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2024-09-07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通用16篇)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1

西坪镇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锻造一支优秀的教伍队,并使每次学习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值。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必须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字通知,经中心学校统筹考虑安排,再由本校教务处按审批意见安排并作好登记。

2、教师外出学习时,必须提前调好课并向教务处汇报,以便教务处作好课程安排。

3、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返校后将学习材料、学习笔记上交,并写好学习心得。

4、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虚心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处处为人师表,维护学校声誉。不得借外出学习、培训之机公事私办,不得迟到早退。

5、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学习结束后要将学习情况向教务处进行汇报,教务处再安排适合的时间通过汇报课或讲座开展好二级培训。

6、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按时返回学校,学习培训费用在完成汇报、上交材料,检查学习或听课笔记本后,由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证明、校长签字审批,方可到中心校会计处报销。

7、对未参加学习、培训和学习、培训期间没有完成培训要求或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一律不予报销相关培训经费。对学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8、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既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任务,希望各校正确对待,认真执行。

一般情况下,中心学校尽可能多的安排学习培训,有名额限制或外出脱产培训时,按对应年级安排,同时优先考虑写了申请的教师。

西坪镇中心学校

2011-09-12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2

新东方作为一个民办教育科技集团, 其发展速度是让人惊叹和佩服的。虽然其民办教育的现状目前还有很多的争议, 但是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集团生存的民办性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准则, 其应聘教师的工资收入是与学生的评价严格挂钩, 而教师的生存残酷又要求教师专业成长,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才能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不被淘汰。而且民办教师还有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方式看到职业的前景。压力和希望带来了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强烈内驱力和主动性, 其教育产业的发展活力四射。二者在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我认为这不是某个教育部门管理或者某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问题。这个内驱力的增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必须和整个人事制度的真正改革为主, 辅以教育部门的打造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于教师内驱力的增强, 笔者有几点认识:

认识一、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事业的需求为精神感召先行。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建立专业责任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公办教师更是如此。人一旦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会对工作学习达到忘我的状态。这种精神可以描述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观念超前、步子扎实的实干精神;知识共享、资源共用的团队精神。教师要树立并弘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学校还必须加强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 耳濡目染、精神向上, 努力拼搏, 为学校的进步努力提升自己, 感到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骄傲, 努力去学习, 争取在这样的大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凭心而论, 在我们的教师中, 那种真正对工作无所谓, 主观上想把工作做差的人几乎没有, 大家都还在尽力而为。

认识二、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常规的打造途径为辅。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按照常规的培训途径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培训活动, 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岗上培训, 离岗培训, 听课、评课、赛课、读书、外出参观学习等的办法渗透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 诱导一定的内驱力产生。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机会实行自我加压、自我逼迫、督促成长, 成长是明显的。这条途径只能是辅助办法, 学校可以组织很多活动、提出很具体的工作要求、制定很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和需求, 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东西最终只能是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还有相反的作用。

教师外出培训要注重实效 篇3

选择主题。由于工作时间、经验积累、研究能力、方向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们对外出培训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需求也不一样。在保证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主题的外出培训活动的前提下,学期初,首先要求教师各自制订出专业成长目标、实践要求和行动策略,然后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高校、培训机构等广泛征集培训信息,经过校内筛选后,将各种培训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人数等信息向教师公布,让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外出培训的内容、方式与时间,从而变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选择学习,克服了行政指派和一刀切培训的弊端,使教师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差异性要求得到充分尊重,同时也节省了一些重复的、针对性不强的培训开支。

充分准备。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因此,外出培训要取得实效也必须精心做好准备。准备方式有上网查询、阅读书刊、朋友访谈等,这些准备看似平常,其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至少一小时的准备,能使教师们对即将观摩的学校及项目有个全貌性了解,对授课教师的风格和特长有所把握,对讲座专家的研究专长和学术背景有所知晓等等,对本次培训的主题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更加清晰,从而参加培训时做到心中有数,还能积极有效地参与现场互动,聆听专家答疑解惑,不至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不至于不知所措。

记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提高外出培训实效,记笔记也是重要一环。这除了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外,对培训后的复习、反思和提升也有很大帮助。记笔记不是记授课者PPT的翻版,而应讲究方法,否则为了记笔记而记,不但会影响听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建议,有培训材料的可在材料上作补充笔记;没有现成材料的可记讲授的要点、精彩的信息、有新意的观点、做法和自己的偶得;对于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还可作重点标注,以便进一步学习和反思。这样通过每次培训的笔记积累就一定会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访谈名师。每一次外出培训活动都是“名师汇聚,乐享教育”的大好时机,大家本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真诚地碰撞各自观点,在课例观摩中研讨,在交流争鸣中共进,在专家的点拨引领中提升。因此,我们要求外出培训者在培训期间要结交一位名师,可以是专家、学者、教科研人员,也可是中小学及幼教一线的名师。通过与名师名家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领略他们的独特教育理念、个性教学风采和先进管理主张,在与名师零距离的对话中受到启迪、得到发展,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向更宽、更深的领域不断开拓。

