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结

2024-12-04

初中物理小结(共11篇)

初中物理小结 篇1

物理学习应当善于总结,善于进行经验的积累。

可以概括为:先由厚读薄,后由薄读厚。第一个“厚”指:物理教材为了促进学习,有进行引导性的说明。将其读薄,就是抓住要点,抛开那些并不重要的描述,只要关于物理概念的准确描述和公式。将其挑出来放到一起,这样厚的教材就变成了薄的知识点。由这个“薄”向第二个厚延伸。第二个“厚”指的是:见到一个要点,一个概念可以联想到这个类型的题目。这样由一个概念就发展成了一个类型,甚至多个类型的运用这个知识点的题目。这是总括。

具体说到:

一·物理概念的总结。善于 勤于将物理学概念记录。

1学习中:系统全面物理概念记录整理。做到不遗漏,也要抓重点。

2做题中:总结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如:物体的平衡状态就有“物体平衡”“物体匀速运动”“物体静止”不同表述。从这些条件挖掘,物体受的平衡力。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加深对题目理解对物理多选题比较重要;提升做题速度,在做题中能到达因熟而巧

二·公式的运用。物理学公式不在乎如何把它记住。而是把它反复运用,直至熟练。举例:最简单的比方密度公式:ρm

V就不仅是用来求一个量,而是可以求三个量中的一个量。

任何复杂物理学公式也当如此,根据公式求物理量中其中任何一个量。一个公式反复用,就是要点。

1学习中:增加对公式的理解。

2做题中:反复训练对公式运用。1对公式越熟悉其实是对概念越熟悉的体现2很多时候物理学可以根据只用公式做题 例:

三·错题疏导。

将平时自己疑惑的,或易错的题记录。把要点进行疏导。错题集不是难题集,不是搜罗难题。而是把不懂的进行总结。易于复习。很多题目以后去看会觉得很简单。其实以后看越简单,也正好能体现进步是很大的。

四·物理学方法的总结

1总结物理学中的方法。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新东方优能中学物理教师讲到: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除此之外,物理课本的阅读也尤为重要。

2在运用这些方法中熟悉这些方法

物理的学习遵循系统全面和循序渐进原则

1系统全面的原则初中高中的必须全面整体2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系统原则逐步把要点一个个弄懂。

在每个知识点上,基本懂了的画圈,而不懂的在每日学习中增进了收获的在后面加星。直至被圈了。然后完全懂了就在章节上画个大星,这样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明确了。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八章 电功率

第九章 电与磁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一·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杠杆

滑轮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四、浮力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三、大气压强

高中物理知识点

必修一 一、二章 运动学

包括质点、坐标系、速度、加速度、位移还有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 弹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基本单位制 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 机械能 功与功率 势能、重力势能

动能与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 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章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特点 曲线运动中矢量的分解

平抛运动 实验 圆周运动 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 天体运动学 开普勒三大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第一、二、三速度 经典物理学的局限

(选修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学 电荷的形成 库仑定律 电场、电场强度 电势、电势能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静电平衡

第二章 电路 电流 电动势

外电路的欧姆定律

实验:测量电阻阻值 电阻定律 电功 电表的改装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实验:测量电动势与电源内阻 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磁体 磁场、安培力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洛伦兹力)

应用 附加: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选修二 第一章 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章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第三章 电子元件

选修四 第一章 简谐运动

第二章 机械波

第三章 光

第四章 电磁波

第五章 相对论简介

选修五 第一章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 动量定理

第二章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

第三章

第四章 原子核

初中物理小结 篇2

物理学习的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 要理解和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识记、复习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而单元小结是识记中的有意识记与复习中的整体复习的有机结合, 通过知识、方法和题型的归纳和比较, 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所以做好单元小结是激发学习积极性, 提高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形式。下面以《电磁感应》一章为例, 从四个方面谈谈高中物理单元小结。

