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

2024-07-14

王珏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通用3篇)

王珏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 篇1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

作者:王珏帅

2009年12月23日 摘自:《中国金融》 2009年第24期共有0条评论

打印Email评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改善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外,还必须从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创新。

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中小企业一般生存期较短,美国只有13%的中小企业能存活10年以上,我国近年来每年都有5%~10%的小企业倒闭。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融资支持以外,还需要专门的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战略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落后、技术落后向低耗能、环保、产能先进、技术升级转变,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尤其是纺织等行业的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因此,政府应该有责任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较好的资金支持环境,通过建立专门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融资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代理地方政府筹集的中小企业产业转移与升级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满足中小企业在创业和产业升级方面的融资需求。

建立专业服务的贷款银行——中小企业银行

目前我国的银行普遍有“求大”倾向,即追求自身发展壮大和服务大型客户,不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资金需求不同、需要的融资服务方式不同、融资风险的内涵不同、融资风险的处置手段和方式也不同。因此,可以考虑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设立:一是直接建立的方式,即在发达的省份和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以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资本为主体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二是重组的方式,将一些运作较好的贷款担保公司升级成为中小企业银行。从1999年第一批担保公司成立开始,现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一批成长很快、经营较好、理赔率很低的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方式、中小企业资产质量管理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运营经验,已经具备了作为中小企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条件。需要强调的是,专业的中小企业银行必须严格限制服务范围,绝对不允许将贷款投向大企业,也不允许向大城市集中,同时应实行不同于大银行的管理方式及评价标准

王珏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 篇2

非市场化: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非对症之药

1.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践

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各方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2005年,银监会制定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探索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小企业贷款模式。针对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县域经济金融服务薄弱的问题,银监会在督促商业银行加强银企沟通、开展金融创新、改进信贷服务的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入手,提出改进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新思路。但主流做法上,更多把小企业融资难与社会就业、社会稳定挂钩,而较少与经济利益挂钩。把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当作一项社会与政治目标,其解决的办法往往政府推动,财政出钱。

20年前,为了加大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世行提出了以财政补贴形式向小企业贷款的传统战略, 这种战略也曾为我国政府采用。但是,多年来各国的实践反复证明,这种提供低利率贷款的传统战略,并没有解决银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反而抑制了可持续运营金融机构的发展,银行对小企业放贷面临的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无法用低利率去覆盖,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商业可持续,反而扭曲了金融市场,有可能在局部和临时解决一些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希望依靠补贴来满足大多数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现实的。一个国家的财政资金总是有限的,而要求商业银行在亏损的条件下向小企业提供贷款也不可能长久,财务的不持续就没有经济活动的延续性。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一个市场主体如果在财务上不可持续,那么这个主体是不可能生存发展的。

2.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践效果的分析

(1)小企业社会贡献度与获得的资金规模不匹配。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约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相比较小企业融资需求、信贷结构等是不配比的[1]。2005年前3季度,全国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7%,同比增加1821亿元。

根据沈才胜在2007年对无锡市小企业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有71.81%的被调查企业将“内部积累”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所需资金的仅占11.41%(见表1)[2]。

表1数据表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自身特点, 即企业内部融资比例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偏大。从对江苏中小企业调研的数据看,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比例高达90%以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虽有所差异,但较发达地区的比例也在80%左右,而银行贷款在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偏小。

(2)商业银行用于小企业贷款比例与小企业对社会贡献明显不协调。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有些地区中小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现有的金融服务水平与能力难以适应和满足小企业迅速成长所带来的旺盛金融需求。据统计,目前,小企业贷款仅占中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这与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3)小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程度很低。

有资料显示,大型企业的资金供给满足度大约在92%以上,而小企业贷款资金供给满足度不足15%。

3.动力衰竭:商业银行贷款“重大薄小”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是现代融资体系主体,也是小企业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如果全面支持小企业发展,也就基本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现实中,“风险、成本、利益”构成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动力不足的三个主要因素为:

(1)小企业信贷与商业银行趋利性相对立。

小企业贷款“额小、面广、期短”,工作量大,与大额贷款比较,成本要高得多,因而有能力发放大额贷款的银行机构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通常不愿涉足小企业贷款。根据经验分析,小企业贷款成本一般比大企业大款成本要高,其产生也源于小企业的固有属性,其所固有的高失败率、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银行贷款的高风险、高成本等难题,是小企业业务推进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艰巨挑战。单个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求急,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一种“零售”业务,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也不能获得规模经济。如果对中小企业采取同大企业一样的复杂信贷手续, 其单位贷款成本仍然比较高,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成本之间的不匹配。

