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网页教学反思(共8篇)
下载网页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情境为主线, 以开放式的任务设计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第一个任务是学生运用教材,自主学习,第二个任务是小组探讨,组内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任务是我故意制作了一个有问题的网页,让学生挑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感兴趣,争先恐后的出谋划策,在争强好胜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最后的作品设计阶段,我给学生事先准备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小图片、小动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创作,自己的作品完成后,让学生大胆的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如果谁的作品做得比自己的好,可以虚心向他讨教讨教。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中的不足和遗憾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学生作品评价这个环节,我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激励略显不足;尤其是在我的学生李冬晓演示完她的个人网页后,我的鼓励语言太少,课后想想她的网页真是太出色了,她把她自己的照片用U盘拷到学校,插到了自己的网页里,还说她长大了想当一名演员,我当时就应该用最煽情语言鼓励她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而我当时却没成这样做,而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再如,由于我担心教学时间不够,而使个别学生的作品没能得到机会充分的展示,学生展示完作品之后,我因为时间已经不够,没能对小组的作品给予最后的评价,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
下载网页教学反思 篇2
1.1 如何开发跨学科的项目化课程
本人曾在数据库教学中进行了课改,较好地使用了分段式的项目设计方法:一门课程只选择了一个大型的、完整的综合项目,它涵盖了这门课程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功能模块为界线,把这个项目划分为若干小项目,学生按照工作顺序逐步完成各小项目,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而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对项目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知识点涵盖了多个学科,跨度大,覆盖面广,实际项目的功能模块多,各模块知识点相互交叉,无法以实际的功能模块为界线对实际的大型项目进行划分。如何从多个学科中抽取有效知识点,重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成为难点。
1.2 如何在项目化教学中承载较深的理论
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对编程、数据库、asp的理论要求都较高。如何在这门课程中有效地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合理的项目承载较深的理论,做到真正的“做中学”,“动手又动脑”,“通过实践中来学习理论”成为课程设计的关键点。
1.3 如何在项目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载体是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在这种教学中是否学生只是学会了完成几个项目?除了教学中的项目,学生能否延伸完成其他项目?项目化课程是否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项目课程中处理好普遍化的工作任务与特殊的项目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项目的学习,学会完成普遍化的工作任务,成为了课程设计的难点。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实施
2.1 工作任务分析的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的首要参照点是任务而不是项目。若以项目为基本参照点,那么将难以明确项目设计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些项目?能否再设计其他项目?需要明确的是,真正要学习的内容是任务,项目只是教学的载体。若以项目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参照点,那么项目是无法穷尽的,课程也将变得无法穷尽。[1]
工作任务分析是围绕着工作岗位,对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分解的过程。并对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打破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建立它们之间的工作结构。在工作任务分析中尤其要避免的是局限于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2.2 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
虽然动态网页技术承载的理论较深,但经过分析,发现其工作的本质是“通过网页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的查询”工作。其工作的主线为:数据在页面间流动——数据在页面与数据库间流动。按照这条主线,可将其工作任务分析如下表1所示(其中以k标记的任务为扩展工作任务)。
3 设计项目教学方案及对教材的处理
3.1 设计项目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分析出工作任务后,如果只是孤立地以任务为中心陈述知识,那么出于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而所选出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将因为缺乏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被简单的叠加在一起。因此为了彻底克服以任务为中心,简单重组原有学科知识的状况,就必须有一个把经过抽象的工作任务进行回归的过程。实现任务回归的方法就是加入体现任务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项目。
以工作任务分析结果为指导,对教材提高篇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将教材中的项目重新进行了序列化,以由易到难的顺序将基础篇中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旧知识点的应用融入到项目中。在项目的设计上主要采取了循环式的设计模式,其特征是:课程内容以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典型产品或服务为主线展开,每个项目都包括该门课程的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且其工作过程是基本一致的。这种模式尽管工作过程是重复的,但由于项目不同,具体内容是不会重复的。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不断提升。3可用下图1表示其设计模式(模式图中假设课程中共有4个工作任务,设计了3个项目)。
在编排项目时,既要考虑不同工作任务难度的递进顺序,也要考虑相同工作任务包含知识点之间的难易顺序。例如:新闻系统和登录系统都包含工作任务4(在网页间传递数据),而新闻系统是利用链接传递数据,而登录系统要分别用到链接和表单传递数据,所以在项目编排上可将新闻系统放在登录系统之前。
在项目的序列中,可根据项目之间任务的相似性,进行相对分组。在同一组中可分为入门项目和递进项目。在入门项目中,承载了较多的新知识与新技能,此阶段要求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与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项目训练。在递进项目中,承载的新知识、新技能不多,但对前序项目中承载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较强,可以以学生自主实施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例如:留言系统前台中要用到新闻系统前台中已讲过的任务:“通过网页对数据库记录进行查询”,同时还要使用到登录功能进行留言权限的判定,所以可以把新闻系统前台、登录系统、留言系统前台编为一组,在这组中,前两个可作为入门项目,留言系统前台可作为递进项目。
3.2 项目教学方案设计结果
循环式的项目设计可以完成本课程的大多数工作任务的承载。除此之外,工作任务A(编写并发布网页)较为独立,也是其他工作任务的基础,可进行单独的项目设计,并安排在其他项目之前。
综上所述,动态网页设计ASP+ACCESS的项目设计方案如表2所示。(相同底纹的项目序列为1组)
4 课程开发的反思
4.1 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起点应该是工作任务分析
本人在长期的课改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归其原因是将课改的重点放在了对课程内容的改造上。在课程的整个体系是学科式的体系的前提下,教师项目化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把学科式教材的内容放在教材中以便于讲解。教师对实际岗位的技术需求不清楚,造成了课改成效不大的现象。掌握娴熟的岗位技能对于职业教师来说已是必然要求。
4.2 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课程体系的搭建是课改的难点
在技能大赛的训练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与技能是多个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而单门课教师很难做到对实践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因此,针对工作岗位组建课题组,掌握娴熟的岗位工作技能,通过团队的力量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已成为必然。
4.3 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一环
网页上的下载有诀窍 篇3
“另存”网页有诀窍
如果你有一个网页、一张图片或一个软件要保存下来,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用“另存为”命令。但另存也是有技巧的,请看案例。
案例:把网页打包成一个文件保存
如果要把一个含有众多元素的、图文并茂的网页保存成一个文件,总比保存一大堆文件要易于管理。该如何保存呢?
