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说课稿(共11篇)
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周围,圈儿无处不在,但幼儿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圈,这些圈很常见思维已经形成定势,已经不再有新意,很难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注意兴趣,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的欲望,对有些事情会默然视之。在一次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只是拿圈来做一个范围给孩子玩游戏,却发现有些孩子拿圈来玩出各种玩法,我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发现在后来的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对圈儿的玩法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为了激起幼儿对圈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圈儿变变变》。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确立认知、技能、情感方面的目标,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钻、爬、跳、跑等基本动作练习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能够根据自己想象把圈儿变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感受用圈玩游戏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喜欢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通过小组共同探索不同玩法,制定游戏规则,小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锻炼合作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大胆把圈想象成各种物体,并进行钻、爬、跑、跳的动作练习。我在活动中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小组竞赛等活动,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我进行了以下的准备:大呼啦圈若干个,起着辅助作用。小呼啦圈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角,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我还准备了一些轻音乐来创造氛围,在幼儿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运用音乐的感染力。最后我在活动中给幼儿一个情境场景,让一个老师扮演国王。这个情境场景的创设就是为了让幼儿融入到活动情境中去玩去学习,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大呼啦圈若干个,小呼圈数量多于幼儿的人数,出了人手一份,还满足个别幼儿的需要。
2、音乐:抒情音乐,适当运用音乐的感染力。
3、场景创设
四、说教法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以可爱,国王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地引导或创设有一定角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幼儿融入到情境中。本次活动的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国王形象,引发幼儿融入到圈儿王国中来,在圈儿王国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索圈儿的变法,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操作法:
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探索圈而变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
3、游戏法:
游戏是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体验合作玩圈的快乐。由于我早活动中利用比较轻的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幼儿在玩圈儿的过程中创造出各个圈组成的物体。我适时的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无穷的力量。
4、比赛激励发法:我们班的孩子对比赛活动兴趣很高,因为在比赛中他们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的集体竞赛活动算是本次活动的小高潮,它帮助幼儿巩固钻、爬、跳、跑动作,从而是幼儿在基本动作方面得以锻炼和发展。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圈儿的变法的体验,达到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锻炼幼儿的能力更升华了情感,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本次的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参与,使幼儿不知不觉的对圈儿产生兴趣。
2、尝试法:在地二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把圈儿变成各种物体。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不同的变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变成各种物体,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变法。随着动作,幼儿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变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对大家的变法汇合,拓展了幼儿对圈儿的变法。
大班科学活动:门洞变变变 篇2
“门洞”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而“钻山洞”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从激发幼儿积极情感、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门洞变变变”科学活动。活动从“如何将门洞变大”问题人手,以“熊的一家过门洞”为游戏情境的主要线索展开,并融入语言表达、美术技能、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的具体内容,引导幼儿在说说、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体验“探究交互式”自主建构学习方式,在游戏操作的过程中习得“让门洞变大”的两个关键经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剪线长短、相间距离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2.能仔细观察,自主看图示操作,并大胆表述探究发现。
3.勇于尝试,敢于提问,乐于分享,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已积累按图示剪纸、剪拉花等相关经验。
2.教具:三个不同大小的熊玩偶(小熊和大熊玩偶小于A4纸,熊爸爸玩偶大于A4纸),大小标记图,大门洞范例,操作图示PPT。
3.学具:小的操作图示人手一份,废旧A4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纸篓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剪门洞,感知边框宽窄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1.引出话题。师:老师带来了两只熊,它们有什么不同?
2.提出要求。师:请你们在一张纸上为大熊或小熊剪一个门洞,剪的门洞有两个要求,一是能让熊穿过去,二是门洞的四个边框都不能断。
3.检验、展示。教师逐一用不同的熊对剪好的门洞进行检验,并让幼儿把大、小门洞挂到有大、小标记的展板上。
4.观察比较。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大门洞的边框和小门洞的边框有什么不同?