留下一瞬精彩。为活跃校本文化,丰富培训生活,培养教师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求教师在外出培训期间,运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留下外出培训活动中的精彩一瞬。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高,教授们讲课的风采、名师上课的神气劲、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会场布置的精巧、PPT制作的新颖、校园环境的精美、活动室的温馨、城市的美景、人们的微笑等等,都成了教师们取景的对象。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外出培训照片展,几百幅的照片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们敏锐地捕捉着培训中的人、物、事、景,也越来越善于发现生活、学习中的美,给外出培训增添了别样的乐趣,教师们真正成了外出培训的主人,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展示一节汇报课。外出培训是要借他山之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因此,每次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学校都要求上一节汇报课,让“跳出井口”的教师向同伴展示外面的精彩。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有不同要求,以教龄划分:教龄在3年内的,我们要求他们上模仿课,由校内观摩者点评;教龄3至6年的上改进课,要求先对外面观摩活动的优缺点进行揣摩并加以改进,然后上汇报课,课后,参与观摩的教师将原录像课与改进课比较后进行点评;教龄在6年以上教师上同题异构课,执教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设计并展示一节汇报课,课后,听课者将名师原录像课与现设计的课进行全面比对,在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优秀案例,纳入校本活动案例供校内推广使用。

主讲一场报告。为进一步发挥外出学习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要求外出培训的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时作一次汇报交流讲座。要求他们根据听课笔记,结合文献学习,加上自己的理解,撰写成讲稿,制作成PPT课件,将外出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一一道来。这样的分享交流讲座,既促进了外出参加培训老师对所学经验的再梳理、再提升,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校内教师“聆听了窗外声音,呼吸了新鲜空气”,领悟了名师更前沿、更独特的教学方法,明确了各自仍须努力的方向。

带回好书。“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现在,许多被观摩的学校、有关的出版社、专家、学者、名师、培训机构等,都会向参与培训者推介一些好书。因此,外出培训也成了教师收集、选择、购买好书的重要机会。我们要求外出培训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购买一些带回来,交学校资料室登记后给予报销,并让购买者优先借阅。在其阅读后写好“推荐语”放到校内的阅读推介书目中让其他教师阅读,从而实现好书“漂流”,全校共读,形成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写好反思。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外出培训活动及相关展示、汇报活动结束后,我们要求教师写出一篇培训反思,用反思的方式再现培训中的精彩场面,再悟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和困惑,再提炼培训中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再记录培训中自己的突发灵感,再思考今后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从而完善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再以教促思的成长历程。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4

为了规范学校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管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使全体教师能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工作、教研和学习,根据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制度:

一、此制度中的外出学习培训指根据师训计划或因工作需要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师到校外参加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

二、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通知的外出学习培训,由学校主要领导批准同意,教导处安排外出学习培训人员。

三、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由教导处制定培训方案,填写《XX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审批表》,提前一周报局分管领导(有校长参加的还须报局主要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备案。

四、外出学习前认真填写《XX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表》,外出学习培训教师所任课程及相关工作必须由本人跟年级或相关处室协调、落实到人、做好交接。

五、全体教师必须服从大局,珍惜每次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如有非常特殊情况,教师不能按时参加活动,应提前上报教导处,以便应急调整,否则以旷工处理。

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学校声誉,处处为人师表。教师外出学习要带着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学习培训中主动求得专家或优秀老师的解答和指点,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不得擅

自外出办私事,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七、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结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汇报学习情况,完成二次培训,具体内容有:

1.要根据学习培训内容认真填写《XX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情况记录表》。

2.通过汇报课、讲座、经验介绍、谈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在本教研组或学校内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使全体教师了解新动态。

3.外出学习培训教师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经学校同意,为学校带回相关书籍、光盘等资料,必须上交教导处登记备案后,方可报销。

八、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按时返回学校,学习培训费用在汇报完学习情况、完成二次培训、上交材料后,由分管副校长审核、校长签字,到总务处报销,总务处要严格审核把关,对不在计划内、无审批、无文件通知、超预算的外出学习培训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九、未尽时宜,另行通知。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5

教师外出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对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规范管理,提高外出学习效果,特制定如下细则:

一、外派培训人员的选拔应根据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特点综合考虑,遵循教师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轮流外出的原则。

二、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必须遵照文件精神,经学校分管校长或相关处室领导推荐,校长审批签字后,方可外出。

三、参培教师接到学校通知后必须自行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好请假手续,妥善安排好外出期间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事宜。

四、教师在进修培训期间,要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尽可能广泛搜集资料,增长见闻学识,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五、培训结束后,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要认真整理学习资料,要求写出所以的书面总结报告或心得体会,对相关学科或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将书面材料交科研处登记备案。

六、培训教师有义务将培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在校内或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以强化学习培训的辐射效应。

七、教师培训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方案(草案) 篇6

控辍保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育科研体现学校办学水平,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工作有效开展,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长:袁忠宏

副组长:龙武洪 王学文 钟明骞

成员:初中部全体一线教师,徐燕负责日常事务。

三、参加外出培训学习教师原则

(一)、外出听课活动,以课堂教学较优秀、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主,目的是使教师通过学习能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技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二)、专家培训活动主要以教研组长和教学效果优秀或者有突出教研成果的教师为主,目的是加强他们对教研组教育科研活动起到引领作用;