一、单元知识小结

属于基础理论的总结, 通常以一定的线索, 列举或以框图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列出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理顺和概括知识结构, 使知识点连接成线, 从纵的方向展开, 使之能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及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明确知识的共性与特性。这样归纳的目的, 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消化后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是知识的再认识与重现相结合的体现, 这不但有利于识记痕迹的强化, 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也为运用过程快速灵活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另外, 有了知识结构后,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还应根据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对知识的本质关系、特别关系、比较差别、易错之处作出必要的补充说明。

如《电磁感应》一章, 以“什么是电磁感应 (磁生电) ?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磁生电的大小和方向怎么确定?”为线索建立知识结构, 自感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由以上知识结构形成框架图。

对楞次定律的补充说明如下, “楞次定律中感应磁场对磁通量的阻碍可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体现: (1) 从感应磁场与引起电磁感应的原来磁场的方向上体现:当磁通量增加时, 感应磁场与原来磁场反向, 当磁通量减小时, 感应磁场与原来磁场同向; (2) 从力与相对运动的关系上体现: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磁场力总是阻碍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会导致磁通量改变) ; (3) 从运动和行为趋势上的体现 (运动的效果阻碍磁通量变化) 。”

二、方法与题型小结

属于基本技能的总结, 要求以典型例题为范例去归纳本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总结题目类型和解题过程思维活动中的规律, 每种必须掌握的方法要配以2至3个命题题解并附加说明。使学生明白是以方法去串题型还是以题型为纲去总结方法, 而典型例题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选择。除此之外, 根据自己的体会, 对方法进行适当的变通、引伸和比较, 借此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电磁感应》这章, 题型可归纳为二类:

(一) 基本型 (运用本章知识方法) :

1. 判断闭合电路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由φ=BSsinθ知, φ大小是否变化根据B、S、θ的变化来判断;2.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或电源的正负极,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 : (1) 右手定则; (2) 楞次定律, 运用步骤: (1) 确定B原方向, (2) 确定φ如何变化 (增大或减小) (3) 判断B感方向 (用楞次定律) (4) 判断I感方向 (用安培定则) ;注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为电路的外电压, 在电源内部, 电流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在电源外部, 电流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3.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nΔΦ/Δt一般用于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 (2) ε=BLV:V为瞬时速度, 对应于瞬时电动势;V为平均速度, 对应于平均电动势, 4.判断自感现象中电流如何变化以及电流变化对电路的影响;5.计算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 q=It=ΔΦ/R。

(二) 综合型 (本章与其它章节知识方法结合) :

1. 电磁感应圳电场:

产生电势差的两点如果与电容器两极板连接, 则可给电容器充电 (Q=CU) , 两板间会形成一个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与U有关 (E=U/d, 方向由高电势→低电势)

2. 电磁感应圳电路:

电源两极与导体连接, 可组成一个闭合电路, 基本量 (ε, U, I, R, r) 关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 功能关系:电功W=UIt电热Q=I2Rt

3. 电磁学圳动力学:

电磁感应形成电场后, 带电体在电场中将受到电场力作用;形成电流后,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将受到磁场力 (安培力) 作用。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与所受的力有对应关系。此时, 力学的基本规律都可以适用。只不过, 在分析受力时, 在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础上, 注意分析电场力和磁场力;在利用功能关系时, 注意分析电场力做功和安培力做功以及有关能量的转化。说明: (1) 感应过程通电导线的运动有几种基本类型:静止或匀速 (在外力和安培力下运动) ;先加速后匀速 (在重力和安培力下运动) ;一根先减速后匀速, 另一根先加速后匀速 (两根导体棒只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 。 (2) 凡是电磁感应的过程, 都发生能量的转化, 所以, 对于涉及能量的问题, 要注意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来解决。使用时, 先判断有哪种形式的能发生转化, 再具体确定转化量的关系。

三、学习中易犯错误小结

结合自己在作业或单元测试中的错误, 或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疑而给出的反例等, 归纳本单元学习中易犯的错误。每种错误配以例题, 并有针对性地说明。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的总结, 从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 并通过正、反对比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正确的理论与方法, 避免或少犯错误。

