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精选4篇)
古代咏菊诗品读 篇1
一是对菊花品格的礼赞。
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歌颂菊花高贵品质;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洁身自好、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
将菊花的这种品性发扬光大的是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归隐田园,在他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总是以菊花相伴。陶渊明赞美菊花:“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他辞官回归故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为友,其乐陶陶。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位至诚至静的自在之人陶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态,感受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不钟情于功名利禄,整日与菊花为伴,这是何等的超脱! 菊花成了不肯同流合污高洁的象征。陶渊明在《和郭主簿》一诗中也写到:“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二是借菊花晚开的境遇自喻。
诗人对菊花赏玩中,往往伴随着移情活动,他们在菊花身上,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景况和境遇,因而或以菊喻自身,或借咏菊而抒胸中的块垒不平。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来写自己苦苦相思而愁损腰肢的景况。词里的黄花就是黄菊,正值重阳,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此时,李清照的丈夫并不在她的身边,这让她感到孤独与凄凉,陪伴她的只有美酒与黄花,因为思念丈夫,李清照形容憔悴,整个人比黄花还要消瘦,李清照用一句“人比黄花瘦”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真可谓神来之笔。在《声声慢》中,女词人更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来自况,这里的“人”与“黄花”同样憔悴,菊花虽曾经绚丽一时,堆积枝头,但如今却憔悴不堪,谁再有兴致去摘那零落的明日黄花呢?这是饱尝国破家亡之痛,离乡背井之哀,既无儿女,又亡丈夫,晚景备极凄凉的女词人遭遇的真实写照。读这首词,人们总会为女词人的不幸遭遇掬一把同情之泪。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等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林黛玉的几首诗。其《咏菊》云:“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呤。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赞美菊的高洁、孤傲,以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菊》写得更直率:“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相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位寄人篱下的少女,饱尝了人情冷暖,于是,她以菊为知音,名为“问菊”,实是问自己,问命运,诗中流动着的是那种寂寞、孤独的心情。
三是借菊花以比德言志。
菊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士结下不解之缘,同样也受到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喜爱,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抒发了他立志改革社会,为穷苦人打天下的襟怀。其一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金黄色的菊花喻黄巾起义军,对金菊凌寒怒放由衷赞美,诗中,诗人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表达的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另一首是:“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春帝,报与桃花一齐开。” 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表达了作者追求平等的宏伟抱负,反映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咏菊】诗配画 篇2
采菊东篱下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朱德《赏菊》: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芳菊开林耀
晋 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
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晋 陶渊明
余闲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诗五首其三】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兰确铭
晋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云安九日
唐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菊花
唐 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赋得残菊
唐太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
孟浩然
咏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唐
黄巢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赵昌寒菊 宋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重阳后菊花(一)宋 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重阳后菊花(二)宋 范成大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 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菊花 宋 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残菊宋
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咏菊
宋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赋十月菊金 元好问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菊
明 沈周
秋满□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菊花
明 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臧克家《菊畔香》: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咏菊》阅读答案 篇3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⑵.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咏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4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翻译/译文
译文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注释
⑴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⑵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⑶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⑷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⑸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⑹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⑺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赏析/鉴赏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菊梦>问菊>咏菊>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咏菊】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