用任意一款IE内核的浏览器打开该网页,在欲保存的当前网页上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选择要存放网页的文件夹,接下来选择网页的保存类型为“Web档案,单一文件(*.mht)”类型(图1),这样保存下来的网页只有一个扩展名为mht的文件,但这个文件中包括了所有文字信息和网页中出现的图片信息。这种方法适合于要参考网页的全部图文信息但不希望有许多文件的情况。
案例:通过网页源码保存信息
如果我们需要下载网页中的某些文字信息,但该网页页面上又限制了选择和复制文字的功能,这时,我们该如何保存该网页?
我们可以用查看并保存网页代码的方法将网页代码保存下来,然后再从网页代码文件中提取我们需要的文字信息。
下载网页代码文件的方法是,在页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查看源文件”,或者直接从IE浏览器的“查看”菜单中选择“源文件”命令,即可用记事本打开网页代码。接下来,你可以将网页代码中最前端的一段用来限制保存的代码(一般为JavaScript代码段或noscript等语句的段)删除掉,然后用记事本保存为HTML文件,再用网络浏览器打开,原来不能复制的内容就变得可以复制了。
批量“下”图有诀窍
靠IE浏览器自带的下载功能完成普通的点击下载,虽然能满足单个文件的下载需求,但如果要把一大批下载任务同时交给它并行工作,它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安装具有较强管理功能的多线程下载工具来帮忙。
案例:成批文件统统拿下
假如在一个页面中直接连接了许多文件,而你又希望只要其中的所有JPG类型的图片文件。这时,你可以借助于FlashGet之类工具的批量下载功能来下载。
在下载页面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用网际快车下载全部链接”,在接着出现的“选择要下载的URL”窗口中点击“选择特定”按钮,在出现的“选择连接”窗口左侧选择服务器,在右侧选择文件类型,这里选择jpg类型,然后经过两次确定之后,系统便弹出“添加新的下载任务”对话窗口。在该窗口中选择下载目录然后经过两次确定即可完成成批任务的下载列表提交,最后在FlashGet窗口中点击“开始”按钮即可开始你的成批任务下载了(图2)。
常用的多线程下载工具很多,如迅雷、快车、电驴子等。
流畅看片有诀窍
优酷、土豆之类的电影是直接在网络浏览器中观看的,但需要比较大的网络带宽,如果在带宽不足的环境下欣赏,会造成播放不流畅的情况,影响收看心情。为了看个爽,我们不妨将其下载观看。有的网站(如土豆、优酷等)提供下载按钮,可以按提示安装下载插件后直接下载到本地欣赏。
网页设计教学反思 篇4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了解使用页面框架制作网页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前面经过Frontpage几节课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用表格制作网站的一般步骤,但是对于框架网页学生了解的不多,如果单纯的讲解框架网页概念的话,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通过对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的介绍,让学生对框架网页产生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有通过我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框架网页较普通网页的优势。于是我引导学生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框架页面,由于所选的内容是“中国四大名著”和“欧洲四大名著”,选择“垂直拆分”的框架网页来得更合适。
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课前已经帮学生准备好了关于“中国四大名著”和“欧洲四大名著”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学生在选择好合适的框架页面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制作一个完整的网页,内容是比较多的,因此学生在进行网页制作时,可以按老师提供的WORD提示来进行制作。当然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个性化的网页。因为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制作网页的过程中要用到插入滚动字幕,制作超链接等内容,所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提供了一些小提示来供学生参考,这种形式的帮助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能显著提高课堂的效率。
保存网页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部分学生保存后发现,有的内容都是无法显示。因为框架网页的保存和其他普通网页的保存是不同的,所以我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这一不同点,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只有很少的学生保存时发生错误。在这个任务中,除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框架网页保存的特殊性,也要让学生知道,在新建框架网页时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育论文下载 篇5
毕业论文是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和检验学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员专业素质。为加强我院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管理,特制定本指导书。
一、毕业论文时间安排要求
所有本科学员毕业论文,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内进行。
二、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应结合专业领域,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并能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论文题目不宜过大空泛。
三、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及要求
(一)封面:使用宁波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统一封面。
(二)题目:毕业论文的标题要简洁明了,明确论文研究的中心内容。标题下面居中写明作者姓名。
(三)内容提要:毕业论文必须在正文前附有摘要(不要超过200字)。摘要要求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全面反映论文研究内容、研究的过程方法、研究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等。
(四)关键词:一般不超过4个,是论文研究的核心词,选择的关键词应有利于文献的分类。
(五)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构成的主体。论文的主体部分如果分为若干部分,则尽可能用小标题表示出来。本科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为宜。
(七)参考文献:论文正文最后要列出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法是:作者、文章(论著或教材)名称、发表的期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时间,其中作者与文章(论著或教材)名称之间用冒号分隔,其余用逗号分隔。
(八)打印、装订的具体格式要求:
1、论文定稿用A4纸,题目用4号黑体字,论文标题的下面写明作者姓名,要编写2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并用5号宋体字排版。
2、论文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文中的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排版,各行间距设最小值20磅。
3、文末附“主要参考文献”,用五号宋字排版。
4、加封面装订成册。
附件:
4、毕业论文(设计)封面规范样张
舟山电大(蓉浦学院)成人教育处
2011年1月
另:
1、要申请学位的学员一定要参加论文答辩。
2、这份电子稿可在舟山电大(蓉浦学院网站,)函授教育栏目下载。
宁波教育学院
本科毕
所学专业:
培养层次:
函授站点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论文
《文件的下载》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文件的下载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有部分的同学会经常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所以有不少的同学对文件的下载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能真正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的下载的同学可能不多,而且很多学生知道某个基本名,但要他说出文件名的具体构成可能他就说不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文件一些属性及文件类型,有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懵懵懂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2)简单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属性
(3)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同性质不同类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重点:
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文件的类型及属性;
六、教学难点:
文件的下载方式和保存(注:这是学生经常会忽视的问题,下载后找不到所需文件了,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下载习惯。)
七、所用课时: 1课时
八、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九、教学过程
1、构建情境,引入新课
(在等待学生进教室时播放《隐形的翅膀》歌曲,等上课后在关掉)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播放的哪首歌曲是什么歌啊?
生:《隐形的翅膀》!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呢。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呵呵!老师也觉得很好听呢。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不是应该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呢,你会怎么办?
生:网上下载。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件下载方面的知识,首先我们先学习有关文件及其类型方面的知识,然后去探究如何从网上下载我们所需的文件。