对于《电磁感应》这章, 常见的易犯错误有:

1.判断感应导体两端的电势高低时, 常认为电流从高电势流到低电势, 而忽略了这一关系只对闭合电路的外电路适用, 而对内电路不适用, 而产生电磁感应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属于内电路。

2.当有导体切割磁感线, 同时磁场又发生变化时, 求某时刻闭合电路的感应电动势经常只记得从ε=BLV来求, 而忽略了磁场变化也产生电动势ε=nΔΦ/Δt, 应该用两方面原因产生的电动势进行叠加。

3.在运用能量守恒解决电磁感应问题时常发生对象选择错误, 通常应对整个电路系统运用能量守恒, 往往发生只对电路的一个导体或部分电路运用的错误。

四、考试小结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分析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而能在学习中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去补缺, 不断积累, 不断提高。

考试讲评之后, 学生按自己卷面情况进行量与质、因与果的分析。项目有四个:题号、得分、失分、失分原因。重点是失分原因。按1.审题能力差, 不明题意, 2.不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3.要领理解上犯错误, 4.忽视公式、定理、法则应用条件, 5.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差, 6.计算能力差计算失误多, 7.真正的粗心大意等几个方面对号入座、填入该题丢分原因栏目中, 然后统计每一原因丢分占总丢分的百分之几。这样, 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其弱点及原因。几次测试小结统计之后, 出现频率最大的无疑就是病根, 使之能对症下药, 避免用“粗心大意”的遁词掩盖自身错误, 从而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弥补缺陷, 克服薄弱环节。

通过单元小结, 对本单元各知识点, 以及不同章节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理解, 达到“活记”的效果, 同时为知识的迁移“活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有了题型和方法的归纳, 使学生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能较快、较正确地以一定的思路去分析, 选择相应的方法去解决, 同时还可通过学习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方法。这种对知识的高度驾驭能力, 能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单元小结还要注意的是, 指导学生小结, 必须在学生已经对本单元具体的概念和规律, 以及知识的运用有了基本了解后才能进行, 如果连具体的知识点都不清楚, 要学生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把知识进行归纳组成系统, 这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学生的单元小结过于简单, 质量不高, 往往出自上面的原因。

单元小结是增强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高中物理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 原因在于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能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 通过作单元小结, 加强知识、方法、题型等方面的归纳, 可以使学生更灵活系统地掌握知识, 促进迁移, 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小结 篇3

[关键词]课堂小结 初中物理 教学

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对新知识有个初步了解,而课堂小结的作用则是对新知识的提炼。它与预习一样,在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物理教学中也重视课堂小结的应用,物理知识多而杂,每节课的内容可能并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容易发生思绪的混乱,而小结起到了很好的归纳作用,一方面整理物理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若运用得好,还能营造课堂气氛,再次掀起课堂高潮,耐人寻味。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1.梳理课堂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整理思路

例如,在学习《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节时,部分学生区分不开功与机械能,及时地对这两者进行小结,分清功和机械能产生的过程,对其概念再次比较,有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重视物理的严谨性。

2.课堂小结可以有进一步的提升,引导今后的学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八年级下第七章学习《力》,在这结课中,主要讲解了什么是力,以及最普通常见的弹力和重力,在讲重力的时候,不少学生提到“万有引力”,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说明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比较关注,这时候,我“夸张化”地分享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小故事,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单纯地理解一个小故事和人物,而是为下一章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做个铺垫。这样的课堂小结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二、课堂小结形式多变,灵活性强

物理课堂小结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能准确表达课堂主要内容,都应当鼓励和推崇。教师要善于变通,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1.分析比较

总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物理中,学习方法远远比书面的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认真概括,看清知识的本源以及相互的联系。分析比较式的方式是针对物理中概念、形式或者结构相似,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类罗列,进行分析比较。