小结:大门洞的边框窄,小门洞的边框宽。
二、观察操作图示剪门洞,探索三维空间与门洞变大的关系
1.提出任务。师:熊爸爸也想请你们为它剪门洞,让它能穿过去,你们能行吗?熊爸爸的身体大大超过了这张纸,你们能剪出它穿得过去的门洞吗?先剪剪试试。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
3.范例引导。师:你们有没有剪成功?有一个小朋友叫棒棒,刚开始也和你们一样,没有成功。他坚持不放弃,天天想办法,不断尝试为熊爸爸剪门洞。终于有一天,他剪出了一个能让熊爸爸顺利穿越的门洞。
出示大门洞范例,师幼合作让熊爸爸穿过门洞。师:为什么门洞比原来的纸大?
4.寻找秘诀。师:棒棒是怎么剪成超大门洞的呢?他把这个剪超大门洞的秘诀画了下来(出示操作图示PPT),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剪超大门洞的秘诀。
把小的操作图示分发到每组,幼儿自主观察。师:如果你已经有了发现,可以拿一张纸试一试。我们有五分钟时间,看你能不能变出这样神奇的大门洞。(为每组提供足够多的A4纸)
5.幼儿尝试按图示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发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幼儿,教师进行适度引导和启发;发现有幼儿剪出门洞,教师就用熊爸爸去检验。熊爸爸能穿过而且边框不断的门洞,就请小朋友挂在“超大门洞”展板上。
6.交流难点。师:有些小朋友成功了,但有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难,谁来说一说你遇到的问题?或许其他小朋友可以帮你解决哦。
幼儿逐一提出自己的困惑,师幼共同探究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幼儿主动提问,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如:剪掉的阴影部分在开口处还是在闭口处?阴影部分应剪得宽一些还是窄一些?为什么?
小结:按图示剪,能让门框纸条不断变长,这样就会变出一个远远大于原来纸张的超大门洞。
三、巩固剪门洞经验,强化剪线长短、相间距离与门洞越变越大的关系
1.提出新的挑战。师:陆老师也想玩穿越门洞的游戏,你们能不能为陆老师剪一个门洞?
师:你准备怎样剪陆老师能穿过的大门洞呢?(鼓励幼儿把准备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师追问:剪特别大的门洞,要注意什么呢?(边框尽量剪窄一点)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检验。第一个剪成的门洞,由老师试着穿越。后面剪好的门洞,请客人老师穿越检验。检验好的门洞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挂在“超大门洞”展示板上。
师:为什么门洞会越来越大?(引导幼儿回答:因为边框越来越窄)
4.集体穿越门洞。师:有个叫茜茜的小姑娘剪出了一个特别大的门洞,你们数数有几个小朋友同时穿过。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你们剪的最大的门洞能让几个小朋友同时穿过呢?哪个门洞最大?估计几个小朋友能同时穿过?请你们像照片中的小朋友那样,一起小心翼翼地穿越门洞,看看到底有几个人能同时穿过。请客人老师帮我们拍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剪一个更大的门洞,让全家人一起穿过,并请邻居帮忙拍照,第二天带到幼儿园贴到展示墙上。大家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剪的门洞最大,哪个家庭拍的照片最美。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 篇3
【方案名称】颜色变变变 【所需课时】20分钟 【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 【教学目标】
1、通过配色游戏,知道两种颜色在一起可以变出新的颜色。
2、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原理】颜色混合变色的原理..【教学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价价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你想让它变成什么颜色?
