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

2024-06-07

抗逆(精选8篇)

抗逆 篇1

抗逆能力:销售人员立足之本

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环境对销售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激烈的竞争也让销售人员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勇于面对压力和逆境,并勇敢地战胜压力和逆境的销售人员才能在销售领域获得长足的发展,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案例:刘先生毕业后的第二年,应聘到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做业务员,与十几位销售人员一起被分派到河北省,负责开发邯郸、邢台两地区市场,当时的条件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十几个人在一套两室一厅的房间里办公兼住宿,工资也很少,最严峻的是这两个地区同类产品很多,与经销商的谈判也很困难。工作在这种艰苦而又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开展,一部分销售人员吃不了这个苦,选择了离开。刘先生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同时,由于工作时间短,个人的业务技能也很低,更多的压力摆在他面前,刘先生却没有选择离开,他与留下的几位同事共同分析市场后,选择了暂时绕过经销商,从终端做起。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刘先生不辞辛苦地拜访一个又一个商场、药店。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的产品终于进入了市场并占据了不少的市场空间。后来,刘先生也从一名业务员做到了业务经理。

从刘先生在逆境中成长的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压力面前,刘先生没有像其他业务员那样选择去寻找相对舒适的环境,而是选择了在压力中寻找出路。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在与这些困难与挫折做斗争的过程中,他的业务水平、谈判能力、沟通能力、销售技巧等都会得到提高。当他在销售工作中再遇到这种市场环境时,他对困难和风险的规避能力也就增强了,也就是说,他的工作舒适领域拓宽了。

再换一种思维,如果说刘先生在做业务员时,由于本身的起点低,即自身的舒适领域小,选择挑战压力是因为没有太好的退路可以选择,那么,在刘先生做了业务经理有路可退之后,他是不是就不会再有压力或者面对压力会选择逃避呢?我们接着看刘先生的事例。

刘先生成为业务经理后,他使自己在这一销售区域里游刃有余,工作得很舒适。当刘先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他的舒适地带时,他又被任命为省区副总,负责全省销售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面临着许多以前他未曾尝试过、甚至也未思考过的问题:如何管理协调好几个地区、防止地区间窜货?如何有效监督市场?如何合理考核业务经理„„

新的困难再次摆在刘先生的面前,刘先生根据自己以前所在销售地区的情况,首先制定了新的考核办法,可下发到各地区后,地区业务经理竟联名反对,刘先生感到压力更大。出于本能,刘先生也曾想逃避压力,想重新回到他的舒适领域去。但是,刘先生最终再次选择了挑战压力。经过多次深入的市场考察,他终于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办法。

刘先生再次挑战压力的事例,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以肯定,刘先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选择迎接压力,而不会去逃避。因为在他向自己的不舒适地带前进之后,他已经越来越感受到他自身的舒适领域在逐渐拓宽,相对那些逃避压力的人,他能承受的越来越多;相对那些舒适地带窄的人,他显得轻松而又从容!

有竞争就有压力,销售人员正是处在这个市场环境的“风头浪尖”上。从刘先生的事例中,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销售人员要学会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舒适领域,要有意识地走入自己的不舒适地带,去挑战压力,从而使自己的抗逆能力,也可以说是规避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而由此带来正面效应—顺利和成功!营销界有句名言:销售不是人做的,是神才能做的。销售工作充满艰辛和痛苦,任何人从事销售工作都免不了会遭遇到失败,因此销售人员必须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抗逆能力。一遇困难就开始打退堂鼓,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无数实践证明:在销售之前遇到的挫折越大,克服挫折产生的成绩就会越大。施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施乐,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任何一个人,如果两次、三次、十次、几十次遇到了挫折,那么他取得的成绩将是最大的,因为他每一次成功的销售都是从失败开始的——他经历的失败比别人多,积累的经验也就比别人多,相应地,他所取得的成绩也就比其他同事更显著。而那些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人注定成不了优秀的销售人员。

抗逆 篇2

1 野牦牛的分布与类型

野牦牛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昆仓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西端环绕的约140万km2的区域, 现存数量为15 000~20 000头[1], 这些地区海拔在4 000~6 000 m, 年平均气温在-8 ℃以下, 青草期仅100 d左右, 野牦牛生存的自然生态条件比家牦牛更严酷。根据体型外貌特征及分布范围将野牦牛分为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祁连山型主要分布于祁连山西部、阿尔金山东部的高山草原及高寒荒漠草原, 公牛体重500~600 kg, 肩峰隆起、四肢较高、颜面较大。昆仑山型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昆仑山脉及藏北广大高寒草原及寒漠地带, 体型比祁连山型野牦牛硕大, 公牛体重可达1 200 kg, 肩峰隆起突出、头粗重、额宽、颜面略短、四肢粗壮、角粗而开阔。

2 野牦牛的抗逆性研究

2.1 抗寒性

寒冷是青藏高原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 而野牦牛的特点是抗寒不耐热。野牦牛被毛长而厚, 腹部裙毛长可及地, 毛的厚度是家牦牛的2.4倍以上, 使它们能够卧雪御寒, 能在-40 ℃条件下正常生活。野牦牛的毛色乌褐或深黑, 黑色被毛有利于吸收高原强烈照射的紫外光用以保持体温。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披长毛, 长度可达40 cm以上。野牦牛的被毛由粗毛、两型毛、绒毛组成, 绒毛在总毛量中的含量高, 据测定野牦牛肩、侧、背部被毛中绒毛含量分别为82.76%、76.44%、67.87%, 比家牦牛相关部位分别高14.04%、15.33%、24.72%, 差异极显著[2]。绒毛隔热性能好, 利于保温。

2.2 抗高原缺氧环境

野牦牛世代生活在5 000 m左右的高海拔地区, 比家牦牛胸廓大、心胸发达,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容高。平均红细胞容积小, 使其总表面积增大, 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通过红细胞的数量增多, 同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说明野牦牛红细胞系统运氧能力很强。

降低高原动物组织中氧的消耗量, 进而形成较低的代谢率, 是高原动物对缺氧环境的一种适应。据测定, 半血野牦牛的肝脏、肺脏、心脏、肾脏各组织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代谢强度低、组织呼吸代谢耗氧量少, 与家牦牛相比更能适应缺氧环境。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 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独特而完备的组织结构, 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 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 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3], 这些均有利于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2.3 越冬抗饥饿