(2)小企业信贷与商业银行避险性特征相对立。

据银监会披露,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银行小企业授信户数达68.43万户,小企业贷款总额为17 907.65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为4722.36亿元,虽比年初减少118.77亿元,但不良贷款比例仍然高达26.37%。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看,贷款余额为53 467.7亿元,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也高达19.3%。不管大小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不良率都高居各项贷款产品的榜首。由于不良贷款率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

经营风险大。小企业在企业软硬件建设方面往往投入不足, 抗风险能力弱, 内控制度不健全。尽管小企业对市场的反映具有灵活的优势, 但其决策的随意性程度较高, 发展盲目, 一般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 企业倒闭多, 寿命较短,贷款风险高。除事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 事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外,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 违约成本相对较低(声誉对大企业更为重要)。大型企业往往比中小企业的风险小, 尽管利率也比较低, 但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给较有保证的大型企业。

小企业基础性资料缺乏、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以致银行难以用常规方法评估其还贷能力和信贷风险;规模小、抗御风险能力比较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多为家族企业;具有大量关联交易和关联企业;偏离核心主业盲目发展,造成很大风险;负债率很高;现金流量波动很大。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还贷保证;财务制度不健全,产品质量和市场都不稳定,风险较大。信贷风险控制难,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第二还款保证”,使得风险难以控制。

(3)小企业信贷与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相冲突。

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收入也不同,现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小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大部分银行信贷管理没有区分小企业贷款和大企业贷款,银行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做大企业有理、有利。

由于上述原因:同样的利率水平,银行更愿意给大中企业贷款,实际上没有做小的。因而有能力发放大额贷款的银行机构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通常不愿意涉足小企业贷款。

市场化原则:商业银行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必经之路

小企业融资是经济活动,必须体现市场经济特征,市场化是指经济活动中应尽可能地体现利益交换原则,体现供求规律,追求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而非市场化则是指经济活动不按市场原则进行,不直接体现对等的利益交换和供求规律。所以,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来解决。

1.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经验借鉴[1]

小企业信贷作为商业银行的常规产品,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盈利资产,必须按市场化原则来运作,应采用市场方式提供信贷支持,风险和收益必须对称。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目前被业界公认的银行支持小企业的典范。这家银行在苏联解体、东欧转型后,为22个转型国家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先后发放贷款40亿美元,现在贷款余额还有18亿美元,贷款回收率达到99%,逾期30天以上的贷款只有0.6%[2]。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哈萨克斯坦的合作项目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其模式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设定贷款利率自由度、激励补偿机制、严格的信贷员培训计划。所谓的贷款利率自由度,就是让利率能完全覆盖贷款的风险。

因此,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关键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我国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有许多,但缺少一个系统的促进商业银行愿意服务于小企业的内在的动力机制的体制。这个体制应以市场化为核心,建立一系列制度。

2. 小企业贷款利率承受力的分析[3]

市场化就是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放开的市场环境,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根据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等因素确立价格,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以确保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动力,来促进小企业贷款的持续发展。

如果按照市场的原则开展小企业融资,就意味着要大幅度地提高贷款利率。2004年10月除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被放开,客观上为贷款自由定价提供了条件。商业银行可通过贷款定价这一关键性条件,实现小企业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使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高利率是银行可持续发放小贷款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一笔小额贷款的利润,难以覆盖相对较高的贷款固定成本,利率必须高到可以覆盖从人员开支、行政开支、贷款损失准备、呆账核销等一系列成本。高贷款利率不仅银行需要,小企业同样可以承受。现对我国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的承受力进行以下分析。

(1)民间借贷利率与商业银行利率的标淮比较。

当资金短缺时,由于商业银行存在官方指定的利率上限,会出现“惜贷”,从而造成资金缺口,这部分缺口需要民间借贷来补充。由于民间借贷是在扭曲的市场供需条件下供给资金,其利率必然高于银行利率。

从表2和对温州地区和湖北省等民间金融发达地区的调研数据来看,实际民间利率水平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在我国农村的非正规借贷中,接近50%的贷款利率高于国家同类贷款利率,而其余较大一部分为零利率或低利率。非正规贷款的利率变化很大,亲朋好友间通常为无息贷款,生产和商业目的的贷款利率通常为正规金融的1~2倍(按单利计算),沿海地区非正规金融活跃,其利率通常为月息2%。如果没有商业银行贷款,就需要借高利贷,要支付60%的年利率才能获得小企业急需的资金。