四、参训学习教师要求

(一)、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有不少于800字的培训学习心得;

(二)、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将培训资料、培训学习心得及相关材料交学校教科室;

(三)、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在本组的教研活动中,和全组教师交流培训学习心得,作一次中心发言。

(四)、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在培训学习期间要积极学习,多和专家或其他参加培训学习的老师交流,多宣传学校。

五、参训学习教师的选派程序

(一)、外出听课、培训学习、校际交流等教师的选派程序 1.由教科室讨论参训学习教师人选;

2.教科室将讨论人选报领导小组讨论确定再由校长审批; 3.教科室通知由校长最后确定的参训教师,并作好参训前准备。4.外出培训教师每次10人,10月语文组,11月数学组,12月英语组。5.外出培训涉及车费,住宿,餐饮,实报实销。6.培训时间三天。

六、纪律要求

(一)、严格按程序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工作;

(二)、对于参训学习教师的人员确定,要严格按照选派原则去做,公平、公正,不凭私人感情;

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学习的途径 篇7

教师远程培训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以计算机互联网通讯系统为基础, 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视频传输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远程培训中, 参训中小学教师作为学习者, 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各种媒体技术为中介的有效互动交流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互动的水平和质量反映了学习水平和能力,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1]。因此, 互动交流是远程学习的核心, 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应该加强重视和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活动。

2011年10月, 笔者第一次参加的教师远程培训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项目中级培训, 该培训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 培训团体由课程教师、班级管理教师和学习辅助教师组成。课程内容丰富, 活动安排比较严谨合理, 一共50课时。首先通过半天时间面授, 讲授本次远程培训的学习方式、远程网络平台和所需应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剩下的课时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学习, 通过各种远程学习活动完成全部的培训课程内容。这是一次完整和严谨的教师远程培训。2013年5月参加了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训, 七天的远程培训和四天的面授培训, 远程培训的内容和活动较为简单, 作为面授培训的辅助。2013年12月参加了广东省公需课远程培训, 这次没有面授时间, 全部教学活动都在远程网络平台上进行。本文主要结合参加过的教师远程培训的体验和感受, 探讨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应该怎样有效互动交流。

一、参训教师做好参加远程学习的准备是学习 的保障

1. 转变对参加远程培训的学习观念[2]。教师个人参加培训应该是以自身发展, 提高个人教师职业能力为学习目的。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是主动的学习, 而不是被动的需要。目前, 很多教师远程培训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方式, 跟传统集中培训有很大区别, 这种培训具有很大的分散性, 若要保证参训教师的学习质量, 十分强调学习自主性。作为参训老师, 如果在培训过程中认识不到位, 甚至存在消极和抵触情绪, 没有真正的深入学习和自主完成作业, 将会影响参训的效果, 使得远程学习流于形式, 不能达到拓展自我,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也就违背参加培训发展自身的初衷了。所以, 参加教师远程培训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 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远程培训的各项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 才是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前提。

2. 加强学习, 掌握远程培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远程培训跟传统培训比较, 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远程培训的互动需要用到的培训网站平台中就有站内私信、BBS论坛、视频播放等等, 除了培训平台的交流方式, 一般还会通过QQ、邮箱、博客等计算机网络方式开展互动。组织完善的教师远程培训, 一般都会为参训老师留有学习相关的技术的途径。一是在课程开始阶段用短期的面授时间, 讲解相关的技术要点和学习流程;二是配置了课程辅助教师, 全程跟踪和辅助培训过程, 通过远程互动的方式为参训老师解决技术问题。除此之外, 参训老师在平时也应该多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手段, 积累和提升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与远程培训网站平台进行“人机互动”是 学习的基础[3]

教师远程培训网站平台上提供了完善的课程资源, 一般以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参考资料、思考活动和反馈练习等形式给出。教师远程培训中“人机互动”就是指参训教师与培训网站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互动学习的过程。“人机互动”是参训教师个体学习过程, 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学习课程内容, 自我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是远程培训的学习基础。

目前, 很多远程培训网站平台都在逐渐完善, 通常能够把课程活动序列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必须在完成上一学习任务之后才能开始下一学习任务, 否则活动将无法继续, 序列化活动中常携带着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来推动学习, 是一种新颖的人机互动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为了督促和引导参训教师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给出各种类型的活动资源更能提高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这种方式, 参训教师基本都会有一定的“人机互动”参加率。

通过序列化方式安排学习活动, 对促进参训老师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老师在这些任务的学习点击率得到了保证, 但是不可否认, 不少参训教师会以“时间不足”、“教学任务重”等理由,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点击 + 挂网 + 提交答案”等等, 也就是老师点开网页不阅读, 播放视频网页走开做其他事情, 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就是复制、粘贴、提交答案等方式保证点击率, 应付应有的“人机互动”学习过程。笔者发现, 远程培训对“人机互动”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只是看点击率, 还注重通过问题回答和练习反馈对参训教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上各种欠缺了学习主动性而没有完成的“人机互动”学习, 除了个人的学习效果差以外, 在培训评价中也会很低。

