带动相关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提高人力资本则更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核心。

(2)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2008年, 我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5781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众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 尤其是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对全民体育热情的极大激发后, 中国体育消费必将呈现大幅度增长。

(3) 体育经济是朝阳产业, 国家的扶持政策必将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2003年5月, 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 修订后的三次产业划分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它体育三个门类, 体育产业的地位明显得到提高。

3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 体育经济的主体产业的定位不明。比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 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 中国体育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无形资产三大主体产业。但是三大主体产业的规模目前市场状况还很有限, 运作也不十分规范。体育产业的结构缺陷还表现在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足。除足球外, 其他运动项目俱乐部制还很不规范, 尽管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体育资源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没有形成, 并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 主体产业定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缺少活力, 市场的竞争性不强, 规模不大。

(2) 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问题突出。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虽然一半以上的省、区、市中, 大多数的省会城市已经发布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 但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仍需要高层次的立法予以明确。管理权限的不明确, 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楚, 体育市场管理不规范, 有的体育项目管理还存在交叉管理。因此, 进一步实现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 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3) 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不到位。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 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 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 目前来讲, 没有政策遵循。

(4) 体育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体育市场主体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供给方看, 市场主体在企业规模、组织形式 (如公司化) 、经营方式 (跨国经营、连锁经营、委托代理经营) 等方面发展都很不成熟, 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和方式 (尤其是服务营销) 、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5) 面临来自国外体育企业的竞争压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阻挡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体育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体育市场, 并在部分体育市场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4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 强化中国体育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由于中国的体育管理机构——国家体育总局本身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其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过渡产物, 不仅存在着不符合目前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缺陷和问题, 更不适应加入WTO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2) 改革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通过对国内外几种体育管理制度变迁的比较, 以及对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形成的背景、我国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对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和西方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基本特点的分析, 可以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培育体育社会团体, 促使我国现行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向由社会团体实施专业化、层次化管理,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转变。

(3) 建立规范的体育经济政策、法规。首先, 要制定体育市场经济法规和产品标准, 规范和监控体育市场秩序;其次, 利用体育市场运行规则和行政手段, 仲裁不法市场行为, 保证体育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第三, 制定体育产业政策, 调节体育经济, 保证体育市场健康运行;第四, 参与体育经济运行, 进行体育服务产品的公共采购, 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公共产品;最后, 制定体育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避免和克服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短视行为。

(4) 规范政府行为, 维护体育经济秩序。市场秩序是市场自身及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市场活动中的买卖双方而形成的正常关系。按我国政府各行政部门经济职能的分工, 市场秩序的管理主要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部门负责, 他们行政执法的依据是国家法律、部门规章和产品标准。在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管理工作中, 国家体育总局应负责制定相应行业法规和体育标准,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依据体育行业法规和体育产品标准, 对体育市场的商品实行质量监督控制管理, 与工商行政部门共同维护体育市场秩序。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中国, 发展体育经济的公共政策选择应首先确立优先发展领域, 当优先发展领域被提出和确认后,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给产业提供配套发展的政策、制度。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加速产业立法, 制订游戏规则; (2) 提供优惠的政策 (如:减免赋税等) ; (3) 完善产权结构, 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 (国家可利用体育基金, 彩票资金作为国有资本入股, 扶植和发展竞赛产业) ; (4) 加速市场培育, 运用宣传导向, 加速明星企业的成长; (5)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网络, 形成复合型的人才供应机制。

摘要:体育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 中国的体育竞技,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 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 对于中国经济的也持续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中国体育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只有从体育经济发展的体制改革入手, 进行体制的创新, 才能为中国体育将济的发展找到出路。

关键词:体育经济,产业,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9.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3]吴瑞, 卢彦岭, 姜海兵.制定科学的体育经济政策保障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J].硅谷, 2009, (02) .

[4]甄浩, 祝朝选.经济环境与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J].中国市场, 2008, (52) .

[5]董云丽.关于体育经济的几个概念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6]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2.