从1990-2005年我国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和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利率平均水平的平均比值看,民间借贷平均利率是金融机构同期1年期贷款利率2.66倍,如果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利率平均为7.66%,则贷款利率上浮动266%之内,小企业仍可获得比民间借贷利率低的金融机构的资金。

(2)微小企业的边际利润。

由于微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对劳动的相对稀缺程度远远高于大企业。因此,资本的边际产出率相对大企业要高很多。据世界银行的相关调查,银行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投资,中小客户能够获得的边际利润高达7%~847%,远远高于大企业的水平。事实上,那些从来没有机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借款人,面对高利率,仍然可以承受,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利用获得的资本创造出高于大企业的边际利润。

注:资料来源于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温州区域性资本市场研究》

(3)小企业的关切度。

小企业对利率不太敏感,能够承受高利率。根据对203户小企业主调查显示,小企业主对贷款额满足度、贷款办理时间、贷款服务质量、贷款利率高低4个指标的关切度分别为52%、37%、2%和9%,贷款利率相对于金额和时间并不是最关切的因素。由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小企业就能够获得比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利润,贷款利息仅占生产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对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可靠、方便地获得融资。

(4)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成本利润的定价。

要开展可持续的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必须设法覆盖成本与风险。“价格领导贷款定价模型”可用来分析对于小企业的贷款溢价问题。“价格领导贷款定价模型”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在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为具有不同信用等级或风险程度的客户给予不同水平的利差。基准利率是确定借款人贷款利率的基础,向具体客户收取的利息。公式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 (包括银行的预期利润) +客户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本文采用价格领导模型作为中小企业定价的基本模型。

期限风险溢价在普通的贷款定价中是一个重要因素,但重点关注的小企业贷款,因为银行普遍仅愿意给予短期贷款,即1年期内的贷款,所以在期限溢价补偿的要求上并不太严格。因而本模型风险溢价只考虑客户违约风险溢价,可忽略期限风险溢价。模型修正如下:

贷款利率=现行标准利率+中小企业客户违约风险溢价

有文献报道,某银行近5年来对56户贷款企业的148笔贷款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按上述方法结合放款时实际情况进行倒推,算出各等级贷款的违约率,如表3所示。

贷款违约并不一定构成损失,而损失的认定期为3年。由于目前无法获得所有样本的损失率,所以只能根据过去经验来估值。如果假定违约最终形成损失的概率为5%,于是得到各等级贷款的损失率估值,从而确定了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溢价。

如表3所示,若某小企业在该行的风险等级评为五级,对应的风险溢价为2.3%,即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用于该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要比现行基准利率上浮2.3%[5]。也就是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高限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两倍,低限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在这个范围内,贷款利率的浮动均为合理的。

当然,放开利率并不能说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就解决了。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可以在一定区间浮动作出规定,但全国绝大多数银行仍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自主定价的有利条件。中国人民银行在受调查的38家金融机构中,对“如果上浮利率,是否会增加对小企业贷款”这一问题持“肯定会”或“可能会”的仅有14家,而回答“与利率无关”和“不会”的为21家和3家。为什么利率高了银行还是不愿意对小企业放贷呢?因为利率只是促进商业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制度不变、银行的核心信贷技术缺乏的前提下,单纯提高利率会造成逆向选择,使那些想还款的人因为利率高而不来借钱了,而想赖账的人还是会不还。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一项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创新缩小制度要求与小企业现状特征的差距,尽可能减少对小企业信贷决策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小企业金融核心系统的改造完善系统功能,提高计算机风险识别等管理能力,实现小企业金融业务批量化、标准化经营,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能力,只有这样,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才有了动力机制、机制条件和技术支持。

小企业融资市场化的外部环境创造和金融制度安排

在解决商业银行放贷动能和技能的前提下,致力于小企业贷款的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环境创造也尤其重要。

1.完善支持小企业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贷款原则上不要过多强调担保。《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时一般都要求担保。这种做法把商业银行引到了一种偏离的方向,过分注重担保物、抵押物和第三方担保,而忽略了对借款人本身的现金流这个第一偿还能力的审视。《物权法》和《破产法》规定现在的担保只能是不动产的担保和一些有价证券的质押,动产抵押和质押还不行。《物权法》现正在修改,最好能够把动产的抵押与质押放进去。同时,为了很好地保护债权,《破产法》也应该优先保护有抵押和质押的担保债权。为了让民间借贷有正常的途径,还应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制定私人贷款条例,根据这个办法来规范民间金融。最高司法解释通常仍认定,超过中央银行基本利率4倍以上即为高利贷。实际上,只要借款者能在偿还贷款本息之后仍有利润空间,这样的利率是否还应定性为高利贷是值得商榷的。