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的时候,很多同学由于对电路性质判断错误,看到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图,经常把电流、电阻、电压计算错误,这是对串并联电路本质的混淆。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绪,我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复杂电路图,比教给学生我自己看图的方法——先整体后部分。其实就是把电路中同一性质(都是串联或者都是并联)的电阻看作一个整体,先计算整体部分量,最后在分别计算。几个具体实例联系下来后,学生更加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本质,做题也轻松很多。

2.交流评价式

新课标一直提倡要提供学生“体验式”课堂,初中物理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感受。这种形式的课堂小结着重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学生自己归纳的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独特见解,亦或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或不清楚的规律、概念。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这一章节中《滑轮》这节课时,学生对于滑轮运转中各种力的分析分不清,经常在做力的分析时出现错误,学生向我提出了疑惑,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就将各种力的特点用表格的方式展现出来,归纳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这种生动形象的对比让学生对力的平衡状态有了新的认识。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我给的图表对各种力以及滑轮进行总结,每个学生总结之后都要由别的学生评价,无论赞同或是反对,都要列出原因,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浓郁。

3.用问题引导——引导设疑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兴趣

初中物理知识有很多都是有关联的,但是教材可能并没有把他们安排在一起讲,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初中课程十分熟悉,有时候不按照教材顺序,将某些章节串联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知识提供了基础,串在一起,及时巩固,又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学生才会有目的地学习。

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适用于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从生活中的经验中寻找隐含的物理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杠杆》这节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学生都玩过的“跷跷板”入手,启发学生联想与跷板结构相似的东西,这样从侧面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提高总结能力,又能很自然地从学生的归纳中到处杠杆的结构和原理,易于接受,提高课堂效率。

结语

初中物理国培培训小结 篇4

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安徽农村中小学物理教师的培训。通过本次国培学习,受益匪浅。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历时二个多月的学习,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现将参加这次国培小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通过国培,学习和领略到许多名师教学风格,他们各有千秋,也受益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都有的共同特点: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的得心应手。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以及和各位专家的互动应该说是我们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候,各位专家用自己的自信、率真、真实、真诚和热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风采。经过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再到视频会议,让我由初始的迷茫渐渐明朗起来,意识到不仅要学习课程内容还要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开阔眼界,丰富了教学技能

这次的国培学习,通过研修学习,作业,写日志,培训作品,创新性成果、论坛研讨等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得以展现,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培训期间,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解决了我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我听了多位名师的教学示范课,他们灵活的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把学生引入到胜景,把课堂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从这一过程中我接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都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这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一定会在我今后的教学发展中,起到持续的指导作用。

第三,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物理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物理。抓住物理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物理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乐学、爱学物理。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物理方法,体现物理课的灵魂,使物理课上出“物理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初中物理小结 篇5

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物理组任乐翔

在我国教育领域异常活跃的今天,各种见仁见智的新理念、新模式纷沓而至,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给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广大物理教师也很想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着实感到了些无奈和困惑。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我们想改革,可我们每学期仍有固定的教学进度的呀?

带着这个相当无奈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时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我们明确了这样做的理由,但如何解决时间紧的问题?

实施探究教学应采取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想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想结合的方式,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例如在讲授“平均速度”前,启发学生开展“比较蚂蚁等小昆虫爬行快慢”的活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发现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多少”的方法来比较快慢,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然而上课时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的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

教研活动时就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明确意识到: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呢?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确定性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性情境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教学中如何应对呢?

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新课程标准在参考了现行教学大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性情境,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与时空的局限。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否

真实有效利用好网络资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排除种种困惑,努力朝着课改的方向去做好,但是心里最没底的困惑是,我们这样教,中考怎么考?