三、利用各种远程网络平台积极参与“人人互 动”是学习的关键

在远程培训中的“人人互动”是指人与人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互动, 也就是参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受训教师与课程相关教师 (包括专家讲师、班级管理教师和课程辅助教师) 之间的互动。参训教师参与“人机互动”一般有三种收获, 一是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获得信息技术支持, 二是通过参加讨论交流实现思想碰撞而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三是跟其他教师交流互动可以摆脱分散学习的孤单和无助[4]。

教师远程培训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交流, 在培训网站平台上表现为讨论区、聊天室、互动评价等活动形式;除了培训平台的交流方式, 一般还会通过QQ、邮箱、博客等方式开展互动。通过这些手段的主动自主地交流学习, 参训教师将可以与其他教师 (包括专家讲师、班级管理教师、课程辅助教师和其他参训教师) 建立学习共同体, 有效共享教学经验、快速提高。

在目前的远程培训中, 部分参训老师更注重“人机互动”的点击率, 人与人的良性有效互动关注较少, 在论坛中可能会不看相关文档胡乱提问和回答, 不认真阅读论坛帖子粘贴答案重复提交, 在QQ群等讨论群也从不发言。这样的“人人互动”是欠缺学习自主性的互动是无效, 很难促进学习效果, 在远程培训中是不可取的学习方式。

首先, “人人互动”是远程培训的学习关键。参训教师在进行个体学习的同时, 需要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从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获取新的知识, 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突破远程学习的孤独和无所适从。有效的“人人互动”非常有助于参训教师的学习, 是促进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其次, 当前的教师远程培训一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 在远程学习平台上, 参训教师都是以真实姓名存在的, 参与讨论的所有问题和意见, 发表的论坛主题和回帖都是有记录的。这就要求参训教师参与相关互动学习活动时候, 需要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内容, 明确按照课程问题组织答案提交;并认真分析同学的发言主题, 给予相应的回复, 进行有效讨论。这样才能让培训老师和其他参训老师感受到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热情, 也能有利于提高自我教师职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学习目标。最后, 教师远程培训具有持续性, 学习不会随着培训而结束, 积极参与“人人互动”的参训教师在良性有效的互动模式下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之后, 可以继续利用网络平台、QQ群、BBS论坛等开展持续性的互动交流活动, 会给参训教师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长远效益。

总之, 在远程培训中, 参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参加不同方式的互动, 这能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唤起原有的个体教学知识与教学体验, 通过良性的“人人互动”能够构建学习共同体, 适时的与外界优秀经验产生交流和沟通, 有利于快速和深入学习培训内容, 使之有效地融入到自我知识体系中, 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达到提升教师职业水平的目标。

摘要:教师远程培训中, 参训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各种媒体技术为中介进行有效互动交流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参训教师的体验, 分析了远程培训中互动的重要性, 探讨了如何做好互动的准备、如何在远程培训中通过“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远程培训,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张忻.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24) .

[3]贾巍, 路宏, 黄兰芳.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互动特征研究——以宁夏“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 2013 (4) .

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计划 篇8

二、培训方法:

1.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①“三基”知识以自学为主。

②医院每月组织集中培训学习一次: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病历讨论等。

③每两月组织全院专题讲座一次。

2.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以不断更新新理论,吸收新技术、新方法、开创医疗技术新局面。

①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选派业务骨干(2至5人次)到上级医院系统进修学习三到六个月。

②选派业务技术骨干(每年3至6人次)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等卫生部门举办的短期(一月之内)业务培训。

③积极参加省、市卫生部门举行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5至10人次)。

④积极邀请上级知名专家来院教学查房、手术指导等,以加强业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三、学习内容

1.学习专业知识: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技术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2.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如《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等,并定期考核。

3.结合疾病预防,组织学习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用药知识等。

四、学习要求

1.凡院内组织的各种学习,规定范围内的人员,必须准时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值班和公事除外),并认真做好笔记。

2.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医院将对每次学习进行不定期考核或考试。

3.凡外出培训学习,包括参加学术会议人员,回院后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传达学习。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在没有接受培训之前对于作文教学,我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因为从小我也是对作文课充满了恐惧感。作文课上,老师不是泛泛地大讲写作技巧,便是让我们欣赏他人佳作,借鉴他人写法,所以作文课堂就是仿照别人的作品做样子说假话。但是自从走进了自然作文,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崭新的认识。

教孩子们写作文,不应该生搬硬套的模仿别人的东西,而应该引导孩子们去写他们想说的,想写的,正如胡擎老师所倡导的我手写我心。

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踏上教学之路的新手,从自然作文的课堂中学到的不仅是教孩子们写作文的方法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人,我们应该简单些,让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铭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并为着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也许现在的我并不优秀,天资也并不聪慧,但我坚信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永远不放弃,做事情尽心尽力最终便会成功。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10

关键词:学习风格,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

一、当前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教师培训,是一种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培训”“继续教育”是每位教师必须参与的专业发展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有33.3%的教师在寒暑假参加过集中培训。但从培训效果来说,大部分的集中培训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泛泛而谈。根据现代教育报和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调查”的结果,四成教师坦言集中培训效果不如意[1]。以大班式讲座、教科研知识和理念为主要内容及专家一言堂式的培训仍然是教科研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立足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接受教育的方式往往会影响其进行教学设计工作的方式。传统“专家讲、教师听”的灌输式教科研培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目前教科研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培训缺乏整体设计,各个项目、课题中心组各自为政