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漫长并伴有狂风暴雪, 每年有7~8个月为枯草期, 在枯草季节牦牛体内营养严重缺乏、大量掉膘、体重减轻, 野牦牛对抗饥饿主要表现为采食牧草面积广、品种多、采食速度快。研究表明:野牦牛四肢粗短, 强壮有力, 蹄质坚实, 善走陡坡、沼泽、雪山、激流等险路, 能采食一些其他动物不能利用的牧草。野牦牛嘴唇灵活, 多刺苔的舌头既能啃食短草, 又能卷食长草, 为抗饥饿还采食刺绿绒蒿及灰叶蒿等适口性差的牧草及啃食仅有3 cm高的牧草。野牦牛血清淀粉酶 (Amy) 作用pH值区限宽 (pH值为3.5~9.5) , 对外界环境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 使野牦牛能有效利用、转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各种饲草, 这也是其采食范围广的生理基础。

2.4 野牦牛生殖生理的抗逆性表现

野牦牛的生殖能力强主要表现在:野牦牛精子密度高, 鲜精子数可达1.3亿个/mL、活力为0.7 (十级制) 。抗力强, 抗力系数达到1 440 000;顶体完整率达87.52%, 解冻后37 ℃时可存活12 h。物理性状方面, 野牦牛精液运动黏度为1.69 CPa, 而普通牛为1.94~4.10 CPa, 精液运动黏度低, 运动阻力小, 运动速率快, 能量消耗少;野牦牛精液中总氮量为每100 mL 1 437.7 mg[4], 比普通牛高近1倍, 高的含氮量是精子存活时间长、受胎率高的内在因素, 也是野牦牛在特有生态环境下进行繁衍的物质基础。精子超微结构显示野牦牛精子具有明显的头短尾长的特征, 其尾部主段显著比家牦牛及黄牛长。精子尾部主段是精子能源物质的储备部位, 精子的呼吸无论是利用外源基质还是内源基质均主要由尾部进行, 这与支持精子的活动力有很大关系。因此, 野牦牛精子尾部较长的特点使精子具有较充足的能源, 有利于精子的运动和受精。

γ-球蛋白是构成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基础, 在机体中作为抗体存在, 与动物的应激耐受性有关。野牦牛每100 mL血清中含白蛋白、γ-球蛋白分别为3.12 g、2.20 g, 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 (γ/G) 为0.59, 均显著高于家牦牛[5]。野牦牛γ/G 值高是其抗逆性强的内在原因。乳酸脱氢酶 (LDH) 在动物体内参与糖酵解过程, 对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起调节作用。据研究表明:野牦牛和家牦牛LDH酶谱相似, 野牦牛LDH同工酶活力及比活力均高于家牦牛、黄牛、犏牛;野牦牛LDH同工酶作用pH 值区限宽, 热稳定性强, 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大[6]。从野牦牛LDH同工酶对外界微环境所表现的活力变化和适应阈变化可以看出, LDH同工酶作为一个重要代谢调控酶对野牦牛在恶劣环境中的抗逆性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3 牦牛的抗逆育种

3.1 家牦牛的退化变迁

在长期的家养过程中, 由于牦牛得不到充足的牧草, 长期处在低营养水平状态。另外, 人畜争食牦牛奶现象严重, 在牦牛产奶量不高的情况下牧民早晚挤奶2次, 使小牛犊在哺乳期吃不到足够多的母乳, 生长发育受限;加之选种选配技术落后, 封闭近交繁育等原因使家养牦牛逐渐退化。退化了的家养牦牛体格弱小, 生长发育缓慢, 生殖能力下降, 适应自然、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远不如野牦牛。

3.2 导入野牦牛血液提高家牦牛生活力和生产力

牦牛常年放牧饲养, 生产环境难以得到人为改善, 生产性能较低。近30年来, 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奶牛或肉牛等优良畜种杂交改良牦牛, 但由于杂种一代牛 (犏牛) 雄性不育、杂母牛级进杂交后代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局限, 杂交改良仍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下, 通过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等方式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牦牛对高寒草原环境的抗逆性并较快提高其生产性能, 通过驯化野牦牛, 利用野牦牛冻精改良家牦牛, 其杂种优势明显, 据测定:F1代初生重为12.43 kg, 与牦牛相比 (10.20 kg) 提高了22%;F1代6月龄重为70.79 kg, 与家牦牛 (63.36 kg) 相比提高了12%;F1代18月龄重为155.40 kg, 与家牦牛 (117.73 kg) 相比提高了32%;F1代30月龄重为188.70 kg, 与家牦牛 (156.93 kg) 相比提高了20%;产奶量提高了11.2%, 绒毛产量提高了19.7%[4]。不仅在生产性能上表现明显, 而且抗逆性好、生活力强, 能更有效地利用高寒草原。

3.3 牦牛的抗逆育种途径与方法

牦牛的抗逆育种可以通过导入野牦牛血液, 提高家牦牛抗逆性的途径来实现。通过捕获驯化野牦牛, 制作冷冻精液, 大面积人工授精, 生产含1/2野牦牛血液的杂种牛, 组建育种核心群, 适度利用近交进行闭锁繁育, 强度选择与淘汰 (公牛最终留种率为11%, 母牛淘汰率为30%) , 培育产肉性能、繁殖性能、抗逆性能远高于家牦牛的体型外貌、毛色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牦牛新品种。具体方法是在设定育种计划的前提下建立牦牛育种体系:包括种公牛站、F1代横交核心群、野血牦牛繁育场和扩大推广等, 呈金字塔结构, 是一个开放式的牦牛育种体系。应用低代牛横交培育新品种的理论, 将个体优势引申为性状优势进行横交整合, 培育新品种。大通牦牛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充分说明了牦牛抗逆育种的广阔前景。

摘要:为了阐述牦牛抗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文章对野牦牛的强抗逆性进行介绍, 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 野牦牛在体格大小、生长速度、生活力等方面远优于家牦牛, 对青藏高原的各种自然条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 是改良、复壮家养牦牛的天然优良基因库, 导入野牦牛血液, 通过抗逆育种, 对提高家牦牛的生活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野牦牛,牦牛,抗逆性,抗逆育种

参考文献

[1]郭宪, 阎萍, 程胜利, 等.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家畜生态学, 2007, 28 (5) :96-98.