电子教室广播教学:
播放课件。讲解文件的重要属性及常见的文件类型。
2、以学案为指挥,以任务驱动推进课堂 师演示课件,任务
(一)文字的下载
任务:昨天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的纪念日,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九一八事变”方面的文字资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选取一段文字资料下载保存至“D:文字”文件夹中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强调保存文件的位置和文件名的输入要有针对性,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的提炼)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文字下载的方法,同学相互补充,教师点评。
任务
(二)图片的下载
任务: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九一八事变”方面的图片资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选取两张图片下载保存至“D:图片”文件夹中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图片下载的方法,同学相互补充,教师点评。
任务
(三)声音文件的下载
任务:请同学们分别下载“新编九一八小调”和”隐形的翅膀”这两首歌曲,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下载的文件保存到“D:歌曲”文件夹中。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声音文件下载的方法,同学相互补充,教师点评。
任务
(四)软件的下载
任务:在上网的过程,网络上的病毒很多,那么如何下载一款杀毒软件来保护我们的电脑不受病毒危害,请同学们试一试下载一款杀毒软件存放在“D:软件”文件夹中。教师演示下载过程。
学生练习,练习后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软件下载的方法,同学相互补充,教师点评。任务
(五)网页或网站的下载
搜索“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浏览并将访问的网页保存至“D:网页”文件夹中。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网页下载的方法,同学相互补充,教师点评。
探讨:如何下载整个网站,如把网易的整个网站下载下来。多途径下载文件知识的学习。常见的下载工具的介绍。各个下载工具的特点的学习。
师:好。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网络的共享功能让我们在查找或是下载某个资料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一定要严格遵
守有关版权法规:(展示幻灯片)
一、文件中有时会包含不健康的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它们,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破坏.二、将下载文件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相应的出处。
三、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时间和功能上的某些限制。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也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3、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还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等等。老师刚刚也讲过了,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
4、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指名回答,点评。
5、课后拓展练习: 任务
(六)视频文件的下载
请同学们下载有关“九一八事变”方面的视频,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下载的文件保存到“D:视频”文件夹中。总结网络中各种视频下载有哪些方法?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先讲解了文件的属性及文件的类型,没有实际操作,都是的理论知识。但这个对于我们学习信息很重要,如果学生对这些类型不懂,以后要下载的内容他就会分不清。然后这节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文件的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下载 篇7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2012-3-1 23:05:43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班级
姓名
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你的要求是什么?()a.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b.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c.提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习课文前,教师是否会与你进行沟通,征求你的意见?()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a.老师讲解
b.引导我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c.让我们自由阅读,自由讨论
4、教师衡量你们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什么?()a.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b.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c.是否是我的独特见解
5、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a.有
b.有的有,有的没有 c.都没有
6、对讲读课的提问,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你、训练你?(a.经常 b.偶尔 c.从不)
7、在作业布置时,教师是否会考虑你们的能力差异?()a.一般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8、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密切关注你们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不会
9、在讲读过程中,你们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a.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b.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c.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2012-3-1 23:04:50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班级
姓名
1、你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a.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b.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
2、学习课文前,你是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阅读教学中,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a.按预先设计讲读 b.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 c.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阅读
4、你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什么?()a.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b.是否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 c.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见解
5、对讲读课的提问,你是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学生、训练学生?()a.经常 b.偶尔 c.从不
6、在作业布置时,你是否会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a.一般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7、课堂教学中,你是否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不会
8、在讲读过程中,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a.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b.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c.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南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2012-3-1 23:09:07 省级课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个性化文本解读研究”阶段小结 南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课题组调查人:李宪银
付永红
彭燕