区县教科所的教科研工作者很大一部分工作的目标在于服务、引领、指导基层学校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支持基层学校教师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科研基本能力。基层教师的教科研培训需要以教科研素养为框架,整体设计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师教科研培训工作除了区县教科所之外,还包括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师训部,基层学校教科研领导还参加专门为中层以上干部开设的相关教科研课程及项目。除此之外,国家级、市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项目,各个学会理事会的研究课题中心组都为教师提供了接受教科研培训的机会。由于很多种类型的培训活动都是“签到———听会———回家———忘记”的模式和流程,教师无法分辨所参与的培训活动是针对教育科研素养哪一个方面的问题而设计,参会的目的不清晰,培训活动后往往又全身心投入到惯常的模式化思维、模式化行动的工作中,培训中得到的一点思维的火花很快就被忽略了,无法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2.培训流程安排模式化,缺乏创新型的学员参与式培训

教师如何才能积极有效参与教科研培训,这需要培训设计者有预先的周密安排。正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之前,提前就要将一堂课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一样,教师培训的流程安排也需要提前做好设计。常规的教科研培训设计往往都是这样的:

首先,主管领导讲话,强调本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性,介绍主讲者的背景、成果、称号等等;

其次,主讲者用各种PPT演示文稿,告诉教师,教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次,互动环节,领导问,各位老师有问题吗?偶尔一两位老师能够表达对专家的仰慕,或是提出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请专家解答,常常都是学员教师一片安静;

最后,主管领导宣布培训成果启迪了教师的研究智慧,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然后培训活动顺利结束。

这样的培训流程已经模式化,学员教师难以主动而积极参加,也难以有时间互动交流,学员教师仅仅是以听众的身份来“被培训”,不能说这样安排互动环节的培训就是参与式的培训。

3.培训效果评价标准模糊,学员不知因何而来,不知所学何物

学员参与教科研培训是有期待有目标的,而且常常希望从中得到具体有针对性的教科研课题指导,但作为培训设计者,要照顾多个层面的需求,难以为每位从事教科研的教师提供细致而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活动,为的是领悟教科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的课题研究实践还应当回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评价教科研培训活动的效果,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观察和评测学员教师实践中的教科研行动,帮助学员教师认识到自己参加培训所为何来、所学何物。

二、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必要性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2]。学习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独特性。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基础上,学习风格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故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其二,稳定性。学习风格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尽管有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个体会变得更善于分析、深思熟虑、内向慎重,但个体学习风格的特点在同龄人中所保持的相对地位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三,兼有活动和个性两重功能。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与个性特征本身的不同之点,在于它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它们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发生作用,而充当这一媒介的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以其活动的功能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又以其个性的功能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及其成效。学习风格这两种功能总是同步发挥作用的[3]。

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源自对自身学习风格的认可与发挥。以往的教科研培训活动,常常忽视学员教师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以“教”的责任优先,学员教师是否“学”有所得往往不在组织者的考虑范畴之内,而学员教师长期以来接受这样的培训活动熏陶,容易“忘记”自己有主动学习的责任。倘若教科研课程设计者,从学员教师“学”的角度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经验并评价课程效果,是不是更加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呢?

基于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正是立足学员教师的作为学习者“学”的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员教师所适合的学习策略,一方面通过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并作出研究与改进,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三、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原则

在实践操作层面,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必须遵循一般的课程设计基本原则,例如课程目标要清晰具体、课程内容选择关注核心的教科研素养组成要素、教学经验的组织适合学员教师的教学研究背景、效果评价要和课程的目标能够依存。作为基于学习风格而设计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还应当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适当性原则

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是以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在考虑学员教师学习风格的层面上,可以选取学习风格中某一要素上信效度都比较高的量表,提前对教师的学习风格展开测试,利用收集的数据做参考,主讲者安排学员的分组、小组分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效果的测量评价工作。这样既能够照顾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又锚定教科研培训课程的既定方向,达到“教”与“学”的平衡互利。

2.系统性原则

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一系列培训课程的组合,有着内在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而绝不是各种教科研方法、课题开题讲座、研究报告辅导等培训活动的“拼盘”。但在学习风格要素的维度上,这一系列培训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各种学习风格之间的“混搭风”,学员教师有多样化的学习背景、多学科教育科学研究背景。因此,为学员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学习风格“套餐”,学员教师从课程中获得的“营养”才能更加丰富。

3.真实性原则

学员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课程的目的是提升教科研素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使用所学过的理念、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中,选取的教科研案例、提供的研究报告、给出的研究范式都是基于真实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开阔学员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视野,另一方面也引导学员教师在实践中基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开展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工作,用真实的研究数据和材料论证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四、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路径

结合本区县对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针对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总结出以下设计基于学员教师学习风格的教科研培训课程可以参考的路径:

第一,选取可靠的学习风格量表,对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进行测量。

第二,制定课程的基本框架或者纲要,明确课程结束后学员教师的主要学习结果,对课堂探讨的学习内容及主要针对的学习风格进行设计。

第三,规划并开发详细的课程内容,以教科研素养的基本框架为主题,设定学习效果评价的要求,开发学习材料,准备讨论资源,有目的地针对各种学习风格组织学习经验。

第四,实施课程内容,采取积极的、以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为核心的教学活动,请学员教师评价自己的学习风格与课程实施的契合度,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第五,开发并完善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评估系统,从学员教师的表现———撰写教科研相关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来评量课程的优劣之处,以推进基于学习风格的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完善。

困难和问题正是引导我们走向研究的火种,我们将进一步改进课程设计的多个环节,力图以先进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师教科研培训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师培训怎样叫好又叫座[N].现代教育报,2013-6-2.