再一次捧读新课标,共同对照近几年的中考,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近几年中考试卷上探究性试题比比皆是,不正表明评价体系已经在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着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

同时,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众多创新之处,教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关于怎么教不用怕中考。

其实,教学中的困惑远不止这些,但只要我们明白: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只要我们不在困惑中瞻前顾后、举步不前,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一定能成为教学改革的成功者。

高二物理课题小结 篇6

《和田地区二中双语班理科及汉语成绩提高》高二物理课题研究组

《和田地区二中双语班理科及汉语成绩提高》课题自制定研究方案至今已有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按照方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现简要小结如下:

一、周密准备,出方案

开学初,教科室定好课题后,我组成员积极配合,结合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出高二物理备课组自己的实施方案,做好了任务分工。由马宝成老师负责复习课的录像任务,并写出深刻反思。耿雯老师负责撰写专题论文,王伟、高志雄、马宝成三位老师负责此课题在双语班具体实施,最终由耿雯老师汇总。

二、计划的实施情况

(1)在9月份,本课题研究组完成了在高二3个双语班发放针对于物理学科学习的问卷调查并回收总结。(2)9月份,在高二3个双语班,任课教师统一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上课认真记笔记,每月进行检查。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一个听写本。把每次做错的题记在纠错本上,每节课前听写,检查复习情况和预习情况。(3)在每一个双语班找一个典型的学生,作为典型案列重点关注。(4)由王青松老师负责编制高中物理选修3—1基础知识手册。

三、得的阶段性成绩

(1)通过此次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典型案列等,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明白在物理上成绩较低的原因,便于我们今后调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笔记、纠错本、听写本的引入,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去学习。(3)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平时活动较少,投入的时间不够。

初中历史课导入方法小结 篇7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 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可谓是温故而知新。例如, 在讲述《马关条约》时, 我们可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南京条约》;讲《辛丑条约》时, 可再复习《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通过复习, 学生可明确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以及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再如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提问:国民党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一共多少年?学生回答后指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政府被推翻。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一共22年。此时继续问: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图片导入, 直观形象

图片种类很多, 有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历史图画等, 可直观展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象, 给学生以生动的视觉感受, 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历史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 出示美国国旗, 让学生观察:美国国旗有什么特点?上面的星代表什么?条代表什么?为什么条的数量是13个, 星的数量是50个?再如在讲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时, 先给学生出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图片, 并进行描述:“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在和他12个门徒最后一次晚餐时, 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在这一刹那, 众门徒的表情和内心活动顿时流露出来:有的愤慨, 有的悲叹, 有的则在表白自己的纯洁无辜。叛徒犹大神态惊愕, 手中握着出卖老师而得到的钱袋, 位于图中最阴暗之处。这幅图画歌颂了殉道精神, 鞭挞了叛徒行为, 从而表现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那么, 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迅速阅读课文, 自主解决问题, 由此进入新课。

三、诗词导入, 学科渗透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 学生喜爱。历史教学中, 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 不但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兴趣, 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 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如讲述丝绸之路时, 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简单讲解后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 直到今天, 她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 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再如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时, 不妨朗诵毛泽东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诵之余, 不但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 而且会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深深感染。

四、故事导入, 缓解压力

故事可以缓解压力, 使学生提高和集中学习注意力,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 一则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短小精悍的故事, 常常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 也是增进师生情谊, 启迪学生智慧心灵的兴奋剂。如在学习古代希腊的内容时, “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能给课堂教学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再如讲拿破仑帝国时, 可以讲“雾月政变”“滑铁卢战役”, 一下子就能把这位具有传奇色彩, 同时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 由此进入新课讲授, 学生必然兴致盎然。

五、影视导入, 再现历史

影视作品除具有与图片一样直观形象的特点之外, 还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情节波澜起伏等特点, 更容易让感性认识、可塑性较强的初中学生接受和喜爱。如在讲抗日战争时, 可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片断, 在学生被惨烈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时问:“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什么时期的什么战争?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再如讲述鸦片战争时, 先播放电影《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的片断,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在一连串的问题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后, 开始讲述新课, 效果很好。