[2]阎萍, 陆仲璘, 郭刚, 等.野、家牦牛及后裔产毛量、毛品质的测定与分析[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0.

[3]柏家林, 陆仲璘, 王敏强, 等.家牦牛及野牦牛杂交后代犊牛组织呼吸代谢和肺组织结构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 2005, Z2:85-91.

[4]阎萍, 潘和平.野牦牛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J].中国畜牧杂志, 2004, 40 (12) :31-33.

[5]彭先文, 欧阳熙.野牦牛 (Bos mutus) 的生态适应性[J].家畜生态, 1999, 20 (3) :20-23.

抗逆 篇3

关键词:棉花;抗逆性;研究进展;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中图分类号:S562.0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1-0003-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1.001

0引言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的耐旱性、耐盐性均较粮食作物强,随着粮棉争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不适宜粮食作物种植的旱地、盐碱地、沿海滩涂成了棉花种植的另一个选择。据统计,目前中国盐碱土地面积将近99130000 hm2,其中有近80%的盐碱地没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1-2]。传统棉花育种多关注产量、品质特性和抗病虫性,对于旱、盐、湿等非生物逆境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发掘具有优异抗逆性的棉花种质材料,培育具有高产潜力、功能齐全、抗多种非生物因素逆境条件的棉花新品种,充分有效利用大面积的滩涂盐碱地,是当前棉花育种的重要内容。借助于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解析棉花抗逆反应的机理,揭示棉花对非生物逆境条件胁迫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外源优质抗性基因而创制棉花新材料,将大大加快棉花抗逆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进程。

1非生物逆境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非生物逆境主要包括干旱、异常温度、土壤盐碱性和贫瘠度等不良环境条件。非生物逆境胁迫是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时会使棉花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导致棉株死亡。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干旱和土壤盐碱性是导致作物损失的主要胁迫[3]。

1.1干旱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干旱可导致植物细胞失水,正常细胞结构组织遭到破坏,叶片气孔关闭,影响植物的水分蒸发和CO2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物质运输。干旱主要影响棉株的株高和叶面积,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的不同时期干旱对其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蕾期干旱棉株影响较小,而花铃期干旱会严重影响株高和叶面积,而且复水后很难恢复[4-5]。刘瑞显,等[6]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氮素水平对棉花花铃期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灌水的对照,干旱显著降低了植株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叶绿素荧光明显升高。程林梅,等[7]进行了干旱处理下棉花叶片水势和水分测定,表明开花期植株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干旱时棉株授粉成功率低,严重影响成铃数。

植物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长,形成了各种有效的机制来应对它,这些机制通常分为干旱逃脱、干旱回避和抗旱能力[8]。适当干旱能帮助植株维持较高水势,以增强细胞吸水能力和减少水分散失,通过调节原生质的浓度来维持新陈代谢的最低水势[9]。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好抗旱性能的材料根部发育和生长较快,体内抗逆性物质积累较多,如脯氨酸会显著积累。目前提高棉花抗旱性主要有两个技术途径,一个是通过改进农业技术[10-11],另一个是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导入优良抗旱基因[12]。

1.2盐碱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盐碱危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盐碱胁迫主要导致植物渗透失水、离子毒害等。盐离子提高根部土壤渗透势,引起细胞脱水,致使细胞失去膨压,影响细胞生理功能代谢。同时单一盐离子浓度过多会抑制根部对其他无机离子的吸收,导致单盐毒害[13]。

刘剑光[14]、叶武威[15]等通过含有NaCl的砂质苗床对苏研128和泗抗1号的发芽率进行比较,表明盐分浓度越高,棉籽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越低,当土壤盐分浓度在0.2%~0.3%时出苗困难,在0.4%~0.5%时不能出土,超过0.65%时基本无法发芽,且不同浓度均无促进作用。谢德意,等[16]研究棉花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生长时,发现盐浓度在0.1%~0.4%时棉苗生长不受影响,当浓度超过0.5%时,各性状均较对照出现显著差异,当浓度达到0.7%以上时达到极显著差异。吕友军[17]研究了盐胁迫下陆地棉单株幼蕾形成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发现幼蕾形成量仅为正常生长条件的40%~60%,单株蕾脱落较对照有显著增加,而陆地棉在盐胁迫下第二日叶绿素明显下降,光合作用大为降低。此外盐胁迫还会提高棉株组织中的Na+含量、降低K+的含量,这样一方面使得K+/Na+比降低,造成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结构破坏;另一方面提高组织中的ABA的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含量,诱导衰老基因NAC基因的表达,促进棉株早衰[18]。

植物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进化出了一套适应盐胁迫的机制,主要通过渗透作用调节和无机盐离子调节。一方面通过调控细胞内物质的含量和比例,来控制细胞渗透势;另一方面调控无机离子的运输,储存在体内的特殊部位或者开出体外。研究结果表明耐盐性品种通常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抗盐机制:1)植物根部不将Na+吸收进入细胞,即使吸收也能通过膜载体蛋白泵出;2)植物根部存在Na+的储存部位,能将其存储在根部而不向地上部位运输或者运输具有选择性;3)高等植物存在盐腺,可将体内盐分通过叶片表面泌盐结构排除体外[19-21]。此外植物体内合成的甜菜碱,也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甜菜碱具有稳定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细胞内Na+的流动和分布[22-23]。