[2]谭顶良.学习风格的要素及其测定[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

教师外出学习二次培训实施方案 篇11

树理初中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教育部门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我校始终把教师的培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外出学习的教师不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能把学到的内容进行辐射,使学习的受益面更广,同时也推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速我校教师队伍的成长进程,提高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进学校教学教研活动起到引领作用。

二、培训原则。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教学教研的需求,培训过程强调学习、参与、互动,注重培训的常规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新上岗的教师必须参加。

四、培训形式。

1、学校集中培训:外出培训教师返校后要对校内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培训,培训时要有讲义,所有教师都要参与。

2、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返校后,要进行示范课教学,起到切实的引领作用。

3、年组教师培训:参训教师在学习后,要在年组内进行研讨,形式以协作备课、教材研究、班级管理方法分享等形式进行。

五、培训措施。

1、学校成立二次培训领导小组,保证二次培训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外出学习教师以讲座、资源分享、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汇报,要结合自身所学和所悟,形成文字讲稿,并配以相应的课件,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3、二次培训作为外出培训的重要延伸,培训学时纳入个人校本培训总学时,与年末测评挂钩。凡不参与或不能完成二次培训任务者,均扣以相应的测评分数。

4、参加二次培训学习的教师,要认真对待,做好业务学习笔记,并形成至少2页的反思性体会。若有示范课汇报展示,听课教师要做好课后的研讨和评课工作,并做好记录。

5、参加二次培训的教师要把所学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使培训的作用最大化,形成辐射网络,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六、二次培训领导小组。组 长:王春胜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出培训学习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要把这次培训的东西传到学校的校园网上,让大家都来学习。”这是牌头镇中科学教师张卓在一次外出学习后写下的感想。

每学期,多数学校都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如何充分利用好学习契机,让老师们做到学有所获,学能致用?2014年新学期开始,牌头镇中注重将外出培训,将外力化学校内力,效果明显。

同时学校建议教师每次学习回来,教师外出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环节、亮点,以及值得反思的地方。对质量较高的,推荐到学校网站上公布出来。这样,教师们外出学习,变压力为动力,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博采众长,吸取他人教育教学精髓的同时,多了认真和专注,添了理性思考和专业角度反思。收获,也随之增多。

牌头镇中马校长说,教师外出学习,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希望老师们珍惜每次外出学习机会,尽量做到不枉行,满载而归;二是促使大家利用好资源,进行再次学习,将外力转化为内力,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13

微型课程这个术语最初出现在美国教育文献中, 是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提出的。从其内涵及其实践的发展来看, 它最初主要是作为学科课程的“补丁”在中、高等教育阶段发挥其独特作用的, 但随着课程多样化趋势的日益彰显,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它已冲破学科微型课程的局限, 并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广泛运用于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教师培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领域, 成为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我们主张开发和实施的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 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 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 主题突出, 一课一事, 层层剖析。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 它没有解说的声音, 在优美的轻音乐中, 静静地阅读文字, 欣赏画面, 进而引发思考。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 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 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 同时它的使用方便, 除了网上学习, 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 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 它可独立使用, 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 还可以独立成系统, 综合使用。微课程是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主要包括策略方法类、故事类、现象类和影视类等。

●“三微”研究模式——基于微问题的教师成长新范式

1.“三微”研究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一般认为“科研引领、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但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 课题研究门槛太高, 自我反思缺少载体。为了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 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微”研究模式——针对微问题, 开展微研究, 形成微成果, 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微问题是指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微研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作支撑, 而是遵循发现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的过程,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微成果则以微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

2.“三微”研究模式的实践与解析

一节美术课, 老师布置完绘画任务后, 要求学生30分钟完成。当时间到了的时候, 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于是便出现了问题:展示的同学在上面讲, 下面却没有多少人在认真听讲, 他们为什么没听讲?怎么办?

这种课堂现象是典型的“微问题”。

在教师培训时, 针对刚才提出的美术课堂上出现的现象, 许多老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不注意倾听、发言学生声音小、讲课的人语言不生动不吸引人、听讲的人没有参与进来等。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 老师们思考问题也变得有深度起来, 就有许多老师提出了新问题:学生没有按时画完, 说明时间管理还不行, 缺少时间概念, 做事前松后紧, 教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把问题推给学生是不对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研究不能只关注表问题, 而且更要注重背后的真问题!感觉又深了一步, 老师们继续在实践中研究。当再次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时, 老师们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学生缺乏时间管理, 教师要教会学生管理时间。