2、现在我来做魔术师,让里面的水变一个颜色
3、师:哇,水宝宝怎样了?变成什么颜色了?像什么?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来当一回魔术师呀?”“请你们轻轻的从椅子下面拿出瓶宝宝,摇一摇吧。”
5、“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6、看!我的是什么颜色呀?和我一样的瓶宝宝举起来,我的瓶宝宝要和它亲一亲,不一样的藏起来。”
“这些瓶宝宝都玩累了,我们要把它们送回家。”
二、颜色变变变
1、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2、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变化
师:” 这个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我换上其它颜色的盖子,摇一摇,那你们猜一猜瓶子里的水会不会变呢?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换一个瓶盖,摇晃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变化
3、幼儿自由操作,摇一摇瓶子,瓶子里的水会变成什么颜色。
4、师:“瓶子里的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自编儿歌:水宝宝变变变,变成橘色像橘子。(柿子)
水宝宝变变变,变成绿色像叶子。(草地)
水宝宝变变变,变成紫色像茄子。(葡萄)
师小结::颜色宝宝可真神奇,两个不同的颜色合起来就会变出新的颜色
三、延伸探索
不同的颜色合在一起,又会变出不同的颜色,(用一个杯子,倒入蓝色和绿色,哇,变出深绿来了),好玩吗?下次我们在区角里再去试试看,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放在一起,看看又会变出什么颜色来 【幼儿评价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篇4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整体——>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1)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蕉有它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给孩子们不断想象的空间;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游戏法
游戏
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一根游戏主线——“香蕉香蕉变变变”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4、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想象结果;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在分享活动中,我又充分给予幼儿尝试自己剥香蕉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出示一个方纸盒,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中表示香蕉特征的语句,如: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教师在表述时语速要慢,咬字要清晰,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地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始提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不管他们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经开始变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看!香蕉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孩子们就全都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还可以学别人说,学别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
结束部分
这一环节是一个分享过程。首先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这里幼儿尝试自己剥开香蕉皮,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观察、想象剥开的香蕉像什么?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
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附:教案
活动名称: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准 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过 程:
一、产生兴趣
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是香蕉。
二、想象活动
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幼:信!
幼:不信!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弧形口朝下状):变变变——香蕉开始变了,你们看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桥。
幼:像月亮。
幼:像彩虹。
幼:像挖土机。
师(轻轻地把香蕉180度转过来):变变变——香蕉又开始变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床。
幼:像小船。
幼:像滑梯。
幼:像木马。
幼:像虫子。
师(轻轻地把香蕉竖起来):变变变——香蕉真会变,瞧!它这样变又像什么?
幼:像大刀。
幼:像拐棍。
师(把香蕉放在耳边):喂!
幼:像电话。
幼:像爸爸的手机。
师: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
(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进行简短的对话。)
师: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OK?
(大象鼻子、大象牙齿、手枪、大炮等等)
三、分 享
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剥开香蕉皮,对不会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你们觉得剥开的香蕉像什么?(蜘蛛、花、喷泉等等)
师: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香蕉会有什么变化?
《圆形变变变》说课稿 篇5
——S版一年级下百花园六《看谁想得妙》说课稿
永顺路小学
杨秋洁
<说教材> 小学语文S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导读中说到: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本单元课文《燕子妈妈笑了》、《小蝌蚪找妈妈》等都围绕此主题进行,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标倡导口语交际的话题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并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让学生说实话、表真情、能达意。而本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是以圆形为基础展开想象,所以我设计了《圆形变变变》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说学情> 在第一学段中,新课标对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提出了以下要求: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口语交际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内容上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采用魔术激发孩子学习热情,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如球类、水果等,引导孩子进行说话练习。由于年龄小、积累少,孩子们对于词语的使用还不够准确。所以,在说话过程中适时给予句式的指导,让孩子们不仅想得新奇,说得尽兴,还能做到说清楚、说明白。<说目标> 根据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三维目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发现圆藏在哪里、在圆的基础上添加形状拼出新的图形,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2、能较清楚的、完整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拼图内容,正确使用句式。并能评一评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3、培养孩子想说、敢说、爱说的好习惯。<说教学准备> PPT课件、印有圆的纸片若干 <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魔术激趣
1.课前先和孩子们以聊天的方式自然过渡到到上课内容。2.通过变魔术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见面,我来做个自我介绍。我来自永顺路小学的老师,姓杨,大家可以称呼我为杨老师。今天是专程来和大家交朋友的。谁想和我交朋友?赶紧用行动告诉杨老师。(学生坐端正)
同学们坐得真端正!看来大家都想和杨老师做朋友。能交到这么多新朋友,杨老师特别高兴,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秘密,其实杨老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魔术师!请看——(播放音乐,利用道具变魔术)小朋友们,喜欢杨老师神奇的魔术吗?(喜欢)那就跟着杨老师一起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吧!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参与交际的热情是口语交际课堂的前提。考虑到孩子们的好奇心较重,对魔术也是非常感兴趣。因此根据本次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把“魔术”作为一个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并以此为线索贯穿整堂课。)
二、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1.将圆形拟人化,与孩子们进行对话交流。2.让孩子们在图片中去观察、去寻找圆。3.再出示句式,让孩子们说得准确规范。
4.放手让孩子们去思考,寻找身边的圆。并出示更多句式供孩子们进行选择,或允许孩子进行自由发挥。
5.老师对发言的孩子进行指导,力求说得准确、规范。6.同桌互相说自己的发现,让人人都有说的机会。
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变魔术道具!(课件出示一个圆)一个可爱的圆形宝宝。调皮的它,乔装打扮,藏了起来,变成另外一样东西了。咱们要想用圆形宝宝变魔术,必须要把它找出来!