2 棉花抗逆育种研究进展

随着中国近年来农业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土地盐碱化的扩大,以及耕作技术的提高,对棉花抗旱耐盐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育种目标不再仅关注改善产量、品质和抗虫抗病等性状,而是对优质抗逆棉花品种资源进行发掘,分离鉴定抗/耐不同非生物因素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克隆并转导利用不同物种的优质抗性基因,开展棉花在多种不同非生物因素逆境下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中国已培育和创制了大量抗逆棉花新材料,为棉花的抗性育种开展提供了基础[24]。

nlc202309012310

中国早在“七五”期间就对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统一的抗旱耐盐性鉴定筛选,“八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其方法与标准,并进一步对棉花抗逆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25]。最初从国外引入的新棉花材料中经系统选育,获得了中棉所7号等较抗旱材料,具有一定的生产推广面积。“八五”后育种方法逐步进入利用已有品种和中高代材料,获得了一批抗旱、抗盐碱较好,且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晋棉11号、中棉所25等抗旱性新品种和中棉23等抗盐性较好的新品种。

植物的抗逆性状通常不是由单一基因控制,而是由一系列相关基因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性状,形成的一个复杂调控网。棉花的抗逆性响应机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感知阶段,接受逆境胁迫信号;二是传递阶段,将逆境信号传导到下游引发分子反应;三是反应阶段,接受信号后启动抗性调控机制;四是表达阶段,相关逆境抗性基因表达。目前对棉花抗逆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参与渗透调节的基因、功能蛋白类和转录调控因子等方面的研究[26]。目前已研究并克隆的棉花非生物逆境抗性基因主要有两类:一类属在抗逆反应中起保护作用的功能性抗性基因,多为受到逆境胁迫后表达增强植物在逆境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的基因,如GhNHX1[27]、GhHb1[28]、BADH[29]、P5CR[30]、LEA[31]等;另一类通常为调控相关逆境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和信号感应转导胁迫的蛋白酶类,如GhNAC1[32]、Trihelix[33-34]、GhDBP1[35]、GhDBP2[36]、MYC/MYB[37]等。

Dannuta,等[38]报道K+在水分亏时可以促进脯氨酸的合成,同时还可调节甜菜碱(BADH)的活性。棉花在干旱条件下细胞液泡膜上Na+/H+逆转运蛋白NHX1过量表达,让Na+转运入液泡中降低胞质中的Na+浓度,并且还能将K+隔化到液泡中提高K+的浓度,共同降低细胞受到的渗透胁迫[39-40]。晚期胚胎发生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LEA)也具有干旱胁迫调节作用,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LEA大量表达,由于多数LEA蛋白都具有高亲水性,能在干旱时将水分很好的保存在细胞中,并且LEA蛋白还可以作为一种渗透调节蛋白,维持细胞渗透势[31.41-42]。

基于已获得外源或内源的高效抗逆相关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获得具有抗旱、耐盐碱的棉花新材料(表1)。刘冠泽[43]将水稻的NAC转录因子SNAC1、SNAC2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陆地棉品系YZ-1中,分别获得两个棉花抗逆转基因S1、S2家系,S1家系在高盐胁迫(250 mmol/L NaCl)处理下,生长状况明显好于野生型,而S2家系在低温处理后的恢复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杨云尧[44]通过花粉管通道将新牧一号苜蓿中的Na+/H+逆转运蛋白基因MvNHX1和参与脯氨酸合成的相关基因MvP5CS转导入棉花中得到T4代株系,表明两种材料的抗旱性都较对照明显提高,但Na+/H+逆转运蛋白能更快的响应干旱胁迫,而转MvP5CS的株系只有在发生渗透胁迫后才发挥保护作用。在转基因棉花中过量表达的TaMnSOD基因,能够显著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生物量比对照高出33%,而且转基因棉株的根长、侧根数和根冠比更显著高于对照组[45]。LOS5是ABA合成关键基因之一,将其转导入棉花后发现,相比对照中棉35,转基因棉株的ABA含量提高了25%,脯氨酸含量提高了20%,与抗旱相关的其他基因(如P5CS、RD22)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棉株的鲜重比非转基因材料高出近13%[46]。

虽然目前已有上百个与抗旱、耐盐碱的基因被鉴定、克隆和被用于基因工程,但相对于抗虫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棉花抗逆基因工程仍处于试验性阶段,距离实际生产应用尚有相当距离。

3 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的问题

棉花传统育种技术着重于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耕地资源的减少、水资源的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棉花抗逆性育种越来越受到重视[57]。但相对于抗虫抗病育种的研究,抗逆性育种仍然有以下不足。

一是对植物抗逆性机制的研究较浅,缺乏系统性。多数研究仅围绕单一性因子对非生物因素的抗性,没有系统研究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调控机制。而培育抗多种非生物因素的广谱抗逆性棉花品种是目前传统育种技术的一大难题[58]。

二是对已有棉花抗逆性品种缺乏系统性鉴定筛选,对棉花抗逆性状标准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导致长期以来部分具有优异抗逆基因的种质材料在传统育种过程中丢失。

三是缺乏与抗逆性基因相关的有效分子标记,限制了对棉花抗逆基因的研究和克隆应用。基因组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植物的抗逆性往往由一系列相关基因直接或间接作用。利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开发大量高效的分子标记,构建高密度棉花遗传图谱,通过精细定位并克隆优质抗逆性主效QTL,能加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棉花抗逆育种中的应用[59]。

四是外源抗逆性基因能否在受体棉花材料中稳定表达,以及能否在后代中稳定遗传的研究较少。目前虽然已获得了一批转导入外源优质抗逆性基因的棉花材料,但外源基因在后代中出现基因丢失、沉默等现象,使得抗逆性转基因棉花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困难重重[60]。

3.2 抗逆育种展望

农业生产中非生物逆境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棉花种植区域向干旱地、盐碱地、沿海滩涂地的转移,面临的非生物因素影响将会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快棉花抗逆种植资源的筛选鉴定、开发可高效利用的分子标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基因工程,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广适性的棉花新材料,对于棉花育种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遵亲.中国盐泽土[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

外源甜菜碱与植物抗逆性 篇4

甜菜碱在许多农作物体内含量非常低,以至于不能改善各种逆境产生的水分胁迫,虽然已经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使某些植物可以表达甜菜碱,但微小的表达量并不能起到保护植物渡过逆境的作用;而使用外源甜菜碱后,甜菜碱可以迅速渗透到叶片或转移到其他器官,有助于提高作物的耐受力和降低各种逆境胁迫产生的不利影响[10]。