微研究正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成长。同时, 做微研究不但要“做得好”, 还要“写得好”, 如何把老师们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好经验、好策略进行归纳、汇总和传播, 让更多的教师受益?显然, 作为“草根化”研究, 成果表现形式不能让老师们写长篇的报告和专业论文, 利用PPT, 把教师们的微策略、微故事以叙述分析、配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 将这些成果“课程化”, “微课程”就产生了。

微课程是一种供教师学习的“课程”, 一个借以成长的工具, 更是一种教师自发的“草根”的教研方式, 因为, 微课程的提供者正是一线教师自己, 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 不用依靠“专家”, 每个教师都是学习的主人, 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 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

●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有效的培训应该是双方互动式的, 要符合信息化时代成人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 要满足教师学习的碎片性和交互性, 就要构建即时互动的学习社区, 方便学员实时在线交流, 实现信息沟通, 构建学习共同体。因此, 我们在“三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微学习生态系统”。

1.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微学习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项目合作, 由我们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起一个“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 通过专家团队的引领, 使教师既是微课程的消费者, 也是生产者, 形成了生产与消费双向循环、开放性发展的“微学习生态系统” (如下图) 。

在微学习生态系统中, 学习者 (全区教师) 受惠于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 获得知识增长——学习者获取、吸纳、内化学习资源中的知识营养, 作为学习资源的消费者, 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学习体验。学习者 (全区教师) 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活动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 他们在引领者 (专家团队) 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微课程, 不断创新和丰富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成为知识资源的生产者, 众多学习者共同反哺学习资源, 从而优化学习资源。

2. 微学习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一, 互动性。我们建立的微学习生态系统为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 一个和专家获得连接的空间, 一个讨论和对话的空间, 营造了相互尊重、信任、民主的互动环境, 从而建构了一个能够激发、保护学习者自主性、能动性的学习氛围。通过交互使全区教师获得自己兴趣领域里更多的资源连接、人际连接, 使他们反思和确认自己对知识、对教学的理解, 从而使学习更有效的发生。

第二, 开放性。我们创建的微学习生态系统同生物生态系统一样都是开放系统, 这个系统与外界每天都进行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微学习生态系统中, 知识创新不是教育专家或者研究者的专利, 而是一种学习方式, 我们区的每位老师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自“三微”研究和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 我们建立了学习共同体下的微学习:一是教育教学小策略飞信共享平台, 每天由一名学员自主奉献出一条比较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通过飞信发给全体学员共享学习;二是专题小组QQ群研讨平台,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案例组、不同的学科组组建不同的专题QQ群研讨平台;三是网络专题式研讨平台, 新教师开展每月一个主题的网络自主研修。主题是根据新教师走上岗位后的适应情况来设计的, 每月由一名学员提供案例, 全体学员进行跟帖, 探讨解决策略和方法, 结束后每个学员就研究的情况做一个案例作业上交到区教师进修学校, 进修学校派专家进行指导点评。这种“三微”研究模式, 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寻找追问、思考、发现、变革, 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 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成为基于微问题的教师成长新范式。“微学习生态系统”的建构, 有效推动了我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以说是一种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制度 篇14

继续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权益和义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不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能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规范外出学习的管理,特制定以下暂行管理规定: 一.外出学习的内容和范围

听课、听报告讲座、参加会议、观摩培训、业务学习等。二.外出学习人员的确定

由幼儿园选派教师参与,组长、骨干教师、考核成绩靠前者优先参与。三.具体要求

1.外出学习,凭上级主管部门文件及幼儿园外出学习文件,经幼儿园研究后,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并指定负责人。

2.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自己安排好外出期间的课程或相关工作。3.凡是外出学习的老师必须按学习活动的安排完成学习内容,严格遵守活动作息时间及有关规定,并认真做好笔记。如发现学习期间无故擅自离开或办理私人事务,以后将不再享有参与外出学习机会且费用不予报销。

4.外出学习教师学习结束返校后,应及时向园长和教职工汇报学习收获体会。并完成以下工作:(1)交一篇心得体会;(2)外出听课的教师上一堂示范课;(3)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全园或教研组范围内做专题汇报,谈体会、谈收获,从而共享学习信息,扩大学习辐射面、涵盖面(要制作成ppt或书面总结);(4)上交学习期间的学习笔记或听课记录、会议记录和大会培训议程。

5.外出学习教师学习结束后返园,按照幼儿园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后,将所支付的费用附会议通知一并送校长审查签批后,到财务室报销。幼儿园按照库尔勒市财政有关事业单位外出人员学习、培训、出差的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7、当年参加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学分不够的可优先考虑外派学习

8、按照教师职称登记和当月考核成绩由高向低排名,名次居前者优先考虑外派学习

9、如果园委会指定教师外出学习,但是当事人因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参加外派学习,幼儿园将不再继续教育本周期(五年)内不再外派该教师参加任何学习。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15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工作,切实保障外出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规定。

一、外出开会学习、培训、考察的范围与原则

1.国家、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下发通知参加的会议、学习、培训和考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经校主管领导确定参加人员,院长审批后派出。

2.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派出的参会、参赛、培训或考察学习,依据主办单位发给学校的正式邀请函或书面通知,经学校领导研究后派出。