你们看,杨老师就在校园里找到了它。(出示图片:足球)圆形宝宝还藏在生活中。(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把圆形宝宝找到了。原来它藏在足球里、藏在象棋里呢!可淘气的圆形宝宝又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要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话。(出示:我找到了圆形宝宝,它在()里。()是圆的,圆藏在()里。)(指导学生用句式说话)
圆形宝宝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它还藏在哪些地方?(学生使用句式,老师帮助学生说完整,说规范。)小朋友的发现真多,说都说不过来了。咱们这样吧,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好吗?(同桌互说)(设计意图:创设引人入胜的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课堂的条件。以圆形宝宝和大家对话的方式,牢牢地牵住了孩子们的小耳朵,抓住了他们的心。此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交际”本质。学生在课堂上听听、想想、说说,学习形式多样。采取举一反三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表一点新思想,吐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就在口语交际课堂上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活跃起来。)
三、发挥想象,动脑动手
1.老师进行说话,学生学习说话句式。
2.动脑动手进行添画,并利用句式进行说话练习。3.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帮助把话说好。
4.孩子们进行汇报交流,老师适时指导,并予以肯定。
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圆形宝宝答应做我们的道具啦!现在我们就要用圆形宝宝来变魔术了。各位聪明的小魔术师,你们想想看,在圆形宝宝身上加上什么,它就变成了另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画画,说说。要画得好,说得清楚,可是很难的哦!老师先做个样子,小朋友可要仔细看,认真听。我在圆上加了花瓣,圆就变成了一朵花。我把花儿送给同学们。
你们听清楚了吗,我先说——(生:加了什么)再说——(生:变成什么)最后说——(生:送给谁)
你们真会听,一下子就把老师的话听明白了。
(出示句式:我在圆上加了(),圆就变成了()。我把()送给()。)
那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圆变一变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要变得和别人不一样!看谁最会想,最会变,最会说。开始吧!
(学生在印有圆的纸上添画)
画好的小朋友和同桌说说你加了什么,圆变成了什么,你要送给谁?(先动笔画,然后同桌之间自由练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生分享交流,小老师点评,老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在困难处呈现范例是灵动口语交际课堂的基石。众所周知,任何技能的入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一年级孩子的言语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模仿既是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我在此环节作了实例的示范,便于学生后面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明晰。可是如果只会机械地模仿,不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学习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在注意语言结构的基础上,更关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要变得与众不同,把学生的言语活动和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以及自己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四、拓展途径,满足交际需要 1.对孩子们今天的表现予以肯定,鼓励孩子。
2.家庭作业以“送礼物”的方式布置给孩子,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想法真棒!每个人的变法都不一样,你们真是出色的魔术师。咱们下课的时候,把“圆形变变变”的作品送给你心里的那个人吧!然后把你加了什么,变成什么,说给他听,好吗?