目前,甜菜碱作用于植物提高植物抗逆性主要采用灌根、浸种、喷施叶片等三种途径来增加植物体内甜菜碱含量或诱导产生大量其他渗透调节物质,从而达到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目的。本文对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逆的三种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揭示外源甜菜碱提高作物抗逆的机理。

1 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

1.1 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旱性

据统计,目前世界有45%的耕地面积面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干旱胁迫[10],尤其是我国西部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土壤沙漠化与盐浸化的日益加剧限制了许多作物的生长。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首先会引起植物脱水,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水势降低,叶绿体受伤,光合作用显著下降等,进而影响其各种生理过程,同时植物也主动适应干旱胁迫,积累可溶性物质如甜菜碱等来抵御逆境胁迫[11]。大量研究报道证明使用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植物抗旱性[10]。

1.1.1 外源甜菜碱灌根提高植物抗旱性

马新蕾等[12]研究在干旱胁迫下用甜菜碱溶液对烟草幼苗进行灌根处理时,甜菜碱可以被烟草吸收并在体内积累,并且甜菜碱的积累量可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减轻了水分胁迫对烟草光合机构的损伤。甜菜碱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它能够维持叶片中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活性氧的积累、保护类囊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的功能以及缓解水分胁迫对膜的破坏作用有关。在水分胁迫下,外源甜菜碱根施小麦[13]会诱导体内甜菜碱的积累,改善水分胁迫下小麦的水分状况,提高其水势、膨压和相对含水量,这可能是通过提高小麦幼苗体内一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其渗透调节能力而实现的,同时甜菜碱还能提高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SOD、APX和POD活性,而对CAT活性无影响,并缓解水分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提高小麦抗逆性。甜菜碱溶液根灌水稻[10]提高水稻抗逆性也有相关报道,并且发现甜菜碱容易被水稻根系吸收并在体内运转。

1.1.2 外源甜菜碱浸种提高植物抗旱性

张建新[14]等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甜菜碱对小麦进行浸种、水培及田间喷施和茄子盆栽喷施试验,得到在干旱胁迫下使用最佳甜菜碱浓度后能取得较好的抗旱效果,生物学产量较高。

1.1.3 外源甜菜碱喷施叶片提高植物抗旱性

张立新等研究表明[15],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给冬小麦喷施甜菜碱并联合施用钾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缓水分胁迫,同时与适量供水条件下喷施甜菜碱的效果进行比较,证明了甜菜碱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的抗旱效果十分显著。杨淑英[16]等研究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外源甜菜碱可以明显提高冬小麦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叶面积等生理指标,在达到抗旱目的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生物学产量。刘瑞冬等[17]研究,叶面喷施外源甜菜碱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仁用杏叶片SOD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的积累,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质膜的伤害,并降低MDA的含量,提高仁用杏的抗旱性。Weibing Xing等[18]研究水分胁迫下,喷施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豆类作物抵御干旱的能力,与不使用甜菜碱的豆类相比较,干旱胁迫下,喷施一定浓度的甜菜碱,可以明显降低叶片水势的下降量,克服影响叶片吸收CO2速率的不利因素,同时在长时间的旱情胁迫下叶片不会发生萎蔫,如果发生萎蔫,在干旱胁迫停止后,使用甜菜碱的豆类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生长。在干旱胁迫下,国内外对外源甜菜碱提高大麦、玉米、高粱、烟草等作物抗逆及产量方面都有相关报道[10]。

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旱性,不仅应用于小麦、玉米,烟草等经济作物,在果蔬杏、茄子等方面也有应用。在提高小麦抗旱性研究中对浸种、浸根及喷施都分别进行了研究,得到提高小麦抗旱性能的最佳甜菜碱浓度,而在其他植物中只研究了一种作用方式对提高其抗旱性的影响。甜菜碱三种不同作用方式提高同一植物抗旱性的比较研究还有待深入,这将有助于更进一步阐释甜菜碱的作用机理。

1.2 外源甜菜碱与植物抗盐性

全世界至少有20%的耕地盐渍化[19],并且一直有不断扩张的趋势,据统计,每年世界耕地有近2万hm2遭到盐碱的恶化[10]。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地下水上升,使地下水中含有的盐分残留在土壤表层,由于降雨量小,不能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溶排走,致使土壤表层的盐分越来越多;伴随着当前工业污染的加剧、灌溉农业的发展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次生盐碱化土壤面积也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我国盐碱土地约9 913万hm2,并且尚有1 733万hm2的潜在盐碱地[20]。盐碱土地限制作物的种植与栽培,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同时给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在盐胁迫下,会吸水困难,由于盐离子的竞争吸收造成植物体内离子平衡失调,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使用外源甜菜碱可以减缓盐胁迫下对植物造成的损害,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1.2.1 外源甜菜碱灌根提高植物抗盐性

郭启芳等[21]研究在幼苗期根灌甜菜碱可以提高小麦幼苗抗盐性。主要表现外源甜菜碱可缓解盐浸造成的小麦幼苗叶片的水分损失,改善小麦幼苗的水分状况,并发现甜菜碱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进而提高小麦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来实现的,外源甜菜碱可以维持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SOD、APX、POD)活性,缓解盐浸造成的盐胁迫伤害,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物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到保护作用。李新梅[22]等研究通过根施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保持叶片含水率,减少丙二醛含量,调节K+/Na+离子平衡,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谈建中[23]等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片喷施甜菜碱也可以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 外源甜菜碱浸种提高植物抗盐性

李勃[24]等研究玉米种子经过甜菜碱浸种处理后,玉米幼苗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有所提高,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提高NaCl胁迫下玉米的抗盐性。Tijen Demiral等[25]研究在盐胁迫下,通过测定相关生长参数、净PS-Ⅱ速率、光合作用色素、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等的变化认为甜菜碱有助于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生长抑制,增强PS-Ⅱ光合速率,增加水稻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