(%)

2. 发挥财政杠杆对金融杠杆的促进作用

政府设立担保基金,或是以贴息的方式来分担一部分金融风险。如果说全国小企业的发展都要靠政府的担保公司、担保基金,风险都集中在政府,那么市场经济是难以形成的。小企业贷款进行资金适当补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促进商业化的一种形式,用来转移和化解商业银行风险和管理成本。它以财政提供风险补偿金的方式,有效消除银行对于小企业的诸多疑虑。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杠杆对金融业发展的撬动作用,从而进一步缓解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增强小企业的发展动力。

3. 改善银行监管的准入管理

改善银行监管的准入管理,积极支持那些以服务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银行发起申请。可以允许成立专门的小贷款银行,从而使得小企业也能获得诸如租赁一类的融资服务。

4. 金融制度安排

金融制度安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股权式的金融投资,高风险、高回报、参与小型企业管理。小型企业到了一定的发展时期,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方式套现退出,此时银行服务就易于跟进。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工具。例如,保理和租赁,这些金融工具对借款人的信息依赖程度较低,微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则应具有多样性,比如,私募股权、股票市场、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赊账等,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资金。在法律法规和市场约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们的作用尤其突出。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强大银行的支持小企业的动力,调整发展战略。鼓励资本市场发展,如果大的好的企业都采用直接融资方式,将会迫使银行转向微小企业贷款。四是大力发展风险资本,要发展供微小企业股本筹资的二板市场。五是融资格方式多样化。

不同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是有不同融资模式选择的。大企业、成熟企业,可向公众募集股本金,或者通过债券方式募集资金。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类企业大部分会走向直接融资的道路。此外,在创造小企业贷款环境方面,还要以信用建设为核心来弥补体制和制度的缺损。通过建立信用结构,孵化企业和个人信用;通过信用建设,提升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目前应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银行贷款登记咨询系统为着力点,以社会信用征信体系为载体,从企业到个人,逐步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为完整地反映小企业状况提供科学、准确的资料和依据,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贷款的科学性和信心。

摘要:多年来, 社会各界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许多努力但收效并不理想。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组织要素之一, 其融资行为必须按市场化原则来解决。市场化就是要按价值规律的要求, 资金供、需双方通过利益关系的分配与调节, 从而夯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基础。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多管齐下 篇3

一、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环境

要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和配套制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育和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不断拓宽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

1、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二是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引入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微贷技术,扶持符合产业导向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加快建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行业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等;四是引导风险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鼓励探索中小企业互助金、政府种子基金等新的融资方式。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立法保护,推进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综合性立法,规范企业信用记录的收集、整理和披露行为,并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础上,实现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系统与银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共享,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

3、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在财政配套制度上,应明确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方法、程序和标准。在税收制度上,建议对专门服务于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给予减免,对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制度进行突破,不良贷款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允许在税前列支。

4、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投入。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监管部门开展监管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内部评级、风险容忍度、风险资产转换系数等方面,应给予商业银行更多的政策倾斜。对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但消耗风险资产较多、综合收益较低的保函、票据承兑、贴现等授信产品,应采取差异化政策。

二、推进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体制和机制,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做好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大文章。

1、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客户结构状况,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同时,根据各地区大中小企业的特点,重点支持行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较大、现金回流稳定、盈利持续增长,且风险可控、信誉状况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发展。

2、健全中小企业金融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按照银监会提出的“三个独立”、“六项机制”的要求,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坚持“审贷分离,双线管理”原则,建立审贷分离、岗位制衡、兼顾风控和效率的业务机制,并通过专业化营销队伍、多元化产品体系和系统化后台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3、加大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中小企业授信偏重于抵質押和有效担保的思维模式,探索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应收款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产品。要积极搭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地方商会、园区管委会等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

4、增强中小企业风险控制的透明度。

重视中小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积极尝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打分卡,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债项评级制度进行探索和改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授信评分模型,使中小企业的风险得到充分考量和更加透明。

三、加快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体制机制转换

中小企业要坚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出发,中小企业要善于细分市场,开展专业化经营,寻找内部规模效应,在专业化基础上追求多元与专业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写人的好段摘抄语录下一篇:分班,我们伤而不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