一、调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还是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言语、转化为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的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阅读与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形象地称之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是听、说、写诸能力及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一个文明人在精神生活上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实际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少年来阅读教学一直是重头戏、主旋律。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每一篇课文,基本上都是在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上,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所花的时间最长,所下的功夫最大,所耗的精力最多。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随着考试方向的转变,近几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试题的比例越来越大。仅以2010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考查阅读能力的试题分值超过了卷面总分值的38%。但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是,尽管我们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视,而且在具体教学中也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状况在阅读教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曾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其批评的主要指向就是阅读教学,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上世纪末以《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两部著作为标志的语文教学大讨论,诸多话题也是针对阅读教学的。实际上,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学第一线上广大语文老师而大家又都在孜孜不倦求解的一道难题。
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何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目的就是想了解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追问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调查的对象、内容、过程和结果
我校是一所拥有96个教学班级、学生总人数超过5000的省级重点中学,教学质量在全省居于前列。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占据着课堂的突出位置,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为了摸清我校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曾对基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多数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持赞同观点,或许是受课程改革的影响,也并不乏这方面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却未能付诸行动。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仍就原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或滔滔不绝地分析这篇文章怎么怎么好,或片言居要式地提出多少个知识点要学生牢记,更有甚者截取某个段落某个语句进行操练,整篇文章不见了,失落了。乍看,学生在学语文,实际上是听老师灌输,按布置做一课一练,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不能深入地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交流,而是机械地在听别人的旁批,记别人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根本谈不上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
首先,我们抽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阅读测试(试题附后)。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67.81%的学生答案意见雷同,不同的也仅限于语言的表述有所差异而已,而且缺乏深邃、透彻的分析,理解显得比较肤浅。19.52%的学生面对试卷,一片茫然,无从下手,但又不甘心不做,只能胡乱填写答案以敷衍了事,答案貌似独特,但合情合理成分却几乎没有。只有11.63%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特的、深刻的见解。与学生、教师个别交流时,大家一致认为这反映了当前学生阅读的真实状况。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状况折射出我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阅读教学具体的情况,我们查阅了两所高中六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我们的教师对此并非不理解,教案也写得十分详细,但是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分析。基本上还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大概有三块,一是认知目标,一是能力目标,一是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不外乎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等;能力目标则多为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等,再加上掌握重点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而情感目标均离不开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有个别教师的教案只提教学要点,也不过是择目标其一而定之。教学过程,老师也普遍提出“启发”、“引导”、“点拨”学生怎么样怎么样,但不过是要让学生围绕老师设置好的问题而学习课文而已。何况,这种“启发”、“引导”、“点拨”在实践中是否能得到落实还是个问号。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老师设置一个圈套,让学生去钻;老师挖掘一个陷阱,让学生去跳。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亦步亦趋地教,学生规规矩矩地学,按部就班地学下来,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展现和弘扬。
我们也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其中一位从教近十五年,相对教学业绩比较优秀的教师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是引用郭沫若咏赞辛弃疾的一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来引入。应该讲这个导入很新颖,也完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而按下来却让人很失望,老师并没有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讨论,而是自己一个人先讲苏东坡的故事,再释《黍离》诗,接着介绍辛弃疾,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竖起耳朵、静心聆听的听众。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课,主要步骤是
1、教师配乐诗朗诵全词;
2、讲解诵读要领;
3、学生朗读全词(一遍);
4、老师逐一讲解词中典故;
5、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老师一共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⑴“千古江山”有何意义和作用?⑵历史人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⑶“狒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什么隐义?⑷“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有什么意义?姑且不论问题提得如何,但我们认为这一步骤应该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并相互交流,进行思维碰撞的一个步骤。然而遗憾的是老师只让学生阅读思考了五分钟,然后提问了两个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如老师意时,老师便又逐一进行讲解。到此,该词的学习就算完毕。下一环节是一个拓展,老师讲析苏、辛之间的异同和辛词的风格,并高声朗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播放了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录音以收束全课。通观这节课,基本上是老师单极表演,而缺乏学生的活动。
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来看,课堂本意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二是课堂不应该成为呆板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三是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四是课堂不是刻意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科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才能充分展露的教育教学情景。”鉴于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为主”和“六重”。所谓“三个为主”,就是指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而“六重”则是要求,一重“想”,要从学生学答转向学生学问,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提出问题;二重“法”,要从学生学会转向学生会学,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重“精”,要由滥讲转向精讲,要善接知识链,巧构知识树;四重“情”,要从平淡型转到激情型教学上来;五重“主”,要从老师主宰课堂转到学生“占领”课堂上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六重“乐”,要变学生苦学为学生乐学,要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只有充分认识,并深刻理解课堂本意,并且在实际运作中,落实“三个为主”和“六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展露和培养。显然,在这方面,该老师认识上有误差,操作上也失当,因而这节课别说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就是一般的阅读效果,恐怕都难以达到。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意图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全面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仅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老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处于漠视状态,就是在其他环节也缺乏这种意识。