1.2.3 外源甜菜碱喷施提高植物抗盐性

张士功[26]等研究发现在1.2% NaCl盐分胁迫条件下,施加2.08g/kg甜菜碱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细胞内SOD和POD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降低其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对质膜的伤害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水平,维持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表现在叶片相对电导率、膜伤害率和膜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产物MDA含量降低,另外甜菜碱还促进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从而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提高植物体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同时发现甜菜碱能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体内ATP的含量,且根内ATP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叶片,ATP作为组织维持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能量库,其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保证植物正常的能量代谢和供应,从而缓解NaCl胁迫造成的能量代谢失衡,提高小麦幼苗的抗盐性[27]。白菜喷施甜菜碱也能削弱盐胁迫下白菜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膜透性及过氧化酶活性的增加程度,延续白菜叶片中叶绿体、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下降,说明甜菜碱对盐胁迫下的白菜叶片有保护作用[28]。国外研究,盐胁迫下,喷施外源甜菜碱的加工番茄与不使用甜菜碱的相比产量提高40%[10]。喷施外源甜菜碱对减缓盐胁迫对玉米[29]、青菜[30]和水稻[10]的伤害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外源甜菜碱减缓植株盐胁迫主要是通过改变植株根-冠的生长比例,也就是说,外源甜菜碱处理可以减缓盐胁迫对茎的生长抑制,而对根的生长并不影响;此外,在盐胁迫下,施用甜菜碱的植株在茎中有较高的钾浓度和较低的钠浓度[10]。

由于盐碱土只集中在土壤的表层,因此对植株幼苗期影响最大。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盐性易采取灌根及浸种的方式,提高植物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抗性。外源甜菜碱对重度盐胁迫下植物的抗盐性能影响研究较少,植物的抗盐性能是否随着使用甜菜碱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还有待深入研究。

1.3 外源甜菜碱与植物抗冷性

春季正值出苗或苗期生长旺盛时期,而近几年,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冻死、冻伤大面积作物。作物受到冷害后,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下降,有机物分解加快,降温数小时后,会出现坏死斑点。研究如何提高作物抗冷性能是保证农业稳产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甜菜碱可以提高作物在低温下的忍受能力。

1.3.1 外源甜菜碱灌根提高植物抗冷性

李芸瑛[31]等研究根施甜菜碱可以缓解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保持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削弱丙二醛的积累,保持细胞膜的相对完整性,提高幼苗存活率。

1.3.2 外源甜菜碱浸种提高植物抗冷性

黄丽华[32]研究在寒冷胁迫下,玉米种子通过甜菜碱浸泡,可以提高幼苗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积累和相对电导率,从而提高玉米幼苗抗寒能力。

1.3.3 外源甜菜碱喷施提高植物抗冷性

苏文潘[33]等研究甜菜碱喷施香蕉可以降低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膜透性增加的强度,减小了SOD、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并提高了CAT的活性,从而提高了香蕉幼苗的抗冷能力,实验证明甜菜碱对减轻低温胁迫引起的自由基伤害,提高香蕉的抗冷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C.B.Rajashekar[34]等研究叶片喷施甜菜碱可以提高草莓抵御寒冷的能力,并且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即随着寒冷胁迫的加剧,草莓植株体内甜菜碱的含量逐渐增多,同时叶片的寒冷耐受能力也随着增加,通过施用甜菜碱还提高了草莓植株从冰冻胁迫中恢复重新生长的能力。外源甜菜碱提高马铃薯对低温的忍受能力[20]也有文献报道。

经调研发现,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冷性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较少。倒春寒是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才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经常在中国北部新疆、甘肃等省区发生,给国家和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浸种或灌根年年预防还是倒春寒发生后喷施补救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问题及措施

2.1 存在问题

外源甜菜碱提高植物抗逆对不同植物使用剂量存在差异,对同一植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用剂量也存在差异,对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剂量也存在差异。在农业栽培耕作上,种子适宜干播的作物只能采用喷施或根灌处理,不同植物由于耕作方式的差异限制了外源甜菜碱的处理方式。

2.2 采取措施

经大量研究试验,外源甜菜碱灌根、浸种及喷施提高植物抗逆性能,在规定的甜菜碱浓度范围内三种处理方式都可以使用,根据逆情的程度及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采用适宜的甜菜碱浓度及处理方式。

3 展望

在逆境胁迫下,喷施外源甜菜碱,植株可以迅速吸收,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因渗透失水造成对细胞膜、酶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伤害,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甜菜碱作为植物细胞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在外源施用时,无论采用灌根、浸种还是喷施都利于植物的吸收,并能提高植物抗逆性能以渡过逆境恢复生长,对实现农业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35]。

在实际应用中甜菜碱可以与施肥同时使用,不影响肥料在植物体内的吸收,研究开发含有甜菜碱复合肥料的制剂对甜菜碱的商品化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高植物抗逆的同时,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

朱虹: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抗逆力 篇5

朱虹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撰文指出,抗逆力的培养对于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抗逆力是指个体身处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子包括身体健康、智力、计划能力、内部控制源、胜任感、自尊、自我效能感、目标感等,外在保护因子包括支持性家庭环境、动机性和信息性教师支持、成功或快乐经验、良好同伴关系等等。临床研究表明,个人特质、家庭支持及外部环境支持系统是提高抗逆力的三种重要资源,需要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有效匹配。

提高青少年抗逆力,一是需要从系统生态的角度制定全方位的干预计划。从系统、生态的角度审视青少年的个人生理、心理特质、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学校等)、同伴的交往情况等,尽可能挖掘和提升个体自身和周围的保护因子,促进各类资源的良性互动,提供更多支持。二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升个体抗逆力,培养儿童面临逆境时的积极情绪。三要加强家庭对个体的外在保护功能。可通过定期的家庭聚会、固定的家庭日活动、生日等重要聚会,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联结。四是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构建健康的抗逆力文化。如开设抗逆力课程,对危险因子较多学生提供个别化辅导,构建关怀学生生存价值的学校文化等。社区或政府也应对处境不利儿童或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社工等支持,帮助这些家庭抵抗不利因素,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nlc202309032159

抗逆 篇6

【关键词】优势视角;抗逆力;逆境;个体潜能

“优势视角”(strengthPerspee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强调“淡化问题、关注优势”。透过优势视角,研究者发现个体具有在逆境中生存的内在力量——抗逆力(resilience)。抗逆力的建构意义在于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成长、自我超越。以优势视角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更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建构、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社会支持和外在资源的建构。这种新的视角为职中学校解读学生的行为、心理问题注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珍爱生命力