3.学校鼓励支持教职工参加的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学习培训,参照《学校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4.外单位邀请的讲学,报学校领导审批。与本人业务有关的讲学期间,视正常出勤;与本人业务无关的学习考察,非学校安排的考察工作,按事假处理。

5.一些民间性质的学术团体组织的会议或活动,学校一般不派教职工参加,如因学校特别需要或由民主党派组织的会议或活动可以考虑派出参加;非学术性团体的活动不予考虑。

6.除受外单位邀请的讲学外出,其他经批准参加学习、培训和考察的教职工,外出期间享受在岗出勤待遇(节假日不计加班)和其他一切福利待遇。

7.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的教职工,不享受外出开会、学习、培训、和

考察的权利。二、外出开会、学习、培训、考察有关程序

1.审批:教职工参加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会议等活动,必须持相关文件与申请报告,先报所属部门领导审查批准,再经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外出时间达 5 天及以上、人数 5 人及以上及处级领导干部的外出需主管领导和院长审批。2.备案:经批准的开会、学习、培训、考察的人员、时间、内容于外出前报学校人事处备案。3.教职工外出开会、学习、培训、考察期间做好本职工作安排,代课或串课安排需报教务处审批备案。三、外出后有关工作

1.学习反馈:凡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在两周内向本部门汇报并上交学习培训心得;具有推广意义的应在适当范围内上“汇报课”或作讲座,几人同时参加同一活动的,推荐一人做主讲。学习反馈结束后,建立培训档案。2.经费报销:(1)外出开会、学习、培训和考察有关费用在完成学习反馈后,由本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有关规定报销;(2)外单位邀请的讲学,差旅费由邀请单位负责。(3)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学习培训,经费报销事宜参照《学校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文件执行。2017 年 6 月 30日以后报考的硕士学历学位层次培训,学院不再报销学费。四、外出人员注意事项 1.外出人员外出期间要注意个人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2.外出人员必须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及活动纪律和要求,自始至终地参加活动,不得

提前离开。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篇16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技术、资源、教学、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等的相关技能和心理特征。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 因此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媒体利用能力和评价能力就成为其最重要的四种教育技术能力。

近年来, 教育部和一些社会机构分别启动了系列的教师教育及培训项目, 如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Intel@ 未来教育项目等。这些培训项目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 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作为高职院校教师, 更需要参加相关职业院校类的特色培训, 开展深度学习, 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美国著名学者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深度学习路线, 包括设计标准、预评估、营造环境、激活先前知识、获取新知、深度加工和评价等七个环节。认为深度学习必须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和多水平的分析或加工, 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来获取和应用新内容和技能。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 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 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目前,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形式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能够实现教育公平, 突破时空的局限, 提供更多资源, 具备较高的学习自由度。但是, 网络培训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仅仅成为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操作平台, 不利于参训教师开展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2009年, 王丽、谈云兵在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中, 针对苏州教育博客的交互文本进行分析, 发现大部分教师的交流止于交换信息或获取信息, 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 而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再认识和再研究。

通过参与并调研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与学习方式, 发现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内容较少, 脱离职业教师的学科领域, 忽视参训教师的个性化差异;培训过程与教学实践脱钩, 培训结果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深度培训模型设计

1. 深度学习的相关要素

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在于: 一是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和体验, 使其成为开展新学习的“支架”;二是帮助学习者建立从具体知识向抽象知识的转换, 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2. 深度理念下的培训特点

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首先, 应当建立培训共同体, 充分考虑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已有教学实践经验, 设计出符合这些素养与经验支撑的新知识与新问题; 其次, 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化的培训目标与内容, 设置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及环境, 从技术角度提供给教师进行思考的学习氛围;最后, 规范参训后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 进一步促进教师将新知识应用到教学一线。

3. 深度理念下的基本培训模型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需要充分考虑到深度学习的相关要素与深度培训的特点。根据深度学习路线的原型, 制定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模型, 如图所示。

该模型分为三阶段九环节。 (1) 培训准备阶段。首先, 由管理人员、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共同体, 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成果, 甚至可以互换角色扮演;其次, 由培训共同体制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与范畴;最后, 分析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划分培训领域及层次。 (2) 培训实施阶段。设立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形成培训的软、硬件环境;建立参训教师的先前知识内容, 设立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 学习共同体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培训活动, 获取教育技术能力的新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团队教学等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 (3) 培训评价阶段, 通过学习日志、教师博客、教学实践的微课程等方式开展多元评价; 培训结束后, 将培训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进行教学反思, 总结培训实效及问题, 开展下一轮的培训活动。

四、深度培训模式的注意事项

开展深度理念下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需要各级人员的共同配合, 要求学习共同体共同设计与开展培训活动, 直至培训结束后的教学实践; 对参训教师进行先前知识层次与类型的划分, 确立个性化的专家指导与专业学习模块, 依据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 设计交流平台并开展真实的教学活动, 辅助网络学习中各个交流功能的有效实现, 避免培训活动的虚拟性;切实强调和提高参训教师的自主性, 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 促进参训教师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春, 杜华, 王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5) :26-30.

[2]王丽, 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12) :40-43.

[3]孙天山.深度学习:核心要素及案例呈现[J].教育研究与评论.

上一篇:中国移动新员工转正报告下一篇:我的跟团实习心得