下面是有代表性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关于阅读教学的目的,28%的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35%的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37%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问卷中,52%的学生选的是“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25%的学生选的是“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只有23%的学生选的是“提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对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还停留于传统的认识上,不仅对阅读教学的隐性目标缺乏深入的关照,更致命的是没有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解读阅读教学特质。
关于学习课文前,教师是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教师问卷中,37%的教师选择的是“经常”,50%的教师选择的是“偶尔”,13%的教师选择的是“从不”;学生问卷中,依次为13%、60%、27%。这一调查结果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立足点、出发点并没有发生转移,仍就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着眼于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在调查“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这一项时,教师有8%的人填写的“按预先设计讲读”,66%的人填写的“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26%的人填写的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则有30%的人填写的是“老师讲解”,54%的人填写的是“引导我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16%的人填写的是“让我们自由阅读,自由讨论”。从这一项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然是教学的主格局,部分教师也许会让学生讨论,但所讨论的不过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思维移植”。
与此同时,我们调查了“老师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20%的教师认为是“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24%的老师认为是“是否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56%的教师认为是“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见解”;而学生有17%择取的是:“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61%择取的是“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只有22%的同学择取的是“是否是我的独特见解”。同时,我们调查“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学生11%的人认为“有”,68%的人认为“有的有,有的没有”,21%的人认为“都没有”。这说明教师并不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他们仍就原囿于一元化理解的教学标准。语文的美就在于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要求使这样的美破坏殆尽,而且也遏制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世界上绝对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具体的来讲,就是其气质类型、认知方式、心向、主体状态以及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相互区别的特质,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关注这种差异,关注学生相互区别的特质。然而实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对讲读课的提问,教师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学生、训练学生”。教师74%选择的是“经常”,24%选择的是“偶尔”,2%的人选择的是“从不”;而学生有33%的人选择的是“经常”,50%的人选择的是“偶尔”,17%的人选择的是“从不”。这一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不足,“因材施教”仍只停留于口号的倡导上,在具体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统一”格局没有得到真正的撼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因人而异,只求统一效果,作业布置也基本上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调查问卷中,38%的教师认为“在作业布置时,一般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交叉、又有区别”,40%的教师认为“偶尔有”,22%的教师认为“一般没有”;学生则有67%的人认为“一般没有”,22%的人认为“偶尔有”,11%的人认为“一般有”。这里,学生的选择应该是更真实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调查中,84%的教师认为“经常会”,16%的教师认为“偶尔会”;而学生27%的人认为“经常会”,53%的人认为“偶尔会”,20%的人认为“从来不会”。教师的答案与学生有出入,而学生的选择则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表演,“目中无人”的现象仍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严重的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新的理念,即不要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完整性,上海华东师大附中首席特级教师魏国良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学会“拖着尾巴过河”。然而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调查“有时在讲读过程中,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老师通常的做法”这一问题时,教师78%认为是“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22%的人认为是“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学生的感受则相反,63%的同学认为是“为追求课的完整,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37%的同学认为是“推波助澜,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这说明教师还是教学流程、课堂节奏的控制者,正是这种控制,打击挫伤了学生的讨论热情,熄灭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第1题:您的性别: [单选题]
选项男 女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7 9 16
比例 43.75% 56.25%
第2题:您喜欢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吗? [单选题]
第3题:您是怎样看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 [多选题]
第4题:您平均每周的阅读与写作的时间是()[单选题]
第5题:您平时主要阅读哪些类型的课外书籍? [多选题]
第6题:您的写作兴趣是()[多选题]
第7题:您备课时根据什么确定阅读与写作教学目...[单选题]
第8题:近几年来,您发表了几篇有关专业的文章...[单选题]
第9题:您觉得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哪...[多选题]
第10题:您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对学生...[单选题]
第11题:您是怎样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 [多选题]
第12题:您平时组织学生参加了哪些阅读与写作课...[多选题]
第13题:您对学生的言语个性了解吗 [单选题]
第14题:您经常写语文教学反思吗 [单选题]
第15题:对语文教师而言,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多选题]
第16题:您参加过的有关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教研活...[多选题]
第17题: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您认为学生心目中的...[多选题]
第18题:您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填空题] 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标签: 教师 教学 作文 日期: 2015-12-22 11:53:38
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概况 调查时间:2010 年 5 月 被调查者:校语文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样本量: 20 份
调查目的:进行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的一般情 况,分析作文教学困难的症结所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写作教学改革的 新目标、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
1、写作教学的状态
2、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
3、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