在多年的职教生涯中,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跳跃奔跑,或者三五成群的高谈阔论,或者迎面而来脆脆的喊你一声“老师好”……心里总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感动他们年轻的生命就像清晨在枝头跳跃的阳光;也常常纳闷,他们为什么总带着拖沓、懒惰、厌学、自卑、消极……仿佛沉重的蜗牛的壳。的确,诸多的原因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矛盾的综合体,脆弱而又自尊、敏感而又消极、好强而又自卑……尽管富于爱心与责任心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都提出关注他们的闪光点,然而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遵循传统的“问题视角”,关注学生心理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贴上消极的标签,忽视了个体的自我激发和潜力挖掘,弱化了唤醒自我的力量。尽管初衷是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看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但结果常常违背了心理学解决问题的原则——助人自助。

以优势视角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关注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而不再是问题本身。透过优势视角,我们认识到职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危险、违规、失常和混乱的行为也是自身抗逆力的一种表现。它们不符合社会常规,但它们的存在表明了学生自我的探索、抗争、挣扎。只要有抗逆力的存在,就表明了学生的生命力还在成长。抗逆力的培养就要珍爱这一份可贵的生命活力。漠视在非常规行为之下的心理力量,就阻碍了自身抗逆力的发展。通过积极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应对生活压力、危机、创伤、疾病等的承受力、恢复力,因势利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

二、跨越逆境

抗逆力在研究之初就是对处于某种风险境遇的青少年儿童的研究。

这些风险境遇我们可以称之为“逆境”。例如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心理学家Anthony 挑选了二十四个出身于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的孩子进行追踪研究;80年代,Garmezy 曾对伦敦六个贫民区家庭进行了研究,这是六个充满罪犯、毒品、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拥挤的生活空间等风险境遇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逆境中,心理学家看到了那些依然身心健康成长的少年儿童,看到了个体适应和超越逆境的优势品质及潜力。当前的职中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价值冲突,让职中生身处不可避免的“风险环境”,心理问题增多。例如较低的家庭收入、父母较低的文化背景、家庭关系不和谐、居住环境不良、结交不良朋友等。但正如研究表明逆境或危机有可能带来问题,也有可能激活生命的潜能,推动个体的成长与超越。

过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障碍是种不可预测的逆境引起的,遭遇逆境的学生比处于顺境的学生问题行为突出。于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学校对学生采取过度保护。而抗逆力理论指出,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是激发个体潜力的必然条件。可见,回避逆境,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的磨砺,缺少应对现实的经验,反而变得软弱无力。在自然界中,我们观察到蝴蝶从蛹破茧而出的时候必须经历痛苦的挣扎,把所有的体液挤压到翅膀,最后才能脱茧并振翅飞翔。如果我们因为可怜蝴蝶的挣扎,帮助它撕破茧,那么蝴蝶出来后永远是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跨越逆境,重在转化学生的认知,激发个体优势。对于职中学生,这种转化也许漫长而曲折,但是我们需要给学生自己成长的时间、机会和足够的耐心。

三、和谐校园

诺丁斯(Noddings)指出: “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这句话从优势视觉解读了在个体生活与积极正面的系统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来自他人的表扬、鼓励,工作机遇等都可以成为激发个体成长的潜质。这些潜在资源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一旦个体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个体的抗逆力将会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升。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职中良好、和谐、规范的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抗逆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身心特点期待学校给予他们榜样的力量,厚重的期待,合理的疏导。丰富的校园文化,诸如书法、棋艺、歌咏、舞蹈、体育比赛都能让学生们找到自我实现的空间。一个动漫节,会让你看到学生丰富的思想;一次趣味体育比赛,你会看到学生们稚气未脱的单纯;一次集体出游,你会看到同学们对友谊的渴望……给学生们一个舞台,学生就愿意把它装点得五彩缤纷。抗逆力不是天才独有的特质,也不像某种心理高峰体验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润物细无声,每个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抗逆力潜能,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增加学生的抗逆力。

随着抗逆力的研究,有关家庭抗逆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引起家庭自身对抗逆力的重视,让学生成长的翅膀更加有力!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抗逆 篇7

关键词:生态建设,抗逆品种,示范

1 示范说明

1.1 示范建设背景

吉林省双辽市, 按生态区划分, 包括东部亚湿干旱壤土的荒漠边缘区, 和中、西部的沙地、盐碱地。属于土地荒漠化重灾区, 一直以盐碱地和沙地为主要治理对象。其中盐渍荒漠化土地150.4万公顷, 风蚀荒漠化土地75.4万公顷。生态建设范围广、任务重、立地恶劣, 绿化造林品种长期使用单一, 封沙治沙效果一直不理想。选择适当规模的良种造林示范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国内外造林推广工作初期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我们选择高产抗逆优良品种鞍杂杨和风沙1号杨建设示范林, 期望能带动当地造林绿化事业有新的突破。

1.2 示范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三农”优惠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 又一次大规模的解放了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获得林地经营权的广大农民, 在喜庆之余, 急待寻求造林绿化的优势项目, 尽快的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绿起来, 富起来的目标。本项目建设正是适应了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地经济开发的需要, 旨在为带动周边地区造林绿化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创造条件。

2 实施过程

2.1 示范基地选择

基地选择在双辽市实验林场,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的沙地, 利用抗逆品种的同时, 结合有效的栽培技术, 使示范林林年均生长量超过当地普通林。

2.2 栽植区划分

为便于生产管理, 根据基地选建地块的分布情况, 将基地区划为3个经营区。面积分别是东明经营区作业面积为12公顷, 辽东经营区作业面积为4公顷, 红旗经营区作业面积为54公顷, 共计70公顷。

2.3 种苗选择

2.3.1 使用优良抗逆品种:

(1) 在荒漠边缘的四平市以东地区生长最快的鞍杂杨。

(2) 在沙地生长最快的风沙1号杨。

2.3.2 使用普通品种:

(1) 对比杨树品种白林3号杨, 小乘黑。

(2) 间种品种紫穗槐。

选择良种壮苗是保障示范林建设成功的前提, 因此必须采用一级苗木栽植。要求苗木根系侧根不少于5条, 地径1.0 cm以上, 无机械损伤, 无病虫害, 生长健康的一年生优良苗木, 确保栽植一次成林。