中国现状体育经济学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大学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大学学生体育社团近十年来掀起了一场“社团革命”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临沂大学第二课堂的引领者。

临沂大学由体育学院注册的15个体育社团(包括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排球协会,网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游泳协会,舞蹈协会,体育艺术表演团,1768轮滑社,裁判员协会,以及新兴运动社团:高尔夫协会,木球协会,跆拳道协会)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上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团学档案中获取临沂大学体育社团最新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同时通过对社团管理人员和普通成员面对面的交谈,了解社团发展现状,并进一步认识研究社团发展。

另外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体育社团总体评价。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和委托发放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8份,回收率达98%。其中有效问卷80份。

一、临沂大学学生社团情况介绍

(一)大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共有素质拓展类、学术科技类、理论学习类、社会服务类等115个社团,社团成员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8%,其中全国十佳社团2个,全国百优社团5个。

校团委作为学生社团工作的主管部门,按照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正确引导素质拓展型社团的原则,坚持“四个统一”(统一备案、统一纳新、统一考核、统一审批)指导社团和谐健康发展。

(二)临沂大学学生体育社团情况介绍。目前临沂大学学生体育社团主要分布在5大类运动项目中,其中球类项目占第一位。还有新兴项目,木球、高尔夫运动陆续出现在校园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临沂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及活动范围

当前,临沂大学公共体育课堂,学生的体育活动完全处于自由状态。因此,临沂大学建立了名目繁多的体育社团,然而,社团也存在着公共体育课一样的问题,学生社团一般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到了三年级,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会把社团看得很轻,甚至不参与体育活动,这并不符合“阳光体育”宗旨。

三、临沂大学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

促使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体验乐趣(11% )、增进交流(8% )、丰富生活(26% )、提高运动能力(19% )、强身健体(22% ),其余的还有:寻求竞技刺激(2% ),满足体育需求(4% )、陶冶情操(4% )、缓解压力(6% )和开发智力(1%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把丰富生活应放在首位!

四、体育社团活动场所器材情况

大部分体育社团没有充足的活动场所,很少部分社团提供的固定的活动室。游泳则只能通过学生自费去公共泳池去练习,木球、高尔夫等新兴运动项目则是以专业队的形式出现,普通学生无法进入场地学习练习。

根据调查临沂大学学校场地器材满足情况

满足度数量(个) 比例(%) 开放度数量(个) 比例(%)

不能满足 1 6.7 经常开发 4 28.6

基本满足 14 93.3 偶尔开发 9 64.3

完全满足 0 0 从不开放 1 7.1

由于临沂大学现没有游泳池,所以游泳协会场地不能满足为 6.7 %。在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否对学生体育社团开放进行调查时,发现经常开放的仅占28.6 %,即室外场地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网球4个社团,而室内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舞蹈、表演团等均为偶尔开放占 64.3 %,对于高尔夫场地是除校队以外为有偿消费,由此可见,场地器材己成为制约临沂大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临沂大学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情况

(一)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临沂大学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的另一支翼,在“一体两翼”的结构体系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组织人员都把其视为学生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各方走访,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入会时的会费,会费绝大部分取决于当年团委的指示统一收取,高尔夫、木球协会会对纳入的新会员统一进行球具的购买。另外,向企业一样,社团的经费来源很多是经营出来的,比如外出表演、参加比赛,还有寻找赞助单位,利用这些,更好的发展社团和服务会员。

(二)社团财务管理情况。临大社联财务管理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社团账本的检查。在这一次的抽样样本中,大多数社团的财务部能及时上交账本,并且能对社团的资金做到很好的统计。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不少社团不能按时上交账本,部分上交的账本也未能很好的、正确且清晰的列出账目明细,甚至出现了空账本。

财务部要求检查各社团账本不是为了走形式,更是为了监督社团的财务管理是否严谨,帮助社团合理规划消费和投资,向一个更健康的方向运转。资金对一个社团的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财务只有有计划、合理的运转,社团的发展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注:本文指导教师:单宝德(临沂大学体育学院)

上一篇: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下一篇:某县城镇管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