4、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
5、评分、评语和评讲的方式
6、对于作文教学的观点
7、对课外练笔的处理
8、作文教学技能的长处
9、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
10、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思维与能力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统计
1、写作教学状态 50%的老师选择“随意性强”,30%的老师选择“有计划性”,10%的老师选 择“有自己的教学系统”。
2、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 40%的老师选择 “根据学生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点” 30%的老师选择,“写 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20%的老师选择“在学期初确定好本学期详细 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和“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选点”;20%选择“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和“随心所欲,想讲想练哪个点就讲(练)哪个点”;40%的老师选择“结合学生当前所接触的 生活面和情感实际确定作文训练题目”;40%的老师选择“结合当前所讲授内容 或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作文要求)来确定作文训练题目”。
3、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 关于训练指导的角度,60%的老师把专项指导、整篇指导、构思、立意、选 材等逐步深入指导综合运用;关于训练的频度,50%的老师两周一次;30%的老师 三周一次;20%的老师四周一次。
4、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 60%的老师每次都有适度的写作指导;80%的老师偶然会进行分层作文教学或训 练。
5、评分、评语和评讲的方式 90%的老师的评分方式是只打一个总分; 80%的老师的评语按照本次作文训练 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其他方面不做评价,同时圈点错别字和语病等问题; 80%的老师每次作文训练评改后都讲评;80%的老师每次讲评作文时,都 选择当 次优秀作文来范读和点评;70%的老师偶尔会事先准备或印制相关的范文给学生 进行模仿借鉴; 100%的老师都认为有必要把学生写作出来的优秀文章打印出来 展示;
6、对于作文教学的观点 50%的老师认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增加课外阅读比 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70%的老师认为堂上作文 和课后作文交互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是否赞同学生修改习作、教师下水作文及课外练笔 40%的老师认为作文训练评讲完后,学生知道自己不足就行了,没有那么多 时间重新修改和批阅;90%的老师赞同教师下水作文,但没时间写;60%的老师对 课外练笔不做统一要求,想练就练。
8、作文教学技能的长处 写作教学方面最擅长的类别,“议论类”占 40%,“叙事类”和“抒情类” 各占 30%;50%的老师在写作教学中最擅长的是教给方法,40%的老师最擅长整合 资源;60%的老师对写作及其教学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一般。
9、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 50%的老师偶然会看看一些关于研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书刊或资料;100% 的老师偶然会研究写作理论并总结自己的实践。
10、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思维与能力 30%的老师认为一篇好作文,真情实感和题材深刻是最重要的;40%的老师认 为一篇好作文应兼具内容真实、内涵深刻、语言优秀、内容及形式都新颖的特点; 一篇好作文所必需的思维,40%的老师认为是形象思维,30%的老师认为是发散性 思维;在写作中最不可缺的能力,40%的老师认为是积累材料;30%的老师认为是 观察和感知事物;40%的老师认为在写作中应树立起文体意识。
(二)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这一份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强; 许多老师的写作教学计划性不强,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 文,写什么作文,或随心所欲,想讲想练哪个点就讲(练)哪个点,未能确定好 本学期详细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没有自己的教学 系统。
2、重教师评讲,轻学生修改; 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这大概是语文教学的通病。教师花了较多时间讲 评,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修改,学生缺少了对老师讲评的消化吸收,内化而自 我提高的过程,使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有效性。
3、重视写作方法指导,轻学生个人感悟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方法灌输很多,却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感悟,阅读体 验,观察积累。有了写作技巧却缺乏写作内容和真情实感,就像有了炊具却没有 米,是没有办法煮出饭来的。当然,缺乏写作内容,写作技巧也无从掌握。
4、重视形象思维,轻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 现在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重形象性的描绘、叙述,忽略逻辑思维与思 辨性培养,写作训练内容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5、轻下水实践,轻课外练笔; 大多数的老师对教师下水作文持赞同态度,但觉得没有时间写,而对课外练 笔的态度是无所谓,认为可有可无,有空才写。作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内的训练,是不足够的。
6、评分与评语的方式单一,未能发挥作文评价机制的作用; 打分方式是只打一个总分,笼统而单一,不能让学生从评分了解自己作文的 各方面情况,评语的片面性不能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
7、重教学实践,轻理论研究。理论要联系实践,实践要理论指导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许多教 师总以“教学工作繁忙而”为借口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研究。缺少了理论指导,是 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当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 题。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要全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课内创设情境,可 以课外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活动,也可以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加以表扬。教师在学生心 目中是有一定神秘感的,所以适当地透露一点教师个人的小秘密,不仅能满足一下学生的好 奇心,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兴趣,也能增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情感,何乐而不为呢俗话说:“言 传不如身教”,老师和学生同作一篇文章,可以无声地为学生树立榜样。2.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你煞费苦心拟就的一个作文题,学生却并不感兴趣,甚至见了就生厌,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便是大段抄袭。因此,对于课本作文训练给出的作文参考题目,我总是每题试着写,将自己无从下笔的题目删掉。每次要求学生作文时,尽可能地少给学生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多让学生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把自己体验过的事真实 地写出来。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并给达到这样要求的学生作文打最高分。让学生明确:好的文章不是虚构出来,或是拼凑、抄袭出来的。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有了写作动机,由“要我写”变“我要写”,长期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无形中提高。3.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怎么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呢激情,即激动的情绪。学生 有表达的激情,作文就会写好,所谓“不吐不快”的境界,就指这种激情。学生激情从何而来,来自于对所写事物有激情; 感情又来源于对所写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是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对直接与间接生活渠道中接触的众多事物加以分析思 考,从而认识事物,就会产生作文的激情。作文命题应是开放性的,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 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 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春游归来写《玩得真高兴》 ; 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 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富有情趣。4.要积极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 的习惯。”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把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的关键。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用心说话,要说真话,要诉真情。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要坦 白,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人是 假的,事也是假的。