2.4 栽植密度

根据示范林基地自然条件等因素, 确定杨树设计初植密度为1×3m, 即每公顷栽植3 333株。间种紫穗槐密度为0.5×3m, 即每公顷栽植6 666株。

2.5 整地及栽植

2.5.1 整地

为保证建设质量, 提高苗木成活率, 栽植前提前整地。对于皆伐迹地用勾机把树根清理出去, 再用推土机细致耙平, 全面清除灌木、杂草和较大石块等杂物。

2.5.2 栽植

(1) 栽植时间:

在春季4月中下旬, 苗木萌动前顶浆造林。

(2) 栽植方法:

栽植前苗木根系用生根粉水浸泡24h, 全部采用机械造林方式。

2.6 土肥水管理

2.6.1 土壤管理

目的是不断扩大活土层,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深翻、扩穴刨树盘、施农肥等。当年进行中耕除草松土2次, 做到无杂草。以后根据郁闭度适当抚育。

2.6.2 灌水管理

依据杨树物候期对水分和土壤要求, 加强幼树期对水的管理, 定植当年幼苗, 确保土壤湿度, 提高成活率。

2.7 定干修枝

定干修枝是一项促进杨树丰产的重要措施, 前两年只修剪底部侧枝。

2.8 病虫害防治

抗逆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 年安排在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河东村实施, 该区域年均降水量1 350 mm, 年平均气温为16.9 ℃,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 试验示范点地势平整、排灌方便, 土壤肥力均衡, 为中等偏上水平。

1.2 试验材料

以当地晚稻主推品种丰源优272 为试验品种, 吨田宝水稻抗逆增产剂由黑龙江禾田丰泽兴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 个处理, 即分别施吨田宝水稻抗逆增产剂200mg/kg (A ) 、100 mg/kg (B ) , 以清水作对照 (CK ) 。3 次重复, 每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33.3 m2 (10.00 m×3.33m ) 。 小区之间设置宽1 m的隔离带, 试验区四周设有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种植方式为旱育抛秧, 基本苗120 万~150 万株/hm2。试验安排在肥力均匀的同一块大田中, 耕作栽培措施一致[4,5]。试验田基肥用45%复合肥750 kg/hm2, 7 月20 日实施旱育抛栽, 7 月28 日施尿素75 kg/hm2, 8 月20 日晒田, 8 月24 日施氯化钾75 kg/hm2、尿素30 kg/hm2作穗肥。

在晚稻拔节期和灌浆初期 (扬花后5 d) 分别用吨田宝进行2 次叶面喷施, 同时喷施清水作为对照[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记载表明, 与CK相比, 处理A、B的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提早2~3 d和4~6 d (表1) , 且后期转色较好。

2.2 形态指标

晚稻全生育期, 每小区定点连续选取10 株进行观测, 结果见表2。由表2 可知, 处理A、B的株高均矮于CK, 绿叶数和叶片长宽比无明显差异, 但成熟期处理A、B的功能叶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从而可以有效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提高光合效率。

2.3 分蘖成穗情况

晚稻成熟后对分蘖成穗情况进行观测考察, 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 处理A、B与CK相比一次分蘖无明显差异, 但二次分蘖减少, 即喷施吨田宝减少了二次分蘖。

2.4 节间伸长情况

由表4 可知, 不同处理节间及其伸长状态表现为处理A、B与CK相比, 伸长节间数无影响, 节间长度略有缩短。

2.5 经济性状

经过理论测产、实收、考种, 处理A、B的经济性状优于CK (表5、表6、表7) 。主要表现:一是有效穗数多, 处理A、B平均有效穗数267.375万穗/hm2, 比CK增加9.375万穗/hm2;二是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较CK高;三是产量高, 增产效果明显, 处理A小区平均实产28.10 kg, 折合产量8 438.44kg/hm2, 分别比CK增产2.50 kg和750.75 kg/hm2, 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小区平均实产26.93 kg, 折合产量8 087.09 kg/hm2, 分别较CK增产1.33 kg和399.4 kg/hm2, 喷施吨田宝处理A、B平均实产8 262.765 kg/hm2, 比CK产量7 687.69 kg/hm2增产575.075 kg/hm2, 增幅为7.48%, 增产达显著水平。也就是说, 施用吨田宝可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 有利于农民增收。

3结论与讨论

晚稻通过吨田宝抗逆增产剂系统化控处理, 与清水对照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有效缩短生育期4 d左右, 提前抽穗2 d左右, 有利于降低寒露风对晚稻安全抽穗影响的风险;二是植株生长健壮挺拔, 韧劲强, 且纹枯病发生轻, 有利于增强稻株抗倒和抗逆性;三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多, 增产效果显著。

喷施吨田宝抗逆增产剂, 有利于浠水县地晚稻稳产增产, 促进农民增收, 适宜在湖北省浠水地区推广应用。但吨田宝大田精确使用量还有待进一步地试验, 以便在湖北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广泛地推广应用[7]。

摘要:为了探索研究水稻抗逆增产剂吨田宝在晚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特以丰源优272为试验品种, 在浠水县洗马镇等地开展了其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适量喷施吨田宝有利于晚稻增强抗逆性、穗大粒多、早熟稳产, 确保增产增收。

关键词:吨田宝抗逆增产剂,晚稻,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章, 黄丽君, 宋卫明, 等.水稻“吨田宝”抗逆增产剂在超级杂交早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2 (9) :8.

[2]徐高云.水稻应用化控剂吨田宝示范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7) :87-88.

[3]刘民, 何军艇, 张丰转, 等.水稻应用吨田宝效果试验[J].现代化农业, 2014 (5) :15-16.

[4]王小鹏.吨田宝在机插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8) :36.

[5]刘甫清, 赵坚丽, 罗玉环, 等.水稻喷施吨田宝抗逆增产剂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1) :27-28.

[6]褚孝渭, 朱荣国, 刘群生, 等.水稻应用化控剂吨田宝试验总结[J].北方水稻, 2010 (4) :72-73.

上一篇:庄化小学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下一篇: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讲义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