现在让老师再来变一次吧!(在圆里加了一双大眼睛,一张笑眯眯的嘴巴)亲爱的孩子们,我把这张笑脸送给所有的小朋友,因为你们今天一个个都很会想,很会变,很会说。还有呀,老师希望你们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篇6
1、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
2、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
准备
各种纸、回形针、粗麦管、夹子、绳子、剪刀等。
过程
一、分组活动。
――这里是变变变俱乐部。有许多小东西,只要我们灵巧的手动一动,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化的。你们相信吗? ――教师示范用报纸揉成纸球和用回形针弯成小钩子的过程,激发幼儿产生“变”的兴趣。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并尝试使物体发生变化。如果幼儿束手无策,教师就多示范几个变纸的例子。如:把小纸条撕一下,变成旋转降落伞;用夹子夹住长长的纸条,变成飞镖;将粗麦管一段段剪下,连接成项链,等等。
二、自由参观。
――互相观看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什么办法使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他的办法你想到了吗? ――教师应及时请幼儿欣赏有创意的想法,以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重点介绍变化过程,展示变化结果。
――在参观其他组时,你发现谁的办法特别好,为什么? ――教师现场演示将一张纸折叠,剪几刀后变成长长一条纸拉花的过程。
建议
1、生活中稍作加工即可变化的事物比比皆是,平时应引导幼儿多发现并表达这种变化。许多创造发明的大道理正是蕴含在这些小变化中的。
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
3.对色彩变化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15个。
2.瓶盖里分别涂红黄蓝三种颜色。
3.ppt。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引入,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语: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提问:(1)瓶子里有什么?
(2)瓶中的水宝宝有颜色吗?
小结:瓶子里有水,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
3.过渡语: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一起变魔术,不过我们要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想不想试一试?(教师摇动瓶子,让瓶子里的水接触到盖子上的颜料)
4.提问:瞧一瞧,老师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
小结: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了xx色,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吧。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宝宝的秘密。
1.引导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变变魔术,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个瓶子,记得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的咒语,水宝宝才会变哦。
2.提问:(1)你的魔术显灵了吗?
(2)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3)好奇怪啊,为什么水宝宝会变颜色呢?怎么一瓶变出来了,一瓶没有变出来呢?
小结:魔术显灵了,我的水宝宝变成了红、黄、蓝色等。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是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面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另一个盖子里没有颜色当然就变不出来。
三、第二次探索,引导幼儿思考。
1.引导语:老师手里有一瓶红色的水,我现在要请另一个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2.动手操作:红+蓝、红+黄、蓝+黄,边摇边念咒语。
3.提问:(1)你们猜一猜我请哪种颜色和它(红蓝)做朋友?
(2)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
(3)变成什么颜色了?
小结:红色和蓝色做朋友。瓶子里的水有变化。红加蓝变成紫色,红加黄变成橙色,黄加蓝变成绿色。
活动延伸:
我们刚才都是两种颜色混合,那如果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什么颜色呢?回家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
教学反思:
整个环节中我注重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渗透了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瓶宝宝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拥挤的取放瓶子)从几次的变色游戏中将活动一步步推向高潮,达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及本次活动的目标。
大班科学:小绿豆变变变 篇8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绿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3、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不易,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惜我们的食物。
【活动准备】
绿豆种子,绿豆芽,自带的可口可乐或雪碧空瓶子,纸杯,干净吸水的小毛巾、温水、小剪刀、双面胶、中性笔。活动一 浸泡绿豆
【活动过程】
1、认识绿豆种子和绿豆芽。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和绿豆芽,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绿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 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绿豆芽吗?好吃吗?你知道一颗小小的绿豆是怎样变成绿豆芽的? 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发好多脆脆的绿豆芽让妈妈炒着给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现欲)
2.让幼儿把绿豆种子装入纸杯(绿豆约占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没绿豆。
3、在教师辅导下把饮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钻4个比绿豆小的眼(以保证每天浇的水不积在瓶子里,积水会让绿豆烂掉),把瓶口锥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风和生长)。
4、在双面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瓶子上。
5、把纸杯里泡好的绿豆放入饮料瓶内,并在绿豆上面盖上干净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湿),开始第一次浇清水,多余的水会通过瓶底小眼排出。
活动二 观察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幼儿每天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况,并由老师带领进行两次浇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浇水,绿豆芽一个星期即可长成食用)。
2.引导幼儿观察生长情况。教师提问举例:(1))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回答:绿豆皮裂开了,有个白色小芽钻出来了!………白白的身子上还有两片小叶子……… 活动三 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晓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实验总结:空气和水是绿豆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3、让幼儿体验收获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劳动的。
4、实验总结: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发好的绿豆芽带回家,让妈妈给全家炒一盘香喷喷的绿豆芽菜,2、当一回小老师,把发绿豆芽全过程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学会在家里发不同种类的豆芽菜。
大班综合活动:橙子变变变 篇9
大班综合活动:橙子变变变
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侧面观察橙子,根据橙子的基本形状展开想象。
2.喜欢想象,有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能从活动中感知秋天的果实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猜猜谁来了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谁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丰收)
小结:是呀,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田野、硕果累累的果园,到处都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师:今天老师就从丰收的果园里请来了一位水果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会是哪位朋友。看仔细喽。(教师播放PPT出示单线条的一个圆,引导幼儿注视大屏幕,大胆想象猜猜谁来了。)
师:圆圆的,会是谁呢?(苹果、橘子、西瓜、橙子)
(师继续播放PPT在圆中添加一点,引导幼儿继续想象,引出主体橙。)
师:圆圈里多了一个点,现在你觉得会是哪位水果朋友?