相应地,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 人心者,莫于情也。”(2)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有些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 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一种昆虫、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 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好样本,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3)要多阅读、多练习、多思考。除了积累经验,阅读便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途径。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便是古 人在读写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只有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厚,才能博古通今,也 就很自然地不费思索地顺理成章了。可见,习惯很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大倒苦水”,而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 一件事,为进一步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期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寻找出科
下载网页教学反思 篇8
(1)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欲望:这是人类的心理需要。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把世界引进教室”,就是说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写作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内心表达欲望,也正因为写作活动首先是学生真实的生命过程。
(2)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动态开放,互动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一个瞬间成文的结果,但却忽视了成文的整个过程,包括成文前的思考,成文中的交流与再思考,以及成文后的反思。而恰恰需要关注的是写作活动中思考与交流一直伴随着整个过程,因此,写作就一篇作品来说,它是有开头也有结果的。但是就写作活动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持续与永续发展的过程。
(3)阅读与写作不惟独一个孤立的个体活动过程:写作可以是一个个体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但不应是一个个体唯一孤立而封闭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应该在写作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设想研究出一种发展学生自然潜能的自主性、交互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能够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现代中学生。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目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挑战。
《语文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可见,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主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是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2、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考虑不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3`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4、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议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
5、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在形式就是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同时,对于许多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来说,应该鼓励学习者建构出他自己独特的意义,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比如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的情境教学下,是不应该得到相同的意义建
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强化多方相结合的写作训练;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和议论熟悉生活对象为主,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做到写作前具体指导,写作后及时点评。
3、阅读与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写作是阅读学习延伸,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写作能力高下。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2、仿写。初中阶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3、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4、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广积博蓄,厚积薄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教师还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
用和展现,所以写作比听、说、读等能力更难让学生掌握。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谈谈我是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的。
二、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几种做法
1.诵读融意境,背诵积文句。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新闻、童话等,课本上的所有的现代文都应该诵读,以此来感受记叙文事件的曲折,议论文的严谨,散文的优美,诗歌的激昂,新闻的庄重,童话的神秘。记得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张翼健说过“朗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嘴、眼、耳、心的综合性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使读者整个身心融于作者创造的美好意境中。
如峻青《海滨仲夏夜》开头部分把霞光照耀的海面比喻成“霍霍燃烧的火焰”,把大海写得亮起来动起来,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一幅立体的活动的画面会呈现在脑海里:大海是红色的,天空是红色的,波浪涌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朗诵让我们沉醉。
朗诵不光使学生深刻体验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还使学生理解了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
背诵则让学生把精美的典范的标准的现代汉语语言牢牢地印在心里。
“你听过蒲公英熟透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你一定会听见的》)
“曾经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经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经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浪之歌》)
像这样意境优美,思路开阔的文段比比皆是。这么好的语言资源是多么应该珍惜呀。
2.分析抓灵魂,理解重思路。灵魂——即作者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作者的感悟与思考往往集中于一段或几段中,其他段落则围绕此段展开。只要对此段反复诵读,学生就能够迅速掌握全文的结构,积累优美语言。如《一束紫罗兰》一段是这样的:
“我探身向前,想看看是撞着什么人。原来是在离汽车几步远的地方,在被匆匆而过的春雨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上,有一小把紫罗兰。阿斯洛尔走过去拾起来,回到了驾驶室。在他那双黑黢黢的大手里,花显得那么娇嫩,那么弱不禁风。他朝花束吹了吹,努出嘴唇去碰了碰,吸入一口芬芳的花香,然后把花小心翼翼地放在挡风玻璃前„„”
“不知是谁扔在路上了,多可惜呀„„”
本段细致刻画了阿斯洛尔对花的喜爱。阿斯洛尔是个有双黑黢黢大手的司机,为什么他对花的热爱引起作者的关注?找出有关段落。我为什么和阿斯洛尔在一起?找出相关段落。两个问题分别是文中的两个层次。阿斯洛尔在我的印象
我总是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省劲。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远鲜活,才思不竭,情操高雅!新课标实施以来,更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现在课内使用的语文课本,所提供的阅读量和要求的写作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量涉猎课外语文知识,广阅读.多写作,而在语文学习中,6、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使阅读为写作服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读,积累素材
对于阅读能够带给写作的益处,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从表达与内容的角度分成四点来阐释:
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就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其四,学“思路”,即条理。“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吸收快,多读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精读,选择材料
多读未必都有益,关键得看你读什么。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什么”,是围绕培养写作能力来谈的,所以还得提出一定的要求。
张中行先生说:“所谓读好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长见识,向上;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小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引导他们的阅读取向。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无疑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优美的句子,便于学生积累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类的阅读积累,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第三,文以载道,能帮助学生明理的小寓言,小故事值得多读。
三、研读,钻研材料
多读固然好,有选择的精读也好,但所有的读,都不能带着休闲的心态,浮光掠影“看热闹”式地“虚看”,应该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地“研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他们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稿.只有这样,读的吸收才能辅助到写的倾吐上来.否则你就像很多传达室的报刊收发员,阅书
花,还得有一番“啃”书的本领。“啃”,就是啃一类书,用书中的个性来熏染自我的个性。啃的过程,是快乐获取的过程。要获得快乐,就要迎难而上。因此,啃书,就是下苦功夫咀嚼书,战胜阅读中的种种障碍,进入书中的内在世界,只有有了发现,才能有所创作。因此,我们说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体验
这种体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体验”。韩愈曾作诗勉励他的儿子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意思是说,作为人如果不能通过诗书来通晓古今历史、人情、风貌、知识,那么与马和牛穿上衣服没什么两样。不读书无以为人。读书,可以升华我们的情感,能够引发我们的睿智,可以观照我们的现实,更可以丰富人文知识、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读书,可以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消除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髓,丰富人类的共通人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读书这种跨越时空的体验是任何一种学习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当学生把阅读时的感受或体验最深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出来,这就形成的最初的表达;另外,因为阅读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联想到自己与身边人的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拓展并丰富着阅读体验。将这样的共鸣和拓展记录下来,这又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这两种表达,无形之中促成了我们写作的情感素材和材料素材。
启迪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好书还是我们的师长、朋友。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某一句哲言;某一个人物,某一段故事,某一次真情独白------都可能碰撞学生敏感的心灵,拨动他们智慧的琴弦,让他们懂得许多------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因此,通过读书,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首先,通过读书,可以让学生构建一种道德标准,至少让他们懂得在自利的同时也要利他。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那位从前的刘大叔,后来的宗月大师,达到了道德境界,并开始超越道德境界了。他先前处于好善乐施,后来就发展成为禅心、佛性了。其次,读书可以让学生养成全面辨证的思维习惯。第三,读书可以让学生学会逆向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可以利于孩子们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写作、在他们内心深层和创造性的生活中写作、在批判和反思的生活中写作,那么作文立意也就具备了深度、宽度和厚度了。
借鉴
同样一件事情,在这个人笔下波谲云诡,动人心魄,而在那个人笔下却如一潭死水,令人生厌;同样一个角色,在这个人笔下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而在那个人笔下却形同瘪三,面目可憎。造成这种写作效果上强烈发差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写作艺术的运用。写作艺术高,则三分事可出十分效果,反之,则十分事只可出三分效果。而写作艺术的核心是写作技巧,但是写作技巧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可操之过急的对学生进行纯粹技巧的传输,更应注重他们心灵的流动,“以情育文”。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范文阅读,让他们在耳濡沫染中完成对写作艺术的借鉴。
创造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名著”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应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这种阅读过程,既是生命张开的过程,是感官与心灵充分触摸和延展的过程,是提供生命前进时永葆敏锐和鲜活的过程,也是学生
来,这种具体入微的感觉、感受、感悟------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时记录下来。阅读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种形态,更是生命的一段旅程,读书的同时,更是在读自己的喜爱,读一颗颗或伟大或平凡的心灵,更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写出读书人之“心”。我们知道,生命的历程中,人与书的缘分或际遇,实在可以称得上是赴一场宴会,如此读好书就如同赴一场人生的盛宴了。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用阅读来提升生命高度,那么他写出的作文也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显示读书之“界”,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真、善、美。本文来自: 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网()详细出处参考:
8、浅淡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张行华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阅读费时费力,写作成了附庸和装饰,其结果是写作依然是学生头疼的事,以致于写作水平提高不快,语文难学,作文难教。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读写并重,以读促写。
其实,古人早就明白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他们对阅读与写作是十分重视的,而且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一条根本途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读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古人对阅读与写作的论述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文阅读。它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适时地引进生活中的新教材,让学生多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特别是报刊上的新鲜时文,也应引导学生自觉地阅读。
那么,阅读对写作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通过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许多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的创作兴趣都是从阅读文学作品中开始萌发的。书中那些深刻透彻的人生领悟,生动形象的文学描写,具有文采的修辞语句,精巧新颖的个性化创作,都吸引着学生,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这种产品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有新的创意,能充分展示个性,而非人云亦云的东西。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同时也让别人感动。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写虚情假意的文章,要让学生认真用眼睛去观察社会、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笔表现美。让他们关注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经历,执着的追求通过文章反映出来。有了强烈的创作动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才能产生,以读促写,写而促读,读与写产生了良性循环,阅读与写作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广阔无垠,无比丰富的,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学会观察。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揣摩“雪地捕鸟”几个动词后,要求学生学习准
【下载网页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关于网页制作的教学反思08-15
教学课件下载12-01
教学课件下载流程07-11
掌声教学设计下载09-22
网络下载教学资源09-30
少儿围棋动画教学下载10-21
案例教学网页设计10-19
网页设计课程教学05-22
网页制作教学总结09-13
下载二年级的数学教学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