六、悬念导入, 激发求知

学贵有疑, 有疑才会有所思, 有思必有所得。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提出疑问,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 可设计下面的导入:“同学们, 上一节课, 我们知道了德意日法西斯到处侵略, 势如破竹, 但最终还是惨败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作战不勇敢了, 还是他们装备不精良了?今天, 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再如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时, 可如此导入:“同学们, 关于科学家, 我们已了解不少, 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的最杰出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全部推选名单中, 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 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今天, 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 一同走进科学殿堂, 去领略科学巨匠的风采。”学生必然急切地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注意力就会被吸引住, 课堂气氛也就被调动起来。

七、成语导入, 言简意赅

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 用在教学导入中, 效果颇佳。如围魏救赵、道路以目、卧薪尝胆、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破釜沉舟、闻鸡起舞、击楫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顾茅庐等。

八、节日导入, 独具匠心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特殊的日子, 把它们作为导入的引子, 别有风味。如中国历史上, 用5月4日五四青年节引入对“五四运动”的学习, 用7月1日建党日引入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学习, 用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引入对“抗日战争”的学习, 用8月1日建军节引入对“南昌起义”的学习, 用10月1日国庆节引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世界史上, 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引入学习“欧美工人运动”, 用7月4日美国国庆节引入学习“美国独立战争”, 用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引入学习“法国大革命”, 用12月25日圣诞节引入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 还可采用现实联系法、名人名言导入法、联想对比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 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导入都要注意: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 要与课文内容或历史史实相关联, 不能牵强附会;方法要灵活多变, 不同内容要选用不同的方法, 切不可千篇一律;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语言要精练, 等等。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精彩,教学资料积累丰富,教具卡片准备充分,但其中作为总结与反思的“课堂小结”往往被忽略。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课堂小结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现形式与作用。

一、一句话总结全节内容,加强学生记忆与理解

在学习“单项式的认识”这节课中,同学们根据单项式的概念进行了多项练习,逐渐熟悉后,大家争先恐后的列举出了各式各样的单项式,教师都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并适时地给予评价与鼓励。临近下课时,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单项式的个数是无限的,形式多样,但主要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单个数字,单个字母,数字与数字的积,字母与字母的积,数字与字母的积,如:2、a、2×5、ab、2a”。把学生列举的单项式都进行了上述分类,适当进行补充。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在无限个单项式的海洋中感到茫然之际顿时看到了海岸线,提高了知识,增强了理解判断能力。

二、启发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引起学生的共鸣

古罗马数学家鲁达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进入课堂巩固阶段,李佳欣同学看着练习题还是难以下笔。师:“同学们,佳欣同学胸有成竹,不动笔就想出答案了。”李佳欣同学满脸通红说:“老师,我……”师:“好,佳欣同学,该题属于哪类数学问题?涉及哪几个数量?”佳欣:“路程问题中追击问题,涉及到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师:“完全正确,题目中已告知甲乙两人速度,所求的问题是时间,设为未知数。甲乙两人所行的路程相等吗?”佳欣同学:“相等,即甲行的路程等于乙行的路程。老师,我会了。”师:“很好,那上黑板来解答给大家一起看吧!”李佳欣很快就写出了正确解答过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地掌声。师:“同学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呢?”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①审题,建立数学模型,设出未知数;②写出等量关系式;③列出方程;④解出方程;⑤检验并作答。

三、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进行了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运用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进行运算来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与直角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中的直角是否很规范呢?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进行验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课后,大部分同学都对身边的“直角”进行了探索,积极踊跃,兴趣盎然!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教学化的过程,感受教学就在身边。这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巩固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个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的能力,享受情感上在此过程中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四、类比归纳小结

类比小结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例如:新旧知识的比较(如方程与代数式、解方程与解不等式),易被混淆的知识的比较(如非负数与正数、互为相反数与互为倒数),对立知识的比较(如乘方与开方、定理与逆定理)等。也可跨学科进行类比,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引入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平常耳熟能详的古诗也包含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编歌谣小结

对于一些步骤较多,结构复杂,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不能仅仅是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小结,要求学生死记牢记,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谣:“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又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这样小结:“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可以,两组对角才能成。”这样,一下子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娱乐化,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小结起到了“别样红”的效果。