师:是呀,今天我请来的就是橙子,你们喜欢吃橙子吗?为什么?(有营养,可以为我们提供维生素)
二、橙子变变变
1.引导幼儿感受橙皮的毛躁。
师:橙子确实好吃又营养,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也经常吃橙子。那谁来说说橙子的皮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凹凸不平、毛毛躁躁)老师这里就有一只完整的橙子,我们来摸摸看它的表皮,是不是有凹凸不平、毛毛躁躁的感觉(教师拿着橙子轮流请孩子们摸一摸)
2.引导幼儿观察橙蒂,并对橙蒂的有趣图形展开想象。
师:橙皮的表面这个凸出来的原点是什么呢?谁来说说?其实它有一个名称叫“蒂”,橙子通过蒂把自己和橙子树链接在一起,那橙子树通过蒂把营养传输给橙子,这样橙子才会长得圆圆的、胖胖的,才更有营养。
师:那橙蒂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一下。(师通过投影仪将橙蒂放大,请幼儿观察、讨论。教师也可以现场随笔画的形式将幼儿的想象稍加表现出来。)(一个五角星中间一个圆形)
师:你觉得橙蒂有点像什么?(幼儿大胆猜测,教师适当总结)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看看,我把橙蒂变成了什么?(教师一步一步添画,请幼儿猜测,最终变成一只狮子头)
师:橙蒂变成了是那么呀?狮子的头。那身体呢?谁愿意来画一画?(请一位幼儿上前狮子添画完整)
师:有意思吗?好玩吗?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看
3.引导幼儿观察橙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并对两个切面的有趣图形展开想象。
(1)出示了两张橙子切面的照片,引发讨论。
师:咦?这两半个都是橙子,可是为什么他们长的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引导幼儿了解横切面和竖切面)
师: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是切的方法不一样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出示橙子,切给幼儿看,一起验证。)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真的很聪明,现在我们知道同样一只橙子,切法不一样,切出来的切面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2)出示橙子横切面简笔画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看,这里就有一个橙子的?(幼儿一起说横切面图),看一看,想一想,橙子的横切面会变成什么呢?谁来说说(幼儿讨论)
师:你们说得还真多,那这样,我们一起来请橙子变一变,好吗?不过要一起整齐的说“橙子变变变”,这样橙子才会变噢,一起来“橙子变变变”(根据课件逐步将图案变出来)(电扇、轮子、雨伞)
(3)出示橙子竖切面简笔画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横切面变过了,该轮到谁变了?(竖切面)看,竖切面的中间两个半圆变黑了,你觉得像什么?(幼儿大胆讨论)(变成了小猪的鼻子、变成向日葵、变成乌龟)
师:橙子还真是有趣,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张纸,请你们发挥想想,把橙子的竖切面变一变,看看谁变得最特别、最有趣,好吗?
(4)幼儿操作,在教师提供的画纸上进行创意添画。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画。(幼儿上前介绍)
三、感受水果带来的乐趣
师:其实不仅可以变成这些,看(出示图片),这些变出来的图形还能组合在一起呢。你看到这幅画上橙蒂、横切面、竖切面都变成了什么呢?(幼儿观察讨论)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毛线变变变 篇10
毛线变变变
宜宾县第一幼儿园
王春莲
活动目标:
1、对毛线图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儿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继续学习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毛线图两张,各种颜色的毛线绳人手一份。
2、相机。活动过程:
(一)看毛线图谈话。
1、出示已弯曲好的毛线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出示毛线)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毛线可神奇了可以变成许多的东西。你们看,图上的毛线多有趣呀,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做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毛线图,变换毛线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毛线像什么?竖着看毛线像什么?倒过来看毛线像什么?” 幼:横看毛线像山峰、波浪……竖看毛线像小路、蛇……
师:真的很像。如果你能好听的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横看毛线像高高的山峰、起伏的波浪……竖看毛线像弯曲的小路、行进的蛇、上升的烟、侧面的人脸……倒看毛线像骆驼的背、奶牛的乳头……
师:说得真好!