总之,课堂小结很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课堂小结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合理的运用,提高课堂小结实效性,需要我們广大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明确任务,抓住重点,方式新颖,突出成效。完善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尾声再掀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李祥.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实效性研究.《考试周刊》,2013(13)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小结 篇9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在此方面我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现将我校的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本人在开展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取得一定的成绩,初步完成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的工作任务。

1、在学期初制定物理课外兴趣活动计划,并提交物理教研组会议讨论,争取各科任教师的配合协作。把物理课外兴趣活动与具体探究式课改及研究性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强调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物理能力,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技术技能;强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要实际行动展现出来,而不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组织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进行有效探索、实践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轮教改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同学培养物理兴趣、掌握物理实验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教改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不可能在被动接受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探索的乐趣也不可能在此种教学模式中获得。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探究中体会追求和探索的乐趣。

充分发挥实验对形成概念、研究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尽可能多的实验,增加学生研究、动手的机会;其次,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实验中体会研究的乐趣;再次,对一些有危险、高难度和条件不允许的实验,采用计算机虚拟实验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知识不仅让我们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还能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启示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学期的物理兴趣活动虽取得了一点成绩,把物理课外兴趣活动与具体探究式课改及研究性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强调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物理能力,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技术技能;强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尚没有得到充分开展,原因是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观念不易改变,以及受到学生课余时间不足、教师配合不够、学校资金设备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希望今后能逐步改善。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小结 篇10

2012年我校物理中考均分在全市排名第一,为了使物理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学校给我们物理组提出更高的要求。本学期初三物理组在校领导对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改变传统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突出学生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加强学生的物理探究实践活动,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本学期全组老师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认真钻研、积极尝试、大胆改革,在教学成绩、个人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同时为下学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研讨,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每大周前周三上午第三节课和后周二的上午第二节课是我们初三物理组固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平时我们几位物理老师经常在一起研究教法,不管是大家没课的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外的休息时间,都能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中,我们每节课都要认真的讨论,找到我们认为是最好的教法,才由一个老师执笔写下来,大家共同按照研究的成果去实践。在讲授过程中,对研讨时没能预料到的问题,又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了课堂实效,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由于集体备课的扎实、及时和善于落实,本学期我们的课堂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很少再抓课后时间去完成本该课上解决的问题。作业基本上能在课堂完成,极大减轻学生负担。

二、走出去,请进来,改革教法有实效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我们经常虚心学习别人学习。开学初我校聘请洋思四名教师来我校讲学,使我们受益匪浅。11月25日学校组织18名老师到泰兴市洋思中学学习。认真分析了他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其间,还听取了他们的经验汇报,询问了他们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了他们“三清”的办法。借鉴他们长处,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也摸索了适合我们学生的教法。本学期我们还集体参加了市教研室楚水中学举办的新课型教法观摩,也很有感触,收益良多。在广泛学习他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改革自己的教法,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不放,探索我校初三物理教学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我们学校教学的特色:目标、主体、训练三步教学法。

三、青年教师,同课异构,促提高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也积极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法。同一节课由两位老师一起上。,上完课后,我们找出两节课亮点。我们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挖掘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办法。在第三位老师上课时,整个课堂显得非常紧凑,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学生自主、探究、质疑的新课型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同课异构课堂讨论反思中提高自己。通过这一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比如,对课的处理,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揣摩,这个准则要始终不变,一旦脱离或违背了这一原则,学生就会有沉默、冷淡、疑惑、理解不透等反应。老师万不可想当然的去对学生进行主观判断,时时事事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把握学生实际,就必须时常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真正的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基础、他们的能力。任何时候揠苗助长了,任何时候不切合实际而急躁冒进了,都会由课堂反映出来。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上也表现得积极主动。在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活动等多方面,我们都做到了尽心尽力。还进行每月一测,并及时批改、认真分析,找出教学的不足和把握学生中知识的缺陷,从而明确和调整下阶段的教学方向,这方面我们表现得都比较出色。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中考物理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运用刍议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 方法运用 有效教学

构建教育学认为,课堂讲解是由众多环节、众多理念、众多方略组建而成的实践体系。其中,课堂小结是整节课整体效果和表现“总结陈词”的阶段,它是构建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课堂小结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习对象对教材知识要义、解题策略的认知和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小结活动“任务”经常由教师直接“代替”,“到嘴到肚”地直接将本节课教材内容要义“灌输”告知给学习对象,导致学习对象在被动接受中,缺乏动脑思考主动意识,也不利于他们对学生学习实情的及时、准确掌握。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活动中,要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画龙点睛”的陈述、“引人深思”的小结等目的,就必须科学实施课堂小结方法手段。鉴于上述感触,笔者现就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做探讨。

一、通过数学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教育实践学指出,解决问题,其本质实际就是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技能的发展过程。找寻解法策略,本质是梳理归纳已有数学内容的实践活动。学习对象有没有掌控本节课要点精髓,可以通过实际解决活动的反馈情况进行实时了解。教师可以在具体操作中,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根据课本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设置和提出问题,组织初中生进行思考分析,开展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自主实践或合作讨论等过程中,带着问题总结归纳,巩固强化课堂教学要义。如在“矩形的性质”教学活动总结环节,教师借助问题载体,通过设计如下问题的形式进行该节课的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形状具有矩形的特征?

2.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判定呢?

3.请同学们说说你对矩形性质的感受和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时,运用问题开展小结活动,要结合初中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情况,不能设置“超越”他们认知实际的问题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学习情况,设置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全体初中生获取实践时机,获得成功快乐。

二、通过设计图表进行课堂小结

数学学科知识要点抽象、复杂,知识点严密、深刻、丰富。学生在学习认知和探究研析时感到较困难。图标符号能够将深奥、复杂的事物进行形象、直观的体现和呈现。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结尾环节,教师在总结本节课所教、所学数学知识内容时,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数学图表进行展示,组织初中生根据图表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提炼”,开展完成图表的填写活动,在图表填写中归纳总结数学学习所得,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菱形的性质”一节课的课堂小结时,教师设计关于菱形性质的空白图表,展示呈现给初中生,组织初中生根据图表内容,进行独立填表活动。初中生在填写菱形表格的过程中,对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征进行了再次巩固和强化,既培养了初中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又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又如在四边形章节复习课中,教师引导初中生结合四边形学习活动所得,提出让初中生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四个图形,按其内涵外延特性,进行图表制作活动,以此让初中生对特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及内在特性有明晰、科学的认识。

三、通过当堂测验进行课堂小结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高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对象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助力他们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当堂测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对某一知识点认知和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习题完成情况予以呈现。教师应将当堂测验作为课堂小结的一种有效方法,帮助初中生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当堂测验课堂小结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教师在测验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在设置本节课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基础上,融入下一阶段需要学习的习题,为预习下节课的新知埋下伏笔。

四、通过前后联想进行课堂小结

各个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的关联,从而构建成系统、复杂的知识架构体系。教者在总结归纳活动中,应结合知识要点的密切关联特性,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前后练习、前后联想、前后对比,从而准确认知要点“本质”,在由此及彼、类比对比中达到巩固总结之功效。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讲解结束时,教者可以组织初中生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引导他们初中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二者之间内容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探析,帮助他们更深切、全面地领会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涵,助推学习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举措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类比推导、探究问题等方式进行课堂小结活动。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新课改要求,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紧扣教学要素内在特性,科学实施课堂小结,让初中生在科学课堂小结进程中,更深入地学习探知,更自由地“遨游”数学“海洋”。

参考文献:

[1]李勤.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2]牛帅.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03).

[3]王新奇.有效总结精彩生成——对《幂的乘方》“课堂小结”环节的评析与思考[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09).

上一篇:形容春天的风四字词语下一篇:工商行政调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