(二)分散玩毛线游戏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作,形成毛线图,要求边玩边想象。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毛线图编成一段话。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毛线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毛线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
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毛线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三、教师小结,结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大班体育活动:孙悟空变变变 篇11
1、 练习双脚交替在直线型、s型“木桩”上行走,保持身体平衡。
2、 能根据木桩摆放的距离、形状等,创造性的木桩
3、 敢于在高矮不同的木桩上行走,体验和木桩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用高矮不同、粗细不同的易拉罐等制作的“木桩”若干,桃树两颗、桃子若干;三首电视剧《西游记》主题音乐。
2、 课前观看《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及孙悟空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 创设“孙悟空变变变”游戏情境,进行热身活动
教师以“孙悟空变变变”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变大象、老鹰等动物,练习上肢摆动、单脚站立等动作,进行热身练习。
二、 通过“在花果山玩游戏”,探索木桩的多种玩法
1、 根据木桩摆放位置,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玩木桩,如绕木桩、滚木桩、单脚站在木桩上等
2、 师幼交流并展示玩木桩的多种方法,及时肯定和小结。重点练习在木桩上平衡站稳的方法
三、 开展“腾云驾雾学本领”游戏,练习掌握双脚交替走木桩
1、 幼儿自主商讨摆放直线木桩,练习双脚交替走直线木桩
(1)幼儿自主摆放出高、中、低、三组不同高度的直线木桩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动作,引发幼儿讨论交流;怎样才能平稳、连贯地走完。掌握双脚交替走木桩的要领;双手侧平举,上体直,眼睛看准木桩,落脚到桩中间,单腿支撑的时间短。
(2)鼓励幼儿选择其他高矮不同的直线木桩进行练习。要求从木桩跌落者应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师幼分享经验:你是用什么方法走的?可请个别幼儿示范,进一步掌握平衡走的要领。
2、 将直线木桩调整为s型木桩,练习双脚交替走曲线木桩
(1)引导幼儿观察木桩的变化,探讨走s形木桩的方法。提问:到拐弯处应该怎么走?
(2)、幼儿自选1~2种不同高度的s形木桩进行练习。小结:看准木桩的位置在落脚,拐弯时注意侧身,保持住平衡。
(3)、将三组木桩连在一起,延长距离,练习连续走过s型木桩的动作技能,提高游戏难度。鼓励幼儿大胆行走,巩固身体平衡的动作技巧。小结:走长距离的木桩时,要坚持,不能着急,随着木桩的变化感受、调整身体的平衡,站不稳的时候可以停下稳一稳,就能顺利连贯的走完。
四、开展“蟠桃园摘桃子”幼儿自选路线走高低、远近不同的木桩,再次提高游戏难度
1、请幼儿在方形场地内自主摆放木桩(木桩打乱顺利,高低、远近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场地布局并思考自己走的行走路线。
2、第一遍游戏:从方形场地中自主选择路线平稳地走过。鼓励顺利通过的幼儿说说成功后的感受。
3、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挑战自我,选择不同路线再次尝试走过高矮、远近不同的木桩,增加游戏的挑战性。表扬挑战自我,增加难度的幼儿。
五、创设“吃桃”的游戏情景,进行快乐放松活动
1、在“吃桃”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幼儿进行吸、呼气和全身放松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说课稿】推荐阅读:
科学图形变变变说课稿10-22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说课稿06-13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说课稿07-13
《“黑精灵”变变变》大班美术活动教案07-02
大班语言活动心情变变变10-28
大班教案:叶子变变变08-01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说课稿08-28
大班美术树叶变变变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